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自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构成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具体包括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文化责任担当意识,传承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六个维度。大学生文化自觉构成要素图所示,见图一。
从图一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觉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一是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地位深刻性的认识。大学生要明确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地位。二是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认识。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也有掌握文化发展特殊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三是文化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对文化建设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认识。大学生要有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勇敢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践行主要表现:一是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大学生要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自觉践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二是推动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大学生要坚持刻苦学习,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把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自觉推进文化创新。三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大学生要利用出国交流、外国学生来校交流等平台,积极参与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构成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对本民族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它包含意识和践行两个层次,具体包括文化敬仰意识、文化信任意识、文化信心意识;坚持主导文化方向、践行核心文化体系、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六个维度。大学生文化自信构成要素如图所示,见图二。
从图二可看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主要包括:一是文化敬仰意识。大学生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夜郎自大、孤芳欣赏,又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二是文化信任意识。大学生要对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优势充分信任。三是文化信心意识。大学生应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大学生文化自信践行主要包括:一是坚持主导文化方向。在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环境下,大学生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二是践行核心文化体系。大学生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坚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批判糟粕、抵御侵蚀,有吸收精华,博采众长。
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优秀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根基。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中华儿女不断传承和创新。大学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青年学生作为创新先进文化的有生力量、发展繁荣文化的担当者,理所当然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生要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认识、理解与创新的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以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真正担当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道德规范的“软约束”,使得部分大学校园中也滋生了有悖于大学精神的文化问题,如有的大学生还一定程度存在着荣辱不清、是非不分、学风不正等现象,有的大学生信念异化、理想价值追求被现实利益迷惑,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精神文化的冷漠蔑视。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断加大,一些西方国家以影视作品、广播、书籍、广告、刊物等为载体,通过媒体网络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渗透”“西化”,从而消减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当前高校文化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克服“利益自发”,克服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吸收”,为此,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精神,推进以团结向上、积极健康、求实奋进为目标的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以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培养众多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人才,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寄托与希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认同与理解,鼓励他们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需要,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对策与建议
强化主流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在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环境下,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更加重视、更加自觉。例如,美国就始终把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作为根本内容,以此来打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为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观。同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困惑与彷徨、盲目与浮躁等问题。加强对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应用,利用易班平台抓好阵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在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形成了“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等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须坚持和发扬的基本精神。为此,学校可以多增设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古典名著选读、国学课程、传统的书法艺术等,也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活动,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节日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的礼敬感和自豪感。
提高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 世界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重视技术、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反映商品经济的时间观念、竞争观念、信用观念、效率观念等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中,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对来之不善的文化坚决予以限制。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培养大学生坚持民族主体性意识,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自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熏陶、渗透、浸润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作用。学校要注重大学生全面人格的养成,注重学校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态度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采用中国元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通到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在学校人才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互联网、广播、报纸等文化阵地积极主动宣传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担当起文化建设的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一、提高检察文化自觉,努力实现觉悟、形式、内容三个突破
提高检察机关的文化自觉,必要要正确处理检察文化建设中觉悟、形式、内容三个基本问题,实现觉悟、形式、内容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文化之”的效果。
提高检察文化自觉,首先必须解决觉悟问题。对于文化的内容,人类有一个“觉”、“悟”的过程,也就是感受与理解的递进关系,是一步一步加深的过程。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事物接触,在接触中一步一步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这是以人为核心感受到的情况,在感受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握和利用。如此才能达到自觉与统一,因与果,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具体到检察机关的文化建设,也有一个觉悟的过程。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检察文化的表象,通过自已的思考与理解,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使检察文化真正为检察工作服务。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核心,一个是它的外观,即它的内容与形式,检察文化也不例外。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在处理形式问题上我们应贯彻“引进、结合、融化”三部曲。检察文化可以成为一个无所不容、博大精深、无可限约的文化。一切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我们都要引进它,这样才能把检察文化塑造成一个有自己特色、随时在发展、善于融合得生命力量,才会达到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尤其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建设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应充分利用网络这种高效便捷的方式来建设检察机关文化。
检察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概括言之,就是要不断丰富检察人员的精神家园,促进检察人员全面发展。培育文化载体,加强作品创作,引导干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服务。
二、增强检察文化自信,努力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四项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体系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坚持与弘扬。具体到检察机关,则指要把努力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四项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检察机关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树立祖国至上的理念,做人民忠诚卫士;着力回答和解决“听谁的话、跟谁走”的问题。要始终把“忠诚于党”作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灵魂紧抓不放,坚定干警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下大力集中解决干警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方面的突出问题,筑牢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和思想根基。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做为民护民的勇士;着力回答和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教育干警牢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承担着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我们来自人民群众。时刻铭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理当做人民喜爱的检察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大众情怀,摒弃小众意识,想问题、做事情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自觉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把为民作为检察机关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做维护公正的战士;着力回答和解决“怎样办案、如何执法”的问题。“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公正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促进司法公正是检察人员的最高价值追求。实现公正执法与司法的最有力途径是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将法律作为司法、执法的准绳。检察机关要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天职,把推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强化法律监督、严格公正司法上,努力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
树立纯洁至上的理念,做捍卫廉洁的斗士;着力回答和解决“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廉洁即为不贪,不贪接近纯洁。古语“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用廉洁文化教育引导检察干警自觉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坚决做维护清正廉洁的勇敢斗士,坚守检察干警清正廉明、无私奉献的基本操守。
三、实现检察文化自强,努力达到导向、自律、凝聚、激励、辐射五个作用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最终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实现文化自强。
任何一种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但这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接受,其影响却是根本的、长期的和广泛的,检察文化也是如此。检察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远不止丰富检察官的文化生活,搞几场热闹的专题活动,而在于将检察群体的内在精神、业务素质,人文修养加以提升,使现代司法理念对检察人员产生深厚的影响,并通过其司法活动的内容、方式、过程等呈现出来。检察文化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导向作用。检察文化所崇尚的就是广大检察人员所追求的,检察文化能够对检察人员群体和个体的价值行为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检察机关的宗旨和职能。在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的导向功能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以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检察人员的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第二个层面,是以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为指导,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和“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目标要求融入检察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化为检察人员的自觉追求;第三个层面,是牢牢把握“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始终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职业宗旨。
二是自律作用。检察文化对检察人员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规范作用,这种规范源于检察机关内部营造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无形的精神力量,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检察人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检察文化的自律功能主要通过约束检察人员的行为来实现,指的是检察文化成果的行为规范力,它向检察人员传达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许可的、什么样的行为不被许可。
三是凝聚作用。检察文化成为全体检察人的共同行为准则后,就会成为增强团队凝聚力、鼓舞士气的粘合剂,从人们的认识、期望、信念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沟通,组成一个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有机整体,追求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检察群体活动总是在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协作的氛围中进行的,每位检察干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检察文化所具有的共同价值观念来统一协调,因此,检察文化具有对检察工作的凝聚功能和作用,能凝聚人心、团结干警,使全体检察干警具有共同价值信念、共同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因而备受中央、出版机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教育部组织编写三科教材替代了原人教版教材,其他版本的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总体上看,三科教材编写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了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充分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小学教材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文本表达,是有着较强的规范性和制度连续性的启蒙范本。然而,在选择什么样的文本内容上,历来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近年来关于语文教材之微词屡见于媒体,有人认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轻传统重现代和‘崇洋’”,有人则认为“选材落后、内容陈旧”“过于超脱现实”“远离学生生活”。因此,本次部编语文教材做了整体性和针对性的应对。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介绍,新教材选文以经典性为主,兼顾时代性,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能够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当然也要考虑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政治备课组组长李颖认为,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教材,是对教材“本土化”的一种调整。“我们以前的教材中很多理念和构造是从西方国家学来的,现在要有传统文化的渗透,而且这种渗透是多学科的。”
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教材要承担传承本国优秀文化、传播主流价值、塑造国民精神的使命。这在国际上也有通例。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在对一套美国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后发现,其选文首要标准就是社会历史意义,如选取了《独立宣言》等在美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其次才是文学代表性。教材编排也是按照美国历史发展顺序展开,将语文和历史学习融合在一起。在他看来,教材编写体现了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我们并不排除学生应该有世界眼光,但首先他们需要具有中华文化的基因。”
关键词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高校辅导员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对于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培养这种意识。
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也就是处理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和平,这是费先生身后的最大心愿。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到如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中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都是我们难能可贵的财富,这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再生再造,也让我们在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
二、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有效开展工作的需要。
1.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多紧迫。要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期待文化春天的到来,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必由之路。
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一个民族之所以异于别的民族,就在于文化的特殊性。著名哲学家罗素1922年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提出"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最重要"。①这一著名论断。在他看来,民族、国家、社会的生命力皆来自于文化。文化若不朽,民族便有希望。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也曾把文化看成是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在整个人类社会中起最后的决定作用的根本力量。著名的社会学家提出"社会问题起于文化失调"。无疑,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确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是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引以为荣的可贵财富。一个没有文化是没有根的民族,一个只发展经济忽略文化发展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历史上从"焚书坑儒"再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更让我们认识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觉的重要性。若是只注重经济的速度发展,忽略了文化的发展,那么这样的发展也是有缺陷的断层式的发展。高校辅导员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重要一员,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文化春天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文化春天的到来,我们就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每个人的高尚品格。
2.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尤其是思想观念深刻的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与文化大交融。这些变革给大学生们带了巨大的改变,他们自强而创新,但是也带来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缺乏的现象。这些问题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这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基于高校辅导员特殊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辅导员素质要求在新时期也越来越全面。辅导员承担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担负着管理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任。有句俗语是,什么样的辅导员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相当重要。
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与其角色和岗位职责相适应。尼采说过: "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②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水平,更需要的是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与学生的成才是戚戚相关的。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学生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任务更加繁重。所以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的同时,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好地用文化指引学生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笔者认为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1.深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的精髓。高校辅导员要深入解放思想,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意识。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等具体的工作中,都要有这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能只盯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而是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高校辅导员要破除原有的陈旧思想,不光认识到文化的教育作用,还要看到文化巨大的能动作用。要不断破除小文化意识,要全局看待文化,要把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作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新思维。
2.继承与创新的思想
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必须有继承与创新的思想。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的是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运用好"继承与创新"这两个"重要的轮子"。既不能因为传统思想和惯性思维,限制了辅导员的开拓创新意识,又不能盲目求新求变,忘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合理的做法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再联系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色,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使校园文化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保持活力。例如,辅导员在开展学校歌咏比赛时,可以在固定的表现形式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汲取过去的比赛经验,时刻用创新的思维,去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参与度,以期在比赛中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既有利于学生们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锻炼了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也使校园文化不断葆有生机。
注释:
①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
②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
③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12月。
参考文献: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古老悠久而又生机不断的中华文化。岁月的大浪淘沙,湮灭淘汰了世界上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文化,唯有我们的中华文明,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和顽强的生机。2002年,我参加中国文艺代表团访问欧洲,在德国,和一位很有影响的德国学者交流,这位德国学者这样对我说:“现在,美国文化就像洪水一样漫卷全球,其势不可阻挡。世界上只有你们中国可以阻挡这洪水泛滥,因为中国有最优秀博大的传统文化,可以与之抗衡。”听着这样的赞语,我当时的感觉亦喜亦忧。喜的是,一个德国人,对中国文化有如此崇高的评价;忧的是,在中国,有多少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心存着由衷的自豪感?
要让伟大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才可能奋力为之推广,才可能有所谓的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基因无法改变,只能是中国精神。如果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甚至瞧不起自己的文化,那么,要想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必定是一句空话,是痴人说梦。近年来,中国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共识,我们的媒体和出版业,已经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地宣传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谈史论文,读经咏诗,已经逐渐成为新的时尚,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现代中国有一句时髦的话,叫作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化工作者,应该自强不息,创造出属于中国的精湛独特的作品,让世界欣赏甚至惊叹。我们应该自信,中国人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在这一方面,无须韬光养晦,不能自轻自贱,更不能自损自贬,必须做一些有创意、有实效、有影响的工作。让世界有效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外人也来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办孔子学院,讲中国故事,已经在全世界引起正面反响。
在这里提两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