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背心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信群备注 2、在打开的窗口中找到“备注”,这个就是微信近期新增的功能,方便我们管理自己的微信群。
微信群备注 3、比如,我们备注为“有领导,不要放飞自我”,这个备注是只有自己可以看到的,点击确定即可保存成功。但在截屏分享给别人的时候自己注意是否可以让别人看到这样的备注,如果不想,发出去之前记得打码。
微信群备注 4、保存好的备注就会显示在这里。
微信群备注 5、聊天窗口是这样显示的,自己的备注在最上面,群名称在下面,方便醒目。
微信群备注 6、微信主界面显示的也是自己备注的群名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产业集群 创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关注将产品设计和生产一体化以取得一体化优势,外包行为更为普遍。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为各自供应链的竞争,当今世界竞争虽然主要还在企业供应链之间进行,但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竞争,即地方性企业群之间的竞争。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创立竞争优势和地方化系统竞争力,这表明全球化和地方化是并行不悖又相互促进的两个过程。而实际上在全球化竞争中表现出色的企业,都是建立在有充分发展的地方支持性企业以及相关机构构成的网络基础上的,今后的竞争也是在企业群之间而非单个企业之间进行的。随着美国的硅谷、日本筑波、英国M4走廊、法国Sophia-Antipolis、韩国的Teadok、印度的班加罗尔、芬兰的赫尔辛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中国台湾的新竹等创新集群的出现,集群创新的优势在实践中更加凸显出来。在深入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在全球经济背景下进行创新拥有坚实的基础和优越的条件。
全球分工格局变化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深化。尽管产业分工有向水平方向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均衡,垂直分工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并直接决定世界分工格局。当前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已由以前的发展中国家供给初级材料、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的分工形态逐步转换为不同经济职能或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高低或生产流程关键环节与非关键环节之间的国际分工。这一国际分工格局变化对后发国家城市经济空间整合将产生长远影响。在这一趋势下,我国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威胁与挑战。而产业集群强调依据地方能力与环境所产生的地方差异性进行创新活动。集群内企业在产业上具有关联性,彼此共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同时,集群内企业通过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分工协作的互动式关联,构成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
加速我国向中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消费品生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转变的步伐。同时,当代国际产业转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次大的浪潮。在这次大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将低端生产技术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国内产业结构“空心化”和“轻型化”趋势更加明显。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甚至是低端技术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将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在将发展中国家变为它的加工组装基地和制造工厂的同时,仍然可以掌握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并通过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其技术专利获取市场利益。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全球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促使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产生。在技术进步的作用下,一方面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某些产品或原有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社会需求扩大而分离出来;另一方面,科技革命又促进了新的生产部门的形成,扩大社会分工的范围。同时科技革命还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将更为不可测,其负效应也将更为明显,由此大大增加了技术创新成本。
在全球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前提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技能、信息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这就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一国进行独立的现代化生产和销售,而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合作。全球化进程中正在形成的技术创新国际网络对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与创新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化进程中的技术创新网络和虚拟经济组织的形成对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和处于低技术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利用特殊经济空间吸引外资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我国传统产业集群中很多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资源型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冲击下将面临极其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加快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抗议活动。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治理污染能力以及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处于全球较低水平,基本上都存在经济形式单一、产业结构低级化现象,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在这种形势下,生成或建构区域产业群能促使传统产业这种典型资源型区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培育生成区域产业群对一个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从许多国家的实践上得到了验证。比如芬兰根据本国的传统支柱产业森林加工建构了以木材与木制品、木浆与造纸、家具、出版与印刷及相关机器设备等产业为核心的林业产业群,并形成了以区域产业群为支撑的有效的国家创新系统;而挪威则以典型的低技术产业水产业为核心,由相互联系的产业部门构成了重要的水产业群;荷兰有建筑、化工、卫生保健、食品等核心产业群;意大利的瓷砖产业群发展也非常成功等等。
在形成、建构产业群过程中,产业群所特有的产业地理集聚性使集聚区形成的一种环境氛围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而这些对于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投入生产要素的传统产业区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集群式发展对于我国传统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是首选出路。
国际产业竞争
国际竞争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的国际竞争、产业的国际竞争、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我国传统产业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经济条件下正在从企业竞争发展到产业竞争的阶段。在产业竞争力中包含有两方面关系:一方面,企业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们并不共同铸造竞争力的联合阵线。只有在企业能够意识到共同利益、为了合理的竞争秩序或者对付国外竞争者时,才产生联合。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相互模仿、技术交流、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关系,以及在对付国外竞争者时的协调行动,都是推动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努力。
综合这两方面来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提高产业竞争力,既不完全是自己的事,又不是与己无关的事。而对于大企业,特别是对本部门、本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集团,提高本国在该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与企业集团自身的发展更为密切相关,对此下功夫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产业集群在处理集群内企业之间关系上往往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集群是由社会分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所组成的本地化网络,群内企业拥有合理的企业规模、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以及合理的布局与定位,存在着动态的分工协作关系,存在前向、后向和水平的产业联系。集群中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传递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
社会资本优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很多研究表明,创新常常来自国家或区域内部具有产业属性和地理集性的企业集群的互动之中。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不同企业组织的族群相互集合、以某种“共生关系”存在就形成了所谓的企业集群。从本质上来讲,企业集群是明确的规范契约和灵活的关系网络的统一体。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分析,把握企业集群内部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竞争优势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有利于认识、规范和推动企业集群内部社会资本的发展。
集群在空间上集聚,产业上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一般有一个主导产业或核心产业,由这个产业引发一连串的创新活动,带动整个区域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集群呈现专业化地理分工的特性。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不完全同于传统的分工理论,而是基于雄厚的社会资本优势。社会资本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将交易的社会环境赋予经济涵义,其功能体现在作为社会结构的资源,为行为人获取收益,因而像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具有生产性,具有经济含义。社会资本优势是集群产生地域分工的基础,并由此加强外部经济,提高合作效率以及促进技术创新与扩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低等级要素如简单劳动力、资本和一般生产工具的流动性加强,不再构成区域发展的优势力量,区域通过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很容易吸引区外这些要素集聚,形成独特的产业分工动力。通过集聚效应产生外部经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通过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创新与扩散。
集群内融资推动
产业集群正面临着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诸多机遇与挑战。在意大利北部产业集群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外国投资对内和对外公平开放,可以使集群继续保持在技术、金融和市场的领先地位。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是企业的经营能力,而资金是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企业发展的“血液”和“剂”。对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国内外许多学者从集聚经济、交易成本、产业创新观点、产业组织理论方面进行过阐述。但笔者认为应该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研究。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增长最大的约束条件是资本的匮乏,尤其是曾经不被重视的传统产业,资本不足严重阻碍产业的发展。而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具有融资优势,强大的金融推动是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经济现在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升、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迁,原有的传统产业成长模式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过去支撑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体制边界、市场空间和竞争条件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不复存在。加入WTO后,我国正在进入经济结构调整与提升时期,这必将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组织规模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产业企业实现集群式的可持续成长创新模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仇保兴.小企业集群.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发展的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复合系统组织结构
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要素主要是装备制造企业,除了企业之外还有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和当地高校的相关研究机构等。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在这个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合作的主体,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和信息等都是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能提高企业环境认知度,改进工作程序和提高工作绩效等,另一方面也能加强企业的危机意识,提高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度。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资源可以归纳为企业的能力。从管理学的角度,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投资类型和风险意识影响巨大,多元的创新文化与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作。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更能促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企业与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协同创新,需要合作体之间建立比较牢固的信任关系,还要保持实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资源流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2协同效应[7],对方也要做出必要的承诺,履行合作义务承担相关责任,这就是合作主体间的关系。除了以上两个要素之外,还要有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内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可以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体系看作是一个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企业子系统、关系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整体功能。其结构如下图,其中虚线方框部分为关系子系统,双虚线方框内为环境子系统,实线方框部分为企业子系统,这里的企业仅指产业集群内部的装备制造企业,非营利的相关机构(如产业集群内的高校、社会中介及科研部门)不在企业子系统内。
1.2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设定
假设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系统由n个子系统构成,用S表示,Si就表示系统中的第i个子系统或要素,其中i=1,2,3,…,n。子系统Si的序参量变量用Ψij表示,i代表子系统,j代表对应序参量,其中j=1,2,3,…,m。如果用α和β分别表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Ψij的下限和上限,则αij≤Ψij≤βij。假设i系统中最佳序参量为Ψik,该子系统的有序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序参量为Ψi1,Ψi2,Ψi3,…,Ψik,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高,第二部分序参量为Ψik+1,Ψik+2,Ψik+3,…,Ψim,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其中k[1,m]。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值,一般用W表示,其中W[0,1],则子系统i序参量对系统的贡献率就是Wi(Ψij),可以得出子系统序参量贡献率的表达式如公式(1)。由以上的定义可得,Wi(Ψij)的取值大小反映了对系统有序的贡献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对系统有序程度的贡献率就越大,反之相反。系统协同度E综合考虑了各子系统的状况,当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变化较大,而其他的子系统有一个有序程度变化幅度较小或者不变化,整个系统不能处于比较好的协同状态,表现为E的绝对值变小。该模型的构建将系统的协同程度可以用数值方式表示出来,给系统协同度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2复合系统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模型框架,可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分成企业、关系和环境三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构建也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通过文献整理,在重点参考张方[8]、陆杉[9]、李进兵[10]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得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本文采用CRTIC法对子系统进行权重的确定。假设通过专家咨询,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各指标的打分,使用SPSS17.0软件确定相关系数ρij和各指标的标准差。计算得出S1、S2、S3分别为0.101、0.087、0.074。关系子系统与企业总系统相关系数ρ12=0.3961,企业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的相关系数为ρ23=-0.6994,关系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相关系数ρ13=-0.9333代入公式(3)可得对应的影响程度分别为ξ1=0.4279,ξ2=0.3686,ξ3=0.3135。ξ1,ξ2,ξ3的数值代入公式(4)得出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385、0.332、0.283。同理得出其他各层次的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结论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an mining equipmen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paper us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selected the other comparable industry cluster for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and transverse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time order from 2005 to 2009, finally found out the key factors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so as to establish a cert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Taian mining equipment industrial cluster.
关键词: 产业集群;创新力;评价;DEA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innovative ability;evaluation;DEA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009-03
0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一国国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高新技术转化水平以及国家现代化综合实力。近年来,基于产业集群特有的地理集聚性、知识流动性、专业协作性等创新优势,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已经表现出强劲、持续的发展势头。而出现此现象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产业集群内在的创新机制,可以不断地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进而刺激产业经济的发展。关于装备产业集群创新力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从集群的集聚规模和程度、创新模式、创新绩效、管理机制等角度出发,分析了集群创新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构建集群持续创新机制,实现技术产品化、专业化和装备成套化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意见。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创新力进行了评价研究。
1 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1 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经过“十五”、“十一五”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培育,泰安市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玻璃纤维产业集群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作为泰安市的优势产业,矿山装备产业集群不仅在矿山设备设计、电子产品研发上,还是在政府财政支持、人才和技术、自然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并且还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
目前“支撑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信息技术与装备产业集群”已有企业101家,从业人员16000多人,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其中电子信息企业20家,装备生产企业81家。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专利210项、软件著作权70项。该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各13件、7件,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
1.2 集群创新力的影响因素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是指集群网络内的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政府等组织机构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对信息、经验、资金、文化等因素的探索和整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创新力的提高不是单个企业或机构创新力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方面的影响因素所决定的,而是集群网络内创新主体通过知识、技术、资金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综合以上泰安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可以将影响其创新力的主要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
①创新投入。科研投入主要体现在集群内企业自身在科研机构建设、科研项目经费、科研人员培训以及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等方面,科研投入能力的高低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的根本,也是反映集群创新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指标。
②技术支持。技术支持的相关程度是一个产业、地区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技术创新所能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以及科技研究的方向和发展途径。它不仅包括集群内现有的技术支持、引进的先进技术以及通过各种扩散形式的技术溢出,还包括集群内对各种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
③创新环境。在一定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支持下有效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力量是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政府政策的支持度和优惠度、市场服务机制的完善度、社会资源、文化环境等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因素都是制约集群创新环境优异的关键指标。
④创新绩效。作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最终表现,创新绩效不仅可以反映出地区经济实力发展的快速程度,又可以作为集群再创新活动的基础,探索、研发、整合更好的创新元素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2 集群创新力指标评价体系
产业集群创新力的评价是将理论层次的分析转化为实践层次运用的关键环节,而评价结果的可行性和可信性又取决于评价指标选取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结合以上产业集群创新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指标选取时科学性、可取性等相关原则,可以设计以下评价指标:C1高校、企业申报科技项目数,C2集群内科研机构数目,C3科研经费投入强度,C4技术创新费用比重,C5政府投资额,C6基础设施投资水平,C7发明专利申请量,C8利税总额,C9新产品产出率,C10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C11销售收入。
作为评价经济活动效率高低的一部分,集群创新力的评价属于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它可以通过投入和绩效之间比例关系的形式,反映出主体资源利用和整体经营的效果。评价集群绩效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介于数据处理的客观性与可行性,本文采取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由查尔斯和库珀提出的一种针对投入和产出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决策单元(DMU)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并且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评价每个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进而分析决策单元的优劣。相对于其他的分析方法,数据包络法可以不用确定每个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的权重,避免了主观偏好性和数据客观性等因素对模型计算的影响。再者该方法不仅可以对决策单元进行效率排队,还能进一步指出无效单元的存在理由及改进的方面和标准大小,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工具。
假设有n个具有可比性的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都可用a种类型的输入和b种类型的输出表示,即xj=(x1j,x2j,…,xaj)T和yj=(y1j,y2j,…,ybj)T分别是第j个决策单元的DMUj的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定义v=(v1,v2,…,va)T和u=(u1,u2,…,ub)T分别是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权向量,使用charnes-cooper变换和对偶转换可以将分式规划(C2R模型)最终转化为:
minθs.t.■λ■x■+s-=θx■■λ■y■-s+=y■λ■?叟0,j=1,2,…,ns-?叟0,s+?叟0
其中xj,yj分别是DMUj0的投入、产出量,θ是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结果,s-、s+是松弛变量、剩余变量,可以作为投入、产出指标的调节变量,λj是决策单元的权重。假设θ#、λ■■、s-#、s+#是模型的最优解,则有:
①θ#=1,s-#=s+#=0则称该决策单元是DEA有效,表示该状态下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和条件,投入和产出达到了最优的状态。
②θ#=1,s-#、s+#中任何一个不是0,则称该决策单元是弱DEA有效的,此时可以通过适量调节投入和产出值达到最优的状态。
③θ#
3 实证分析
3.1 横向分析 为了更好的评价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的创新力,本文选取了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秦皇岛市卢龙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是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新兴特色园区,主要致力于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矿山装备、机械装备、能源装备等主导产业集群。沈阳铁西装备产业集群是以大企业主导为显著特点的装备制造集聚区,拥有重矿机械、变电装备等优势装备集群,其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在全国均是名列前茅。秦皇岛卢龙机械制造集群主要以矿山设备、筑路机械为主,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与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相似,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通过查阅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泰安市统计年鉴》以及各集群所在地的统计年鉴等资料,对以上评价指标数据整理并将数据代入上述数学模型得出如表1评价结果。
通过横向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产业集群的相对效率值、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结合以上模型定理的内容,可以发现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相对效率值为1,且其他指标分析值都是0,则其为DEA有效,该集群内创新资源与条件等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的相对效率为1,但是其s■■、s■■与s■■的值不为0,则为弱DEA有效性,秦皇岛卢龙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和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的相对效率值小于1,也就是DEA无效还存在改进、优化的空间。该数据的评价结果与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基本拟合,说明该模型的选取是有效的。
以上评价结果显示,泰安市产业集群在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技术创新费用比重、政府投资、基础建设水平上的松弛变量分别是0.6784+10、0.5238+01、0.7485-11、0.3769+00,而新产品产出率和专利申请授权量上的剩余变量分别是0.3549+05和0.5897+00,其余变量为0,这说明该产业集群在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专利申请授权量等投入、产出指标上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如果保持其他投入、产出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以上指标分析值的差额量相应的减少科研经费、技术创新改进经费、基础设施投入量或者增加专利申请量、新产品产出率会使集群的效率有所提升。
3.2 纵向分析 为了更好地反映出近年来泰安市产业集群创新力的发展现状,找出该集群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结合该集群的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科研经费投入强度(C1)、基础设施投入水平(C2)、发明专利数(C3)、新产品产出率(C4)、销售收入(C5)作为评价指标,以2005-2009年该集群的实际情况作为数据基础对该集群进行纵向评价。将数据代入数学模型得出如表2的评价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该产业集群在2007年为创新有效,2006年和2008年为弱DEA有效,2005年和2009年为创新无效,如果按照上表中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的标准值修正05、09年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会使该年份创新有效。从表2的评价结果还可以看到,创新无效的原因来自于产出不足,因为2005年的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产出率的剩余变量分别是0.2475-09、0.6491+01,2009年的新产品产值率的剩余变量是0.6582+02,而2006和2008出现弱DEA有效的结果也是产出不足的原因,所以可以认为影响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创新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新产品的产出率不足或是专利拥有数量不足。
综上所述,通过对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的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相对于其他产业集群,泰安市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在创新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差距,且创新发展不平稳,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足、专利拥有量少等,造成集群再创新基础相对薄弱进而影响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该产业集群应该注重科技人才的投入以及产学研机制的完善,提高创新环境等外部条件的优越性,拓宽技术创新成果产品化渠道,加强集群在人才和资源上的自然优势。
参考文献:
[1]潘小炜.基于DEA的我国高新区的产业集群效率研究[J].经济论坛,2011(10):31-32.
关键词:技术创新集群 创新型企业 持续创新能力
河北省作为内陆大省,企业生存的艰难已在不同层面引起连锁反应,不仅影响着实体经济,也影响到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进程。本文从技术创新集群的角度去研究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培育问题,深层探讨了技术创新集群的内涵与特征,认真研究了创新型企业的要素特征,结合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特点,针对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匮乏的现状,找出了影响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在对技术创新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促进技术创新集群形成,提升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以期能形成企业创新进步与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一、技术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技术创新集群是指技术创新具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成群出现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罗森伯格把技术创新集群分为时间意义上的技术创新集群(M型技术创新集群)和空间意义上的技术创新集群(T型技术创新集群)。技术创新集群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一,技术创新集群尽管是由众多技术创新组成的,但它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其中的每一项技术创新的产生与发展都不能脱离技术创新集群中的其他个体的产生与发展。离开其他个体,每一个技术创新都不具备独立影响力。技术创新集群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特征。其二,技术创新集群是技术创新存在的方式。技术创新集群中的每一个技术创新个体都以特定的技术创新集群作为其存在方式,从技术创新集群中获得路径支持、需求动力和资源支持等,如果离开了技术创新集群,个体的技术创新就失去了存在基础,只有依赖于技术创新集群,个体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经济价值。
二、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技术创新存在严重缺陷且技术创新的产业链不合理
河北省技术创新存在严重缺陷,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面过窄且投入强度偏低。目前河北省整体科技投入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政府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偏低,在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很难争取到政府财政科技资金,即使有,其比例也很小。另一方面,河北省技术创新的产业链存在严重缺陷。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绝大多数是处于低端的。相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太少。创新型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往往各自为战,很少有合作开发。且与上下游企业间缺乏联系,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条不完整。另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创新型企业之间缺乏协作精神,创新协作不广泛,产业集群内人才流动不活跃,以及资金、技术资源等配置不优化,很难形成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集群,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偏低。
(二)河北省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
河北省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目前河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融资体系尚未发育成熟,创新型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仍是企业自身资金,很难申请到政府资金支持,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过高,民间融资没有相应法律保障。由于河北省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使得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步履维艰。课题组调查显示,河北省创新型企业95%以上的科技创新资金是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资金不足1%,争取到的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投资的比重分别仅为3.3%和0.02%,而国家财政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性贷款高达85%。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更需要扶助与支持。
(三)河北省创新型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浓于合作的不良产业氛围
目前河北大部分创新型企业处于横向一体化阶段,课题组调查显示河北省创新型企业之间没有明显的横向竞争和强烈的互动关系。同行之间即使有合作,也多属浅层合作,广泛合作和深度合作都极为有限。由于科技创新的高成本化,形成了坚固的技术壁垒,企业之间技术联系更是缺乏。由于与大企业的纵向合作缺乏,目前河北省创新型企业能够进入大企业产业链的很少,多数都游离在大企业之外。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河北省创新型企业能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的不足5%,更由于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这些都使得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难以保持长久。技术创新集群可以有效改变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面临的困境,实现对产业生产要素的优化。为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促进技术创新集群形成,提升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策略研究
(一)河北省要大力加强对技术创新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
技术创新集群产生的前提是关键性创新,基础性研究是关键性创新得以实现的保证。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必须能为全省保持基础性领域较强的研究能力保驾护航。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提供支撑。基础研究创造的一般性技术属于公共品范畴,所耗巨资是企业无力承担的,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在企业无力投入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与企业的研究开发形成优势互补,保证河北省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相对优势,为技术创新集群的形成提供基础条件。
(二)为技术创新集群形成创造政策条件
河北省委、省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力量和主导作用,为技术创新集群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激励创新机制等,促进创新型企业之间的联合创新,通过立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技术创新扩散和传播提供保障,促进技术创新集群形成。可以尝试建立河北特色的国家财政拨款、银行信贷、企业投资、民间融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模式,具体做法是:尽快设立支持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配备特定的专项贷款来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可以政府资金为担保,吸引社会资金和海外资金参与。同时应放宽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介入创业资本运营的限制,建立起多元化的国家财政、银行信贷、企业投资、民间融资四位一体投资融资模式。为技术创新集群形成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政策条件。
(三)河北要加大创新网络建设,实现技术创新集群规模效应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在技术引进、吸收的同时,必须把企业自主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河北省要着力解决对本土科技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薄弱的现实,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重点实验室、高新区孵化中心为基地的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产学研强强联合,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生产迅速辐射扩散的效果,形成技术规模,获取技术创新集群的规模效应。
创新网络为技术创新集群的形成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技术创新集群形成和传播的必需途径。因此,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必须加大创新网络的建设力度,根据创新网络的特点,针对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特征,制定对应措施,实现各个节点的有机联合,确保它们能够高效率地运转,为技术创新集群形成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四)加快知识资源培育和积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合作机制,实现合作创新与创新扩散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应大力开发知识资源,鼓励知识生产、知识交换和知识创新,扩大获取、交流、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为企业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及人力资本。在这里我们提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能实现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重组;院所科研人员与企业各类技术人才复合的新人才重组;政府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与科研院所科技信息及企业的市场动态信息相结合的新信息重组等多项组合。保证了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集群形成所需要的政策环境、人才保证、信息资源、资金优势等多项资源,能够有效实现合作创新与创新扩散
如何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已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集群能否形成将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加强技术创新从而最终促使技术创新集群形成是增强河北省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金良. 信息产业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新探[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9)
[2]寇廷耀.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发展启示录[J]. 科研管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