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实践内容

化工实践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实践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工实践内容

化工实践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化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保庆(1962-),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19-02

化学是理工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新能源和分子生物学等先进学科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科技水平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化学在这些学科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化学学科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如何既给理工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作出整体介绍,又能在教学中介绍化学与不同专业的紧密联系,从而构建出一套对理工类不同专业适用的医学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以适应目前科技﹑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是非常重要和刻不容缓的。笔者在多年的医学化学教学中对于理工类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进行过座谈,就目前医学化学教学的授课内容、学生的满意和认可等方面做了调查,对医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实践

一、医学化学课程在泰山医学院的现状

泰山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前身是单学科的医学院校,医学化学是普通基础课,医学各专业的要求和授课内容都是一样的。学校现在已发展为多学科的医学院校,虽然医学化学是普通基础课,但医学和理工等专业差别大、跨度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不同,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校在医学和理工类等专业都采用医学化学同一本教材,在应用物理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了医学化学课程,学时在30~80学时不等,占3~4学分,理论和实验课的比例约为3∶1,课程基本都在大学一年级进行。

从历年学生学习的情况看,生物类专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学习,但不知怎样去学;非生物类专业部分学生认为医学化学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用处;更有一些学生仅仅是应付学习,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就行。近年来,随高校规模和新上专业的增加,怎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怎样让学生成材,也是各专业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使命。笔者近年来在理工类专业的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医学化学课程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医学化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近年来,随着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新的分支学科正不断涌现,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充。如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做到从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将化学学科系统而又不失重点地传授给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

在几代化学教育家和广大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各综合性大学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将化学学科以理论化学(结构化学与物理化学)、化合物的合成制备与性质(无机与有机化学)及化合物的测量与表征(分析化学)为主要线索来介绍化学知识是符合目前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因此,大学医学化学的教学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也就是以化学原理、制备与性质、测量与表征为医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医学化学的教学如何适应理工类等相关专业

医学化学在我校授课的专业主要有应用物理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医学化学教学与一般大学理工科的化学教学,无论内容和难度及要求都是不同的。如何做到既能系统地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又能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殊要求,这应是大学医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思路。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不同,教学内容应因专业不同而在难度和重点方面有所不同。如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框架。过去在原先医学化学的教学中,一直都属于略讲或不讲的部分。也正是由于这种状态,使上述专业的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实际上起了削弱化学学科重要性的作用。

1.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

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本科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医学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该专业的医学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应遵循理论够用,应用为主的原则。在参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一章增加了化学传感器的内容,这在医学诊断和环境检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在《滴定分析法》一章中,增加部分仪器分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涉及仪器的正常使用维护,是物理学的主要应用,对保证仪器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等指标非常重要,例如电化学分析与光谱分析中如何降低信噪比等等。《有机化学的对映异构》一章涉及物理学光学的应用,要重点讲解,其它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以下是本专业修订后的医学化学理论授课内容,见表1。

2.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医学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工、医多学科结合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除了按医学化学的教学要求教学外,还涉及较多的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中又要使用各种现代先进诊断仪器。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突出物理化学中动力学的内容。因影像专业要接触放射性同位素,要熟悉其物理化学变化规律。第二,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要突出配合物的内容,因涉及肿瘤病人的化疗使用的配合物类药物,如顺铂和卡铂类化疗药物。第三,影像诊断经常使用的造影剂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有机化学的内容重点应讲基本有机物的性质,主要是药物性和毒性方面的知识。第四,要增加分析化学的仪器分析内容。因为医学影像专业是以诊断为主的专业,常用磁共振、CT等大型先进仪器,因此学生应对现代分析手段有所了解﹑熟悉,才能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以下是本专业修订后的医学化学理论授课内容,见表2。

四、结束语

总之,在理工类不同专业医学化学的教学中,在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下,应首先选择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来介绍,然后再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所侧重,使医学化学的教学更贴近专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几年来,在上述几个不同专业的理论教学中都作了尝试,效果明显。通过学生网上课程评价,得分96.6分(百分制),学生绝大部分是满意的。通过新修订的医学化学的理论授课内容的学习,学生更加清楚了医学化学哪些内容与自己专业更密切,不再是仅仅为完成学分而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使医学化学的学习突出了与学生就业、专业成才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适应了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磊,陈鹏,赵劲,等.化学生物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傅献彩.大学化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无机化学(上下册)[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化工实践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普适个性化推荐 上下文感知 螺旋模型 语义网服务 

一、引言 

以普适计算为核心的信息环境带来了许多新的生产模式和生活理念,成为未来不容忽视的巨大经济驱动力,不少国家都将普适信息环境的建设作为新一轮国家信息产业战略的主导[1]。普适个性化内容推荐是指根据用户偏好、行为习惯和时空环境等因素,将相关内容通过各种网络和终端主动推送给用户的一种动态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该领域的研究将个性化服务、上下文感知计算和语义Web服务等领域的方法和技术相结合,致力于在一种开放、动态和集成的环境下,给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更具针对性、多样化和智能化的服务[2][3]。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支持内容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内容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商业价值。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成熟的规模化应用并不多见,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从知识发现与知识组织视角构建情境与服务关系的方法,缺乏集成多种内容推荐业务的支持性系统的解决方案[4]。由于目前缺少从数据分析、知识管理视角构建情境与用户内容偏好关联的研究,那么在给用户提供服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哪些类型的上下文数据,采取何种策略和次序获取并将其与知识库中的目标情境匹配,当存在不完全匹配问题时应采取何种策略等,对于这些后续问题的研究就更加薄弱。本文在前期研究[5]的基础上针对普适推荐服务的目标,结合语义Web服务技术,研究普适个性化内容推荐支持性系统的工作机理,情境化用户偏好知识库的利用过程,建立各种服务之间的逻辑时序关系,以保证服务执行的有序性。 

二、基于螺旋模型的服务运作模式 

(一)上下文信息获取的依赖关系。 

本文将上下文(Context)定义为描述用户情境(Situation)特征的信息。上下文之间具有推理关系、类属关系,一种上下文数据的获取需以另一种数据的获取为前提。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并非时刻对知识库中描述目标情境的所有上下文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获取、推理和匹配任务。 

在情境偏好分析中,处理的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历史数据,对描述情境的上下文数据并不需要区分获取时的依赖关系。例如,要获取天气情况的数据,先要获取用户位置数据;要获取用户活动状态信息,首先需获取时间、位置、用户日程等信息再通过推理导出等。然而,在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不是时刻对所有的上下文数据进行获取、解释、然后对目标情境进行匹配。因为目标情境中的上下文属性值对之间是合取关系,那么在对目标情境和现实情境的匹配时首先只需得到较容易获取的上下文数据,例如:时间、位置等,当这些上下文数据与情境中的上下文取值匹配时,再获取其它的上下文数据,如:温度数据、用户活动状态等。这样减轻了系统运行的工作负载,利于节省服务资源、降低时间开销和用户费用。图3-1中描述了部分上下文数据获取的依赖关系。这里的主从关系并不同于相关文献中定义的直接和间接上下文,直接上下文是指原始的上下文数据,间接上下文是指通过推理导出的上下文概念。主上下文是指在获取过程中不依赖于其它上下文的类型,而从上下文的获取需要以另一种上下文的获取为前提。当然,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感知设备的采用情况不同,这种主从关系并非绝对不变,例如:如果用户移动终端上具有温度感知的功能,那么可以直接由该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数据,就不需要先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再通过调用温度Web服务这种虚拟传感器的方式获取。 

(二)服务运作的逻辑。 

化工实践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WANG Li

(Textile Chemicals Branch of Xinjiang Shihez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Through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the effectiv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help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nnov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social needs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chemica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reform and practice

1 现代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与改革目标

1.1 现代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恢复能力,位于新兴经济体的首位。但由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严重限制了我国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严峻,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也因此,高校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培养,则影响着我国科技研究领域人才的质量,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综合能力,是现代化工教育的主要内容。

1.2 现代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

为了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化工企业的需求,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经济发展与化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等,通过将化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

2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思路

2.1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化工专业属于工科专业之一。随着我国工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大多数化工专业人才毕业之后都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化工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大不相同,且内容较少,化工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与课时相对较少,实践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综合设计与理论实验;②化工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拓展性、整体结构性、完整性、实践应用性、创新性等,且没有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监督管理体系;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创新性,也没有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不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

2.2 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思路

二十一世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综合专业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思路,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建立现代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统。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传统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专业的创新人才,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二十一世纪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体系当中,逐渐修改与完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有效优化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监督管理体制,促进化工专业人才的全方面发展。

根据二十一世纪社会化工专业人才发展需求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对普通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现行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有效的修改,以增加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实现现代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3.1 有效整合基础实验教学,及时更新实验内容

高校化工专业基础课程有生命科学导论、大学英语、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22个基础教学科目,专业实践课程有物理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电工电子设计性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8个实验教学科目,而每个实验科目又包含多个实验模块,如何有效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实验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是化工专业实验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应打破传统化工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科目进行有效整合,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块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数量上与质量上有效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将有机无化实验与无机化学实验内容的整合。

3.2 增加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实验教学内容一直都是沿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实验课程出现实验结果复制的现象。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现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化工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先进的实验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满足现代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需求,促进现代化工专业实践人才的培养。

3.3 增加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只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并没有创新性。而新时期企业、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加强化工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化工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为目标,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国家以及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有利于化工专业课题的研究,从而有效促进了化工行业的发展。

3.4 有效改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实验教学器材严重缺乏,这种教学模式单一,实验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现代实验教学有效改善了传统以教材为主的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教学的作用,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有效整合了网络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的核心,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满足现代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定标,陈卫航,魏新利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下旬刊),2009.146(125):125-126.

[2] 沈发治,王艳博,陈改荣.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高职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5(8):177-179.

[3] 钟义信,赵贵旺.张勇军.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研究.2009.146(109):223-224.

[4] 余国琮,冯亚青,汪大翠.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上旬刊),2010.135(111):174-176.

化工实践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

一、引言

在中职院校,化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知识点十分广泛,因而学习难度较高。化工专业的设置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更多的化工行业的优秀技术人员。而随着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对于化工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化工课程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而中职院校的化工教育工作要针对当前的化工行业市场发展形势,不断创新改革,让广大学生学有所用。

二、中职化工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化工课程主要包含涉及的内容要:基本的化学反应和作用的原理、化学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操作流程、化工产品的保管和使用的知识。在当前的中职院校的化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依然是老师在讲台上依据课本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由于化工课程的抽象性和实践性较强,这种传统的化工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对于化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对化工课程产生厌烦,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化工课程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尽管当前很多中职院学生对于化工课程、化工知识十分感兴趣,但是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却不甚理想。在化工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学生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并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条件改良化工课程的教学方式,学校和相关部门也没有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条件让学生有机会真正进入到化工企业和化工工厂进行参观和学习。因而,学生对于化工很多实践生产方式还不是很明白,不能很好地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和化工实际生产运用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在化工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会感觉甚至产生学习到的化工知识毫无用处的想法,进而影响化学课程的教学。

三、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加强化工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化工课程体制。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是进入到生产一线,因而在化工课程的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更多地向生产实践方向靠拢。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化工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化工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化工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和积累化工知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对于化工职业的发展趋势、化工的科目和操作这些知识也要掌握。要加强对中职化工教师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学校在化工课程的设置上要紧跟化工市场的发展需要。中职院校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对化工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调整和更新,适时将化工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到化工课程的知识讲解中来。中职化工课程的内容和包含知识点较多,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很难将所有的化工知识能够做到讲解得面面俱到,因此,在化工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向予以指引,对化工知识点进行模块化,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学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化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在化工课程的实验模块中,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对化工实验要做好演示示范,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化工实验,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使用化学仪器和设备的能力。

2、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核心设置化工课程内容。现在的企业和单位都注重“证”,许多岗位都必须要求拿到什么资格、或者什么水平的证书,因而中职院校在化工课程的设置上要与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匹配,注重吸收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这样将考试教育和能力培养能够有效进行结合,更能符合当今中职院校的自身发展需要,还能满足企业对于中职教育的要求和意义。在化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从化工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化工市场的发展趋势出发,合理规划学生的化工职业需求。当然,中职院校的化学课程要和学校的化工企业进行合作,化工企业或者化工工厂可以承担一部分的化工课程的实践任务。这要求学校在和企业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化工教学的实践内容和企业生产不相冲突,老师对于化工课程的实践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和目标,遵循化工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化工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课本上所没有体现的化工实践知识,又不会影响到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化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更多优秀的化工人才进入到化工行业。

3、改变传统的化工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在当前的中职院校对于课程的反馈和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依然是采取传统的考试方法,学生的成绩是化工课程效果的唯一方式,但是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大背景下以及化工行业的市场情况来看,这种“唯分论”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在评价化工课程的成绩要采取多元化、多角度的反馈评价方式,不仅是通过成绩,还要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学生在化工实验和化学实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化工课程能够有更好的指向作用。同时,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化学修养和化工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四、结语总而言之,中职学生的化工基础偏弱,在化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化工课程知识的兴趣,引到学生对化工知识进行自学,充分结合化工实验和化工实践,依据化工市场发展情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从文.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205.

[2]王小平.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3:17+23.

[3]钱文.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9:38-40.

化工实践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 化工单元操作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且在众多课程和专业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然而,我院高职教育由于发展历史短,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偏重基本理论与基本的原理,综合实践知识比较欠缺,这不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也不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针对化工生产中典型生产单元进行分析与学习,该课程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鉴于此,我们从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与实践。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根据化工生产的技术要求,化工职业岗位群大致分为五种: 化工装置操作岗位群、化学检验岗位群、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岗位群、动力岗位群、生产管理与产品营销岗位群。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针对典型设备的选用,混合物系的分离方法,流体输送等内容进行学习,是紧紧围绕化工装置操作岗位所要求的内容时行,本门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相关知识,培养、掌握石油化工操作基本技能的主干课。依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以及国内外实施课程标准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内容的选取

针对我院化工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符合地方特色,紧紧围绕企业对化工人才的需要开展课程教学。通过分析调研化工企业和相关行业,我院化工专业的教育应围绕企业班组长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围绕理论,联系实践且重视实践教。通过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将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并结合化工总控工(中级)职业资格考试、化工设备机械、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化工节能等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将课程设置为流体输送、物料换热以及物料分离等相关模块,此模块设计不仅围绕了化工的“三传”,又结合了实际。在每个模块教学过程中配以相对应的仿真操作与实训操作,包括离心泵单元操作仿真、换热器操作仿真、液位控制仿真等仿真操作,乙醇-水溶液的精馏操作实训,两相物料热交换操作实训。这样选择教学内容旨在培训我院化工专业学生的化工生产职业素养,并符合十三五规划的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3 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遵循我院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突破传统教学目标定位,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以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企事业单位就业为导向,根据广泛调查以及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并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设计”既突显“项目”的优势,又充分满足学生对各种单元操作的学习需求,它可以极大的便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通用的单元操作技能。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创设工作情境,体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体现弹性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

4 考核方式

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评定,仅凭一卷定论是远远不够的。考核的重点应放在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所设立的培养目,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并据此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采取过程与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其中过程考核针对学习态度项目完成情况,以及专题讨论过程中资料的准备与问题的解决进行评价;而期末考核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占本课程的60%,期末考核占本课程的40%。

5 开课时间

我院学制3年,最后一年主要进行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时间2.5年,《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此时正是学习专业核心课的时期,学生学习课程任务重,而且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难度系数大。因此建议把《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开设时间调整到第三与第四学期两学期进行学习,第三学期主要学习流体输送与换热等项目,第四学期主要学习物料分离等项目,这有利于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顶岗实习的进行。

6 结语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知识是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课程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要与时俱进。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是每个教育工作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绚艳,易卫国,舒均杰,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单元操作》信息化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