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新年的钟声敲响,崭新的一年来到,五湖四海的天使来到凡间,飞往您的身边,陪伴您,祝福您,让您从此幸福、安康。敬爱的老师,祝您新年快乐!
2、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给我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感谢您,老师!在您关注的目光之下,给予了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衷心祝您新年快乐。
3、新年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4、新年我许下愿望:刚说希望天晴朗,阴云立马来密布;刚说房价跌到底,结果立马狂飙高;唯独祈祷你幸福,没有异常来阻扰,这下子,准灵!
5、赚钱好比潮水涌,生活就如沐春风;工作顺利路路通,爱情事业处处红;身体健康似条龙,家庭和睦好兴隆;二月二龙抬头,祝你新年欣欣向荣!
6、总有些事情让人感动,趁机让心灵纯净,婴儿的无辜表情,导师的耳提面命,父母佝偻的身影,新年到来的钟声,善待每次感动,让我们心灵感应!
7、春节到来,短信送礼:送你一条红鲤鱼,愿你年年有余;送你一盘开心果,愿你时时开心;送你一杯好运酒,愿你蛇年顺心!新年好!
8、马年隐去,离去的不只有时光,还有所有的不快;羊年新春,迎来的不只是春天,还有全新的希望。新春到来之际,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9、祝福来得高调,原谅我的霸道,我要抢个第一,说声新年你好。红杏枝头春意闹,愿你快乐无烦恼;爆竹声声辞旧岁,愿你好运翻一倍;海上明月共潮生,愿你加薪把职升。提前祝你春节快乐!
10、一点喜,两点乐,三点美,四点欢,五点福,六点禄,七点吉,八点财,九点寿,十点富,十一点运,十二点子时钟声响,新年好运!
11、A New Year greeting to cheer you, my good friend.
希望新年祝福给你带来欢乐,我的好朋友。
12、Take your passion and make it come true.
发挥你的热情,让理想变为现实。
13、Best of luck in the year to come.
愿你在未来的一年里,吉星高照。
14、Wish all the best wishes for you.
献上最美好的祝愿。
15、Wish many good wishes for the holidays and the coming year.
新的一年,向你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16、Wishing you all the blessings of a beautiful season.
愿你拥有美丽的新年所有的祝福。
17、May its blessings lead into a wonderful year for you and all whom you hold dear.
祝福你及你所爱的人新的一年中万事如意。
18、To wish you special joy at the holidays and all year.
祝你在节日和新的一年中享有无限的快乐。
龙的来源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是万兽之首。它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后,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人们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龙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而龙这个词被创造出来,并且读做lóng,也并非偶然。“久旱逢甘雨”被中国人列为四大喜事之一。风雨来临,往往先传来“轰轰隆隆”的隐隐雷鸣之声。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指望雨水的中华先民们,站在播种着全年希望的农田里,守着萎蔫欲枯的禾苗,百无一计时,突然听到天际传来隆隆雷声,看到浓云之中金蛇乱舞,知道甘霖即将到来,那种欢欣鼓舞一定刻骨铭心。对隆隆之声无限崇敬的先民们因此抽象出一个有形(闪电)有声(隆隆)的概念,并用拟声法将之命名为“隆”,年复一年地盼“隆”望“隆”,期盼“隆隆”之声送来甘霖。文字出现以后,先民们又创造出一个“龙”字专门表示这个概念,并读作“隆”。
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龙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在原始时代,氏族部落成员以龙为图腾,在身上或衣服上绘龙。如古代哀牢夷以龙为图腾,帮“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着尾”。古越人亦断发文身,以像龙子。龙被帝王垄断之前,所有崇龙的氏族部落均可自由地使用龙的图像,没有任何限制。
龙成为帝王和王权的象征之后,尽管龙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龙形象的使用却逐步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宋元之后,龙纹为帝王所独占,成为个人的私有物,平民百姓不能滥用龙纹,不准穿有龙纹的服饰,龙袍、龙衮只帝王一人能穿。因为在统治者看来,皇帝即龙,龙即皇帝,兴有帝王可能使用龙纹。限制龙纹的使用,目的是维护帝王和龙的神圣性。在统治者看来,如果谁都可以像帝王一样可以穿龙袍,那么就没有神圣和凡俗之别,那就难以树立帝王的绝对权威,王权也就难以巩固。
据现有资料,最早穿龙袍的帝王大概是周天子。不过,龙衮可能不是仅天子一人可穿,其他王族成员也可穿。宋代以后,限制使用龙纹更为严格,规定越来越多。到了元代,对龙纹的垄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文规定龙纹的使用范围。元世祖忽必烈曾明令市街商店不得织造或贩卖日月龙凤纹的缎匹,违者除没收其缎匹外,“仍将犯人痛行治罪。”仁宗时曾定服色等第,除蒙古人外,其他人“不许龙凤文”。此外,器皿不得使用龙凤纹,帐幕“不得使用赭黄龙凤文”,车舆亦“不得用龙凤纹”。明代龙纹的使用和控制更为严格。明代初期的皇帝衮服,十二章纹饰,以龙纹最为重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明文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清代皇帝服饰的龙纹亦有定制。据《清史稿・舆服志二》记载:皇帝“朝服色用明黄,惟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白。披领及袖皆石青,缘用片金,冬加海龙。”
总之,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帝王都是“真龙天子”,帝王的子孙被认为是“龙子龙孙”,帝王的后代被称为“龙种”。龙,尤其是黄龙,是帝王的象征,皇帝即龙,龙即皇帝,两者不可分离,龙成为帝王个人的私有物。皇帝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全都是有龙的标记。皇帝本身及有关的一切都与龙拉上了关系。
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具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人们通过雕塑、绘画等形式展现龙的形象,通过歌舞、影视作品等弘扬龙的精神。
上下五千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更是联系彼此的精神纽带。
生肖龙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在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现如今,人们对龙这个生肖更是推崇。2012年是龙年,许多准妈妈都希望在这一年将自己的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让他们一出生就带着与众不同的幸运与祝福。
龙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与龙相关的不在少数,节日活动丰富,极具民族特色。
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这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因此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春回大地,农事兴起。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记》云:“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多把食物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二月二还有忌用针线的习俗,这是防止伤了龙的眼睛。
众人熟知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江苏、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均有赛龙舟的习俗,有的地方称端午节为“龙船节”、“龙舟节”或“龙舟会”。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
与龙有关的节日中,少数民族的节日数目多,内容、活动各具特色。
农历三月十五日龙王庙会,是云南丽江地区枘西族传统节日。那一天,当地群众赴会交流各种物资,进行赛马、演戏、展览、广播宣传等活动。
看龙场是湘西一带功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天算起,头次逢辰日即为看龙日,习惯称“看头龙”;过十二天又轮到辰日,再看一次,秒“看二龙”;挨次算去,看到三龙为止,每逢看龙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看龙,若这天干农活,属犯忌。
龙船节是贵州黔东南和湘西一带苗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五月间,具体节期各地略有不同。一岙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本寨龙船下水,历时三天左右,节日间乘龙船串寨子,走亲访友,唱吉祥歌。龙船过寨,各寨均鸣炮接龙,敬酒、献礼品。
在云南河口大青山地区,农历七月二十日为龙母上天节,农历八月二十日为龙公上天节,这是瑶族传统节日。当地群众祭龙,并送龙母或龙公升天。
此外,还有壮族、瑶族和哈尼族的“祭龙节”,普米族的“龙潭祭节”,四川松潘岷山南麓丛林中有“黄龙寺庙会”,河北省神麇山北麓有“黑龙庙会”等。
尽管龙的各类节日数不胜数,形式各异,但其主旨却是一致的,表达百姓祈雨求福的心愿。
龙的特产
龙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光是与龙有关的饮食特产就不甚枚举。
成都的龙抄手、陕西的龙须酥、新疆的龙须糖、北方的龙须面等小吃点心深受百姓喜爱。其中龙须酥据传已流传民间二千年,因它一直是皇帝御用点心,民间百姓称之为“皇帝点心”,直至清雍正年间,龙须酥才得有此名。相传,一日雍正皇帝设满汉全席,宴请文武百官。当御厨现场制作该酥时,雍正帝见其手法娴熟,似游龙舞凤,手中糖丝雪白、纤细、如祥龙之须,遂龙颜大悦,赏赐众嫔妃臣子,并特封此糖为“龙须酥”,自此,龙须酥的美名遍传大江南北。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不少茶与龙也有着密切关联,比如回味甘鲜,美容养颜的乌龙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特点的龙井茶;形似麻花,色泽碧绿的龙舞茶;条索紧直,香气鲜爽的双龙银针;银绿翠隐、毫香扑鼻开化龙须等。
此外,水果如龙眼、火龙果,药材如龙芽草、龙骨、龙涎香,鱼类如龙头鱼、银头鱼等也都离不了一个“龙“字。
龙灯
龙灯是供节日装饰和玩舞的龙形彩灯,多用竹、木、布、纸等扎成,形象各有特色,节数长短不一。
起初龙灯形体单一,或供悬挂观赏,或供手提玩乐,均以夜间照明为主要功能,后来主要供玩舞。随着龙形彩灯的加大加长,龙灯演变成了既可供装饰又可供玩舞的移动式龙形灯组。《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了人们在举行祈雨祭祀仪式时,儿童、青年和老人穿着各色彩衣,舞起长达数米的青、黄、赤、黑等各色大龙的壮观场景。不难想见,民间舞龙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
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志田村,每逢佳节盛会,人们在广场、村头、河边,舞起龙灯,增添欢乐气氛。当初龙灯舞起来的时候,如今村的老人们还是小伙子,大姑娘。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办企业,造良田,老百姓袋里有了钱,囤里有了粮,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可除了干活儿之外,村里其他时候都冷冷清清。书记朱锦标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寻思着法子让大家伙儿热闹热闹。
朱锦标想到了幼时在庙会上见过的舞龙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他隐约记得在队里一户人家曾看到过龙的彩图,就挨家挨户地去打听、寻找。找到彩图后,他又召来村里出名的手艺人郑学道和季长如,三人起早贪黑研究图纸,准备材料,着手扎龙。他们用竹子搭骨架,用彩漆涂龙身,把灯泡当龙眼……忙碌了两个星期,他们抬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彩龙,龙口大张,龙眼怒睁,龙角饱满,大人们瞅着喜笑颜开,胆小的孩子见着直往家长背后躲。
很快,村里组成了男女两支舞龙队伍。每天下午,利用干活之余的时间,大家集合在村部广场上练习。起初,队员们拿着竹竿练基本动作,挪步子,找角度。挥竿动作重复枯燥,颇费力气。闲话家常的时候,张家的小声嘟囔累到爬不动楼,王家的笑笑回应说手臂酸到没力气脱衣服。但到练习的时候,大家仍旧打起精神,站着舞,跪着舞,蹲着舞,毫不马虎。老书记总结出舞好龙灯的四个关键:龙头要舞得高,二节处要送得匀,其余节要配合好,龙尾要舞得活。在一遍遍的练习中,队员们力度、角度把握准确,也配合得越发默契。
每次舞龙灯,男女老少把村里的广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外村的人都跑来看热闹。锣声响起,彩球舞动,龙头抢球,龙身翻滚。两条龙时而齐头并进,时而凑成一团,时而又抢夺彩球……龙灯舞到哪里,人群就跟到哪里,喝彩声不绝于耳。志田村的龙灯队渐渐舞出了名气,龙灯队舞到了镇上,舞到了县里。每到一处,人龙共欢。
如今,志田村的龙灯队有了更漂亮的队服,更簇新的彩龙。然而队员们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利索了,舞龙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两条彩龙静静地卧在村活动室里,等着老搭档或是新主人,等着下一次飞腾。
西方的龙
相比较于中国人对龙的敬仰与崇拜,西方人对龙的感情更为复杂:有好奇,有防备,也有敌视。正是由于中外理解上的歧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忍痛放弃将龙作为吉祥物的方案。
在西方,龙通常被想像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翼,身披鳞片,有蛇一样的舌头,能喷火;也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条大蛇,有带刺的尾巴。在中东世界,蛇或龙都是邪恶的象征,埃及的阿佩皮神就是冥界的一条蛇。希腊人和罗马人有时把它看成是邪恶的力量,但有时也把居住在大地深处目光锐利的龙看成是仁慈的力量。在基督教,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因而在绘画中匍匐于圣徒与殉教者足下。龙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标志,北欧的战士把他们的船头刻成龙头形,中世纪英国曾以龙为皇家的徽记。在远东,龙被认为是行善的生物,无翅膀,但被认作是空中之神。
往后的三年一个接一个的见了许多,没了期初的惶恐和无措,添了几分平静淡定,记得路遥说每个人在世上都是一片残叶,一直到临终前都在风中寻着另一半叶子,甄寰传里雍正帝假扮腂郡王与甄寰谈诗论曲就是此番道理。环顾左右,身边朋友同学走马观花般换了多个她(他),都未修成正果,在婚姻大事上,马虎不得的人就得经得起寂寞。
记得过往的日子中,曾有位德高望重,十分让我尊敬的老师说她失落时会去超市吃很多很多的零食,我效仿她,三年来养成了一个馋的毛病,我所在的城市所能有的好吃的我都反复的咀嚼着,当然这得是我可以支付得起费用的。这实在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办法再好也是别人的,余华说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要不就会失败,为避免,我又将古清生先生的《美食文化》读了起来,为我的馋找好了一套理论,时间久了我思索出一个道理,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她喜欢吃辛辣,他却喜欢吃清淡,人之天性,如何烹饪也不会让他们彼此互换菜肴还可以津津有味,我便不再有以往急于求成的心思,不能为了婚姻而婚姻,不能爱不该爱的人,这样就不会犯不改犯的错,也不会被另一片和自己不和尺寸的残叶羁绊住真实的脚步。
大前年冬天家里打电话来说村里人为我寻了一个好媳妇,女孩小名叫冉冉,夸的跟天上的仙女一样,我将手机伸手放到我不听不到的地方,心想姥娘真是可笑,如果相见后不成岂不是责任全在我,且女子以色侍人其能久已。说是女孩此次是专程从济南回莱芜来看望她姥爷,不知道有见面的事,先让我速回村里,相见时间由媒人和女孩家人商量,也可能是当天晚上。我说太急了,便遭到大舅的一顿骂,可想此次全家上下重视程度。
因为事情仓促,我随便穿了一件干净的棉服,裤子本是蓝色,因为反复搓洗的原因,已经泛白,路过一家鞋店大舅让我去买一双厚底的鞋穿,说是女孩个高,我买了一双棕色的安踏平底鞋,又遭到大舅一顿骂。车子以每小时60公里飞快的向家驶去,我觉察出女孩比过去的非同寻常,心情竟不由的紧张起来,攥着手机的手竟流出了汗,虽然已经见过几个,竟也不知见了说些什么好笑的话才好,我翘望窗外的山峰枯树,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在此的游戏,那时候她应该也在旁看着我们,就随便寒暄几句吧,能否成百年好合必要一见倾心才可,行与不行只在一句敷衍的话,我又何必此时内心纠结,脸皮还是不厚。
这天晚上我们在媒人家相见,她没有辜负外人的评价,身材苗苗条条的,穿着一件短款的羽绒服,可能是早闻我个头不高她并未穿高底子鞋,她坐下后一直低着头,从未大量过我。看得出她是一个寡言内向的人,无论我说了多少话她都低头不语,我一时不知所措,开始语塞。这样无声的过了十多分钟,她小声的开口道:“你在影楼是做摄影的吗?”,我如实回答说自己是设计,她有些失望又不再言语。我知她喜欢摄影,就讲了很多影楼的事情,她也比方才更细心。她为一个哑巴在拍外景时一直哈气为新娘暖手的故事感动了,我画龙点睛道:“爱是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言语,言语华丽了做不到岂不在揭穿自己的虚伪,所以说到做到才是真爱,多做不说最佳”。气氛缓和了一些,我们又说了几许无关紧要的家常话,便各自回家,临走时彼此未留电话。姥娘知后非产生气怨我不通世故,不够圆滑,为何不要联系方式,其实我想两家离的这么近,真有缘分必会有人从中继续牵线,我又何必多此一举,人家给最好,不给岂不伤了颜面,当晚我躺在床上一直翻开张爱玲的散文于深夜才入睡。( : )
一大早媒人未敲门便闯进姥娘的屋子,杂七杂八的唠了好一会家常便将话题转给我,问我对冉冉有何想法,我未言语,媒人是直心肠人,见我如此便实话实说的表明自己是从冉冉家而来,她对我印象还可以,我如释重负,经媒人留了彼此的联系方式。而后几个月我们一直联系,我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终于让她对我有了些依赖,水到渠成我们于第二年开春我母亲生日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将亲事定了下来,一家人欢喜的不得了。走在人来人往的黄昏与清晨的都市我似乎也有了一些责任感,对生意更加上心。她对我还算满意,如今这些时日我们在商量明年元旦后结婚之事。
在京郊门头沟区,有一个名叫斋堂的小镇,从镇上向西望去,可看到层叠的山脉连绵,延伸到无限的远方;沿着公路环山爬行,经过一些小小的村落,灰色的房屋零散地坐落在两侧的山坡上,家家屋前都有些果树,可以瞥见红澄澄的柿子,偶尔还可听见狗吠鸡鸣声,更显山中生活的宁静缓慢。一直向上走去,经过双石头村、爨底下村,穿过一条名为爨里安口的峡谷,原来的公路便成了碎砂石子路,再步行上将近一个小时,就可看到前方的又一个小村――柏峪。
戏就在这里唱。这里是古时京西进出北京唯一的关口,要是再向上,就可见到古长城的城墙了。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进村的碎砂石路把村子从中间分成两半,路的两侧就是高高的山脉,房屋从平地起沿着山坡缓缓地一层层升高。老房子不多,屋子多为抗战后重建,因时期,本村曾是日军驻扎的据点,所有的老屋都被烧毁,无一幸免。引人注意的是,在路边的一侧,有一处被围起来大大的空场,空场中有一个可容纳百人的大礼堂。这里原先是一个大戏台,与老屋一起被炮火化为灰烬,解放后重建为室内的礼堂,是村里逢年节时唱大戏的专用场地。
这里的村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被称为“柏峪大秧歌”或“柏峪秧歌戏”,并且有自己的秧歌剧团。在这远离尘嚣的小山村里,历史与文化以其不同于外界的独特方式进行着延续。
山村的独特古戏
柏峪村现存的村戏有两种,一种是秧歌戏,另一种是山梆子。在这之前还有一种“蹦蹦儿戏”,但今已失传,无人会唱。而山梆子却并不少见,这山中的附近其他村落也有梆子戏,翻过山去再远些还有河北梆子。这是因为梆子戏是解放后镇上请了老师来教的,山里几个村子的梆子戏都是一师之徒;但秧歌戏就不同了,尽管有的剧种也有“秧歌”这一名称,但柏峪村的唱腔十分独特,在全国目前只发现本村一处,再无其他,而且与远近各个剧种的唱腔均不相似。
秧歌戏是声腔式戏曲,其唱腔被村民们形容为“九腔十八调”,极言其多。笔者一天晚上在团长陈永禄家里拜访时,正巧赶上5位村民陆续来串门,他们都是剧团里的骨干成员,时令已是立冬,往年这时已经开始为春节的大戏排练了,但今年村里要通太阳能,活还没有忙完,村民秋收之后每天还在山上“打坑”,因此排练迟迟没有开始。说起“九腔十八调”,老艺人们就纷纷数起各种调式来。
秧歌戏里唱得最多的两种调子是“水胡”腔和“娃娃”腔,分为男水胡、女水胡和男娃娃、女娃娃,这里的男、女是指剧中角色的性别,而非演唱者本身,同样分为男女腔调的还有头行板子、哭糜子和还魂片子,各分男女,韵律有所不同。有些调式因为通常男唱的多,女腔就慢慢被忘记了,如大清阳子、二清阳子、甩炮、秃爪龙、贵芝相、山坡羊,多为男唱;通常是女唱的有莲花落和二板起腔。这些调式的特点和作用各不相同,例如二板起腔只有一句,用于一段唱词的开头,起引入、过渡的作用;而哭糜子调多用于唱悲腔时,而还魂片子多用于人物临死之前的独白。
尽管是山野村戏,在角色行当、动作表演、剧情结构、人物性格、语言特色方面,秧歌戏丝毫不逊于文人创作的舞台剧本。其角色行当和京剧类似,分为生、旦、净、末、丑,生下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下又分老旦、小旦、武旦等,行当周全。人物的服饰、行头、脸谱也与京剧大致相同,个别角色如徐延昭、包拯的脸谱在细节上略有分别。
交谈的时候,陈永禄团长从床下拉出一个纸箱,里面全是笔记本和各色纸张,记录着十几出戏的台词,其中梆子剧本有《算粮登殿》,秧歌剧本有《罗衫记》、《卖水》、《水牛阵》、《狮子洞》、《遨山灯》、《烧骨记》、《小金缎》、《渡林英》、《过山》、《还魂带》等等。老艺人陈文良告诉我,他最爱唱《卖水》,这出戏讲的是赵美荣女扮男装进京赶考,得了状元后让自己的丈夫顶替,不慎被人发现,触怒了皇帝,下谕旨斩首,是包公救了美荣的命。老人回味说,这是过年时的经典剧目,二板起腔后,30多个角儿轮番登场,高亢豪放的唱腔每每都让乡亲们忘记白天黑夜,忘记了严冬的寒冷,只听得戏台上火热的表演和不断的叫好声。
当晚,几位老人就在团长家里为我们唱了起来。秧歌戏以四弦胡琴伴奏,临时找不到,61岁的陈有发老人便以二弦胡琴暂时代替;没有鼓、锣、镲,老人们便以口发声模拟乐团,为我们演唱了《罗衫记》里“苏云辞母”和《邀山灯》里的“圆梦”片断。笔者有幸听到这古老的秧歌剧种,浑厚,苍凉,高亢,古朴、豪放。秧歌戏的唱词接近于文言白话,有诗文名句,也有番情俚语。可是,村里喜欢这些故事的年轻人不多,能够理解这些唱词的人就更少了;过去山民们大多不识字,许多老人连唱了一辈子的唱词也说不清是什么意思。
除了已经记下的剧本以外,柏峪秧歌里还有很多已经唱不全的戏,如《西河沿》、《木鱼》等等:而最后一位会唱《田氏劈棺》的老人已于今年夏天去世,这出戏已经整本失传。
古戏渊源――口述的记忆
在所有人的眼里,秧歌戏的起源都是一个谜,据考证有可能是受江西“弋阳腔”影响下而产生的“高腔”。高腔自明代开始流传各地,并与各地声腔结合形成不同流派,但因为所有剧目都是口传的,没有剧本,所以这一说法也并未发现可考的文字依据。至于这种声腔是如何传入这偏僻的小山村的,老艺人们说:从柏峪村沿山路继续向上走不远,有被当地人称作“黄草梁”的古长城遗址;中有一个关口名为天津关,明朝时有官兵把守,据说士兵中的浙江人较多,秧歌戏就是由他们传入的。
几百年来,秧歌戏的留传并非世袭,而是有兴趣者即可参加,往往是农闲时节,茶余饭后,田间地头休息时,有兴趣者即可自己向会唱的老人请教,慢慢学的多了,就可以加强训练参加下一次的演出了。但是这其中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柏峪秧歌戏的传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也正是为何秧歌戏只在柏峪村独有,而没有流传到其他村落的原因。
在追溯秧歌戏历史源头的时候,团长陈永禄的说法是,秧歌戏自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原名为“燕歌”,也俗称“秧歌”、“燕乐”,因地处古燕国地区而得名。但是,这种说法很难得到证实,仅凭这一名称而认为起自燕国,证据不够充分。不过,秧歌戏原名“燕歌”戏是得到了所有老艺人的肯定的,因为秧歌戏所有的剧目、唱词都是一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关于唱词、调式等等
的具体写法至今都无法确认是哪个汉字,所以“燕歌”流传得久了,就软化为常说的“秧歌”戏。笔者还想追问再多的细节,老艺人们却连连摆手,所有的信息都是从老辈人口里传下来的,如今年代已远,无人能详了。
关于“燕歌”和“燕乐”,史书确有记载:“燕乐”始见于《周礼・春宫》,指天子与诸侯宴饮宾客使用的民间俗乐。《元史》载:元代有宫县登歌,分文、武,舞于太庙。称“燕乐”,民称“燕歌”,雅俗兼备。据了解,在清代、民国时,柏峪燕歌戏经常应邀外出“卖台”,曾到过天桥、矾山、怀来、涿鹿、蔚县和周边村落,据《清史》记载,乾隆帝庆祝60大寿时还调过燕歌戏。这是燕歌戏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了。
盛况不再
从前,柏峪村村民的生活一天也离不开秧歌戏。无论大小节日都要唱台戏,二月二龙抬头,七月十五,八月十五,过年时最为隆重,要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唱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昼夜不停;一部《卖水》能唱上一个昼夜,《罗衫记》也要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剧目有上百出,过完年了也不会重复,村民几乎人人能登台。剧团有五六十人的规模一直保持到20世纪50年代。
然而,曾经名声大噪的戏班如今只剩下5位老艺人,最年轻的也63岁了。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上学,村里只有老人们日日生活,能够静下心来跟着老人们学习唱念做打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剧团现有编制演员30人,平均年龄是50多岁。而且,很多演员也是才学戏不久,刚刚起步,唱腔尚拿捏不准,一旦失去老人们脑海中的记忆,谁都无能为力,柏峪秧歌戏面临着濒危的处境。陈永禄团长为此深深担忧,他自己买了笔记本,平时干完地里的活,闲暇时就找村里会唱的老人们把唱词和相关的演出要求、状况记录下来。老人们回忆,从前的剧目大约有100多出,但在和“”的时期里,很多剧目因为久不演唱已经失传,很多老演员也因多年不唱而记不清台词,如今有存目的是30多出,而能够完整唱下来,台词不残的就剩下十几出了。
原来的上百出剧目,每出都有长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字的唱词,号称有“九腔十八调”的十几种唱腔,生、旦、净、末、丑几个行当,舞台布置,道具,演员的动作、表情,从前都是一代代口耳相传,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全凭演员的记忆。去年,几位老演员相继辞世,这更使团长感到保存剧种的紧迫,“会唱戏的老人一个个都走了”,剧目尚未整理,几十出已经失传,仅存名目而不知腔调、台词,后继无人的局面令人扼腕叹息,却无能为力。患有眼疾的老团长只能以记录剧本的方式进行力所能及的挽救,“现在就是要抢时间,多整理一些资料,总要传下去呀!”
关键词:龙的传说;龙图腾;生活中的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1.01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1-032-07 收稿日期:2011-11-18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我们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龙么?
一、龙的传说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命名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身体的各部分命名,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命名,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可以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据传,古时候森林里的动物很多,而且非常凶猛,常常成群结队出来袭击、吞食人类,使人类无法安宁地生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们只好频频向天庭发出求救呼声,祈求上天能惩治那些无比凶残的动物。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间查看,了解实情。 六郎神下到凡间目睹了动物撕咬凡人的场面,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如果不及时拿出拯救办法,人类将无法生存。他重重地划出一条界线,暂时把人与动物隔离开,再遍访百姓,搜罗各方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在动物之中立一个“王”,以它来管制那些为所欲为的动物。六郎神采纳了大家的意见,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妙计:以九种动物组合成一种新动物,取名为“龙”。说办就办,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慢慢地画了起来。先勾画出蛇身,接着画驼头、鹿角、牛嘴、鱼鳞、凤尾、鹰爪,当画完“狮须”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想这第九样“虎眼”只能先画在一旁放着,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个咒,再把两只“虎眼”安上去,以后这东西才会更听话。快到八十天的时候,有一个木匠带着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头,走入洞内歇息。偶然之中看见洞壁上画着一个动物图案,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东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两只眼睛。他随手拿起墨笔,模仿六郎神画的“虎眼”,添在龙头上。这下,洞壁上的龙张牙舞爪扭动起来,嘴里喷着浓雾,龙体火光四射,一时狂风大作,洞内飞沙走石,龙像一道闪电似的飞了出去。木匠吓得趴在地上。
一听说“王”龙出洞,那些凶猛的动物早已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出来吃人,人们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随随便便在山野劳作。但是,龙成了百兽之王后,日益狂妄,根本不听六郎神的使唤,常常飞上天空兴妖作怪,有时连续降雨不止,地上常闹洪灾,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摇身一变,还多出了一条龙。六郎神一怒之下,将一条镇在云层里,继续看管动物;另一条则打入东海,令它不得随意出入。百姓以为龙虽然出了一点小差错,但毕竟功大于过,依然把它视为吉祥物,因此,逢年过节都要扎上一条龙,走村串户游耍一番,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
后来,传说不断演变,龙帝被称为了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下胡髯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二、龙有几个孩子
说是龙母生了9个儿子,这9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综合起来,简析如下:
1.老大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形象。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2.老二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形象。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3.老三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4.老四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钮,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形状。敲钟时,让鲸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5.老五狻猊。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威武。
6.老六霸下。
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象。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通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7.老七狴犴。
狴犴,又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形象。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8.老八负■。
负■,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9.老九螭吻。
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三、龙图腾象征皇帝
在中国的神话和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龙的由来要追溯到先祖炎帝和黄帝时代,传说他们和龙有着莫大的联系,相传炎帝的出生就是由于他的母亲梦到“神龙首”才怀有身孕,生下了炎帝,而且死后还化作了赤龙,这才有了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这一说法。
当然,这些传说,不足取信。还有一种说法,在黄帝和炎帝时期,分散有很多的部落,每一个部落都用一种自己认为很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来作为部落的标志,当时黄帝和炎帝的标志是蛇,每个部落管辖着一个地方,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有的部落的生活环境就很差,于是就起了争夺其他部落领地的野心,因此各个部落之间就开始了你争我夺的现象,但是黄帝和炎帝在降服了其他部落之后,没有去诛杀他们,而是把各个部落的人都纳入自己的领地,进行管理。每征服一个部落就取那个部落的标志的一块来添加进自己的标志里,久而久之,黄帝部落的标志已经成为了一个什么动物都不像的图像,于是他们把这个图像叫龙,而由于黄帝的管理得当,人们之间也没有再出现战乱,于是龙的形象就被看做了和平的象征,被炎黄子孙一直传承下去。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龙渐渐地成了权利和身份的象征被绣在了皇帝的衣服上,预示着龙是皇族的象征,也是皇权的象征。在古代人心中,龙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在民间享有非常高的崇拜。
古时,平民百姓是没有权利把龙绣在衣服上的,老百姓穿龙袍,那是何等的大逆不道!这也稳定了龙在皇族中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皇帝衣服上的龙,绣法也是非常讲究的。通常皇宫里会有专门为皇上缝制龙袍的宫女,选用上好的布料,一针一线的把龙给绣上去,绣的龙还要栩栩如生,给人腾空而跃的感觉,因为古代人都是穿长袍的,所以一般都要求要绣整条龙。皇帝衣服的颜色也非常的讲究,通常为黄色,因为古代人认为,黄色和金子的颜色一样,是一种荣华富贵的象征。所以龙袍选用黄色,到了唐朝以后,黄色渐渐地成了皇族特定的色彩,像一些达官贵人或是平民百姓都不能用黄色来装饰自己的房子,否则被视为大不敬。
汉代以后,龙就逐渐代表皇帝了。那时候,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到了元、明、清时期,皇帝龙袍上和宫殿中龙都成为五爪大龙。
中国的老百姓不喜欢代表皇权的龙,他们喜欢另一种龙,这种龙没有皇权的威严,它是一种吉祥的神物,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的舞蹈。端午节时,举行龙舟比赛。民间还流传着很多跟龙有关的故事,其中“画龙点睛”“叶公好龙”“鲤鱼跳龙门”等故事流传很广,在这些故事中,也有英雄斗恶龙的内容,这也许是人民对皇权的一种反抗吧。
在民间,有关龙的戏剧、音乐、图画、工艺品和成语也是很多的。在中国带“龙”字的山名、水名和地名更是多得数不清。龙在民间还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这是人们对龙喜爱心情的表现。
四、“龙”图腾的意义与别人无关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象征。图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图腾蕴含着无数有着同一基因的人的希望。沧海可以变为桑田,岁月可以变迁,但血液的浓度不会变淡。中华民族将“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华人不管自己身在何方都乐意把自己称之为“龙”的传人。“龙”,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龙”,就是中华儿女的自豪。
但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足以震撼五千年历史的观点: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图腾,比如说美国:它的国鸟是白头海雕,甚至其国徽的主体都是一只胸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雕。海雕的“霸气和攻击性”似乎比“龙”更具有现实性,但美国为什么没有忌讳外国人的联想而改变自己的“国鸟”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从文化角度讲,图腾就如同一个人的基因,就如同一个人的血型,永远都无法改变;从国家角度讲,国家强大了,无论什么样的标志都无所谓,因为别人只能够仰视。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崇拜标志,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崛起方式。一个大国正在崛起,因为这是一个民族在顺应历史的趋势,别人无权插嘴;“龙”这个图腾无需改变,因为“龙”具有什么意义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五、世界各国的龙
龙的善恶是文化的沉淀。今天,龙在东方文化里保持了正面的形象,龙的精神成为奋发的精神,龙的民族成为自强的民族。如果说古代的舞龙或许是为了祭神祀雨、扫瘟避邪,那么今天的舞龙则多半是娱乐或庆典。在世界上,中国的舞龙、划龙船已经成为东方文化渗透于西方文化的一缕,是东西方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有关于龙的记载和描述。
印度的那伽是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它长身无足,称霸水域,是古印度人对蟒蛇的神化。翻译成中文时,它变成了龙。
《北欧的神话传说》记载北欧的毒龙时说道:有一条狰狞的毒龙叫尼特霍格,盘踞在冰天雪地的海维格尔玛泉水旁,日夜不停地噬咬着伸入泉水的巨大树根。又说:“毒龙生为恶魔,企图最终咬断宇宙树的巨根,毁灭世界。”北欧的毒龙嗜水,不同于中东的古龙,却类似于中国龙的传说。在欧洲战争史上,龙还常常作为武士的徽章。
在西方,龙同样是传说中的巨兽,而且有翅膀。在希腊语里叫Drakon,演变成英语叫Dragon,在拉丁语里还有一个Draco。尽管西方人也一直没有解开龙的起源之谜,但多半认为它是蛇崇拜的回响,因为世界各文明里几乎都流行过蛇崇拜。Draco则来源于蜥蜴,在希腊也有天龙星座的意思。
据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中东地区的蛇或龙硕大而凶猛,被认为是邪恶的总代表,埃及的黑暗之神Apepi就是一条巨大的蛇。希腊、罗马人接受了龙是恶者的说法,同时也把它构想成慈善的力量,希腊的阿波罗就是蛇的崇拜者,但总体上来讲,他们也没有改变龙的邪恶形象。
在《圣经》里,龙就是蛇。在《创世纪》里,有一条著名的蛇,他曾引诱夏娃偷吃了伊甸园里的智慧果;在《启示录》里又两次说到: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蛇与龙前后相承,而且迷惑天下人。可见,基督教义完全不利于西方龙文化的形成。
相反,在东方却记载了大量龙与龙王的传说,为人们普遍所接受,对东方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不列颠百科全书》里也明确区分了龙在东西方文化中,正面和反面形象的不同。
六、传说中的龙真的存在么
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谁都知道龙的形状;说陌生,一般人谁看到过真龙?
有人说龙在海里,在天上,谁见过?
清・光绪三十四年刘建封考察长白灵光塔时记录到“龙岗双龙”的消息,特转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塔甸于祥鳞云:光绪丁末年五月间,日夕大雨,忽见双龙跃于龙岗,旋自西南陡起狂风,吹出无数黄云,直奔白山而去。
倘若于祥麟一人之言不足为信的话,那么,1995年3月22日下午4点钟左右,抚松县城许多人目睹天上之龙则令人难以解释了。
这天下午4点左右,抚松县城西江公园一带有工人、干部等20多人忽然发现西山上空出现一条“龙”。通身为金红色,龙眼、龙须、龙鳞等清晰可见,头朝东南,尾朝东北。发现者大为惊讶,奔走相告,等有人通知记者摄像,“龙”已离去,实在遗憾。
抚松“金龙”发现人数众多,“龙”在空中滞留20多分钟,这个现象,使人迷惑不解。远离抚松县城东几十公里的北岗大顶子村,正在参场干活的参农们也发现并清晰地观看了“金龙”这一奇迹。
有人认为,可能是云形成了龙形。但几十名亲眼看见“金龙”的人坚决否认“云”之说,理由是当时天空万里无云,怎么会单独有一“龙形云”?况且龙头、龙目、龙须、龙鳞、龙身、龙尾,均清清楚楚,决非云彩所能构成。
究竟龙是否客观存在,大概目前尚不能定论。美国科学家最近证实大气中可能存在一种生物:他的状态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
1917年中国某地出现一次鸟类群体死亡事件:尸体上留下生物的爪印,极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爪印,这些鸟食虫空中坠落的据目击者称,当时鸟类极像在躲避某种掠食者,鸟类身上留下的爪印似乎证明了就是这种不明生物导致了鸟类的死亡,当地人也在同时看到空中的一条龙影。
1939年美国一家军用飞机在弗罗里达海滩坠毁,12名飞行员死亡,调查后结果惊人:飞机舱里,到处是弹孔,一些飞行员的手里还握着手枪,很显然飞行员们好像在舱击过。 但不知是在射击什么东西。正当调查人员一筹莫展时,又有了一条惊人消息,一位农民正在种田,看到了这架飞机的坠落,同时他看到了一种不明生物从飞机内蹿了出来,据他描述跟中国传说中的龙简直一模一样,灰色的,最后消失在云彩中。消息进一步得到证实:在两名飞行员的胸前,明显可以看到两个印子,很像动物的爪印。这两位飞行员的生命大概早在飞机坠落前就丧失了。
据推测,这大概就是龙所为,它进入飞机,飞行员开枪射击但未能将其击毙,反而它却杀了两名飞行员,最后由机失控,坠落。
七、考古发现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7000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蚌塑龙纹等。
1970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过“C”型玉龙,后经考古勘查确认该玉龙属于距今约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物。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45号墓发现了蚌塑龙虎,考古和碳-14测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左右。据学者李学勤、冯时等考证,45号墓发现的蚌塑龙虎与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联系。
八、龙须珠的传说
龙须珠是龙须、龙珠的简称,是古代人们将龙须、龙珠搭配在一起佩戴的吉祥饰物。龙须和龙珠本身都有吉祥之意,而龙须珠搭配寓意更为深远。
1.龙须
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黄帝升天成玉帝时,有龙垂胡须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70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臣民都抓住龙的胡须,龙须受不了重量而断了。至此,断掉的一半龙须留在民间。民间有传说,龙须型的饰物是有灵性的,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学业、事业有成。
2.龙珠
龙珠即珍珠,珍珠产自水中,拥有亮丽的光泽和形态,而龙在很多传说记载上都是掌管水的水族之长,所以人们都将珍珠定为龙珠。珍珠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爱戴,珍珠不仅美丽而且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明代的《本草纲目》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现代医学也经常指出珍珠有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之功效。
3.龙须珠的搭配
龙须、龙珠的搭配佩戴更有深刻含义,龙须虽然能给人带来诸多吉祥之意,但民间传说龙须拥有灵性总想要回到龙的身上,这样也会将龙须的吉祥祝福也带走,而龙喜欢龙珠众人皆知,龙珠的作用就是定住龙须,将龙须一直留在人间,留住吉祥祝福。
龙须珠并非封建迷信产物,和龙一样只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们在生命中的精神寄托,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历史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年轻人开始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龙须珠虽然是古代人们佩戴的吉祥饰物,但须和珠的造型透出经典的时尚造型,又有吉祥文化含义所以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
九、我们生活中的龙
在我们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龙是原始人的图腾。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是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人们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着想的,为了解救人间干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舟,植物有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等等,龙真是无处不在啊!
十、龙与中国饮食文化
在先民的心目中,龙既然是神物,当然也就在观念上将龙同祥瑞联系到一起了。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
又如在节令食俗上,早在元代已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为表达对丰收的祈望,这一天很多地方盛行吃面食,这天做的面条叫“龙须面”,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清代时,人们在“龙抬头”这一天还要用白灰从门外蜿蜒撒入厨房,并绕水缸一周,名为引龙回。此外,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文化活动。
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这些龙的姿态各具时代特色,有的曲体盘绕,有的穿云腾越,有的信步前行,有的蓄势待发。斗转星移,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龙”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仍能从心底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十一、属龙人的性格
神话传说中那巨大、宏伟的龙使人们产生无限遐想。所以龙那神奇的品质,不管虚幻与否,肯定也包含在那些出生在龙年人们的心中。在龙年出生的人据说都带着命运之角。属龙的孩子喜欢拣重担挑,喜欢承担重要责任,即使这个孩子在家里最小也是如此。年龄较大的孩子常常能比他们的父母更能担负起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中国人把龙看做是财富和权力的卫士。属龙人当然是属于成功的属相,但属龙人也是权迷心窍的狂妄自大的人。
属龙人出生时的天气状况对属龙人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在暴风雨中诞生的孩子会走一条暴风雨般的、充满冒险性的生活道路,会历经更多的艰险或磨难。在海和天都很平静的白天出生的属龙人,一生都会得到保护,而且这样的属龙人性情会很可爱。
值得记住的是:尽管龙使人眼花缭乱,但思想没有深度。只有当属龙人能够控制住那传说般的力量时,才能创造出奇迹。属龙人需要人们充分地信任与理解。
属龙人宽宏大量,充满生气和力量。对属龙人来说,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火焰,跳跃不停。尽管属龙人以自我为中心,偏见、武断、异想天开,要求极高或蛮不讲理,但从未失去过崇拜者。由于属龙人骄傲、清高、非常直率,在一生中很早就树立了理想,并要求其他人也具有同样高的标准。属龙人异常积极,属龙人不会长久沉没,甚至当属龙人处于忧郁时,会比别人都更快地挣脱出来。属龙人是快活的,并反对斯斯文文。对于需要马上办的事情,属龙人会亲自去办,而不是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的方式。属龙人在场时,别人的注意力会转向属龙人,按属龙人的思路办事。在与属龙人接触中,也能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但属龙人本人并不需要别人激励,因为属龙人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属龙人的能量很大。属龙人那急躁、渴望和几乎是宗教性的热情,像寓言中所讲的龙口中喷出的火那样燃烧。属龙人有做大事的潜力,因为属龙人喜欢大刀阔斧地干事情。然而,如果属龙人不能控制你那早熟的热情,就会把自己烧掉,变成一缕青烟。属龙人的性格易变得狂热,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大张旗鼓。
与强大的属龙人竞争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属龙人常用恫吓的手段来威胁敢于向属龙人挑战的人。一个恼羞成怒的属龙人会像一只大灰狼一样蹲在别人家门口,并在外面喷云吐雾,直到把别人的房子吹倒了事。如果你是那种非常粗暴的属龙人,极可能会有很强的摧毁力。
属龙人很少拐弯抹角讲话,属龙人讲起话来就像引用皇家法律一样。有时属龙人会感到文明、充满深情和甜言蜜语对属龙人是一种极大的约束。当属龙人被激怒的时候,特别粗暴、无礼,并完全不体谅别人。但别人以同样的方法回敬属龙人是无效的,除非那人也是属龙人,并决定用武力来解决。那么我们就都可以坐下来观赏那壮丽的烟火了,属龙人能把打架变得像过生日一样热闹。尽管属龙人们脾气很坏,又武断,但对长辈还是孝顺的。无论属龙人或龙女郎与家庭有什么分歧,只要家里需要属龙人帮助时,属龙人会把分歧丢到脑后,果断而慷慨地给家里人以帮助。然而,危机以后,家庭成员要遭到属龙人严厉指责。尽管属龙人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爱爆发,但不能说属龙人好感情用事,也不能说属龙人敏感或浪漫。属龙人对爱和谄媚习以为常,那是属龙人本应得到的。属龙人恼怒时很固执,不理智并很专横,但属龙人发作之后就能原谅别人,属龙人也希望别人能原谅属龙人。有时属龙人也许会忘记道歉,这似乎很迟钝,实际上是属龙人真的没有时间为自己做解释,属龙人只想开始工作。属龙人的感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当属龙人说爱别人时,别人可以肯定属龙人是真心的。
属龙人是强大的、果断的,但属龙人并不狡猾和诡计多端。属龙人避讳那些微妙的谈判,要是这种竞争只靠力量来决定的话,属龙人很容易取胜。但属龙人常常过于自信,被幻想所迷惑,因而对周围发生的倾覆或是密谋都无所察觉,更不能及时寻找到对策。属龙人非常傲慢,从不请求别人帮忙,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拒绝撤退。由于属龙人勇往直前,以至于忘记保护属龙人的后方和侧翼。属龙人非常直率,从不撒谎。不管怎样,属龙人是一个坦率的人,别人能像看书一样来了解你。属龙人从不伪装自己的感情,也很少费心去尝试这一点。属龙人不能守口如瓶,保守秘密,甚至当属龙人发誓一个字也不说时,别人也能肯定在属龙人发怒的时候便会把秘密脱口而出,并且一字不错。
作为从不接受失败的属相,属龙人会自讨苦吃。当你认为自己没有错时,会一头扎进灾难的深渊。别人说属龙人是自负、自我毁灭吗?不是那样。这个道理很简单,这种人一定要实现属龙人的计划,丝毫不考虑后果。属龙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达到最高的目标,别人越想使属龙人改变行动方向或绕开麻烦,属龙人就变得越顽固。属龙人不愧是个带头人,甚至在属龙人情绪最不愉快的时候也能不负众望。
属龙人生活是有目标的,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属龙人的健康不利。属龙人必须有一个为之奋斗的事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一个犯错误的机会,别人能想象属龙人心中的火如何燃烧吗?没有宏伟的计划和失败后的重振旗鼓,龙就像没有燃料的机车,最终会垮掉,变得无精打采。属龙人与属蛇人一样与成功有着不解之缘,但属龙人比属蛇人更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属龙人的失败往往是由于体力不支所致,所以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在属龙人心里留下创伤。属龙人是个敢干的人,属龙人可以单枪匹马地进行讨伐。向领导示威,给报纸写信或在请愿书上收集一百万人的签名。这种猛烈的抨击方式使属龙人不致患任何一种精神或神经病。
属龙人不喜欢浪费也不吝啬。属龙人很慷慨,从不关心银行收支平衡与否,除非属龙人凑巧与欠钱的属相结合在一起。属龙人要么就很早结婚,要么干脆独身。属龙人过独身生活会很快活,因为工作和事业占据了属龙人的全部生活。总会有朋友或崇拜者来与属龙人做伴。别人从来不会对诚实的属龙人丧失信心。属龙人很少动摇、怯懦或推御责任,从不疑神疑鬼。由于属龙人天生具有开拓精神,所以属龙人企图一举成名,但有可能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属龙人是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
属龙的姑娘很少过分打扮自己,完全是自然美,没有任何修饰。龙女郎的自尊心很强,虽然有架子,但龙女郎并不希望人家像圣人一样地待自己。龙女郎只要别人尊敬自己,并且龙女郎会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通过龙女郎的衣饰别人还可以看出龙女郎是个严肃的人。实用的衣服最受龙女郎欢迎。龙女郎的衣服上没有褶边,不要飘带,没有多余的纽扣、蝴蝶结。但最低限度的要求还是要的,比如:喜欢穿宽松的、适于活动的衣服,龙女郎不喜欢穿紧身的、受约束的衣服。实际上,如果龙女郎爱好军事或公共事业,龙女郎会喜欢一套制服。这样龙女郎可以穿着衣领挺直、干净利落的衣服轻轻松松地去工作,不必为每天决定穿什么衣服而烦恼。
龙女士是十二生肖中的贵妇人,龙女郎爱鼓吹妇女参政,男女平等,对妇女的歧视行为会使龙女郎大发雷霆。男人能做的事,龙女郎也许会做得更好。不要低估龙女郎,龙女郎会将别人击败,置之于死地。龙女郎从不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