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动中国人物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范文第1篇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他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是靠政府助学金念完中学和大学的。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核试验研究工作。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所以测量仪器的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奖。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坚决地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在住院期间,整理并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此外还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的要求。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扶下,走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素材点拨:林俊德用自己刻苦钻研、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精忠报国”,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更是一座高高屹立的丰碑,指引着我们奋勇向前。

运用方向:爱国、敬业、顽强、坚持、与时间赛跑、无私奉献等。

陈斌强:“绑着”母亲去教书的孝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母亲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丢下母亲。那时,陈斌强的儿子还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母亲,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了幼儿园。

为了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都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课。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你这样把母亲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地带着母亲上课。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根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素材点拨:百善孝为先,陈斌强用一根布带绑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去教书,穿行于风雨之中,这不仅是一种亲情之爱,更体现出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运用方向:孝心、亲情、责任、坚持、关爱等。

何: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她在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那还是2012年4月,何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3个月时,何做出了让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当何说出“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时,她爸爸吓了一大跳,并把她骂了一顿。何哭着说:“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她的要求。2012年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在医院里走完了她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给灾民。被查出患了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素材点拨:尽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如果一个人生前能心怀他人,死后用爱的捐赠去延续他人的生命,那他(她)的生命又是无限的。12岁的何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相信她的名字会被深深刻进人们的心中,如花儿一样清香四溢。

运用方向:捐赠、爱心、感恩、圆“梦”、榜样等。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干部、村干部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们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只认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素材点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陈家顺虽然是一名国家干部,但他牢记“人民公仆”的宗旨,放下身架,亲自“卧底”。这不仅仅是在尽职责,更是在把满腔的爱洒向农民工,洒向自己的衣食父母。

运用方向:尽职、民心、不畏艰辛、以心换心等。

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

今年56岁的高淑珍是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的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时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了上学年龄却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于是,她便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高淑珍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从此响起了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了,她一咬牙买了一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再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自己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10块、20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范文第2篇

中央电视台虽然年年都有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花、端上一个奖杯。这个有意义的节目虽然已经举办十年了,但这才是我看到的第一次,我对此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去的人的事迹各有不同,但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动,是因为这里包含了责任、理想、大爱……

胡忠和谢小君是一对夫妻,他们和女儿一起来到了草原。胡忠在孤儿院里教书,一旦他知道哪里有孤儿,他就会不辞辛苦地把这些孩子接回来,教他们知识、给他们人间真爱。胡忠说:“我是个志愿者,我喜欢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非常需要我们。在做这份工作时,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这是我的责任。”这对夫妻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责任、什么是人间真爱。

吴孟超是个医生,他有个病人叫王甜甜,她的肝上长了一个肿瘤,吴孟超考虑到甜甜的肿瘤是良性的,用肿瘤切除的方案是可行的,但他同时也知道,肿瘤所在的位置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别的医生都不愿意为甜甜做手术。可吴医生说:“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我应全力以赴地去做这个手术。”最后手术成功了!

从“感到中国”的节目中我感受到了责任和努力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象他们那样,永远肩负着责任、背负着理想,传播着人间大爱,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范文第3篇

“终于只剩作文了。”他稍稍喘了口气,便开始看作文题目。考场上的每一秒都是很宝贵的。但是,他傻眼了,作文的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感动?好像我很久都没有感动过了。‘感动中国人物’?今年忙着复习,根本没看,怎么办?”他的额头沁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珠,“不能慌,老师说过,身边的小事例最能拿高分,让我想象------

春节时,他回乡下给爷爷拜年,爷爷奶奶很疼他,让他放松一下,就没有让他看那些带去的复习资料。他便在乡间的小路上悠闲的散步,忽然一只大黑狗,虎视眈眈的看着一只母鸡,而在那只母鸡的身后,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双方就这样僵持着,突然,大黑狗扑了上去,而母鸡却没有本能的闪开,反而迎了上去,大黑狗在母鸡的翅膀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母鸡哀鸣一声,却依然用身体护着身后的小鸡……这是感动吗?

每天晚上,他总是奋战到深夜,为了他的理想,为了不辜负他辛劳的父母。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每天的工作总是很累,经常很早便休息了,而他体弱多病的母庆亲,总是陪着他熬到深夜,为他送上一杯香浓的咖啡。这种咖啡,是他母亲最喜欢喝,却又最舍不得买的……

这不是感动吗?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范文第4篇

培养学生的写作 水平,具体的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仿写:

一、标题的仿写

题好一半文,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拟题时可以仿写某些经典课文标题或经典的课文名句,也可以跳出课本仿写。

如下列标题就是仿写的优秀典型,让人一眼就能看清作者立意:“送去主义”“我自横刀向贫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将善良进行到底”“知否?知否?应是民肥官瘦”“掀起“毒胶囊”的盖头来”“有多少“经典”可以胡来”“拿什么来赞美你,我的祖国”“特别的感谢给特别的你”

此类标题让人既熟悉亲切,又新奇有趣。

二、开头、结尾的仿写

古人写文章强调“凤头”和“豹尾”,在作文中,学生不妨大胆仿写阅读过程中记住的经典开头和结尾,为文章增色。

如一位学生在写立意为“爱心”的作文《生命的修剪》一文时,开头处这样仿写冰心的话: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浇灌,随时修剪,使得洒下爱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心暖花开。

这样的开头,既营造意境,又开篇点题,非常吸引人眼球,起到很好的入题效果。

另一位学生在《荡起向善的涟漪》一文结尾处这样仿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让我们撑一支长蒿,向善良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伸出双手,荡起向善的涟漪。

这样结尾,可谓简结明快,干净利落,意味悠长,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三、结构的仿写

不同文体的结构模式有其相对固定的特点,如议论文常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总—分—总”的结构,如《六国论》《拿来主义》等;散文常用“空间顺序”和“情感线索”的结构,如《荷塘月色》《囚绿记》等;记叙文和小说常用“时间顺序”的结构,如《包身工》《祝福》等。对相关文体结构的仿写,可以使思路清晰,行文快速。

如优秀作文《门前的路国家的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切身体会,写自己家乡门口路的前后变化:儿时的路是沙土路,初中时路正在修,高中时新修好的水泥路又宽又干净。行文过程中以“我”的切身感受“快乐—苦闷—欣喜”为线索。这样行文,让读者觉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四、素材的仿写

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积累素材上,但很多学生在考试作文当中却不能学以致用,实为可惜。其实,对经典素材恰当地改头换面,便能时用时活,时用时新。特别是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更是学生作文复习备考的经典素材,学生更应该学会灵活仿写。

如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颁奖词,就是对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的仿写: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一位学生在《莫因善小而不为》一文中仿写杨善洲和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词,使文章熠熠生辉:

莫因善小而不为,公仆本色杨善洲。一个人能给历史留下些什么,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一种希望。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他二十年如一日,将一棵棵树苗栽满了荒山,给子孙留下了绿洲。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范文第5篇

比喻就是打比方,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从而达到生动、形象、浅显的目的。比喻是写文章时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也多次出现,创造了感动人心的艺术佳境。

何玥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赏析】 颁奖辞中,“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把12岁的何玥姑娘比做花朵,对其生命过早地凋零给予同情;“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这里又把何玥比做天使,多么美丽的意象,对她有一颗善良之心给予高度赞美。

对偶,是指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可以分为严对和宽对。

高淑珍颁奖辞: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赏析】 颁奖辞中,“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用对偶句的形式来热情讴歌高淑珍十多年来致力于教育的精神,同时通过一个对偶句将这个农村妇女耗尽家产,矢志不移,致力于残疾儿童教育的艰辛具体化,语言闪耀着凝重典雅的光芒,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陈斌强颁奖辞: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赏析】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这句颁奖辞开篇就以一副宽对来表达陈斌强的反哺感恩之情,语言整饬,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运用对比,能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陈家顺颁奖辞: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赏析】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这里将“苦”和“甜”形成鲜明对比,凸现陈家顺当官为民做主的思想,心系百姓的公仆形象,在对比中表达了对陈家顺的崇敬之情。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或音近)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使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分为“语意双关”和“谐音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周月华、艾起颁奖辞: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

【赏析】 “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这句巧妙地从获奖者的名字切入,一语双关,意境优美,韵味无穷,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在说话或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文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涵和增加语言可读性的途径之一。巧妙地引用古代诗文,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增强说服力,增添文采。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林俊德颁奖辞: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赏析】 “平沙莽莽黄入天”“将军金甲夜不脱”这两句引自唐代诗人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表现林俊德长期工作在狂风怒吼、黄沙飞扬的绝域大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以及重任在肩、以身作则的科学精神;而“剑河风急云片阔”引自岑参的另一首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颁奖辞直接引用古诗名句,尺幅之间,文采飞扬,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化用,是写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通过化用,可以使原有的句子在新的表达载体上又一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化用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更显文采,可增强语言的意蕴。

高秉涵颁奖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赏析】 这一则颁奖辞化用了余光中《乡愁》中的“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诗句和“近乡情更怯”“少小离家老大回”等古诗意境,恰到好处地表达获奖者高秉涵和他的战友们浓浓的乡愁,语言典雅,古韵悠扬,耐人寻味。

拟物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故意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借助拟物的手法,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感受着作者的强烈情感。

李文波颁奖辞: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赏析】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这一句运用拟物辞格,说李文波站成“礁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获奖者李文波以透支生命、牺牲青春和家庭幸福为代价,长年坚守在祖国南疆的感人事迹,“礁石”一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有时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把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把事物记叙得更加具体、生动,把道理阐述得更加深刻、透彻,把感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经常使用这种技法。

罗阳颁奖辞: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赏析】 “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化用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化用南宋辛弃疾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诗意地表达了罗阳同志以航空报国的赤子情怀,称赞他以国家之振兴为己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这一句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所谓移情,是指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在这则颁奖辞里,把“悲伤”这一用于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到了战机上,表现出国人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以完成罗阳未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