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软组织肿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绝大多数实体肿瘤一样,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也是从外科手术开始的,而且至今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从其切除范围来看,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过程。最初,鉴于治疗后局部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最终的效果是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于是,近30年来,不断总结经验,手术治疗已趋于保守,也就是在取得同样疗效而又无损机体功能的前提下,实行最佳的适度手术切除,再辅以其他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 病灶内切除术
病灶内切除术或称减积手术,是不完整的切除手术,无论大体或是微观都有肿瘤细胞残留。这是针对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而采取的手术方法,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命。如腹膜后和肢体的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以及腹膜后巨大的侵袭性脂肪肉瘤,可先行此类手术,缩小病灶,继而辅助放疗,可取得一定效果。
二 边缘切除术
边缘切除术也称局部切除,是指在肿瘤和周边正常组织界限所作的切除,可以通过大体或微观检查标本有无肿瘤残余。边缘切除术适用于良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此种方法仅能切除假包膜以内的肿瘤组织,必然遗留一些“反应区”内的卫星转移灶和跳跃转移到正常组织内的转移灶,从而成为以后局部复发的“祸根”。因此,术后必须配合辅放疗或者化疗。
三 广泛切除术
广泛切除术是指在肿瘤没有侵犯的正常组织内进行,术前MRI检查、术中大体及微观检查可见该组织没有组织反应或水肿。
适用于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切除了包含“反应区”以外的部分正常组织,深度也达到深筋膜和肌肉筋膜,在冷冻切片上已经找不到残余的肿瘤组织。
四 根治切除术
根治切除术是较广泛的切除,操作在对肿瘤浸润产生解剖屏障作用的部位进行。与皮肤已有粘连的软组织肉瘤,不论是原发还是复发,要求距肿瘤基地外3cm做切口,连同复发者过去的切口瘢痕一同切除。皮下组织要再向外潜行分离4-5cm或更广泛,以便施行肌肉问切除术,包括受累肌肉群从其起止点整块切除。主要神经受挤压移位或粘连时,应仔细用神经剪刀把神经外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这样可以保留神经纤维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主要血管要尽量予以保留。如无毗邻骨骼破坏,则仅行骨膜局部切除即可,否则需行骨段切除加修复术。然后用新配制的2mg氮芥(HN2)生理盐水溶液或1:2000的洗必泰、蒸馏水等浸泡创面4-5分钟,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最后根据创面大小和保留皮肤多少选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松解切口缝合或转移皮片缝合、游离肌皮瓣(带血管蒂或血管吻合)、游离肌骨皮瓣吻合(带血管蒂或血管吻合)等方法覆盖创面。 五 肿瘤段截除术
肿瘤段截除术位于肢体近端的软组织肉瘤,可采取保留肢体大部切除肿瘤的方法。此法用于临床已久。首先是Tikhor-Linberg肩胛带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累及肩胛骨、肱骨头及骨外端的情况,手术切除肩胛骨、肱骨上端及锁骨全部或外侧部分,保留上肢的血管和神经,不影响肘腕关节的功能。以后发展到用于下肢的摹仿手术-骨盆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肉瘤,切除部分盆骨及股骨上段,保留下肢的血管神经,不影响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惟不能负重,需借助拐杖行动。近年来,随着人工材料和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发展,单纯应用肿瘤段截除术已逐渐减少,而代之以相应的修复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受累关节的功能。
六 截肢术
截肢术包括各种长骨中段截肢术及各关节解脱术。适用于肢体的巨大肿瘤并累及重要神经、血管,伴发溃疡、感染、出血而又无法控制;或因肿瘤毒性反应,剧烈疼痛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或因肿瘤引发毗邻病理性骨折,已失去活动能力;或因过去曾行远端截肢,现又有肿瘤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已无法用根治术或其他方法挽救时,方可考虑选用截肢术。
严格地讲,所有肿瘤都是可以切除的,然而切除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如果肿瘤的切除必将带来患者的死亡,则不应再行手术。用切除来治疗软组织肉瘤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需要慎重考虑的选择过程。每个个体的肿瘤都有其特异性。有些生长很快,有些生长很慢,常常要几十年,尽管活检结果可能是高度恶性肿瘤。对于低度恶性肿瘤,由于很少发生转移,主要的问题是局部复发,因此,通过严密的计划和完全彻底的外科手术切除,治愈是可能的。对于许多低度恶性肿瘤来说,广泛地切除和小心谨慎地避免肿瘤污染和种植,甚至可以不用其他的辅助治疗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 介入治疗;骨和软组织肿瘤; 栓塞治疗; 动脉内灌注化疗
骨和软组织肿瘤属于临床多见肿瘤之一,仅以手术或者放疗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据既往病例来看,五年生存率一般都不会超过20%[1]。目前,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对延长骨和软组织肿瘤患者生存期具有颇为理想的效果[2],五年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最高可达80%,同时骨肉瘤保肢率也大幅度提升几近80%,这对保全骨和软组织肿瘤患者肢体完整无疑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骨和软组织肿瘤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介入治疗,确切地凸显出介入治疗的理想疗效,以下即为本次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骨和软组织肿瘤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介于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6.4)岁;所有患者均通过CT、X线或MRI检查,再经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患有骨和软组织肿瘤,患者中患骨肉瘤有10例,软骨肉瘤有6例,骨巨细胞瘤有9例,转移瘤有2例,尤文肉瘤有3例;肿瘤位于上肢有12例,位于躯干有10例,位于下肢有10例。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由股动脉实施穿刺插管,选择供血动脉干进行造影,以对肿瘤部位、肿瘤轮廓以及肿瘤大小作具体了解,尤其要注意肿瘤供血动脉数量以及供血的程度大小。在30―40分钟内灌注化疗药物,为使药物到达肿瘤病灶内,在灌注时,应该使用血压计袖袋间断地阻止病肢远端流血。选择化疗药物时,原发性骨肿瘤通常使用0.3g―0.8g卡铂、30―70mg表阿霉素等;转移性肿瘤使用0.5g―1.5g5-Fu以及10―20mg及丝裂霉素等。
对行栓塞的肿瘤,对该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插管,再次造影,在化疗灌注的基础上加以栓塞治疗,混合栓塞剂与对比剂后进行注射,当供血动脉停止流血时停止注射。在DSA下进行栓塞,结束后再次造影。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介入治疗前后病理资料、手术过程、影像资料、肿瘤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组织变化。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肿瘤明显变小甚至完全消失;有效是指肿瘤有一定程度的变小;无效是指肿瘤无变化甚至恶化。根据Huvous分级法评估肿瘤坏死情况:I级,50%之下的肿瘤出现坏死;II级:50―89%的肿瘤出现坏死;III级,90%―99%肿瘤出现坏死;IV级:100%的肿瘤出现坏死[3]。
2结果
2.1介入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32例患者均予以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其中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或完全消失的患者有28例(87.5%),软组织退肿、肿瘤变小的患者有20例(62.5%);进行碱性磷酸酶复查的患者由20例下降至14例(43.75%)。有24例(75%)患者在介入治疗后一周之内予以手术。进行肢体肿瘤手术的22例患者中有15例(68.18%)行保肢手术。
由于年龄、病症转移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而拒绝手术的8例患者均予以2次左右的介入治疗,其中联合放射治疗的患者有3例,仅联合静脉化疗的患者有2例,同时联合放射治疗与静脉化疗的患者有3例。动脉内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的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且肿瘤变小。每次介入治疗之前,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肿瘤区域血管显著变少,血管管渐次变细,瘤色渐次变淡,肿瘤范围渐次缩小。
予以动脉内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的部分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以及因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但都在三天之内都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
2.2随访
对所以患者进行为期1年至3年的随访,其中1年生存率为96.87%,2年生存率为90.63%,3年生存率为68.75%。
3讨论
近年来,介入治疗使骨和软组织肿瘤临床治疗手段迈进了新的里程。介入治疗可直接行局部灌注化疗以及栓塞,局部疗效十分理想,肿瘤坏死率往往可高达60%以上甚至可达到100%[4],其重要性已不可言喻。这种术前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术中出血状况,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对多血供肿瘤而言,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或)栓塞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原发性肿瘤的长大,作用于肿瘤细胞致使其坏死,而且还能抑制侧支循环进而大幅度控制出血量。采用介入治疗最好在手术后2―5天内实施切除手术,2―3天为栓塞切除的最好时间,因为这时阻断了血供,术中出血将会得到有效控制[5]。总之,介入治疗疗效理想,能有效提升五年生存率,对骨和软组织肿瘤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慰藉,对改善患者生活或心理状态都具有积极影响,极具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卫国,彭秀斌,李鹤平,杨建勇,程光森,陈加源.介入栓塞治疗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1:865-868.
[2]何新红,李文涛.软组织肿瘤的介入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02:124-126.
[3]冯耀良,王杰,刘沛,李麟荪,施海彬.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术前介入治疗分析[J].江苏医药,2001,01:28-29.
【关键词】颈阔肌肌皮瓣;口腔内缺损;修复
当前临床上在对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治疗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远位带蒂皮瓣打碘仿包、血管化游离皮瓣以及植皮等,但是在运用上述修复方法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患者耐受程度、缺损部位的大小、手术创伤大小以及术后功能等,并且无法获得满意疗效[1]。因此,本文对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运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15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为(58.7±11.4)岁,其中5例为牙龈癌、5例为颊黏膜癌、1例为牙龈腺癌、10例为舌癌、4例为软腭癌。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颈阔肌肌皮瓣修复术,操作如下:术前,将口腔组织缺损部位作为基本依据,对蒂在上的颈阔肌肌皮瓣进行设计,从角前切迹开始直到后下方对肌皮瓣的中心长轴线进行设计,并且使该长轴线与颈阔肌肌束方向保持一致。与该中心长轴线平行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对肌皮瓣的前后缘进行设计,前缘和后缘保持平行,宽度一致,并且向下延长直到所需长度。术中从锁骨区皮瓣尖端将肌皮瓣切开,同时将其后缘和前缘切开,在颈阔肌深层肌膜深面进行翻瓣,将皮瓣翻起直到颌骨下缘,对形成的肌皮瓣进行切取。需要注意的是,切取肌皮瓣的过程中,应该间断缝合颈阔肌和皮肤,避免皮肤和肌肉出现分离。同时,将经过转移隧道部分的皮肤切除,掌握好深度,直到真皮层,以创面渗血呈现出点状为宜,避免对真皮下毛细血管网造成损伤,使创面形成,形成4.0cm-6.0cm长度的一个皮下-肌蒂。完成肌皮瓣制备后,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尽量扩大肌皮瓣所经隧道,避免压迫蒂部,从颌下从下颌骨内侧通过直到口内缺损区,所有口内皮瓣均在蒂部后面,并且远心端超前,同时对位缝合受区分层与皮瓣,颈部供区创面向周围方向将颈阔肌深面钝性分离后直接缝合拉拢。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0个月-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23例,占92%,皮瓣部分坏死2例,占8%,经清创换药后,肉芽组织正常生长且伤口痊愈,无1例患者出现全部皮瓣坏死或者皮瘘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并且术后患者对口腔功能和形态均满意。
3 讨论
3.1颈阔肌肌皮瓣的适应证
颈阔肌具有表浅的位置,位于颈部皮下,具有丰富的血供,既宽阔又薄,与口腔颌面部的距离较近,这一区域皮肤的弹性、厚度以及色泽均较好。颈阔肌肌皮瓣适用于口底、颊部、咽侧壁、舌、软腭以及翼颌韧带区等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治疗,并且可以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颈部皮肤软组织肌肉松弛,将皮瓣切取后,有助于直接拉拢缝合供区[2]。在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的皮瓣尖端出现坏死,区域面积为0.5cm×3.0cm,可能是颈阔肌血供不佳太薄所致,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应该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对颈部过于瘦小、年老体弱的患者,应该选择其他修复方法。术中减张是确保皮瓣成活的一个关键环节,本组的25例患者中,1例患者的软腭、咽侧壁以及翼颌韧带区缺损达到5.5cm×7.0cm,手术缝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张力,拆除皮瓣边缘缝线时,有一个长度为3.0cm的伤口裂开,说明术中无张力缝合尤为重要,如果具有较大的缺损面积,不应该选择颈阔肌肌皮瓣修复,所以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治疗中,掌握好适应证尤为重要[3]。有研究发现[4-5],颈阔肌肌皮瓣具有广泛的用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3.2术中注意事项
虽然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确保肌皮瓣存活,在手术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皮瓣转位和从软组织隧道通过时,应该要避免过多的压迫和扭转蒂部;②同时考虑皮瓣切口设计与颈淋巴清扫切口设计,颈阔肌肌纤维的走行通常朝着后下方,所以在对肌皮瓣进行设计时,应该从角前切迹开始,朝着后下方对肌皮瓣进行设计,形成一个中心长轴线,并且使这一长轴线与颈阔肌肌束方向保持一致,这样能够避免损伤肌束,确保皮瓣血供;③肌皮瓣的面积应该比口腔缺损面积大,避免出现较大的缝合张力而对血运产生影响。同时,在确定皮瓣大小时,应该将患者的颈部皮肤弹性、张力以及遗留创面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颈阔肌肌皮瓣区域,确保可以拉拢缝合[6]。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颈阔肌皮瓣对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修复效果好等诸多优点,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建虎,孙沫逸,张圃,程晓兵,杨耀武,雷德林,刘彦普.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J]. 现代肿瘤医学,2007,11(2):185-187.
[2]程晓兵,马秦,杨耀武,田磊,李云鹏,胡晓光,雷德林. 改良式颈阔肌肌皮瓣在口腔内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探讨[J]. 口腔医学研究,2010,21(2):253-255.
[3]邓涛.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2010,13(9):128-129.
[4]卢新华,刘海涛,叶明华,夏刚,陈羿. 颈阔肌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及防治并发症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6(3):74-76.
1 对象和方法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常规换药治疗后植皮或创面缝合,治疗组在给予抗生素及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加用封闭式负压吸引后经植皮术或创面缝合术,比较两组在皮肤坏死、骨髓炎的发生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
2 结果及分析
对照组中除16例住院35天左右出院外,其中6例出现皮肤坏死,2例引发骨髓炎等并发症,予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长达60~90天出院。治疗组27例患者中,26例在5~7天引流后,创面缩小,肉芽新鲜,经植皮或Ⅱ期缝合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出院。其中1例因20cm×15cm前臂脱套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85岁老年女性患者,且健侧上肢静脉条件不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持续负压引流至9天后,分次行游离皮片及带蒂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均存活,修复良好后出院。
3 VSD的护理体会
3.1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剧烈的疼痛,担心预后、家庭琐事等复杂心理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应及时有针对性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细致地向其介绍VSD治疗的方法、优点,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缓解疼痛。
3.1.2 用物准备:应在患者回病房前常规铺麻醉床、备好中心吸引装置,防止医用泡沫敷料或引流管内血液凝固而堵塞。
3.2 术后护理
3.2.1护理:患肢抬高20°~30°,高于心脏水平利于患肢血液和淋巴回流,改善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同时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
3.2.2 引流管的护理:①将负压引流管连接到负压引流瓶上,确保负压吸引的压力持续恒定在-125~-450mmHg,若压力过小,吸引力不足,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而压力过大,则易引起泡沫敷料与创面贴附过紧,空隙缩小或无空隙,达不到虹吸作用,影响渗出物引流及肉芽组织的正常生长;②做好管道标识:经常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压迫、堵塞、滑脱,防止引流液逆流。如遇血凝块、引流物堵塞管道,可遵医嘱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逆行冲洗;③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引流液呈淡红或暗红均属正常,若引流管中出现黄绿色、绿色等颜色,说明坏死组织和污物在被引流中,无需特殊处理,可给患者做出解释;④每天倾倒引流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
3.2.3 敷料的观察:VSD创面可以保持有效引流5~7天,不需每天换药。透明薄膜与创面周围皮肤严密紧贴,泡沫敷料皱缩瘪陷。如瘪陷的泡沫敷料恢复原状,薄膜下出现气体或渗出物积聚,则提示负压失效。此时可加大负压,仍无效需通知医生更换泡沫敷料。若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立即停止负压吸引,马上通知医师,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压迫敷料止血处理。
3.2.4 疼痛的护理:术后视情况应用止痛药,缓解患者疼痛。疼痛的刺激对患者的睡眠影响较大,可短时间应用镇静药物,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如感到剧烈疼痛,可适当降低负压值,待患者能耐受时,逐渐增加负压值,直至维持正常恒定值为止。
3.2.5 健康宣教:①饮食方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利于创面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补充机体丢失的血浆蛋白和营养物质;②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按摩和理疗为主。防止患肢长时间制动造成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③加强对患者活动时保护引流管措施的指导,勿牵拉、受压并始终保持低位,必要时通知护士协助钳夹后再活动。
3.3.异常情况的观察处理
3.3.1发现有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马上通知值班医师,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做相应处理。
3.3.2 VSD敷料干结变硬:由于密封不严,漏气所造成的VSD材料脱醇变硬,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渗液被引流干净。若48h内变硬,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浸泡VSD敷料使其重新变软。可通过贴近材料时,听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的位置,这时需要重新用S&N半透明膜密闭漏气处。若48h后变硬,引流管中已无引流物持续流动,此时可以不做处理,一般也不影响VSD的最终效果。
3.3.3 VSD敷料堵塞、鼓起:常见原因为引流管堵塞,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从而截断了VSD敷料的负压源,甚至使敷料鼓起。此时,可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如有必要可反复操作,甚至更换VSD敷料。除了引流管堵塞外,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如吸引机损坏所致负压压力不够、中心负压装置损坏、引流通道接头处漏气、停电、电源断路、中心负压停止、引流管被患者压迫、折叠等,此时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具体处理。
4 结论
负压引流的目的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为目的,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的愈合。VSD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一聚乙醇制成的医用泡沫敷料无免疫活性,耐腐蚀,有极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对机体无任何副作用,能与创面充分接触又不受限制。创面用半透膜覆盖,干燥,无渗出,可以连续使用7~15天[3],避免换药的痛苦、换药次数和护理困难。负压可以促进感染创面细菌清除[4],同时不利于细菌的生长[5]。封闭式负压引流可明显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表达[6],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的毛细血管生成及肉芽组织生长,微循环得到改善,提高了创面的血流量,提高撕脱皮肤的成活比例[7]。目前VSD作为一种高效引流系统,在高负压下引流彻底,使被引流区内的渗液、脓液和坏死组织能被及时引出体外,使引流区内达“零聚积”[8];医用泡沫材料包裹引流管,保证了引流管的通畅,由此保证了引流效果;能够显著加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有效的预防了手术野积液;大幅度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有效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9],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已广泛在临床中应用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Fleise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J].Unfallchirurg,1993,96(3):488-492.
[2]Tse JK,Richard M,Carkton MR, et al.周长青译.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857.
[3]Liu P,He G,Wu LH.Fabrication of sintered steel wire mesh and its compressive properties.Materials scince and Engineering A,2008,289:21-28.
[4]许龙顺,乔骋,陈绍宗,等.负压对感染创面细菌清除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591-1605.
[5]李望舟,李金清,李学拥.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 G-比例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321-323.
[6]汤苏阳,李春玲,董继红,等.封闭式负压引流对创面愈合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71-7173.
[7]阿玛德,余国荣,陶圣祥,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05,15(2):45-46.
[8]刘三凤,刘志豪,戴志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各种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杂志,2009,15(6):66-67.
骆文勇傅军华林丽琼林杰文杨志生赖铁锋骆惠明:惠州市博罗县中医医院广东惠州516100
早期组织皮瓣覆盖和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下肢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
骆文勇傅军华林丽琼林杰文杨志生赖铁锋骆惠明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TISSUE FLAP COVERAGE AND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ON LOWER LIMB TRAUMA WITH LARGE AREA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LUO Wenyong, FU Junhua, LIN Liqiong, et al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软组织覆盖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下肢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下肢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经彻底清创后,行骨折内/外固定取得骨折部位稳定,然后对创面行VSD治疗。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早期即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和VSD。对照组则彻底清创并固定骨折部位后,给予常规创面换药,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结果
治疗组42例患者经清创和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29.5±5.4)d。对照组34例患者中4例出现创面感染,经移植皮瓣后5例为二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38.6±7.2)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4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和骨折愈合,外观满意,均无再次感染,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下肢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早期组织皮瓣覆盖和VSD治疗可有效修复创面,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下肢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引流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tissue flap coverage and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on severe lower limb trauma with large area soft tissue defect. Methods
76 cases of severe trauma of lower extremities with large area soft tissue defec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Dec. 2013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42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orough debridement,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was applied to fracture sites stab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n VSD was used to treat these wounds. After fresh granulation tissue grew, the tissue flap coverage and VSD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exposed wounds at early stage. As for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orough debridement and fracture site fixation, conventional wound dressing change was used for replacing the VSD. After fresh granulation tissue grew, the tissue flap coverage was used to repair the exposed wounds. Results
42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horough debridement and VSD, the granulation tissues grew well. All the flaps survived at the primary stage without infections.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9.5±5.4d. 34 case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developed wound infections with 5 cases as secondary wound healing after flap transplant.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38.6±7.2d.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14 months. All the wounds and fractures healed with satisfactory appearance and no infection. The function of injured limbs recovered well. ConclusionPatients with severe lower limb trauma with large area soft tissue defect can be effectively repaired by tissue flap coverage and VSD at early stage, which will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Lower Extremity; Soft tissue injury; Surgical flaps; Drainage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Bone Surgery, Boluo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izhou 5161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09
下肢严重创伤患者除骨折外,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坏死,甚至缺损,伤口污染多较严重。如果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将会影响受伤下肢功能恢复,甚至致残[1-2]。负压封闭引流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指VSD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组织缺损创面,在密闭的情况下采用负压对创面进行引流,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创面治疗技术[3-5]。本次研究我们对42下肢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予以持续VSD治疗,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早期即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并联合VS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6例,男58例,女18例;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32.6±5.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0例,机器绞压伤37例,重物压砸伤9例。受伤部位:大腿26例,小腿35例,足踝部15例。所有患者均为下肢严重创伤后伴有不同程度的深部组织外露和组织坏死感染。创面面积为10 cm×13 cm~48 cm×25 cm。其中57例合并骨折,26例合并慢性骨髓炎。受伤至手术时间为l~19 d,平均9.8 d。所有患者受伤前均未患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重要疾病营养状况良好,无低蛋白血症;均未服用类固醇类药物。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VSD治疗组(42例患者)和常规对照组(34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
治疗组:①彻底清洁伤口创面,清除缺血失活和坏死的组织、异物等。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早期经过治疗的患者,若创伤处仍有坏死组织与感染,可再次清创。根据患者年龄、骨折部位与类型,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②VSD治疗:待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并加以缝合固定。聚胺甲酸乙醋薄膜封闭术区,借助三通接头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压力调整至0.02~0.04 kPa,在负压的作用下,持续负压引流5~7 d[4]。对于创伤性骨髓炎患者,VSD治疗同时行灌洗引流2~3周[6]。③组织皮瓣覆盖和VSD治疗:根据受伤区域软组织缺损部位、范围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游离穿支皮瓣、肌瓣或肌皮瓣等修复创面。对于肢体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可以在应用游离组织瓣及游离植皮覆盖组织的基础上联合VSD治疗。将生物膜粘贴固定于皮瓣边缘范围约2 cm处,调整负压为0.02 kPa,避免影响移植皮瓣边缘的血供而导致皮瓣边缘坏死[7]。④常规术后处理:术后患肢制动,采用抗炎、抗凝等常规显微外科术后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在早期积极进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康复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退行性变。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按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如术后2周内可进行足趾、踝关节屈伸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待后期患者可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对照组:经彻底清创、骨折固定后,采用常规创面换药,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常规术后处理同治疗组。
1.3疗效评定
Johner-Wruhs评分系统[8]:优:骨折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关节活动正常并可进行力量性活动,无疼痛;正常步态,无成角畸形,旋转畸形<5°,短缩<5 mm;良:骨折愈合,可伴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成角/旋转畸形<10°,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75%,对抗阻力稍受限,偶有疼痛;可:骨折愈合,中度血管、神经损害,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50%,中度疼痛;轻度跛行步态;力量性活动严重受限,成角/旋转畸形>20°,短缩<20 mm。
1.4随访
所有治疗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最短时间12个月,最长14个月。复查内容主要包括创面和骨折愈合情况,皮瓣有无坏死、感染,患肢功能采用Johner-Wruhs法进行评估。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数据的组间差异的分析采用t检验,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42例患者经过彻底清创,然后行5~7d 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感染得到有效控制。42例患者皮瓣愈合情况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1。
2.2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创面愈合,外观满意,均无再次感染,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的方法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治疗组:优29例,良10例,可3例;对照组:优11例,良16例,可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下肢严重创伤常伴有广泛的软组织坏死、感染及缺损。单纯的清创和换药,且由于创面大量的分泌物渗出,易导致污染和再次感染,不仅治疗时间长、效果差,也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9]。VSD技术治疗时通过生物半透膜封闭,从而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能有效防止伤口污染和交叉感染。创伤早期损伤组织与正常组织往往界限不清,因而清创时常不能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后期坏死组织发生液化和感染,最终将影响创面修复效果。VSD技术采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填充和覆盖创面,通过连接负压装置对创面进行全方位持续引流。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VSD不仅可以有效引流去除创面渗出液、坏死组织液化分解产物和细菌。且创面在一定负压状态下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10-13]。研究还发现,VSD治疗能刺激创缘周围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微血管密度,最终达到加快创面愈合的目的[14-15]。
VSD治疗注意事项[16-17]:①对于有明显适应征的患者应早期使用。②早期要彻底清创,特别是注意去除异物和消灭死腔。 ③维持有效的负压是VSD成功的关键。患者术后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压力通常调整至0.02~0.04 kPa,才能达到较好的负压吸引效果。④定期更换创面敷料。更换敷料时仔细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如是否新鲜、触之是否易出血、分泌物是否有残留等。⑤VSD治疗时应重视抗厌氧菌治疗。本组患者经过5~7 d VSD治疗后,创面内均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明显骨与肌腱外露部分除外),创面表面干净无明显分泌物,水肿明显减轻,组织缺损面积缩小,为下一步游离组织瓣移植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合并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常需要对创面进行组织皮瓣移植覆盖进行修复。根据创伤部位、骨折情况、组织缺损面积以及缺损组织类型进行综合评估。联合应用游离组织瓣和VSD覆盖组织皮瓣周围的肉芽创面一期修复全部创面。通过持续负压引流可及时清除组织皮瓣边缘的渗出液和分泌物,减轻组织皮瓣肿胀和可能出现的皮瓣静脉回流障碍,有利于组织皮瓣的成活与着床[7]。组织皮瓣移植后应密切观察皮瓣颜色、温度、肿胀和毛细血管充盈情况,防治血管危象的发生。本组患者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5例患者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过术后康复训练,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下肢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组织皮瓣覆盖和VSD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创面发生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小创面面积,提高组织皮瓣成活率,缩短治疗周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RASHID O M, NAGAHASHI M, TAKABE K. Management of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The use of INTEGRA(R) artificial skin after 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 of the chest[J]. J Thorac Dis,2012,4(3):331-335.
[2]JACOBS C, SIOZOS P, RAIBLE CZ, et al. Amputation of a lower extremity after severe trauma[J]. Oper Orthop Traumatol,2011,23(4):306-317.
[3]MALMSJO M, INGEMANSSON R, MARTIN R, et al. Wound edge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effects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using gauze or polyurethane foam[J]. Ann Plast Surg,2009,63(6):676-681.
[4]肖良宝,胡军,查国庆,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性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4):364-366.
[5]任高宏,黎润光,刘勇,等. 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及游离皮瓣治疗小儿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5):363-367, 插4.
[6]张建才,庾劲松,王玉柱.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2):140-141.
[7]任高宏,余斌,王钢,等. 游离组织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0):844-849.
[8]XIAO M, LI J, ZHANG X,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functional outcome of Sichuan-earthquake survivors with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 follow-up study[J]. J Rehabil Med,2011,43(6):515-520.
[9]吴伟炽,张大卫,黄东,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比较[J]. 现代医院,2013,13(11):16-18.
[10]BORGQUIST O, INGEMANSSON R, MALMSJO M.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and variable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on wound edge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J]. Ostomy Wound Manage,2010,56(3):60-67.
[11]张秋芳,张丽,王田秀,等.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1,11(8):86-87.
[12]MALMSJO M, INGEMANSSON R, LINDSTEDT S, et al. Comparison of bacteria and fungus-binding mesh, foam and gauze as fillers i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pressure transduction, wound edge contraction,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and fluid retention[J]. Int Wound J,2013,10(5):597-605.
[13]罗慧钦,黄家立,王创鑫.封闭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2,43(4):19-20.
[14]ZENG X T, PANG G G, MA B T,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open pilon fractures[J]. Orthop Surg,2011,3(1):45-51.
[15]杨瀚君,王伍超,陈辉,等. VSD应用于创伤性皮肤缺损植皮的临床疗效观察[J]. 创伤外科杂志,2013,15(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