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第1篇

华东交通大学文科专业如下:

会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给水排水工程等。

华东交通大学简介如下:

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

(来源:文章屋网 )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第2篇

姓 名:

性 别: 男

年 龄: 24岁

婚姻状况: 未婚

最高学历: 本科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居城市: 南昌

籍 贯: 江西南昌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南昌市

求职行业: 金融保险、证券、期货 党政机关、团体事业 信息产业、计算机 批发、零售、物流仓储 商业服务、律师、翻译

求职职位: 风险控制 资产评估/分析 信贷管理/资信评估 证券分析师 知识产权/专利顾问

教育经历

2010-09 - 2014-07 华东交通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专业描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学课程: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统计学原理,统计应用软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ERP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库系统原理

2012-09 - 2014-01 华东交通大学 法学(知识产权方向) 本科

专业描述: 本专业培养能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专利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所学课程:宪法,法理学,民法,经济法,公司法,刑法,行政法,专利法,专利实务

语言水平

英语:熟练 (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运筹学课程;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各大高校正逐步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运筹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应用学科,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学科。因此,分析硕士研究生关于运筹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依此提出实质性建议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整理可知,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从教师角度及课程大纲角度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如温日琨(2007)以独立学院为例,对运筹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大纲设计作出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主体与方向是理论与内容的浅显化、实践应用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的更深化;王吉权(2010)指出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专业的需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并提出一系列的教学改进措施;胡晓东(2012)概述了运筹学的主要特征和方法,简述了运筹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运筹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付革(2012)在研究运筹学的中国建制化过程中发现,中国运筹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明显偏弱的现实状况。

整理现有文献并进行分析可知,运筹学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应用数学和计算的理与方法对社会系统和工程系统做出最优或满意的决策。从学生角度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章较少。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模型,建立运筹学课程学习效果和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和检验硕士研究生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产生显著性影响。并对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产生原因及影响深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假设及模型设定

1.研究假设

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考研数学成绩和大学期间高等数学成绩代表了研究生期间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在运筹学课堂上学习效果;课后的学习投入时间能够将运筹学内容与本专业学科交叉,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是推动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内部动力;物质投入的支撑能够带来更大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期间数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投入、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物质投入对运筹学学习效果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2.变量说明

根据研究假设中运筹学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学习效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在构建大学生英语学习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时,选取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成绩、课外学习时间、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物质投入六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见表1。

3.模型设定

根据选定的变量,现将模型假设为:学习效果=f(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物质投入)+其他因素。为了验证回归模型的一致性,选用运筹学成绩为学习效果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a0+a1x1+a2x2+a3x3+a4x4+a5x5+a6x6+ε

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学习效果:运筹学成绩),ε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其他因素。

二、数据来源及结果分析

1.数据来源

本研究调查范围为华东交通大学。调查问卷内容依据分析硕士研究生运筹学学习影响因素开展,涉及学生的性别、专业、学习目的、学习兴趣、课后学习时间与物质投入等。本次调查以华东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地点是运筹学课堂。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48份,回收有效份数4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3%。问卷主要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

2.结果分析

将问卷调查结果输入至SPSS中,并按因素归纳。得到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84.9%,表明拟合度较高,不被解释的变量较少。R2系数用以判断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调整后的R2用以修正R2系数偏差,尽可能确切地反映模型的拟合度,其中,R2为:

R2a=R2-P(1-R2)N-P-1

式中:P为自变量个数,N为样本数。

因此,进一步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系数不同时为0,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F检验通过。因此,可以依此建立线性方程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SPSS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为:

Y=-0.198+0.242X1+0.085X2+0.371X3+0.322X4+0.024X5+0.085X6

以上估计结果显示,考研数学成绩、大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和物质投入均对硕士研究生运筹学的学习效果具有正向影响;考研数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和学习兴趣相对其他因素对运筹学课程的成绩具有更显著性的影响。其中对运筹学成绩有影响的因素中,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考研数学成绩。此外,大学数学成绩、学习目的和物质投入对运筹学课程学习的影响较为小。因此,在考研数学成绩一定的情况下,若要提高运筹学的学习效果可以从提高课后学习时间和学习兴趣这两个方面入手。

三、实证分析

综上分析结果,再进一步运用SPSS对考研数学成绩、课后学习时间、学习兴趣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性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课后学习时间、考研成绩、学习兴趣和运筹学成绩相互之间具有正向相关且相关性较大。因此,将分析结果结合回归方程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果。首先,学习兴趣与运筹学成绩的相关性最大,兴趣是影响运筹学课程学习的显著性因子。此外,运筹学成绩与课后学习时间的相关性较大,增加运筹学的课后学习时间对运筹学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学习兴趣和课后学习时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考研成绩与运筹学成绩的相关性次之。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问卷调查和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在考研数学成绩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并提高课后学习运筹学课程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由得到的回归方程显示,大学数学成绩、学习目的以及物质投入因素对硕士研究生学习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有正向影响,但是影响较小,可以在考虑时次之考虑。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众多相关软件如MATLAB、LINGO等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运筹学领域,若要增强运筹学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适当增加上机课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运筹学的分支众多,并且各个分支自成体系,涉及领域很广。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论文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了解如何将运筹学课程的模型建立和计算方法运用到自身研究领域,以解决和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温日琨.运筹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大纲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60-62.

[2]王吉权,王福林,夏吉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76-78.

[3]胡晓东,袁亚湘,章祥荪.运筹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145-160.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第4篇

相关的文献检索显示,涉及MBA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不多,各高校尚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MBA英语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如:王松等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MBA英语课程建设方面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孙超平等探讨了“听力—管理—口语”导向的基于视频材料的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撰写案例报告的方式,在拓宽学员管理思维模式、增强学员商务交际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学员的合作意识和英语表达能力。李新探索并提出了融合电力行业特色的MBA商务英语教学案例模式。目前,MBA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方面并没有统一要求,各学校自成体系。除了少数名牌学校以外,MBA英语总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与MBA教育培养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地方普通院校的MBA英语教学均在学员、教材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部分普通院校的MBA教学是采取集中面授的方式,半脱产学员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之面授课时有限,学员英语基础差异性较大,部分学员距离本科毕业时间较久,英语能力较弱,学习困难大,学习效果不理想。很多院校都选用了商务英语系列教材,但是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一致,内容较陈旧,缺少国内案例分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重心为阅读、词汇和语法,沿袭传统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训练,与普通英语教学没有区别,而且考核方式大多是采用只重视考查语言知识的单一书面试卷,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MBA英语教学改革拟解决的问题

虽然总体上来说,普通院校MBA英语教学现状还远不尽人意,但是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却比较匮乏,尤其缺乏将英语教育与提升MBA学生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的、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实践。如何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如何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案例教学、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提升学员内的在素质和能力,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评价方式,实行全面检验学员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多元化考核机制?这些都是业界面临并试图解决的问题。MBA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英语水平为依据,而实际情况是,教师们在选择MBA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时,却往往会忽视学生的需求,随意性较大。因此,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分别对华东交通大学2012级和2013级部分学员进行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以需求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MBA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努力探索出一套系统的“融英语教学与工商管理知识教学为一体”的MBA特色英语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MBA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MBA英语需求调查与分析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Richterich首次提出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模式,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面。Widdowson将需求定义为学习者目前的学习需求或未来的工作需求;Brindley认为,需求就是学习者在完成项目要求之外自己的需要(wants)和愿望(desires)。收集和分析学习者在教学前和教学中的信息,是教师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基本依据。为了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授课和改进教学,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MBA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和对课程的想法,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对目前英语课程的评价三部分,涉及学生的性别、年龄、从事的行业领域、英语水平、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情况、学习动机和兴趣、对目前教材使用和教学方式的评价等。本次调查的学员为88人,其中56位男性,32位女性。学生总体上偏年轻,有一定的英语基础,30岁以下的占33%,31~40岁之间的占52%,40岁以上的占15%。69%的学生在国企和政府部门工作,在外企和民企等其他单位工作的分别为13%和18%,有81%的学生在本科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还有2人本科是英语专业,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同英语能力的重要性,92%的学生认为“具备一些商务英语技能在工作中有明显的优势或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依次为“增强竞争实力,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工作需要、在涉外商务中更好地沟通”,“修满学分”,“兴趣”和“出国需要”。他们认为,企业所需要的MBA人才应具备的英语能力依次为“人际沟通能力”“基本商务知识和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希望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能够提高的方面依次为“基本商务沟通技巧”“商务听说能力”“商务阅读能力”“商务礼仪和文化”“商务写作和翻译能力”,最感兴趣的技能依次为“社会交际”“商务谈判”“商务信函写作”“会议交谈”“电话交谈”“产品介绍”和“商务合同”。但是调查发现,仅有15%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或经常使用英语,40%的学生偶尔使用英语,工作内容主要为处理函件、接待客户或联系业务,也有少量的商务谈判、参加会展或参加商务宴会。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不够丰富、趣味性差、阅读量少、实用性不强、缺少实用案例和真实商务情景,赞成双语授课和普通英语教学与模拟商务活动教学并重,希望教学形式多样,如教师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和评估的重点应该包括基本语言技能、交际能力和商务知识三个方面。

四、MBA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目前MBA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需求,笔者在MBA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探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具有良好国际沟通能力和跨文化管理素养的国际化现代管理人才,实现MBA教育的培养目标。

1.更新教学理念,实行团队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MBA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教学定位为“旨在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情景中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一教学要求和定位显然与MBA教育对于未来职业经理人的要求相差甚远,MBA英语教学要求与普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要求并无明显区别,甚至要求还更低些,没有将MBA英语教学与MBA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学科特色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更新原有的MBA英语教学理念,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应该将MBA英语教学的核心定位为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管理和商务沟通的能力,换言之,就是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MBA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由英语教师和负责MBA专业课程的教师组成MBA英语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方案,研讨教学内容,根据MBA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MBA学员的实际需求,对所选用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补充与专业相关的原文阅读文章和专用词汇,尽最大可能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2.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为补充

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背景和实践经验,尽可能将MBA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工作需求及MBA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精心挑选的最新国内外案例为主要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社交礼仪等人文社科类内容,将语言教学和商务交际、商务知识结合起来,注重语言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训练。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相关案例分析的视频资料。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将相关阅读、翻译、写作、案例等资料上传,给出相关视频链接网站,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内外教学能够有机地结合,有效地解决教学学时有限和学生工学矛盾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独立学习能力,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培养了在未来工作中的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更新教学方法,鼓励团队协作学习,促进管理和沟通能力的有效提升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和灌输的教学方式,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再者,由于学生之间语言能力和管理经验差异较大,有的虽然语言技能较强,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而言之无物;相反,有些学生管理经验丰富但由于语言能力较弱,而无法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团队式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管理综合素质和英语沟通能力的双提高。因此,笔者根据学生情况组成搭配合理的学习小组,让管理经验较丰富但英语基础较弱的年长学员,与英语基础较好但初入职场的学员互相配合,一起完成教师在课上和课后布置的小组学习任务,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在分析案例时就可以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通过采用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训练、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调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讨论、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构建新知识,训练了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

4.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物流工程》 课程设计 教学探索

1.引言

笔者所在的华东交通大学开设《物流工程》课程多年,在《物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上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工程》是我校工业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虽然教学要求略有差距,但都安排有2周的《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其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前期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此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设施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设计目标和给定数据,运用《物流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工厂及仓库综合布置与设计,要求灵活运用有关软硬件知识;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课题。

笔者执教《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已有5年,共逾18个班级(包括二本和三本),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心得。

2.改革措施

(1)设计题目改革。

我们最早的课程设计是根据横向课题项目提炼出的同一设计题目《某配送中心设计》。此题目涵盖了《物流工程》的大部分的知识要点,但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每届学生仅做同一设计,难以防止学生的相互抄袭。现在逐步发展为以《MXX型汽车内饰材料厂综合设计》、《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为代表的两个题目组,每组3个题目,每年轮换。学生自选题目,每个题目参数不同,做到随机抽取,每两个学生做一个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收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2)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型设计。

以前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基本给出,如采用何种货架,何种储存方式等。这样每个学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内容便相同;同时学生往往提出要参考上届学生的设计案例,这样虽减少了设计失误,但学生的思维会受束缚,不利于其想象力的发挥。现在设计题目故意将几个需要数据和限制条件空缺,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翻手册,合理假设,自行设定,一方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抄袭。另外还要求学生至少得出制定两套布置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增加思考角度。

(3)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能力,因材施教。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以前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而不是仅限于《物流工程》这门课。比如同是《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物流装备机械》等,设计出周转箱的型号、数量、装卸搬运方式;要求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人因工程》、《机械设计》等知识,设计出带速、带宽、带长和两个工件间的间距,工人与传送带的位置方向,以及工人之间的间隔等。学生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强烈欲望,课程设计的积极性都较高,但二本和三本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差距。因此,对二本学生,我们只给出最终的较宽泛的设计要求,让他们自己对要求分解,给他们自主想象的空间,增强其成就感。

若对三本学生也如此,则他们会觉得设计题目与平时课后作业不着边,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对三本学生,我们将大的设计要求分解为几个连贯的小设计任务,循序渐进。等都做完后,发觉综合设计都可分解为简单的几个小设计,增强其自信心。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采取适当的因材施教措施。对设计积极、欲望强的学生,在其完成基本的设计要求后,尽可能尊重学生意见,引导其不断完善细节。如《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增加企业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办公室布置等设计要求,引导学生把设计向更加完美方向发展。

(4)设计过程控制,阶段任务检查。

以前在设计期间,教师等学生来问问题,时间期限到,学生交上设计任务。这样学生的错误是到他交上设计,老师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老师不能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同时由于数据的紧密联系性,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造成后续整个设计方案的错误,学生此时修改的工作量就会很大。两周设计时间,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松懈,到后期赶工,设计效果不好,设计过程得不到有效考核。

对此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流程控制办法,对学生在某一时间应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合理分配设计时间。同时对部分学生的阶段任务抽样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课堂讲解。

(5)改革设计手段,加强CAD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CAD技术发展很快,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校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专业都注重工程技术训练,从培养学生CAD应用能力出发,要求学生的设计图纸必须用CAD软件绘制,为其在课程设计阶段提供必要的CAD应用训练。

(6)考核阶段,建立学生互评和课程设计答辩机制。

为检验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客观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本课程设计在考核阶段采取学生互评(每位学生评阅其他两位学生的课设)和答辩机制。通过互评,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而且可以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培养其怀疑的态度。通过答辩,一方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对课程设计过程有客观的认识,并及时总结成功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述能力和反应力。

3.结语

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改进。通过以上六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了课程设计质量,促进了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伊俊敏.物流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陆秋琴,黄光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