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军训,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儿时的军训,纯粹是游戏;少年时的军训,仅不过是一种锻炼;大学的军训截然不同,性质也得以升华。小编和大家分享大学生军训材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
军训一
透过弥漫的硝烟,那面红色的旗帜被迎风挥舞着。我们参加了为期六天的国防教育一军训。军训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只有通过考验,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一名合格学生。我们的教官叫彭教官,虽然他在训练时很凶,但平时对我们都很好!
回头看看来时的路,那走过的每一天,有汗水,有泪水,也有血水,有艰辛,有困难,也有苦楚。还记得第一天去到军营里,拿到枕套、床单的时候,我们却着急的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地在规定的时间里勉强把枕套套在了枕头上,把床单铺在床垫上,心里却在不停地责怪着自己:平时为什么不做家务!晚餐后,教官教我们叠被子,教官要求大家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就像豆腐块一样,四方形的,而且还要求我们大家把被子和床单上的皱纹全部整理好,不留一丝皱纹,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怎么都叠不好,可是经过我们多次的反复认真练习,终于叠的整整齐齐,没有一丝皱纹了,果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啊!
偌大的训练场上,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正在接受着“火炉”的考验。我们站着标准的军姿,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一颗颗的汗珠顺着脸庞滴到了泥土中。自己在心里静静地诉说着军训的艰辛与困可我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捏了捏我那麻木的双腿,唤醒了它们。
“向右看齐”!彭教官一声令下,我们齐刷刷地向右看齐,很快地将队列对整齐。“向前看”彭教官一声令下,我们又齐刷刷地向前看齐了。“齐步走”!彭教官那一声声豪迈又威严不可侵犯的口令,让我们前进着!我一次次的因为大家不团结一致而受到了彭教官的惩罚,可自从我们学习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之后,我们就变得团结起来了。我们这前五天的学习了:第一天教官教我们整理内务卫生,包括叠被子、整理床铺;
第二天我们学习了站军姿和稍息与立正,也学习了站姿、坐姿和鼓掌,鼓掌的顺序是“1、2、3,3、2、1,1、2、3、4、5、6、7;”第三天我们学习了敬礼与礼毕、停止间转法、起步走和跑步;第四天我们学习了包扎伤口,包扎头部、左右两只眼睛,男生学习了穿防化服;第五天我们都在反复练习之前学过的军训内容和练习包扎和穿军防化服,还学习了《感恩的心》手语教学,下午进行了汇操预演和防考核,晩上我们还学习了法制教育和模拟开庭预演。第六天的会操表演,有许许多的家长们来观看,我们大家都发挥出了自己班级的实力,我们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我们要好好的感谢我们帅气的彭教官和认真训练的同学们和陪伴我们数日的老师和家长们。
这第六天下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军营,离开了我们那帅气的彭教官,我们都留下了恋恋不舍的泪水,回归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要把彭教官教给我们的知识带回到学习和生活中,这样才不会辜负彭教官对我们期望啊!
这次的国防教育军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都充满艰辛、困难、苦楚和坎坷,我们还学会了军队中的团结精神,一个人动,全体一起罚,只有团结,才能把一句口号喊得震天动地的,这就是团结和精神。我不仅加强了我的自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团结。
这为期六天国防教育一军训,不仅仅让我磨练了自己的毅力,而且还让我亲身感觉到了军人们平时训练时的辛苦。军训虽然累,但那是我们大家用汗水和欢笑谱写成的乐趣。在这次的军训中,我们学到的知识,训练中受到的教育,不仅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军事素质。军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燃烧的永远是热血,不朽的永远都是坚定的信念。
军训二
“吵,继续吵,教官就喜欢你们这些不乖的孩子,如果你们很乖的话,还要教官干嘛?这样就体现不出来教官的作用了,是吧!”“动,继续动,动了教官晚上就有事情做了”“手贴不紧是不是?贴不紧就贴地板”“玩,我跟你们玩!”“做不好是吗,晚上上体育课!”“你看,你们又不是做不好,现在不是做好了吗?”教官的一句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我开始以为军训只是去玩的,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不仅嗓子喊口号喊哑了,全身还疼地要命要命的,特别是中间两三天,腿是疼得走不了路的,可我在教官面前是半点差错都不敢出的!因为我一出错就要被罚,那时候的我肯定更加痛苦,所以我只能忍疼训练!虽然有时还是会冒泡,教官也没怎么说我,还没到很严重错误的地步,比如左右不分。军训虽然很苦,但苦中肯定会有甜,我们训练过后教官和我们玩游戏的的时候,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我们训练得好,教官表扬我们的时候,我们出自真心的笑多么灿烂啊!
笑着去,哭着回来,大家都是因为舍不得教官而哭的,上车时,一个个都说教官很帅!还有人说要听教官讲秦始皇如何统治六国,随后,我们开始唱在军训期间学的歌,瞬间舍不得教官的都哭了。
军训三
20xx年11月25日,我从学校出发,到珠海香洲农科所进行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军训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心里面也在想,我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呢?
到了农科所军训地点,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把行李拿下车,走到教官面前,过了一会,我们按照教官的指令,排成了四列 等到体委清点人数之后,教官开始了他的自我介绍。他姓彭,我们都叫他彭教官,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曾服役于某装甲部队,优秀培训师,红十字会急救员。
就在军训的第一天,教官给我们带到了指定的训练场地,开始教我们汇会操操。很快,我们就学会了汇操的基本动作,站姿,稍息与向右看齐,。但是,到了停止间转法这一项出了问题,第一次出错是因为个别同学反应慢,第二次是因为靠脚不够整齐,第三次是因为靠脚的声音不够干脆。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从中午练到下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我肯定,有个别不听话的同学在拖后腿,但教官就是喜欢那些不乖的学生,为什么呢?因为教官就有事干了,有理由惩罚学生了。
教官虽严厉,但也是会说笑的。当大家休息时,教官就会教我们唱军歌,还与我们聊聊部队的生活。每当我听到他们讲部队生活时,我都会感到敬佩。
一、国防教育是一项战略意义的教育事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定位作用。
国防教育涵盖军队和地方,关联国防和经济,兼容平时和战时,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民族素质的提高,爱国主义精神的确立,都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对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根基,引领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根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2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近60万人,学成回国的只有15万人。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人才面临大量流失的危急状况,威胁到国家整体经济安全,另一方面深刻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强化民族归属感的紧迫性。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在于使大学生都非常清楚今天的形势和国家面临的处境,明晰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及其对民族生存的影响,从而增强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等强大的精神力量,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根基。
2.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国防能有效地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呢?为什么许多爱国将领会被人们视为精神楷模和人格榜样呢?为什么西方一些大公司乐于聘请退役军官充任顾问呢?答案只有一个:国防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通过对社会广泛的辐射,对民族精神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国防教育具有特别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斗志,进而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走上正确的思想政治发展方向。
3.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思想进步的动力。
通过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保证未来民族强盛、国家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在强权政治还在左右着世界竞争格局的今天,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大学生对外来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忧患感时,求生存、争发展就会成为民族的共同目标,加强国防建设就会成为民族的共同要求。国防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思想进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
二、国防教育是一项特殊内容的教育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促进推动作用。
国防教育的内容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和现实需要,它随着国际形势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特别需要根据教育对象国防观念的发展变化而调整更新。新世纪新阶段,抓好国防教育这一特殊内容的教育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
1.系统的国防理论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军训大纲的要求,大学生军训着重安排了军事思想、优良传统、兵役法、战时动员、现代国防、现代战争特点、军兵种知识、现代军事高科技、时事政策等国防理论和形势教育。从十几年的军训实践看,这些教育都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主要表现在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员。一些学生的国防观念比较淡薄,通过开展国防理论教育,学生的国防观念明显增强。
二是有利于塑造成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训中普遍开展的优良传统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有利于坚定理念信念。通过国防教育系列专题报告,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进一步深刻认识我国现有的国防政策和和平外交政策,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严格的军事训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军训,让学生过一段严格的军事生活,对促进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在军训中的收获将辐射到他们以后的人生。
一是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通过军训进行军队条令教育和军事化管理,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是磨练意志,增强了心理素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把他们放到艰难困苦环境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使他们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军训为他们提供了磨练意志、增强体魄的好机会。
3.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
实践证明:高校学生军训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工作,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一是有利于培养一支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政工队伍。为了搞好军训,学校对各学院参加军训的政治辅导员及高年级学生干部进行了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军训中的创造性,学习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提高了军政素质,为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有利于学生向学习优良传统。进行军训的官兵发扬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带到学校。、学生从官兵的身上受到教育和鼓舞,信心百倍地投入训练,增强了组织纪律性,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的来说,以军事理论课和学生军训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突出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育人的综合效益,而且可以使学校国防教育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保存.世界新军革新论.出版社,2003.
[2]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广西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法
什么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我看来就应该说是表达能力了,不会表达,就无法展现心中所想,心中所需。通过分析也不难看出,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主要就是在语文课堂中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谈谈怎样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组织语言表达
表达就离不开语言,表达就离不开语言的组织与编排,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语言类知识教学,它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适宜学生学习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进行对初中语文内容的深度设计研究。与此同时,针对语文学科的语言组织特点分析,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交流类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悟到语言组织的规律,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教学模式形成表达意识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就是教师,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符合表达能力形成的教学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为根本目标,建立一种以学生教学中心的新型语文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自我的表达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和教师平等的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优化学生的表达思维。例如,在进行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的表现欲,并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背景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维见解,充分的发散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的锻炼自己的口才,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选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任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学方式的选取,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完初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言运用方法的学习,形成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在语文表达方式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论证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的来说,就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初中教师自己设计一些具有诊断性的表达话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的语文思维模式之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所在,在语文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身的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表达欲望
[关键词]西方社会思潮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98-02
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大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打好思想、政治、道德、身心素质基础十分重要。然而,人文教育学科中总有一些激进的思想理论充斥着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比如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各种文化思想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这些思想文化中既有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其吸取的一面,俗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这些文化思想我们也应秉承这种观点,指引我们的大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思想中好的一面,摒弃其不好的一面。因此高等教育在面对西方社会思潮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既要强化学生的民族感,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又要削弱学生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避免以自我为中心,走向自我封闭和孤立,干扰自身的发展。同时,我们必须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全球化发展实际,深刻认识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一、西方社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学艺术作品、影视、广告等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和其他途径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流传。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也随着这些文化的流传而在我们身边传播着。大学生是最易受感染的群体,如今许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认同并移植西方的生活模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面对西方的这些观念,有的大学生也普遍呈现出两种反应。大学生“西化”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现在的大学生疯狂地迷恋国外的节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等;有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追寻西方的生活方式:喜欢进西餐厅,在衣着上也体现了欧美风的格调,“西化”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与之相反的是,有的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存在一种鄙视、拒绝和仇恨的态度,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例如,很多大学生抵制西方的货物,拒绝过西方的节日,甚至出现了有的学生拒绝学外语的极端现象。如果盲目地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国家的民族文化会将不会被重视,甚至存在被遗忘的危险,而过分地倡导“民族主义”也会让大学生走向闭塞。在此情况下,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就成为我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首当之选。所以在文化的引进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引入、借鉴和吸收。对于那些传入我国的西方文化,我们要进行细致的剖析,对于那些西方的文化垃圾以及不符合我国需要的,我们要进行彻底的、无情的批判,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其本质所在,自觉地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
二、西方社会文化影响下构建文化认同的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发展趋势,西方理论思潮的传入更是不可避免。高校是众多理论思潮的聚集之地,因此在引进和利用西方文化和理论思潮时,应该持辩证的观点防止“西化”和“民族主义”一边倒的倾向。如今,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容易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观念受到影响,更易形成不正确的观念。在塑造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茫然而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更有可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警惕自己民族文化的流失,构建我们的文化认同,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意识。列宁所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我国高等院校在面对西方强有力的理论思潮冲击下,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一般来说都忽略这些社会思潮的影响,除了人文社科的学生以外几乎对理工科的学生不提此类思潮。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仅仅局限在平常的“两课”中展开,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我国的高等院校几乎无一例外都没有专门开设此类课程。
四、西方社会文化影响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理论教育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培育其民族精神,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对当前国情、世情的分析来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理论知识,以此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各类人文学科教学中要充分融入爱国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和时展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用基本原理来分析解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在理工类学科教学中,也要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得到充分的阐述,应深入发掘蕴含在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重大题材,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综合性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树立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舆论引导
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离不开舆论宣传的引导。以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媒体,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化、现代化得到的最新载体。高校应抢占网络阵地,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增强其实效性。在网络媒体时代,博客、论坛、手机短信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新平台。随着类似于博客、空间、论坛等网络聊天工具的盛行,如今辗转于各个论坛,发微薄、发帖子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每日必做的事情。网络的确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消息也可能对大学生产生影响。面对此情况高校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强网络媒体特别是校园网的舆论导向。校园网可以多加宣传报道在校学生、校友的先进事迹;开辟爱国主义理论知识宣传栏;转载社会上先进的人和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创新性。
(三)环境感染
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感要注重营造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应展开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培育大学生理国情感。校园文化具有普遍性、科学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在探寻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时,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重视课堂主渠道和课外多渠道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如校报、广播、橱窗)的作用,全方位、多层面、多视角以直观的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园文化加强爱国主义自我教育的层面,开展如科技文化节、论坛、沙龙、演讲等学术、文艺活动,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从而达到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四)实践体验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爱国主义的行为实践之中。如重庆地区现在热火进行的“六个一”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其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而且能使其思想更接近于实际,感情更接近于群众,认识更趋于客观。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际行动之中。
五、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时也是中国未来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本文旨在分析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探寻以理论教育为核心、舆论引导为支持、环境感染为载体、实践体验为动力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旨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立足现实,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李乐.近二十年国内爱国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西南大学学报,2010(5).
[2]杨发航.新时期影响爱国主义的主要社会思潮[J].新视野,2010(1).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98-02
一、目前在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中明确了国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指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就是国防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国防教育即国家安全防卫教育,其立足点是爱国主义,其中蕴含着最丰富的思想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国防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搞好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极强的推进作用。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同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紧密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上看,为普通高校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突出,具有较好的塑造性,善于接受新知识,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学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憧憬和向往的地方,对新鲜环境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有着绚丽的舞台和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国防教育以及军事课程本身具有时代性,是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的获得,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通过军事技能训练,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德,改善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高中阶段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军事技能训练恰好能够弥补学生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国防军事训练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基础工程,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倡导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前进的领跑者和主力军,是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祖国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是祖国的保卫者。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是普通高等院校的重任,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目的。
三、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将《军事理论课》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成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经调查研究所在某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为:(1)国防教育开展系统。除了规定性地开展了新生军训和军训期间的军事理论教育,对高年级学生的国防教育基本缺失,导致学生国防意识淡薄。(2)未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导致国防教育缺乏核心价值支撑。(3)国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实践载体来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学时短,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对于国防教育的教学形式创新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一,要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国防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体系。高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教学时间安排通常以35~40学时为宜。课程应该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总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军拥军崇武思想及居安思危的思想等。每一个公民只有出于对祖国的最深厚的热爱而树立起来的国防意识观念,才可以具备不朽的精神力量源泉。事实证明开设军事类选修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它可以作为《军事理论课》的补充。选修课的设计可以分为理论课方面和实践课方面。一般来说理论方面的选修课将是必修课的延伸。比如:从《军事理论》教材中节选出《孙子兵法》做一专题,开设专门的孙子兵法研究的选修课;选出《当今我国周边环境》做一专题,涉及有关我国周边地区关系的战略研究作为选修课;选出《军事高科技》做一专题,对我国军事武装力量进行介绍的选修课等。实践方面可将汽车驾驶、摩托车驾驶、野外定向运动等与军事活动有联系的为主体进行设计。第二,开展规定性教育活动和经常性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规定性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以此为主题开展“居安思危,勿忘国耻”的教育活动,同时,在寒暑假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第三,将爱国主义核心理念贯穿于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载体搭建的过程中。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必修课科目与修选课科目的重新规划、规定性教育活动、经常性教育活动内容改革。同时将规定性教育活动进行创新、经常性教育保持经常化、贯穿爱国主义核心理念到四个环节。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将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理念贯穿始终的,以必修课、选修课、规定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新模式。笔者认为,高校的国防教育应从教学形式创新改革为切入点,突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成为高校国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创新的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不断探索并得到提升。那么在高校中还能通过哪些途径更好地提高国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国防教育的功能,将成为摆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国防教育法起草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第一章第二条.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郭建锴,张林明,等.某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5).
[3]王文.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成功(教育)[J].2010,(3):237,238.
[4]徐承波.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6,(6):147,148,151.
[5]王敦举.浅析高校国防教育模式与途径.教育教学研究J].2009,(4):109.
[6]石连柱.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3):117-119.
[7]刘晴.高校国防教育浅析.今日科苑[J].2009,(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