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又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不足。
新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四自”和“三不”。“四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体现了写作高度的开放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体现了写作严格的限制性。
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都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行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有: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主要方法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由果溯因: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3.舍次求主:有些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4.:如果是多则材料,审题时要鉴别材料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或从共同点出发,或将不同点对比,或将不同观点补充叠加,提炼出正确的主旨。
四、方法例说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从猪八戒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多从自身找原因;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打击报复;勇于接受正确意见;不因小失大,或不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小事上;胸怀宽大才能集思广益。
从镜子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光明磊落难能可贵;有理走遍天下;不畏;委婉胜于直言;讲究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忠言“顺”耳利于行。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审好这个题后,可从以下角度写: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该材料从表面上看,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概括语是对三则事例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事例都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事例是三个不同的角度谈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人才成长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好奇心很重要,人才成长必须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要勇于拼搏,不断体验、百折不挠,表现出对新知的极大渴求,有努力创新的愿望,这是成才的内因;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才成长有积极作用。
虽然这首诗所反映的内容未免失之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在此,笔者根据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成果,与各位教育界同人共同探讨。
一、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及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所谓“新材料作文”,即提供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它是介于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我们可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
由此可知,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考生可发挥的空间更大。相对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来说,它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又能有效杜绝作文中“放野马”现象的发生。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新材料作文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我们对此应该予以重视。
二、思维方法示例
方法一:全面把握材料,重点突破关键句
示例: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审题方法:找关键句。纵观材料,第一段是写野兔的“性格”及生活习性。第二段是写猎人利用野兔的这一生活习性“设关待兔”。其中,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是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参考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方法二: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
示例: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起。”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但哲学家没来。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审题方法:“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指出要“无草”,就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指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指真、善、美。此类材料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
参考立意: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用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用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用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让爱心充满自己的心灵来感化他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方法三: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示例:某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1.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2.题目自拟。3.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套作。(某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
审题方法:1.关键词语、句子:“助鼠为患”。2.几组联系:田鼠与人类、人类与田鼠天敌、田鼠与天敌。3.材料寓意:生态失衡、环保。
立意示例:1.一条孤独的眼镜蛇致人类的一封信:破坏环境导致生态失衡,人类自食恶果。(自然现象层面)2.一只忧患意识强烈的田鼠致人类的一封信:鼠无远虑,必有近忧;盛极而衰,乐极必悲。(哲学层面)3.一只泣血的猫头鹰致人类的一封信:天生万物皆平等,人类残害何太急。(伦理道德层面)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策略
0.引言
新材料作文其难点就是“审题”与“立意”,学生很容易出现思维错乱,分不清主次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在考场上的作文立意,还会出现“离题”情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助力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思维方式,囊括在阅读文本基础上的“阅读思维辩证模式”、“课堂思维模式训练”等相关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创作水准,使得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的时候,不再害怕其审题与立意。
1.新材料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考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1]。用作文题目的这种形式去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在过去的传统考试中是几乎难以见到的,这足以说明现在国家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越来越注重考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也是目前语文新课改革中的一项教学任务。我们都知道,“阅读理解”与“写作”是紧密相关的,这两者缺一不可。新材料作文首先要求的是学生必须要对材料进行“精读”,注意材料中的敏感词汇,再去剖析材料的主旨,并总结出自己所对材料理解的涵义,然后进行成文。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去进行“思维拓展”,而思维能力的好与坏也直接决定了其对作文的立意,致使影响了作文分数。所以,对学生进行考验阅读理解中的“思维模式”是新材料作文中的亮点。第二,写作水平要求更高。一个人写作水平的好与坏不仅仅是体现在其书面语言表达上,实际也包含了思维能力水准。“新材料作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精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去进行多个“立意方向”,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对文章所理解的文章主旨。当对立意提炼过后,再根据自己的一句话去展开文章的脉络,一定要思路清晰地进行开头、正文、结尾。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应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当然语言的优美也会给文章添上一定的色彩,这会让老师也能感觉到一个学生的语言功底厚度,会格外得到加分。
2.助力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举措
2.1增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升阅读水准
学生阅读水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题能力[2]。在高考中的作文材料是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仅是把握文章内容,思路清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是需要学生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自己的观点表达,要涉及到个人与自然、社会、国家等相关的意识度。要想学生能在这方面做到更佳,第一,学生要有自己的人文情怀,必须要要将自己的写作学习与精神世界联合。当学生审题能力偏弱,其不可推卸的原因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一般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是进行“机械化分析”“唯一答案”等都偏离了自己的真实思路。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精神世界也是空虚一片。所以,需要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精神世界相互融合,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实现对文章“思想内容”及“语言形式”都的理解。第二,关注自我体验,突出学生是主角。“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情感活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其进行“感悟”和“思考”,进而享受自己的审美。首先这要破除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老师要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并把课堂上的时间都去交给学生,去真正地展现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思考,凭自己的所有的语文知识去体验对世界的认知。
2.2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要全方面地理解文章涵义,但可以根据某一个点或者是角度去进行创作。实际上,一则材料所包含的观点并不具有“唯一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而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要以作文材料为中心,学生在这篇材料中想到的所有点都可以自己记下来,老师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相似、相反”等方面的角度去进行联想,从而为创造性、多样化的审题立意提供有力条件。
2.3辅导学生关怀社会生活,树立正确价值观
往年的高考命题,其实都是在反应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一般学生都会从“难易角度”去进行分析,这是没有错的,但有关语文教育家表示,简单的“难易”会判断的过于“功利”,因为作文写的好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时的,而他真正能够从写作的过程中意蕴到生活的唯美,这才是对其有意义的。所以,倘若能够从学习如何在语文的角度上去分析作文题,也许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材料作文因其材料的“广泛性”、“开放性”、“丰富性”逐渐地受到命题人的厚爱。所以,老师只有从更开放的语文教育模式中去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逻辑思维、健康心态”等相关条件才能够使得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偏,从而达到保障作文能取得一个满意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蕊.由一堂材料作文训练课谈作文的审题 [J].理论与实践.2015.(4):159.
一、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下一个。据此,可以立意为: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
二、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情感倾向入手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涵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准确的立意角度。
四、最佳立意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从材料的多侧面意义中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五、辨明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其形式多样、考点丰富,可达到读写并考的效果,又能防止搬套范文,同时能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具有正确的教学导向作用,因此备受各级考试命题者的青睐。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和命题要求决定了其立意应该是多角度的,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看到材料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就是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所以常常没有新意。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深入发掘材料蕴涵的多方面的寓意,从而提出新意。
先看下面材料:
在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如果单纯分析这个故事的情节,我们也可以提炼出一个寓意,进而在面对和这个寓意相关的话题时运用此则素材。但是,这样的分析和运用没有多少新意,在写作中这则素材的作用也就有限。
从耶稣的角度来讲,他的教育方式很独特,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而是采用身体力行的方式。这样的教育当然效果会持续得更久。耶稣没有出于对门徒的爱把樱桃直接交给彼得,却采取了让他费点儿神才拿到的方法,没有“溺爱”的成分存在其中。学生在遇到类似教育方式的话题时,这则素材就非常有用了。
从彼得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类似“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寓意,在写有关“大小关系”的话题时也可顺手拈来。
如果再更换角度,我们还可以获得其他的寓意。例如,“一件东西的价值往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它的价值”等等。
以上的新材料作文很好地诠释了其立意的多角度性,而新材料作文代表着一种新的高考命题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应该对这种类型的作文高度重视。笔者在这里特别要提醒广大考生的一点是:不管什么作文,在审题立意时都要全面理解材料内容,把握主要倾向,抓住主要矛盾,选取最佳角度。因为矛盾有主次,角度有优劣,立意有高下。许多新材料立意时宜综合考虑,取其中心,不宜脱离主旨,如果草率地就某一方面立意,就会偏离题意,只有抓准了材料主旨,才能正确地确定文章立意。
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还要根据不同材料,准确把握以下原则:
1.找准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如: 2006年全国卷(乙卷)作文,材料中涉及到的对象有乌鸦、老鹰、牧羊人和孩子,材料的主角是“乌鸦”,“ 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由此就可阐发一系列的观点。乌鸦角度:①盲目模仿;②缺乏自知之明。牧羊人角度,认为乌鸦“忘了自己叫什么”,由此可确立这样的立意:①一味好高骛远;②聪明反被。而孩子角度,认为“它也很可爱”,则可从以下几个侧面立意: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②拼命追求的精神;③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2.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