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言独上西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言独上西楼范文第1篇

1、 古诗带拼音

xiāng jiàn huān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lǐ yù

李煜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 yuè rú gōu , jì mò wú tóng shēn yuàn suǒ qīng qiū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jiǎn bù duàn , lǐ huán luàn , shì lí chóu ,bié shì yī bān zī wèi zài xīn tóu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 古诗赏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无言独上西楼范文第2篇

1、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来源:文章屋网 )

无言独上西楼范文第3篇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6、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无言独上西楼范文第4篇

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把古诗词教学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由诗到画、二是由内到外、三是深入浅出。下面我以《相见欢》为例,从三个层面说明如何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

一、由诗到画

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不只王维的诗中有画,任何一首古诗词都具有画面感。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诗歌内容由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画面。“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那一个星辰寥落的夜晚,一个孤独无望的词人黯然无语,独自走上西边萧瑟空寂的楼阁, 仰望苍穹,一弯如钩残月镶挂在阴郁的夜空,在这幽静深邃的庭院中,几棵寂寞的梧桐树稀立着——是谁锁住了这清秋之景呢?又有谁会解开那困扰人心的门锁,那扰人的离愁啊!像一缕惆怅的银丝想剪却剪不断,想梳理却更繁乱,何至于此,别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滋味笼罩心头。

二、由内到外

“内”既是指作者的内心世界,也是指从文本内走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外是指文本以外的东西,比如有关的各种材料。有的文本宜于借助外部材料,进行适当的拓展联想,进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而中学生的诗词欣赏,却大都由内而外,即从文本拓展到生活。教师可从文本入手,逐句带领学生领略词句之美。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孑然一身,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 “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下片“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造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上片于环境烘托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情与景妙合无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起句摄尽凄惋之神,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下片只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结句不同凡响,写出愁之深味,根植于作者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心感方知。此种无言之哀,直接诉诸于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感同身受,此所谓“无声胜有声”。全篇愁思凄惋,如泣如诉,明白如话,句句精彩。善用比喻手法,自然贴切,意蕴深厚,有极强的感染力。句式参差错落,抑扬顿挫,长吟短叹,极尽回环曲折之意,是李煜的短篇佳作。

三、深入浅出

这里的深入浅出就是说教师要做到能把深刻的东西说得简洁明了。要做到这点,教师需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对任何一个作家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对其本人生平和思想的了解,因为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蕴藉着作者自身的爱憎情感和思想观念,知人论世的传统观照下,词人的亡国之君的创作背景在任课教师那里一般会得到特别关照与阐发。

理解新词,仅有知人论世显然不够,要能够针对词中的词眼援引相关诗词进行诠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需要教者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承载着他人生的无常之悲。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以上俱是写景佳作。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无言独上西楼范文第5篇

2、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唐·杜甫

3、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1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相关期刊更多

阅读与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出版社

鸭绿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天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