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仓山房

小仓山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仓山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仓山房范文第1篇

1、袁枚是仓山居士,1716年3月25日至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2、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3、袁枚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来源:文章屋网 )

小仓山房范文第2篇

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愤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骛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很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英国作家鲍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

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解于水,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召自来,涌上心头。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好像专为你写的一样,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可以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

小仓山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建筑;艺术;布局

Abstract: when people swam in the garden, people can enjoy the aesthetic Angle from the garden architectural beauty of art. But, if want to let visitors from the heart feel the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will have to put garden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harmonious combination of, so as to form a perfect landscape, this should also be landscape designers need to study the thinking of problem.

Keywords: garden architecture; Art; layou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园林布局的概念

众所周知,园林是人工按照先前的设计,将不同类别的景观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景观。并且,在所涉及的景观中,各个景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总是能将各自的优美发挥到淋漓尽致。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认为的规划各个景观之间的位置叫做园林布局[1]。

2 园林建筑的分类

2.1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分

园林建筑装饰小品:装饰园林环境为主,注重外观形象的艺术效果,同时要符合使用功能。包括园椅、园灯、园林展览栏、园墙、园林栏杆等。

服务性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是提供游客生活或者出行的方便。如:交通工具存放处、超市、餐厅、接待室、宾馆、卫生间等。

游憩性建筑:供游人休息、游赏用,造型优美。如:亭、廊、花架、榭、舫等。

文化娱乐性建筑:向游客提供更多的娱乐场所。如:剧院、休息室、文化宫、展览室、健身房、溜冰场等。

园林管理类建筑:提供园林管理人员居住和办公场所,如:传达室、门卫室、植被保护管理室、仓库等。

2.2按传统形式分

有亭、台、楼、阁、廊、榭、舫、厅、堂、殿、馆、轩、斋、塔等。

3 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

3.1满足功能要求

改善、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为游人提供休息、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能够提供游客基本的生活需求;一是提供游客简单的辅助功能,诸如小型超市、售票厅、活动室等;二是于主体的建筑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旅游景点[2]。3.2满足景观要求

园林建筑必须满足景观的基本要求:一是满足造景的需求,起到衬托风景的作用,也就是说园林建筑必须也要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二是提供最基本的旅游景点场所,供游客旅游。

4 园林建筑设计中艺术布局思考

4.1动静结合

中国园林讲究以动静对比、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塑造出优雅的环境氛围。著名作家陈从周曾在《说园》中指出:园林的基本特点就是需要有动静之分。静观实际是指静止不动的景观,能够为游客提供停止驻步;动观则是指在整个园林的构建过程中提供游客较长的观景路线。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有场所进行居住,更重要的是提供游客观景,因此,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动静之分。静观包括诸如大厅、楼台、小岛、假山等,这些建筑物往往和园林中自然景观相照应,给人们独自想象的空间。例如,在网师园中便设有诸多的具有深层含义的静观,净水楼台、楼亭榭木、水塘游鱼。动观则是更多的结合游廊和园路。当游客在这缠绵的路径行走,很轻松的就会步入到这种优雅的环境中去,并且路径两侧的景观于此相照应,耐人品味。例如,颐和园中漫长的游廊,路径两侧的万寿山、一望无际的昆明湖,让人们沉醉于这美丽的颐和园景观之中。4.2虚实相生

早在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就提出“空”与“虚”的概念。 “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我国园林的具体创作手法和艺术。借景是指依靠在园林中引入其他的景观来共同写照园林艺术,这就将园林的空间感和艺术性相结合,给人们更多的遐想空间。例如,颐和园通过建造玉泉山和玉峰塔,更加生动的绘制出颐和园波澜彷徨地景观,圆明园通过引入西山,这种方式称为远借,有着特殊的意义;苏州拙政园通过在园林的假山上设置宜两亭,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间去浏览更多的景色,这是方式被称为邻借。可以看出,通过这种借景的手法,园林中就充满了大量的虚虚实实,让人们穿越了现实的空间,思维也从单纯的物理环境迸发到思想环境。

1)框景,框景在园林艺术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将自然环境和园林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通常,在一般的园林中就可以看到将园林建筑亭、廊、阁等建筑的门窗作为风景的画框,然后将自然景观映射到画框中去,从而组成了一副天然画卷。例如,在瘦西湖的钓鱼台上,有着经过园林艺术家巧妙设计的“四面亭”。从远处观去,视野透过四面亭的圆门就是五亭桥,在其左侧椭圆形门框住了远处的白塔,当你站在亭中,五亭桥和白塔自然的引入眼帘,这就构成了一副精美的“框中佳景”。分景、隔景是指通过建造其他的园林建筑来划分自然景观,让人们能更加专注的领略到自然之美。其中,应用于分景的建筑有诸如廊、门洞、漏窗、花窗,等,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层次感。因此,当你步入到具有巧妙设计的园林中,各种天然的画卷应接不暇的进入到你的视野,让你为之震撼。2)镜借,镜借是指在园林建筑中多采用湖面和镜面映射塑造氛围。正如严羽的《沧浪诗话》描写的诗句,“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指出园林中恰当的引入水进行衬托倒影。在袁枚所筑随园中,小仓山房的各色玻璃上,各种风景应接不暇的进入到窗户的玻璃上,让人白班寻味。此外,在苏州网师园、扬州寄啸山庄及片石山房中均有这种手法可见,正是这种手法将更多的景观带入的人想象中去。

3)水中倒影,在诸多的园林景观中,水是不可获取的自然景观。水实际上只是一种静止不前的客观景观,但是借助于其自身的映照,这就形成了 “虚中构象”,让人们有机会在这一种有更多的遐想。例如,在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高度织女故事这种手中倒影的手法,并利用倒影给景点命名。在园林的建造过程中,设计师不只停留着建筑的一维思考上,而是利用其他方式实现了景物的多维度,水中倒影就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多维度的共同写照,这就从另一个角度促发人们的思维

小仓山房范文第4篇

冬季睡眠是一种很好的养“藏”方法。冬季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提前,第二天等太阳升起来再起床。无论大人孩子都应遵循这个规律,

为春生、夏长储存能量。

山楂降压解腻效果好

年底聚会难免吃多吃腻,山楂对消化油腻肉积的效果最好。山楂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每天饭后吃几颗山楂,是很好的调理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养生方式。

冬用艾灸防感冒

穴位位置:足三里位于在小腿前外侧,髌韧带外侧的凹陷处向下量四横指宽,胫骨外侧一横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

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在靠近足三里的部位进行熏灸,距离皮肤的距离以感觉到温热不烫为适宜。持续熏烤一段时间,当你感觉到烫疼的时候,就将艾条拿开一会儿,然后再放回去继续熏烤,直至艾条燃烧至一半的长度,然后换另一侧继续熏烤。

冻疮膏的使用方法

冻疮膏含有樟脑、硼酸、甘油,其中樟脑能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止痒止痛;硼酸具有轻度的抗菌、消炎功效。如果皮肤损伤尚未破溃时,可用温水清洗创面,擦干后涂抹冻疮膏或肌醇烟酸酯软膏,每日2次即可。如果是皮损破溃,除了涂抹冻疮膏或肌醇烟酸酯软膏外,还可涂抹红霉素软膏或鱼石脂软膏,每日涂抹1次即可。

运动不可过量或空腹

不当运动会使人过于紧张或兴奋,这样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使血糖升高;晨起运动前禁忌空腹,以防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是糖尿病人,伴有心、脑、肾、肝脏问题时,不宜进行运动,可待病情稳定后,做一些缓和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每天动一动骨头,可降低骨折风险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让全身接受震动训练,可减缓年龄老化所造成的骨质流失,有助于降低髋关节骨折的风险,特别是髋关节、大腿骨等部位,经过震动训练后,骨质密度更紧实。研究人员认为,震动训练可以降低骨质分解指标,促进骨头生长,刺激成骨细胞活动,进而减缓骨质流失。

既然肾俞穴对人体健康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进行日常保健呢?

每晚临睡前,垂足坐在床上,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松开腰带、衣服,让情绪平静下来,用舌头抵住上颚,闭目,提肛收腹,按摩肾俞穴。当口中积聚的唾液足够多时,一小口一小口地用力咽下。

长期坚持此法,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种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坚持做,就会见效:

第一步,搓热手心。双手相对搓动至少一分钟,使掌心发烫为宜。

小仓山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苏雪林;千屈莱;性格矛盾;思想孤独;特立独行;感性气息

【中图分类号】G640

纵观苏雪林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与坚守。她木讷内向,却文字优美;她勤俭吝啬,却愿意帮助危难中的他人;她看似幼稚好动,却在抗战时将50两黄金捐给抗日将士;她出走大陆,却亲立遗嘱愿死后骨灰抛洒故土。正是这些复杂的经历与感性的自身才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苏雪林。

每每想起苏雪林,忆起她的人格与作品,我的脑海中便不知不觉地浮现出千屈莱的影子。不是群生植物,仅掺杂在其它植物丛中单株单株地生长,被爱尔兰人称为"湖畔迷路的孩子"的千屈莱,孤独且忧愁,特立独行而又充满感性。苏雪林便是生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千屈莱,一株充满矛盾与感性的千屈莱。

一、千屈莱之矛盾

苏雪林的一生都是矛盾的,这既有家庭的烙印,也有社会的影响,更有其个人性格的因素,她的一生我行我素、率性而为、不知进退,她一生的成败得失可以说都与她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这正似千屈莱,虽夹杂在众多植物当中,却仍然拥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即使它自己也无法保障是否会有一天与周围的众多植物零零点点地融为一体,直到失去自我。

(1)性格矛盾苏雪林

苏雪林曾在自己自传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自卑感相当重的人,不重视自己的为人及自己的作品,本书也曾述及......况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才有资格写自传,像我这种庸碌卑微的人也来灾梨祸枣,岂不笑掉人的大牙,还是免了罢"。这里的"庸碌卑微",实在是自谦之语,而"自卑感相当重",则也显示出作者没能真正肯定自我价值的一种历史心态。只有在文中表现对自己的屈赋研究的态度的时候不以寻常视之,珍爱有加。这时她会充满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心宣称:"现世虽无知者,我将求知音于五十年、一百年之后。即五十百年以后仍无人赏识,那也无妨,'文章千古事'只须吾书尚存,终有拨云见日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屈赋研究,苏雪林便从一个自卑的庸碌卑微之人,转眼变成了一个自信坚定、豪气干宵之人。[1]在苏雪林的内心深处,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自我价值认知方式,一种是超过自谦程度的自我否认,而另一种便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2)情感矛盾苏雪林

在情感方面,苏雪林是现实而充满幻想的,她一方面想要挣脱自己既定的婚姻轨迹,为生活中的些许过客而心动流连,另一方面又看似甘愿地束缚于自己那段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长达36年之久。苏雪林与张宝龄的婚事是在她14岁那年由祖父做主定下的,从订婚到结婚的14年中,苏雪林曾以上学、读书、留学等理由推迟婚姻的到来,但却没有想过要彻底地终止婚约。也许她是因为对母亲的爱与尊崇才默默抛开了离婚的念头,不过在苏雪林的母亲离开人世之后,家庭的压力大大减轻,苏雪林却转而坚持保留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就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出现了某些偏误时,苏雪林首先努力的方向不是纠正,而是顺应并强化,以期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的言行找到合适的理由。

二、千屈莱之孤独

在安徽黄山脚下风光旖旎的太平湖,湖北岸黄山区的永丰乡有个名叫岭下苏家的山村。偏僻的村子虽小,却因为出了名扬海峡两岸的才女苏雪林,也因为苏雪林选择了归葬故里,而渐渐地为人所知。苏雪林是孤独的,她的这份孤独不光体现于她的经历,也体现于她的追求当中,不过所幸,她在孤独的最后,最终回归到了故乡的怀抱。

(1)思想孤独苏雪林

苏雪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冰心曾说:"记得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们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应该有苏雪林的一席之地。苏雪林虽然是五四时期的作家,并且以"五四人"自诩,但是却背负着沉重的旧传统的包袱,这无法摆脱的旧传统和封建思想体现于她的人生观和文学观。[2]

苏雪林的母亲14岁嫁到苏家,祖母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大家长,贪图享乐并虐待媳妇,而她的母亲自幼好听忠孝节义的故事,立志要做一个完人,所以在祖母的高压下养成绝对的服从性,也磨练出无数伺候尊长的才能。苏雪林说:"那个时代社会正被一种强大无比的势力笼罩着,压制着,统治着,压得人气也喘不过来。那股势力就是所谓'旧礼教'。它弥天际地,无所不包,使受之者反抗无从,动弹不得,若非亲自经历过的人,谁能知道,无怪都视为天方夜谭了。"苏雪林既对旧礼教痛恨,但她的态度又是极其暧昧和矛盾的。她虽痛恨祖母的残忍,但她又敬佩母亲的秉性,敬佩母亲"忍耐"、"顺从"的德行,所以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她的态度也就是"忍耐"与"顺从"了。

曾有人评价苏雪林说:"在苏绿漪笔下所展开的姿态,是刚从封建社会里解放下来,才获得资产阶级的意识,封建势力仍然相当的占有她的伤感主义的女性的姿态。"自称是"五四人"的苏雪林其实只是获得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意识,封建的旧传统仍然左右着她的创作。苏雪林作品的主人公对于封建的包办婚姻的态度是妥协服从。所以,苏雪林笔下的女性,是被旧礼教束缚的女性。当《棘心》的女主人公醒秋被男友秦风撒下的情网笼罩着失去抵抗力时,醒秋理性地以旧礼教约束自己,压抑自己的感情冲动,虽然"理性和感情的冲突,天人的交战,使醒秋陷于痛苦的深渊中,但是在与爱情诀别之后,主人公醒秋说:"假如不是旧婚约羁束着我,像我这样热情奔放的人,早不知上了哪个轻薄二郎的当。"旧礼教似乎对她有功无过了。

(2)生活孤独苏雪林

苏雪林的婚姻是那个时代最为典型的包办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起初为了完成母亲最后的心愿而与张宝龄结婚,但女儿的婚姻并没有延长母亲的生命,一个月后母亲还是去世了。夫妻二人从结婚到苏雪林离开大陆之前,一共二十四年,期间两人聚少离多,加在一起也不过寥寥三四年时间,无论怎么说都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婚姻。尽管苏雪林对丈夫十分不满,但对婚姻却十分忠贞。其实,无论婚前还是婚后,苏雪林都不乏追求者和意中人,这从她自己的文章《家》和《绿天》中就可以看出。但她都经受住了诱惑,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算是发生在法国里昂的热恋。那时的她才刚到法国,人生地不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学艺术的中国留学生。碰巧对方读过她的作品,对她仰慕已久,两人几乎一见如故。时间一久,两个人关系日益亲密,经常像恋人一样一起外出散步写生看艺术展,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在最后一刻,她还是理智地选择了与对方分手,亲手扼杀了自己的初恋。[3]

苏雪林的一生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有的只是一场束缚着手脚名存实亡的婚姻悲剧,她没有儿女,在人生的最后也并没有体会到儿女们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她一个人就这样孤单而固执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也许她所拥有着的,就只有对母亲的爱,与家乡和民族的爱了。"我深信我的母亲常在我身边,直到我最后一日",苏雪林1939年深情地写进她散文里的这句话,半个世纪过去后真的成了她的预言。母亲给她以生命和血肉,而故乡则给她以另一个母亲,养育了她的灵魂。回归故里的苏雪林在生命的最后的征程中,体会到了之前很多年都未曾体会到的家的温暖。

三、千屈莱之特立独行

苏雪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这种独特主要体现于她旧传统、五四新文化、基督教三重视野拼凑下的文化人格之上。犹如千屈莱,纵身边过客万千,我自"岿然不动"。

(1)观念独特苏雪林

五四对旧道德极尽攻击之能事,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个人自由,提倡家庭革命,婚恋自由。许多男女青年以叛逆者的姿态,力图重建全新的家庭秩序、两性秩序,然而苏雪林在道德伦理上的认识与选择却独具风格。在《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中,苏雪林以蝴蝶自喻,蝴蝶遭到了来自作为诗人之比喻的蝉,作为学者之比喻的鱼,以及蜥蜴等的求爱追逐,但蝴蝶都以作为未婚夫之比喻的蜜蜂的婚约为由加以拒绝。可以说"她自湖的西边以来,抛掷了多少机会,方得保全了自己的爱情,她要将这神圣芳洁的爱情,郑重地赠给蜜蜂"。[4]一方面,苏雪林为少女的所冲动,另一方面也没有充足的反对未婚夫的理由,所以她对未婚夫的感情里面无疑包含了爱情的因子,但是这感情里面却包含了更多的道德责任内容,这在《光荣的胜仗》体现得尤为突出。苏雪林的贞洁观虽然是脱胎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旧式妇女的节烈观,但她并非完全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其中也存在她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

(2)信仰独特苏雪林

受"五四"的影响,1922年"非基"运动兴起。基督教被等同于封建蒙昧主义思想,接受五四所标榜的理性主义的审判。一般的进步青年视基督宗教思想为洪水猛兽,而此时的苏雪林却对宗教报以深深的理解同情之心。首先她肯定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她承认"人类的肉体和精神,不过是物质的集合和运动",然而,又认为物质主义和自然主义必然造成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要求,造成精神的失落和人生的痛苦、烦恼和虚幻,因此,人类还必须拥有精神之美。虽然此类观点并非苏雪林所首倡,但是她作为五四人的这种价值观的认同,是迥异于五四的主流话语系统的。其次苏雪林认为在道德观上东西方文化是想通的。[5]她认为天主教信仰有三个特点,虔诚、热忱和神乐,宗教也具有自己的道德之美,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与基督教的博爱是相通的。

(3)文化独特苏雪林

苏雪林的文学创作深受桐城派文学的影响,她非常崇拜袁枚,曾说"清代诗家,我顶喜欢袁才子",对于袁枚的《小仓山房全集》,苏雪林自幼及老,一直爱诵不衰,其散文创作也有着浓厚的袁枚影响的印记。也许苏雪林无意将桐城派文学与基督教文学相整合,但其实已经在不自觉将两者的融合反映在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创作作品中了。苏雪林强调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功能,所谓文以载道,这在她对郁达夫与张资平的文学评论中可见一斑,她批评郁达夫的《沉沦》是"尽量地表现自己的丑恶,给颓废猥琐的中国人一个初次在镜子里窥见自己容颜的惊喜",批评《她是一个弱女子》"可谓集文学之大成"。苏雪林在文艺创作上显然与五四以来的诸多大家相异趣,她既反对"左翼"作家的红色激进主张,同时也反对以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其实绝对虚无的颓废派的亡国奴德行,但她更多地是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而论的,这在抗战时期她的爱国表现及文学创作中可以证实。

四、千屈莱之感性气息

苏雪林,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感性的人,她"决心要写出一个真实的苏雪林,不为她讳,也不为历史讳,客观地写,让读者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苏雪林这个人",她做到了。苏雪林的感性体现在对母亲的尊崇、对爱情的期许,以及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上。

(1)母女之爱苏雪林

《棘心》取名于《诗经・凯风》之"棘心夭夭",它是作者献给母亲的颂歌。她对母亲的依恋,在《棘心》中以"圣母颂"的文本形式出现。母亲是一切美德的集大成者,是旧式家庭妇女贤与孝的典范,又非"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拥护者。母女之间紧密相连的血缘关系、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的人格魅力,以及母亲的弱者命运深深地打动着女儿的心,在《棘心》中,醒秋由舍不得离开母亲而展现出极度的"恋母情结",甚至眷恋母亲达到了倩女离魂的境界。她愿意为母亲而牺牲一切,这种牺牲出于孝与爱,也出于女儿对母亲永久的愧疚之感,还带着宗教的原罪意味,杂糅着有良心的女儿的报恩意识,在母亲面前,醒秋自认是一个"负罪的人"。[6]醒秋是苏雪林的化身,苏雪林对母亲的爱也是真实可见的。

(2)异性之爱苏雪林

伴随着个性解放思潮的汹涌,近代妇女的自我意识觉醒,当她们自觉到人之为人的价值,反抗被压抑的奴隶境地之际,阶级、社会意义上的男女争斗就发生了。而爱情被视为"追求者与被追求者之间的争斗的艺术",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棘心》中直接描述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间接传达爱情的决斗场上两性关系受到的来自旧传统、新思想的干扰,苏雪林和她的主人公渴望建立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但这种新型关系的基础却来自旧式的父母之命,其结果可想而知。[7]苏雪林以"团圆"为她的作品作结,这是她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一个属于那个时代的女性的难以实现的愿望吧。

(3)民族之爱苏雪林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苏雪林的民族思想的水银柱已经涨到了最高峰。她捐出了多年的积蓄支援抗战,把自己的赤诚的爱国之情写在了历史上,抗战时期出版的《屠龙集》和《南明忠烈传》可谓"为时为事而作",洋溢着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此同时,受欧洲文明熏陶多年的人,看人论事很可能会以西方文化的尺度为标准。苏雪林却不是这样,《在海船上》开篇先说人类的劣根性,此种劣根性,"文明人"亦不能避免。在作者看来,西方人优越傲慢的地看待落后民族,固然是一种不良心态,是人类劣根性的表现,但在海轮这样的"国际公共场合",中国人习以为常地把自己的野蛮丑陋主动展示给外国人看,为他们提供佐味的人生景观,岂不是更为低等的劣根性。因此,作者在文末发出愤懑的心声:"我不知什么缘故,这回只觉得我的心肝在腔子里逐渐涨大而下沉,几乎使我气窒而死!"[8]文化冲突中的压抑和愤懑、民族矛盾尖锐时期的爱恨交织,都来源于苏雪林对祖国的热爱。

五、小结

苏雪林的一生是成就卓著的一生,也是不圆满有缺憾的一生,蕴含着悲剧性色彩的一生。但是作为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历史中间物",苏雪林是众多的"戴着镣铐"的舞者之中的一个。而且,作为历史文化长河中弱势群体的一员,在男性强势话语的氛围中,在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的初期,苏雪林面临的困惑和压抑无疑会更为深重一些。不过所幸的是,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里,苏雪林最终释放了自我,找寻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她的幸运,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幸运。

如果说千屈莱是"湖畔迷路的孩子",它的孤寂与执著、特立独行与感性深深地打动了爱尔兰人的心灵,那么苏雪林就是"文坛迷路的孩子",她"迷失"在自己矛盾而纠葛的情绪与理念之中,她孤独而又洋溢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傲气,她是既一个独立于文坛之外的特立独行的孩子,又不知不觉地身处于那个时代的文流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意志,回忆着心中的那份期许,维护着属于自己的那方天地。

参考文献

[1]何云霞.从苏雪林看现代知识女性的人生困境和自我超越[N].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02).

[2]沈晖.苏雪林传略[J].皖籍台湾人物,2013(46).

[3]王宗法.苏雪林论[J].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2000(27).

[4]户松芳.苏雪林: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坚守[N].江汉大学学报,2004(02).

[5]郁乃尧.另类才女苏雪林[J].江苏地方志,2011.

[6]郭晓霞.从苏雪林看现代知识女性的人生困境[N].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2).

[7]王蓓萍.翩翩飞舞的银翅蝴蝶[N].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8]尉天骄.论苏雪林散文中的民族文化情感[N].河海大学学报,2000(03).

[1]何云霞.从苏雪林看现代知识女性的人生困境和自我超越[N].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02).

[2]沈晖.苏雪林传略[J].皖籍台湾人物,2013(46).

[3]王宗法.苏雪林论[J].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2000(27).

[4]户松芳.苏雪林: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坚守[N].江汉大学学报,2004(02).

[5]郁乃尧.另类才女苏雪林[J].江苏地方志,2011.

[6]郭晓霞.从苏雪林看现代知识女性的人生困境[N].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2).

相关期刊更多

满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

日本问题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