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语结构类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深化理解五种短语类型的概念及结构层次关系。
3.能正确划分短语的种类。
4.增强学生对母语的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所学概念,正确划分短语类型。
教学难点:短语的概念及结构层次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字作为最小[A1]的语言单位可以组成有意义[A2]的,能独立运用的词,而词与词的组合又能构成短语。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可成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短语的类型。
二、巩固概念
1.短语的基本类型。
老师:谁能告诉我短语的基本类型分哪几种?
学生:短语类型有并列、偏正、动宾、后补和主谓。
老师:你们能告诉我这五种类型的短语各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判断的呢?下面我们分四个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进行讲解。
2.学生讲解。
(教师先以并列短语做示范) 由研讨小组在一起研讨五种结构类型[A3],然后由小组派代表讲解。一位代表只讲解一种短语类型,包括名称、结构特点、举例分析。
老师:我首先来做个示范,以并列短语为例。我的判断方法有三种:①我从词性上判断,当词性完全相同的词语组合就构成了并列短语。如,名词加名词——大海蓝天;动词加动词——说说笑笑;形容词加形容词——坚强勇敢。②标点判断法。如,词与词间用顿号相连——听、说、读、写。③标志判断法。如,连词“和”“与”“跟”“同”——我和你。 那么,下面给大家时间,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解。第一组负责偏正、第二组动宾、第三组后补、第四组主谓。开始!
学生讨论讲解完成下表。
(实际上课时本环节是以PPT的形式展现,由于这里不便展示PPT,故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三、应用实践
PPT展示练习题,分层练习、逐渐提升。
老师:同学们对短语类型的归纳总结都非常到位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大家实际操作如何吧!下面的几组阶段训练我们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看看哪一组是最后的胜利者。
类型一[A6]:指出短语结构
1.风俗习惯 并列
2.历史悠久 主谓
3.废寝忘食 并列
4.襟怀坦荡 主谓
5.销售计划 偏正
6.建设家园 动宾
7.打开盖子 动宾
8.活泼健康 并列
9.前程远大 主谓
10.色彩缤纷 主谓
11.激动不已 后补
12.辛勤耕耘 偏正
1.我们的学校 偏正
2.英勇地战斗 偏正
3.吹响号角 动宾
4.倒在那儿 后补
5.五月天 偏正
6.美梦成真 主谓
8.七嘴八舌 并列
9.一次旅游 偏正
10.很科学 偏正
1.去了一趟 后补 2.猜不透 后补
3.非常小心 偏正 4.科学领域 偏正
5.花好月圆 并列 6.亭台轩榭 并列
7.祖国万岁 主谓 8.民主和科学 并列
9.锋利得很 后补 10.打开电脑 动宾
在本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调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可采用打分制,一个十分。学生完成后,先调查满分有几人,再调查哪道题的错误率最高。如“倒在哪儿”,有部分学生错以为是偏正短语,老师此时应该抓住机会进行辨析。
老师:“在哪儿”是一个介词短语,当介词短语在前,则为状语;在后面则为补语。这里的“在哪儿”在动词“倒”的后面,所以作补语。因此这个短语是什么类型呢?
学生:后补
类型二[A7]:选择
练习一:下列全是动宾短语的一项是( D )
A、马上出发 参观故宫 学习知识
B、消灭敌人 打开房门 一片寂静
C、采摘果实 慢一点儿 清扫垃圾
D、欣赏景色 驾驶飞机 滋养身体
练:选出全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D )
A、资源丰富 调查研究 B、心胸宽广 勇敢坚强
C、品质高尚 实现理想 D、感情强烈 精力充沛
练习三:与“绿化祖国”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D )
A、病情恶化 天气变化 冰雪消融 生物演化
B、美化环境 深化改革 文化程度 净化废水
C、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捕蛇者说 朗诵诗歌
D、回忆母亲 遵守纪律 竞选总统 招待客人
类型三[A8]:比较判断短语类型
燃烧的激情 偏正 激情燃烧 主谓
市场繁荣 主谓 市场的繁荣 偏正
历史悠久 主谓 悠久历史 偏正
小说散文 并列 小说和散文 并列
在判断“景物描写”时,部分学生错认为是主谓。
学生:“景物”是名词,“描写”是动词,那么不就是主谓吗?
老师:你们说的没错,名词作主语,动词作谓语。但是主语应该对谓语起到支配的作用。可是“景物”一词并不能起支配作用,同学们如果在描写的前面加一个“的”字,你们看它是什么类型呢?
学生:原来是偏正!
老师:刚才的练家都非常用心,不仅快速地完成了练习,而且还针对一些疑惑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自己来考察考察自己,仿造例子写三个短语。
类型四[A9]:仿造例子写短语(每种类型写三个)
1.完美一天: 2.忐忑不安:
3.跑得很慢: 4.飞蛾扑火: 5.睁开眼睛:
关键词:语法功能;习语;词性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03-02
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涉及到习语的分类,它既是反映学术见解的理论问题,又直接关系到习语的范围和处理习语条目的方式方法。20世纪70年代的语言学家基本上采用按语法功能分类的方法,把英语习语大致分为三种:
(1)单词型习语。此类习语与语法词类相关联。它们可以同一般的单词那样看待和使用。从语法功能上看,有些是动词性的,如turn in(上床睡觉), get away with(侥幸做成);有些是名词性的,如hot dog(红肠面包);有些是形容词性的,如pepper and salt(黑白混合而呈灰色的);也有副词性的,如hammer and tongs(全力以赴地)。
(2)短语型习语。这主要指那些由较多的词固定组合而成的习语,如fly off the handle(勃然大怒),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维谷)。它们难以同一定的语法词类挂勾,不能被当成一般的单词那样看待和处理。
(3)俗语和谚语。如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不要过早地乐观)。
这个分类体系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尚有几种结构的习语(如动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以及从句形式或句子形式的习语)无法被套进这种功能类型的框框里。英语习语的结构确实同一般语句的结构那样繁多,要十分详尽地剖析出习语的各种结构是有难度的。但在学习和使用习语中,尤其是在编纂习语词书时,深入研究习语的内部结构是十分必要的。英国学者编写的《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英Z习语及其用法)没有系统地阐述习语划分的标准,但它基本上是按结构形态来划分习语的。除了介绍一些特殊单词的特有含义和用法及少数几条句子形式外,它主要介绍了下列几种结构的习用短语:
(1)习用名词短语。这包括名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或分词)+名词,名词所有格+名词,名词+介词短语,名词+and+名词等结构。如:forty winks(小睡), a baker's dozen(十三), the man in the street(普通人)。
(2)习语明喻短语。这主要指那些由"as+形容词+ as+名词"构成的习用短语。如:as black as coal( 极黑 ), as easy as ABC(非常容易)。
(3)习惯搭配的动词与名词。如动物及各自通常使用的叫声动词bees hum, cats mew, 还有一些动词和各自搭配的名词如cut通常同paper, a rod, the flesh等名词连用,也可用在A child cuts teeth(小孩出牙齿)这样的语句中。
(4)习用形容词短语。这指的是那些由形容词(或用作形容词的分词)与适当的介词组成的习语。如abhorrent to(与…不相容的), abounding in(富于…的), absorbed in(热衷于)。
(5)习用介词短语和副词短语。如at the end of (在…末期), in view of(由于,考虑到);还有一些具有状语功能的习用副词短语如:once upon a time(从前)。
(6)短语动词。指"动词+介词"或"动词+副词"这类结构的习语。此类结构的习语中的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和其后随词有介词与虚词之分的情况,因此,把这类习语分为【A1】【B1】等六个基本结构模式,如下表:
(7)习用系动词短语。主要指be+介词,be+ 副词,be+副词+介词,be+形容词+其它词,be+名词,be+介词+名词等结构的习语,如:be for (赞同), be in for (免不了遭受),be a good hand at (对…很内行),be out of place(不恰当)。
以上在英语习语结构的描述方面有独到之处,但不够全面、系统。譬如,它提及了个别的从句形式的习语,但没有从结构的角度专题论述此类习语。 一般来说,单词、短语或词组、从句、句子,这是运用语言时由小到大的四中基本结构单位。作为语言的"精华和核心"的习语,虽然是总词汇中的特殊部分,但就其广义而言,也有与普通词语相对应的四种基本结构形态:含特殊意义或具特殊功能的单词、习用短语、习用从句、习用句子。在这四种基本结构形态的习语中,习用短语无疑是最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它的数量大,用途广,而且因为它的内在结构相当复杂多样。所以,许多有关英语习语的书都把它作为重点来处理,大部分习用短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与普通词类相对应的类型:
(1)习用动词短语,如be one's own man( 独立地 ), make both ends meet(量入为出 )。
(2)习用名词短语,如bag and baggage(完全地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总的意思)。
(3)习用介词短语,如by the turn of a hair(险些 ),for long(长久 )。
(4)习用形容词短语,如green as grass(幼稚 ), free from(没有…的)。
(5)习用副词短语,如ever and again(不时地 ),sooner or later(迟早)。
(6)习用代词短语,如all in all(一切的一切), none other than(不是别人而正是)。
(7)习用连词短语,如as if(好象), not only…but also(不仅…而且)。
这些习用短语类型还可细分出许多种内部结构,有少数习用短语,或因起首的词有多种词性,或因条目形式有多种处理方法,往往也不易于决定其类型的归属。作为统一的语义单位,许多习用短语在语句中也不可能像一般词语那样进行过细的语法成分分析。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弄清习用短语的各种形态,对提高运用或好处理习语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习语虽然属于词汇学的范畴,但它们与语法学范畴的各种词语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按结构形态来区分习语的方法则能简明地表达出这种亲缘关系。而且,根据这种分类法,绝大部分习语,尤其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介词短语还是比较容易划分的;对一般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这种分类法也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弄清习语与普通词语的关系和界限,继续探讨习语的渊源出处,着重从功能――结构这两个角度去研究习语的分类,深入系统地剖析习语的结构类型,全面地总结各种结构类型的习语的语法功能,这将会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Brumfit, C.J.and K.Johnson.1985.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Harmer, Jeremy. 1983.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 Group Ltd.
[3]Haycraft, John. 1986. Engli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 Longman Group Ltd.
关键词:现代汉语 体词 谓语 语义
体谓结构是指由体词或体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主谓结构。如:
(1)明天端午。
(2)八菜一汤皆美味佳肴,但没上酒。(方方《白梦》)
例(1)中,谓语“端午”是一个名词;例(2)中,谓语“皆美味佳肴”是一个偏正短语。
为方便行文,以下简称体谓结构。其中,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代名词。体词性短语包括:定中短语、体词性联合短语、同位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由此,体谓结构的基本结构式为:X・NP或X・N。为使行文简洁,下文一般不详细区分NP和N,而一律用X・NP表示。必要时,X用“X”标示,NP用“NP”标示。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体谓结构,尤其是副名组合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将立足于X・NP的语义类型,对X・NP结构在语义方面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至于句法、语用方面,笔者将另撰专文予以探讨。
一、X的语义类型
从句法成分上看,X可以是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分句、单句、部分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等。从语义上看,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分句、单句都表示一个事件,而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的语义分类相对复杂一些,它可以表人物、时间、处所、数量等。因此,我们将X的语义类型概括为如下六类:
(一)表时间。如:
(3)昨天中秋节。
(4)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例(3)中的“昨天”是一个时间名词,例(4)中的“一年”是一个表时间的数量短语。
(二)表处所和地点。如:
(5)芦苇丛中阵阵蛙鸣。
(6)每逢阴雨天,三里黄河道上一锅粥,自行车寸步难行。
上述两例中的“芦苇丛中”“三里黄河道上”均是方位短语。
(三)表事件。如:
(7)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8)活着空屋冷炕打光棍,死后孤坟野狗一棵树。(刘绍棠《烟村四五家》)
例(7)中“大姑娘坐轿”是一个主谓短语,陈述了“谁-干什么”这样一个事件;例(8)中“活着”“死后”分别是助词短语、方位短语,陈述的是人所处的生与死两种状态,是作者对主人公凄苦遭遇的简短总结。
(四)表人。如:
(9)虽然不能人人皆美女,但懂得扬长避短却不失为恋爱正道。(《女友》)
(10)“咱俩一正一副,同心合力!”蔡椿井一拍桌子,“今年要拿九百六,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四十元。”(刘绍棠《烟村四五家》)
例(9)中的“人人”是泛指,而例(10)中的“咱俩”是特指。
(五)指事物
这里的“事物”指除时间、处所、事件、人之外的一切物体和现象,既包括有生命的,也包括无生命的;既包括抽象的,也包括具体的。如:
(11)狡兔三窟,草木皆兵,长命百岁,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
(六)指数量。如:
(12)我这样给你开价吧,一万字两千块。
(13)八个人一个房间。
例(12)、(13)中,“一万字”和“八个人”均为数量短语。
二、NP的语义类型
临界是一个被广泛用于很多学科的概念,语言学界也已引入(彭睿,2011)。体谓结构“X・NP”中“NP”的语义类型也可以用临界和连续的观点来分析:世间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语言现象也不例外。具体到句式,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体词谓语句两两之间也有交叉区域,而且还存在“三不管”地带。其结果就是,有些体词谓语句处于与动词谓语句临界的状态,有些体词谓语句处于与形容词谓语句临界的状态,还有一些则处于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两者交叉的状态。
这样,我们可以分出五种不同的体词谓语句:与动词谓语句临界的,与形容词谓语句临界的,与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都临界的,处于体词谓语句内部边缘地带的,处于体词谓语句内部核心部位的。这五类体词谓语句的判断性该如何排序呢?若用连续的观点来看,叙述、描写、判断可以看作一个及物性逐渐减弱的连续统:
强叙述性 强判断性
―――――――――――――――――――及物性渐弱
动词谓语 形容词谓语 体词谓语
其中,最左端的具有强叙述性和弱判断性,是典型的动词谓语句;最右端的具有强判断性和弱叙述性,是典型的体词谓语句;中间的是形容词谓语句。
由此,我们可以将体谓结构的谓语NP/N分为五类:
第一类,最不典型的体词谓语,与动词谓语临界;
第二类,中间状态的体词谓语1,与动词谓语和形容词谓语临界;
第三类,中间状态的体词谓语2,与形容词谓语临界;
第四类,不太典型的体词谓语,与典型的体词谓语临界;
第五类,典型的体词谓语。
NP的语义类型正与它的典型性有关,下面我们将分组讨论。
第一类,与动词谓语临界的体词谓语。
这类谓语主要表职称、官衔、学历、身份等,有“变化”义。如:
(14)a.老王早就处长了。
b.老王早就当/提/是处长了。
(15)a.她已经大学生了。
b.她已经是/成为大学生了。
这样的体谓结构一般后带“了”,可以认为它是动词谓语句的省略式。可见,“了”在完句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视。而且,这类句子还经常带有“早、就、已经”等修饰限定性成分。
第二类,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临界的体词谓语。分为两个小类:
1.表存在、处所,有“存在”义。如:
(16)a.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b.蓝蓝的天上有白云朵朵。
c.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的湖面点点清波)。
上例中a与b表达的意义基本相近,但b句中的“有”字比较明确地展现了其动词谓语句的特点;与a相比,c句则更明显地体现了体词谓语句描写性的特点。
2.表主语所指的拥有物,X・NP或NP・X之间有“领有”义。如:
(17)a.她一对双胞胎儿子。
b.她有一对双胞胎儿子。
c.她一对双胞胎儿子,一个体贴的丈夫,看,多么幸福的家庭!
例(17)a中,X・NP之间存在领属关系;b中主谓之间加动词“有”变成了动词谓语句;c中两个体谓句同时排列,对“她”的“幸福的家庭”进行具体的描述,凸现了具有形容词谓语句特点的一面。
第三类,与形容词谓语临界的体词谓语。也有两类:
1.表呈现出的态势,有“状态”义。如:
(18)a.山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b山上,杜鹃花漫山遍野的。
(19)a.关云长,美髯公。
b.关云长,髯很美。
上两例中,a句都是定中短语作谓语,b句都是主谓短语作谓语。区别在于:体词谓语句的描写性比较强,而主谓谓语句的陈述性比较强。另外,体词谓语句因其简短、随意而更具口语风格,这在例(19)a与b的比较中表现得更明显。
2.表性格特征、品质,有“性质”义。如:
(20)a.你,绅士;他呢,瘪三。
b.你呢,很绅士;他呢,很瘪三。
例(20)a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由两个体词谓语分句构成。两个分句分别对“你”的品性、“他”的作风进行了界定:你是绅士,他是瘪三。
例(20)b也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由两个形容词谓语句构成。其中,“很绅士”“很瘪三”是近些年流行开来并已引起学界广泛讨论的副名组合现象(邢福义,1997),类似的用法有很多,如“很阳光”“很淑女”等等。
相比之下,a的判定性更强,而b的描写性更强。
第四类,不太典型的体词谓语。
这类体词谓语表数量(时量、重量、年龄、价格)、单位量(频率、分配)、顺序或计数等,有“数量”义。如:
(21)a.他孩子从小喝奶粉,现在三个月四袋。
这样用的体谓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可以换算为分数形式,如上例:
(21)b.他孩子现在每个月需要4/3袋奶粉。
第五类,典型的体词谓语。
这类体词谓语表人物的姓名、籍贯、种族、出身、成分、所属工作单位等,有“判断”义。如:
(22)a.张艺谋,导演。
(23)a.小王O型血。
这类体谓结构的主谓之间可以加判断动词“是”,也可以有较长的语音停顿。即上述两个句子可以变换为:
(22)b.张艺谋是导演。
(23)b.小王是O型血。
当然,a与b的区别主要是:性质上,一为体词谓语句,一为动词谓语句;形式上,体谓结构更简短。
Hopper and Thompson曾于1980年和1984年两次基于对话语中突显前景信息策略的认识,揭示了语言结构中及物性的一系列普遍特征,认为可以从十个方面来检验句子的及物性。
项开喜(2001)则进一步研究,认为体词谓语句的谓语类型与它的及物性一致。以此为据,我们在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体词谓语句之间,即上述的五大类、七小类谓语之间,建立了一个连续的及物性的语义变化序列:
①变化义>②存在义>④状态义>⑤性质义>③领有义>⑥数量义>⑦判断义。
综上所述,①变化义、②存在义的叙述性都比较强,我们将它们归为一类并命名为变化义;④状态义、⑤性质义的描写性比较强,我们将它们归为一类并命名为性状义;③领有义、⑥数量义、⑦判断义的判断性比较强,我们将它们归为一类并命名为判断义。
三、X・NP的语义搭配关系及制约
(一)X・NP的语义搭配关系
在上两节,我们已经讨论出X有六大种语义类型:1.表时间,2.表处所,3.表事件,4.表人,5.表物,6.表数量。NP有三大种语义类型:1.变化义,2.性状义,3.判断义。
而体谓结构中X和NP并不是简单机械地一一对应,它们的搭配图示呈不规则的网状。这样,我们得出了体谓结构的十种语义结构类型。具体如下:
1.时间――判定。如:
(24)今年五月二十八号端午节。
2.处所――判定。如:
(25)北京,中国的首都。
3.事件――判定。如:
(26)她大学毕业已经三年了。
4.人――判定。如:
(27)及时雨,宋江。
5.物――判定。如:
(28)今天的电影票我买的。
6.处所――存在。如:
(29)左边飞机场,右边火车站。
7.事件――存在。如:
(30)百万富翁沿街讨饭――巴黎新景观。
8.物――存在。如:
(31)天上一个太阳,水中一个月亮。
9.物――数量。如:
(32)这套公寓才八十多万。
10.数量-数量。如:
(33)一人一个苹果。
综合起来看,上述十种语义结构类型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语义搭配关系:
1.同一关系,包括“时间――判定”“处所――判定”两种类型。
2.相属关系,包括“事件――判定”“人――判定”“物――判定”三种类型。
3.空间关系,包括“处所――存在”“事件――存在”“物――存在”三种类型。
4.时间关系,包括“人――变化”“事件――变化”两种类型。
5.数量关系,包括“物――数量”“数量――数量”两种类型。
(二)X・NP语义搭配的隐性选择限制
1.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典型的例子是颜色系列在体谓结构中的应用。如:
(34)*a.他天生满头浓密的灰头发。
b.他天生满头浓密的黑头发。
a不能成立而b却能成立,就是因为“灰”在这里受到了它所在的颜色系列中“黑”的制约。尽管头发可能是“灰”色的,但由于汉民族形容头发时,“黑”是个强势颜色词,因而人们会把“灰”归入“黑”。所以a一般不成立。
2.语义自足性原则的制约。句子的自足与不自足多指抽象的句子。所谓抽象是相对具体来说的。具体的句子有形式、意义和内容,抽象的句子只有形式和意义,没有内容。如果把具体的句子也包括在讨论范围之内,那么,缺乏时间因素的句子大都是不自足的。因为句子既叙述客观事实,又表达说话人对事实的主观态度。主观方面主要是语气,每一个句子必定有特定的语气。客观方面主要是时间因素。句子表示时间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有显性的,有隐性的,这是成句的必要条件。如:
(35)a.我大学生。
b.我大学生了。
a缺乏时间因素,所以是不自足的;b加进了表示已然的动态助词“了”,语气和时间因素齐全,因而是自足的。
3.特定格式的制约。这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数量对应式,要求X与NP都含有数量;又如“X的NP1,X的NP2”式的对举式要求必须形成“X的”结构作主语等。
4.特定句类的制约。如陈述性的体谓结构要叙述或说明事实且具有陈述语调,疑问性的体谓结构要有所体谓并具有疑问语调等。
5.相邻成分之间语义的制约。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并列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音节数目的制约。如:
(36)a.他思想政治80分,数学60分,视听说70分。
b.他数学60分,视听说70分,思想政治80分。
在同等条件下,a的可接受性可能不如b高,究其原因:在对处于平等地位的三个并列成分进行排列时,要考虑到相邻成分之间的制约,人们习惯上会按音节数目的多少进行升序排列。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项目编号:XJK011CGD04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彭睿.临界频率和非临界频率――频率和语法化关系的重新审视
[J].中国语文,2011,(1).
[2]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1997,(2).
[3]Hopper,Paul J.and Sandra A.Thompson.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J].Language,1980,(56).
[4]Hopper,Paul J.and Sandra A.Thompson.Lexical Categories in Universal Grammar[J].Language,1984,(60).
关键词:副词 元语言 词典释义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015-01
一、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元语言的研究在起步阶段,副词内部某些小类的释义情况已经有一些研究。这些分析多注重描写释义面貌,分析存在问题的个案。释义模式的提出过于注重频率。分析释义结构时,忽略了其表义功能。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抽样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程度副词条目,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释义模式,为科学规范化语词释义提供参考,为讨论副词的虚实归属问题提供新的角度。
此外,通过具体分析及汇总,得出释义元语言的基础结构元和语义元,并找到二者的对应规律,为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提供基础。
三、研究方法
为所抽样的程度副词释义条目编号,根据不同的单元逐一分析每个条目。
有的程度副词的释义为词(包括用一个或多个词),为以词释词的形式;有的释义使用的是短语(包括一个或多个短语、句子),为以短语释词的形式;还有释义是词和短语组合的形式,为以短语和词释义的形式。
然后,分析释义为词的单位的所属词类,分析释义为短语的单位的短语类型。找到有提示语的短语,分析无提示语的短语的表达式。
分级统计数据。
同时,标注这些释义单元的语义类型。最后输入数据库,以得出结构与语义的对应。
四、统计结果
研究共抽取《现代汉语字典》第五版中程度副词释义127条(约占收录程度副词总数的3/4)。
其中以词释词的为66条,约占抽样总数的51.97%;以短语释词的为49条,约占抽样总数的38.58%;以短语和词释词的条目共12条,约占抽样总数的9.45%。
在用词释词条目中,用一个词释义的有32条,占48.48%;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词释词的有34条,占51.52%。
在用短语释词的条目中,用一个短语释义的有36条,占73.47%,其中含提示语的短语占213;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短语释义的有13条,占26.53%,全部为含提示语的短语。
在用短语和词释义的条目中,含提示语的短语有9条,占3/4。
以词释词和以短语释词的词的部分。
副词有72条。占92.31%,而其中程度副词就有69条,占以词为独立释义单元总数的88.46%。
以短语释词和以短语释词的短语部分。
不含提示语的短语占释义短语总数的20.83%,其中偏正短语和“地”字短语分别占1/3。
含提示语的短语占释义短语总数的80.56%,其中提示语“表示”的使用高达68.97%。
以上数据的主要内容用图表大致可表示为:
五、结构与语义的对应
(一)以词释词
(二)以短语释词(不含提示语)
结构语义
语义结构
(三)以短语释词(含提示语)
结构语义
六、分析
从数据及图表可看出,在程度副词的释义方式中,以词释词占据了一半以上,而这些释义用词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词为程度副词。即有约一半程度副词的释义是在程度副词内部完成。也就是用程度副词来解释程度副词。例句的作用有一定局限性。这样的释义方式无法达到语义及语法的详细说明。
而程度副词的理想释义模式,考虑到规范和结构的对应关系,应采用有提示语的结构。但释义模式的选取不应单纯依据使用频率的大小,而应首先建立一个含有多个提示语的释义框架(模版),根据具体补充其含义、用法等内容(部分可空缺),需注意近义词的辨别。
七、研究局限
摘 要: 语序类型学对量词的考察可以这样进行:统计名量词和动量词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语序分布,运用逻辑组配和语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佳”轨层结构,并综合四分表来分析数量表达的核心归属和量词的整体性质。得到的结论是,名量组合的核心是数词,动量组合的核心是动词,量词整体正经历缀化的过程,呈现出联系项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1011307
Nature of Classifier and Head of Quantity Expression-Study of Language Typology
RAO Hongqu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Key words: language typology; classifier;quantity expression; head;relator
Abstract: The word order typology studies the classifiers in this way: the word order distribution of the noun classifier and verb classifier in China domestic minority language can b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the logical matching and semantic analysis to seek for the best orbital structure, and synthetic four tables for the ownership of quantity expression's head and classifier bulk proper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ead of noun quantity combination is the numeral; the verb quantity combination's core is the verb, the classifier whole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ffixation, present the relator's characteristics.
量词是东亚诸语言的一大特色,其内部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有的语言量词非常丰富,有的语言则不发达;另一方面,名量词比动量词要丰富得多。汉藏语言学家从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中量词的语义表达、句法功能及语用匹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量词的性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究竟是粘着词还是后缀还是别的?对于动量词,只是做了描写性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数量表达①的核心一直众说不一。本文采用类型学的框架,考察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中动量词和名量词的语序分布,提取类型学参项,讨论量词整体的性质以及数量短语的核心。语料来自103种少数民族语言②,由于语言间量词发展的不平衡,为比较统计的方便,我们选取对量词有较明确语法描写的少数民族语言,共85种。其中与量词组合的数词主要考察基数词;少数民族语言中存在拷贝型、反响型量词,因为不能体现语序情况,所以不在考察对象之列。本文从语义表达入手,寻找形式上的一致性
和差异性,所以要排除那些语序改变带来意义改变的情况,有些语言中基数词的不同语序可以表示“序数”意义[1,2];还有如佤语通常的语序是“名+数+量”,“数+量+名”表示的是“每……”的意思[3],这和数量居于名词后面表示数量意义是不同的。
1 动量配对:关联配对
Dryer[4]对Greenberg(1963)以来所认为的与动词和宾语语序相关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他的研究建立在625种语言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和方差分析得出很多重要的“关联配对”(correlation pairs)。如是的对应成分(patterner),即名词是动词的对应成分,领属短语是宾语的对应成分:若动词前于宾语则一般来说名词也前于领属短语。但其中没有具体考察数量短语(以下简称为SL,这里暂时忽略“数词+量词”的内部语序)。可以说,一直以来量词在语序方面的重要性都被忽视,直到Haspelmath et.al(2005)和Comrie(2008)才开始将量词作为类型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参见徐丹、傅京起[5])。下面就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来看看数量短语与动词或名词之间是否构成关联配对。先看动量组合中二者的语序情况:
其中包含“SL+N”的语言比例为(Dryer[4]8687提出关联配对鉴别标准的第二条:如果XY的组合是:X倾向于前于Y,在VO语言中比在OV语言中更显著的话,那么是一个关联配对,其中X是动词的对应成分,Y是宾语的对应成分。他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找到了这种关联。我们运用的正是这种方法。),OV:0.20(10/10+40);VO:0.74(29/29+10)。
SL+N语序在VO中要比在OV中出现的比例大。但是这个比例并没有大到可以认为是关联配对的程度,只能大致反映SL+N语序在VO语言中更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即名量配对)不是类型学上的关联配对,而(即量名配对)则有成为关联配对的倾向。
综上,就而言,动量配对是一种关联配对。另外,相比名量配对,量名配对与动宾配对似乎更匹配。这正反映了跨语言中名量词和动量词的分布呈现镜像对称这一特点 [注:感谢审稿专家指出这一镜像分布,并提醒我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思考核心确认等问题。](石毓智[7]、徐丹/傅京起[5]),于是引发了我们对数量表达核心的再思考。
2 数量表达的核心
一般认为数量表达中名词或动词是中心语,数量短语充当的是修饰语角色。上面的考察显示,动量配对是的关联配对,其中的动词应该是核心。而名量组合的核心并不是很明确,“数量”有可能是核心。陆丙甫[8]提出的“轨层结构”理论解释了世界语言的语序分布情况。我们在调查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寻找名量、动量组合各自的轨层结构,分析它们的核心。
2.1 动量组合的核心
数词(Num)、量词(CL)和动词(V)的组合类型是4种:
①V+Num+CL:33种语言。
克伦语――lε33 tε55bl55(去•一•次)去一次
土家语―― thi55 lian55ti31(等•一•下)等一下(均引自李范文[9]242)
②Num+CL+V:43种语言。
彝语――tsh31vi55bu33(一•遍•写)写一遍
浪速语――ta31tε31Pε31(一•次•打)打一次(均引自李范文[9]239240)
③CL+Num+V:9种语言。
景颇语――la31miji33sa33(次•一•去)去一次
达让语―― tia55ka33n55ma31o55(遍•二•说)说两遍
(均引自李范文[9]242)
④V+CL+Num:3种语言。
毛难语――kau5ca:u1dεu2(看•次•一)看一次(梁敏[10]41)
布依语――ti2tan5diau1(打•顿•一)打一顿(喻翠容[11]32)
壮语――j3bat7deu1(看•次•一)看一次(简志第二分册[12]11)
石毓智[7]提到汉语中是先产生名量词,动量词是在名量词发展的影响之下产生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少数民族语言历史的状况,但从我们调查的少数民族语言看,动量词相对名量词而言极少,一般用两三个动量词就可以涵盖很多不同的动量意义,这些动量词大都与时间性密切相关[注:石毓智[13]认为“去了一趟北京”、“看了一遍书”中的“一趟”、“一遍”是次数时间词或时间词。],而与具体动作相关性不大。相比名量词大多产生自名词,因而和名词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动量词和动词的语义关联就没有名量词和名词的联系那么强。动量词是和数词组合在一起,而不是和动词组合在一起。
研究事物应该以最少条件的形态为起点,然后一个个条件加上去,看这些条件分别导致那些变化。这是经验科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参见陆丙甫、曹德和 [14])。本文建构轨层结构过程中,
发现可能的轨层结构也许不止一种。需要综合考虑逻辑组配和语义分析[注:轨层结构主要是以语义为基础,但是有时语义不好把握,就需要结合逻辑分析,寻找组配的最佳方式。按照我们的理解,动量组合中,以动词为核心的轨层有6种(方框中的词表示核心):
[动 [数 量]],[动 [量 数]],[[动 数] 量],[[动 量] 数],[动 [数-量]],[动 [量-数]]
下文的名量组合以名词、数词、量词为核心的轨层也各有6种。],寻找最佳的轨层结构。这种最佳轨层结构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A.至少能够落实全部最基本的语序类型;
B.最大化地落实出现的其他语序类型;
C.最小化地分析出事实上未出现的语序类型。
动量组合中,核心就是动词,量词是和数词组合在一起的。其最佳轨层如下:
这个轨层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动词,它是主要的核心;一个是以数词为核心,量词和数词组合在一起。它不仅能落实所有四种类型,而且还有效地限制了“CL+V+Num”、“Num+V+CL”类型的出现。①②是基本语序,表明数词有前置于量词的倾向。③④的少量出现说明,数词后置比起数词前置而言只是一种可能性,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数词可以后置。动量组合的这种轨层结构很像空间科学中的自转、公转相结合的轨层,为了以示区别,我们称动量组合的这种轨层为“卫星轨层结构”,指的是组合中除了主要核心还有一个次要核心在发挥作用。
2.2 名量组合的核心:
数词(Num)、量词(CL)和名词(N)的组合类型是5种:
①N+Num+CL:47种语言。
哈 尼 语――a55thu55thi31si31(芭蕉•一•个)一个芭蕉
傈 傈 语―― tsho44mo31thi31o44(人老•一•位)一位老人(均引自李范文[9]236)
②Num+CL+N:38种语言。
独龙语――a31ni5555a31ts53(二•个•人)两个人(李范文[9]238)
布兴语――mat nui uan (一•个•碗)一个碗(高永奇[15]100)
③N+CL+Num:15种语言。
错那门巴――tshi53ko55sum53(靴•只•一)一只靴
墨脱门巴――i buda thor(木头•根•一)一根木头(均引自李范文[9]239)
④CL+N+Num:3种语言。
壮语――tu2kǔk7deu1(只•虎•一)一只老虎(简志第二分册[12]11)
布依语――pu4tǔ4ts3deu1(个•同志•一)一位同志(简志第二分册[12]63)
莽语――u51tu51mak55(支•筷子•一)一支筷子(高永奇[15]74)
要说明的是,这3种语言都有基本的名量组合方式,只是当数词为“一”时可以出现这个类型。也就是说,这是作为基本语序的一种替代语序出现的。
⑤CL+Num+N:2种语言
义都语――3353ge33ti33t53(句•一•话)一句话(江荻[16]65)
莽语――lan51mak55hai31(只•一•鞋子)一只鞋子(高永奇[17]74)
传统观点认为名量组合中是数量短语修饰名词,以名词为核心。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情况并非如此简单。Langacker(1991)认为量词是整个数量短语的核心,一起出现的那个名词则是一个“附加性”成分(引自石毓智[7]204);戴庆厦[18]和王春德[19]结合语序和意义都认为苗瑶语的名词是后定语,修饰它前面的量词或数量词;李艳惠、陆丙甫[20]指出“数目短语(该文中“数目表达”(number expression)泛指“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的歧义性”:“三个人”或“两个孩子”这类数量表达是歧义结构。在理解成指称性的名词短语时,其中名词是核心。在强调“多少”这个数量意义时,可以看作以数量词为核心的“数量短语”;石毓智[7]根据是否能替代整个短语的功能,结合现代汉语的组织原则分析了名词数量表达式中数量成分是“核心”。种种不同的意见其实反映了人们对“核心”的不同理解[注:陆丙甫[21]重点分析了不同学派对核心的不同理解。]。类型学所理解的核心是核心词,是轨层结构的中心。名量词有类别义和数量义[注:张文国[22]375指出:量词的词义都是由类别意义和数量意义两部分组成。],类别义体现名量词与名词之间语义的联系,数量义在名量词与数词之间又建立起关联,因此名量词徘徊于数词和名词的语义关联之间,不稳定,因此造成了其核心的归属难题。
根据核心最好是词而不是短语(Dryer[4]),可以认为名量组合的核心有三种可能:名词或量词或是数词。我们同样通过建构“最佳轨层结构”来寻找其核心。发现轨层结构有三种可选方案:一种是以名词为核心,量词组合在数词次核心之上,如(a);一种是以数词为核心,量词处于名词和数词的中间地带,如(b);还有一种是以量词为核心,如(c):
这三个轨层结构都可以落实除④以外的四种类型,做到了最大化和最小化相结合。它们都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量词和数词组合在一起;另一个是名词。这与动量组合的轨层要素具有相似性。轨层结构的可选正反映出,核心的归属确实是困难的。但为了降低语言处理的难度,我们主张对名量组合做统一处理。因为上文的统计显示有成为关联配对的倾向(即数量组合有成为动词对应成分的倾向),而且以下事实反映名量词和数词、名词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b)可能更适合一些,即把名量组合统一处理为以数词为核心。
首先,从上面的类型可以看出数量大多是捆绑在一起的,量词是必须和数词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其次,有些语言中数量短语放在名词前要加一个特殊的形式,如布嫩语(何汝芬[23]66):
pat tu buhtuh tu ibu 四节甘蔗四(助) 节 (助)甘蔗前一个“tu”属于数词构词形式,后一个“tu”是需要加的形式。这个形式只能加在数量短语与名词之间而不能加在数量短语的内部。汉语的很多方言中也有相似情况[注:黄伯荣[24]在“量词”部分提到很多汉语方言可以在数量词组和名词之间插入“仔”类。]。
再次,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数量短语有时会紧缩(只限于“一”和“二”与量词的组合),组合后数词隐含于量词中,有时也可以紧缩为量词省略,如布赓语(李云兵[25]111):“mbi44”表示“一只”;以上现象均说明,名量词和数词的语义关系密切,结合紧密。
还有很多现象显示名量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也密切。如有的语言中,名量词有人称、格的变化。如喀什话(米海力[26]81):
gonu bε kilo si ni mεn lj
肉(的)五 公斤(它)(把)我 要
塔塔尔语(陈宗振、伊里千[27]72):
bu ftln kilos nitε tijn
这 桃子的 公斤 多少 分
人称和格是名词的语法范畴,因此这种现象表明名量词和名词之间若即若离;再如有语言中名量词可以受带助词“”的名物化形容词修饰,起替代名词的作用(孙宏开[28])。有些语言中,名量词和名词一样,可以接受各类实词及其词组的修饰或限制。如布依语(喻翠容[11]31):
tu2 la:u6tsa:5 老张的(那)只
只 老张
再如傣语(喻翠容、罗美珍[29]39)
to1 dam1黑的那只
只 黑
这诸多现象散见于少数民族语料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量词和名词的关系也较密切,二者若即若离。因此将名量词处理为数词和名词的语义联系项(relator)比较适合。[注:审稿专家指出,以上所列理由似乎不能排除将量词处理为核心的可能性。我们认同这一意见,的确这正是名量组合核心归属的难题所在。本文提出“最佳轨层结构”的逻辑分析,也只是一种视角。因为从(a)(b)(c)三个轨层结构来看,(a)不符合上文关联配对的检测,(c)难以反映名量词一方面和数词、另一方面和名词的密切关系,只有(b)将量词处理在轨层中部最为合适。]对名量组合核心的这一处理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据Dryer[4]118统计:VO语言表现出强烈的NumN语序倾向。也就是说,从跨语言角度看,数词倾向于成为数名组合的核心。那么如果认为那些没有发展出量词的语言中,这一组合的核心是数词,而发展出量词的语言,组合的核心却是量词,于是核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样需要合理的解释。相反,如果我们不把量词的发展演变处理为核心的改变,而只是动因互动所带来的语序调整,就好理解了。比如古汉语经历了由"数名"到"名数量"再到"数量名"的语序演变(徐丹、傅京起[5]563),可以解释为量词的后缀倾向和量词的联系项倾向的互动(见2.3),并不改变数词的核心地位。
名量组合的这种轨层不同于动量组合的“卫星轨层结构”,我们称之为“行星轨层结构”,指的是所有成分只围绕一个核心作轨层运动。
2.3 四分表的分析
另外,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些控制名量组合语序分布的因素,尽管目前看来还都是倾向性的。从语序分布来看,数、量倾向于构成一个成分,彼此不分开。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类似于四分表的排列(括号中是语言的数量)[注:这种四分表的排列是陆丙甫在与作者交流时提到的,其中讨论的动因和本文轨层结构的分析正好可以互补互证,也可参看宋丽萍[30] 229242。这里是想说明我们对名量组合的处理是合适的。]:
因为“量―数―名”只有2种语言使用,比例很小,可以忽略记为四分表上的不存在。根据以上轨层结构的分析,大致可以提供这样两个动因:一是从语义上看,名量词有联系项作用,倾向于出现在数词和名词之间。这条动因可以标记为R。二是名量词有很强的后缀性(suffix),倾向后置于数词,这条动因可以标记为S。
那么上面四种有关的排列跟两个动因的关系如下:数―量―名(同时满足R、S)、名―数―量(S)、名―量―数(R)、*量―数―名(R、S 都不满足,因此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我们将名量组合的核心处理为数词可能是合理的。
3 量词的性质
在一种语言内部看问题往往眼光受限,类型学提供的正是一种宽广的视野,能在发现共性的同时深入分析细微的差异,还能预测一些倾向性的问题。
就量词整体的性质而言,汉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熙[31]认为量词是粘着词。李艳惠、陆丙甫[20]把量词处理为后缀性的成分等等。我们认为:一方面,根据前文动量组合的轨层结构,动量词是围绕着数词,构建成数量短语,再围绕着动词做轨层运动的。动量词已经缀化了。另一方面,从名量组合的轨层结构看,名量词处于轨层的中间地带,可以说,名量词具有联系项作用,游走于数词和名词之间,而且已经表现出更多的缀于数词之上的倾向。
总的来看,汉藏语系的量词正在经历缀化或已经缀化,各种语言可能呈现缀化的不同阶段,也许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显示量词的特性。
参考文献:
[1] 毛宗武等. 瑶族语言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2.
[2] 薄文泽. 佯语[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7.
[3] 颜其香. 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
[4] Dryer . 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J].Language,1992,(68):1
[5] 徐丹, 傅京起. 量词及其类型学考察[J]. 语言科学, 2011,(6).
[6] 李云兵. 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M]∥ 李锦芳.汉藏语系量词研究.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7] 石毓智. 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 陆丙甫. 核心推导语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9] 李范文. 西夏语比较研究[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9.
[10] 梁敏. 毛难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11] 喻翠容. 布依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12]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第二、三分册[M].1959.
[13] 石毓智.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4] 陆丙甫, 曹德和. 关于句法理论的起点和三个平面理论[J].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15] 高永奇. 布兴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16] 江荻. 义都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17] 高永奇. 莽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8] 戴庆厦. 藏缅语族语言研究[M]. 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8.
[19] 王春德. 苗语语法(黔东方言)[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20] 李艳惠, 陆丙甫. 数目短语[J]. 中国语文, 2002, (4).
[21] 陆丙甫. 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 当代语言学, 2006, (4).
[22] 张文国. 关于量词能否重叠的问题[J]∥李锦芳.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23] 何汝芬等. 高山族语言简志(布嫩语)[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4] 黄伯荣.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6.
[25] 李云兵. 布赓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6] 米海力. 维吾尔语喀什话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
[27] 陈宗振, 伊里千. 塔塔尔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8] 孙宏开. 怒族语言简志(怒苏语)[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9] 喻翠容, 罗美珍. 傣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