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养生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养生,即指从精神状态上达到延年益寿的意思。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心情好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就处于最佳状态,而心烦意乱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随之下降,久而久之,自然引发多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巴西至少有2800多万人、美国大约有5000多万人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全球有1/5成年人的健康受到高度精神紧张的严重威胁。我国心理疾病患者也呈日益增多之势,如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
心理养生不仅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而且还与人的思想情操及道德品质有关。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多行善事,能经常帮助弱者,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坚信自己活着对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鼓舞。这种欣慰之感和精神鼓舞,会使人心情轻松愉快,而一个心情愉快的人,则会免疫力高,抵抗力强,不容易生病。
增强自信有助于延年益寿。根据研究,人类疾病50―80%与不良心态、恶劣情绪有关。因此,一定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样不但可以保持良好心态,而且有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预防各种老年病发生,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淡泊名利的人会健康。科学家们还发现,淡泊名利的人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去拼命追名逐利,不计较小事,不计较过去,一颗平常心永远让自己处于平和状态,保持心境的愉快,心态就顺畅多了。而平和的心态是有利于健康的。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专家们总结出了三要素:
一、乐观。情绪乐观稳定,能使心理处于怡然自得状,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协调一致,因而食欲好、睡眠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动作也轻松自如、协调灵巧。
二、幽默。幽默风趣的言行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欢乐的情绪,而且能缓解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甚至可以助人战胜危难和增强生活的信心。因此,有人把幽默比喻为生活的调味品与剂。
一、学校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促动。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读报,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当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明显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这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现在有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效,一个老师说:干脆安装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建立了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故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提高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之温暖,指导学生自我调控,还要详细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许多东西是需要给予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还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 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调适。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慢慢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家长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生,自信心,对策研究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成功速度的快慢,与自信心的有无或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打造出色的班主任培训平台
在培训中来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自信心是一个涉及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班主任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持,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以促进行为能力的跟进。比如:
1.集中培训
针对心理学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学校负责定期组织集中性的专题辅导。通过集中训练,解决班主任在理论方面存在的困惑问题,引导班主任以正确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2.自主培训
开出自信心方面的具体书目,班主任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同时,可以让课题组的老师共同收集有关自信心培养方面的资料、课件,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供班主任浏览,使用。
3.提供自我反思与相互交流的平台
给班主任搭建了新老班主任反思、交流、对话、分享的平台,剖析教育案例,进行理性思考,构建科学的育人理念。
二、搭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桥梁
家长也对学校、对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心,而这种信心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合力教育孩子就变得十分必要。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尝试:
1.大力宣传,让家长对学校充满自信
学校重视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让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满信心。每到家长会,学校都会给每位同学写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带回家,让父母翻阅,让家长与我们的老师“亲密接触”,让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和我校的教师以及教学状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对家长进行自信教育的有关培训
重点指导家长“赏识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引导,再多多正面鼓励,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3.实施感恩教育,从内容到形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主要通过学生给父母写信,父母给学生写回信,举办感激父母的征文比赛,布置感恩教育作业等形式,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帮助家长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有了更多的沟通,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转换自身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困境面前,积极尝试,奋力进取的学生更多了。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打开思路,引导、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在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对学生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接触空间最广的老师就是班主任。以下是我针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及经验进行分享:
1.在评价中培养
教师对学生经常作肯定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但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评价要及时,易于激起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评价要恰如其分,防止遗漏,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要遗漏。③评价要因人而异。
2.在自我暗示中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在情感激励教育培养
我经常会遇到各方面较差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感。以平等、宽容、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尊重他们,并给予更多的激励和关怀。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培养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4.在竞争中培养
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和信心,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我经常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培养自信。
四、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要成功,必须把班级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人。我觉得班主任应根据本班级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核心力量,加强对班干部和团干部的培训,指导他们大胆工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班级日常事务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就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锻炼,在锻炼中逐步培养自信。
1.建立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单位,形成它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团结机制,并拓展它们的功能
比如,班委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律发展、自主管理等方面发挥突现作用。团支部对班级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反馈、沟通,确实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有效体系,对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有较好的帮助。
2.开创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1)学习自主管理。学生自主成立班级学科兴趣小组,努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每个学科由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负责,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商讨学习上的问题,可以是一种题型的多种解法,可以是单元知识的整体梳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取长补短。在这个基础上,学科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将兴趣小组的成果由同学自己以总结述评的方式在课上推荐给全班同学,因为学生自己分析的问题往往更切合本班学情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进步。
(2)行规自主管理。人人参与制定班规。利用班会课学生们根据自己本班情况定出班规,各有各的特色。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并且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自主展开主题班会活动
自尊心能使人主动、自信。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弱小的,不承认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他们个个争强好胜,喜欢老师的赞扬及鼓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探索中对学生进行了赏识教育,尊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有效地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这是促使学生走向自信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鼓励
学生就像一棵幼苗,只有在开始的阶段就得细心培育,才能保证他健康、正常地成为栋梁之才。学生入校后在老师的教育和管理下活动,形成了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在这一关系里,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平时要注意学生的一点一滴,善于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把老师当成朋友。只有学生的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才能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
2.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比如,我们班的索××小朋友平时活动时总爱招惹别人,注意力也不集中,表现懒懒散散,可画画特别好,就抓住了这一优点,每次画完画我就表扬鼓励他,“索××小朋友的小手真灵巧,如果以后不再和小朋友们打架,长大后准能成为一个画家。小朋友们就很喜欢你。”他听后,显得特别自豪,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他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小朋友们也开始喜欢他,渐渐地索××有了自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良好的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学生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自尊心很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产生沮丧、自卑的情绪。自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必须让学生远离自卑,在各项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克服自卑心理。
1.多说些赞美的话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用正面、积极、恰到的语言,肯定赞美他们,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最简便的表达方式。如,班上仁××同学自己不会系鞋带,有一次鞋带开了,老师就鼓励她说:“仁××的小手真能干啦,不信你看,系鞋带一学就会。”孩子听了一下就精神起来,在老师的赞美声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2.关心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自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他们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师在工作中若能注意观察学生,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这对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并保持愉快的心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给学生拉上背部拉链,帮助他越过障碍物,满足孩子们游戏的欲望等。正是这些琐碎而繁杂的细节照料,最能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倾注着慈母般的爱。
三、多给学生精神鼓励,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刚入学的学生意志品质未完全形成,情绪容易动摇变化,注意力不持久,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坚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给学生提供精神鼓励,对他们的进步适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敢于正视和迎接困难,这样学生就有了精神的支柱和感情的靠山,自信心无形中得到了加强。
1.树立榜样,积极暗示
学生在幼儿时期最喜欢模仿,无论学生做事成功与否,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承受能力,当学生遇到新事物不敢尝试、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老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拥抱,给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行,我相信你。”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暗示,学生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自己,从而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日趋严重,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患有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失调、人格障碍的占16%-30%,我们从媒体等各方面了解到近些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快速上升趋势。这除了与我们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有关外,还与当今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冲突和困惑时期,加上现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利益格局的环境,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难免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排解,会对将来的人格、心理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在智商被日益开发的基础上,人格的完善尤显重要。
大学音乐教育除了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智能、培养创新精神等的功能外,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缓解压力、培养健全人格。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能对人的情感起到陶冶、净化、启迪、培育的作用。音乐将情感宣泄合法化、合理化,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长期接受音乐的熏陶,人的精神世界也因此更丰富、和谐与完美,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
1 大学生心理特征
一方面,大学生处于心理“断奶”的关键期。所谓断奶,是指切断个人与家庭、父母在心理联系上的脐带,构建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由于经历少、阅历浅,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盲从性和稚嫩性,心理倾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既富有理想又容易脱离实际,既热爱生活又容易在受挫后悲观失望,思维活跃但又比较偏激等。因此,经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
另外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力和压力并存的时代,缺乏这些能力显然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更难提成功。
这样一个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特殊群体,如果在心理上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不能及时排解,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产生就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情感的抒发尤显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培养的作用。
2 音乐对心理的调节作用
毕达哥拉斯曾经提出过音乐“净化”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绪,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了,欣赏音乐可以使人的情感强度得到调节和平衡,使人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
当代大学生碰到的困惑大多有这些: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苦恼,人际关系的失衡,爱情中的失恋等等。这些都会使他们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而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神奇地化解这些心理失衡。(1)兴奋、欢快、明亮、雄壮的音乐,快速或中速的速度,旋律明快、跳跃,节奏活泼,调性明朗,力度中等,能解除忧虑,使人摆脱冷落寂寞的心境,达到精神开朗、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2)悠扬、舒缓、浪漫、柔情的音乐,一般速度比较平缓,旋律舒缓清新,起伏不大,调性平和,力度弱,给人一种平静、安全的心理感受,具有镇静松弛的作用,令人心平气和,心情安定,沉静地对待一切。(3)低沉、忧伤的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低沉、压抑,调性暗淡,力度中下,这些音乐可以与人当时的心理压抑产生共鸣,从而能将内心的忧郁、苦闷通过音乐的形式正当外泻。(4)另外,刚健有力、振奋人心的音乐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进取精神和斗志。
3 大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信息社会,越来越多种类庞杂的音乐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学生能轻而易举获取到多种欣赏音乐的途径,但大学音乐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方面,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学生能了解到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些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就是他们欣赏音乐的工具。另一方面,庞大繁杂的音乐种类需要有目的地鉴别和挑选。此时,大学音乐教育就肩负着提高学生鉴别、选择音乐能力的责任。通过大学音乐教育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和了解,学生们可以更自主、有选择性地挑选自己需要的音乐,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教育可使大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压力得以缓解,音乐教育这个“精神家园”为当代大学生情感的满足、精神的需求开辟了途径。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音乐教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
[2] 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