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积累作文

积累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积累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积累作文

积累作文范文第1篇

一、观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指导学生写作时,有目的地指导他们观察极为重要。观察获取的信息最直接、最丰富、最具体,但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发挥各器官的能动作用,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多管齐下。这样,可以多角度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准确认识其本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教给学生相关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观察事物,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帮助学生透过一点点的生活浪花,窥见市井百态,了解人生大舞台,明白生活底蕴。

坚持把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归类整理,将“流”汇为“源”,将“源”建成“库”,从而变零散为系统,变分散为集中,变陌生为熟悉。通过集中归类,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恰当运用。

在引导学生个人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补充,相互修正,强化他们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认知的正确度和准确度。因为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自的观察能力和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也就打着鲜明的个性印记,不乏粗疏和片面,为纠偏存真,在引导学生广泛观察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反馈回思,从而深化对生活认知。

二、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启写作思路大门的钥匙

语言积累是构筑作文的砖石。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表达的不确切,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1.广开渠道,为学生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要积极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报栏和班级图书箱、班级简报等阵地的作用,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抄写“阅读卡”,加强阅读的直接效应。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文章之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绝妙修辞及时摘抄,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阅读材料的领悟吸收。

3.形式多样,定向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灵活结合。结合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文体和内容,明确规定学生阅读的文体,求得二者的协调,使学生在阅读中弥补积累的缺陷。在自由阅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辨别阅读材料优劣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博览”而又“慎取”。

三、点滴练笔循序渐进,是作文成功的阶梯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这只是为作文打下了基础,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要靠练。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的“小练笔”,即围绕某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不拘一格的写作训练,这更适合作文教学规律,并可取得以下效果:

首先,长期系统地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旦需要,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了作文的难度。

其次,“小练笔”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之有物,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增强作文的信心。

积累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 生活 积累

作文,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作业。作文课上,许多学生肠刮肚,绞尽脑汁,可仍是无计可施,无话可写,一筹莫展。最后,由于“师命不敢违”,勉勉强强硬拼硬凑交出所谓文章,应付了事。教师读来,实感空洞乏味。如何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认为关键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深入挖掘生活,广泛猎取生活素材,在此基础上抓好阅读和练笔,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生活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是写作的源泉。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碧海青天、风雪残阳、月圆月缺、麦浪翻滚、硕果累累,处处是景;社会中亲朋好友、师生同学及邻里间往来,无处不包含真情。生活中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都很多。而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生活范围窄小、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以至强拼硬凑出没有血肉的文章;二是对身边的人、事、景物熟视无睹,不留心观察、感悟,与那些闪光的素材失之交臂。

所以,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多方面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次,培养锻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意识地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学会用理性、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于平凡中寻觅伟大,于淳朴中发现闪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使那些美好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体生动的材料,如汩汩清泉,从心中缓缓流出,任自己汲取,如一幕幕镜头在脑中展现,任自己选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引导、锻炼,学生渐渐生动投入,关注生活,视野变得广阔了,生活积累丰富了。作文课上,同学们就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个个跃跃欲试,要把自己平时触及、观察、思考的积蓄表达出来,一吐为快。他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理,自然内容丰富,题材各异。自然、社会、学校、家庭、课余生活、文化体育、亲情友谊,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国内外大事,应有尽有,必然改变以前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为此,叶老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参考文献]

[1]《论叶圣陶的写作关系说》(第三稿) 曹茂才 2009(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李杏保 周南山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01期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年7月 一版二印》

[4][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5][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积累作文范文第3篇

由此可见,“积累”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邰丽华,这位聋哑姑娘,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着动人的舞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将自己变成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给了舞蹈,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她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她一点点地积累着对舞蹈的执着,最终成为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大家熟知的名句,出自哪儿?《易经》!《易经》,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高度总结概括的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都有详细论述。这,也是积累的结果。

然而,“积累”并不都能带来益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扁鹊见蔡恒公”这名句,这事例,都说明了“积累”带来的危害。犹记刘翔在鸟巢扯下号码布一瘸一拐地走出田径场的画面,他的跟腱并不是很正常,6月前他就已经放弃了两场比赛,他对金牌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可一天天积累的病痛,剥夺了他的梦想。

积累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积累 作文材料 提炼材料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恐怕没有。谁不想把作文写好呢?尤其在高考这至关重要的时候。很多考生也想到在考试时要使文章生动,可是一下笔却犯难了,没有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心中“无米”,怎能“为炊”?如何指导学生积累材料,做到“有米之炊”,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精读课本,提炼材料

学生经常抱怨:“我们每天要上那么多课,要做那么多作业,一天紧张得要死,连看电视听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哪有那么多新鲜材料可写?”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金对。仔细想想,我们那么多课程,就没有可积累的材料?有,当然有。就拿语文课来说吧,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些不都是思想修养方面的好材料吗?《师说》中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不都是求师求学方面的好材料吗?苏洵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欧阳修觉得“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些不都是世事哲理方面的好材料?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梦想征杀战场,屈原为自己的国家和理想,而投汨罗,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长吟“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些不都是爱国方面的好材料吗?

其他科目,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数学科目中,递增数列的推导公式,不就是高斯认真思索,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佐证吗?英语科目中,拿破仑看蜘蛛七次结网,而打胜仗的故事,不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好材料吗?历史科目中,李世民任用房玄龄,不正是亲贤臣,远小人的例证吗……

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真归纳,仔细总结课本中的材料,学生便会“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二、课外阅读,以读促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广泛的阅读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老师,除了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有力条件和充足的时间。我们可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进入学校图书馆,让他们尽情地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每周抽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把课外书带到课堂上来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什么样的文章该精读,什么样的文章要略读,什么样的文章需朗读,什么样的文章宜默读……还要求学生养成“动手”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优美的语句、语段摘录下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定期在班内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不但积累了写作素材,还培养了文学兴趣,写作欲望便油然而生。此时,即使不要求写什么,学生也能下笔千言了。

三、勤于观察,写好日记

生活是创作曲源泉。古人早就深有感悟:“处处留心皆学习”、“人情练达即文章”。仔细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索生活是积累的关键。纵观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尽管内容涉及到生活的诸多方面,但一般选材都没有脱离中学生熟悉的范围,命题始终要求考生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东西。作为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火热的校园生活和千差万别的个人生活。思考和解决生活和认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写好日记。发现某一学生兴奋之至,让同学们立刻把他描绘下来,怎样兴奋,兴奋成什么样子。如果你遇到兴奋的事情,会不会这样,为什么这样。有的学生认为该哭就哭,该乐就乐,哭就哭出眼泪,乐就乐出性格;有的学生则欣赏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处之。经历不同,体验不同,观点不同,思考的内容就不同。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让每一位同学把所感所悟写下来,哪怕是寥寥数笔。如果你看了一部电影,有所感动,不妨写下来;如果你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所感悟不妨写下来;如果你听到一则新闻,有所触动,不妨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手中就有了写作素材,不管作文出何题目都能从现实落笔,使自己的文章内容鲜活,令人耳目一新。

四、开展活动,精心投入

积累作文范文第5篇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正确理解、灵活应用

小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文素材,增强语感。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分别具体描写了西沙群岛各个地方的美丽富饶。课文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珊瑚和鱼的各种形态美。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桂林山水》一课仅用短短的400余字便描绘出了一幅连绵不断的奇山秀水画卷。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如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让学生把这些词句记在自己的本上。后来,在单元习作“记一处景物”中,许多学生都活学活用了这类词句。学生初尝成功,便乐此不疲,随着积累的词句逐渐增多,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存放,并在说话训练时让学生即兴说一段话,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几个月后,学生的习作能力大有提高。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阅读《小学语文报》《唐诗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并摘抄优美段落,背诵名诗名篇,不仅能开拓视野,更是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生活中积淀素材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笔者特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观察高年级学生拔河时的动作、神态,从中捕捉生动的瞬间。然后再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拔河时的动作、表情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记在脑中。随后引导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如“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纷纷举手发言,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只有让学生写自己实践过的、了解的事情,学生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给母校写一份建议书时,先组织学生到校园的操场、图书室、微机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去观察实践,去寻找问题,然后再回到教室动手写。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浓,觉得有话可写,作文轻松。学生在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让学生由怕写作到乐写作,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积累作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愉快

对于小学生而言,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促进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因此,在每一次习作完成后,笔者都组织学生选出一部分优秀的习作,自己动手编入《习作集》。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踏入这片天地,只是把此举作为一个平台,加上正确的指导,积极的评价,让入选的学生享受它;让觉得自己的习作能选上的学生追逐它;让其余的学生学习它、欣赏它。全班共同来体会其中的欢乐。正如在《习作集》的序言中写到的那样:“我们用稚嫩的双手辛勤地耕耘,我们用执着的眼眸认真地观察,我们用善良的心灵细心地体会,在这里印上我们成长的足迹,以此证明:我们成长着,所以我们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