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品剧本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点评:教育无处不在,一堂“分辨梧桐果和桂圆果”的课开始了。而由孩子带路,是在培养孩子识别地理方位的能力。
到了超市门口,我拉住儿子:“丁丁(儿子的小名),你看看,桂圆应该到什么地方买?”儿子思考了一下说:“到食品柜台买。”我松开了手:“好,你带我去!”儿子一蹦三跳地在前面找。
点评:孩子虽然不知道逻辑学中“概念”的含义,但初步明白概念有大小之分,“食品”与“桂圆”是包含关系。问问题、让孩子在前面找是在培养他抽象概念和具体物品相对应的能力。
儿子找到桂圆货架,我给了他20元钱。一斤装的要34元钱,半斤的17元。儿子犹豫一下说:“只能买半斤装的。”儿子拿了一盒桂圆去交款,找回3元,他扳了一下手指说:“不错,17+3=20。”
点评:让孩子买东西,是培养他的理财能力,也培养他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到家里,学习的内容可多了,围绕“桂圆与梧桐果”我让儿子通过一系列环节自主学习探究:
比一比。观察“桂圆果和梧桐果”的形状和颜色。
点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剖一剖。用小刀分别剖开桂圆果肉和梧桐果肉,再观察它们里面的不同之处。
点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尝一尝。发现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品尝。
点评:培养孩子的味觉能力,同时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说一说。让孩子把比、剖、尝的发现说一说。
点评:“比、剖、尝”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一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说话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查一查。我和孩子一同上网,查阅更多关于“桂圆与梧桐”、“桂圆果与梧桐果”的知识。
点评:学习使用网络,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画一画。让孩子为刚才的描述配上插图,为了画好梧桐树,儿子还特地去“写生”呢。
点评:习作和美术教学相结合。
摄一摄。现场“写生”后,我让孩子把梧桐树、梧桐果拍摄下来。
点评:美术和摄影学习相结合。
写一写。让孩子用汉语拼音写话。在我的启发下,孩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6篇短文,分别是:《桂圆果的话》、《梧桐果的话》、《桂圆树》、《家乡的梧桐树》、《它们不是孪生兄弟》、《桂圆果和梧桐果旅行记》。
点评: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泉,投身于生活,习作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制一制。让孩子把梧桐果做成标本,和桂圆一起放在自制的标本盒里,连同系列习作和摄影一起放在书橱里。
点评:培养孩子的制作能力,收藏会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激发孩子取得更多的成就。
创一创。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丁丁还把《它们不是孪生兄弟》改编成《并非孪生兄弟》的小品剧本。
点评:培养孩子学以致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联系能力;通过创作,孩子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演一演。《并非孪生兄弟》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演出(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桂圆果和梧桐果,道具做成大桂圆果和梧桐果,演出的孩子就站在里面),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小品还获得学校的最佳创作奖。
以上文字摘自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骥良先生教育丛书――《现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初次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内心不断感叹:这是一位多么有智慧、有学识善于引导孩子成长的家长!他把孩子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孩子多渠道、多学科、多方式及跨时空地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价值:
发展空间:
成功关键点:彩铃正在制造一个神奇的富矿。中国移动于2003年5月在国内率先推出彩铃服务,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国用户总数就超过了2000万户,市场规模达到近10亿元人民币。两年以前,人们还不知彩铃为何物;而短短1年之后,“彩铃设计师”已经被列入了“2005年最具潜力的十大职业”。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彩铃没理由不火起来。从2003年夏天开始,越来越多的手机中传来的不再是熟悉的“滴滴”声,而是“您好,这里是7头猪电脑热线”、“对不起,您呼叫的机主已飞往火星”……人们在疑惑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听觉时代――彩铃时代。
“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拿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呀,我坐完奔驰添宝马,没事就去吃龙虾……干吗呢?干吗呢?干吗呢?别唱了,说你呢,病人家属在哪儿?病人该吃药啦!”就是类似这样充满着怪诞幽默的彩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推开了被称为“耳朵经济”的巨大财富宝藏的大门,唤来了一场倾盆的黄金雨。
彩玲隶属于IT业,利用这转瞬即逝的、短短的几秒到十几秒的间隙时间,诞生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行业――彩铃业,更成为目前IT业中被小本投资者瞩目的热门之选。
一首彩铃的生意链
今年23岁的宋果果自小就喜欢音乐,看到彩铃发展迅猛,宋果果也动心了。2004年下半年,他在重庆上清寺成立了“果果工作室”。彩铃制作对硬件的要求非常简单,只需要1台电脑,1个声卡,再加上1个麦克风就行了。如果身边再有一个懂音乐、可以做配乐伴奏的人,那就是一个完美的彩铃制作组合。一切准备就绪后,果果工作室开始工作了。他一个月下来可以制作150个彩铃。
目前彩铃的获取方式只有网上下载一条路,如果想把自己制作的彩铃提供到移动运营商的网站上供网友们下载,必须跟SP(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合作。因为SP有相应的经营资格和畅通的无线销售渠道。也就是说,CP(内容制作商)必须借力SP,才能打开移动运营商的大门。
果果的经营模式是,由他提供彩铃,SP负责销售和市场推广,最后根据下载量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比如一首彩铃下载一次收费2元钱,移动运营商、SP和果果,都会从中分成,其中果果可以从中得到三五毛钱甚至更高的收益。据果果介绍,最多的时候,他制作的一首彩铃每天下载量可达500多次,一个月的收入可稳定在5000元左右。
在彩铃下载网站上,名声极大的还有“吾酷”,与果果不同的是,“吾酷”是几个30多岁的“大男生”组成的。几个人很早以前就是朋友,都是搞音乐出身,小宝萨克斯,夜千键盘,小四吉他。小宝的真名叫李思光,山东淄博人,今年32岁。1992年,小宝在家乡的一家供销公司当了一名职员。小宝很不喜欢这份工作,干了两个月就带着1000元钱来到了北京,在一家名叫“蓝野”的酒吧当了乐手,一天工资只有25元。
小宝在北京艰难挣扎的同时,他未来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事业伙伴,也在音乐和现实的道路上挣扎着:小四(真名周广斌)在歌厅里弹吉他,夜千(真名叶谦)在北京一所大学里念书,学的是英语。和小宝一样,小四在音乐方面也是“自学成才”。小四和小宝同年,是福建三明人,他有弹吉他的天赋。中学毕业后,小四上了一所中专,学习音乐,但他只学了1年半就跑掉了,因为他觉得老师的水平还没他高。不好好上学的小四开始到歌厅里弹吉他,他先是在西安弹,然后流浪到了北京。
而此时,夜千还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夜千生于1974年,他自11岁开始学习钢琴,吉他和贝斯是他的专长。
直到1995年的一天,3个年轻人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喝啤酒,谈音乐。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他们竟是那么地投缘!此后,3个人成了铁杆朋友。转眼到了1999年,夜千看到3个人虽然狂热地爱着音乐,但赚的钱仅够吃饭,于是提议:3个人成立一个音乐工作室,去接一些音乐制作的活干。此时的小宝和小四都已经在酒吧混了好些年了,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混酒吧混不出什么名堂,听罢提议,他们立即跳起来响应。这一年,他们的“吾酷工作室”在北京大兴亦庄诞生。工作室的房子是租来的一间平房,房租每月只要500元钱。“吾酷”的名字起源于小宝的提议,他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有意思。“吾酷”诞生后,3个人开始从愤青向全面的音乐制作人转变。为了能交得起房租,能让工作室活下来,他们什么活都接,影视及广告音乐的配乐、编曲和制作之类的活儿,逮到什么做什么。
渐渐地,“吾酷”在北京业界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头3年,工作室赚的钱仅够维持正常运转,当初构想的富裕生活并没有如期到来。到底怎样才能突围?小宝他们感到十分困惑。就在这时,2004年3月初,北京音乐台《彩铃乐翻天》的制作人找到了小宝他们,请他们为这个节目做个彩铃。当时,小宝以为彩铃就是手机的铃声,30秒钟的时间,音乐制作也不难,所以他们从心理上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个事情。也怪不得他们,那时候,彩铃在中国刚刚露头,使用彩铃的客户还非常少,而且用的彩铃大多都是流行歌曲,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彩铃其实包含着很丰富的种类。有一天,3个人都喝了些酒,凑在一起瞎聊,小宝蹲在墙角,随便哼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老狼请吃鸡》的旋律。旋律大家都熟悉,于是3个人就一块儿哼了起来。突然,小四停住了:“停,停,这个旋律不是很好吗?做彩铃啊!”就这样,瞎聊瞎唱中,“吾酷”的彩铃处女作诞生了,这就是后来彩铃迷们津津乐道的《老狼请吃鸡》──“今天好运气,老狼想吃鸡,你打电话我不接,你打它有啥用呀……”
《老狼请吃鸡》在北京音乐台《彩铃乐翻天》播出后,立即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在几个月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发送短信到《彩铃乐翻天》,要求在节目里播放这条彩铃。这条彩铃很快火遍了全国。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到这个时候,小宝他们才悟出,彩铃不只是铃声,还可以是一切声音,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小牢骚,也可以是搞笑的音乐段子,甚至还可以是打呼噜的声音。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却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他们因此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做彩铃去!趁着这个新行业刚来中国,去做这个行业最牛的彩铃制作人!
在轻轻松松中就可以创造财富,恐怕这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而彩铃的主要收入取决于下载率,越火爆的彩铃,收入就越是丰厚。如今彩铃的火爆已经催生了大批的彩铃,几千元成立一个工作室,然后就开始录制彩铃,投入少,产出快,还可以不断获得收益。这成为很多年轻人投资的选择。当然吸引人的还是彩铃下载率直接影响的巨大收益。据说曾经红极一时的《我赚钱啦》这条短信,一天带给的利润就高达5000元。
有人给彩铃制作者算了一笔账,一条价值2元的彩铃,每下载一次,运营商会给提供者4角的分成,假如一年下载1万次,就是4000元。如果将彩铃送到不同城市的SP那里,这一彩铃即使只是在全国26个城市使用,就将达到10.4万元,同时提供给移动、联通两家的话就是20.8万元。一个彩铃工作室如果一年制作100条彩铃,它所获得的价值就将是2080万元。当然,这是最好的状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对更多的非职业彩铃,一条彩铃买断版权的价格可能只有50元或100元,收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创意是彩铃灵魂
尽管如此,彩铃业还是吸引了大批进入。特别是目前彩铃业尚不饱和,依然缺少精彩的彩铃,因此进入的空间也很大。很多人开始瞄向这个行业,而彩铃业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创作者无需是专业人士、不需花费太长的时间。
但是,如果想从事彩铃制作,并从中掘金,也非易事。在一个彩铃下载网站上,80%的彩铃会在30天内因为点击率的下降而被淘汰,因此这也给彩铃制作增添了难度。
果果的彩铃工作室起手比较早,所以他对这个市场的理解比后来者要深刻得多。刚开始的时候,果果先自己制作了一些带有重庆地方方言特色的彩铃,放在一些音乐网站上,免费给大家试听。没想到网友们还挺喜欢,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彩铃都是流行歌曲,并不稀奇;另一方面是因为带有重庆方言特色的彩铃,网上几乎没有。
在果果工作室里,一首彩铃制作的全过程是这样的:先写一个彩铃的剧本,即彩铃的对白内容,因为现在彩铃多数为搞笑式的,因此剧本是否精彩,直接影响彩铃的最终效果。有了剧本之后,便开始录音。根据剧本的需要,安排几种不同的声音,录音完后,便开始进入后期音频处理,把一些噪音去掉,加入相关的音效和背景音乐,最后用音频软件进行合成。不过区区一个小时,一首完整的彩铃就制作完了。
而以果果的经验来看,制作彩铃最难的是第一个部分,即剧本创作。有时为了“批量生产”,果果也会在市场上买一些短信笑话大全之类的书,把短信里的一些笑话改编一下,以适应彩铃搞笑的风格。
小宝他们几个人在制作了一段时间彩铃后,也感觉到创意是彩铃制作的灵魂。因此他们几个人一直有个习惯,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微型录音机,平时讲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或搞笑的故事就马上把它录下来,有时间的时候再把它整理在本子上,现在他们已经有五六个这样的本子。“灵感只在放松的时候才出现,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是憋不出来的。另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注意积累,保持活跃的思维。”平时他们还喜欢在老片子里寻找灵感,夜千说,他们的很多灵感都来自父辈们的幽默。比如《小兵张嘎》等一些革命题材影片中的对白。
虽然做彩铃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原则──娱乐至上,但除了形式上娱乐搞笑,内容还要反映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干预现实;只有这样,一条彩铃才有可能大范围流传并长盛不衰。小宝他们在这个方面特别下功夫,写出了大量有内涵的彩铃作品。比如说《双向收费》,说的就是大家反映比较多的手机双向收费问题,《200块钱罚三分》则是提醒大家开车的时候不要接电话。
因为有丰厚的经济回报,彩铃行业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小宝他们开始有了竞争对手。这些,有的以团体形式出现,有的是单枪匹马闯江湖。他们的赚钱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供职于专门的彩铃服务提供商,拿着固定的收入;有的则成为“特约撰稿人”,当用户下载了他们创作的彩铃后,就能获得相应的提成。
搞笑着创富
如今已经在北京SOHO现代城租了写字楼,并且拿出了手里的所有积蓄28万元,注册了彩铃公司――“雅雅声工厂”的许雅,就是“吾酷”的竞争对手之一。
2001年从师院音乐系毕业后,不知天高地厚的许雅独自闯到北京。为了生存,她和漂在北京的数万名艺人一样,一次次到歌厅、酒吧毛遂自荐。音质特色不够鲜明的她,一次次被拒之门外。2003年6月,在给朋友打电话时第一次听到了彩铃,许雅就对这个新生事物产生了兴趣。很快她就满怀好奇地赶到北京一家网站,应聘新潮的铃声职业。应聘过程中,许雅发现,事实上成为铃声的门槛并不高。要么你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且不乏幽默细胞;要么懂音乐,掌握音效合成技术;要么嗓音独特,能为铃声段子配上古怪可笑的声音。只要有一样“拿得出手”,就有可能被录用。因许雅的文采很棒,而且又是学音乐的,经过层层考核,最终如愿以偿成了这家网站的签约铃声。
在彩铃的创作过程中,许雅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意。在外人看来,彩铃是个非常轻松的职业,不用每天与繁忙的事务打交道,不用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苦恼。虽然许雅每天也需要朝九晚五地到网络公司上班,但上班的主要内容是喝着咖啡上网听音乐、看幽默杂志、看电视小品等,以获取足够多的、更新、更有趣的资讯。但在表面的轻松之下,许雅发现铃声也要付出很多。创作铃声有太多的限制,比如一条彩铃的长度不能超过30秒,不然别人不是接电话就是挂机了。此外语言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尽量押韵。短短几十秒内就要将人逗笑,谈何容易。为了寻找创作的点子,许雅即使在外面吃饭以及和朋友们聚会时,都会留意听身边每个人的讲话,一旦遇到搞笑的素材,就掏出记事本认真记录下来。即使坐在公交车上也不忘耳听八方“搜刮”创作素材,每当听到一句搞笑的话,都会如获至宝。通常下班了,自己还在想着新的点子,甚至在梦里还在编彩铃。
一次,许雅在电视上看到郭冬林、冯巩合说的相声《狗不理包子》,眼泪都笑出来了。乐过之后,她忽然从中得到了灵感,就开始绞尽脑汁写彩铃的文字创意:《彩铃与包子》。第二天一早,许雅兴冲冲地把自己的处女作交给了彩铃创作部主任。他用普通话念完后,觉得不够搞笑。许雅就拍着巴掌当快板,模仿天津话给他念了一遍,乐得主任前仰后合。
而在彩铃的制作全过程中,是需要各部门协作完成的,每一道程序都是一次润色,如果与独白、音效合成人员合作不好,就算文字创意很棒,也制作不出令人乐翻天的效果。幸好许雅是一个多面手,因为学过音乐,模仿能力又很强,后来这条名为《彩铃与包子》的铃声,从文字创意到模仿蜡笔小新的声音打着天津快板录音,再到后期的音效合成,竟全让她一个人独揽了。短短3个小时后,这条令人满意的彩铃就挂到了网站上。
经历过做签约彩铃后,如今许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虽然投资28万元,而且租下了北京价位最高的写字楼,但是许雅的负担并不重。因为她很清楚,签约彩铃通常是没有底薪的,的工资来自于网站下载率。因此公司招聘了20多名彩铃,甚至还有专业歌手以兼职的方式加盟,专门负责铃声后期音效制作。目前许雅的工作室每天都在大量产出彩铃,她对自己未来的财富积累也信心十足。
最大的风险是版权
面对竞争,小宝他们毫不畏惧,坚持原创,坚持走高质量的“精品路线”。和一些每天生产上百条彩铃的公司相比,小宝很得意:“创作得再多,下载率是零也没有意义。有时,我们一条彩铃的点击率相当于别人的上百条。”仅仅几个月,“吾酷”就成了很多手机彩铃用户心目中的明星。在2004年9月由北京音乐台举办的“滚彩之夜”晚会上,“吾酷”三人组合集体亮相,其风头居然出乎意料地盖过了所有到场的歌星和主持人。
然而,和任何行业一样,彩铃创作也有这个行业自身的麻烦。“吾酷”目前面临的最大麻烦就是版权。一方面,是被怀疑盗人家的版,有的作品会因此而被退回。在“吾酷”的电脑里,就存着很多没有机会与“彩民”见面的彩铃,像《最烂漫的事》,在北京地区审查时,因为被怀疑与一首经典流行歌曲相似而被电信公司退回。为了证明没有侵权,他们还需要多方沟通――与电信运营商协商,向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原创资料,才能消除嫌疑。另一方面,是如何防止盗版。去年下半年,就有人拿着从网上下载的“吾酷”的彩铃,谎称是“吾酷”工作人员,向服务商兜售。好在小宝他们的作品已经提供给了那个服务商,骗子才没有得逞。按说,彩铃业务应该是电信增值产业中最规范的一种,制作人与服务商签有合同,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签有合同,上传到网络上的彩铃都需经过电信运营商审查,但在一些电视和电台节目提前播出的时候,有人会私自录音,向服务商提供版本,尽管声效差了些,却在时间上抢了先。为了防止盗版,“吾酷”不仅努力缩短了彩信的上传时间,还在“吾酷”的个人网站上打出了非常醒目的《“吾酷”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