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感染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还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操作,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较多,切口暴露、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入侵等使手术患者潜在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1]。因此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分析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 进行有效的防范管理, 能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共有手术间8间,其中层流无菌手术室5间,有菌间3间。手术室洗手间、储物间、待手术间、医疗废弃物处理及过道等整体布局完全依照相关标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共29人,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0.82±6.1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12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7人,护士6人。
1.2方法
1.2.1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
1.2.1.1手术室被服及物品管理风险 交换车清洁消毒是易忽视的护理问题,未严格的清洁消毒的交换车及被服进出手术间是造成手术间污染的风险之一。由于本院施行统一高压消毒,手术包消毒后用推车集中送回手术室,未消毒的消毒车进入手术间可造成细菌入侵。手术过程中患者病历、影像学资料及术前使用的药物带入手术室均易导致细菌污染。
1.2.1.2手术室人员管理风险 护士消毒隔离意识淡漠,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不到位;手术室护士人员不足,巡回护士常在多个手术间流动巡回,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频繁进出手术间取物增加了细菌进入无菌间的机会,均为易忽视的消毒隔离护理风险[2];对观摩手术的人数控制不严,手术医师未按无菌操作规程洗手均可将致病微生物带入手术室,增加室内空气污染及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1.2.1.3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风险 一次性导管、手套、手术刀片等医疗废弃物、手术过程中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的废弃物和污物处理未用专用医疗废物袋放置及未按规定进行终末处理,均是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高危风险因素[3]。
1.2.2风险防范 我院根据手术室消毒隔离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并于2014年在手术室开展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活动,并与2013年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1.3.1切口感染情况 比较2013年(实施前)、2014年(实施后)两个年度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室因素切口感染率、由此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1.3.2消毒隔离抽检结果及患者满意度 实施前后,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估手术室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消毒隔离抽检得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消毒隔离知识掌握情况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切口感染情况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切口感染率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室因素切口感染率及由此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
2.2消毒隔离抽检结果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消毒隔离抽检得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场所,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较多,除需完善消毒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还需提高护士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医务人员的手监测均符合卫生学标准。本研究中通过落实手术室消毒隔离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室因素切口感染率及由此引起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下降;手术室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消毒隔离抽检得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升高,和相关报道基本一致[4],说明加强风险防范措施能规避风险及降低风险系数, 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3.1手术室被服及物品管理防范对策 加强手术室交换车、消毒车的管理,消毒车进出手术室应严格消毒,严禁外用车推入手术间,病历夹、X 线、CT 片等影像学资料、术前用药等手术室外物品用消毒液擦拭后方可带入手术室,减少污染的机会。
3.2手术室人员管理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其无菌意识,重视易忽视的护理风险教育,让手术室护士对清洁、消毒、灭菌、感染、洗手、隔离、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等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掌握常用消毒液浓度、配制方法、空气消毒机的使用参数等,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从各细节方面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5],提高手术室消毒隔离效果。手术医师应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避免医务人员手被污染造成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要求更衣、更鞋。控制手术参观人数≤3人,不得随意在各手术室间走动,无关外来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避免频繁空气流动增加手术室空气污染机会。
3.3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及流程规范包装、集中放置、焚毁医疗废物,手术室中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的废弃物应专门处理,对HBsAg 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患者手术污物应重点进行终末处理[6],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素平,王珏芳,胡来凤. 洁净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问题与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 2011,32(31):6747-6748.
[2]陈坚, 陈菊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08):963-964.
[3]陈小娣,钱小毛,高建萍,等.手术室环境消毒质量现状及其监管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6(12):121-122.
[4]谢树梅,陈艳玲,徐干如.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96-397.
【摘要】 洁净手术室就是采取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以达到一定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手术室。为保持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度,日常管理很重要。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洁净手术室已成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为适应手术科室的发展,我院洁净手术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千级1间、万级7间、普通手术室2间。由于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仅能保证空气的无菌和使空气达到定的洁净度,并不能杀灭吸附于手术间物品表面的细菌。因此,必须做好洁净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正确使用和严格管理整净化系统,防止医源性感染。
1 控制措施
1.1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分别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制度与回收管理制度、登记管理制度、各项监测记录及清扫记录等。
1.2 严格控制人流量,限制参观人数,尽可能减少手术人员活动。
1.3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和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1.4 选择不产尘的非织布类材料制作敷料及服装,使用不易掉纤维的拖把和抹布。
1.5 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室的物品、药品等应先拆除外包装。
1.6 有条件的,患者在麻醉间施行麻醉,手术人员在准备间穿好手术
衣、戴好手套后进入手术间。尽量使用无粉手套。
1.7 正确穿戴手术衣、帽子和口罩,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内,口罩应罩住口鼻。
1.8 手术进行过程中,手术间的门应关闭,手术及参观人员不可互串手术间。
1.9 提高人员素质? ①成立控感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监测员为主的科内感染控制小组。院内成立三级管理机制,由分管院长、院感科、手术室护士长以及感染监控人员和维护技师组成。②加强本科及相关科室人员培训:在洁净手术室启用,聘请专业人员为手术科室医务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使全体人员对洁净手术室的原理与功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质量管理重要性。同时,加强护工和保洁员院感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洁净意识、消毒隔离意识,加强责任心。③责任到人,严格的感染监测:科内由专职护士统一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采样细菌培养,负责并监督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每周随机抽检1~2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记录相关数据入档,完善监督反馈机制。
1.10 严格的物品管理 ①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室、专柜存放,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室内清洁干燥、良好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②无菌敷料器械的消毒管理:配置无菌敷料间专门放置无菌物品,分类专柜存放,指定专人对储柜进行定时清洁。配合院感科对所使用的消毒液、器械浸泡液进行严格监控,严格掌握浸泡时间和浓度,定期换消毒液。灭菌包内外均放置3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胶带,每天由专人检查其有效期限。手术室无菌持物钳采用高压灭菌方法消毒,更换1次/4h。③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和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及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 2008年1月以来本院手术室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和工作制度,统计新的工作制度实施前后3年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防范措施的效果。结果 新工作制度实施前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29%,实施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0.78%,明显低于实施前,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院内感染,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医院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1]。手术室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关系密切,与多个科室存在着合作关系,因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也是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关键[2]。随着医学模式及护理模式的转变,社会及患者对手术室的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时,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因此,对手术室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严格无菌技术管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及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2008年1月以来我院手术室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和工作制度,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有效地预防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和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手术室共开展手术6924例,其中骨外科手术1089例,普外科手术1548例,泌尿外科手术1127例,心外科手术986例,耳鼻喉手术1207例,肛肠外科手术967例;患者年龄在1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岁;Ⅰ类手术切口2541个,Ⅱ类手术切口2108个,Ⅲ类手术切口2275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开展手术7018例,其中骨外科手术1142例,普外科手术1485例,泌尿外科手术1238例,心外科手术1021例,耳鼻喉手术1327例,肛肠外科手术805例;患者年龄在1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岁;Ⅰ类手术切口2487个,Ⅱ类手术切口2284个,Ⅲ类手术切口2247个。
1.2 方法 深入了解本院手术室现状,依据手术室质量控制新要求,改进原有的工作制度,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重新布局,加强手术室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使新工作制度得到充分实施。
2 结果
新工作制度实施前3年内发生院内感染89例,手术切口感染268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9%,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13%;实施后3年内发生院内感染55例,手术切口感染197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78%,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81%。
3 讨论
3.1 合理布局 手术室严格按照功能流程进行洁污分流,设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三条通道。手术室独立占一层楼房,将原来手术室一侧的ICU搬迁,并与其他病区隔开。将手术室严格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不同区域用自动门隔开,并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手术间严格区分污染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无菌手术间,每房间只设一张手术台[3]。
3.2 加强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提高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增强护理人员防范院内感染的意识,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专用鞋帽和衣裤,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标准进行消毒灭菌,限制进入手术室参观的人数,自身有感染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间。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
3.3 避免空气传播 手术室每日进行晨间清扫,保持室内清洁无灰尘、无血迹,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地面、无影灯、手术台及室内物品等。每台手术后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地面,连台手术之间用高强度空气消毒机消毒,特殊感染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处理。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减少人员流动,限制参观人员的进入。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4],每周一次进行大扫除后,用清洁空调过滤一次。手术间的拖把、抹布用完后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后晾干备用。每月20号空气培养次,使手术室空气的菌落数控制在≤10cfu/m3以内。
3.4 一次性灭菌物品及手术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灭菌物品应专库存放、专人管理,无菌物品存放间通风干燥,温湿度适中,室内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使含菌量控制在≤200 cfu/m2,物品存放离地面25cm以上,物品严格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留置针、吸痰管、手套等不可回收。一次性物品在使用前检查包装的严密性,查看有效期,一旦发现有过期或怀疑污染均不能使用。手术器具及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术器械的灭菌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法,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内镜等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的物品用新购进的低温等离子灭菌,接送患者的平车每天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接送隔离患者的平车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3.5 加强手术过程中的管理 手术中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注意无菌技术,严格执行隔离原则,切开空腔脏器时切口用无菌巾保护切口,并用盐水垫隔离,切除后及时消毒残端,并更换或消毒使用过的器械,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台上布类打湿或污染要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瘤技术。
3.6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前30分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要及时追加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3.7 术后污物处理 手术后的污物应分类处理,器械严格按照非感染手术、HBsAg阳性手术、特异性手术等进行消毒和灭菌。
参考资料
[1] 刘宏,鲁娟.手术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118~119.
[2] 董风云.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59.
[3] 陈建华,孙秀兰.手术室内感染控制[J].中华医药杂志,2003, 3(9): 820~821.
[4] 尹珍爱,冯立.手术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23~125.
1.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对策
1.1 手术室布局安排
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1??手术台。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1.2 严格把好大门关
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手术专用鞋和衣裤,戴好帽子口罩,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方可入手术室,参观时只允许在规定的房间内参观,不得随意走动,并严格遵守无菌规则,手术室的患者进入手术室也必须更换患者服,同时戴一次性帽子和鞋套,防止交叉感染,并设有1名护士专门管理,守好手术室的大门关,安装对讲控制大门系统。
1.3 手术室物品控制感染对策
手术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避免使用化学无菌剂浸泡灭菌。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可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灭菌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室放置,各种无菌包除注明名称、日期及执行者签名外,还应张贴指示胶布。如指示胶布不变色或变色不正常,或无菌包超过1个星期,都需重新消毒灭菌。灭菌包按无菌要求使用,有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具有明确的无菌观念,并掌握无菌技术,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1.5 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
手术室必须每天及术后进行清洁消毒,用0.5%84消毒液擦地板,每天定时紫外线或空气净化消毒2次,每次60min,接台手术间照射0.5~1h;每周五用75%乙醇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月用指示卡监测其强度1次,每周五清洁空调过滤网1次。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清洁无灰尘和血迹。各手术间有固定的抹布、拖把,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设立有菌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处理。为防止交叉感染,设一有菌手术间,专用于感染手术,如脓肿切开、脓肿引流、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特殊感染的处理也都要安排在有菌手术间进行,并按隔离技术进行操作,使用一次性消毒巾,术后器械消毒液浸泡后刷洗干净再高压灭菌,用过的敷料送焚烧,手术间进行空气及物品表面的消毒。
1.6 手术室人员手控制感染对策
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要洗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存放的管理与使用:一次性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使用包装失效、破损、霉变的产品,一次性物品使用前要求核对产品型号、名称、规格、商标及有效期等。如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破损、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须彻底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术中采用手术薄膜代替传统切口巾的方法,可做到防止交叉感染及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手术后污物处理:手术后必须更换床单、被套、约束带,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手术床、墙壁、无影灯上的血迹,污物桶用0.5%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倾倒,手术布类送洗衣房处理。手术后严格终末消毒手术墙用0.5%84消毒液擦拭,地面用0.5%84消毒液刷洗,污物桶和引流瓶用0.5%84消毒液浸泡10min后倾倒,手术间0.5%84消毒液喷洒。对HBsAg阳性者,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
2.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内容及各项规章制度,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并不断更新医院感染意识,特别是认真学习手术室的各项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有效控制医院的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种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训练与提高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掌握预防感染基本知识和技能。
3.健全管理组织和专职人员
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预防感染意识。我院感染科,专门负责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并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每周不定时对各科室检查、督促、监测,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保证。手术感染监控工作应设专人负责,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151-02
近几年来,各国医学专家一致认为,在诸多解决医院感染的对策中,避免手术感染是整体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而手术室则是实施手术、救治疾病的专用场所。因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并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预防交叉感染,主要对以下几项内容加强管理: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手术室的环境、无菌技术、器械物品的准备消毒、患者宣教等。据统计,1998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无一例因手术室原因引起交叉感染事件。
1 术中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手术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手术器械敷料处理不当导致切口感染,手术室环境及物品消毒不合格,消毒液浓度不能达到标准;一些规章制度不健全,患者因素等。
2 预防感染的措施
2.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高度重视交叉感染在手术中的重要性,严格强化和遵守无菌原则。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预防交叉感染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监测、检测制度,消毒物品保管制度,手术参观制度等。
2.3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技术
2.3.1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更衣、洗手制度,主要由手术室护士严格监督参加手术的医生,特别是实习生,监督参观者的无菌原则,告之固定参观手术的房间,不许随意走动,以免引起空气污染及手术交叉感染。
2.3.2手术室内布局要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类区域要有明显的标志,手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定无菌手术间、普通手术间、隔离间;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分开。
2.3.3乙型肝炎、结核、艾滋病、梅毒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控制好此类手术的交叉感染,必须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在手术间外设置“感染手术谢绝参观”的明显标志。急诊手术患者化验检查不完善时,按特殊感染手术处理。
2.3.4无菌物品定位存放,专人管理,随时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2.4手术室的环境及物品消毒
2.4.1严格的空气消毒和环境清扫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空气污染,从而导致感染,使手术失败。据报道,手术中术野组织2 h内无菌落生长,超过2 h就会有菌落生长,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菌落会逐渐增多[1]。空气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而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与手术人员走动频率成正比。提高手术室环境和物品的清洁度也是一个重要环节[2]。每日清晨及手术后都做手术间物品表面的清洁工作,并紫外线照射1 h,每日晚间紫外线照射1 h,每周彻底清扫卫生1次,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 h。紫外线灯管应定期监测并登记。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另外,对特殊感染手术,术后用“84”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墙壁及地面,空气消毒机消毒2 h,包括接送病人的平车。关节置换手术等手术无菌要求严格,术前要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 h,或者手术时人机共处。
2.4.2器械敷料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器械、物品均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有效期为7 d,过期或潮湿、怀疑有污染要重新灭菌。对手术后的器械分感染与未感染手术分别清洗消毒:普通感染手术的器械术后先用酶清洗剂按规定时间浸泡后用流水冲洗,擦干上油打包消毒;对于乙型肝炎、结核、艾滋病、梅毒等患者手术用过的器械要进行特殊处置,先将此类器械放入“84”消毒液里浸泡30 min后,流水冲洗,再用酶清洗剂浸泡,流水冲洗,擦干上油打包,高压蒸汽灭菌两次,方可使用。“84”消毒液要先用现配,浓度要准确。手术用后的敷布应从专用通道运送至洗衣房清洗消毒,特殊感染的敷布尽量用一次性敷布,用后装入双层黄色袋中,注明特殊感染标志,送指定地点焚烧;如使用布敷料,术毕放入双层黄色袋中,注明特殊感染敷料,密封好拿出手术间,交洗衣房单独处理。一次性用物及所有手术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注明产生时间、地点、类别,密封后拿出手术间,送指定地点焚烧。
2.4.3参加手术的人员进入手术间应穿手术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术毕后弃去手套、鞋套及隔离衣,洗手后再出手术间;参加特殊感染手术的人员,应穿戴鞋套、长筒靴、隔离衣、戴防护镜及加厚口罩,术毕用0.2%~0.5%过氧乙酸洗手消毒,脱去污染的鞋、帽、口罩,从专用通道离开,洗澡后方可参加工作。
2.5患者因素
2.5.1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术前访视中告诉患者及家属要清洁卫生,如洗澡更衣、备皮、剪指甲等,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2.5.2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都会增加手术的感染几率[3],因此,要调节患者的营养状况。
2.5.3患者本身存在感染灶,即便感染灶离手术区域很远,但其术后伤口感染率要大大高于无感染灶患者,因此,术前治愈原有感染灶对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有很大的意义。
3体会
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高位区,严格把好控制感染的质量关,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生率,是降低院内感染,评价医院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每位医护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制度,按规章办事,尤其是手术室工作人员,一定提高感染意识,时刻保持“慎独”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院将不断改进,吸取经验,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从而使手术室的感染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确保各类手术能够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
[1]余玉娥,刘丽珍.外科ICU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4):502-505.
[2]常后婵,戴红霞,曹艳冰,等.手术室护士绩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使用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73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