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亲节画画简单又漂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没有丰富的知识作支撑,但她们勇于尝试;没有雄厚的资金作本钱,但她们懂得节俭积蓄;没有过硬的社会关系,但她们自强不息。她们曾经是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打工妹中的成员,而现在,她们摇身一变,成为了请别人为自己打工的老板。
笔者采访的这组人物,年轻、靓丽,聪明,完全有资本嫁一个衣食无忧的好老公,可她们从未想过利用“功利婚姻”的捷径,为未来的生活找靠山,她们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最可靠的是自己创出一番事业来,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真诚点亮美丽事业
主人翁档案:李常,四川成都人,牧羊座,爱好服装、音乐、美容。1994年来到广东顺德打工,2003年9月开办“依尔青春坊”美容院,目前经营业绩不断上升。
采访李常的时候,她患着重感冒,声音虽然有些无力,却遮掩不住温柔,她娓娓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这是一段关于爱、拼搏以及真诚的都市传奇。
十年前,单纯的李常怀着女孩的梦想,从成都来到顺德,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她做事勤奋,为人真诚,喜欢帮助别人,朋友和同事都很喜欢她,加上她人长得水灵漂亮,不少男孩都想追求她。不过,她看上的同样是一个打工仔,他来自安徽,在油墨市场给私人老板打工,做事相当能吃苦,心地善良,待人真心实意。于是,两个性情相似的年轻人,就这样互相吸引走到了一起。
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更换不同的老板,用汗水和诚实换取老板的信任,打工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们的爱情也日益浓烈,很快便开花结果,步入了稳定的婚姻生活。结婚后,丈夫开始自己创业,李常也辞职出来,一心一意帮助他。吃过多少苦,遇到多少困难,李常不愿再提。她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们终于从艰难中熬过来了。”
丈夫的事业渐渐有了喜色,他们又添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日子过得很幸福。李常又坐不住了,丈夫的事业再好,她也不能待在家里,她想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出来。丈夫非常支持她,拿出三十多万做生意的积蓄,交给她去开美容院。
李常虽然喜好美容打扮,但毕竟缺乏专业知识,她只身赴外地,报读了一个月的短期培训班,认认真真地学专业。回到顺德,她在美容休闲一条街的大良丹桂路上选中了店面,在丈夫和朋友的帮助下,去年9月,“依尔青春坊”终于在精心的准备下开张。
在这条街上,酒吧、茶馆、美容、沐足等休闲店一家接一家,成行成市给生意带来很多方便,同样也带来残酷的竞争,李常亲眼看到经营不当的店铺关门大吉。“依尔青春坊”刚开始的两个月,生意还未打开局面,店里的顾客不多,她心里十分着急,“为什么有人能够做得红红火火,我却不如人家呢?”除了不断改善经营方式,开展不同的促销活动,李常坚持用她那颗真诚的心,去赢取顾客的回头。
“她很多时候不像一个老板,缺乏生意人的精明。”她身边的朋友这样评价她。那些爱美的打工一族来到店里,咨询各种各样皮肤问题,可她们又拿不出太多的钱来做美容护理。李常就专门为她们制定理疗方案,配置美容疗程。对方的暗疮是治好了,皮肤经过护理后光滑细腻,可是算起来李常一分钱也挣不到,她感觉挺开心,她说赚钱是一回事,关是真正帮到人家了。李常认为生意要想做得长久,人的本性最重要,在自己的原则下赚自己该赚的钱。也许就是这颗真诚的心,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她走出创业最初的艰难期,来店里的客人逐渐多起来,店里的生意日渐好转。
这个来自成都的真诚女孩,在他乡追寻自己的梦想,她没有熟人关系可靠,凭借勤劳的一双手,开创出一片她喜爱的天地。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永远只有她和丈夫知道。让她感到自豪和满足的是,在丈夫眼中她是知心朋友,在女儿心目中她是漂亮妈妈,在员工口中她是难得的好姐妹。她说,真诚可以给他人以温暖,也能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
“画吧”里的别样人生
主人翁档案:廖红英,四川南充人,金牛座,爱好服装、看书、看电视。2000年来深圳打工,2004年2月创办“满天星彩泥画吧”,现小店开始盈利。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丝毫绘画功底的打工妹,如今以“画”为生,并且越“画”越火红,带领了一群不会画画的孩子和成人,绘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来。这些作品的“地位”丝毫不比专业画逊色,它们或被作者挂在自家的墙上当装饰,或被当作礼品送给亲朋好友,或在有情人之间被作为信物珍藏。
这个出色的打工妹叫廖红英,她原先只是工厂里的一名文员,后来跳到条件好一点的某公司,还是做文员。工厂里的信息闭塞,到公司后能够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她感觉眼界开阔了许多,她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的知识,默默地在公司努力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日复一日不变的工作,她开始思考今后的前途,难道一辈子给人打工?不太现实,年龄越大工作越难找,她必须有一份自己的事业。
很多打工者都会有创业的冲动,不过绝大多数都无法付诸行动。廖红英是个敢想敢做的人,她处处留意,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她了解到一种起源于欧洲的“花泥画”,是用有色带香味、无毒环保的泥状物为颜料,而且人人都可以用它绘出美丽的图案来。她用心学习“花泥画”,很快便喜欢上这种有趣的休闲方式。如果开一家这样的店铺,让不会画画的人们,亲手画出漂亮的图案,肯定是件开心的事。廖红英酝酿开一间这样的“画吧”。
她粗略预算了一下,大致需要三万元左右的投入,主要用在房租和装修上,其他材料和设备只要几千元。这个投资数目她能够接受,和丈夫来深圳打工的几年里,他们省吃俭用已好有几万元的积蓄。在选店铺上她动了脑筋,哪类人会对“画吧”有兴趣呢?什么位置对生意有利呢?思来想去,她在学校附近的街道上租了门面。开业后生意果然不错,喜欢新鲜的学生利用放学后或节假日,到店里耐心绘画,他们可以随来随画,不需要一次性做完,未完成的作品存放在“画吧”里,下次来再接着绘。
原以为只有学生才喜欢这种自助的休闲方式,没想到成人也成了“画吧”里的常客。“画吧”附近有许多大型工厂,厂里年轻的打工仔打工妹下班后,找不到消遣娱乐的方式,就跑到“画吧”里作画。另外,经过“画吧”的白领、生意人,也会进来小坐,经过了解之后就会选自己喜爱的图案,坐下来享受绘画的乐趣。
廖红英记得很清楚,一天,一个30多岁的生意人,停下小车进来,想购买廖红英绘好的成品画送人,后来他突然改变主意,决定亲自动手做一幅。于是他整整两个下午坐在小桌边,绘完了一幅一男一女深情相拥图案的画作。临走时廖红英问他,“是送给女朋友的吧?”他答非所问地说,“要知道,两个下午我赚的钱可以买下十多幅这样的画,可自己亲手画出来意义就不同了。”“彩泥画”已经成为表达感情的最好礼物,母亲节前孩子专心地为母亲作画,“六一”儿童节前孩子绘画送给朋友同学,平常日子里,成人为亲人、爱人、朋友画下美丽的颜色。
廖红英请了一个帮手,但还是感到很忙。白天她要在店里指导顾客作画,晚上自己要加班加点画,因为装饰市场不断需要进她的成本画出售。另外,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她要充电学习新东西,以推出新的休闲项目。最近她就推出了环保纸艺项目,那些五颜六色的纸经过一双巧手,立即变成栩栩如生的花瓶或鲜花。廖红英的想法是,将画吧扩展成一个大型的DIY手工坊,让忙碌的都市人体验一种舒适、创新、有趣的休闲方式,让他们疲惫的心灵找到停泊的港湾。
情迷时装的乡下女孩
主人翁档案:易桂蓉,江苏扬中人,人马座,爱好美食、散步、逛街。1995年到上海打工,2003年3月开“亮点时装店”,生意红火。
经过大上海的洗礼,易桂蓉完全蜕去了农村女孩的乡土气,她一身潮流时尚的打扮,与都市中人并无两样。正是因为对穿衣打扮有着天生的痴迷,她的人生才有了重大的转变。
在老家读高中的时候,她在学校里就穿得很惹眼,衣服是在广东打工的姐姐寄回来的旧衣服。她爱穿无袖短衫,紧身裤,梳各种发式,男同学背地里叫她“妖精”。高中毕业后,她和绝大多数未考上大学的同学一样,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城市里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她去了上海,在表舅家当保姆,带两岁的小女孩。做了半年的保姆,她自己在夜市里找了份工作,帮人看服装档,一个月500元。她做得很开心,把低价进来的衣服想法设法高价卖出去,为老板挣了不少钱。老板允许她穿新进来的衣服作样板,以招引顾客,没想到她穿哪件,哪件就卖得特别快,“也许天生是个衣服架子吧。”她对自己的身材很满意。
在服装店做了一年之后,她就出来自己干。没有本钱,她就进一些便宜的装饰品,如围巾、发夹、腰带之类的女性饰品,摆在地摊上卖,有时遇到城管起货物就跑,过着心惊胆战的“走鬼”生涯。即使这样,她仍然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出去摆摊,她的想法很简单,将来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
她偶然看到一家眼镜店,打出告示要出租门口三平方的角落。她租下之后,买了一些铁架子,把手里的货往上面一摆,小店便似模似样了。为了吸引顾客,她把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定为15元,不论是夏天的漂亮墨镜,还是冬天的头巾、围巾、帽子都统一价格。另外她卖啥戴哈,俨然一个活广告,一个俏模特,人多时,她还大声叫卖,没什么好难为情的。
眼镜店的生意依然清淡,她的小店前却总是人头涌涌,她总能够找准年轻人最流行的款式和颜色。今年春节后,眼镜店开不下去了,想把整个店铺低价转租出去,租期为两年。易桂蓉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找姐姐和以前的老板借钱,凑了几万元把整个店盘了下来。现在店里挂满了各式时装,热衷打扮的上海女人很喜欢这家时装店,有空的时候常来逛逛。如今她已经认识了很多熟客,她们像朋友一样谈穿衣打扮,偶尔也扯些家常。由于生意太忙,最近她增加了两个人手,都是清纯靓丽型的女孩,以她的经验,店员打扮得靓丽,衣服就容易卖出去。
易桂蓉现在的生活与从前判若两样,她租下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子,请了一个阿姨做饭,完全不用为生计担忧。闲暇的时候出去悠闲地逛逛街,她再也不用像做“走鬼”时的担惊受怕;如果看上贵重的漂亮衣服,她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买下来穿,再不必眼巴巴地等着姐姐的旧衣服。令她感到幸福不已的是,今年国庆节她就要结婚了,对方是个身价不菲的服装批发商。灰姑娘可能变成尊贵的公主,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人生爱拼才会赢
主人翁档案:宋名兰,江西上饶人,天秤星座,爱好看书、下棋、美发。1992年南下广东打工,2002年10月回南昌开办“南天汽车美容店”,现已扩展为两家。
她是个不安分的人,换过多种工作,去过很多地方打工,她总以为生活永远在别处,下一站会更精彩。漂泊十年之后,她终于明白了,作为一个女人,最可靠的是一份稳定的事业,她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20岁那年,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姐妹们都在谈恋爱,天性开朗活泼的宋名兰耐不住小镇的闭塞,只身背着行囊去广东南海打工。她在一家玩具公司当流水线工人,仅仅做了半年,她又跳到东莞的电子厂,接着去广州、佛山、中山打工,她自己笑称,“广东省都走遍了,像跳蚤一样跳来跳去。”别看她不停地换地方,她的工资也在不停地涨,她最高拿到了2000元一个月,这在当时的工人当中已经是少有的了。
可是她还是不满足,她不知道哪里才是她停泊的港湾。为了能够积攒多一点钱,她过年过节很少回老家,外出打工十年只回去过两趟,每月除了生活费,其余的钱都存起来,她内心总有一丝不安定感,生怕自己哪天丢了工作,生活就会成为问题。在这十年当中,她有过一段感情,对方也是打工仔,但最终分开了,她认为对方不求上进。
也许是由于感情失落,她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南昌做汽车美容的弟弟打电话给她,说这门生意赚钱,光给那些有钱人的车打一次蜡就上百元。弟弟给人家打工,他对汽车美容知道多少呢?没想到弟弟对进货渠道、促销方式样样精通,她决定回南昌去看看。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之后,她和弟弟着手做起汽车美容生意。
头半年生意一直不好,连续几个月的亏空使她心灰意冷,但是如果放弃,十年努力的积蓄将付之东流,她又将从终点回到起点,与十年前一样一无所有。她不甘心,决定去一趟广州,看看那边汽车美容生意都是怎么做的。
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应该让儿童吟诵什么?应该让儿童亲近哪些词句?如何让儿童咀嚼精神的芬芳?如何用最明亮的钐,开始新的学习探索?
在每一个清晨,我们每个人又如何开始新的一天?我们如何汲取思想的力量,如何调适心情,愉悦地迎接挑战,将一切美好落实在生活里践行?
这是新教育实验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新教育晨诵的发展历程
2000年,新教育实验刚刚萌芽时,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就组织团队编写、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在湖塘桥中心小学等部分学校,开始了新教育的晨诵实践。
2002年,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成为第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我们正式推出“一条主线――诵读活动”,明确制定了新教育晨诵的实施内容与具体方案:从低年段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诗歌,到中年段难度适宜的诗词,到高年段优秀古文和古代学者的哲理文章。这种尊重诗歌学习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诵读原则,迄今为止仍在遵循着。随着新教育实验学校从1所到500多所、到1000多所,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踏实践行,我们不无惊喜地发现,“晨诵”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教育手段,却产生了超乎预期的效果。这种反差,也激励着我们继续深入地投入相关研究。
2007年,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正式推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总结此前新教育晨诵经验,借鉴不同流派的晨诵技法,新教育晨诵开始以课程的形式在新教育学校广泛开展。
但是,新教育实验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研究团队,以“为中国教育探路”为使命,以帮助人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所关注的教育领域非常宽广,从教师成长到课程研发,从艺术教育到生命教育等等,以每年深度切入一个主题的方式向前推进,同时对研究的品质自我要求甚高,并且作为民间公益机构还受到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等诸多制约,导致对许多践行已久的研究项目,没能及时进行相关的总结、梳理和提升。
新教育晨诵项目也是如此。
这些年来,一方面新教育晨诵在数千所学校中践行,成为见效最快、操作性最强的特色课程之一,可另一方面,自从十六年前推出的那两本《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研发相关读本,也几乎没有对晨诵理论进行新的全面阐释,对晨诵的操作进行持续的系统整理。诸多一线教师在开展新教育晨诵时,一直缺乏有效指导,存在着诸多不便。
经过16年的酝酿,在前三个阶段的实验基础之上,我们于201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纲要,由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博士、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童喜喜作家联袂主编,由童喜喜担任总统筹反复打磨,两年中整体修订三十余次,局部调整百余次,研发出版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新教育晨诵》系统教材。
二、新教育晨诵的必要性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将诗歌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开展新教育晨诵,当然是因为儿童需要诗歌。
儿童的语言,最接近诗的语言。正如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经说过的那样:“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几乎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能够说出富有韵律、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草木飞禽、云雾雨雪,世间万物,在儿童的眼里都是诗意盎然的。
真正的诗歌,当然超越了一般的儿童语言。有人称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原因之一就是诗歌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好记好学,便于吟诵传唱。因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难度,远远低于发展音乐、绘画等其他技能的难度,儿童从诗歌诵读中所获得的滋养、从语言发展中所获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大量的相关调查已经显示,丰富词汇量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原因,同样篇幅内,无论是简洁的童谣童诗、精美的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散文诗,以及一些中外经典,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从表达的方式而言,它们都提供着极其丰富的词汇,除此之外还提供着极具个性的表达。学习诗歌自然也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儿童的“诗性”是生命灵性的一种展现。诗歌王国中,不仅在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上,诗歌超过了其他文学体裁。同时,经典诗歌擅长用鲜活的意象、丰沛的情感,帮助读者超越生活,把读者带入感同身受的另一种境界。儿童在感悟中所朦胧思考到的哲理,将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清晰,将在行动中悄悄发挥作用。所以,让儿童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会在儿童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会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儿童创造诗意的人生。
开展新教育晨诵,也是因为中国特别重视诗歌。
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
尽管这种高度凝练的诗化的表达,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无论如何,诗歌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文学体裁,不仅与书法、绘画、戏剧等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互相促进滋养着,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了密切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说学会了诗歌就掌握了中国文化,但诗歌中承载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一部诗歌史,也是一部丰富、凝练的中国文化史、中华文明史。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
开展新教育晨诵的最重要原因,还因为我们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正生活在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
越来越匆忙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奔走中,心灵越来越容易干涸。越来越强劲的网络洪流,又催生了碎片化的表述方式。人们对待外部事物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耐下心来。在经济连续发展数十年的当下,过分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造成的却是精神生活的空虚。在社会各界不断询问“你幸福吗”这一问题的背后,在提出“中国梦”这一理想的背后,都隐含着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对诗意的生活方式的追寻。
诗歌的外在形式,在不经意间吻合了当下人们所需要的简短、紧凑。诗歌的本质内容,又能在最短时间里直击人心,产生巨大的能量。诗歌所提供的新的角度,让人重新观照思考当下的物质生活,在重新诠释中,获得生活的价值,创造人生的意义。
所以,生活在当下,我们需要用诗歌的力量,让我们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够在现实的土壤上,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三、新教育晨诵与其他诵读的异同
古今中外,诵读都已存在。
新教育晨诵,是扎根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诵读技巧,进行突破式创新的现代课程,是一个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坚实理论基础、清晰知识框架的渗透式综合课程。
新教育晨诵强调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用仪式感促使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累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
在理念和操作上,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蒙学、读经(经典诵读)运动、华德福的晨诵、一般诗歌教学等各类诵读活动,分别有着部分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但更有本质上的诸多不同。
第一,和中国古代蒙学相比,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重在行为习惯、核心素养的养成,适度提供适龄的相关知识。但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古代蒙学教育所使用的读本,虽然也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但更多是当时根据需求针对儿童临时写作,是当时的非经典。新教育晨诵则强调诵读内容的经典性,是从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依据新教育理念进行遴选。
一方面,有人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和教育就是从读经开始的。其实,这恰恰是对古代蒙学本质上的误解。古代的儿童教育,更强调行为的养成。如朱熹就提出:“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悌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悌者。”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女儿经》,如明代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等是用四言、六言、杂言的形式讲做人的规范,《小儿语》的开篇就讲:“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当然,古代蒙学同时也注重知识的讲授。除了如《千字文》等书籍中,既讲述做人,也不乏知识的介绍,还有如南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等是用四言或者骈文的形式介绍关于天文、地理、山川、园圃、花草、鸟兽等百科知识。如《名物蒙求》讲天文:“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维霁斯虹,维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如元代王芮的《历代蒙求》、
明代李延机的《五言鉴》等是用四言、五言的形式介绍关于历史的知识,《历代蒙求》讲秦朝:“秦都咸阳,始称皇帝。吞灭六国,猛若虎噬。焚书坑儒,变易周制。”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儿童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用韵语、歌诗和偶句针对儿童编写而成,读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但从某种意义上,有些书籍并不只是为儿童编写的读本。以《弟子规》为例,古诗词学家叶嘉莹的弟子黄晓丹博士的研究发现,《弟子规》的读者对象本就不是写给儿童,而是针对欠缺进一步接受教育机会的成年农民而写,希望他们学习后能够粗通法令、懂得规矩,因此全书中完全缺失关于儿童的成长部分。
所以,新教育晨诵强调把最美的诗歌给最美的童年,把最合适的经典给最适龄的时光。在中国语言经历了古文到白话文的巨变后,我们对儿童的诵读内容强调阶梯式递进,从儿歌、童谣起步,逐渐过渡到童诗、古诗词等其他经典。我们不是为当下儿童临时编写读本,而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选择,完成文化的选编,实现中外的互通、古今的传承。
第二,和读经运动相比,新教育晨诵与其相同之处,是汲取了传统的读经运动中强调内容的经典性以及大声朗诵的经验;与其不同的是,读经运动一味强调背诵,为未来做准备,新教育晨诵则特别重视所选诗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儿童当下的经验所能够理解和感知到的。
读经运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主张从幼儿时期开始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主要方法就是反复诵读,直到能够会背。主张读经运动的学者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儿童的吸收能力非常强,越是年龄小越是容易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王财贵语)。所以,当下的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关键是熟读记诵为未来做准备。
我们则认为,尽管童年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最快、记忆效果最好的时期,晨诵那些美好的诗歌、经典的确也可以滋润孩子的一生,新教育晨诵也强调所读内容的经典性和熟读成诵的必要性,但是与读经运动强调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大量的经典,等长大以后会慢慢地理解的方式不同,背诵如果欠缺了基本理解作为前提,就会成为死记硬背。即使今后在成长中逐渐理解,那也是把当下的认知进行100%的储蓄,为了将来的幸福牺牲了现在的幸福。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所选诗歌与儿童当下经验之间的关系,强调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够被儿童理解,指的是“储蓄”和“开支”的平衡。诗歌中20%到30%的内容不能被准确理解,只能被模糊感知,这是“储蓄”,是投资给未来。诗歌中70%到80%的内容能够在当下有所感悟,这是“开支”,这是让当下的生命被鼓舞,当下的心灵被滋养。新教育晨诵既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也不是为了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激发当下状态,调适当下心态,丰富当下的生命,以阅读养成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二是吻合诗歌的学习特点。从儿歌、童谣到童诗,从白话文到古文,从五言到七言,从单一内涵到多重内涵,以及谜语诗、藏头诗等不同诗歌形式,注重诗歌的从易到难。新教育晨诵的内容选择,也遵循了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三是吻合生活的情境变化。根据四季的转换、气候的改变、各类节日庆典等不同情境,进行主题的安排与诗歌的选择。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诗歌要与当下的生活相得益彰。
四是吻合学校的学习节律。未入学时的向往期、新入学的适应期、每年开学的激励期、毕业阶段的告别期等不同的学习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新教育晨诵也尽可能顺应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引导。
新教育晨诵,就是这样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完整为目标,扎根传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童谣、儿歌、童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中外经典著作片段等吻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诗歌的学习特点、生活的情境变化、学校的学习节律进行选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叩问师生心灵、与师生生命编织的综合课程。
从内容的选材上,新教育晨诵课程特别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扎根传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传统蒙学的优秀成果,以现代教育理念精心选编。
二是立足中国,以印象山水、长江、黄河、民族等不同课程,深刻展示祖国之美,激发家园之爱。
三是拥抱世界,以五大洲的文明为谱系,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不同国家的风情、世界诗歌的特色,激荡全人类共通的思想与情感。
新教育晨诵作为一个综合课程,特别具有五大功用:它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它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它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它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它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仪式与形式,一字之差,效用截然相反。形式只是外在,仪式关乎内心。教育的功利化造成教育中仪式感的欠缺,导致对外缺乏敬畏,对内缺少反省。新教育晨诵从仪式感上,一则强调晨诵开始的开启诗,这是每位老师结合着班级的特点简单编写的;一则强调时间基本固定,最好是早晨,其他时间也行。新教育种子教师黎志新在教高三时,就利用每天晚自习时的5分钟,这样争分夺秒的“晨诵”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则强调以诗歌中富有哲理的优美语句,和师生自身的生命碰撞,不断进行追问。
新教育晨b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诗歌之美,无须赘言,仅仅是朴素地诵读,就能够有所感受。新教育晨诵的最简单读法,就是朗读与叩问,以此在诗与人之间筑起桥梁。新教育晨诵的完整读法,则是诗歌、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一首诗配上动人的背景音乐、适宜的相关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新教育晨诵的艺术之美,才达到形式上的顶峰。此时欣赏的,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段影片;此时诵读的,与其说是诵读一首诗,不如说是演绎一段人生。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濡染,是美育最为有效的方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或经典著作,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叹惋,都有其价值。但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特别看重所选择诗歌以及经典名著篇章中的积极思想,借助于这一类经典著作,为诵读者的心灵注入引领的力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我们特别强调,新教育晨诵不仅是给孩子的、给学生的,更是送给师生双方、乃至亲子多方的一首生命的咏叹调。时光匆促,但忙碌的生活让更多人对时光不是珍惜,反倒是盲目。新教育晨诵歌唱每一天,惠及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从诵读开始,感受美好,营造出美好的心态,让生活更为积极。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教育是对已有文化的选编和传承。诗歌和经典名著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标准的新教育晨诵则更是融合了诗歌、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以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整体框架,以综合课程的形式,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广博地汲取营养。
五、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
我们希望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彼此鼓舞,以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开启新一天的学习。
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日常诵诗和情境诵诗。
日常诵诗是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通常选择在早晨,诵读一首诗歌。虽然名为“晨诵”,也并非一定局限于“清晨”,其他时间也完全可以进行。这些诗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诗歌,不仅奋发向上,积极纯真,意蕴悠远,同时还能够被儿童当下能够大致领略到,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用心灵碰撞诗歌,捕捉诗中的美妙与奥秘,不断加深感悟,从而提炼出新的思考、获得新的力量。一组日常诵诗,并不是经典的简单堆积所形成的好诗大杂烩,而是经过反复挑选、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主题精心编排的诗歌课程。
情境诵诗则是在特别的日子,或者是特别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诗歌。比如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时,诵读一些写给教师、母亲、祖国的诗歌。再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选择一些悼念遇难同胞的诗歌。比如随着气候的变化,我们在不同的节气选择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等等。在雨天读关于下雨的诗歌、在节日读关于节日的诗歌,总是能够得到更大的共鸣。
同理,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情境诵诗,是生日诵诗。这是在学生过生日时,全班师生为“寿星”送上的一首度身定制的诗。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生日诵诗,就是因为这种生日诗,能够让孩子的生命直接与诗歌相连。这首生日诗可以直接根据一首诗改编,比如直接在诗歌的某个地方,把当事人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为他朗诵。也可以是老师或者学生专门为当事人创作的诗歌,同样由大家一起为他诵读。如何创作生日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生日诗一定要吻合当事人的生命特质,适合当事人,并暗含着当事人的将来,富有激励性。第二,生日诗具有“唯一性”,切忌将一首诗反复送给多个孩子,否则这首诗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生日是每个人自己的节日,生日诵诗也成为了最受人欢迎和期待的一种晨诵形式。许多老师还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及作业、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诗一起做成漂亮的课件,展示给孩子们。必要时还可以邀请部分父母参加生日诵诗的晨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老师送生日诗给孩子,孩子也会送生日诗给老师、父母,就这样在诗的诵读中,新教育晨诵也成为了家校共同生活中心灵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新教育晨诵的诵读要点
为了服务于一线老师,2016年8月,新教育实验推出了第一套完整研制、正式出版的《新教育晨诵》课程读本。
与一般的晨诵教材只有小学阶段不同,我们根据多年践行和理论研究,按照从幼儿园到高中13年每学期一册,根据新教育晨诵研制原则,主题上围绕幼儿阶段的生活与环境、小学阶段的自我与世界、初中阶段的青春与友谊、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来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同时,为了养成学生每日晨诵的习惯,我们按照每学期16周、每周7天的内容加以安排,以便于在周末可以进行亲子晨诵,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吟诵内容。
新教育晨诵以新教育实验的卓越课程体系为框架基础,对诵读的诗歌进行主题划分、课程设计,使得读者在轻松浪漫地感受诗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系统连贯的生命教育、智识教育、艺术教育乃至公民教育。
在内容的安排上,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我们主要选用了童谣、儿歌和儿童诗。童谣和儿歌不仅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和古诗相比,童谣与儿歌能够将一定的知识蕴藏在生动的形象里,滑稽可爱、富有情趣,特别能够激发低年龄段儿童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感与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开启孩子的智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童谣、儿歌往往是民间口耳相传、集体创作的作品,文学性与艺术性受到一定限制。到了小学的二、三年级以后,t更多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优秀的儿童诗保持了童谣、儿歌的童趣,但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有人说,“儿童诗是童心与诗美的联盟。儿童诗是儿童的心与大千世界的对话,是孩子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与教育者的对话,是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正是这样的对话让儿童诗充满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性,整个童年也就充满了诗意。
当然,无论是哪个年龄,我们都精心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让儿童在诵读古人心声之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亲近古文的韵律。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以“中华四季诗韵”为主题,按照中国的农历24节气,完全采用古诗词为内容展开晨诵。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更加注重拥抱世界,以不同文明体系的诗歌来歌咏人类共同的珍奇,抒发人类共通的情感。
到了中学阶段,我们从之前围绕主题选诗,增加了作者专辑的选诗方式。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集中晨诵,希望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入更多作者的成长经历、诗歌的历史背景,给青少年阶段的读者更多启发。
初中阶段的“青春和友谊”主题,我们分别细化为求知(好奇、发现、传承)、珍惜(时光、物、人)、交往(亲情、友情)、自立(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责任担当――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奋斗(立志、勤奋、耐挫、拼搏)、创造(超越过去、创造未来),结合相关的重要诗人、重要典籍,进行选材。
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围绕“理想与人生”,注重选择关于爱、人生、价值、信仰、励志的哲理诗,同样结合着重要诗人、重要典籍来选材。
但是,研制得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材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是提供一个“例子”,不能够照搬照抄,照单全收。我们所研制的《新教育晨诵》也是如此。比如,虽然我们按照四大原则精心选择了相适宜的名篇,但是,不同地区的孩子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与发展水平,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在《新教育晨诵》中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特点,研发出独具个性的课程。
同时,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是要通过“读”来体味的。如何诵读?新教育晨诵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
第一,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流程,一般是按照“开启诗 ― 复习诗 ― 新诗”的程序进行。开启诗是营造仪式感的重要环节,通常会配上相应的课程主题音乐;复习该课程前面已经学过的一首或几首旧诗(如果是第一节课,或者时间紧张时,这个环节也可以省略或者缩短),然后诵读当天的新诗。
开启诗可以选择经典诗歌中的一部分,加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编写而成。比如有的班级选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的诗歌,改编为: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老师!
(老师读)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学生读)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师生齐读)让我们启程,前往诗的王国吧!”
开启诗还可以根据教室名称的不同特性,自己编写。比如在《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儿童文学作品中,详细记录了一个“萤火虫班”的故事,这个班里的晨诵开启诗就是根据萤火虫的特性拟的: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花儿老师!
(老师读)轻轻地,走进新的一天。
(学生读)擦亮每个日子,点亮心里的灯,
(师生齐读)渐渐地,让我们照亮世界吧!
第二,新教育晨诵的诵读姿势,特别建议采用自然而又昂扬、轻松而又舒展的姿势。也就是说,我们既不希望每一个人正襟危坐,不希望用标准的固定的姿势束缚每个人,也不希望大家东倒西歪,形成一种懒散、放肆的样态。通常而言,会采取自然的坐姿与自然的站姿,如果有需要时,可以配合一些相应的动作,抒发、表达情感。
第三,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方法,不仅希望读正确、读流畅,更希望读者能够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用生命诠释诗歌,并且用声音表达出自己诠释的意境。在晨诵时,老师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晨诵上成表演课,而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所以学生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出示一首新诗之后,不宜让孩子们齐声朗读,而应该采用自由诵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让大家熟悉诗歌,进行理解。接着,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优秀的录音范读,还可以由班内诵读好的孩子进行范读,尽可能一开始就读正确,读出美感。诵读诗歌的过程中,重教师垂范诵读,轻分析诗歌含义。诚然,对复杂的诗歌、尤其是古诗词,简单讲解,让孩子们懂得诗歌的意思,有助于在理解之后更好地诵读,是有必要的。但诗歌在晨诵中作为艺术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不能把对诗歌的简单解读变成课文分析,否则就丧失了诗意。教师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声音的形式诵读出来,形成一种艺术的濡染。
因为诗歌的内容都比较短,在理解的过程中,单一的反复诵读往往容易产生疲倦感,这时就可以变换各种形式来读,比如角色互读、打节奏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问答读等。尤其是角色互读,如在PPT上或是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注,由男生与女生分别读不同角色,重点部分全班齐读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们愉快地熟读。
另外,尽管一些诗歌在熟读之后可以自然背诵,但“读”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背诵。新教育晨诵注重的是“诵”,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背”。所以不要刻意让学生反复背诵。
第四,新教育晨诵的读后拓展。一是指导仿写。为了增进对诗歌的理解、感受,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鼓励学生仿写、改写和创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诗歌的成就感。最简单的仿写、改编是改词换句,即把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换成我们需要的词语。如许多新教育的班级在晨诵“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这样的诗句时,就经常把“灌木丛中的小草”等换成自己班级的名称、学生的名字等。还可以采取“加小”的方式,即在原有诗歌的后面,按照原来诗歌的韵律和形式,续上自己写的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种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诗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仿写、改写,而且不宜过于频繁。因为,过多的改写经典诗歌会使学生将诗歌“游戏化”,冲淡了晨诵的仪式感,同时,模仿只是在写作起步阶段采用的方法,太多模仿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
二是引导绘画。这是一种借用新教育的“听读绘说”项目的流程进行晨诵拓展的方法。近十年来,新教育实验开展的儿童“读写绘”项目受到了广泛欢迎,我们也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经过重新梳理后,推陈出新,我们推出了“读写绘”的升级版,即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为吻合儿童年龄特点、学习特征的新教育“听读绘说”项目,主要针对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段的儿童进行的阅读指导。将该项目用在新教育晨诵中,具体为:听,是集中注意力,专注倾听各种范读,理解诗歌内容;读,是听过之后独立诵读,提升自己的阅读力;绘,是把诗歌中所描述的内容,用图像或者复述、或者接龙、或者同主题创作,以涂鸦的方式画出来,增强想象力;说,是以绘制的作品为提纲,用口头语言重新解读画面,进一步诠释诗歌,提高表达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新教育晨诵》的系列读本时,就在“主题拓展”中设计了“写一写,画一画”环节,把晨诵课本变成可以写写画画的作业本,这些痕迹都是阅读的痕迹,是心灵的诗痕,希望成人能够帮助孩子收藏起来,作为他们诗歌之旅的记录,也作为他们人生成长的见证。
所以,对学生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需要愁眉苦脸地背诵。但是,需要学生身心放松,融入到诗歌之中,把诗里欢乐、思念、伤感、奋进等等一切情感,用声音读出来。读完之后,特别希望针对每首诗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和朋友交流,或者心里默默回答,进行思考和行动。
对老师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仅是为了滋养学生的心灵,也同样希望润泽老师的生活。老师读诗的样子,就是孩子们心
中诗的样子。新教育晨诵并不是语文课,而是在一天劳作的开始,师生共同进入诗的王国,感受诗之美。它不仅进行着知识的积累,更能直接为心灵输入养分,调整着各种压力,创造出积极明亮的精神状态。所以,老师挑选诗歌时,注意与生活相联系,老师诵读这些诗歌时,可以忘记自己是老师,尽情享受诗句的美妙。
对父母而言,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灵的问题,都和教育有关。家庭教育最神奇之处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转折点,只要下定决心,当下就是最好的教育良机。新教育晨诵课程,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坚实的阶梯,如果作为父母能够参与到晨诵之中,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够在节假日与孩子共同诵读,那么这些阶梯还将组成沟通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彩虹桥,教育会更得心应手,家庭会更美满幸福,生活必然也更加富有诗意。
在美好的诗歌里,珍藏着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和最美好的情感。
试想,一个新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开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学期16周,每周7首优美隽永的诗歌,2912次沉醉到经典的呼唤声中,用伟大的声音开启生命的每一天黎明,伴随生命的每一次拔节,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试想,如果中国的学校和家庭,在每一个晨间都回荡着诵读诗歌的声音,那又该是怎样动人的一幕?那又该是怎样深刻的幸福?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是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目标。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也是新教育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