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中即景作文

雪中即景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雪中即景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雪中即景作文

雪中即景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西游记 建筑环境 对比 精神意义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仙居妖洞;形象多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那富丽堂皇、至高无上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黑暗阴险,骷髅若岭的妖洞,就像在人间苦难破败的牢狱。因此,这些建筑环境的描写也正是作者在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做所谓时的精神领悟。

一、仙居与妖洞的对比

西游记中的神仙的居住环境大多超凡脱俗,但作为神仙的聚居地天堂更是雄伟壮观。试读对天堂的描写:“初登上界,乍入天堂。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天堂看是虚幻的美景,却也是现实建筑环境的修饰。“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 其中碧沉沉的琉璃就是对但是人们建筑中认为美好建筑材料的借用。琉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起源于北魏。大约自唐代开始,琉璃烧制的各种建筑饰件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遂逐渐形成了琉璃艺术在建筑中的独特而壮观的历史和文化。琉璃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得益于佛教。佛教认为,在西方“极乐”世界之外,有个东方“净琉璃”世界,被称作“净土”乐园。佛教在中国兴盛的时期,正好是琉璃作为饰件被应用于建筑的南北朝时期。所以天堂的美景用琉璃就正反映了《西游记》中的建筑的材料选用也十分注意,意在构造出人们对美好建筑的精神要求。“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也正是对中国建筑文化立柱形象的反映,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显得至尊至贵,象征王权威风八面君临天下。

天堂的美好是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夸张,甚至可以说的对人间之皇的宫殿的另类写照。那对于平民窟,以至对于监狱、荒芜之地的感受也反映在了西游记的妖怪藏身的洞穴中。通过对比妖怪的居住环境的描写。就更能看出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精神要求,对于好环境和坏环境的元素感知。试读:“周围杂树万万千,来往飞禽喳喳噪。虎豹成阵走,獐鹿打丛行。崎岖峻岭,削壁悬崖。骷髅若岭,骸骨如林。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其中“杂”“噪”显出人们对不安宁环境的排斥。“虎豹”“獐鹿”“峻岭”“悬崖”表现了人们对“山高原有怪,岭峻岂无精”的原始恐惧,“骷髅”“骸骨”“尸山血海”便是人们出于对死亡原始恐惧而想象的最不适宜居住的环境要素。

同样是妖居但却也有所不同,但还是人们由于精神上对妖的感情不同。便对妖怪的居住环境有了不同的感受。如后来皈依佛门的黑熊精,是看:“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腾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菩萨看了,心中暗喜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是有个慈悲。通过这些也可以感受到对于人善居善,心改景变的意境。

看来无论是仙居与妖居,还是人们对本身建筑环境情感意志的反映。一个环境中的情况若与人们肯定的预测很符合,并能引起感情上的积极反应时,那么这个环境就被人们看作是亲切的,有吸引力的,愉快的,让人向往的,人们会感到这个环境很好,既上升仙居。但是这个环境与人们肯定的预测相抵触并证实为否定的预测时,这个环境中的情况将在感情上唤起一个消极的反应。人们会感到这个环境是不亲切的,不愉快的,便下降为妖洞。

二、花果山的不同对比

吸收原始先民的山水有神思想、山水崇拜观念和古代神话仙话的观念,以自然山水和海市蜃楼现象为模式,构造出昆仑、蓬莱等神山仙境,将高山幽谷视为实现其得道成仙理想的极佳修炼之地。《道迹经》中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始见“福地”一词。“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认为此地有真人主治,居此可受福祗,修成地仙。

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出生的花果山正是福地。文曰:“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威宁瑶海。势镇,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如此美景也不是空有的幻想。将凡世中的名川大山扩展到神话传说的“仙境”。自然的青山秀水成为仙境在人间的落实形态,更具有现实性和人间性。

西游记这种通过仙真世界的主观营造而实现了对自然、人文的宗教处理,建构了宗教性人文诠释系统。洞天福地中的“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把自然山水转化为神仙的居住地,这是以一种神学的视角对自然山水进行改造和重构的神圣化过程。自然不再是纯粹的现实存在,它与神仙融为一体,更具有了人们对建筑环境所追求的超凡脱俗的意境。自然因此获得了灵性的生命,拥有了它超自然的价值。可以说,花果山体现了西游记站在人文的立场上对自然进行的一种独特的宗教的把握,表现了西游记在处理人与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上所持有的深刻独到的见解。

人们对建筑环境总是有美好的向往,但人与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上也会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出现不和谐,从而是环境的破坏,出现一些不协调的景象。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也在孙悟空走后有了改变: “野禽凭出没,沙鸟任沉浮,眼前无钓客,耳畔只闻鸥。青石烧成千块土,碧砂化作一堆泥。想是日前行恶念,致令目下受艰难。”

可人们对空间环境的改造是永不停止的,人们在不断的努力,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的精神要求。而西游记中也接孙悟空之力,表达其意。花果山自是那大圣回家,收拾得复旧如新,但见那:“青如削翠,高似摩云。周围有虎踞龙蟠,四面多猿啼鹤唳。朝出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间。洞天福地人间有,遍山新树与新花。”

人是通过感官来感知世界的,人是通过看,听,摸,闻,产生感觉和知觉进而产生情感和意志。西游记正是利用空间环境的多次对比来反应人们在感知世界的基础上,在精神上又了新的想法,从而产生了幻想世界,并不断的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建筑装饰设计》.沈百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宫室之魂——儒道释与中国建筑文化》,王振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名家点评西游记》,詹红旗,新华出版社,2001

[4] 《表述空间》 刘元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5] 《试论《西游记》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文化意蕴》

雪中即景作文范文第2篇

一、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困境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走入困境大致来说有以下原因: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失当、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等。教学方法落后、陈旧,导致了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老师对作文教学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老师方法落后,学生选材落后,路就越走越窄。学生称写作文为“狼来了”。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相对较小,学生作文感觉“无米下锅”,也随之出现了虚构内容、拔高立意的现象。为了考试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半夜发烧”、“去医院为同学补课”等,他们的作文也很难以情动人。

二、问题的消解

中学作文教学实践应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张扬学生的个性人格为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践。

(一)塑造个性,丰富学生内涵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作文教学的途径和目标。要为文,先做人。人格意识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对中学生而言,学作文的过程更应该是学做人的过程。

其一,树立正确的节操观念,是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对真善美的爱,才有对假丑恶的憎;只有爱憎分明,文章才会有热情,才会有动人魂魄的力量。有了正确的节操观念,作文思想内容的深度也必定会有所提高。引导和教育学生懂得爱憎和敢于爱憎,是作文教学的责任。情动于衷,才能发于外,感人至深的文章,必是先感动了自己的文章。

其二,通过作文教学,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画、听好音乐,欣赏优秀影视片,交好朋友。通过作文引导他们认清清浊,辨识良莠,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情趣,显出人格的光彩。

其三,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学生有个性,表达才有个性。俗话说:“文如其人。”习惯于有个性地表达的学生,其创造力的培养前景是无限的。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创造的基础,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二)在教法上力求创新

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至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下面,我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第一,亲自“下水”,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能力,教师写好“下水文”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无论教师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都会使同游的学生兴奋不已。其好处有几方面:一是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行文等,均由于“现身说法”的缘故,而使学生倍感亲切;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尽情交流的快乐。同一个题目,同一种要求,同一个时间,教师与学生登上同一个“舞台”,这本身就体现出语文教学迷人的人性色彩,学生渴望交流的愿望得以实现,必然会给写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第二,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在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培养兴趣,写出真情实感

从哪里入手培养作文的兴趣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四)亲近生活,拓宽作文视野

多年来,我们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教师当堂出作文题,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提出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所以,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结语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亦是如此。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其主动积极地发展。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笔下文章就会变得有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雪中即景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困境 策略

恰当的指导,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由于学生正处于起步阶段,进行作文训练会存在许多困难,这时,通过恰当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文的目的,即明确为什么写,可以引导学生获得作文的材料,即知道写什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完篇的方法,即了解怎样写,可以让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作文的热情。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

初中阶段,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形成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1]。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一些老师过分强调作文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而忽视了作文的审美性和个性,这是违背作文规律的。这些老师把花季雨季的学生的作文自觉不自觉地定位为狭义的主旋律,在这样的误导下,在作文里,学生根本不是写自己的生活,而是写成人的生活,而是说没有真情实感的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假话。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含混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的含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目标时有时依据“作文”的性质,有时又依“写作”的性质,尽管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仍不可避免地给人以“拼合”之感,模糊得使人难以把握。二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到底是培养学生写作的技巧、写作的能力还是仅仅就是“育人”?虽然这二者并不矛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须弄清孰先孰后,孰“显”孰“隐”[2]。

中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的是“作文教学”,而不是“写作教学”,因为语文教育并不以培养作家、文学家为首要目的。作文仅是一种写作练习,它既不同于应用写作,也不同于文学创作,因而要培养的首先是学生的一系列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而过分强调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极力“净化”学生思想,不仅会导致虚假文风盛行,还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失去创新能力,这将是作文教学的莫大悲哀。

(二)作文中“教”与“学”的颠倒

作文是一种操作活动,作文教学是以作文能力训练为核心的,与一般知识性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能力是不能仅靠教师讲会的,重要的是要多实践,因而作文教学应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以学生个性充分发挥为主,而不应以教师讲授为主,更不应完全以教师个人的喜好为尺度。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话语霸权”现象就是教与学主次颠倒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理性知识讲解过多、过深,让学生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了作文的兴趣,最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恰当地运用话语指令和规则,对学生话语权利进行限制、束缚和剥夺,教师常常以真理代言人的口吻发出“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的话语指令,简化了学生自主思维与情感体验过程,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自主与创新意识,养成了学生顺应与盲从心态,使作文训练成了纯粹的技巧训练,完全抛弃了“育人”的宗旨,使学生成了面目不清、思维情感雷同、毫无个性差异与创造力的“克隆人”。事实上,作文教学更应该体现“教”为“学”服务、“教”辅助“学”的思想。

事实上,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不良学风和文风的影响,写作文说假话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为了得高分,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不愿用自己的语言,作文中充斥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成人化的语言,唯独丧失了学生自己的思想和个性[3]。

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中生认识水平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于各种方法,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开源”。

1.拓宽思路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的素材。为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生活。在作文教学的整体设计中,要将各类活动与写作挂起钩来,引导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拓宽思路、感受生活,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

例如,围绕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活动主题:尽心尽职,学会管理――争当小主持;热情大方,礼貌待人――扮演小主人;能歌善舞,无私奉献――甘做小演员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搜集材料,并引导他们充实和扩展已经获得的材料。这样做,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热情[4]。

2.定向观察

借助于必要的途径,让学生对有关的对象进行观察和体验,这是作文教学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如写作文《秋天的图画》前,让学生的观察对象从教室扩展到校园。校园里的景色很多,我们就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进行全面的观察。在此基础上,抓住几处主要的景色,进行重点描绘,通过此,引导学生有点有面地来表现校园里的秋色。

3.创设情境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是一种好方法。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游戏结束后,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哪些内容最精彩,描述其他同学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身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是如何的。接下来,让学生把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由于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切地体验了其中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这样,学生再也不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了。

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学生们都乐于写作,通过此,作文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启发想象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完整地刻画人物的形象,需要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出合理的推测,另外,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5.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是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淡化文体意识,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笔记,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要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让作文的题目更加个性化。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教师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以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可以多命几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命题的范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5]。

结论

总之,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思想情感、价值取向方面的毛病,教师也不必大惊小怪,应以诚恳、耐心的态度,进行正面引导。

【参考文献】

[1]董富智.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 学周刊,2013(35):174.

[2]侯俐. 让创新之火点燃初中作文教学的课堂[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3):16-17.

[3]田彦臻.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3(12):166.

雪中即景作文范文第4篇

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我校学生文学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二、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兰祥勇

  副组长:周全  代勤杰  王玉兰  陈挚

  成员: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音乐、美术教师

三、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四、实施过程

      (一)营造氛围

 利用黑板报等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周黑板上写诗文、警句或名言。

每日一诵(3~5分钟)形成常规。               

      (二)用好“课程”。

      1、语文阅读课。

      本学期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

      3、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检查方式: 看课  备课教案  要求备课中有所体现

   每位教师要围绕学校和区教委的计划安排制定个人的实施计划。不用复杂,简单写出你准备怎样做?有操作性即可。

      (四)活动开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师带生,生带生。

(2)形式多样的读念: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中高年级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

      (五)活动评价

      1、开展班级“诵读争星”评比活动。

      (1)各班学生自备硬面抄,将“我会背的诗”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2)组织学生自评,由学生从诵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学生互评,通过检查古诗记录本,抽背古诗,给对方评出相应等级。

      (4)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孩子诵读情况评出相应等级。

      (5)教师评价,教师综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以及学生的动机兴趣、活动表现综合评定,填写数。

      (6)评选班级“诵读之星”。

      2、评选“诵读大王”、“诵读能手”。

      (1)在班级中开展赛诗会,评出班级“诵读能手”。

雪中即景作文范文第5篇

【P键词】高中 作文教学 现状 解决途径 分析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落后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从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出发,也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他们的作文教学方案不具针对性,和新时期学生的心理、思维、写作现状不相符,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作文教学没有侧重点,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落后,对新课程没有准确认识,无法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有效辅助作文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写作全过程的有效指导以及监督,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作文课程教学,作文教学效果低下。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灵魂、缺乏自我的存在,缺乏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写出的文章干瘪乏味,毫无生机可言。

2.作文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填鸭式、放羊式”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高中作文教学的客观要求,存在的新旧问题不断显现,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教师没有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作文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控作文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而他们真正消化、吸收的知识点并不多;作文评价方式陈旧单一,不借鉴吸收先进的评价模式;导致作文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

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解决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解读大纲要求,根据新课程理念,以作文教学内容为切入点,促使作文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扮演好协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作文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同时,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理念的优化,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结合高中生各方面特点,科学安排作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作文教学方案,要有所侧重,便于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融入到班级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多角度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因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和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过程勤记、勤思、勤练,在阅读中探索写作的真谛。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首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应用语文教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类写作素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材中选入的篇章,无一不是经典,它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弘扬着真善美,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教材这个“源头活水”,因势利导,方能水到渠成。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议论文、记叙文的特点、性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体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巧妙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不要随意改变写作思路,以“记叙文”为例,要巧妙抓住任务的情感展开写作,让文章有亮点,以“议论文”为例,写作中要多扣主题,有具有代表性的论据,避免跑题。同时,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夯实基础。

4.提高品味,丰富思想

当下,“三俗”横行,高雅遁形。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向崇高,让他们远离低级趣味。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些经典作品、少读些网络小说;多接触大自然、少看些影视剧;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多通过现象看本质、少故作高深弄玄虚……只有提高了人品,才能提高文品;只有丰富了思想,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作文教学的特点和性质,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作文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走出“文中无我”的困境,通过提高其写作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翠玉.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55-58.

[2] 邱海林. 基于序列化训练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J]. 课程教学研究,2014(02):22-25+28.

[3] 任雅玲. 高中作文教学高效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4(18):120-12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水利部

新疆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日报社

创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