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实训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过几周漫长的实训,让我个人认为会计对与男生而言真的有种苦不堪言的味道。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登记凭证。然后再到登记帐簿,再是结帐,对帐,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烦琐由几个人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来会计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清闲。
还记得,在刚开始做会计分录时,自己由于在电台要准备节目,所以周一到周三的那段时间一直忙于那些工作。于是准备在周四完成会计分录的工作。可是偏偏党老师周五的课换到了周四下午,顿时让我一脸茫然。虽说自己在上学期基会学的是相当不错,给一个题目,2秒钟分录立马脱口而出,可是让我在很快的时间完成40多道分录,还要手写,不太现实。于是干脆等老师讲完自己直接边编分录边编制凭证。于是2个阶段的工作,李晔在一个阶段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登记帐簿了,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我的强项的话,这一阶段顿时让我傻了眼,不是自己不会,而是那些烦琐的工作,实在让人着急。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什么总帐、明细分类帐、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都要用刀片去刮,稍微用力,纸就破了。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帐簿,稍微疏忽,一帐帐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帐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
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由于前期大量的工作,后期只要根据帐簿将会计报表一一编制就行了,当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细心。
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二:
时间:20xx年9月23--27日
地点:4408教室
实习目的: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内容及过程:本次实习共三项内容:
1、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方法
3、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本次实习的重头戏,是中心环节。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七个板块进行了练习。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成本”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如表1-4铸造车间对煤进行的分配和表1-5组装车间对304进行的分配。
2、人工费用方面,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应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的界限,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如表2-14中,按生产工时将工资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5、废品损失计算,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存在于特殊的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
7、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时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企业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数量变化大小、各项费用变化大小和定额管理的基础的好坏,选择使当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采用的时约当产量法,将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数量后,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时第二项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经营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计算方法。,其中品种法时最基本的方法,其核算程序与上述所列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程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时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三、第三项内容是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是一项将报表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帮助使用人改善决策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分析程序,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在本次实习中,采用的是比较分析法,通过本期与上期、本期与上年同期、本期与历史先进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从而制定出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良策。
心得体会:
1、经过一周的实习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从数字计算到报表输出,再到数字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是哪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周紧张的实习,使我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鉴于鄙人才疏学浅,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并投入更多的实践。
成本管理会计实训心得三:
一、实训目的: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会计方面的实训,学生对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模拟操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使学生对教学中较深的财务会计理论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掌握,达到会计相关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安排了这次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从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编制凭证开始到登记帐簿直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高职学生的“重实践,强技能”的特色。
二、实训步骤
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
3、根据凭证登记帐簿。
4、结帐、对帐、编制会计报表。
5、装订、整理实训资料,上交实训作业。
三、 实训结果
资料后附
四、心得体会
漫长的过程
经过几周漫长的实训,让我个人认为会计对与男生而言真的有种苦不堪言的味道。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登记凭证。然后再到登记帐簿,再是结帐,对帐,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烦琐由几个人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来会计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清闲。
还记得,在刚开始做会计分录时,自己由于在电台要准备节目,所以周一到周三的那段时间一直忙于那些工作。于是准备在周四完成会计分录的工作。可是偏偏党老师周五的课换到了周四下午,顿时让我一脸茫然。虽说自己在上学期基会学的是相当不错,给一个题目,2秒钟分录立马脱口而出,可是让我在很快的时间完成40多道分录,还要手写,不太现实。于是干脆等老师讲完自己直接边编分录边编制凭证。于是2个阶段的工作,李晔在一个阶段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登记帐簿了,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我的强项的话,这一阶段顿时让我傻了眼,不是自己不会,而是那些烦琐的工作,实在让人着急。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什么总帐、明细分类帐、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都要用刀片去刮,稍微用力,纸就破了。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帐簿,稍微疏忽,一帐帐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帐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
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由于前期大量的工作,后期只要根据帐簿将会计报表一一编制就行了,当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细心。
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放飞的思绪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对于我而言,喜欢体验生活,可以说通过这次实训,真真切切的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于会计最初的观点也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
三天的实训是在我们充实、奋斗的过程中完成的,记得实训的开始是那样的忙碌和疲惫,甚至是不知所措.。实训的内容主要有1.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2.总账系统。3..工资管理系统4.固定资产系统5.应收和应付款管理系统6.总账期末业务处理。
此次实训让我感受到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许多课本没有提及的题目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去解决。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一点,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东西感觉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对账的时候就是有错误,让其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错误。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也是很关键的。 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看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与便捷性,一旦熟练掌握了会计的电算化技术,从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是很好的,为我以后的学习做了引导,点明了方向。受益非浅。
关键词:现状;学制;实现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1-02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应如何实现其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这是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者和管理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职业学校生源现状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初中阶段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的偏差,从生源这个源头上对职业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现阶段,评判初中教学质量主要以中考合格率、优分率和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等为主要依据。这就迫使初中学校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仅忽视了向学生正面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中学领导和老师还这样“教育”学生:“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上职中!”把上职业学校当作是对学生差的学生的一种惩罚。各职业学校为招生往往不惜血本,生源大战越演越烈。“生源即财源”这种原本违反教育宗旨的观念大行其道,没有学生,学校就无法生存。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招徕生源,各职业学校只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基础上,基本是“来者不拒”。面对这样的生源,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呢?如果像对待大学生一样传授一套完整而抽象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给这些学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厌学,失去对专业的兴趣,甚至退学;另一方面,这也脱离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实训教学是指以实际业务或实际案例为对象,经过教师的示范演练,讲解要领,再由学生亲身体验训练,进而掌握各项技能本领的教学方法。实训教学具有直观性、现实性、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易于理解和模仿,经过反复练习基本都能够掌握该项技能。它能使职业学校学生觉得学习会计专业有收获感、技能感和现实感,从而增强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与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相比,职业学校毕业生无论在学历、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然而,在就业市场上,会计专业毕业生依然畅销,原因何在?相比较而言,我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定位不高,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也无论是大单位还是小企业,只要有需求,职校生就会去应聘,对工资收入的期望值也远比大学生要低,因而能满足中小企事业单位对一线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降低人才使用成本;二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比较广泛,要求不是绝对的专业对口岗位,即除了会计工作岗位之外,还可以从事收银员、仓库保管员、统计员、信息员、服务员和文员等岗位群,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对从事这些岗位没有心理落差,充分展现了会计专业学生作为有技能的一线劳动者的适应能力。而大学生对小企业和上述工作岗位一般是不屑一顾的,万不得已而为之者,也深感怀才不遇,大材小用,难得有全身心投入者,从而给职业学校毕业生留出一片用武之地和生存空间,因而深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因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招进来基本不需培训就能上岗,真正做到有用、实有、顶用。三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其动手能力的形成正是贯彻以实训为核心的会计教学的结果。
三、人为缩短学生在校时间也决定了会计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目前,我国除了上海市的职业中专学校还普遍实行四年制学制外,其他各地的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一般实行的学制都是三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2+1”模式的学习方式也在许多职业学校风行开来,即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真正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或就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生源竞争的需要。由于职业学校生源一般不足,招生竞争激烈,部分学校尤其是民营学校为迎合部分家长少花钱、有工作干的心理,采取缩短学生在校实际学习时间的做法。二是部分职业学校教学资源不足而采取的急功近利行为。职业学校“2+1”模式的风行,使得原来三年或两年半的教学计划必须缩短为两年。如果按照教育部门颁布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显然是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在短短的两年里,要把这些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职校学生培养成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除了要大力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实训这个核心开展教学工作。
四、实现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只有以实训为核心,才能顺利实现职业学校会计的培养目标,满足就业的需要。那么,要贯彻以实训为核心的会计教学,职业学校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本人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1)转变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突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定为主干课程,每门学科应开设两个学期,以保证有充足的课时进行设帐、出帐、登帐、报帐等手工和电脑操作的技能训练,为实训教学提供时间保障。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内容和模式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推行环境会计、进行其信息披露对于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指出,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增长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循环经济符合经济全球化和打破国际贸易壁垒的要求;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有利于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二、环境会计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一)环境会计可以客观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揭示企业对社会的环境责任与义务,评价企业的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各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为对企业的评价不仅应以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为准,还必须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其社会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拉动GDP增长的几乎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不能充分反映企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GDP的虚增,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环境会计则恰好能弥补传统会计在这方面的缺陷,将涉及资源和环境的经济业务纳入核算对象,将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中发生的相关活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充分的揭示,以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环境会计可以核算循环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循环经济模式强调对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要求及时提供资源投入、产出、使用效率及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传统会计未将环境要素纳入其核算体系,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信息的需求。而环境会计最终的目标是要提供并公示这些环境会计信息。循环经济要求将生产出现的废物尽量转化为其他生产的原料,这必然就节约了资金的耗费,而传统会计对此并未过多关注。环境会计则要求核算资源重复利用的成本,其中也就包括了循环经济模式下将产品变为再生资源的支出。同时,由于合理地利用了产品和废弃物,产生了一定的收益,如国家补贴、减少对稀有资源的购买等。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
我国目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尚未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会计界有的将环境会计信息按传统会计的六要素,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利润来进行讨论。但其确认、计量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可行性较差。借鉴世界各国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成本、环境收益以及不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绩效两个方面,这样便于操作。
(一)货币化信息――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
1.环境成本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一定义指出了环境成本的形成来自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据此,我国可以将环境成本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指为了直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而发生的成本。包括防止公害、保护环境、循环利用资源所发生的成本。(2)生产经营前后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指为了抑制在生产经营之前及之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付出的成本,以及为了抑制包装物等的消耗和废弃而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购买环保设备、环保材料等发生的绿色采购成本;为了降低包装物等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发生的成本;为了对产品、商品等的回收、循环利用、再商品化及适当处理所发生的成本。(3)环境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成本,是指在保护环境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为了降低不良环境影响所付出的成本以及与社会交流所付出的成本。具体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及运行成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环境宣传成本;环境监测成本;环境教育经费;景观维护等改善环境措施而发生的成本。(4)环境保护的研究开发成本,是指用于研究开发的成本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环保产品及增加原产品环保功能的研发成本;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环保包装设计的研发成本。(5)社会环保活动中发生的成本,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这些成本支出虽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有助于企业提高社会整体环境保护效益。主要包括:对从事环保工作的社会组织、团体、个人等给予的捐赠、赞助;向当地居民提供环境信息所发生的成本。(6)环境损害成本,是指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给环境造成损害而发生的成本,即企业对环境损害作为补偿和赔付而支出的成本。主要包括:排污费、专项治理费用;赔偿金以及罚金。
2.环境收益
环境收益是指由于企业积极实施各种环保措施并参与环境治理给企业带来的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取得的实际收益。主要有:对回收的产品、商品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有价物的销售收入;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收入;由于采取某种污染控制措施(如购置环保设备、环保技术研究等)而从政府取得的不需要偿还的补助或补贴;国家颁发的对环保作出贡献的奖金;国家拨给企业的用于治理环境的专项资金;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捐赠收入。二是费用的节减。主要有: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将会享受到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从而减少了税费支出;资源投入费用的节省。如由于循环利用或有效利用资源引起的原材料费用的节省,由于水的循环利用引起的用水费用的节省等;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所发生的支出可能会低于过去交纳的排污费、罚款等支出;从金融机构取得低息或无息贷款,从而节约利息支出。
(二)非货币化信息――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是指企业所做的环境管理工作及其效果。例如,对国家环境法规执行得如何,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污染,对环境保护作出了哪些贡献,环境质量有何改善等等,有些难以用货币单位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的或实物的计量手段去衡量。
1.环境质量情况
环境质量情况是披露企业环境绩效的最重要的内容。环境质量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能源的耗用量;污染物排放量;使用过的产品、容器、包装物等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发生的污染事故情况及对环境的危害情况等。
2.环境污染治理情况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时,自然就要进行污染治理,因此,披露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也是反映企业环境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项目有:污染治理情况,包括污染治理投资额、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等;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建立治理污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等。
3.环境法规执行情况
我国按照协调发展、预防为主、环境责任和公众参与这四项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那么企业的执行情况如何也应反映。主要包括:“三同时”制度的遵守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情况;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对纳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事项、原因、分配的责任指标及其完成情况,以及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的取得情况等。
4.其他
其他还有如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情况等等。
四、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可分为货币化信息和非货币化信息,其披露模式就可以从货币化信息披露模式和非货币化信息披露模式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化信息的披露模式
1.在现有财务报告框架内披露
(1)在现有财务报表内披露,但不单独立项。这是将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融合到现有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予以披露,而不单独立项的一种披露模式。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实务中采取的就是这种做法。例如,将企业交纳的排污费视同一般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列为一般的固定资产,不作特别披露。这种方式下无法体现企业环境管理的状况和水平,而且会使那些注重环境管理的企业因环境支出导致费用增加、净利润减少,挫伤企业的环保积极性。显然,这种做法不能适应环保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并不可取。
(2)在现有财务报表内披露,并单独立项。这是一种把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直接添加到现有的会计报表正式项目中予以披露的一种模式。即在现有的会计报表内增加项目,以某种合适的项目名称对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单独披露。例如,在利润表中增设如排污费、环保研究开发费、政府发放的污染治理补助等专门项目,以反映发生的环境成本以及披露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导致的收益。
(3)在附注中披露。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除了可以在财务报表内反映外,还可以在附注中披露,这些补充资料可以是文字的或是数字的,详细的或是简略的,相互连贯的或是独立的。
2.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表和环境收益报表
前两种披露模式都是将环境会计信息与传统的会计信息合并披露,并没有对原有会计报表的模式和结构进行太大的改动,便于操作,易于为会计人员所接受。但是,这种模式容易引起混乱,导致对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因为传统会计信息和环境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如果将二者合并在一起,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无法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并降低了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如在附注中加以说明,等于把环境会计信息置于传统会计信息的附属地位看待,这与目前循环经济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很不相称。因此,为了强调突出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便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货币化信息,企业可以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报表,单独披露在环境方面的耗费和收益。
(二)非货币化信息的披露模式
由于环境绩效信息主要以非货币性信息为主,而且环境科学方面的技术指标值非常专业,因此一般应以编制单独的环境绩效报告为宜,使环境绩效的披露更加集中、全面和系统。在编制初期,为易于操作,不妨先以文字、图形、表格和实物数量、技术指标等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环境绩效报告应以列示一系列环境技术和经济技术指标为主,并逐步过渡成为一种通用、正规、严谨的信息报告工具,以便同时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使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用。
基于以上分析,在环境会计实施初期,以及环境问题并不突出的行业,利用现有的披露形式(不单独立项的做法除外)予以披露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成熟,特别是在环境问题突出的行业里,最终还是应该编制独立的、通用的环境会计报告书。
在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我国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而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之俊.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
关键词: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 创新 实训 教学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成为现代化生产设备的主流。工业自动化设备也越来越复杂,不但涵盖了电气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而且也涵盖了可编程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通讯技术、柔性制造及计算机集成和总线技术等。广东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装备工业,制造业自动化水平也在迅速提升,急需大批机电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广东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却比较匮乏,这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于2004年组建了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实验室主要设备是由德国FESTO公司提供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即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单独讲授,都有单一的特定知识点的设备相匹配,比如电控课程对应电控教学设备、气动技术对应气动教学设备、液压传动对应液压教学设备等,这些实训设备和实际的工业自动化设备都有很大的差距,学生没有机会了解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满足不了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集气动技术、机械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于一体,可以模拟一个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在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实训教学中,围绕的中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系统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工业规则、具有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提供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虽然每一个模块的结构是固定的,但是设备的执行机构怎样运作、各模块之间怎样配合、模拟什么样的生产加工过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自行设计。因此在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实训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组装、编程、调试、运行、排除故障。这种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节约了教育成本。
二、教学设备的组成和功能
1.基本组成
(1)TP101(气动实训设备)、TP201(电控气动设备)
TP101和TP201是和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教学设备相配套的基础教学设备,由分立的元件组成。
(2)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
由供料单元、检测单元、加工单元、操作手单元、缓冲单元、机械手单元、组装单元、成品分拣单元等8个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控制器可以独立运行,同时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每个单元的执行机构主要是气动执行机构,这些执行机构的位置由传感器来检测。
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教学设备上应用了很多传感器,比如舌簧式行程开关、微动开关、光电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保证。
控制方面,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教学设备采用PLC控制。用户可以选用不同厂家的PLC。学生可以编写一定的生产工艺过程,然后通过对PLC的编程实现对工艺过程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的控制。
2.基本功能
TP101(气控气动实训设备)、TP201(电控气动设备)是一些分立的元件,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简单回路,并进行组装、调试、运行。这些分立元件都是便捷安装形式,不需借助工具,便于学生拆装。
MPS是模拟生产加工系统的教学培训装置。MPS将德国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MPS的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每一个单元都可以单独运行。MPS设备的每个单元都有最基本的功能,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
(1)供料单元的基本功能:按照需要将放在料仓中的工件逐一提取,并放置在第二单元的起始位置。
(2)检测单元的基本功能:将工件进行颜色和材质的识别,并进行高度检测,符合要求的工件传送到下一个单元,不符合的工件分流到下方的轨道。
(3)加工单元的基本功能:将工件进行模拟钻孔加工。
(4)操作手单元基本功能:将工件从加工单元取走,送至缓冲单元。
(5)缓冲单元基本功能:可以存放并分离5个工件。
(6)机械手单元基本功能:将通过滑槽传送至此单元的工件进行抓取,放置在组装平台上。气抓手上的传感器可以区分工件的材质,组装平台上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工件的方位。根据不同的组合,机械手对工件完成组装并把工件放置到下成品分拣单元。
(7)组装单元基本功能:必须与机械手一起使用,为工件的组装提供工件。
(8)成品分拣单元基本功能:将工件按颜色和材质不同,分别从不同的滑槽分流。
三、实训教学的开展
根据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的配置情况,实训教学分两个层次进行实施。
1.基础部分(TP101和TP201)
与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教学设备配套的基础实训设备有TP101和TP201两种实训设备,每一种设备共有9套。
实训教学流程:
(1)将学生分成9个小组,自主产生组长,负责实训过程的管理。
(2)元器件的识别。
(3)元器件的拆卸。
(4)用FluidSIM软件进行回路设计(包括气回路和电气回路)。
(5)PLC编程、下载。
(6)回路连接。
(7)回路调试、故障排除和正常运行。
(8)实训结束。
整个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学生分组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和评判,及时掌握和评判实际的操作过程,评判采用计时或分段检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提高部分
提高部分以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教学设备为平台,对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进行解剖分析、装配、编程、调试、纠错,对自动生产线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系统控制等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培养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熟练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组装、故障诊断排除等。MPS采用和实际生产相同的工业元件,犹如亲临生产现场。
实训教学流程:
(1)MPS运行介绍。
(2)各工作站的分析。
(3)各工作站的拆解。
(4)单台工作站的拆解分析。
(5)单台工作站的解剖分析。
(6)单台工作站的组装。
(7)单台工作站的气路连接。
(8)单台工作站的电路连接。
(9)单台工作站的电气路故障排除。
(10)单台工作站的电气路的调试。
(11)工作站连调、纠错。
(12)系统正常运行。
实训过程的具体步骤:
(1)工作站工艺流程分析。
(2)元器件的识别。
(3)工作站的拆解。
(4)工作站的安装。
(5)气动回路图的分析。
(6)调节气动回路。
(7)电路图的分析与设计。
(8)电器元件的安装。
(9)I/O分配。
(10)PLC程序编程、下载。
(11)气电综合调试。
(12)工作站之间的通讯、调试。
(13)MPS运行正常。
(14)更换不同厂家的PLC,比如用三菱的FX2N-48MR取代西门子的S7-300。重复以上步骤。
(15)实训结束,整理工位。
在实际的实操教学中,每个教学班分成9个实训小组,每一个学生均衡承担一定的独立任务。在整个实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及时指导和评判,及时掌握和评判实际的操作过程。在实训方法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穿插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指定竞赛项目,比如:工作站的组装竞赛、编程竞赛等。各项目的评判采用计时或者分段检查等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责任心、组织技巧、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被高度调动起来。本课程的实训理念是:在轻松的训练环境中,使学生完成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组成、结构原理、系统控制的学习。
在机电一体化的培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职业能力;第二是个人能力;第三是社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利用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进行实训,气动技术、电气技术、传感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既可以分别学习和训练,又可以相互结合组成综合的训练系统,形成真正的机电一体化的训练装置。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又共同协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采用实际的工业元件,更大限度地接近生产实际,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符合“校企合一”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采用半开放式的实训教学,既可以完成西门子PLC的学习,还可以完成三菱PLC的学习,除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外,还充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节约教育成本。
参考文献:
1.刘增辉主编.《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应用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2.庄焕伟.《基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创新实训教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3.MPS使用说明及实验指导书》.FESTO有限公司上海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