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测智商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Ⅰ卷选择题(48分)
1、对于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④多花时间死记硬背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学习中有苦也有乐,但在世界的一些地方的儿童因为战争、贫穷和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失学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这就告诉我们()
①要更加珍惜现在学习的美好时光②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苦有乐,我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③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要放弃现在的学习权利④享受学习中的苦与乐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近年来,自然界的各种灾害接踵而来,北方的沙尘暴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惊人;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很多人家破人亡;“非典”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死亡……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各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需要互相尊重、相互关爱
②还是人类的生命最重要
③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这是因为了()
①、青春时节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时期
②、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
③、青春时节,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
④、青春是人生事业最辉煌的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在2003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中失事,七名宇航员魂归太空,这七位都是人类的杰出人物,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他们的生命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永远的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伤心的回忆和无比的惋惜。对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有()
①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②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
③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④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实现生命的价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下列能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是()
①每天回家,如果父母没到家,我就为他们做好饭等他们回来②同学遇到困难时,我能尽我的努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
③路上遇到坏人欺负他人时,我会赶快走开,以免惹祸上身④朋友烦恼时,我会劝说他们,让他们摆脱不快的阴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某校初一同学举办了一次“写一句青春寄语”的主题班会,你认为该班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①祝福青春,感受青春的幸福②放飞自己的梦想,努力去追寻
③带着彼此的祝福,珍惜美好的青春④解除同学们的苦恼和烦恼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8、彩虹的美丽在于他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
A、共性B、独特性
C、普遍性D、一般性
9、小刚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进入初中以后,由于科目的增多,难度加大,他虽然还是很认真的学习,但感觉到成绩明显下降了,困惑不解,你能帮帮他吗?()
A、让爸爸妈妈帮忙监督检查学习情况
B、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
C、智力水平已经落后了,还需要加倍的努力、用功
D、科目太多就选两个自己喜欢的认真学,其余的就随它去吧
10、“友情是一盏灯,离开它,生活就没有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这就话说明()
()A、友情可有可无,没有友情照样生活B、有了友情,使人学习、工作事事顺利,没有挫折
C、建立真挚的友情对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D、友情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11、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是说()
①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②区别人必须从性格上区分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④对一个人的区别只看外貌就可以了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①③D、③④
12、“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在于仅仅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这些语言中,你能体会到()
A、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光彩
B、生命很珍贵,好死不如赖活着
C、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D、应当善待他人的生命
13、在人生的成长时期中,被誉为“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最美丽的春天”的时期是()
A、童年期B、青春期
C、壮年期D、青年期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告诉我们()
①可以通过自我观察了解自己②可以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③通过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认识自己④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善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学会()
①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自己②用全面看问题的方法看待自己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自己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6、小龙在学校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并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表明小龙()
A、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B、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害怕父母的责备、老师批评
D、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Ⅱ卷非选择题(22分)
17、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中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没,也难免有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诀——惟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青春的历程会一帆风顺吗?读了这篇文字,你有何感受?(3分)
(2)你准备如何让青春之路充满鲜花与掌声?(4分)
18、走进生活:
小学毕业后,香雪兴高采烈地来到中学学习。不久,她发现中学学习变化很大。中学学习科目多,作业多,老师讲课节奏快,学习时间长……于是,她改变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采取了一些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开始慢慢地适应了中学学习生活。
(1)为了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你应当改掉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2分)
(2)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你采取了哪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5分)
19、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0年2月12日,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将向各地预拨2010年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转移支付金31.66亿元,专项用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
材料二:小强今年12岁,是某中学初一学生,已有两天不到校了。为此,李老师上门了解情况,知道小强之所以不上学,主要是因为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感到读不下去。在动员小强继续上学的谈话中,李老师表示要尽力帮助小强客服所遇到的困难,并向小强个人及其父母强调以下三点:第一,到学校接受教育对小强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第二,小强到不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这在当前尤其如此;第三,小强不到学校接受教育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
(1)材料一中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哪项权利?(2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李老师强调的三点分别做些具体说明。(6分)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DBCAABCBBCCCBDAD
17、(1)不会,在实现青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勇敢地面对,挑战自我。(3分)
(2)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充实自己;珍惜美好时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等。(4分)
18、(1)答案是不确定的,只要学生说出两条以上就可以给2分。如做事拖拉;从来不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与居住场所凌乱不堪等等。(2分)
(2)学生从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等方面回答就可以给5分。(5分)
关键词:商誉 减值测试 后续计量
2007年起实施的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做法,规定对企业外购的商誉采用减值测试法,不再使用分期摊销。也就是当通过减值测试核实商誉的确发现出现减值时,才可以将相应的商誉金额转入当期损益。并且明确的规定了必须在每年年度结束的时候对企业的合并商誉采取减值测试。新准则规定:“商誉的减值测试及确认应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对合并商誉采用减值测试法进行计量是一种趋势。
一、我国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上采取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应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具体环境,需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在当前我国在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选择时点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由此可以看出,对合并商誉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是准则规定的最低要求。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层含义,即在出现特定情况下也应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的过程非常复杂,除了要测算一系列数据外,很大程度上还会耗用很大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商誉减值测试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商誉的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聘请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操作, 其减值测试的结果准确性也不好把握。加上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和规定企业必须在年度中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所以即使当商誉出现减值迹象时,也很少有企业会对其进行减值。故准则中的这条有选择性的规定有形同虚设的漏洞。
(二)选择计量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指出资产减值损失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它们的差额。确定可回收金额是资产减值测试的重要环节。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可以先判断后排顺序,这样按部就班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先后顺序应当先看能不能用公平交易中协议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再看是否存在销售协议,如果不存在但存在资产活跃的市场中,就用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如果不存在资产活跃的市场的,采用同行业类似资产最近交易价格减去处置费用的方法。如果还是不能可靠估计,就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全面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使用寿命等因素。在实务操作中,各企业根据自身环境制定,但商誉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大多包含在长期资产组合内。比如设备、生产系统等。这些都是根据企业的自身生产要求定制的。而在市场上没有对于这类独特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的公平市价。在这类情况下,现金流量法就变成了获取资产或资产组合公允价值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会计准则在计量基础这一块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但在不同的减值环境中,对性质不同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执行步骤。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由于计量基础的不统一,在以后的减值过程中,各种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就会存在不科学性,甚至带有误导性。
(三)选择具体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应从购买日算起采用适合的方法将由于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给相关的资产组项目;如果不容易区分应该分摊至哪一个资产组的,应当将它分摊给关联较大的资产组组合。从中可以看出,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就必须在购买日对其金额进行分摊。但准则中并未提及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采用哪一种相对应的“合理的”具体方法摊销。难以确定怎样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也并没有说明符合怎样特征的资产组合是与其相关的。对于商誉所要分摊到的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究竟如何确定,准则仅规定这些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该能够从企业兼并的过程中有所获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但不应当大于按照所确定的报告分部[6]。它仅规定了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不大于部分报告。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分摊的科学性,使减值测试的结果不具备可靠性。
二、对我国商誉后续计量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选择合理的减值测试的时点
实际工作中企业不会主动经常性地对合并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即使真的出现了减值迹象或事迹。准则中要求企业至少每个会计年度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这句原本应该是强制性的规定似乎带有一些回旋的余地。这会导致准则在某一程度上丧失权威性。除此之外,实际操作里年度中间的商誉减值测试也未必会给使用者带来有用性。故在减值测试的时点上,不如仅强制性规定每个会计年度进行减值测试。这样对各企业的商誉减值次数进行统一不仅可以使各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而且能够减少企业执行减值测试花费的成本费用。
(二)细化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
在市场上要找到一项与某个企业相关的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的公允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充分。故我国商誉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的关键最后在确定现金流量现值上。
故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指南应对现金流量所包含的范围进行强制性规定,这样可以增加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客观性,产生的会计信息也更具可比性。首先,选择采用行业增长率来测算后续阶段的现金流量。可以将对应行业公布的资料或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统计的数据作为确定行业增长率的参考项目。在折现率方面,各行业按照统一的规定,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出来的折现率进行折现,选择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采用证券交易所统计后公布的数据作为β值。这样套算出来的折现率不仅可以大体反映企业的风险情况,还能够最大程度的缩小管理层通过改变折现率从而操纵商誉减值测试结果的机会。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实务中还应结合其他方法。由于商誉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过分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方法势必会导致计量结果的精确性受损。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不应盲目遵照某一种计量方法,对待计量结果应再全面的检查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三)制定减值测试的具体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减值的测试方法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做法,即首先将商誉分摊到能够从企业合并的过程中享受利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资产负债表日先测试不含有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减值情况;再测试含有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减值情况,如果发现出现减值。说明这项规定符合我国具体环境,但具体的测试程序上仍需要符合特定企业的合并商誉减值情况。
另外,笔者认为虽然商誉能给企业带来的超额盈利能力,但是它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企业财务报表上不应该将其列示为一个单一的、确定性的结果。否则一定程度上会在信息传递上误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故应该利用实务操作中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有价值的可靠信息,将商誉的价值确定在一个区间范围内。这样不仅能够提供给使用者更为有效的信息,还能顾及到商誉的不确定性,保证计量工作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刘正楼.企业合并中商誉计量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
[2]崔新武.关于中国商誉会计模式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
[3]张丽蓉.对我国商誉减值测试中商誉金额分摊的质疑[J].会计之友,2011
[4]杨迪雅.国内商誉会计实务合理性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J].财经界,2011
[5]苑泽明,陈广前.中美商誉会计准则比较[J].财会通讯,2008
[6]付丹丹.FASB与IASB联合概念框架的特点及其对商誉会计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
[7]杜兴强,杜颖洁,周泽将.商誉的内涵及其确认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1
[8]周璇.企业合并中商誉计量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
[9]葛家澍等.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2003
[10]于越冬.人力资本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J].会计研究,2000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盈余持续性
互联网企业,作为近几年的新兴行业,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新的营销模式也造就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互联网企业作为高成长的企业其盈余如何,是否具有持续性,也成为投资者逐渐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盈余质量的概念
会计盈余是指以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按配比原则通过对企业的日常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而反映本期经营绩效的数据。会计盈余是一个累积数,因此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过去企业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能够为会计盈余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预测企业未来发展。
在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为了盈余质量的概念这一问题专门召开了盈余质量研讨会,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盈余质量的概念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盈余质量仍然没有一个被学术各界广泛认可的定义。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分析针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学者们分成了两个方面的观点,一者是计量观、另外一者则是信息观,两种观念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计量观主要是通过对内部消息的深入剖析,而信息观念则是将市场作为分析问题的主要导向。
二、互联网行业特点
(1)高风险性。我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公司,大都处于初创阶段,资本规模相对较小、对市场的开发占用处在较低的水平。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互联网企业具有较高风险。在国内的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诸如乐视、人民网等企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其行业竞争力大,风险性较高,诸多投资者也是持观望态度。
(2)高成长性。互联网企业,普遍的特征都是在近些年来成立的主要从业人员据是一些极富创意的高新技术人才,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企业的成长速度迅猛,一旦获得了好的项目,短期盈利能力可观。因此相对发展成熟的行业而言,互联网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的特征。
(3)前期投入大,到达一定规模之后才有业绩的爆发。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互联企业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规模很小的时候,由于才刚刚开始投入因此可能出现盈亏平衡的情况,但是随着投入不断增加,然而得到的回报无法跟上时,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无法得到风险基金青睐的互联网企业一旦出现资金缺口,破产风险很高,相比而言那些比较成功的互联网企业,诸如腾讯、淘宝、阿里巴巴等,无一不是在创业之初就有了巨额融资的支持。
(4)互联网行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互联网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能够迅速在细分市场中占据市场的企业,在市场中有这明显的竞争优势。早期就开始在我国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以主要从事通讯业务的腾讯为例目前已经占领了即时间通讯市场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投入较少。近几年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普遍偏低。只有人们熟知的乐视网、焦点科技等研发支出近几年成上升趋势。而人民网、东方财富等企业的研发支出却是止步不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支出投入金额较低,这也是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盈余持续性重要因素。
(二)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特点是企业规模小、企业结构以及制度都不够完善,这样使得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弱,透明化较差。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产生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薄弱,容易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不足以为证券市场提供有效与事实的资本信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可靠性降低。与其它行业相比,互联网企业股权结构特征体现出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的显著特征。有些企业还由家族或类似家族的集团控股。比如乐视网其股权由贾跃亭、贾跃芳及贾跃民三兄妹持有的55.34%。焦点科技其董事长沈沈锦华个人就拥有59.27%的股份。三五互联网龚少晖个人持股也高达42.87%。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的状况。
(三)风险评估意识薄弱。互联网企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而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层在做各种经营决策时,往往忽略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对互联网公司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互联网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性的特征,这种高成长性的特点使得企业对未来盲目自信,上市公司进入成长期后,自己所研发生产的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企业盈利也随之稳步增长,进而忽略了企业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风险评估意识的淡薄使得企业无法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更不要提识别未知风险以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当风险真正来临时便会对企业当前及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冲击,影响企业未来的盈利和可持续性发展。这种盈利的非可持续性会削弱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与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从而削弱了上市公司当期的盈余质量。
四、提高我国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的对策
(一)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作为高新技术企,较高的自主研发活动是持续提升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研发投入较少,说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签,不利于企业在经营上的竞争。互联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是其主要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
(二)优化企业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对于处在初创期的互联网企业上市公司而言便于决策,有着一定的作用。但这种高度集中的家族色差,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股权过于的集中,将会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用进行盈余管理,导致经营管理的混乱,会计盈余质量也随之下降。因此,优化股权结构,淡化家族色差对提高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里,对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是比较重要和关注的部分,企业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增加风险的评估和防范的概念,另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和规章制度予以加强。由于盈余质量是一个企业在成长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提高企业盈余质量的预测性和对盈余风险把控的能力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建立和提高企业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机制,加强企业在盈余风险和盈余预测的能力,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1.安徽三联学院;2. 山东协和学院)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阶段成果,项目号:2014ZY081
参考文献:
[1] 璐敏.基于持续性和应计利润视角的盈余质量研究[J].财会通讯,2013,(10):30.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上诉制度,上诉,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对一审判决、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上诉制度是规范当事人的上诉行为及上诉审法院活动的制度总称,是一种程序性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审终审,即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诉讼即告终结,裁判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上诉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两审终审制度中的第二审程序。二审程序是一审程序的继续,是对案件的继续审理,二审程序的设立具有重大意义,其目的当然是保障实现司法公正,促进法官理性司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上诉审程序的设立,体现了程序的公正。任何法律设立,都应体现法律程序的公正性。程序之所以公正,其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给予当事人的机会次数,如果只给予当事人一次机会,很难让人说是程序公正。(2)上诉审程序的设立,为当事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上位司法救济程序。程序法是当事人据以实现实体利益的保障法,上诉审程序正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为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供了表达自己对一审裁判部分或全部认同或否定之愿望的机会。对于认同一审法院裁判的当事人来说,在二审中,可以进一步申述并证明自己在一审中所持的主张,并肯定一审裁判的正确性;对于不服一审法院裁判的当事人来说,在二审中则可坚持并补充一审中所提出的主张及根据,说明一审裁判的失当错误之处。(3)、上诉审程序的设立,也是对一审法院审判监督的一种程序性规定,是上诉审法院监督一审法院,纠正不当裁判的重要制度。因而,这一制度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纠正不当裁判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对我国的上诉制度进行仔细审视,会发现该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下面,笔者就此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现行上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上诉程序设置单一。我国现在设置的上诉程序单一,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案件外,绝大多数案件均为二审终审。也就是说,一个案件,只有一次纠错机会,经过二级法院裁判后,不管当事人如何反对,该裁判仍将发生法律效力。这就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问题,一个案件经一审后,一方当事人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在仔细听取该上诉人意见后,作出二审判决,这一判决很可能改变一审判决,对上诉人有利,从而另一方当事人认为自己利益受损而希望上诉,但是已到了尽头,无路可寻了,导致当事人无休止的申诉、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二)上诉审监督不力。我国规定了二审终审,一审法院审理的案件,二审法院可以通过二审程序予以纠正和监督,使一审法院的法官更能审慎地作出裁判。而二审法院是终审法院,具有最终裁判权,虽然从法理上说还有上级法院及人大的监督,但是这些监督都是宏观的监督,并且未程序化,这样,对二审法院的监督是缺乏制度化的监督,当然,无监督的权力往往得到滥用,这样,对于一些不理性的二审法官所判决的案件的公正性可能不如二审法院。
(三)事实审和法律审。我国的上诉制度,规定了二审法院全面审查一审案件的权力,二审法院通过对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及程序的公正性的审查来审查案件,然后作出裁判。对于一审所认定的事实,二审法院有完全的审查并重新作出认定的权力,这样,二审法院的裁判是建立在二审法官新认定的事实之上的,当然作出的裁判可能与一审裁判大相径庭,然而,二审法院是终审法院,虽然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是初次认定的,但已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利,成为事实上的一审终审。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组织机构; 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它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健康发展。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条件下,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在当前全球资本市场遭遇金融危机,国内证券市场也持续低迷的环境下,规范上市公司的治理行为,对保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业绩平平,有的甚至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不足原因(如发展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又存在后天缺损因素(指的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对上市公司进行适当约束或监管工作不到位等)。加上客观环境的影响(如当前全球资本市场遭遇金融危机,国内外证券市场也持续低迷),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上市公司屡屡出现不规范运作的问题。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些问题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一个核心问题,其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是上市公司能否规范运作的关键。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又主要通过其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完善来实现。那么,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完善与否就成为其能否规范运作的根本。下面拟就上市公司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作一分析。
一、股东大会存在的问题
(一)控股股东操控股东大会的问题
由于控股股东的出资比例在30%以上(否则便不能成为控股股东),其在股东大会上享有绝对的话语霸权,因而其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直接操控股东大会,使之作出对其有利,但却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决议;控股股东还可以通过提名董事、监事的途径,进一步控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因为目前由控股股东提名董事、监事人数的多少与其出资比例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进而为所欲为。这样显然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作。
(二)股东大会出席比例的问题
我国《公司法》中没有对股东大会的出席比例作出规定,而这一缺欠无疑又为控股股东行使其话语霸权,在股东大会上大搞“一言堂”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因为没有出席比例的限制,即使没有其他股东参加,控股股东一个人仍然可以召开股东大会,使自己的意志通过股东大会的决议顺利得以实现。这样显然对其他股东非常不公平,也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
(三)中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不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前几名股东,除控股股东外,大多是国有股东。因为这些股东当初加盟上市公司,大多是政府牵线搭桥促成的,并非出于其本身的投资意愿,所以其对所投资的收益情况基本上漠不关心。正是这种事不关己的漠然态度,造成了其出席股东大会的积极性不高,多半不怎么出席,即使出席也是随便派个委托人到会应付一下罢了。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两种不良后果:一个是更加放纵了控股股东权利的滥用;另一个就是国有资产的贬值和流失。
除不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积极性不高之外,其他中小股东不出席或很少出席股东大会在目前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些股东行使表决权的方式是“用脚投票”,即一旦发现苗头不对,立即抛售股票。他们与其说是投资者不如说是投机者。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有效防止控股股东权利的滥用,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进而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及股票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二、董事会存在的问题
(一)董事会成员选聘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由大股东提名并经选举产生的董事占相对多数(包括独立董事),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全部是控股股东董事会的董事,控股股东的董事长同时也兼任着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还存在担任其他职务的董事同时还是控股股东的员工。上述问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把上市公司董事会完全变成控股股东的代言人,从而使控股股东得以通过上市公司董事会把持上市公司,操控甚至架空股东大会。这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无疑是非常有害的。
(二)独立董事不独立的问题
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监事会”不能充分发挥法定作用的情况下,借鉴国外的经验而增设的。但是目前在各类媒体有关上市公司的报道中,却很少能够听到独立董事的声音,往往听到其声音之时即为其与上市公司关系破裂之日。于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即为: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种种违法、违规行为或视而不见或三缄其口,继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花瓶董事”。这样一来,独立董事的独立监督作用就得不到发挥,独立董事制度也就随之形同虚设。
既然独立董事制度已经赋予独立董事相当大而且相当多的独立监督权,那么独立董事们为何不行使呢?笔者认为,这既有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缺欠的原因,又有独立董事自身的原因。其中,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缺陷表现为:无论在证监会制定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①中,还是在证监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制定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均没有对独立董事怠于行使独立监督权的行为作出处罚性规定。这样就意味着独立董事尽可以无所作为,而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而独立董事自身的原因则表现为:很多独立董事都是控股股东或者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熟人”,既然大家都是“熟人”,那么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况且拿了人家钱财,就只能替人家“消灾”,而不能给人家“添乱”,否则,这份毫无风险且旱涝保收的钱不就挣不着了吗?
三、监事会存在的问题
监事会成员选聘的问题与董事会成员选聘的问题相似,前一问题甚至比后一问题更加突出。因为有很多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全部由控股股东提名并经选举产生,这些监事都是控股股东的员工,而且职位、素质相对低下。试问这样的人员构成怎么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呢?于是,监事会就变成了“临事会”,即在出席股东大会的时候,到会走一下过场,念念人家事先拟好的提案或报告,甚至有时事先连提案或报告的内容都不知道。这样的监事会只是上市公司不可缺少的一个“道具”,根本发挥不了法律赋予的监督作用。
四、经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理选聘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目前,上市公司的经理大多由原来控股股东所属的人员担任,而不是由市场化运作精挑细选而来的职业经理人担任。这样的经理选聘机制,不但很难保证其具备担当上市公司实际管理人的重任,而且还会使之成为控股股东操控上市公司的“傀儡”。因此,应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经理选聘市场化程度。
(二)经理激励机制扭曲的问题
表现为:非报酬激励多于报酬激励――通常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对经理进行褒奖而不给予或很少给予物质奖励;经理的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相关程度不高,干好干坏基本上一个样。这样的激励机制显然不利于发挥经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因此,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变。
五、对策与建议
上述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根本问题入手,多管齐下,以有效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治理措施和建议:
(一)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
针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话语霸权的问题,解决途径不外乎限制上市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和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而限制上市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既无法律依据,又无现实的必要,而且还会影响到投资主体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收益,所以这一途径是不足取的。可以从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方面解决这一问题。即不论控股股东的出资比例是多少,其最多只能享有20%的表决权。因为这在外国的公司法中已有规定,而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这样的限制既可以有效防止控股股东权利的滥用,又不会影响控股股东的合法收益,是切实可行的。
(二)限制控股股东提名董事、监视的比例
鉴于控股股东控制公司董事会和监视会问题的存在,对控股股东所提名董事会与监视会的人数进行适当的限制是非常必要的。可规定:由控股股东提名并经选举产生的董事、监视人员比例不得超过全体董事会(包括独立董事)、监视会成员的20%,这与控股股东应该享有的表决权的最高比例限制也是相适应的。另外,还应在规定中明确:禁止控股股东董事会的董事兼任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董事,禁止控股股东的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证券监管部门还应该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监管力度,敦促其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关于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彻底分开和“监事应具有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三)限制股东大会的出席比例
针对中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借鉴《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第22条中的有关内容:“拟出席会议的股东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达到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二分之一的,公司可以召开股东大会”。但是,在当前控股股东的表决权需要加以限制,而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的积极性又不高的背景下,二分之一的出席比例是很难达到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限制控股股东最多只能享有20%的表决权的同时,规定应有代表有表决权股份总数30%的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方可召开,是切实可行的。
(四)明确监事会职能,试行监事责任追究制度
我国《公司法》中只规定了监事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没有规定其怠于行使监督权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也没有就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这一法律空白必须予以填补,而且应该明确规定:如因监事的懈怠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该监事除了应该承当相应的赔偿责任外,还将被终身取消其担任监事的资格。
(五)培育经理人市场,促进经理人才迅速成长
这方面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完全市场化的经理人资源配置机制,即以市场为基础,以经理人的企业家才能和综合素质为标准,在操作上完全由公司董事会根据透明、合理的程序和公司的内在需求独立地选聘公司经理人;与经理人市场发展相适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动态性、长期性和业绩导向的公司董事与高管人员报酬机制,促进公司董事与高管人员努力按照公司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最佳利益行事,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包括形成健全的报酬决定机制和形成合理的公司董事与高管人员报酬结构。
(六)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要保证上市公司健全运作,在制度建设上,还需要为经济行为主体创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环境:第一,不能干坏事。建立恰当的公司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第二,不敢干坏事。建立完善的法治秩序,使干坏事者面对很高的惩罚成本和强大的威慑力。第三,不愿干坏事。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和自我道德约束机制。在发展法律制度和市场私人合约制度的同时,构建一种公正合规、诚实守信、廉洁正直、自由平等、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委托人最佳利益行事的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与改善[J].中国工业经济,2001(07).
[2] 刘中文.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1(09).
[3] 王国成.公有制企业产权治理结构有效实现形式的博弈论分析[J].经济评论,2001(03).
[4] 董秀良.公司控制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J].经济纵横,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