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营销实践教学;差异化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对策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决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职业教育的办学走向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依据。2015年8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可见,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和校企融合将是未来教学的重中之重。2014年3月教育部明确指出,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在不断探索中,近些年来,市场营销理念、方式等不断更新,互联网时代对营销人员的网络运用能力要求不断攀升,020时代的到来让所有营销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行业需要、岗位需求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高校市场营销毕业生培养现状
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历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几个特点:求职容易、分布行业广泛、工作调换频率高,毕业生主要从事市场策划、产品销售、市场调研、网络营销、客户沟通与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跟踪调研成果同时显示,一方面毕业生创业者越来越多,涉及各行各业,实体店经营和网店经营均有成功者;另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员职业素质中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吃苦学习能力的需求远胜于对营销专业技能的需求,目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症结集中体现为人才培养趋同化,各高校培养的营销毕业生差别不大,就业择业时缺乏竞争力,说明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教学内容来看,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安排趋同,实践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的培养形成的。所以,高校营销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路径不外乎三大主线: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包括课程实训、校内基地实训、专业技能竞赛;实习主要是专业实习,安排有暑期实习、顶岗实习,可分散实习或集中实习;毕业设计即结合实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完整的文字阐述。在不断提倡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中,不断变革的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常规的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课程实训缺乏载体
市场营销常规包含课程实训的专业课主要有:公关礼仪、市场调研、推销实务、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广告促销、品牌运营等,设计的课程实训多数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某一个技能点,虚拟环境,课堂训练简单低级,缺乏载体,而推销的实训中必须有实体产品为载体才能展开技巧的运用,礼仪技能需有企业真实环境才能得体运用,市场调研需有企业需求才能有价值和意义,网络营销需有企业产品才能有实际销售环节的磨练和盈利压力等等,以往教学过多囿于课堂,囿于校内,学生无法体会到实际效果。
(二)校内实训过于肤浅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实训室实训,如营销沙盘模拟等;二是校园商业经营,如校园商业一条街,校园超市等;三是专业竞赛,如策划大赛、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常规的实训内容存在的问题是不够真实化,内容多以模拟为主,不贴近企业真实环境,没有市场背景和环境风险,即使经营失败对学生而言也没有实质性损失,学生更多是在表演而不是实操,因此参与时缺乏动力。
(三)校外实训脱离企业需求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高校使出全身解数,部分高校和上百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纷纷挂牌成为高校实践基地。实际上,顺利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和人才有效输送企业的并不多,多数校企合作只是一纸协议,学生校外实训出现瓶颈。从企业来看,安排一些骨干力量参与学校教学和学生培训,必然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的,同时企业还要承担人才流失的风险,并且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时也不能触碰商业机密;从学生来看,能去实训的企业少之又少,往往企业需要时学生不肯“买单”,甚至企业、学生双方都不“买单”;从教师来看,教师不但需要完成校内的教学、管理任务,还要完成服务企业的任务和要求,工作量大大增加。最后,校外实训由于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讲究行动统一,企业很难接受大批量学生并提供饱满的实习任务,多数校企合作使得学生成为企业短期经营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四)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在毕业设计环节里,以往学生毕业设计更多涉及的是虚拟市场营销的话},或者以学生兼职内容为主题,略能贴近实际,大部分营销学生都能较快地完成设计任务,但毕业设计内容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大,有时就是空谈,甚至过于理想化,最终毕业设计并不能够体现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果。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保障不到位,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首先,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很多专业实践内容过于形式化,缺少过程监督,学生缺少安全保障,考核缺乏依据。其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多数教师没有参与企业实际经营,风险分析、财务成本分析等能力都有所不足。再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各项实训,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打消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最后,实践教学会打破原有的常规教学规律,给教学管理带来难度。
三、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路径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互联网时代和网络营销模式
互联网,又称网际网络,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进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也称为互联网营销,就是以国际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互联网成本的低廉,互联网好比是一种“万能胶”将企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跨时空地联结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唾手可得”。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而现代企业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服务顾客,也不得不从运用互联网,转而依靠互联网。企业营销理念、方式的转变带来对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
(二)以差异化营销人才培养思想为指导打造专业特色,明确培养目标
差异化营销战略是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竞争战略》中提出的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中的一种:为使企业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之后,企业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营销措施。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同样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从而形成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保持专业的竞争力。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要求各高校营销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中营销人才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方向,为特色岗位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营销必须培养集网络技术和营销技术于一身的人才。
(三)大数据时代路径优化的五点实践对策
1.优化课程实训内容,搭乘“互联网+”快车
从课程实训内容上来看,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简单模拟,要结合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点,或者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增强职场氛围。课堂案例改变以往的找案例分析,而是自己做案例分析,这样效果更好。同时,课程实训内容可以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提炼适合教学的实训内容。如课程实训以服务校园超市等校内实训内容为载体,增强实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又如在专业特色培养方向上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能力提升的“实训包”,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向上经过“实训包”的训练能够独立完成营销任务。课程实训也包括请进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和安排学生进企业参观考察,分行业、分方向、分岗位增加对企业经营的认识,了解实际市场行情。同时,课堂实训从内容准备、筛选到运用教学、监督管理等都可以借用网络信息技术。
从课程实训教学方法上来看,搭乘“互联网+”快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微时代将实训课等内容以“微课”形式切入和运用,教师教学技能得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实训教学空间得以拓展。同时,利用网络技术,课堂实训内容可以结合网络营销中的某些具体环节来设置,让学生能够在不离开校园的同时参与到一些网店的实体经营操作中来。
2.优化校内实训项目,服务企业电商市场
校内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校内实训的内容一方面需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为企业服务。如专业大赛与企业合作,形式多样化。又如在企业各种促销活动中积极参与策划和销售,将企业产品在校内加以积极推广和宣传,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电子商务运营、产品代销等。再如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学生串联产品采购、业务谈判、渠道筛选、产品陈列、广告促销等实操,并承担市场盈亏风险。在实践中与企业找到切合点,学生培训贴近半工半读亦可尝。
3.优化校外实训岗位训练,对接营销人才特色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继续开拓学生实习岗位,以多年校外实习指导经验为基础,总结校企合作四化原则:实习岗位的多样化,实习内容饱满化,实习考核企业化,实习时间灵活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外乎三种:企业走进校园,学生走进企业,政府统一协调。每所院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同时,校企合作中的学生实习管理也需要随之改革,可以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实习中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基本营销概念介绍等由专业教师教授,企业经营项目的实操借鉴、现场指导等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来进行,考核也以企业的考核标准进行,必要成果可以形成毕业设计,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论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成为必然。校企合作数年以来,碰到的瓶颈不外乎是企业的经营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工作取向的不吻合,这个难题就可以依靠互联网解决,企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势必缺少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人才,如网络经营、物流配送等,高校可以和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下采取合作,避免企业大量人才引进的高成本,学校也及时添补了校外实训项目,为企业服务。
4.优化毕业设计流程,数据管理强化成果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始终坚持毕业设计和答辩等教学环节,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是填写大量表格,形式饱满,内容枯燥,没能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建议毕业设计分三个阶段:选提阶段、实操阶段、成果阶段。第一阶段,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锁定一课题,确定指导教师,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内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将锁定课题内容,通过实习,在企业中实践、实施、调研和总结。第三阶段形成课题成果并做汇报。这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同时,加强毕业设计中教师和企业双方指导、监督工作,做到管理简化,注重实效。关于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检验和推广可以通过企业和高校的数据管理完成,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提供依据。
5.优化实践教学保障措施,确保实践教学畅通
关键词:“1+9+1”三段式 互嵌互通 “穿插、递补”实训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18-007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指委立项项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实践》(Jzw59011014)。
各高职院校凡是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或计算机应用专业都必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虽然课程名称相同,但浏览各课程构建,发现其内容及教学模式差别较大,课程建设大多是根据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等课程内容筛选,而没有结合自身专业建设体系来定位建设,所以纵观各网络课程建设效果,没有一门课程拿来就适合我院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这两个专业教学使用的,为此,我系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时,先根据企业调研确定好该专业的教学方向是以“网站建设为主线,网络硬件及平台构建为支撑,网站建设规划师、网络管理员和网络设备调试员职业标准为引领”,整个教学计划围绕“建网、管网、用网”构建,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逐步提升[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定位
在以网络硬件及平台构建为支撑模块,培养专业通用能力,属于“建网”领域。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了岗位能力与学习领域对应关系,同时考虑该课程与前后课程对应关系、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因素,构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模式,该模式在2007级学生教学中开始使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模式
“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模式的中心内涵是在不同阶段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环境,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
“1+9+1”的含义是:一个综合项目了解,8+1个学习子项目,一个课程综合项目。
综合项目了解为三段式的第一阶段,由项目引出后续学习领域,采用课堂教学,在校内信息中心和“教学做”一体教室进行,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即“教中学”方式。第二阶段将一个典型的校园网建网综合项目作为学习项目,由8+1个学习子项目分五段实施项目教学。这些学习项目是局域网建网管网的真实项目再现。在这个阶段,部分时间在课堂教学,部分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还有部分时间要去到公司企业网络工程现场学习和训练,此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做网络管理员和网络设备调试员(以下简称“双员”)的工作,即“学中做”方式。
第三阶段是课程综合项目学习,采用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方式,学生在企业指导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下学做网络管理员,体会真实网络工作职业氛围。课程项目是真实的网络管理工作,真实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学习中承担了网络的真实工作,实施网络工作流程,完成网络工作任务,从而更好地培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即“做中学”方式。
2 教学模式特点
2.1 互嵌互通教学内涵
课程在第三学期实际执行时间68学时,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网站设计、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引领学生进入网络技术职业领域工作的技能基石,学习完后续课程,完成顶岗实习,就基本具备岗位上岗的能力。所以,岗位能力不是仅由一门课培养的,需要各门课程的内容、时间、培养方式的衔接和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需要与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路由器与交换机等课程配合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在承担建网和管网,因此“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模式中互嵌互通的教学内涵是:
1) 开设课程的配合衔接,学习课时互嵌互通。完成68学时不是学习本门课程的终结,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是本门课程的实践,充分利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将本门课程学习延伸,直到毕业上岗。
2) 教学内容依据职业标准制定,与职业资格证要求互嵌互通。网络管理员与网络设备调试员资格证考试内容涉及到教学计划中6门课程,本门课程内容设计是资格证考试内容的一部分,因此,网络管理员与网络设备调试员职业标准指导着本专业6门课程的学习。
3) 本课程由一个综合项目引领,各子项目及任务相互关联,紧紧相扣,互嵌互通。
2.2 “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内容涵盖典型的职业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直接引入本课程的学习后要完成的项目――校园网络建设项目,但在本阶段,只是引入、调查和了解。通过本阶段,学生知道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会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触,学会调查方法、学会问题的提出,了解岗位工作完成任务,学会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实现“教中学”。
在第二阶段,采用在学习项目中实行“学与做”的结合,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对网络岗位技能的典型子项目训练。从网络技术职业活动中的行动领域归纳出8+1个学习子项目,在每个项目中设置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共设计了20个典型任务,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学习任务包括了解项目背景、熟悉建网、管网细则、设计配置相关设备、了解网络工程特点、熟悉相关通信设备、材料,学会VLAN,IP地址配置,等等。通过以上任务设置和训练,按照网络工作特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训练,最终达到双员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涵盖了网络建网、管网内容。
第三阶段,实施课程综合项目学习,适时跟进企业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学生作为准网络管理员或设备调试员在企业老师指导下,实施岗位工作职责,完成真实项目。此阶段的教学任务与实际工作完全一致。通过“担任准双员”加深对工作职责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与工程各方交流与协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3 “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设计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2]
在第一阶段针对综合项目完成调查和了解之后,为项目教学和职业导入做好了准备,让学生对双员具有基本的了解。在第二阶段,在不同的学习子项目中,介入双员的能力训练。既有学习,又有训练,学习与训练结合,从学向做转化,在做的过程中提升技能,在做的过程中强化学习。在第三阶段,真实的项目工作,学生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学生作为网络公司的员工行使职责,代表公司与业主等进行工程项目接洽和沟通。学生得到环境文化的熏陶、社会的洗礼,很快成为合格的网络技术员和社会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3]。因此,“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符合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规律。
3 教学模式中的实践体系设计
为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本课程在“1+9+1”三段式教学中设计了“穿插、递补”实训体系,与20多家IT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有多家实训基地,校内两个:信息中心与网络实训室,校外佛山倚天、广东网特、广东信息、佛山粤众等,能够满足课内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全部教学实训。“穿插、递补”实训体系的内涵是:1)实现岗位“穿插、递补”;2)技能“穿插、递补”;3)时间“穿插、递补”;4)基地“穿插、递补”;5)真实与虚拟“穿插、递补”。
3.1 实现岗位“穿插、递补”
在稳定的实训基地支撑下,学生进入基地后,按照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见习或实习,岗位群的实习任务可以保证学生实习完某个岗位,马上可以转换另一岗位,本基地任务完成可以转换另一基地开始新的任务。在见习与实习期间虽是员工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岗位转换必须通过指导教师的考核才可进行。实施岗位“穿插、递补”既能够避免学生对某个岗位或基地的“厌倦”,又能够使学生对新的岗位或基地产生期待,对自己在见习或实习的技能和知识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3.2 技能“穿插、递补”
实训内容涉及到的典型任务有局域网拓扑设计、交换机与路由器设备选择与连接、设备配置、网线制作、IP地址分配、基于链路层和网络层的VLAN搭建、工程文档编写、网络故障检测等。完成这些任务必备的技能互相联系、紧密结合、相互牵制,有些技能训练比如网线制作可以在一两天完成,但有些如交换机与路由器设备选择与连接、设备配置、IP地址分配等却要一两周乃至一个月,有了岗位“穿插、递补”做基石之后,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岗位锻炼完成典型任务的上岗能力,学生的技能通过“穿插、递补”,快速提升。
3.3 时间“穿插、递补”
经过近两年的课程改革,本课程的实施跳出了以前学科类的固定学时和原理性内容模式,针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时间贯穿在开课学期直到毕业,时间跨度接近四学期,将技能训练时间安排穿插在学期内、寒暑假间,不同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技能要求,学期内时间以专任教师指导为主,学期间以岗位见习师傅指导为主,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时间以岗位师傅指导为主,专任教师管理为辅,形成学习时间的延伸,技能的积累,直到完成岗位要求。
3.4 基地“穿插、递补”
要完成“1+9+1”三段式教学全过程,基地建设是保障。由于“计算机网路技术”课程就业岗位的特殊性,一两个实训基地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在课程开设时,已经联系好10家公司企业提供近50个岗位,各公司的岗位要求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恰好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公司得到充分的锻炼,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实现了基地“穿插、递补”。
3.5 真实与虚拟“穿插、递补”
部分教学内容我们利用虚拟环境,如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由于学院网络实训室的真实设备毕竟有限,而思科公司的虚拟环境学习恰好弥补了真实设备短缺的不足,这样减轻了学院的设备投资压力,却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能力训练不再受设备的影响,三年来,我们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实训设备的虚拟设计,学生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穿插、递补”实训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保障充足的实习岗位,公布明确的
岗位能力要求,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保证整个体系的顺利完成。
4 结语
立足专业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模式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完全体现出了“学”的主体地位,“教”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始终围绕岗位能力进行,对学生的素质提升、能力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我院的优质课程,本成果形成历时两年,目前经过了2007级学生的实践,学生评价很高,“1+9+1”三段式互嵌互通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一门课程学习只能完成一部分技能的培养,多门课程、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的互嵌互通、“穿插、递补”的实训体系等使得学习目的更为明确,我院2007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有80%被顶岗实习公司录取,有5名同学就业后直接被任命为项目经理,还有多家企业已在沟通接收2008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惠丽. IT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动态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33-36.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教高[2006]16号.
[3] 姜大源. 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卷首语.
Based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1+9+1” 3-sectional Mutual Embedded Interchange Teaching Mode Analysis
GUO Huili
(Guangd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oshan 528000, China)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70-02
一、前言
本科院校在对学生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中,应用性本科软件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大学生活的总结,也是在实践教育方面的最后一个环节。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能够自主把握的空间十分有限,设计主体部分严重脱离工程实际情况,依靠以往经验、书本知识、网络信息等方式获得的信息量占据了信息总量的大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或者导师愿意去投机取巧,也跟毕业设计活动经费的短缺和时间的不充足有着直接关系。纵观高校的工程教师队伍,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也很难保证做到将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引用到本科毕业设计中并展开工作。这就产生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毕业设计的题目往往都是重复使用多次的,好一点的可能也只是简单的变化。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创新工程能力单薄的缺陷就会凸显出来,没有办法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这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要尽快解决,校内教育与科研、社会实践要在整个高校学习教育中相结合展开进行,才能满足社会新的需求。
二、卓越视野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的“3+1”培养方案中,“1”年的实践环节完成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卓越工程的顺利设施,计算机学院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目前已经建成的实习基地有:塔塔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屹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谷儒(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曼恒蔚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用友软件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来自生产第一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的毕业设计指导队伍
我们采取两种模式共同进行:一是坚持教师队伍“专任和非专任”结合。专任教师主要是以长期在工程现场实践或者有较好科研成果的教师组成;非专任教师主要是从合作单位企业聘任高水平工程师来校做兼职教师。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即“教师”、“工程师”,首先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综合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在聘请教师方面有侧重点,优先录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来提升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在整个专业课教师中的比例。为了最大化地为毕业设计服务,学校还从企业聘请工程师或者让一线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等手段,致力于打造为毕业设计服务的精锐之师。
(三)严把选题关
毕业设计的题目,一般来自企业。由企业指导教师提出,经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商量后确定。选题要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项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题目应难易适中,切实可行,工作量适宜。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过程
选题完成后,企业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确定毕业设计方案。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企业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指导,学校指导教师负责时间节点的把握,协助企业教师完成对学生的共同指导。
(五)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
由于本科生初次接触整体性和设计性较强的工作,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把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师生沟通一次。每位学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进行引导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六)做好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与中期检查
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要坚持中前期和中后期两次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学生以PPT方式汇报自己目前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中期检查发现的问题,企业和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
(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答辩的地点一般设置在学生的实习企业,答辩委员会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组成。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采用PPT形式进行汇报,对一些条件许可的企业,要有毕业设计的演示。
(八)以过程管理思想为指导,构建“方法-时间-层次”三维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健全机构、合理资源配置、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毕业设计运行监控、毕业设计指导决策、毕业设计质量考核评价、毕业设计信息反馈功能,见图1。
三、结语
软件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在短时间内较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选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做毕业设计的兴趣,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来自一线企业,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的保障体系,使得毕业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经过两届的毕业设计实践探索,学生做来自一线企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兴趣很大,而且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稳定的科研团队,这些科研团队在高校的科研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科研团队的这种组织形式深入到教学中去,特别是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得到更加全面的指导。现针对电子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几点问题,应用团队的合作指导模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一些探讨。
根据对近几年福建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子电气专业的毕业生分配情况分析可知,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电气系统方面设计和电子电气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大多数学生都必须到生产的第一线参加工作。因此,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动手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阶段课程学习的总结,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1]既是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训练。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树立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因此,在毕业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前,如何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2]本文针对当前我校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现状,通过课题组近几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的积累,提出以课题组的团队指导模式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指导思路。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大部分高校仍然实行约束性选题方式,先由指导教师拟定几个题目,再由学生在此范围内进行选择。给定的题目缺乏新意,有的题目与学生的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学生不感兴趣,只能敷衍了事。此外,许多毕业设计的课题中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偏小,这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违背的。
2.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学双方所采用的依然是一个指导教师对几个学生的定期指导形式。由于近几年来高校大量扩招,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整天忙于讲授大量的课程并批改大量的作业,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并由此导致了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缺乏对进行提高实践设计能力的主动性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及时地对其施加压力。学生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只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巩固,而不注重现场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在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育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评估工作中采用的评估标准和全国的普通高校是一样的,这就造成近几年来在学校教学中侧重理论研究,忽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过多地重视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及其未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是近年来新成立的,学校中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这些年轻教师除了要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要为自己的学历提高和进修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传统的学生毕业设计时间又过于集中,这势必会造成这些教师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和学生互动得不够,这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
5.传统的毕业设计安排的时间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毕业设计基本都是安排在学生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受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企业招聘时间的改变影响,基本上毕业设计阶段是企业招聘和学生就业的黄金时期,近几年来,随高校扩招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在这最后一个学期都要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会上,这样势必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在就业和毕业设计上出现较大的冲突和矛盾。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的下降,下面本文就如何通过团队合作的指导模式来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结合我校电子电气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和团队指导教师的角度出发,确定在毕业设计中的实施团队指导的相关具体方案,通过团队指导来提高我校电子电气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做具体的讨论和研究。
1.如何解决毕业设计选题问题
针对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向广大学生提供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题目,应主要以在研或刚结题的部分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这样既可以保证提供给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的新颖度,又能较好地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同时较新颖的课题及其来源和出处也较容易吸引广大毕业生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当中。
课题组组织相关的教师对这些课题进行较大范围的讨论,通过深入地讨论,结合电子电气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课题。例如:近几年来,我校课题组先后从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工程学院等多个部门单位获得多项科研课题,课题组将难度和深度较大的部分从原课题中剔除后,再对原有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扩展,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整理出大量综合性较强的毕业设计题目,然后通过在学生中开设相关课题的讲座,让广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这些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促使广大学生能将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去。
2.如何解决毕业设计在指导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课题组采用的方法是以负责指导教师为主,课题组相关教师为辅的团队指导。具体做法是:由一个指定的指导老师负责该学生日常指导工作和管理工作,但学生在毕业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涉及到相关的辅助老师的研究领域时,辅助老师就有义务解答该同学的问题,负责的指导教师还要在毕业设计初期组织团队中相关的成员一起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当然更多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自己负责组织团队中的相关学生和教师进行分组讨论。除了这种不定期的讨论外,课题组还会在毕业设计的初期和末期开展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研讨,讨论会的内容由相应的指导教师负责。应该说,这样的团队指导方式改变了原先教师“个体”指导的模式,构建了以指导老师为主、联合课题其他老师为辅的“群体”指导模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可以涉足本专业中较多的领域,可以得到更多的意见和不同的看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讨论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3.如何解决毕业设计在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针对原先毕业设计课题中存在理论性课题偏多、对学生综合性的工程训练不足等问题,课题组十分重视组织申报毕业设计的题目,近年来课题组承担的许多课题都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因此课题组积累了相当一部分生产实践的设备,这些现场的设备为大量的毕业设计课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控制对象和动手实践的硬件条件。
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理论设计阶段,经过一定的仿真测试后,就把他们的设计成果应用到实际的设备中进行相应的综合调试。现场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考验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样的现场调试经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艰苦的努力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4.如何解决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的组成也是和我校的基本师资情况一样,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也同样面临高校年轻教师普遍面临的各种困难。因此就更应该注重团队中带头人的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样“一个好带头人就是一个好教学科研团队”。团队带头人作为这个集体的领导者,既是毕业设计团队中的业务指导者,又是工作的组织者。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工作和生活安排。在保证团队指导质量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的时间。课题的负责人在团队中起表率作用,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信任和爱戴,他的存在是对课题组中教师一种支持,更是一种力量,通过他,团队上下才得以沟通顺畅,形成高效的团队战斗力。
5.如何解决传统的毕业设计安排的时间上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即使有好的题目和优秀的指导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一切也都是空的。为了解决时间上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课题组都会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的阶段安排相当多的低年级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相关的学习中,这些低年级的同学除了要补充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参加毕业设计阶段的各种讨论会,这些学生的指导通常都是由正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毕业生负责,每年的假期,课题组都会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安排部分课题和学习任务给那些低年级的学生,让这些同学能利用暑假的时间有目的地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和设计,有时还会组织一部分学生留在实验室,提早开始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
通过上述的各种安排和组织管理,参加课题组中毕业设计的学生都能提早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通过这样的组织和安排,当这些经过培训的低年级同学进入真正的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很好地开展自己的毕业设计了,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毕业设计任务。不仅大大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也有利于学生在就业和毕业设计、学习之间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现有的Internet 网络资源也可以缓解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安排上的问题。部分教师和学生即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沟通,也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实现部分有效地沟通和联系,特别是在团队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在相关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一个互动网络平台,课题组在每届的毕业设计阶段都会开通一个QQ群,团队中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QQ群可以下载相关的资料和文件,同时大家又可以将自己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收集到的有用的资料上传到共享区,以方便师生共享。QQ群还是一个重要的交流毕业设计思想的重要平台,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汇报毕业设计的最新进展计划,展示毕业设计的成果、试验的图片及数据、编写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提出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还可以交流大家在生活和就业过程中的感想和感受。通过计算机网络,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辅助指导老师、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共享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同时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广大师生还可以进一步地交流思想和认识,共建一个温馨、和谐、进步的大家庭。
三、总结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和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团队指导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老师。在团队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之间,师生团队中的各成员之间都会在这种新的指导教学模式下产生多向碰撞,每次碰撞都会产生更多的交融和渗透,通过不同的碰撞,更多的优秀资源得到了共享,各种优势也得到了互补、教学相长、师生携手共进。[3]通过团队指导,群体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个体的行动智慧也得到了催生和积淀。通过老师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不断交流共同促进毕业设计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常虹.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original graduation design mode and shortcomings, taking mechanical major as an example, ideas and measures of graduation design in aspects of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process monitoring, topic selection mechanism, teachers'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ystem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eaching practice ofmany years of guidance of mechanical graduation design.
关键词: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机械类专业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post practice;practice teaching;mechanical major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52-02
1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是指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的教学活动。毕业设计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也是学生对专业知识从融会贯通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升华。顶岗实习是提升高职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实现从学校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最有效方式。依托顶岗实习进行毕业设计,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专业技术及岗位职能训练。因此,依托顶岗实习的毕业设计改革十分必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以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传统毕业设计,已经不适应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在毕业设计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把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深度融合,本文重点探讨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思路与措施。
2 改革前的毕业设计模式与弊端
2.1 在选题方面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改革前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来源于前几届学生做过的典型题目,与学生就业岗位的贴近度低,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能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真题真做”的更是凤毛麟角。内容上轻技能、重理论,设计资料往往沿用几届不变,多年一贯制,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2.2 毕业设计成果单一:毕业设计的成果大多采用传统的论文形式,毕业设计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全面、正确评价学生的真实能力。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的滞后于就业岗位,不利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能力。
2.3 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综合设计能力不足: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顶岗实习前,这阶段是就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开始忙于找工作,已找到工作的学生立即要到企业实习并陆续就业。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难以做出好的毕业设计。
2.4 实践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指导教师偏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或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历,或缺乏教学及科研经验,指导教师队伍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数量上都一定的缺失。导致在毕业设计阶段,每位指导教师要带多个学生,甚至多达十几个或更多,同时这些教师还承担着其他教学工作。由于教师能力和精力有限,无法满足指导高水平毕业设计的需求。
2.5 毕业设计质量低劣、流于形式: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加之教学资源的匮乏、管理不善等,这些都给毕业设计的质量带来了先天不足。
2.6 毕业设计的成绩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过程管理难度大、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3 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用创新的思维构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将传统的学科体系毕业设计转化为依托顶岗实习的毕业设计形式。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的应用及实践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提升素质、培养能力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改革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3.1 构建校企共管的毕业设计机制、优化流程与监控体系 推进依托顶岗实习的毕业设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进程,构建校企共管的毕业设计管理机制。
毕业设计实施过程耗时长、人员分散、管理难度大,因此其良好运转,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系统化流程设置。构建由教研室、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如选题、开题、课题实践、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3.2 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的突破 为了实现高职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真正价值,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要打破毕业设计论文这样形式单一成果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特长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学生自主地进行课题研究或项目实践等活动,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实物成果测试与评价体系。
3.3 毕业设计选题机制改革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设计题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及毕业设计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工艺性问题纳入到学生毕业项目中,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将问题,归纳出与本地区行业、企业岗位联系紧密的典型课题类别,建立内容覆盖面广、难度递进、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题库。
依托顶岗实习选项目,优化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机制,完善毕业设计课题质量控制体系。淘汰与顶岗实习岗位贴近度不高、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细化毕业设计课题各项指标,以尊重学生兴趣为基础,实现毕业设计课题双向选择。
3.4 构建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 搞好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是关键。从企业一线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工程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指导教师,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毕业设计导师队伍。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由站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企业内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毕业设计环节校企共同指导、共同评价的运行管理机制。
3.5 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与质量保障机制 成绩评定是检验毕业作业成果的重要一环,细化评审指标,量化毕业设计过程考核和答辩结果、评审标准,组建由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共同组成的成绩考评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设计及实物成果进行测试和评价。改变过去那种只有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书面成果进行“审问式答辩”的模式,增加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进一步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由指导教师、企业老板、行业协会领导共同参与的“毕业答辩—实物成果展示—就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以社会、企业和市场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进而实现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毕业设计网络系统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散到各个生产企业,这给指导和答疑带来了困难。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搭建师生远程互动平台,构建“毕业设计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方便与快捷的毕业设计学习系统,实现自主式选题、网上答疑及资料查找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4 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在职业教育中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毕业设计改革实践中,我们将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对策及思路进行了阶段总结与归纳,旨在进一步推进依托顶岗实习的毕业设计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苹.高职教育毕业设计的探讨[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8月.
[2]周志近.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