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作文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即使这样,在每年高考考场作文中,仍有一些学生只理解了文题材料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或者跳出材料的“圈子”,在材料范围之外立意行文甚至违背材料和题目意旨作文。如2013年新课标卷I作文中,有的考生从商人的角度谈规避风险,从老切割师的角度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钻石的角度谈瑕疵不足畏,从老切割师和年轻徒弟的角度谈强将手下无弱兵等。甚至有考生写“人生苦短,必须性感”、“母爱无价”、“向浪费说‘不’”等。再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中,有的考生只写“梦想”内容,或只写“已发生的事情”,或写“梦想与现实”,或谈“角度”问题(换个角度、多角度),说要“辩证地看问题”,或谈“心态”问题,说“心态不同,结果不同”等等。这些都属于或基本属于“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作文,抓不住材料的核心来立意,“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其实,作文材料犹如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材料的范围包括主干和很多枝叶,而立意是有主次高下之分的,选择主干和枝叶的效果绝对也是有差别的,打靶命中靶心和一环的分数肯定是不同的。高考作文评分等级标准分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四个等级。在高考阅卷时,很多阅卷标准仍然坚持“立意先行”的原则,所以,考生在立意时,最好选择核心观点和最佳角度。
那么,如何能准确选择核心观点和最佳角度呢?这就需要平时养成挖掘材料内涵、多角度分析理解材料的习惯,运用发散思维,在多维中把握住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2013年新课标卷I作文材料: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老切割师说的这句话:“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一句就是材料的关键句,这就说明想要成功切割钻石需要的条件:经验、技术、勇气,而其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勇气。同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经验、技术,又有起用年轻人的勇气,这样的人容易取得成功,抓住这一点即可把握住了材料的核心立意。
二、从抓主要对象入手
有的材料中有多个对象,但其中是有主次之分的,把握住其中的主要对象,犹如“擒贼先擒王”,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核心了。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作文材料: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庐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这个材料涉及有年轻人、尚先生和记者三个人,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审题立意的多角度性。依次看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发现年轻人从“无意归还手机”到“感动地无条件送回手机”,表明他单纯,有爱心,很能自律。尚先生是个极富爱心的人,是“爱”的传播者。当他的手机“失而复得”之时,他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社会“重情重义”的人始终占绝大多数,“爱”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记者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他看到了什么是“真、善、美”。材料的主要对象看上去是年轻人,其实年轻人态度的转变主要还是因为尚先生,所以,尚先生才是这个材料的主要对象,从这个对象身上我们可以把握住“爱心无价”、“爱心的传递和延续”等核心立意。
三、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因果溯因,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13年重庆卷作文材料: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大豆的境遇最初为什么一度尴尬?因为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且会使肠胃胀气。那么豆腐又为什么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因为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更容易吸收和利用,且使人烹饪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从大豆到豆腐,关键在于“变”——变化、变通、变形。所以,从分析原因入手,可立意为:柔软变通,提升自我,才能化平庸为神奇。
四、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材料中有两个对象,“有的人”和“我”,但是萧伯纳的情感倾向也比较明显。“有的人”问“为什么会这样”,抱怨之意溢于言表。而“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明显是一些美好的事情,并为之奋斗追求。对“有的人”的人生态度持否定态度,而对“我”的人生态度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埋怨现实,不如积极面对,梦想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五、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如果是单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也要注意辩证思考,全面考虑,有利于构思作文。辩证分析可以突出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即可。避免说过头话。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材料: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材料的最后三句直抒胸臆,道明了诗人的观点倾向:拒绝这种“自由”(为什么)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怎么办)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前后因果关系,重点在“愿变成树根,扎进地层”,而不再“流星式的梦想”,即把握住“自由”和“扎根”两个方面写,体现思辨性。所以,可立意为:“自由”诚可贵,“约束”价更高。
六、从整体把握材料入手
有的材料有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如果能够对几个侧面和角度进行整体把握,突出重点,那么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核心立意。如2013年广东卷作文材料: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其实这种作文得分的偶然性很大,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类作文无病的本质。在此要提醒考生:当我们对“技巧”孜孜以求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作文一定要凸显思想的深度,力求“文质兼美”。
第一,让作文的立意彰显“思想之美”
一般拿到一个作文题,考生们都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或者是人,或者是事情;或者是课本里的人物事情,或是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但这些联想获得的只是粗糙的材料,如果不能感悟出其中包含的意义,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因此,当我们想起与题目相关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时,需要思索:里面有什么意义,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对意义的感悟和追寻,是构思立意的基础。要思考作文的立意是否独特而有深度,避免人云亦云,避免思想的幼稚,要尽量挖掘有深度的思想内涵。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热点,时常看报看电视新闻,多读一些时文,善于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在思考过程中澄清自己的灵魂,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力争在文章中表现出卓尔不凡的思想。另外,作文要善于以小见大。社会热点不是空谈大道理,不是调子一味拔高,要就小的方面见深刻的道理,见微知著,才是深刻的作文。
第二,让材料和思想紧紧地“胶合在一起”
在材料的运用上,不少考生存在以摆问题代替分析问题的现象,缺少对材料的分析和评论,材料只是孤立地存在,成了多余的罗列。正确的做法是,要在材料的叙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悟,要瞻前顾后,在材料之前、之后加上与主旨关联紧密的感悟语或点评文字,让思想和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只有以“思想”这根红线串联相关的材料,让材料洋溢着理性的光辉,文章才有深度。
第三,让语言“跟着思想走”,渗透文化的特质。
语言之美首先依赖于思想之美,有文采的语言必须是体现思想内核的,才富有表现力。一是对几个不同事例逐个进行一句话高度概括,使之构成排比句,这样既充实了内容,又体现了文采。例如:“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是让文字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避免枯燥干瘪、孤陋浅薄,使文章飘逸出浓浓的醇香,耐人寻味。
第四,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处点亮思想的光芒
不少考生喜欢用“题记”,如果与中心意义风马牛不相及,题记便成了多余。不少考生喜欢在文中写景,如果不是为了表现主题服务的,写景便成了摆设。无论运用哪种表达方式,都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都要表现思想性。要旗帜鲜明地突出自己的思想。考场作文的主旨应该在比较明显的位置突出出来,让阅卷人看得见,摸得着。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处突出中心语、关键词,使文章“处处指向中心”,便于把道理说透。
第五,让思想凝聚思辨的色彩
中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受主观情感的支配,容易产生片面、夸大、过激的思想情绪,暴露出思想的幼稚。而用一分为二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就会有思想的深度。
2012年,除江苏省外,其余地区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都采用了给材料的命题形式。高考作文审题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乃是材料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该如何进行呢?
谈及审题,首先要明确的是,高考作文题目是兼具限定性和开放性的。在审题中认清题目的限定,是文章不跑题的前提;认清题目的开放性,是最大限度调动储备、发挥个性、展示才华,从而写出考场佳作的保证。
一、全面把握
要求对材料有完整、全面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只摘取某个细节、某个词语。
例题1:2012年全国课标卷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时,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审题分析:本材料属于生活类的小故事。有的考生从修船工的言行中概括出其乐为小善的习惯和品质,便从“善良”的角度来立意。但“善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若不加分辨含混而论,很有可能使行文立意偏离题意。
其实从整体上看,这则材料写的是漆工超越自己的工作职责,给船刷油漆时随便补上了船的漏洞,为船主一家避了灾祸,修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修船工和船主的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命题材料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立意角度:其中有对修船工“存善心、行善举”“于细微处见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任与义务”的感悟,也有“分内与分外”的辩证思考和“关注细节”的人生经验;船主事后表示感激,主动回报,即可以引发对船主事前没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险酿大祸的反思,也可以触动对船主知恩必报的感悟。
二、抽象解读
试题材料通常以具体的事件、形象、数据等传达丰富的意蕴,往往带有象征、譬喻的意味,能触发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如果不能将材料形象表述背后蕴含的抽象道理概括出来,写作往往就会陷于就事论事,甚至干脆读不懂题意,束手无策。
例题2:2012年天津卷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审题分析:这是一道寓言式材料作文题。小鱼在自己整日身处其中的水里全无知觉,从而引出“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句话点明了材料所深含的意蕴,考生在立意时可从人、社会、自然等不同层面,选择自己熟悉的却又让人忽视的切入点展开,联系现实生活构思全文。
三、综合分析
有的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这类材料就要用综合分析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题3:2010年全国课标卷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审题分析:三则材料独立看都可以有多角度的寓意指向。第一则材料写一条热带鱼,点明了环境的巨大作用,即环境可以造就人。第二则材料写狼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不断体验,从而顽强生存下来,强调了内在动力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写的是外在评价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围绕“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三个方面分别立意,分别谈三者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或作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材料最后一句“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则将上述材料的寓指归结为“人才成长规律”这一话题领域,也就限定了这则材料的思考方向。谈人才成长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方面,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
以小事件为切入口观点应能自圆其说
具体解读:此类议论文要求考生思路清晰,逻辑条理分明。最重要的是考生的观点要能自圆其说。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金融危机虽然发端于美国,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似乎都逃不掉被波及的厄运。
考生在把握这类话题时,一定要将事物间内在的连带关系阐述清楚。最好以一个小事件或小案例为切入口,进而阐述事件中各方存在的关联。
立意话题2:危机与机遇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逆向思维立意切忌一味追求新奇
具体解读:逆向思维和辩证地想问题,可能会是今年高考作文考查的一个方向。
出现危机时,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在逆境中寻找转机。此类逆向思维立意的作文中,考生切忌不要一味地追求思路的新奇。
如果是写议论文的话,考生可运用正、反例子,并对例子加以解说,再深入分析一下,也是不难得高分的。
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挖出主题,立意要高。假如不能写得很深刻的话,可以在语言上取胜。
如果是没有进行过基础训练的同学,要慎写记叙文。
立意话题3:挖掘潜能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容易出现材料考前可先记下名言
具体解读:这类立意话题比较容易出现给材料作文,文中的寓言、故事、典故或诗歌都需要考生从中挖掘到一个立意方向,并围绕这个方向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中往往会出现引用的名人名言,建议考生在备考阶段可以有意识地记下一两句可能会在作文写作中用到的名人名言和几段相关材料。
但不是一定要引用名言,而是要使它们运用得恰如其分,起到给文章加分的效果。
立意话题4:团队合作或共赢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切忌空泛事例不要落入俗套
具体解读:团队合作的题材切忌空泛,一定要有具体事例。
这是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团队合作的话题看似很好操作,但考生选择的角度和事例往往容易落入俗套。
比如青少年的偶像姚明,他所从事的篮球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极强的团队精神才能取胜的项目。
考生可以从自己很熟悉的人或事着手。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三鹿奶粉”事件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国庆60周年
从身边小事入手变换句式增美感
具体解读:和谐相处这个话题范围比较大,考生应从身边小事发掘题材。
如果想使作文写作摆脱平淡,考生可适当选择运用技巧,在句式上做一些变换,用一些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以此来增强语言的美感,使作文精彩。
立意话题2:环保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利用合理联想提出新奇解决方案
具体解读:环保的话题近几年比较时髦,考生可从破坏与爱护自然入手,分析危害或好处。这类题材的立意方向较为新颖,可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近年来,有考生利用合理联想,设计未来的各种概念或提出大胆新奇的解决方案,也都是不错的写作选择。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三鹿奶粉”事件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国庆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