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秋孟浩然

初秋孟浩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秋孟浩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秋孟浩然范文第1篇

汪章瓷板高40厘米,宽27厘米,是典型的尺二标准板,绘唐代诗人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明代文学家张岱在他的《夜航船》一书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使得踏雪寻梅的故事广为流传。此后,踏雪寻梅成为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一千二百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创作绘画作品,然而流传下来的很少,这件瓷板可以说是一件踏雪寻梅题材的佳作。

孟浩然的一曲“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家喻户晓,但孟浩然究竟是一位何等的儒士?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曾为孟浩然画过像,画中孟浩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鞋帽重戴,乘款段马,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而生”。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见到这幅画后,题诗说:“雪霁天涯冷更严,骑驴何处觅青帘?萧条万木空山里,短句犹堪信口占。”对孟浩然赞誉有加。在浅绛彩瓷画师汪章的笔下,孟浩然依然是颀而长,峭而瘦,但身上的白袍换成了黄袍,头戴红巾,骑在一头健硕的毛驴之上,好一个凤仪落落。画面正中,孟浩然与一位蓝衣高士正在交谈,两人背后是一株百年的老梅,凌寒怒放。脚下是浅浅的绿草,冬雪已经融化。整幅画面全然不见冬的萧索与荒寒,而是处处充盈着盎然的春意。

出生于湖北襄阳的孟浩然是爱梅的,也是爱雪的。有学者统计,在孟浩然存世的265首诗中,有九首是写梅花的。其中《荆门上张丞相》:“共理分荆国,招贤愧楚材。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始蔚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四时年龠尽,千里客程催。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伫闻宣室召,星象复。”用梅花说明季节的变幻,感叹时间的飞逝和这种美好际遇的短暂。《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借梅花表达和朋友的友情。“俄看雪间梅”和“带雪梅初暖”都是借雪和梅抒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李白对孟浩然崇高的评价。李白喜欢孟浩然的诗作,也非常钦佩孟浩然的人品,在李白的眼中,喜爱梅花、重义重情的孟浩然,也有着和梅花一样的高贵品质。

出生于安徽黟县的汪章也是爱梅的。在存世的瓷画作品中,多处出现梅花的风姿。除了花鸟作品上出现梅花外,汪章也极喜欢让历史人物出现在梅花之旁。笔者曾见过一块汪章的“木兰从军”瓷板,画面上花木兰着戎装,骑白马,穿行在梅花丛中,飒爽的英姿与俏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本文介绍的这块孟浩然寻梅瓷板,从布局上较“木兰从军”更为老到,人物立于中央,老梅置于画面左上,右上部大块留白处题款,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均衡,清清爽爽,无一丝拖泥带水之感。大簇的梅花用了粉彩,更加突出了花朵的质感。题款为“觅得清香不计寒之句,屠维赤奋若皋月写意,汉云汪章。”“觅得清香不计寒”可能是录前人的诗句,但出自哪位诗人之句已不可考。屠维赤奋若皋月即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五月。值得说明的是,这个题款是籍贯安徽歙县的蒋玉卿所书。这也是一位爱梅的瓷画家,因为下面要介绍的第二件浅绛彩瓷上的题款和瓷板上的题款一模一样。

黄南浦的林逋爱梅温酒器在我的朋友圈里转了一圈,最终戏剧性地摆进了我的书橱,其中的故事不再详述。中国传统的四爱图在晚清的浅绛瓷器上出现很多,在这个温酒器上,林逋先生独坐于孤山的山坡之上,安详地望着前方危崖上伸出的一枝梅花,沉醉在一片无欲无求的境界。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词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卒。世人所称“林和靖”,乃是由宋仁宗追赐给他的谥号“和靖先生”而来。林和靖以冰清玉洁的品格彪炳千古诗坛,他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山园小梅》是林逋的代表作,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称为咏梅的千古绝唱。这首诗的影响也很深远。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归田录》卷二)王十朋说:“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腊日与守约同舍赏梅西湖》)。辛弃疾奉劝人们:“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念奴娇・赋传岩叟香月堂两梅》)林逋诗句中的“疏影”、“暗香”也成了梅花的代名词,姜夔谱咏梅调也以“疏影”、“暗香”为词牌名,可见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影响之大。千百多年以后,晚晴浅绛画师徐照还以此为题画了一对梅花帽筒。温酒器的背面题款为“觅得清香不计寒,己丑初秋,黄南浦作”,不但题款和汪章瓷板一致,题款者也是蒋玉卿,创作年份也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只是在季节上稍微晚了一些,到了九月。

初秋孟浩然范文第2篇

2.叶子从大树上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地上洒满了落叶,像一条金光大道,载着我的梦想伸向远方。

3.寒风卷地起,黄叶飘零游。

4.秋在果园,圆圆的苹果在秋阳下展现着秋天青红相间的脸。秋在枝头,在阿妹苹果般的脸上,在她嫣然一笑间,闪现。秋在晨风中,在带着阿妹青春的味道中间,向我迷漫。

5.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

6.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周密《西塍废园》

7.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的菜地间。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8.天气变凉要注意,我来给你念几句:风萧萧兮,秋雨寒,夏日一去兮,不复返,霜降后兮,气温变,保温御寒兮,添衣暖。

9.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0.秋风又是一位调色大师。她来到田野,将红色送给了高粱,高粱高兴地向她挥挥手。她来到果园将橙色送给了柿子,远远望去,柿子好像一个小灯笼。她来到森林里,把红颜料涂在了枫树上,看上去好像是火焰在滚动,她来到……

11.借清秋的夜,揽一池星河入梦。

12.雨落心田,溅起思念;秋高云淡,关怀绵绵;秋风阵阵,掀开挂念;秋月高悬,祝福连连,愿我的短信带给你快乐,祝你拥有一个美丽的秋天、美好的生活!

13.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14.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仔细听,这是一首秋天的旋律啊……

15.这个秋天注定是一个忽冷忽热的季节但是我的外套再也不会借给别人了!

16.只要一到了秋季,桂花开了,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清香,才使人们惊觉,原来,甜美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初秋孟浩然范文第3篇

【中秋节有意思的对联】

袁宏泛渚;

庾亮登楼。

上下联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上联故事出自此书的《文学》篇。袁宏少时贫困,为人江上运租。某秋夜清风朗月,镇西将军谢尚坐船过江,听闻江渚客船之上有诵诗声,觉其诗情优文美,又非前人旧作,赞叹不已。遣人询问,知为袁宏咏其作,遂相交焉。袁宏之名,于是大扬。下联故事出自前书之《容止》篇。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不久,庾氏飞屐而来。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或则因月夜吟诗而名闻于世,或则人虽暮年而登楼秋咏之兴致不减,秋夜赏月吟诗看来确实是一件赏心乐事。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上联首字“中”,下联首字“秋”,点明时节。联中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中秋联颇多以“月”为题材者。如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其处对联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虎”“溪”二字指明地点。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此联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见,意境清幽,使人气定神闲。从形式上讲,简洁凝练,对仗工整,属小类工对。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二仪,指天地。天地之所以皎洁,端在于月光之皎洁。四海之所以澄清,缘于月光如水。此联的妙处在于其含蓄,未尝一字及月而月在其中。至于以“二仪”对“四海”,“皎洁”对“澄清”,颇为工整。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同为咏月,遣词不同,意境遂异,有此“明”字,心胸便起畅亮之感。若套用佛家“体”、“用”二字,上联为“体”,仅指名为圆月;下联则为“用”,月之光满玉宇,灼然可见。流水对写到此境界上,着实有意思。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所撰。据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史称“生题死对”。上联两用“半”,下联以“中”对之,又有“二”、“八”之对,十字之中六者为数,且皆合于情理。若无才情者,难以成此对联。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上联为陶渊明《移居二首》的诗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下联为左思《招隐诗》的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集句成联,工稳妥贴;处士情怀,悠然可见。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李白《把酒问月》诗有句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想来明月犹在,古人已逝,今之视昔,正如后之视今,怎能不唏嘘感慨!此联意境正如李白诗,不同者在于,白诗豪情奔放,此联简约含蓄。然感叹明月长存、人生苦短的意绪,并无二致。从形式上讲,“青史”对“绿窗”,“在”对“无”,工稳且灵活,平仄上也无问题,乃佳对。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迹前已言之。正如重阳节联中屡用陶渊明与孟嘉,中秋节对联中也用袁宏与庾亮之事,以显得更具人文气息。不过相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阳,其重要性要略逊一筹。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则指政治清明,所以说“同会合”。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说“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此联为杜甫五律《月夜忆舍弟》诗句。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农历八月节。杜甫化节气名以形容物候,得其本意之外,也添了清幽的意境。中秋本为家人团聚之时,故睹月思乡之念颇重。是以杜甫此句借为中秋联,分外合适。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上联中池塘月静,实为静;桐叶落而影动,是为动。下联风吹帘幕,实为动;桂花飘香,则从视觉转而为嗅觉。此联对辞工稳,静中有动,意境优美,幽而不伤。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来明月十分圆。

中秋乃三秋之中,自可称为三秋之半。上联据此“望文生义”,以为所谓“中秋”者,即是说此日拥有秋季一半的美好。下联“明月十分圆”前贯“算来”二字,将人仰头仔细察看月亮的行为,还有颇为奥妙的心绪,全写了出来。富于才情,于此可见。此联颇为流行。与此相似者,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如“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也都写得清新可读。

叶脱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桂树齐香。

落者自落,开者自开,物有常则,不必悲秋。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上联为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宋代诗人石延年(曼卿)对以下联,可谓天衣无缝。释道皆以为人之所以有衰病,主要因为其有“情”,至如无情之物,自不会衰老,是以李贺所撰之句,深于理义,欲对孰非易事。石曼卿所对之句,恰好另明一意,以为“月”乃有情之物,若无情必无或圆或缺之态。对仗工整之外,意思相反相成,良佳良佳!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这是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此联蕴含哲理:“楼”虽“高”,犹有飞过之物;“池”虽“小”,却能送来美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这是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风”“月”之对,“满地”与“一亭”之对,“花阴”与“山色”之匹,皆十分工稳。 “弄”与“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韵味无穷。宋人张先,人称“张三影”,其得名之因,其一就由于撰佳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显得原本无情之物活泼不已。下联“窥”字,将月色形容成羞涩少女,分外可爱。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此联暗用比喻,译释如下:湖映远山,鱼戏其中,似在山中穿梭; 秋至雁飞,鸣声入耳,举头观之,雁群排序屡变,似作书于长天之上。语词优美,设喻巧妙,视野开阔,皆此联之长处。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上联意境凄迷,几近残厉,正与秦少游名句“杜鹃声里夕阳暮”同。下联着色稍变,迷濛之中略有暖意。相对工稳,用辞美赡,然而意境终究显得幽冷,令人心魂怅然。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轮”与“镜”皆指月亮,一写月影,一写月光,前者落地下,后者照高空,从不同角度描写月亮。中秋夜中专门咏月,且如此雕琢工稳,既华美瑰丽又紧切题旨,着实漂亮。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金蟾,指月亮。上联令人联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传说月中有桂树,至中秋则桂子飘落而下。上联与白词同用此典。下联指钱塘江潮。传说伍子胥死后,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钱塘江中,至中秋后一二日,江潮涌动,气势吞天。下联盖本此。此联妙在两个字:“细”与“齐”,上联意境之静美,下联之意境雄浑,尽在这两个字。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平分秋色,意指中秋。遍洗瀛寰,乃云月光如水。唐刘禹锡之诗《八月十五夜玩月》有句曰:“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平分”与“遍洗”之对,最为醒目。

天开清旷域,人在大明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素风。

清旷域,指月照天地,处处清亮。大明宫,一般指唐代宫名。唐贞观八年,建永安宫,九年改名大明宫。高宗龙朔二年增建,改名蓬莱宫,长安元年复称大明宫。此处不过借古典而另明新意,盖谓天地间皆光亮,世间宛如“大明”之宫殿耳。

素风,秋风。此联化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八月中秋月近人;

朱雀桥边桂花香。

上联化孟浩然《宿建德江》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下联化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这是一副描写中秋节之夜景物的对联,极切题旨。“银汉”,银河,天河。北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元声转玉盘。”“流光”,特指如水一般流泻的星光、月光。三国魏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水天一色”,水光与天光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代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于描写秋景,非常合适。“金商”,指秋令,秋声。秋季于五行为金,于五音为商;商为金音,其音凄厉,于时为秋。唐代白居易《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银”与“金”之对,“水天”与“风月”之对及“一”与“双”的数字之对,都极工稳。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本为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惹起游子思乡之情,自然觉得在外种种不易,居家种种美好。上联所谓之“地月缺”,正缘于下联之游子在外,所以显得十分紧密。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相关期刊更多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气象局

天津政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政协研究室

中国地方病防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