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创新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使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往往能够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如果教材内容单一,就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使体育与游戏,体操,舞蹈,音乐相结合,溶于一体,互相联系,使学生在一节课中能边学边玩,在愉快轻松的音乐中学习体育技能。
(二)教学形式游戏化
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去积极、主动地练习。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教学形式,更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观念的更新
体育教师是新课标的实施者,所以,转变思想尤为重要。要树立“时时刻刻想着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健康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与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法的更新,都应该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二)培养学生观察力 。
观察是体育学习的一种方法,是学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包括:全面观察能力、重点观察能力、动作细节的观察能力、自我观察和相互观察能力以及观察与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时,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动作的能力,因为它可让学生创造不同的观察条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动作,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向学生提示动作的内容、要求以及动作的主要因素,然后让学生观察动作,学生观察动作时要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要能够全面地观察动作的要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今天,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无疑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孜孜不倦追求。质疑是学习的起源和动力,解疑和答疑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知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有效途径。
三、学生地位的转变
学生发展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部分,也是构建教育和谐的最终目标。学生发展的和谐主要应该表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教学开放化
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目标,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些都离不开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基本形式。改变过去体育教学中,过高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化、教学固定模式化的现象,教学的改革应以学生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教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采用分组分层教学
一、教育要注重智力开发
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在创新教育中,体育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2.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3.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三、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创新;教师定位
一、体育创新教育中教师定位的基本要求
为了适应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能够与整体的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全方位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更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其中教师的正确定位尤为重要,其定位的基本要求如下:
(1) 主体性定位。目前体育教育中,教师是唯一的主体,创新教育要求重新定位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与教师并列的教育主体之一,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状态,以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全面性定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特征,将教育重心偏向于体质锻炼。体育创新教育,要求提高教育的覆盖面,除了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心理素质,达到身心的协调统一,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都能够得到全方位提高。
(3)差异性定位。高职院校面向整个学校的学生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并没有针对不同学生体质的差异性和运动素质的差异性,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整体性提高。体育教育的创新要求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的体质、个性、兴趣、特长等,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计划。
(4)实效性定位。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将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等结合起来,孤立了体育教育的作用。体育的创新教育更加注重教育效果的实效性,即学生接受教育之后,能够以竞争、拼搏、合作等积极态度,应对学习生活,并为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体育创新教育能够为高职院校带来教育方面的全新效果,在继承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挖掘能够更好创造教育效益的教育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主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实效性等定位。
二、体育创新教育中教师定位的建议
根据上文提到的体育创新教育中教师定位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素质结构等,对教师定位提出一系列的建议措施,以满足体育创新教育的需求。
1.课程设计方面的教师定位
高职院校传统体育教学,课程设计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通常是课程设计后的执行者。对体育教育进行创新,在课程设计方面将教师定位为设计者和组织者,一方面是减少以往课程设计方案复制的情况,由教师自主定义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育场所、不同的教育环境等,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范围,以便合理应用教学资源,避免与学校实际条件脱节。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以及学校的地形地貌,譬如某学校除了操场,没有多余的体育场地,为了避免班级之间场地使用的冲突,某体育教师将学校的宿舍、饭堂、教学楼等区域的通道,规划出学生跑步的通道,有效利用了学校的场地资源,在这里体现出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发挥在课程设计和组织中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和资源,避免课程设计方案的简单模仿借鉴。
2.教学过程方面的教师定位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创新之后,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了参与、引导、交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的目标、理念和内容等,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从“看”和“听”的被动教育模式当中“解放”出来,与教师共同参与体育教育的活动,教师在活动当中则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的体育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巧等,譬如教师与学生分组参加篮球比赛,在实战当中引导学生了解防守、进攻、配合等方法,以互动交流和平等参与的方式,进行引导形式的教学。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下,能够明显体会到平等的地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而教师则能端正以往“高高在上”的教育态度,更好地使用创新教育的发展。
3.教学研究方面的教师定位
素质教育是体育创新教育的核心,其教学的目的是为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基础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课堂形式、内容、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创新后体育教育模式的“魅力”,从而主动接受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创新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改变以往被动教育和机械锻炼的教学方式,以探究式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根据相关的科学理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育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形式的转变,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再安插教学的内容,切实解决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教学的研究体现出教师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地位,而体育教育创新对教师提出开拓进取的新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4.综合素质方面的教师定位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创新改革,与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目的如出一辙,两者都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教师的组织、沟通、创新、科研等方面的能力。鉴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体育教师应该剖析自身的综合素质状况,然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技能特长,根据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环境等,提出教学方面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另外,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拓宽进修的渠道,鼓励更多的教师升级学历,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培训活动,以便拓展知识面和调整知识结构,适应创新教育的模式。与此同时,学术交流的论文报告会,也是交流学习的重要渠道,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和总结问题,整体性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和能力。为此刺激教师自主提高综合素质,并积极参加学校开办的教育培训活动,可将这方面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当中,并根据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作为薪酬高低的判断基本标准,也只有这样,教师在体育教育创新中的定位,才有实现的资格和条件。
三、结束语
为了适应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能够与整体的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全方位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更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定位,其中包括主体性定位、全面性定位、差异性定位、实效性定位等内容,在继承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挖掘能够更好创造教育效益的教育方式。为了达到定位的要求,教师必须从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素质结构等角度,做好具体的定位工作,为高职院校带来教育方面的全新效果。
参考文献:
[1]李 英.试论以人为本思想下的体育教师定位[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9―91.
[2]沈正浩,张剑利.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师友,2011(5):68―70.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方式;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在中学体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逐渐成为时展的战略资源。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教育工作中融入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当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其体育教学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影响着体育教学成果。进行体育教学创新,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及其思维模式。传统的常规性思想方式,主要是习惯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上不具备创新性。进行中学体育创新教育,首先应该转变其思想及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育综合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中学体育创新教育要求改变不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思想及理念,改变片面认识。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其目标主要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目的,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终身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并熟悉体育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意志及品德等。推动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向主动学习体育教学转变;改变一味重视教学方法研究的方式为重视教学方法与重视学习方法并重;从模仿学习或模仿练习等发展为主动创新学习;将指令式教学方式逐渐向启发式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要求其课堂氛围表现出民主性,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学生独特想法应及时给予肯定,尊重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学的畏惧心理。如:在高中人教版教材关于跨栏教学时,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如下:事先不进行跨栏动作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方式通过栏架,通过观察,选择出谁的动作最为标准。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较高,跨栏方式多样,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了学生思维。然后对标准动作及要点进行讲述,实现教学目标。
3.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只有在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兴趣时,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保持一个相当轻松及愉悦的心态,而不再将体育课堂的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来看,消除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中学体育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科学采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高中体育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体操―双杠教学中,可以组织竞赛,选择部分学生作为评委,对学生双杠操作进行打分,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学习体育的兴趣。
4.注重个性培养
在进行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个性,承认个性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通过观察,获得学生优点及缺点,并分析其个性,采取引导措施,重视对其个性的培养。针对学生个性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加强引导,逐渐让学生个性越发成熟。创新教育,要求鼓励学生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想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提出针对同一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通过列兴趣中外风云人物等事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通过个性化培养,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5.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通过分发教学形式及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选择提示教学、多媒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等方式,如: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体育教学内容,其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观看体育相关影像,对体育发展历史进行探究等。在体育课程设计时,应改变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进行发展。进行创新教育,应结合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质疑开始,寻找答案。通过答案找寻的过程,积极开发学生思维;通过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进行中学体育创新教学,教师应做好引导角色,通过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引导其进行发散性学习。如:在进行人教版中学体操教学时,在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体操知识,并对音乐节奏具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给出音乐曲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安排一套体操。通过这种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习的体操知识融会贯通,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良好培养。
除了以上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教学以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处理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也是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主,老师指导的教学方式,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创新教育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应符合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全面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创新教育。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推动体育教学的进步。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应体现民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加强创新教育,在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学校要为体育创新教育改革设立良好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改革,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去劣,努力把体育创新教育改革加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生普.论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课改[J].青海教育,2010(5).
论文摘要: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 迎接21 世纪挑战,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近年来, 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 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 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 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 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研究目的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 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 创新教育的根本是改变“应试” 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2.研究方法
2.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 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 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 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
2.2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如培养形式灵活, 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2.3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2.4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
2.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 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2.6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 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他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 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总之, 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 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 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3.结果与分析
3.1 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 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 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 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创造有利条件, 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 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积极开动脑筋, 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加深理解, 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使学生由“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 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3.2 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尽量少讲, 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 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 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 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 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 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论与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在体育课中, 如何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 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培养合乎于21 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现代化社会要求的具备强健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丰富的文化知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