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建筑发展

工业建筑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建筑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建筑发展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第1篇

1.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产空间,很多工业建筑逐渐向高层施工方面发展。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就涉及了清水混凝土技术。这是一项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这种方式,是将原来的浇筑面层作为建筑装饰性的表面,能够节约很大的成本,同时对建筑的外观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能够体现人类对于恬静自然心态追求的理想。1.2防水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指施工之后,自身的重量和密度通常比较大,密实度高从而具备了很好的防水能力,也是一种整体施工方式的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种施工方式的好处是,能够承载较大的负荷,同时还具备相应的抗渗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的抗腐蚀性要求。这种结构与卷材防水层相比较,具有施工材料便宜、来源广泛、施工工艺简单的特点。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劳动条件、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施工资金,后期维护也比较方便,在工业建筑中经常被应用。1.3防水材料的更新和发展防水材料已被广泛应用。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的防渗性能优异,防水性能持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学物质的腐蚀,并能够对钢筋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材料环保、无毒,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的有毒气体,对复杂混凝土结构的适应性较高,能够解决一般防水材料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2现代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高技术化发展趋势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和新成果不断向建筑领渗透和应用,而这种应用,又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向着更广的领域发展,使得建筑施工、分工更加精细化,功能更加趋于多元化,布局更加合理,操作逐渐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建筑材料,也逐渐向高技术指标、构件多样化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工业建筑的施工技术也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并利用这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理念,使得整个施工周期内,各种施工方式更加趋于合理、高效,这也是未来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2.2更加环保的发展趋势生态化不断促使建筑施工技术向着高质量、低耗能、长寿命和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设计目标、设计过程及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都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并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还应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使建筑物与建筑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建筑的灵活性将成为未来建筑施工技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另外,在建筑使用价值结束之后,建筑物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建筑施工技术的考量之中。2.3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工业化是现代工业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施工中,力求把互换性和流水性引入到建筑活动中,以标准化和工业化的施工技术,改造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从建筑物的外部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构建,到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以高标准的方式开展施工工作,为以后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统一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3结语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理念;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build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have been gradually out of the traditional plant construction desig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building had the higher, the renewal requirement, th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content and form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of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trend was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建筑作为从事工业生产的活动场所,为保障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工业发展也促进了工业建筑的发展。工业生产加工出的新型建筑材料提高了工业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工业化的施工方法也促进了工业建筑改革的进行,工业建筑承载着工业化时代的文明成果,可以说工业建筑与工业生产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作为城市建筑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对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问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工业建筑发展史及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18世纪下半叶起源于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随后蔓延到美国、德国以及欧洲、亚洲等几个发展较快的国家。20世纪初期,由于社会发展,技术更新,生产机械化,使得工业建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被人公认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我国后出现了工业建筑的雏形,但真正有较大发展是在解放以后。上世纪50~70年代的厂房大多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下指导建成的,工业建筑往往只考虑满足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空间的要求,较少考虑环境因素对人的关怀,结果工业建筑设计几乎成了生产设备构筑物的简单包装。工业建筑的形象成了“傻、大、黑、粗”,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不高,耗能,环境污染严重,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随之飞速发展;而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也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等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功能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之外,也与时展相适应,有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

2.工业建筑的设计理念

2.1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观念

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从生态的角度去探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工业的发展之路。要求工业自身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需要对城市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极大重视,目前对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探讨,已开始在建筑设计的创作实践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指工业在发展变迁中,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与延续。首先,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某些工业建筑往往因为经济发展、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原因,成为“旧建筑”,但其物质质量还能满足其他用途。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应重视对这样的“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其最大限度的达到应有的实际使用期限。其次,广义的可持续性应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吴良铺先生在《建筑学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应该把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作为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一条原则,这也是解决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重要途径。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也要求物质的可持续性与精神、人文的可持续性并存。

2.2工业建筑的“以人为本”

随着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播与认识,人们开始关注工业生产中人的感受及其余工作效能的关系。在工业建筑中的人们往往长时间地处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因而,工业建筑空间是更需要人性化关怀的场所,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宜人的空间环境可以减轻人们的工作疲劳,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相反,缺乏人性关怀的压抑空间(冰冷、单调、乏味),恶劣的工作环境(噪声、有害粉尘、拥挤、杂乱、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等)会使人们难以忍受,导致生理或心理的疾病,影响工业生产持久、稳定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还是从关怀人对物质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上,都要求工业建筑及其环境应该像其它公共建筑一样,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3资源的节约

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建筑设计应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非生产性设施用地比重等指标要求。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缩短工艺流程,推进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工业厂房设计也应由分散向集中,单层向多层发展。采用联合厂房将生产性质相近、联系密切的车间有机整合;在综合考虑功能的基础上,厂房设计应尽可能向多层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土地的效果。

3.当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新趋势

3.1工业建筑的高科技化趋势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不仅带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也引发了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工业和具有相应高技术要求的工业建筑。如新兴电子产业中,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微观制造业工厂等,不仅产品生产具有高精密性要求,其生产环境也具有超洁净、防微震和空间灵活性等高要求。此外,新科技所包括的结构体系、节点方式和建筑材料的创新为工业建筑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创造以技术美为审美特色的工业建筑提供了条件。

由于工业始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随相伴,工业建筑相应的技术性要求和超大空间等特性,也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因此,以体现时代特征的高新技术的物质形态来表现工业建筑也就更能反映出生产企业与最新科技紧密关联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工业建筑的发展很自然具有高科技化趋势。

工业厂房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厂房艺术融合在一起,就使工业厂房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3.2工业建筑的趋同与多元化

科技的进步为建筑超越所在环境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保持生产空间所需的温湿度等物理指标,成熟的结构体系、建材和施工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地点的每一个工厂,加上强大的现代资讯技术对于传播和复制的有力支持,使得现代工业建筑总体上呈现出全球性趋同化的发展。

3.3工业建筑的文化性趋势

工业建筑的文化性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公众面前追求良好形象,以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使工业建筑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表,以物质形态来展示企业文化体征,突出企业个性,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在一些工业建筑创作中引入人文因素,开拓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是工业建筑作为广义建筑学中的一员,在新时期条件下,对建筑审美价值和艺术性追求的新探索,也是关于工业建筑的文化性探索。

3.4工业建筑的综合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综合化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促成。

1)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的提高,使传统劳动型转为高技术型。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2)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使科研在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开发公众性开放空间的需求。

4)企业从社会进步的人性化角度,对生产环境中生活化空间的拓展。

因此,现代工厂除厂房外,往往还包含着办公管理、科研、展示,甚至健身休闲等文化设施,生产与生活、产业与科研、工业与民用等不同功能互相渗透与影响,使工业建筑不再仅以工业生产作为其单一用途,而且日益呈现出使用功能的综合化趋势,成为包容多类建筑的整体。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业建筑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工业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时不应仅仅考虑工艺流程要求,而要在其中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关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要更多地考虑,要在工业建筑建筑不仅考虑外观的优美、个性、与环境相协调,还要考虑建筑内更多的人文关怀,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工业建筑也要体现科技工业的发展成果,将这些科技成果应用到工业建筑中去,创造出适应的智能化工业建筑;当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也是工业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考虑的。

参考文献

[1]蔡荣,浅谈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J].科技咨询导报,2007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工业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1―0231―03

1走向未来的工业建筑

1.1传统工业建筑缺乏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工业建筑大部分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大量的城市噪音、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垃圾排放从工业建筑中产生,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同时,环境污染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到工业建筑自身的使用,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工业建筑普遍短命。

在当今低碳社会和绿色建筑浪潮的影响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已经进入工业建筑设计领域。我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建筑节能要形成116亿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其中在绿色建筑环节,要形成4500万t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这就要求包括工业建筑在内的建筑业必须积极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1.2从传统工业建筑到现代工业建筑

在人们的观念里,相对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追求的仅仅是经济实用。一般的工业建筑给人的印象总是“笨重”、“庞大”、“丑陋”、“粗犷”等,这是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基本认识。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分工有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已经与数十年前不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由粗放式为主转变为集约式为主,企业的升级改造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高精尖工业取代了传统工业。在此背景下,工业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一方面,出于对人员的健康保护,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要求更高了,与此同时,建筑的建造成本和能源消耗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工业建筑形象也有了新的需求,工业建筑也需要成为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诉求的新建筑。

2工业建筑的优势和价值

工业建筑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典型的示范性样板作用和独一无二的创新优势。现代建筑先驱格罗皮乌斯认为,工业建筑应当是住宅建筑的样板。一直以来,工程师就寻求用最少的劳动力、时间、原材料和资金生产出最简洁产品,工业建筑很早就已经开始在工厂像其他产品一样装配和制造,这比建筑行业为住宅建筑采取同样的预制装配措施要早得多。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无疑是具有领先性优势的。

对每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有技巧性的、创新性的方案,包括形式、材料、色彩、从内而外每个细节都体现出完整、清晰的观念。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追求绿色建筑的创新方面更具优势。新的材料、形式、构造细节等,都可以在绿色工业建筑中得到尝试创新,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面临的不仅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

3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

3.1绿色建筑的发展成为社会主流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聚焦于建筑技术发展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取得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和突破。绿色建筑关注的范围,既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既有构造节点的创新研究,也有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探索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诸多方面。随后数十年,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在世界很多国家展开,众多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等逐渐应用于建筑实践。时至今日,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燎原之势,遍布全球。

3.2绿色工业建筑中离不开设计

工业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不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个设计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要求从前期的规划中就考虑建筑的低碳策略,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概念引入,并贯穿到整个设计之中。设计伊始就应该有各专业工程师介入,共同制定建筑的绿色计划。例如,如果暖通工程师最初没有介入的话,后期往往是很多补救的措施,这些措施将难以成为最优化的措施,进而造成浪费。

以建筑节能为例,节能设计首先要有节能设计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是科学合理、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节能设计的目标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观点。这个目标,除了满足国家规定的节能百分比要求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断的提出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和超越;在指定节能目标的基础上,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最合适的节能技术和策略,这一步则是最为关键性的,是决定性的。同时,建筑节能的技术需要合理组织、灵活运用,不能简单堆砌或者顾此失彼。没有合理规划的节能措施往往难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反而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4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建筑

早在2010年6月,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就已经编制完成,并于同年8月由住建部批准颁布。在此《导则》基础上,由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4家单位参编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1年通过审查,2013年8月,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绿色工业建筑”的概念,抓住了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共性问题,并为各行业工业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针对工业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外环境和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标准。其中,关于室内污染和职业健康部分的评价标准,是《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创新之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4.1绿色工业建筑与节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量土地资源消失,建设项目中节地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绿色工业建筑节地,首先要充分研究工业生产形式以及内部的物流特点,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次,设计合理高效用地的单体建筑也非常重要。要地上、地下统筹考虑,充分考虑立体空间的应用,打破以往工业建筑以单层空间为主的思维,充分研究、科学论证,做到疏密得当、简洁高效;第三,要充分利用非耕地类的土地如荒山、荒滩、劣地等,尽量不占越来越宝贵的耕地资源;第四,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处理建筑物内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以免污染周边耕地,这也是节地的重要体现。

4.2绿色工业建筑与节能

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是解决当今能源危机的两个重要方面。因为建筑的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30%~40%,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在整个社会的节能中至关重要。

工业建筑在节约能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在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能源消耗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参数,这个参数决定着工业建筑设计从最开始选址到正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在总体规划和选择结构形式中,要明确地根据太阳的方位来判断;要将气候条件和拟采用的绿色技术相结合;要合理组织流线以减少交通方面能源消耗;要充分利用工业建筑运行过程中的采暖通风空调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为生产服务。总的来说,优秀的绿色工业建筑内部仅仅需要很少的机械或者人工采暖、通风和采光。

关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建筑师应形成以下认识:首先,最便宜的能源其实就是好的节能设计方案,好的节能设计方案是最佳选择;第二,因为要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而且,现代工业建筑往往有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自然通风等被动节能措施;第三,有条件时,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相对昂贵且效率不及常规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能够节约石化矿物能源且环境污染小。就太阳能应用来说,尽管目前应用太阳能比较昂贵,但使用太阳能仍然是值得的。目前,国外很多绿色工业建筑在设计中尝试用技术方法将可再生资源转变为电能、热能等建筑消耗的能源,实现了太阳能建筑设计一体化。例如,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装置和风力涡轮发电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等,实现建筑自身能源供给平衡,即建筑运行不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甚至建筑自身产能大于消耗,并能将剩余的电能输送给城市电网。

绿色工业建筑节能主要是护结构的节能,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部位。在这些部位,要优先采用绿色环保建材作为保温隔热材料,以起到节能作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一方面可以减轻建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建筑结构自身重量,减少热量损耗和资源损耗。同时,建材使用量降低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4.3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水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淡水供应只有2000m3,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世界平均水平是3000m3)属于缺水国家。同时,我国人均淡水供应正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较为充足而北方严重缺水。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由于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我国大部分河流和湖泊等天然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超过6亿人口正在饮用被污染的水。

对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水,要从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和创新利用4个方面考虑。开源方面,主要是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工业建筑一般所占区域大,建筑层数低、屋顶面积大,同时地面铺装面积大,雨水完全靠自然渗透是不现实的,反过来,将屋顶、硬质路面、广场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资源;节流方面,主要是减少水资源流失和浪费;高效利用方面,是指利用技术创新,安装节水型设备和器材,正确、科学地设计城市管网,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创新利用方面,是指依托技术创新,加强水的循环使用。可以通过污水、废水净化系统、中水系统等设置达到这一目的。

4.4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材

根据法国《环境建筑报》,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5个类别:材料有利于环境;不含有某种有害成分;可减少建造、维护、拆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筑运行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有助于形成安全而健康的室内环境。绿色建材的宗旨是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绿色建材在生产中,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工农业或者城市废弃物,尽量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生产出的建材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

目前,业内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是一些传统绿色建材,如钢材。这类建材的特点是可回收、可循环利用。虽然材料的生产消耗了大量能源,但材料的重复使用有利于节材节能;其次是用工业生产和建筑废弃物为原料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制造的建筑材料,如利用建筑废弃物现场制造各种砖材。据报道,我国某企业研发出一种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制砖组合生产线,即移动制砖工厂。该生产线将建筑垃圾处理移动破碎站与移动制砖机配套,把“砖厂”移动到拆迁和施工现场,现场制作道牙砖、植草砖、广场砖等十几种市政用砖。这类建筑材料的特点是既获得了新的建筑材料,又消化了大量废弃固体垃圾,一举两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第三类是新研发的各种新型绿色建材。这类建材主要特点是在某些方面有着很强优势,如保温方面。对于新型建材是否能够推广,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由市场进行判断。对于建筑师来说,一方面在设计中要积累材料信息,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积极使用新型绿色建材,同时,也要加强甄别能力,防止因为绿色建材鱼龙混杂而失去判断力。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4.5绿色工业建筑与职业健康

传统工业建筑中一般都有大量余热和烟尘散出,大量化工类工业建筑不断排出大量酸、碱、盐等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还有很多工业建筑内部时刻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现代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关注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力争创造宜人、舒适、高效的绿色空间。在这里,不仅仅生产活动能够高效有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能够得到满足。具体设计时,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迪斯・乔比恩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奈尔曼售后服务部中,企业决策者和建筑师力求给广大员工提供积极的趣味性空间。整个设计强调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重要性,并且按照人员规模和比例精心设计建筑结构,同时为员工设计了精彩的生态休息大厅作为交流的场所;再例如德国诺伊格鲍尔与罗斯设计的格特拉克研发中心,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开放性、交流性。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该建筑内部各部门之间清晰可见,视觉上形成沟通。

4.6绿色工业建筑与环境保护

对于工业建筑来说,真正的“生态建筑”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生态建筑本身是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但建筑总是会形成对环境的破坏,工业建筑的破坏往往更加明显。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建筑存在带来的环境污染、将因建筑的存在而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就是生态。值得期待的是,绿色工业建筑有可能采取科学高效的绿色措施来达到节约资源和避免浪费的效果。同时,在工业区规划时,要考虑到对基地内部生物群落的影响,尽可能地使绿地联通,保护生物群落以及生态走廊。再例如,工业建筑要避免在一些特殊地区建设,如生态敏感区、动植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等。

参考文献:

[1] (德)H・M・耐特.建筑美学与能效设计[M].孙岩,白杨,梁昕,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R].北京: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0.

[3] 许远超,李国顺.国标《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及要点[J].建设科技,2012(6).

[4] (英)汤姆・伍利.绿色建筑手册-1[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常宏.绿色节约与工业建筑的保护及再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现状;新技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在我国,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以及消防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在传统施工技术上都有了发展。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取得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果,建造了一大批规模巨大,结构新颖的工业建筑。与过去相比,建筑的施工技术难度加大,安全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显示了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施工技术方面,我国的施工技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使用新型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促进作用。

2、我国新型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使用情况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很大,但是我国的人口数目也很大并且仍成上涨趋势,因此,人均占用地变得越来越小。在这个前提下,工业建筑用地就收到了限制,可以利用的建筑用地也逐渐缩小。因此,为了获得更大的工业用地,高层工业建筑就成了社会发展趋势。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符合高层工业建筑对工艺的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当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浇筑面,而是将传统的浇筑面变成装饰表面,是现浇钢筋混凝土中的一项最新施工技术,美观自然,提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

既然把传统的浇筑面作为装饰面,那么按照装饰效果就可以将清水混凝土分成普通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和饰面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既然可以直接作为装饰面,就使施工过程变得简化,也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工期,也方便工程投入使用后维修,降低维修成本。这样的施工技术无疑对我们这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是最有利的。

2.2 新型防水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普通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不仅能承受一定压力,也具有防止渗透和围护的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耐热耐冻性。防水混凝土与普通卷材防水层相比起来,不仅来源广泛、施工作业简单,工期随之缩短,也改善了劳动条件,使工程造价降低,方便维修,因此在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使用普遍。

在我国,传统的防水施工技术是沥青防水,但是这种防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对防水技术的需求了,因此,通过科学家不断研究努力,研发了新型防水涂料、高分子卷材以及密封膏等高效防水施工措施。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提高,工业防水施工逐渐向冷作业方向发展。新型的防水施工材料是由特殊的活性物质和微硅粉在将高强度水泥作为施工载体之后,经过变性而成。后来的性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施工材料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等施工材料都是在此基础上研发的。

2.3 钢纤维砼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能够使用的层面上了,而更多的要求是,希望工业建筑能符合城市气息,成为标志建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为了达到艺术效果,满足人们对工业建筑的要求,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研发出来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施工材料———钢纤维砼。适量的钢纤维掺加在普通砼中形成钢纤维砼这种复合材料,改良了普通砼的拉伸性,增强了砼的可剪裁能力和可裂性质,使其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这种新型的施工材料可以吸收大量能量,具有抗冲击下,增强抗震性。将钢纤维砼应用到工业施工技术中,突破了传统砼给施工带去的问题,是现代工业施工技术发展的提现。

二、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1、太阳能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没有污染并且可以循环使用的天然能源,在如今原来越多的工业建筑施工中被利用。利用太阳能可以制冷制热,通过光热转换和传递达到制冷炙热效果,满足施工需要,节能环保,是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一项重要措施。

2、风能和地能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风能利用机械转换成其他能源,为施工建筑提供能量,同理地能也是地热利用重要措施,通过地热转换,为工业建筑提供热量,减少施工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

新型节能保温墙面和屋面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通常工业建筑比普通居住用地相比空间较大,因此,采用新型保温措施在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符合工业建筑防火等级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墙面屋面保温材料可以改善整座建筑的保温性能。传统的聚苯板不能满足工业建筑队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功能性的要求,新型的墙面保温材料逐渐成为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潮流保温措施。除此之外,新型的复合墙体也渐渐被利用到工业建筑施工当中了。复合墙体主要是在墙体的主结构当中增加一层至多层的保温材料,降低了墙体传热耗热的作用,利于承受更多重力。另外,高效节能保温型屋面的原理和墙面是一样的,将具有一定硬度的保温材料铺放到防水层和屋面夹层之间,改善了屋面层的热功能性,减少热量传递,降低热量消耗。

4、高效节能门窗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在空间较大的工业建筑物中,门窗是建筑物传递热量的重要途径。将节能门窗应用到工业建筑施工中,可以改善门窗的密封性能,改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对于整个工业建筑物的节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新型门窗材料通常使用一些upvc 等塑料型材,减少渗透量,热量传递降低,太阳能辐射较少。另外,新型的门窗通常采用平开窗型,尤其是符合内平开和多功能门窗,能改善门窗的密封性和安全性,有高效换气功能,减少材料损失,符合现代工业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

三、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是以新型高效的技术,通过节能环保的原则,达到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全方位、多层次是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出了工业建筑高技术化的发展。新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不仅要有精密的结构、多功能的效应、机械化电动化、控制智能化等特征,还要具有较高质量,耗能较低、寿命较长、性能较高的特点。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方向。

四、结束语

社会上各种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只有考虑到不断进步的科技、工业生产需求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前提,才能利用高科技施工技术满足现代工业建筑的要求,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我国整体的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崔攀,公民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科技与企业,2012 年03 期

【2】唐坚梅,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2011.11.14

【3】秦安庆,公民建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2011 年第28 期

【4】唐丽萍.浅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J].价值工程,2012(5).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第5篇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01)

[摘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建筑发展的速度,使工业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日益向着生态化、一体化、科技化、多元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化等趋势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与技术水平不仅是工业建筑发展的基础,还是工业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工业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

关键词 ]工业建筑;设计;新发展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建筑发展的速度,使工业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日益向着生态化、一体化、科技化、多元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化等趋势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与技术水平不仅是工业建筑发展的基础,还是工业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

1工业建筑概述

1.1工业建筑的兴起

十八世纪工业建筑最开始出现于英国,后来才从英国逐渐发展到美国以及欧洲其它地区的国家,那些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开始兴建各个领域的工业建筑,加快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在五十年代才开始兴起修建各种工业建筑,从而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1.2工业建筑的特点

(1)厂房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2)厂房内部有较大的面积和空间。(3)厂房的结构、构造复杂,建筑技术要求高、必须紧密结合生产、生产工艺不同的厂房具有不同的特征、采光、通风、屋面排水及构造处理较复杂。

1.3工业建筑的主要类型

(1)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存用房屋;运输用房屋;其它。(2)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次厂房。(3)按生产状况: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恒温恒湿车间;洁净车间;其他种情况的车间,有爆炸可能性的车间,有大量腐蚀作用的车间,有防微震、高度噪声、防电磁波干扰等车间。

2工业建筑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2.1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我国逐渐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发展,新的时代对工业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建筑设计向着生态化发展是其要求的表现之一。从传统的角度讲,工业建筑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成为了工业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下工业设计的生态化发展日趋完善。

生态建筑是根据建筑主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工业建筑当中的科学技术原理和现代高科技技术融合到一起并发展到生态学中,运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安排建筑和其它因素联系的关系,把环境和建筑打造一个有机结合的体系,以满足人类对生活环境舒适度的需要,使建筑主体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以及发挥工业建筑主体各项功能,使环境、建筑主体与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的时代,对工业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业建筑向着安全、绿色环保的趋势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容易污染环境,甚至有些材料产生的气体对人体有害。而绿色环保建筑材料都是环保型,不会破坏自然的结构环境,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由此可知,工业建筑的生态化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工业建筑对生态化建筑的研究,开始由建筑理论深入到工业建筑设计中,和建筑主体新的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工业建筑的城市环境设计阶段对建筑主体进行节能、节地、环保的方案策划,重视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2.2设计一体化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形成相互开放,彼此联系、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时代对工业建筑设计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工业建筑设计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对工业建筑设计进行完善的一体化发展。国际上的发达国家有的人开始在某一个领域运用才华与技术相结合并进行创作,通过开发和利用创作品的知识产权,打造具有财富潜力和就业潜力的企业,如:游戏软件开发与设计、广告设计、音乐创作、建筑设计、电影特技制作、手工工艺品设计、服装设计、文学作品等,这些领域的成功说明了工业建筑设计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

2.3设计科技化发展趋势

工业建筑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的理论指导思想不能再局限于建筑主体的形式美和结构美,而是要注重对建筑领域高科技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高科技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的表现:运用建筑行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来满足新的时代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对现代化管理、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等发展的需要,达到生产产品环保化、自动化、清洁化、快捷化要求的目标;运用新的科学技术表现建筑主体在结构上的技术美观,并在满足生产工艺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主体结构美观和空间形象美观的有机结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发展的水平。

2.4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业建筑行业,因为工业建筑的投资主体具有的多元化、建筑场地区域性差异化、民族传统多样化、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等工业建筑设计人员的参与,使工业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上很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尝试创造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在接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俗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过程中,不同风格的建筑会给设计者带来不一样的灵感,使设计者创造出更多绚丽多彩、跨域民族文化、具有独特风格的工业建筑主体。

2.5设计以人为本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迈入了新层次,工业建筑的设计主体由生产设备为主体向以人为本的主体趋势发展,以人为主体的发展在建筑中的地位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重视人的需要;鼓励员工为主;培养员工;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将工业建筑中的环境与人的关系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使人对工业建筑的集体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及荣誉感,实现以提高员工的经济利益与工作质量为目标。

以人为本在工业建筑中的具体表现为:在工业建筑企业单位中,管理部门日益注重树立“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策划中邀请专业的工业建筑设计人员参与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提高工工业建筑设计的水平。

2.6设计可延续化发展趋势

建筑是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史书,也是对传统民族风俗的真实记录。建筑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保留性,考古研究专家可以通过对建筑的研究探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地域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等,给漫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时代痕迹,不断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面对工业建筑问题时,我国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制定完整的保存措施,每一幢有研究价值的工业建筑,都会重视它的拆迁和改造活动,尽量避免破坏古建筑的完整性,有针对性的延续历史的痕迹,给后人探究古代建筑留下风格多样的建筑物。

3结 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工业建筑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工业建筑设计也向着新的发展趋势延伸,未来的工业建筑会在倡导节能、环保的趋势下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使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在建筑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梅亚莉.我国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3,04:42-43+45.

[2]李骁骁.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3,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