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语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奥运会 艺术体操 带操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根据2012年伦敦奥运会邓森悦彩带项目与世界冠军成套动作的实际应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 结合艺术体操带的器械特征和器械技术与身体难度动作、艺术、完成的情况, 分析比较我国现役最高水平运动员邓森悦带操与世界冠军卡纳耶娃的成套动作,从而找出我国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差距。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难度分析

1.1.1 D1组难度对比分析D1难度中规定每套成套动作中可完成8-12个身体难度,最终总分值不得超过10分。规则中还规定带操成套动作中,必须完成4个跳步难度以及4个转体难度。伦敦奥运会比赛中世界冠军卡纳耶瓦带操中身体难度仅用10个就可以总分达到10分满分,而邓森悦则需12个身体难度,总分值才达到10分满分,也就是说卡纳耶娃的单个身体难度分值要高于邓森悦的最高难度分值。如成套中卡纳耶娃的最高分值的身体难度为转体,分数达到2.00分(0.6+0.7+0.1+0.6),邓森悦的最高分值的身体难度为转体,分数为1.2分(0.8+0.1+0.3)。

邓森悦的12个身体难度中4个跳步、5个转体、2个平衡和1个柔韧,卡纳耶娃的10个身体难度中有4个跳步、4个转体和2个柔韧,在数量相同的4个跳步中,邓森悦的总分值为3.00分(0.8+0.6+0.8+0.8),卡纳耶娃的总分值为3.2(0.8+0.8+0.8+0.8),两人的跳步基本都选择了躯干后屈反跨跳或躯干后屈反跨鹿跳,只有邓森悦的第二个跳为躯干后屈跨跳,分值较前者较低。

由此可见邓森悦的身体难度水平与卡纳耶娃的身体难度水平还有差距。由此推理,我国与世界强国身体难度水平还存在差异,只有加强身体难度训练,不断创新,增加单个难度分值,就可以大大提高难度分数,取得优异成绩。

1.1.2 D2组难度对比分析

“D2”,器械难度这一概念是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 《2009 - 2012 年版艺术体操规则》中出现的,指的是器械抛或无抛、惊险性的接和器械的独创性动作,它与身体难度( D1) 一起构成艺术体操成套动作难度价值,且各占 50%,且价值相同,最高10分。彩带项目中器械的应用主要有螺行的图案以及变换,蛇形的图案以及变换,地面划八字,大抛、结合接的小抛等,运动员需结合自身特点选定器械难度并填写表格,不限定器械熟练性动作的数量,价值最高为10分。

D2难度的提出,标志着艺术体操的可看性更高,因此对运动员的要求也就提高了。运动员要在做好身体难度的同时,训练自身器械使用熟练情况,不断创新,有技巧的运用器械提高成绩。在赛场上器械的简单技术获得的只能是较低的分数,只有提高器械技术的熟练性和惊险性,将器械基本技术加难、加险,拓宽运用,才能获得较高的难度分值。

通过观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中邓森悦和卡纳耶娃的带操录像,明显的观察出卡纳耶娃的器械熟练度高于邓森悦。邓森悦的成套动作中器械难度较为单一,器械“基本组”多半配合身体难度以及节奏步展现,而卡纳耶娃的成套动作中器械难度则丰富多样,器械“基本组”则均衡选择了身体难度、节奏步、地面运用以及方向(节奏)变换等方式,使之成套动作更加丰富多彩。

邓森悦与卡纳耶娃除了运用配合方式不同外,成套惊险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如成套动作中手臂滚带棒的动作,卡纳耶娃运用单臂后滚方式,而邓森悦则使用双臂下滚,一个是视线内,一个是视线外,明显卡纳耶娃的动作分值较高,观赏性上更加惊险、精彩。在彩带抛或无抛方面,邓森悦共有小抛2次,拉带抛2次,大抛4次,而卡纳耶娃共有小抛4次,拉带抛5次,大抛6次,无论是小抛还是大抛惊险动作都多出邓森悦一倍。

通过对比分析,明显可以看出邓森悦与卡纳耶娃之间的差距较大,惊险性和观赏性还较低,只有通过加强练习,创新器械动作等方法尽早改善我国器械难度分数落后的局面,缩短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1.1.3 D组难度分数对比分析

2009-2012年出台的艺术体操规则中,规定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规定难度分为D1身体难度以及D2器械难度,最终难度分数为(D1+D2)/2。最高分数为10分,裁判员评分时实行扣分制度。

2012年伦敦奥运会艺术体操彩带项目比赛中邓森悦的“D”组难度分为9.05分,扣除分数0.95分,卡纳耶娃的“D”组难度分为9.4分,扣除分数0.6分,两人相差分数为0.35分。虽然从分数上看相差不是很大,但从动作的创新性、难度的难易程度以及器械的熟练程度上看还是有明显且较大的差距,观赏性与惊险性也待加强。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经典 生命 教育

近年来,国学蓬勃兴起,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在大学校园里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信仰的缺乏,价值观的迷离,使他们的生命迷茫而困顿:沉溺于网络,漠视生命,斗殴自残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大学”已经不是一个让人充满无限美好遐想的一方净土,一桩桩自杀事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从中国传媒大学的情侣的殒命到武汉大学的博士的自杀,乃至中国政法大学弑师案,一个个生命的凋零似乎用鲜血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怎么了?

由此,有识之士试图通过传播文化经典来挽救大学生失落的精神家园。大声疾呼大学生生命教育必然要进行文化传统教育。而且一些院校开始了身体力行的实践: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教育课”(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开设,到南阳理工学院在学生中推行中华文化经典的诵读,可以说,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生命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格完善、心智健全的人。人的生命在教育中不断成长,人通过受教育而成为人,夸美纽斯说:“有人说:学校是人性的工场。这是明智的说法。因为毫无疑问,通过学校的作用,人真正地成为人。”[1]郑晓江先生把人的生命分为“血缘性生理生命、社会性的人际生命和超越性的精神生命”。[2]前者是生理生命,后两者是人文生命。人文生命体现出人之为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位列三才之一,可以顶天立地,在于人有情有义有灵,即人的精神性生命。

不可否认,传统文化经典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塑造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及中国人的思想品格,生命教育中社会性的人际生命与超越性的精神生命都是文化传统所赋予的。传统文化经典是塑造人生命的基本力量,利用传统文化经典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其一,传统文化经典尤其是思想类经典,具有丰富博大的生命意蕴,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命。传统文化经典浩如烟海,学者徐春林把传统文化经典分为四类:即思想类经典、文学艺术类经典、生活类经典、科技类经典。思想类经典可分为儒释道三类经典。儒家经典主要有四书五经,讲求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成己而成人,着重建构人的社会性生命。道家经典以《道德经》、《庄子》为代表,以得道成仙、自然无为为旨归;侧重生命的超越性精神生命。佛教禅宗经典以《坛经》为代表,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核要,直指人的灵性存在,侧重生命的超越性。儒释道经典中所探讨的生命问题虽然各有侧重,但万论归一,讨论的是“有心灵生命的存在”。

其二,传统文化经典中蕴含丰富的生命智慧,有利于提升人格,涵养心灵。中国大学生生命教育无法离开传统文化而自成一格。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生智慧,如道家的重生养生、少私寡欲;儒家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佛家智悲双运,自利利他等思想,对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生命的价值与信念,保持良好心境,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智慧与修养,不无裨益。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传统文化课,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纵观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仍然不尽人意。虽说《论语》、《孟子》等一些传统文化经典一直是很多大学本科生的必读书目,但在经典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传统文化经典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面临困境。

原因似乎显而易见:

其一,西方的工具理性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近些年来,西方的实用主义的思潮,伴随着市场经济,席卷中华大地。人对物表现出无限的贪恋,金钱曾一度成为生命价值的标尺。大学校园亦非净土,实用主义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价值观,“学ⅹⅹ有什么用?”成为大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所谓“有用”即是否有利于考证、就业、赚钱等等,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所学知识与教育的价值。“教育即成长”的内在生命价值消失,“大学生”的生命开始物化,实用功利成为生命的全部价值,精神价值与智慧价值一片荒芜。美国教育家艾略特不无讽刺地说:“要不是教育意味着更多的金钱,或更大的支配人的权利或更多的社会地位,或至少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那么费心获得教育的人便会寥寥无几。”[3]所以阅读经典在一些学生看来,费时费力,又不能获利,没什么大用。自然不会去阅读,更谈不上以经典涵养生命。

其二,一些大学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人文素养无法承担教育的责任。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高中“应试教育”以高考为终极目标,与提升人格的教育主旨无关,与功利性的目标有关。学生在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后,他们的生理与心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人生开始失去方向,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引导。

而大学教师的理论素养,人文素质,道德水准不尽人意。无法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责任。院校中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教师,数量并不多,难以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而更让人忧虑的是,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让人堪忧,君不见高校教师抄袭事件屡屡见诸于报端,其中不乏名校;一些“专家学者”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正在使这一称号失去光环,“高校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不再神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在的大学教师更多是在“授业”而非“传道”。大多在“谋食”,而非“谋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4],一语道破高校教育现状。很多教师成为教书的机器和工具,而非教育者。人文教育与素养,绝非几节人文课就可以解决问题,教师的言传身教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庸》有言:“修道之谓教”[5],讲授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师,应是“经师”与“人师”的合一。

古人“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6],庄子认为教诲之人,“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7]反躬自身,仁义忠信,恭俭推让这种素养,我们多数为人师者并不具备,而大学生命教育的主要承载者是教师,教育的本质是人对人的启迪!笔者以为,要让学生的生命通过传统文化经典得以涵养,必须塑造教师自己良好的人格与心灵,否则无法涵养学生的生命。夸美纽斯说:“我们真正的工作是什么?它就是学习能提升我们、使我们思想高尚的智慧——我们把这种学习称之为道德和虔诚。”[8]一个拥有美好心灵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启迪与教育将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胜过任何教学技巧。老子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9]

针对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与教育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尝试:

其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角度渗透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经典。在阐释“和谐社会”的理念时,从“和而不同、中和为美、以和为贵”等角度阐释其文化内涵,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儒家理念。并介绍道家和谐观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与自我生命的和谐,强调道家“道法自然,敬畏与尊重生命”的发展理念。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过多讲述,为使学生达到自身生命的和谐,把笔者所撰写的论文《老子的心理和谐观》发到学生公共邮箱,供学生阅读与参照!在阐述先进文化时,介绍传统文化之精粹,激发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鼓励学生修身养德,经邦济世,承担社会责任。其次,课外开设讲座,讲解经典的读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经典的兴趣,应学生社团之邀,专门做了“以经典浸润人生”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求学读书经历,从各个角度阐述以经典浸润人生的重要性、必要性与意义。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所执教的班级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对传统文化经典产生了兴趣。

再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计入学分。在笔者所列学生的书目中,除了与毛邓课程相关的一些红色经典外,还有《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朱光潜说:“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经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都受用不尽。”[10]所以在开学初,我告知学生“与其到处挖井,不如深凿一井”,在对书目做了具体介绍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本,作为本学期的经典精读书目。让我感到惊异的是,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论语》。要求学生的读书笔记字数不限,但必须结合人生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的体会。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既是认知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位同学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她关于曾子三省的体会:我们每天也应该反省自己,回忆今天做了什么事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的地方,反省一天中所学的知识,是不是已经熟练掌握了,不能虚度每一天!”。从所交上来的读书笔记来看,学生确实从阅读文化经典中受益。

其二,课外组织《论语》读书会,以经典滋养生命。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缺乏教师的指导!因势利导,组织了《论语》读书会。之所以选择《论语》这本经典,原因有三:首先学生之兴趣与需要。近几年,随着于丹百家讲坛《论语心得》的热播,《论语》几乎家喻户晓。大学生渴望接近《论语》又缺乏指导,尤其是人文知识比较薄弱的理工院校学生。其次从《论语》这本经典的文体来看,是格言语录式的对话,又比较贴近生活,很少有抽象思辩与论理,大学生读起来不会有太多的陌生感,读来会有亲近感。再次,《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魂”之所在,其所体现的实用理性有助于学生在行动中践覆。正如李泽厚所说:“这里很少有‘什么是’的问题,所问特别是所答(孔子的回答)总是‘如何做’的问题。但这些非常实用的回答和讲述,却仍然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11]所以这些处事格言关乎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从而成为准宗教性能的教诫与体会。因此容易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

因此利用业余时间,每周与学生一同学习与讨论《论语》,学习分为几个过程:注音解字、释意连篇、涵泳讨论。由教师先主讲几次,每次不可贪多,不宜超过五章。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可以由几个学生分别主讲。目的只是让学生通过《论语》的学习,了解儒家文化,体会人生,躬身自省。在讨论阶段必须结合自身与社会现实,如孔子在《论语》第二篇《为政》中集中论述了“孝道”观,我结合《弟子规》与《孝经》介绍了中国传统孝的文化观念,也指出要辨证看待“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孝道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谈到了对父母的孝道,发现按照儒家的孝道观,我们每个人自身有很大的差距,深刻体会了孔子所说“色难”之理。结合社会现实,大家也讨论了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观的冲击。最后形成了“行孝当及时,论心不论迹”的共识,对待父母尽力做到愉色婉容。在这样的经典阅读中,《论语》变成了启迪生命的文本,生命与生命可以真诚地交流,卢梭说:“利用日益成长的感性给这个青年人的心中投下博爱的种子。正是由于在他一生中,只有这个时候对他的关心教养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12]。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个引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每一次与学生讨论《论语》,自己仿佛做了一次心灵体操,自身的生命同时得到教益与提升!在共同的阅读中阐述道理,点化智慧、丰盈精神,从而滋养生命。

其三,在读书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成立“《论语》修身会”的学生社团。社团以“阅读文化经典,提升人文修养”为宗旨,以生命来影响生命,形成良好的氛围。学生在读书之余,组织了考察孔庙的活动。学生组织者对杭州孔庙先进行了考察,有一位学生讲解,提出相关问题,并召开了协会的会议,大家互相介绍,彼此熟悉。在考察的过程中,对孔子生平主要事迹,儒家思想及礼仪有了感性和具体的认识,又发现了传统文化知识的不足!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论语》。结合孔子弟子颜回与曾子的事迹进行教育,当学生面对塑像时候,他们了解知识与人物的愿望比较强烈,教师的言语更容易渗入他们的心田!“《论语》修身会”刚刚起步,作为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在探索以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大学生生命的过程中,深感“知易行难”!以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生命教育,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还不能吸引起大多数学生加入其中。同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经历,真正做到“诲人不倦”。指导学生进行传文化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育者的真诚。孟子言:“诚者,天之道;思诚,人之道也”[13],坦诚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生命的悲欢与感受!此外,一人的力量极为有限,需要学校多方力量的配合,教育应该形成合力!由于初步探索与实践,从笔者自身素养与教学教育实践来说,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生命教育本身是“以心传心”的。没有经过实践与思索的理论是苍白与肤浅的,生活与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是鲜活与丰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躬身而行!相信经过同仁的共同努力,生命教育的星星之火终有一天会成为成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8][捷]夸美纽斯著:任钟泉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第191页.

[2] 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96—105页.

[3] [英]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第204页.

[4]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318页.

[5][6]陈绍敏主编:《大学·中庸》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第10页.

[7] 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237页.

[9]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 页.

[10]朱光潜:《谈修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2008年版第92页.

[11]李泽厚:《论语今读》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3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一、改变观念,营造氛围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而言一直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这是由于以下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图书资源缺乏。前些年,我在乡下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有限,有的学生想阅读课外书籍,却找不到想读的书。后来,进了一中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虽然很多,阅读的条件也很好,可真正的利用率却有限。其次是教师观念淡薄。很多语文教师只死盯着几本教科书不放,即使是高考要考的名著,也大多只局限于让学生做做相关的练习,忽视了对名著文本的掌握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对语文课内知识的操练与掌握之中,把学生圈定在繁杂的题海之中,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次是学生兴趣缺失。许多学生迫于各门学科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或者有时间也被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如网络游戏等)吸引走了,因而学生越来越远离课外阅读。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解决这一沉重的话题找到了很好的依据,阅读作为语文新课标中的五大“课程目标”之一,成为检验评价语文教学、考察学生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考试命题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应高度重视。本学年以来,我校为了促进师生们阅读的风气,专门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校长亲自在开学初的教师大会上给教师们作了读书总动员,并举行了“介绍一部好书”教工演讲比赛,在高中部举行了“好书伴我行”演讲比赛,在初中部举行了讲故事比赛及《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竞赛,并给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书橱和一定的书籍,倡议每个学生带一两本书来充实班级的小“图书馆”,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制定计划,合理安排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生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时期,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学初制定一定的课外阅读计划,严格挑选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显得十分重要。在计划里,学生应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方面。

1.确定本学期应看完哪些书。学生应有计划地看完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尤其是高考要考查的那几部,如《三国演义》《孟子》《论语》《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家》《子夜》等)。另外,教师还应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2.确定本学期至少要完成多少数字的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但这还只是最低水平,所以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阅读量。

3.确定时间的安排。如何既确保量的完成,又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安排很重要。这里的时间包括平时上课期间、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的时间大致应作如何安排,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

此外,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等都要罗列进去。这阅读计划应一式三份,学生自己留一份,另两份分别交给老师和家长,以便定时进行检查和落实阅读的情况。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课

1.阅读指导课。教师每个学期应开设一两节阅读方法指导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开学初,我专门拿了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什么是浏览以及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要略读或浏览,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该记些什么内容,如何写读后感,如何读各种类型的文章等。如读《西游记》,我对学生提出两点目标要求:(1)了解章回体小说和神话小说的特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认真分析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2)体会作品中联想、想象手法的运用,感受矛盾冲突的作用。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步入阅读的正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对阅读也就更感兴趣了。

2.自主阅读课。每周应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让学生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或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这种课学生很喜欢,他们有一种自由感、超脱感。这里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学生所读之书,必须由教师把好质量关,符合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标准的书才可以读,把不良作品拒之门外。

3.成果交流课。当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时教师可以提前一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将自己认为好的读书笔记拿来展示给大家,并介绍自己阅读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我还让学生每周摘抄1000字以上的短文,然后每人都把自己的“手抄文”装订成册,在全班交流。我班学生黄丽娟每次写读书笔记都非常认真,每次都用工整的篆书抄写,做成读书文摘的形式,注明其出处、文体、作者、摘抄时间,然后是优美语句、阅读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的最前面还有目录。她的读书笔记在班上一展出,立刻在全班学生中间引起了轰动,大家竞相效仿。通过成果交流会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优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可以激发后进生奋起直追的念头。

4.作品欣赏课。教师可选择名作进行欣赏。如学到《曹操献刀》这一课时,教师可挑选《三国演义》中一些能体现曹操性格的章节如《败走华容道》《官渡之战》等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等进行分析,这种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分析人物的方法,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建立一定的检测和评价激励制度

课外阅读能否落到实处,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这个检查可以由语文教师、家长(教师可利用开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提出来一些具体的要求,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经常在家里督促学生阅读并适当给予检查)、语文学进行。

1.每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数量及质量进行抽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状况作出评价,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做得不够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2.通过学生的成果交流课,听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听他们的阅读感受,听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足的提出来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无形中就有了一定的压力,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部分由学生自己来打分进行评价。

3.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结合高考中课外名著阅读的题型,出一些相应的练习给学生做。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效率。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读书氛围,提高自己的学习理论的热情,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1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结合个人课题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读书,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5、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三、我的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首读书目:《儿童心理学》《这样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

2、经典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3、选读书目:《读者》《了解你的中医体质》《赢》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使我们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因此,为了使自己在本学期能够通过读书有所收获,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增加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传承文化经典,增强抵制外国腐朽文化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外国名著,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充分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以达到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3.通过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我的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计划书目,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每天确保有时间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时要坚持以下要领: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阅读时发现一些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要及时摘抄下来,以便于吸收和借鉴。

4、读书时注意不要一目十行,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阅读的质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把它弄懂。

四、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

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目:《论语》《余秋雨散文集》《巴黎圣母院》《亲爱的安德烈》《遇见未知的自己》《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

时间安排:坚持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读书(由于周末要辅修金

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心境,使人获得心灵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我一定要每天坚持读书,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并通过读书使自己不断提升和进步!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3一.读书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一般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5.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读书计划,完成相关书籍的阅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作好读书笔记,认真完成一份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活动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4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我的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安排:

5月份: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历史)

6月份:阅读《史海拾珍》

7-8月份:阅读《三国演义》

9月份:阅读《爱的教育》

10月份:阅读《教育从爱开始》

11-12月份:阅读《一生的成功计划》,并且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一份读书笔记,并进行自我总结。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5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身,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成为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瘠、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一、读书目标

1、读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数学学科教育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浏览各类杂志,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颐养性情。

二、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3、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三、必读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数学思维方法》--郑毓信

3、《谁知道答案2》--江本胜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德育 书香特色班级 悦读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面对初中学生而言,此时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打造书香特色班级是引导中学生认识书籍的作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路径,更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使中学生在书籍中开拓视野、获取信息、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1 目标引领,设置推进步骤

一个完善的方案是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基本保障。组建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班委会成员责任落实,班级家委会大力支持的创建团队更是该项工作的关键。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拓展视野,增进见识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发展作为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终极目标,从而进行工作步骤的设置,必定得到极佳的效果。是学生通过读书丰富生活、愉悦自己、提升品位。

2设置“悦读情景”,创建悦读氛围

“悦读情景”是力求通过环境布置,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精选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动起来,多角度感受阅读内容,深入思考,使阅读变得轻松而愉快。

2.1精心打造班级图书角

2.1.1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创建优越阅读条件

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是班级图书角建设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首要条件。让学生将自己心爱的、喜爱的书记带回班级和大家一同分享和交流,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学生的书源和视野。并且能增强图书角书籍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有效性。为班级的悦读氛围创建优越的阅读条件。

2.1.2加强图书角管理,提升图书角的使用功效

图书角的使用功效和日常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全体师生共同制定和遵守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明确借阅条件,阅读时间等相关事项。设立专人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清晰登记借阅、归还记录,使图书角的运作有条不紊。

对图书角进行分类摆放,通常设置为科普读物、世界名著、中华经典、励志传记、杂志期刊等等。对图书角进行分类管理,不仅有效提升班级图书角的藏书质量,更能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有益读物。

另外,图书分类可以设置好书推荐专栏或专题推荐专栏。在这个专栏班主任应大力倡导学生读经典、品古韵、学国学、传美德、品人生。将经典文化或热销图书例如《论语》、《诗经》、《发现》等引入班级图书角,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2打造“你我同行 共赴书园”读书氛围

为了使学生能相互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班主任应当重视阅读场所的建设和读书环境的布置。通过班级墙报等空间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对班级图书角进行美化等有效手段与全体同学一同打造“你我同行 共赴书园”的读书氛围。

3组织阅读,撰写感悟,培养读书习惯

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x,撰写感悟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打造特色班级的过程中不仅要兼顾班级日常管理的需要,更不能影响各学科的教学进度。所以,组织形式、呈现成果等客观情况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方可效益最大化。

3.1专时专用,落实正常开展秩序

阅读不仅需要氛围,更需要时间。根据相关的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学校每天在学校的碎片时间大约有2-3个小时。科学的使用碎片时间和专项时间,直接影响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效果和作用。班级阅读时间要科学的规划和运用好阅读课、班会课、早读、午读、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等,并且要严格的执行专时专用。专时专用更是学生在校阅读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必须要得以保障。

3.2多样化阅读,领悟人生真谛

为了提升学生的读书兴趣,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该鼓励、引导、推广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例如传统的默读、速读、大声朗读、单人读、小组齐读、小组分读等等。另外,可以进行“视觉阅读”例如利用学校碎片时间集体收看《朗读者》等专题节目。尽量的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思绪激荡、享受其中。无限拓展想象的空间,感受书中的丰富情感,体会书中的喜怒哀乐怕,开始学习领悟人生的真谛。

3.3时刻摘录,建立个人阅读档案

阅读是一种习惯,如何将习惯转换为实效,可以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实现,建立个人阅读档案是最好的呈现方式。

在特色打造的前期,引导学生每天进行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写简短的读书心得。大约2-3周后,摘录读书笔记形成习惯,读书笔记的质量、水品逐步提高之时,可(下转第136页)(上接第50页)对读书笔记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写完整的读后感或者对人物评价、结尾评价、结束语等专题叙述,力求使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记录阅读的书名、数量、阅读时间、书源等相关信息,建立起个人阅读档案,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悦读分享相互感染

4.1定期读书分享

打造书香特色班级,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阅读。愉快的心情需要通过相互的感染方可达到更好的成效。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掌握学生阅读喜好,通过班会课、读书节等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好书推荐”、“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谈”等阅读分享活动。由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新书、好书,交流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读书心得。加强学生之间阅读后相互的沟通、交流,相互的感染。

4.2阅读分享成为显性班级特色文化

呈现班级特色文化更是打造特色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班级的特性和学校生活的丰富性,更重要展现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更是一个相互感染的重要途径。围绕特色打造的进程与班级墙报、宣传栏、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活动相片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并用多种形式呈现,展现学生的发展历程,不仅将课室装扮成一道清新、雅致、独特、个性的风景,更能确保特色班级创建的实效性,更进一步激发悦读的积极性。

5家校联动,亲子读书,共享书香

班主任通过家长会等沟通平台,让家长了解开展特色打造的目的、意义,发动家长参与活动,统一思想,共同指导学生高效阅读。为家长提供购书目录,邀请家长与学生同读一本好书,搭建分享平台,共享读书乐趣。从书香班级扩展到书香家庭,家校联动共同打造学生人生底蕴的基础。

6科学评价,激励为先

德育工作中,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是特色班深入、持久开展的重要思路。把学生的阅读历程纳入德育综合评价,定期检查个人阅读档案,评选出“优秀读者”、“朗读明星”、“书香家庭”、。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班委会、家委会的引领作用、号召作用、评审作用。确保班级特色创建开展的工作扎实高效。

7结论

“书香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现了与“文明积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下变得越来越文明,在积累文明的同时文化功底越来越深厚。我们要让读书、思考成为校园的一种风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我们要紧紧抓住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契机,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和教师们一同去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通过阅读,让教师和学生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丁林兴.读书论:“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 黄明东.打造书香校园构筑悦读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