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输送设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煤炭输送设备;滞煤;解决措施
前言
煤炭输送设备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的设备。在煤炭输送设备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在其箕斗、定量斗以及溜槽等设备的底部残留有一定的积煤,这一现象被称为滞煤现象。这一滞煤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煤矿输送、电厂煤炭输送等煤炭输送设备的底部,从而使得煤炭输送效率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会对煤炭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现今对于煤炭输送设备中的滞煤问题多采用的是人工清理的方式,但是这一方式清理效率低且无法及时、安全的对煤炭输送设备的滞煤问题予以解决。因此需要对滞煤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予以解决。
1 煤炭输送设备的组成及煤炭的装卸方式
煤炭输送设备主要由:煤仓、煤斗、煤炭溜槽以及定量斗和箕斗等部分组成。在煤炭输送设备的工作中滞煤现象多发生在煤炭输送设备中的设备内壁或是底部,其中底部粘煤现象较为普遍。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煤炭的装卸方式有:(1)煤炭输送设备对于煤炭的装卸方向相反,并与煤炭输送设备中的煤炭在皮带输送的方向相垂直,此种方法被称为逆流装载方式。(2)顺利装载方式与逆流装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设备对于煤炭的装卸煤方向相同。上述两种装卸方式中煤炭的流动都与卸煤方向相垂直,以此更好地使煤炭掉落在输送皮带机上,因此在卸煤底部需要添加一个倾斜面与煤炭皮带机相配合以使得煤炭更好地掉落在输送皮带机上。其中,滞煤问题多发生在垂直面和斜面的过渡段,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煤炭的输送效率,严重的还会对煤炭的正常输送造成严重的影响。
2 煤炭输送设备中滞煤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1 煤炭输送设备滞煤现象原因分析
在煤炭输送设备中理论上来说只要煤炭输送设备中的箕斗、定量斗和溜槽的底板斜面倾角只要超过煤炭与斜面的摩擦角即可实现煤炭的自由装卸并不会产生滞煤现象。但是在煤炭输送设备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煤炭输送需要经过多个环节,通过对煤炭的洒水灭尘会使得煤炭输送设备传输的煤炭的阻力增大,从而使得煤炭输送时与煤炭输送设备之间的粘性和附着力要超过煤炭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角,从而使得煤炭在输送斜面或是输送设备的底部产生附着从而滞留在容器壁上。当出现上述现象时煤炭与煤炭输送设备之间的摩擦将会变成煤炭与煤炭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滞煤现象更为严重。
此外,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煤炭煤质的不同将会使得煤炭的流动性也有所差异。当煤炭的颗粒度越细时,煤炭中的粉煤含量也越高,从而使得煤炭在煤炭输送设备上的流动性也越差。比如说:煤炭中的无烟煤、褐煤等粉煤含量较高的煤炭其在煤炭输送设备上进行输送时由于煤质颗粒度较细其形成滞煤现象的几率较大。此外,在煤炭输送的过程中,需要对煤炭进行喷水灭尘,当煤炭中的含水量增大时也会对煤炭的顺利输送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滞煤问题的产生。在煤炭中的含水饱和之前,煤炭的含水量与其流动性呈现出反比关系。因此,煤炭含水量也是造成煤炭输送时产生滞煤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无烟煤、褐煤等的粉煤含量较高的煤炭,如果其含水量较高将会使得煤炭的粘性变得极大,从而在煤炭的输送过程中极易产生滞煤问题。此外,煤炭输送设备中的溜槽、定量斗以及箕斗中的一些设备其设备界面多呈现出矩形,从而使得在这些设备的棱角处较为容易产生滞煤问题,且随着滞煤现象的产生在这一区域中所产生的滞煤会越来越厚从而出现严重的滞煤问题。此外。煤炭输送设备中的煤斗、溜槽、定量斗和箕斗等设备多使用的是普通碳钢。在煤炭输送的过程中其中所含有的水分会使得这些设备的内壁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锈蚀,从而增大煤炭输送设备内壁的摩擦阻力,从而极易造成粉煤在煤炭输送设备的内壁产生附集,尤其是在煤炭的含水率较高时其在煤炭输送设备中的粘结滞留现象更为严重,更容易造成滞煤堵煤问题。
2.2 解决煤炭输送设备滞煤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煤炭输送设备滞煤问题的解决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予以解决:(1)降低煤炭中的含水量。(2)做好煤炭输送设备的改进减少煤炭输送设备中的棱角等容易造成滞煤问题的区域。(3)在煤炭输送设备中增加相应的消除滞煤问题的设备。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其开采的煤质是相对稳定的。煤炭中的含水量很难控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区间内,因此只有通过在改进煤炭输送设备和增加相应的设备来对煤炭输送设备中的滞煤问题予以处理。
2.2.1 做好煤炭输送设备中的直棱角的圆角化处理。煤炭输送设备中的直棱角是造成滞煤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煤炭输送设备中由于溜槽、定量斗和箕斗等设备在其截面上多呈现出矩形,因此在其内腔中存在着大量的直棱角,通过对这些直棱角进行圆角化,通过使用加工成圆弧的钢板连接直棱角的两侧板,从而使得煤炭输送设备中的内腔成为一个光滑的连续曲面。通过对煤炭输送设备进行圆角化改进可以将煤炭输送设备中的滞煤问题降低在一个较小的几率范围内,此外,通过对煤炭输送设备进行圆角化处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煤炭输送设备的截面积和有效容积,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输送煤炭的能力下降,为提高煤炭的输送能力可以通过增加煤炭输送设备的截面尺寸或是高度的方式来确保煤炭输送设备的有效容积。此种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滞煤现象发生几率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进煤设备的形状及倾角进行改进,通过采用曲线煤斗可以在对应的程度上减小滞煤。此外对于溜槽或是定量斗的下部等的区域也可以通过采用适当增加倾角的方式来较少滞煤。此外在设备的改造中还可以通过在设备内壁增加超高分子聚乙烯板等材料来减小煤炭输送设备内腔的摩擦,提高煤炭的输送效果,从而减小滞煤现象发生的几率。
2.2.2 在煤炭输送设备中加装滞煤处理设备。在煤炭输送设备中可以通过加装“空气炮”来对煤炭输送设备中的滞煤问题进行处理,空气炮是通过局部外力的激振来削弱煤炭与内壁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滞留粘挂在煤炭输送设备内壁的煤炭花落。在煤炭输送设备中加装“空气炮”一般适合加装在固定的煤炭输送设备上如煤斗和定量斗等的位置。
3 结束语
煤炭输送设备是煤炭开采中的重要一环。滞煤问题是长期困扰煤矿输送设备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做好煤炭输送设备滞煤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是提高煤炭输送设备输送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煤炭输送设备滞煤解决措施中主要从降低煤炭的含水率、对煤炭输送设备进行圆角化处理和通过在煤炭输送设备中加装滞煤处理设备等来减少滞煤现象的发生,提高煤炭输送设备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波永.煤炭输送机机械采制样系统撒落煤的原因分析及治理[J].港口科技,2014(9):21-23.
发展现状喜忧参半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物流业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和宏观向好的经济环境下,各地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对加快物流企业发展、创新物流发展模式、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较全面的目标和保障措施,这无疑会促进物流装备需求增加。2011年也是中国物流装备业提升的转折年,在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绿色物流理念的推动下,特别是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形成、连锁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加大等趋势凸显,物流领域创新应用模式将对物流装备的性能和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促进我国物流业改变货架+叉车的传统模式,全面跨入物流自动化时代。除常规的输送设备外,自动分拣和拣选设备、地面(AGV、RGV)和自行小车悬挂输送系统等智能搬运设备的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09年、2010年,智能小车搬运类系统设备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已分别达到约8亿元、11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这类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将超过40亿元。
当然,目前中国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整个行业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难题。如各类输送机、分拣机等常规性物流技术装备在国内市场上的供求呈现出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局面,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大都按照具体项目的要求定制而成,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产品标准,大部分企业忽略了自身产品定位、研发投入和技术发展等战略性要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端产品缺乏、规模生产能力差、产品性价比不高等问题。总体来看,中国物流装备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大项目中缺乏竞争优势,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和物流装备工业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浙江德马科技有限公司(Damon)是国内知名的自动化分拣、输送设备提供商,根据对物流装备业形势及现状的理解,建议业内企业关注以下趋势:
1.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的十大产业之一,本文涉及的智能输送装备(物流智能终端设备)作为智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将成为今后物联网投资领域关注的重点。因此,建议输送分拣设备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的同时,认真考虑物联网和智能概念,在以条码识别技术自动获得信息为基础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上寻求拓展物联网应用模式,将关联技术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
2.绿色物流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环境法规、标准和绿色壁垒日益增多的现实,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而发展绿色设计和制造则是关键所在,确保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产品结构尽量简单而不降低功能,节约材料能源。在使用寿命结束后,产品的零部件能翻新、回收、重用或者安全处理掉。
Damon在绿色节能方面做了研究和应用,较早研制的直线型交叉带分拣系统就融入了节能环保理念。最近Damon成功研制了不同宽度系列的辊子输送机,该产品采用了MDR技术的24V电滚筒,替代传统的减速电机驱动方式。通过测试,一段5米长的常规零压力积放式输送机,带2.2千瓦电机驱动和采用MDR技术相比,采用MDR技术可节约能源56%,并具有安全(内置能源管理)、低噪音、易维护及集成化控制等特点。
[关键词]输变电;启动送电;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53-01
目前,变电、输电新建、扩建工程的启动送电,虽然各相关部门有按规定工作准备,但是在启动送电当日仍然存在少量的问题,导致送电时间长、工作人员疲惫、生产效率低,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将启动送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通过认真分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送电前准备工作、启动送电过程、其它优化措施三方面进行优化,达到缩短启动送电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
一、输变电设备启动送电的问题
第一,提交启动申请单不及时,造成启动方案无法按规定的时间,调度指令票及变电操作票开票时间变得紧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二,设备的交接仓促,设备主人对设备不够熟悉,开票、操作、审核工作票存在风险。第三,设备异动单未按规定的时间提交,导致无法按时启动。第四,启动送电当日,现场整定保护定值还未整定完毕。第五,启动时,对新设备、电网运行方式进行操作,延长了启动送电的时间。第六,向量测量完毕后,检修人员记录测量工作情况后再向变电人员汇报测量结果,延长了启动送电的时间。第七,变电、调度人员交接班,暂停了启动。
二、输变电设备启动送电的优化策略
(一)送电前准备工作的优化策略
1、启动申请和启动调度方案基建部应提早12d向变电运维室、输电运维室提出新设备投运申请;变电运维室、输电运维室根据启动范围及试验要求提前10d向调控中心提交启动送电申请。调控中心提前7天完成启动方案的编制、会审、优化及。
2、定值准备调控中心于启动送电前4d下达正式定值单,基建部应在启动送电前2d完成定值整定,并与变电运维室完成核对。受线路参数实测工作影响的,保护定值下达、整定、核对工作可以适当后延。
3、票准备调控中心拟写启动调度指令票应统筹安排可并行操作的指令,优化顺序,充分利用试验人员工作时间完成可并行操作的指令,尽量避免启动跳项,减少操作等待时间,并提前3d启动调度预令。变电运维室提前2d完成操作票填写并将需要检修部配合的工作通知到位。基建部、检修部提前1d完成启动过程所需工作票并提交变电运维室审核,同时要求如下:首先,涉及基建部负责筹建的设备工作,工作票由基建单位负责。其他设备的工作,工作票由检修维护单位负责。其次,启动过程涉及的不停电的试验工作,如测向量、核相等,工作内容可合并在同一份二种工作票,以多次许可、间断方式依次完成各项工作。“一次核相”工作必须单独填写一份工作票。
4、异动单准备正式异动单应在启动送电前3d完成,运检部应督促各相关部门按期完成。启动送电前2d应完成与基建交接有关的准备工作。首先,变电运维室应在启动送电前2d完成与基建单位定值核对。其次,变电运维室完成与基建部的设备管辖关系交接。
5、启动送电前1d应完成准备工作。首先,变电运维室与调控中心完成定值单核对工作。其次,变电运维室、输电运维室与调控中心完成启动设备具备送电条件、设备状态、现场无人工作等启动前条件的确认。而后变电运维室按调度下达正式操作指令将启动设备保护投入并转至热备用(原则上仅保持电源侧启动设备在冷备用状态)。最后,变电运维室完成基建部、检修部相关工作票审核。
(二)启动送电过程业务优化策略
第一,启委会相关人员提早20min到达现场组织启动工作、交待注意事项等。调控中心安排运方人员或调控中心管理人员进驻调控中心,与启动现场组织人员建立高效的协调沟通后台。启动调度指令由调度员直接下达至启动变电站,不再经过运维站转接令。启动过程遇交接班,调控中心、变电运维室应合理安排,保证有充足的人员继续启动操作,以保持启动送电过程的连贯性,确保启动过程不延迟、不间断。
第二,启动前涉及倒母、转负荷等运行方式调整的,调控中心与变电运维室应充分考虑操作所需时间,适时进行操作,以保证在正式启动前1h完成方式的调整。调度员下达调度启动命令时,应把可能一并下达的任务以批量方式下达给变电站,以减少来回下达与汇报的时间。调度员应统筹安排可并行操作的指令,充分利用试验人员工作时间完成可并行操作的指令,尽量避免启动跳项,减少操作等待时间。新投运主变的冲击操作由调控中心遥控进行。
第三,每次冲击前,调控中心应得到变电站现场值班员确认后方可操作;第一次冲击,变电站应安排人员对变压器进行检查,并及时向调控中心汇报检查情况。启动送电过程中涉及的保护向量、核相等测量试验工作,工作负责人在完成测量并确认正确后,先以口头方式向值班负责人汇报,再进行测量记录工作。值班负责人应在得到口头确认后立即汇报调度。
(三)启动送电的其它优化措施
首先,原则上,新设备启动调度命令直接下达所在变电站,运维站与调控中心亦可根据工作量情况自行商榷下达方式,但应统一、明确。其次,新设备启动按调控中心遥控优先原则执行。最后,控制室办公网络应在启动送电前2 d开通。各相关部门按照制定的优化流程严格执行,发现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更密切,优化后的业务流程执行起来更流畅,不但大大缩短了启动送电的时间,而且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向量测量正确后马上口头汇报,再进行书面记录,对整个启动标准来说,至少缩短了0.5 h。除变电操作人员外,其它工作人员待在现场的时间至少缩短5 h,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启动送电时间至少缩短了5 h,这意味着电网至少提前5 h恢复正常的运行方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保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地改进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模式的变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启动送电过程中肯定还会碰到新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就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今后我们可以从变电运维室人员提前介入基建工作和严把质量验收关两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刚. 编写输变电设备投运启动方案的探讨[J]. 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3,01:54-56.
1 引言
装备保障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装备质量状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装备保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装备在维护、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只能以纸质或不同格式电子文件形式孤立的保存在各型保障装备终端,无法实现装备保障信息的共享,严重制约了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文献[1]提出了一种基于XML转换规则的数据集成方法,以解决数据异构问题;文献[2]通过构建装备保障数据仓库,将各类装备保障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以数据仓库的形式进行重新组织和存储,建设综合性的服务系统,但未充分考虑实时性要求。本文以XML格式作为数据交换和传输的标准进行软件设计,实现装备保障数据局域网内的实时在线自动传输并及时地解析存储到本地数据库,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2 装备保障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方法
2.1 数据传输形式
在军械装备数据传输中,军械装备上传的测试数据以及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均采用XML文件格式,保障数据的XML格式规范按照《军械保障装备采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要求执行。
2.2 装备保障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流程
军械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是以以太网为依托,具体步骤包括:
1)计算机终端监听军械装备报送XML测试数据文件请求;
2)数据库服务器监听计算机终端报送解析数据请求;
3)军械装备测试完成后自动生成符合规范的XML测试数据文件;
4)军械装备向计算机终端发出上报XML测试数据文件请求;
5)军械装备向计算机终端上报XML测试数据文件;
6)计算机终端接收来自军械装备的XML测试数据文件,返回接收操作结果;
7)军械装备接收来自计算机终端的接收操作返回结果;
8)计算机终端解析接收到的XML测试数据文件;
9)计算机终端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报送解析数据请求;
10)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来自计算机终端的XML测试数据文件解析数据,存入后台数据库。
2.3 系统的体系结构
根据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与处理流程,将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系统分为三个模块:
1)实现军械装备与计算机终端之间的XML文件的自动传输。
2)计算机终端解析接收到的XML测试数据文件。
3)计算机终端向数据库服务器报送解析数据,数据库存储收到的XML解析数据。
3 装备保障数据在线传输与处理软件设计
3.1 基于C/S模型的数据自动传输
要实现军械装备与本地服务器之间的XML文件的自动传输,首先建立C/S数据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传输的自动化。软件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组成,客户端主要负责实时监测指定路径下是否存在XML文件,并把监测到的文件传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负责实时监听客户端发出的传送文件请求,当有传送文件请求时自动接
3.2 自动传输功能设计
1)客户端工作流程
客户端进行文件自动传输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后,二者间将开启一个数据发送的独立线程。客户端开启后,向服务器端发出连接请求,对方接受请求后连接建立,二者间开启数据传输线程。客户端开始自动监测指定目录,看是否有文件存在,当有文件存在时,把该文件自动传送给服务器端。收到服务器端发出的“接收完毕”指令后,客户端自动删除该文件。客户端循环完成上述工作。当文件传输任务完成后,点击断开连接按钮,断开当前连接,或关闭软件窗口,结束任务,终止线程。
为实现客户端的自动检测功能,为客户端设置一个检测时钟,使其能够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如间隔1秒钟)下定期进行监测功能。为不使本次文件传送过程对下一次客户端的监测产生影响,软件增加了把传送完成文件自动删除的功能。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后,二者间将开启一个数据接收的独立线程。服务器端启动后开启监听线程,接受客户端发出的连接请求。连接建立后,二者间开启数据接收线程,服务器端实时监听客户端发出的传送文件请求,当有传送文件请求时自动接收该文件,并把文件存储到指定的路径下。完成文件接收任务后,点击断开连接按钮,断开当前连接,或关闭软件窗口,结束任务,终止线程[4]。
3.3 XML文件解析
3.4 XML文件解析数据存储到数据库
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与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这些数据方便有效地存储与管理,这就要求从XML文档中解析出来的数据必须及时的存储到当地数据库中。以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装备保障数据的最终存储终端,根据XML文档显示的信息,在SQL数据库中建立对应的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包括装备名称(Equipment Name)、装备数量(Equipment Number)、测试时间(Time)、测试装备状态(State)、监测出的问题(Question)等数据项,如表1所示。
在SQL数据库中建立数据表之后,通过C#语言编程与SQL数据库建立连接后,就可以将上述XML文档显示的信息存储到“装备保障数据信息表”中,从而实现对装备保障数据的管理[6]。
4 结论
本文研究设计了装备保障数据在线自动传输与处理,能够解决长期困扰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孤岛”问题,有利于部队信息化建设。另外,鉴于军械保障数据所含信息资源宝贵、内容密级性高,还可以建立一个易于查询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用户安全登录系统。
虽然,“敬宗收族”的目的在于收族,但“敬宗”却是达到“收族”的最佳方式,以敬宗之名而行收族之实,进而达到稳定整个家族的目的。但在宋初,即便是士大夫之家亦是“耳目久不际,往往不知庙之可设于家也”。因此,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听文武官依旧式立家庙”之前,宋初的家族祭祀是“士庶皆祭于寝”的形式,称之为“寝祭”,即祭祖的场所亦是日常生活之地,将人神置于同一处,显得非常的随意,很不庄重,是对祖先神灵的不尊敬。因此,其祭祀规模和产生的影响都非常有限,虽有敬宗之意,但收族之效却不明显。因此一些有见识士人依据自己家族的具体情况,创立祠堂祭祀祖先的方式,真宗咸平年间,任载之子康懿公任中正建祠奉其先祖,曰“家祠堂”,祠堂内神主之位皆依尊卑长幼之序摆放,“其严慈之尊,长幼之序,煌煌遗像,堂堂如生。宗属以之视瞻,精爽以之冯附。”任氏以庄严肃穆的祠堂代替出入随意的居所,行祭祖之事,以此来感召族众,使得众人皆心向族内“精爽以冯附”,并且以“严慈之尊”、“长幼有序”大大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任氏祠堂一反“前代私庙并置京师”的方式,“而复设于居里”,将祠堂固定在家族所在地,既便于族人瞻仰祭祀先祖,又能通过家族祭祀来团聚族众,从而达到“收族”的目的。
同样设立专门场所祭祀家族祖先的还有被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庆历元年(1041)十一月二十日,宋仁宗南郊赦书“听文武官依旧式立家庙”,而就在同一年稍早的八月八日,石介已然“缘古礼而出新意”,“自为之制”,“于宅东北位作堂三楹”,名之曰“祭堂”,“举大王父以下为三十二坟,葬于祖莹,复立祭堂于宅东北位。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待到宋中期家庙宗祠更是日益繁盛,其宗旨亦上升到“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高度。可见,从宋初开始,士大夫家族就充分认识到家族祭祀强化祖先认同、明确尊卑长幼之序,从而强化对族众控制的功效。“收族者,谓别亲疎(疏),序昭穆”,在敬宗过程中建立祠堂,祭祀家族祖先,其目的在于将族人全部纳入家族内部的伦理体系,使得族众具有团结意识,相互帮助、和睦相处。范仲淹曾说:“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以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同宗共祖的血脉亲情成为强化族人凝聚力的必要手段。
但是,仅仅依靠祭祀祖先的仪式形成权威,对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进行日常管理,是非常不现实的,由此,更便于实际操作的家训、族规的提出也就顺理成章了。宋初大多数家训、族规皆以和睦家庭、巩固家族为宗旨,于家族中弘扬“孝悌”观念。以宋初宰相第一人范质的《戒从子诗》为例,“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战战复兢兢,造次必于是”。范质将孝悌作为后世子弟为人处世的首要准则,并将之看作延续家门的不二法门。其后的宋祁亦在《庭诫》中总结道:“要举一孝百行阁不该焉”,“人性苟有一孝,则无所不包,犹树根一固,而百枝生焉”,孝悌成为家训首诫,所谓百善孝为先,作为家族一员,无论功绩操守如何,一旦被认为是不孝之人,就将成为“名教”罪人,为人所不齿。而家训亦是通过孝顺父母,和睦兄弟,维护“孝悌之道”,达到家庭和睦之目的,进而孝悌及于家族,使家族和睦,并在此基础上维持聚居大家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