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税收

基层税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税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税收

基层税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收管理员问题

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国家税务总局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解决征管工作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推进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更好地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其积极作用,仍然是基层地税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基层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职岗与部门职责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具体表现在两个地方

(1)税收管理员制度原则上要求“税收管理员原则上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税和违章处罚等项工作”。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特别是税收减免税审批等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上级部门审批,都得要有税收管理员出具调查报告,而税收管理员只要出具了调查报告,上级审批机关基本上没有不审批的。实际上税收管理员出具的调查报告如何对税收优惠能否审核起到决定作用。

(2)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还有划分不清之处,相互推诿和扯皮现象仍有发生。这一点在实际工作表现为,上级部门需要解决的大部份事情.最终都要落实到税收管理员身上。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与现行税收管理员素质之间存在差距

税收管理员是在基层税务机关负责分类、分片管理税源,负有管户责任的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税源管理、日常税务管理、调查核实、纳税服务等涉税事宜,是集“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税收宣传员、纳税评估员和税收监督员”于一身的税务人员。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要做到“五清一会”,不仅要熟悉税收业务、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而实际情况是基层分局很大一部分税收管理员由于年龄偏大、没有及时知识更新目前在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人员中,有些人已无法满足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现有人力资源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三低”:一是计算机应用技能低,常出现错误操作的现象,有个别管理员甚至连打字都不会。二是管理质量低,致使管理工作滞留在催报催缴、政策宣传、发票审核审批等层面上,不能管得更深、更细。三是财务知识水平低,不能将财务知识与税收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致使纳税评估这项重要的工作至今开展不顺利。

(三)税收管理员人员分布与管户数量之间存在差距

目前.由于案头事务性的工作增多.已让税收管理员显得疲于应付,而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纳税户,管理员想扎实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税源确有困难。而部分税收管理员还存在“重管事轻管户”的思想,缺乏深入实际,脚踏实地的精神,调查了解不深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还有的管理员将更多的征管重心和注意力都放到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税源的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非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势必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的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较大隐患。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以后,基层工作大部分都要靠税收管理员来完成.而基层税收管理员数量与管户之间对比关系差距很大。有的地方一个人管几十户企业,的有地方管几百户企业,最少的地方一个人也要管十户企业、几十个或上百个定额个体户和众多未达起征点户。要想使税收管理员达到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难度很大。

(四)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与现有相关信息数据需求量之间存在差距

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全面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而实际工作当中,税收管理员掌握企业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税务部门内部表现在同级税务机关、上下级税务机关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也比较严重。税收征管与税务稽查信息交换机制不健全;征管部门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税收分析、日常管理、税政管理、信息管理之问信息交换机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税收部门内部信息共享,同时直接影响征管效率的提高。

(2)税务部门外部表现在税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信息交换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国、地税之间信息交换机制不健全;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信息交换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税务部门与银行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严重不足。税收征管缺乏关联信息的有力支持。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建议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强化税源管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的主要着力点,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实现最佳税收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税务培训制度

现阶段.税收管理员不仅要完成税收征收管理的各项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工作,还承担着纳税评估等一些研究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对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制定征管业务培训计划.采取以会代训、一案一分析等形式,开展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财务会计、分行业税收政策等培训或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开展税源监控管理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素养及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税管员的税源管理水平和效率逐步提升。

(二)积极推广税务

税务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有利于促进依法治税.完善税收征管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目前税收管理员的事情太多.实际上许多工作可以由税务完成.如税收宣传、税务咨询、纳税申报等等。由税务帮助纳税人办理税务事宜,既可节省纳税人的成本,又可节省国家的征税成本.还可以使税务机关将主要精力放在征收和稽查方面。

(三)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一是现在每年都招录不少公务员,可分到基层税务机关每年很少,即使偶尔进来一两个,都是外地人他们呆了一两年就调走了,留下的还是些老面孔,没有新鲜血液输入,就缺少活力:现在基层不少税收管理员已明显不能适应现行税工作需要.有的在工作岗位上还起着反作用。

基层税收范文第2篇

一、要深化一线,调查民情和民意

我们做宣传,首先要调查被宣传人需求什么,而不是一味基于我们本人的工作需求去做宣传。我们的工作需求于我们而言虽然主要,但关于被服务的公众来说,要他们花精神去承受与本人联络不紧的工作,那就是强者所难,强者所难的税收宣传一定是没有实效的。

要调查公众的需求,就必需深化一线,经过多种方式体察民情,调查民意。我近日有幸到本县劳动部分组织的创业培训班上去授课,做宣传服务。在互动时,我诧异于学员们发问的积极,更诧异于他们所提的问题。比方:“同志,你刚才说办税务注销,注销在哪儿登啊?你说办执照,办执照是不是要很多钱啊?”、“同志,为什么我开个百货店子缴了国税还要缴地税?而我近邻的馆子里生意那么好却只缴地税,真不知是什么事理!”,又如“同志,我这本簿本上写的营业收入是个啥?这个人所得税是个什么税”,还有“我想承包几亩山种点儿树苗子,要到哪些部分去办些什么手续要缴些什么税?”……

听到这些朴素的问题,我顿觉羞愧无比!在我们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倒是征税人和创业者们正在面对的问题、急待处理的问题甚至是积压于心不吐不快的问题。而对这一简略的现实假如不是与群众面临面,我们倒是浑然不觉,所以深化基层,调查民情民意是我们提高税收宣传实效性的第一要务。

二、不断改良宣传方式和方法

我们以往做宣传能够倾向于动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宣传车,还有服务厅的显示屏、触摸屏,看起来气势不小,科技含量也很高,在社会上也能惹起必然的关注,并能起到必然的宣传结果。至少能将“征税荣耀、征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任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诸如此类的大路理植入人心,提高人们的征税认识。

随着时代的提高和人们征税认识的逐渐加强,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曾经在工作中自觉地经过多种方式增强了税收宣传的工作力度,比方我们治理员日常的征税指导、开通12366征税服务热线、还有我们印发的各类宣传手册、在各类场所供应征税征询等等。但这些方式所服务的对象也照样有限的,并且服务结果离当前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有差距的。

经过在基层工作中接触征税人以及在前台做服务工作的经历,我感觉我们做宣传首先要懂得换位考虑。要置身于征税人的角度,要思索分歧征税人的承受才能、思索分歧层面的征税人承受信息的习气以及征税人对我们的信任水平等诸多要素。比方,是不是每个人都情愿去察看你的显示屏或许去按动触摸屏?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亲身上门征询?你发放的宣传手册征税人能否有耐性去读?或许说读了,能否读懂?又比方你做为税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否有言语僵硬,立场欠缺的景象而招致征税人有冲突心情,然后影响了你的宣传结果呢?假如这些问题都没有被我们注重,那我们的宣传是达不到结果的。其次我以为我们做宣传要注重快捷高效,要以最浅显的言语最简洁的方法,让征税人轻松地承受。口头的分析和答疑不能太甚专业,不能绕弯子,不置能否。要深化浅出,浅显易懂而且一步到位。书面的道理不能长篇大论,生搬硬套,要联络实践,针对分歧的需求确定分歧的主题。第三,我以为我们做宣传还要十分考究我们的用语。要让征税人把我们当做贴心人,并非易事,需求我们长期地努力,需求我们考究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我们出语时必然要放下架子,不要以治理者自居,切忌拿腔拿调,更不能耐心和轻佻。要亲热平缓而又不掉准则,要给人以信任感和严肃感。

三、注重宣传内容的针对性

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我们做宣传也是这样。面临分歧的服务对象,我们宣传的内容也要考究对口,不能千人一面,流于方式。

我的感受照样来自于那次创业培训课,原本我的课本预备了很多关于当地税种方面的基本常识,然则经过与学员互动我发现那是没有需要的。做为创业者,他们急需调查的是更基本的道理,比方,税务注销怎样办?定税是怎样定的?定税要找谁?缴税是怎样个缴法等等,所以我暂时改动了授课的内容,以具体介绍地税部分的办税流程为主,并具体到详细的地址、岗位和主管人员等,并以提示的方法通知大家在哪些环节轻易形成违法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去防止。课间大家都听得非常专注,有的还做着笔记,并在课后热烈地对我表示感激。让我感应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相同的事理,我们在宣传工作中看待其他分歧的服务对象也必然要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要进乡村,我们就要宣传涉农政策,比方关于养殖业、栽种业等四业的所得税政策,关于农、林、牧、渔业的营业税规则等;对城镇居民和坚苦家庭,我们必然要预备关于再就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有详细的处理流程等;当前在所得税汇算时期,我们访企业,要预备企业最关注的关于所得税税前扣除、损掉报批等方面的规则;访化工企业,我们有需要宣讲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应用方面的优惠政策,还有对购置运用情况维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方面的优惠政策,起到供应信息的效果。只要这样针对征税人的分歧状况分歧需求供应分歧内容的宣传服务,我们的宣传才会受到征税人的欢迎,我们的走访和进村入户才有意义。

四、提高宣传人员的综合本质

基层税收范文第3篇

一、制约税收风险数据分析的因素分析

1.基础数据质量不高,影响风险数据分析的准确度。数据分析应用必须建立在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基础之上。在目前的数据分析应用实践中,一些基础数据质量不高,还不能适应税收风险数据分析的需要。外部数据方面表现为纳税人税务登记、日常申报及财务数据中存在错误或不完整,导致信息采集缺失或分析失误;第三方涉税信息不足,缺乏有效流转渠道,导致不能进行纵向比对,不能获取更多地数据资源,不能检验纳税人自行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内部数据方面表现为前台工作人中责任心不强,录入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完善;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对信息采集不重视,不能及时更新纳税人相关生产经营数据等导致信息分析不准确。2.数据来源应用范围窄,影响风险数据分析的深入性和实用性。从目前风险数据分析的来源来看,主要依靠金三系统风险预警评估系统的风险预警信息、部分省区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的预警信息和上级部门推送的专项分析任务,真正依靠自己挖掘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的部分还较少。在日常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工作中运用分析多,针对税收收入变化、税收政策变化、税制改革影响等方面应用较少,对区域经济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分析少。在宏观指标的分析上应用少,导致数据分析的实用性变弱。3.信息化水平不高,影响风险数据分析的质量与效率。在基层税务部门,目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够高,成为制约数据分析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基层税务干部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受年龄和学历限制,税收知识更新换代慢,计算机基础薄弱,不能主动利用手中掌握的数据资源发现问题或进行分析。复合型人才缺乏,不能适应数据分析的需要。另一方面,上级局在下达专项分析任务后需要基层进行落实时,无法按照疑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落实,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4.综合涉税信息不健全,影响风险数据分析的完整性。全面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是做好数据分析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之一。目前仅依靠税务部门的信息资源,还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纳税人所有的数据资源。与供电、财政、银行、海关、银行、房管、土地等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渠道,信息的集中度和共享度不高,导致风险分析和识别质量不高,指向性不强,不能适用数据分析应用的要求。日常工作中真正采集到的第三方信息运用的很少,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受限,分析应用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深化税收风险数据分析应用的思路

1.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理念。一是基层税务部门应该树立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税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涉税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利用,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和引导,达到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二是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信息管税的理念,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采集涉税信息,熟练掌握税收政策,并进行各种税收软件进行基本的分析,提高信息化应用管理的能力。2.提高数据质量,打好风险数据分析应用基础。做好数据分析工作,首先要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一是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针对纳税人自行报送的税务登记、日常申报、财务数据等要加强审核,确保录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做好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工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通过内外部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的情况。三是加强对数据的监控工作。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加强对数据的分析监控,发现存在疑点数据时及时进行通报,并传递到前台和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和反馈。3.拓宽分析范围,提高风险数据分析系统性。风险数据的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数据的选取、分析目标的选择、分析的手段等,都要从税收工作的多方面入手,而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一是综合确定分析选题,坚持宏观定方向,微观找问题的原则。宏观方面可以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动、税制改革的影响来选择,从税源结构、收入变化、税源增减变化等等入手,围绕领导关注的热点、阶段工作重点、业务管理难点等寻找数据分析的突破口。微观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税源监控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再由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专题分析的措施和意见。二是完善分析手段。充分利用金税三期系统、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等,密切注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形势,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数据展现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不断创新分析手段。进一步完善分析指标体系,拓展数据分析模型,提高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4.加强协调配合,健全风险数据分析应用机制。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风险数据产生于税收工作中的多个环节,也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风险数据的分析应用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一是做好统筹规划,设立专门部门,具体承担数据分析应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制定风险数据分析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设置相应的岗位,确保数据分析工作流畅运转。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政策法规、税收、收入核算、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形成数据分析的工作机制。5.积极培养人才,提高风险数据分析应用水平。风险数据分析工作对数据分析人员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要胜任数据分析工作,需要既掌握税收业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又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善于用人,把业务能力强、信息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数据分析岗上,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二是加强对人才的培训,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促进数据分析人才的快速成长。三是强化基层税务干部的培训。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税收政策、业务以及计算机知识等的培训,使全体干部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综合能力,为数据分析应用打好人才基础

作者:黎涛

基层税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税收专业化 队伍建设 能力

根据省局新的征管改革方案,将税源管理事项分解为流程节点,岗位因流程节点而设,税收管理员从管户转变为管事,税源管理方式由“分户到人”转变为“分事到人”,从传统“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必然要求干部队伍建设也要紧跟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需求。但是,当前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干部队伍中还存着一些不良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状态与专业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锐气不足。由于税务职业上的“保险箱”,工作上的“大锅饭”,分配上的“平均餐”,职位上的“太平官”,使工作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干部的拼搏精神和斗志。缺乏奉献和危机意识。有些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的还不牢,比待遇、比福利和盲目攀比的思想时常出现,奉献意识不够强;还有少数同志本位思想偏重,整体意识不强、不注意合作,缺乏大局观念。常常出现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不主动,体现在办法少、措施少、效果差,或漠不关心、敷衍了事、一拖再拖,与整体工作不合拍,从而影响到全局工作顺利展开,影响到整体工作和区局形象;还有的同志认为税务工作捧的是“铁饭碗”,只能进,不可出,只要自己不出大错,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是把地税工作作为事业来追求,没有很好的承载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缺乏危机感。

二、能力素质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业务标兵评比竞赛、税收管理员业务考核等培养出一批优秀税务干部。但在业务培训上,往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业务尖子的专项培训,忽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综合培训,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人为地形成了干部业务两极分化的局面。干部对以考促学反映不一,优者赞成考试,平者应付,庸者害怕考试,老者逃避考试,没有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真正目的。此外,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学习培训也还存在注重业务培训的多、政治思想培训的少的问题,致使个别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移。这些问题直接造成税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管理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

三、人员结构与税源专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从事税源管理人员数量较少,具体到各个税源管理科愈发突出,要实现业务重组,岗位重设,十分困难。二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上看,区局平均年龄已达42岁;从知识和能力上看,距专业化要求的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尚有一定差距。在目前无法有更多新生力量补给的现实下,如何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区局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四、干部管理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尽管这几年我们在人事干部制度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干部选拔机制,有效根除了干部管理中的痼疾,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凝聚了合力。但从整体上干部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与专业化改革要求不够适应的地方。干部队伍的管理还存在着依靠人管人的现象,不能够很好地做到依靠制度管人;干部管理缺乏方法手段,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在利益分配方面,由于绩效考核机制还不能完全体现公正公平,导致利益分配中“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甚至“干多多扣分、干少少扣分、不干不扣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有力地调动每位同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专业化的管理,给税务人员带来新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过去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战略,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水平,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才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出路。目前税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还不能适应要求,严重制约了信息管税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教育培训,持续开发。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教育要全面系统、有针对性,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思想教育的手段,切实解决思想意识上存在的现实问题。二是根据各类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对税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按照专业化岗位要求,制定一个中长期干部培训规划。要转变思路,逐渐由重学历教育转变为重技能培训,根据干部的年龄、学历、资历、所学专业、所在岗位分类实施,分批开展有针对性地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基层税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统计、经济、内容。

一、税收统计的功能

(一)税收统计的职能内涵

税收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从税收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税收活动及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的一项专业统计。税收统计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反映经济税源发展变化情况以及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具体任务有三个:一是通过税收统计报表指标体系,为及时了解税收收入情况、加强征收管理和组织财政收入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对税收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制定税收政策、检查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研究税收宏观调控能力等提供各种可靠的税收数据资料;三是通过税收统计资料的分析,及时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动态和规律,对税收活动进行调节监督,为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二)税收统计的突出特点

1、精确性。税收统计是从税收数量变化来研究税收征管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税收收入都是纳税人依时足额、真金白银缴纳的,来不得半点的浮夸和虚假,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其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的分析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专业性。税收统计在指标设置、指标口径、计算方式上,在运用统一的统计方法的同时,必须以税收法规为依据,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通过专门设置的《税收资金平衡报表》、《税收收入分产业统计总表》、《税收收入分企业类型统计总表》、《纳税户数统计报表》、《涉外税收统计报表》等30多个统计报表及其众多统计指标,详尽描述经济税收的全面情况。税务统计分析常用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3、放大性。税收统计工作通过对经济税源、税收数据、税政资料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税收收入数据看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的内容,揭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程度、规模、结构,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以管窥豹,税收统计揭示社会经济深层次内容

从表可看出,该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增长了1.42倍,年均增长4.9%;同时,税收总量增长了2.34倍, 年均增长8.6%;税收增长与GDP增长总趋势一致,增幅保持同向变化。就税收弹性来说,假设t代表税收增量,G代表GDP增量,则税收弹性E=(t/T)/(G/G)。经计算得出绝大多数年份E1,即税收收入“超GDP”增长,一方面说明随着税收征管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税收流失比例逐年下降,能收上来的税源比例逐年提高;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税制安排仍待完善,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和产业链的不断拉长,税收对GDP多环节、多次征税的现象日益凸显。从GDP与税收收入的线性回归分析考察,设税收收入为M,GDP为解释变量X,根据该区10年间二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一元回归,则GDP与税收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M=a+bX+e.经计算得出M=-7.36664+0.161495X,其相关系数R2=0.992957显著趋近于1,说明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宏观边际税负率16.15%(即GDP每增加1个单位,税收总量将同时增加0.16个单位),低于2009年宏观税负率,说明税收对GDP部分存在重复征税情况。截矩a为负值,估计仍有一部分GDP没有纳税。具体到各个税种来说,更能准确分析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一)营业税。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由于基本是按营业额全额征税,征收的税额比较大,一般占到辖区内税收总额的30%以上。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建筑安装业与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生产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餐饮、旅业、娱乐、服务、交通运输、信息软件、批发零售、房地产业等则属于第三产业。某区第二、三产业比例为1.71:1,但第二、三产业单位产值上缴的税额比例却为1:2.53,即第二产业相同数值的经济量,税收贡献只及第三产业的39.5%,说明该地区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仍不发达,应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批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侧重引进发展无污染、高附加值、高税收产出的第三产业。

1、建筑安装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股市、楼市、投资、消费呈高速增长态势,社会需求畅旺,建筑安装投资比上年增长17.29%,建安营业税收入大幅增长15.64%;2008年下半年曝发了美国次贷按揭引发的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形势急转直下,增长速度快速下降,大多数国家(地区)录得近80年来所没有的负增长,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由二季度增长10%左右急剧下降至三季度增长3%左右,全年呈前高后低发展态势,受经济大环境恶劣影响,投资、消费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建筑安装投资比上年下降11.52%,建安营业税收入虽然强化了征管,仍只轻微增长1.16%;2009年,由于国家在2008年底推出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带动全国逾10万亿配套资金的投资,辖区建筑安装投资止跌回升,大幅增长13.93%,全年建筑安装投资呈前低后高态势,但由于部分投资资金未能到位,相当工程项目未能按期结算付款纳税,建安营业税收入增长8.76%,较建筑安装投资增速低5.17个百分点。

2、餐饮、旅业、娱乐、服务

表中数据说明,该区餐饮、旅业、娱乐、服务业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大,2007年,当国民经济发展气势如虹时,随着股市、楼市兴旺,国民收入增加,国民用于餐饮、旅业、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增加,导致当年营业税收入增长14.97%;2008、2009年尽管税务部门大大增加了征管力度,但仍难以弥补经济下滑带来的税收减收。

3、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2009年,某区销售不动产营业税收入74728万元,同比增长7.5%,比2007年增长-4.78%;转让无形资产营业税收入23067万元,比2008年下降37%,比2007年下降45%。说明在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下,房地产、土地交易冷淡,投资者缺乏投资意欲,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商品楼、土地交易宗数及价格均大幅下降,导致该纳税税目的税收收入大幅减少。

(二)企业所得税。是对中国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009年,某辖区企业所得税收入1947万元,比2008年增长7.6%。该税种采取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税款的征收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尽管企业经营深受20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利润总额、盈利率均大幅下降,但由于2007年度第4季度的企业所得税款在2008年第1季度入库,2008年度第4季度的企业所得税款在2009年第1季度入库,年景好坏导致税收的大幅起伏在一定程度(约占年度税款的1/4)上在各年度间均匀,升、降幅度得到一定的平缓,若逐季度核算对比的话,能够清晰反映各季度企业盈利总水平的升、降情况。

表中数据说明,该区2009年企业所得税增长,以邮政电信业、房地产餐饮租赁住宿服务业的增长率较高,但第二产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占了87.67%,说明该区第三产业发展仍远欠发达,第三产业的经营规模、利润额仍有待进一步大力提升。

(三)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009年,某区个人所得税收入197829万元,比2008年增长-0.3%,比2007年下降8.7%。具体为:1、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所得,2009年该类所得个人所得税收入91891万元,比2008年增收13492万元,增长17.2%,说明在强化税收征管促收入的同时,随着2009年经济大环境整体企稳回暖、企业订单增多、员工开工更足、薪酬待遇有一定回升有关;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经营者生产经营所得,承包承租、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收入64988万元,比2008年减收6340万元,下降9%。主要因素有二个:一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生产经营个人所得税采取年度结算征管办法,2008年度第4季度的个人所得税款在2009年第1季度入库,由于2008年度第4季度企业经营业绩差,在2009年第1季度入库的个人所得税款大幅减少;二是工业生产虽然已大大回暖,但个人独资、合伙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经营业绩回升较慢,加上社会整体的投资消费信心仍远未能跟上,承包承租、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仍未能有效增加,导致这方面的税收增幅乏力。

(四)社会保险费。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强制征集专门资金,设立保险基金,用于保障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

统计结果显示,该区近三年社会保险费收入持续增长,政府近年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着力编织一张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网,将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劳力者纳入社会保障参保范畴,要求人人都有一份社会保险(包括农保和城保),为进一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保障救济待遇,在不断增加参保人数的同时,提高参保人员人均缴费工资额,确保社保费

收支平衡,就成为政府的不二选择。

(五)教育费。是对从事工商生产经营活动,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征收的一种费。费款专用于地方教育事业,专款专用,是地方教育经费固定的主要来源,它的征收对推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供财力保障。2008年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收入额大幅减少,直接导致教育费附加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12.06%,对当地教育支出造成较大压力。2009年在国家巨额投资拉动下,该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带动该区增值税、营业税大幅增加,教育费附加收入增长37.20%,有力地支持了该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实用税收计算手册》薛亚松、李钦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2、《统计学原理》钟新联、张建军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