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史玉柱自述

史玉柱自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史玉柱自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史玉柱自述

史玉柱自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发优势;技术吸收;自主创新

技术后发优势是后进地区的一种核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后进地区可以通过技术模仿和技术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技术差距,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向发达地区进行技术收敛。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迅速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技术后发优势的充分释放,也得益于分步式、渐进式的追赶战略。当珠三角后发优势越来越小时,则需要将技术追赶重点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以实现技术超越战略。

一、技术后发优势存在的客观性

发达国家花费巨大人力、财力和物力发明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花费很小的成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科学技术。这不仅节约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大量资源和科研时间,而且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因此,索罗得出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必向发达国家经济实现收敛的结论。除技术模仿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还可以在技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日本跨越蒸汽机阶段直接进入大规模水力电气阶段,只花5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花200年才完成的技术进步历程。我国政府明确指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的一个重要内容。外国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外溢的主要载体,其技术溢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当地企业起示范和模仿作用;带动当地相关企业发展,对上下游企业而言,跨国公司根据自身技术条件促使当地企业采用新的技术标准;由于在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等方面,当地劳动力与跨国公司有较大差距,跨国公司必须不断培训当地员工,从而导致新技术和新管理知识在当地扩散。

但是,当今亚非拉地区很多落后国家在科技上和经济上不但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反,甚至有不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何在?事实上,技术后发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后发优势理论与实践之间差异在于后发国家缺乏技术吸收能力[1]。因此,后进国家具备技术吸收能力是释放后发优势的必要条件。

二、技术吸收能力是释放后发优势的必要条件

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提出后发优势假说之后,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和菲尔普斯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证明了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科技差距越大,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就越大。后发优势假说表明,后进国家可以利用技术差距引进模仿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实现技术和经济追赶。但是,事实上,追赶并不存在普遍性,依然有许多后进国家未能成功实现追赶。为了探寻后发优势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异,经济学家们开始了新的探索。1986年阿布拉莫维茨在格申克龙后发优势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追赶假说”,但是,他强调技术落后并不能自动导致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追赶,除非落后国家具有一定的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知识外溢的能力[2]。可见,初始知识差距越大追赶潜力越大的假说并非是无条件的,追赶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后进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此后,技术追赶的吸收能力观点获得了广泛认同。由于强调吸收能力对于追赶潜力实现的重要性,这种观点也被称为吸收能力假说,至此,吸收能力假说将后发优势假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历程

后发国家起初主要通过“干中学”进行降低生产成本的工艺创新,然后逐步培养出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产品创新能力,最后培养独立提出新产品理念并对此进行自主研发的精神。此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始从最初的低成本价格竞争力逐步上升到以创新为基础的差异化产品竞争力(Hobday,1995)。从引进、吸收到改进、创新,从复制性模仿演变到创造性模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核心。任何后发国家都不可能跨越技术引进、技术模仿直接进入自主创新阶段。

在初始工业化阶段,后发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是依赖大量的机器设备进口和外国顾问的支持,随着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本土企业的技术引进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许可贸易。二战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引进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后发国家重要的技术引进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发展早期,外国直接投资虽然能促进本地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但也会挤压本土企业的成长;合资企业确实能够较快地提升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但很可能导致本土企业失去创新动力。因此,成为创新型国家最终还得依靠本土企业的成长(Kim, 1997)。随着二战后国际性生产外包和产业内分工的发展,代工生产成为后发国家进行模仿、引进国外技术、获得技术积累、逐步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通过仿制外国产品培育自主品牌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代工生产方式已成为后发国家参与国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3]。代工生产与自主品牌并不矛盾,一方面,为本地企业获得技术积累与技术信誉的代工生产是培育自主品牌的基础,另一方面,代工生产为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1.早期欧美后发国家的技术成长之路

欧洲工业化早期阶段,吸引先进国家熟练工人移民成为当时技术后进国家引进技术的主要手段。

随着机器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技术体现在机器设备中,机器设备进口逐渐成为后进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Chang, 2001)。1825年以前,英国政府严厉禁止机器设备出口和熟练工人移民,严厉限制外国人技术参观,欧洲大陆国家的技术引进与技术追赶效果并不佳。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并废除了禁止机器设备出口和熟练工人移民的法令。从而成就了欧美国家大力引进、模仿英国技术、实现技术追赶的黄金时期。

很多享誉全球的品牌和企业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Chang, 2001)。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绝大多数发明创造与科学研究都很微弱,技术创新主要来自技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因而英国产业界普遍忽视正规教育和科学研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那些奋起直追的国家为了能够更快地学习、模仿、吸收国外技术,政府一般都大力投资于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政府大力投资于教育是后进国家为了加快技术引进与技术模仿而进行的制度性创新,并为赶超英国先进技术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一些欧美国家已经赶超了英国的创新能力(Landes,1972)[4]。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欧美国家已从技术模仿者演变成了技术创新者,甚至在某些领域表现出比英国更强的创新能力,如美国和德国。

2.日本的技术引进、吸收与改进

欧美国家追赶英国时,不仅产业部门较少,而且与英国的技术差距不大,因此,后进国家能较容易地由技术模仿者转变为技术创新者。但是,当日本进行技术追赶时,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远远超过欧美后发国家与英国的技术差距,需要引进模仿而建立的工业部门也远远超过早期欧美后发国家,从而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模仿式创新体系。

为了迅速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日本政府向海外大量派遣留学生,并大量引进国外科技文献、建立普遍义务教育体制和职业教育体制。日本从引进外国机器设备和生产线建立轻工业部门逐步过渡到重工业部门的建立。基于与西方国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巨大差异,日本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对引进的技术进行适应性的改动,甚至是技术上的“改劣”,以便充分发挥日本要素禀赋优势(Minami et a,l 1995)。

日本进行技术追赶时,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较弱。由于当时宽松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日本企业可以大胆对国外技术进行仿制,此外,日本专利法对微小技术改进提供专利保护以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1970年以后,日本不仅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在不少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5]。

3.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技术追赶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追赶基本都依赖外国援助是后发国家技术引进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战前,先进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远没有现在积极,仅有的少量对外投资也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开采,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作用甚微,二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后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外国直接投资对新加坡的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香港的中、高端技术部门也是外来直接投资的结果。

二战后国际分工的重要转变促使了各种国际代工生产模式的发展,产品内分工使产品生产产业链化,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现代制造业的国际分工。通过“干中学”积累技术,从掌握外围技术入手,逐渐掌握现代产业的核心技术,并发展出本国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卢锋, 2004)。台湾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就是从事代工生产的结晶,台湾企业借助外国企业提供的技术,按照国外企业要求,为外国企业制造产品,企业技术能力不断积累后慢慢向ODM转变,从而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Hobday, 1995)。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出口的电子产品大多是代工产品,国内三个最大集团出口品中有60%的产品也是为国外企业代工生产的(Hobday, 1995)[6]。目前,韩国世界知名品牌的出现,除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代工生产对其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

四、珠三角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前,珠三角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后,大型跨国公司巨大的直接投资促进了珠三角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但是,珠三角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必须依靠内资企业,因此,政府应该调整给予外资的特殊优惠政策,使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以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贴牌生产是珠三角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珠三角经济发展应该更多地借助外国直接投资与代工生产,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借助代工生产积累技术能力,在珠三角经济和技术水平达到一定条件下,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便水到渠成。目前,珠三角正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打造自主品牌,但绝不能因此而贬低技术模仿对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贡献。技术模仿是走向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

近年,珠三角政策制定者在热衷于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同时,贬低技术模仿和代工生产,忽略技术成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规律,企图跨越式地进入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时代是一种错误的愿望。笔者认为,不顾本地经济发展的现实,尤其是本地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盲目发展新兴产业的做法,极易陷入新的“支柱产业”没有成长起来,现存产业由于大规模人为淘汰而迅速萎缩的“产业结构升级陷阱”。

参考文献

[1]侯高岚.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后进国家产业升级[J].开发研究, 2006, (2).

[2]郭熙保,文礼朋.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J].南京大学学报, 2008, (1).

[3]郭熙保,肖利平.后发优势、技术吸收能力与中国的经验[J].武汉大学学报, 2008, (9).

[4]方芳.关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如何谨防后发优势陷阱的思考[J].经贸观察, 2009, (3).

史玉柱自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 自主探究式 模式实践

一、高中数学进行自主探究教学的理论探索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编写的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题型也变化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探究性问题逐渐增多,对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延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工作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教学情境的体验,过程的探索。这也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4、网上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5、网上测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进行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高中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自主探究性学习体现的特征

1、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2、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发扬学生的主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师多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有缺点的回答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完善。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偶尔有些忘乎所以也是情有可原的。

史玉柱自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寓式酒店,酒店设计,消防设计,节能

1. 酒店设计概述

酒店位于珠海十字门,建筑物东西向长度约为62m,南北向进深约为28m。

设两层地下室,为设备房及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为12089O。地上2层~28层为公寓式酒店房间,建筑面积为47656O,总建筑面积为59745O。建筑消防高度为97.0m,建筑最高点高度为99.6m。

2. 总平面布置

2.1公寓式酒店位于珠海十字门,共有455套客房。公寓式酒店共28层高。其平面采用折角型平面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景观.地下设置了两层停车场, 有239个车位。

2.2公寓式酒店沿海岸的立面设计了一系列的大阳台,山景面则设计了稍窄的阳台,这样使每套户型都充分享受到外部景观。单身公寓户型分布在较低的楼层,一房、煞考叭房复式位于东面以享受海岸的景色. 每个复式单位都有双层高的空间以充分享受周围的景观。

3. 建筑平面设计及立面设计

3.1建筑平面设计及功能分区

酒店设地下两层,每层均设有设备房和机动车库;首层为公寓式酒店大堂、餐厅、厨房、商店及干洗店;2-28层为公寓式酒店客房。屋面为花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单身公寓户型分布在较低的楼层, 1房, 2房及3房的复式位于东面以享受海岸的景色。每个复式户型都有双层高的空间以充分享受周围的景观。

公寓式酒店沿海岸的立面设计了一系列的大阳台, 山景面则设计了稍窄的阳台,这样使每套户型都充分享受到外部景观。外墙与阳台均以玻璃作为主要材质,制造轻盈通透之感。

3.2酒店地下二层层高为4m,地下一层层高为7.5m,首层层高为7.9m,标准层层高为3.3m。

3.3立面设计

公寓式酒店的上部覆面是安装在阳台的全单元式玻璃幕墙推拉门幕墙系统及高性能中空钢化玻璃。外部四面采用结构玻璃。玻璃栏板Y合彩釉夹胶钢化玻璃与水平遮阳板作一体化设计。阳台天花装修和雨棚覆面采用涂料铝板。

公寓式酒店的基座部分主要采用半单元式铝框幕墙连钢背板。建筑两侧的后退玻璃入口是由玻璃竖框支撑的玻璃窗墙,设计为全无框透明玻璃墙,令大堂l]最大限度的通透感。

4. 建筑消防设计

4.1建筑单体设计

本公寓式酒店地上28层,建筑高度为97.0m,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地下室两层,设置设备用房和停车库。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均以国家规范为设计依据。

内中庭边上设置的防火卷帘均为特级防火卷帘,防火墙上设置的门均为甲级防火门;各层防烟楼梯间及消防前室的疏散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地下室设备机房的门均为甲级防火门;各层空调机房的门均为甲级防火门;所有防火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其它房间开向安全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4.2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酒店地下室主要功能为设备用房及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均划为多个独立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000O。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一个直通地面的安全疏散出口,另一个借用相邻防火分区作为安全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小于40m。停车库独立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面积均小于4000O,设有一个直通地面的安全疏散出口,另一个通过与邻区合用防烟前室的方式作为安全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小于60米。

首层主要功能为入口大堂、公寓餐厅厨房、公寓商业用房及附属用房,厨房餐厅独立为一个防火分区,其余面积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于2000O,并且设有两个或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疏散出口,所有疏散楼梯出口也均直通室外。首层与地下室共用的疏散楼梯在首层与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

标准层主要功能为酒店公寓房间,各层平面功能及布置相似。以3层为例,建筑面积小于2000 m2。本层独立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本层设置公寓房间22套,使用人数约60人,总疏散宽度为2.4m。房间门至最近的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约为13m,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距离约为13m。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要求。以上各防火分区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

4.3消防电梯

本建筑各层平面面积均超过1500 O,因此每层设有两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合用前室面积≥10平方米,速度为2.0m/s,保证60s之内到达顶层。

5. 墙体工程

外墙采用蒸压泡沫混凝土砌块。

内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卫生间以外部分)、蒸压泡沫混凝土砌块(用于卫生间)。

砌体墙、砼墙外墙厚度为200厚。内墙:分户墙的构造做法:砌体墙100厚,两侧设置轻钢龙骨石膏板墙体(卫生间使用水泥板),内填50厚吸音棉。梯间墙、公共建筑内分隔墙、各专业设备房隔墙、房间与走廊之间的墙均为200厚,卫生间为100厚,其他均为100厚。

6. 屋面工程

屋面构造:27层屋面为种植屋面;28层屋面为不上人屋面,其上布置太阳能接收板;另有不上人的屋顶机房屋面。上述屋面防水等级均为二级,设一道柔性防水层和一道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并设20厚挤塑聚苯乙烯隔热板做保温层。

7. 建筑节能设计

7.1屋面节能设计

设计的屋面为上人屋面,局部屋面设有屋顶花园。主要隔热材料为挤塑聚苯乙烯隔热板20厚,导热系数为0.030W/(m.K),屋面传热系数为0.87W/(m2・K),热惰性指标为3.546。小于标准要求的K≤0.9 W/(m2・K),D≥2.5的限值。

7.2外墙节能设计

外墙主要构造由玻璃幕墙和内衬砌体墙体组成,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和保温砂浆为主要隔热构造。内衬墙体部分传热系数为1.03 W/(m2・K),热惰性指标为3.828;满足K≤1.5 W/(m2・K),D≥2.5 的限值。

7.3外窗节能设计

本建筑外窗主要为铝合金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幕墙玻璃采用高透型LOW-E中空玻璃,可开启面积比例不小于房间透明面积的20%,外墙气密性要求为: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规定的3级。

8. 结语

本公寓式酒店为珠海十字门的配套酒店设施之一,其设计无论在平面,功能还是整体环境设计上均定位为高端的商务型公寓式酒店。 同时也为我院的公寓式酒店设计以及商务型酒店设计实践积累了经验,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史玉柱自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

《汉书注》是颜师古的学术代表作,堪称注《汉书》的划时代、集大成的典范之作,为后人阅读《汉书》扫除了各方面的障碍。《汉书注》在训诂、校勘及考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颜师古广泛吸收前人成果,抉择按断,兼下己意,而对于无法下确定结论的,便多存异说,为之兼容并存。在训诂方面,颜师古非常重视注音规范,讲求雅正,以音求义,解决了难字的音读及义训。

术语是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环节,没有内涵和外延确定的术语,科学的抽象思维便难以进行。术语标志着某种现象已被从本质上概括体现出来,也标志着许多与之近似的现象已被区分出来。科学术语的确立与科学原理的总结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全面研究《汉书》颜师古注训诂术语有助于我们了解有唐一代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唐代语言面貌提供帮助,为进一步研究汉语言文字学术语学和科学的汉语史、训诂学史提供经过论证的术语、语料。

本文主要分析术语“某,亦某字”的使用情况。“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有时也可以表注音,说明同源词等。“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也是用来表通用字的。”某,亦某字”这一术语共使用32次(不计重复)。

一、用“某,亦某字”表异体字

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分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在《汉书注>中,用“某,亦某字”表异体字共有12次。占使用总数的37.5%。例如:

(1)《汉书·五行志第七下之上》:“温而风则生螟媵,有裸虫之孽。”颜师古注:“裸亦赢字也,从衣果声。”《说文·衣部》:“赢,袒也。从衣,赢声。裸,或从果。”段玉裁注:“俗作赢。”《广韵·果韵》:“裸,赤体。”《广韵·果韵》:“赢,同裸。”《吕氏春秋·观表》:“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太玄·玄》:“类为其裸。”范望注:“裸,为无鳞甲毛羽,人为之长也。”《楚辞·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王逸注:“赢,一作裸。”洪兴祖补注:“赢,赤体也。”“裸”和“赢”为一对异体字,义为“赤体”。

(2)《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于是信孰视,俛出跨下。”颜师古注:“侥亦俯字。”《说文·页部》:“俯,低头也。从页,逃省。太史卜书俯仰字如此。杨雄曰:‘人面俯。’俛,俯或从人、免。”段玉裁注:“《匡谬正俗》引张揖《古今字诂》云:‘俯,今之倪俯也。’盖俛字本从免。俯则由音误而制。”《广韵·虞韵》:“俯,《汉书》又作侥。”《周礼·考工记·矢人》:“前弱则倪,后弱则翔。”郑玄注:“倪,低也。”《左传·成公二年》:“韩厥倪,定其右。”杜预注:“倪,俯也。”《玉篇·人部》:“俯,谓下首也。”《字汇·人部》:“俯,倪也,又曲也。”“倪”和“俯”为一对异体字,义为“俯身,低头”。

(3)《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颜师古注:“啖谓使食之,音徒滥反。啖亦啖字耳。此义与《高纪》‘啖以利’同。”《说文·口部》:“啖,噍啖也,一曰瞰。”《广雅·释诂二》:“啖,食也。”《说文·口部》:“啖,食也。从口,自声。读与含同。”《广韵·敢韵》:“瞰,瞰食。或作啖。”《广韵·敢韵》:“啖,上同。”《广韵·敢韵》:“啖,亦同。”《集韵·肱韵》:“啖,或作啖。”《国语·晋语二》:“主孟啖我,我教兹暇豫事君。”韦昭注:“啖,啖也。”由“吃”义引申为“利诱”。“啖”和“啖”为一对异体字,义为“吃”。

二、用“某,亦某字”表假借关系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汉书注》中,用“某,亦某字”表两个字的假借关系,这类共7次,占使用总数的21.87%。例如:

(1)《汉书·高帝纪念下>:“填国家,抚百姓,给饷傀,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颜师古注:“鬼亦馈字。”《说文·食部》:“傀,吴人谓祭曰傀。”段玉裁注:“读与馈同。按祭鬼者,馈之本义,不同馈也。以馈为馈者,古文假借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傀,假借为馈。”《管子·弟子职》:“各撤其傀,如于宾客。”钟广笺释:“傀,与馈同。”《说文·食部》:“馈,饷也。”《荀子·正论》:“曼而馈。”杨惊注:“馈,进食也。”“傀”假借为“馈”,义为“给人食物”。

(2)《汉书·扬雄传上》:“陿三王之陀薜,峤高举而大兴。”颜师古注:“薜亦僻字也。峤,举步貌也,音去昭反。”《说文·艹部》:“薜,牡赞也。”《尔雅·释草》:“薜,山蕲。”郭璞注:“《广雅》曰:‘山蕲,当归。’当归者,今似蕲而麅大。”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薜,段借为僻。”《说文·人部》:“僻,避也。”《吕氏春秋·慎行》:“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高诱注:“僻,远也。”“薜”假借为“僻”,义为“偏僻”。

(3)《汉书·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保藏蛰虫。”颜师古注:“核亦荄字也。草根日荄,音该。”《说文·木部》:“核,蛮夷以木皮为箧,状如簌尊。”段玉裁注:“今字果实中日核,本义废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核,叚借为荄。”《说文·艸部》:“荄,艸根也。”《尔雅·释草》:“菱,根。”郭璞注:“俗呼韭根为荄。”《方言》卷三:“荄、杠,根也。”《汉书·礼乐志》:“清明开动,根荄以遂。”颜师古注:“草根曰荄。”“核”假借为“荄”,义为“草根”。

转贴于 三、用“某,亦某字”说明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汉书注》中,用“某,亦某字”说明汉书中的文字关系。这类共有6次,占使用总数的18.75%。例如:

(1)《汉书·王子侯表上》:“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颜师古注:“畺亦壃字也。”《说文·畕部》:“置,界也。从晶,三,其介画也。疆,畺或从工,强声。”段玉裁注:“今则疆行而畺废矣。”徐灏注笺:“置、疆古今字。”《玉篇·土部》:“壃,同疆。”《周礼·春官·肆师》:“与祝侯禳于畺及郊。”《尔雅·释诂下》:“疆,垂也。”《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孔传:“言我举武事,侵入纣郊疆伐之。”“畺”和“疆”为一对古今字,义为“疆界,疆域”。

(2)《汉书·谷永杜邺传》:“悉罢北宫私奴车马婧出之具。”颜师古注:“婧亦惰字耳。惰出,惰游也。”《说文·心部》:“慵,不敬也。从心,埔省。《春秋传》日:‘执玉憜。’惰,憜或省自。婧,古文。”《玉篇·心部》:“憜,同情。”《集韵·遇韵》:“惰,懈也。亦作婧。”《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杜预注:“惰,不敬也。”“婧”和“惰”为一对古今字,义为“不敬、懈怠”。

(3)《汉书·地理志上》:“临邑,有沸庙。”颜师古注:“沸亦济水字也。其后并同。”《说文·水部》:“沸,沇也。东入于海。”段玉裁注:“四渎之沸字如此作。而《尚书》、《周礼>、《春秋》三传,《尔雅》、《史记》、《风俗通》、《释名》皆作‘济’……则知汉人皆用‘济’。班志、许书仅存古字耳。”《汉书·地理志》:“沸,河惟兖州……浮于沸、漯,通于河。”颜师古注:“沸本济水之字。”“沸”和“济”为一对古今字,义为“水名”。

四、用“某,亦某字”表注音

这类共3次,占使用总数的9.37%。例如:

(1)《汉书·陈胜项籍传》:“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好奇计。”颜师古注:“居鄛,县名也,《地理志》属庐江郡。鄛音巢,字亦作巢。本春秋时巢国。”居巢县:秦置,亦名居鄛。后汉永平中,徙封刘般为居巢侯国。东晋后废。在今安徽省巢县东北。“鄛”和“巢”上古音同为崇母宵部字,古音相同,表注音。

(2)《汉书·扬雄传下》:“而丰子寻、歆子菜复献之。”颜师古注:“棻亦枌字也。音扶云反。”《说文·木部》:“梤,香木也。”段玉裁注:“此形声包会意也……芬为草香,梤为香木。”“棻”和“枌”上古音同为並母文部字,古音相同。表注音。

(3)《汉书·地理志上》:“裹德。”颜师古注:“裹亦怀字。”“裹”和“怀”上古音同为匣母微部字,古音相同。表注音。

五、用“某,亦某字”说明同源词

同源词指音义相关,由同一语源孳生的词或词素。这类共2次,占使用总数的6.25%。例如:

(1)《汉书·地理志下》:“赐受叝、酆之地,列为诸侯。”颜师古注:“叝亦岐字。”《说文·山部》:“叝,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风美阳中水县。从邑,支声。岐,叝或从山,支声。因岐山以名之也。”《尚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孔安国传:“三山皆在雍州。”《诗·大雅·绵》:“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文选·张衡(西京赋)》:“岐梁汧雍。”李善注:“薛综引《说文》曰:‘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界,山有两岐,因以名焉。”“叝”和“岐”上古音同为群母支部,古音相同。刘钧杰《同源字典补》:“岐山因山有分枝而得名;叝邑因境内有岐山得名。”二者为一组同源词。

(2)《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循河湟漕毅至临羌,以示羌虏。”颜师古注:“视亦示字。”《广韵·至韵》:“视,看视。视,古文。”《集韵·至韵》:“视,古作视。”《说文·示部》:“视,瞻也。”《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玉篇·目部》:“视,亦作示。”《玉篇·示部》:“示,语也,以事告人日示业。”《诗·小雅·鹿鸣》:“视民不恌。”唐孔颖达疏:“古之字,以目视物,以物示人,同作视字。后世而作字异,目视物作示傍见,示人物作单示字,由是经传之中,视与示字多杂乱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视,段借为示……《汉书》多以视为示,古通用字。’”“视”上古音为禅母脂部字,“示”上古音为神母脂部字,禅神旁纽,脂部叠韵,古音相近。都有“看”义,二者为一组同源词。

《汉书注》是一部随文释义性质的著作,颜师古作注的目的不是专门为了探求语源,寻找词的造词理据,而是要疏通文意,解释词的文献实际使用义,使在当时看起来晦涩难懂的《汉书》能够有一个较好的翻译版本。

由于在作注时均是就某一词作出意义训释,所以颜师古所系联的同源词大都是两两相对的,他仅仅还处于局部系源的阶段。但是这对我们全面系源、推源及归纳词族,整理词义的发展脉络,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六、用“某,亦某字”说明连绵词

这类共1次,占使用总数的3.12%。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下》:“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阴。”颜师古注:“蜉蝤,甲虫也。好丛聚而生,朝生而夕死。蝤,音由,字亦作蝣,其音同也。”《尔雅·释虫》:“蜉蝣,渠略。”郭璞注:“似蛄蜣,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孔颖达疏:“舍人日:‘南阳以东曰蜉蝣,梁、宋之间日渠略。”“蜉蝤”为连绵词,也可以写作“蜉蝣&

rdquo;。

七、用“某,亦某字”表释义

这类共1次,占使用总数的3.12%。

《汉书·王莽传中》:“中部洎后十郡。”颜师古注:“洎亦泉字也。泉,及也。队音遂。此下并同。”《集韵·至韵》:“洎,及也。”《庄子·寓言》:“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郭象注:“洎,及也。”《说文·口部》:“泉,众词与也。”《史记·夏本纪》:“淮夷 珠泉鱼。”司马贞索隐:“泉,古暨字。泉,与也。”都有“及、至”义。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颜师古《汉书注》中“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占使用总数的37.5%)、说明假借字(占使用总数的21.87%)、说明古今字(占使用总数的18.75%),其次表注音和说明同源词(分别占使用总数的9.37%、6.25%),偶尔用来说明连绵词、表释义(各占使用总数的3.12%)。

综上,颜师古注中“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所以黄建中所说“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也是用来表通用字的”并不能真正概括这一术语的用法。而且像一些次要用法如表注音和说明同源关系等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中国传统训诂学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术语,不同的训诂学家所使用的同一术语往往所指不同,造成后人理解的失误,因而何九盈先生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指出“对古代语言学著作中的一些常见的名词术语要进行一番彻底的研究,基本名词术语搞不清,我们就难以对古人的学术成就做出准确的评价。”我们深以为是。

参考文献

史玉柱自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要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操作程序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一般可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自学生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此步骤是整个自主学习训练的第一步。

第二,探索尝试,合作质疑。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质疑。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模拟、交流、反思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

第三,深入分析,探究释疑。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

三、要想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其次是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解题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懂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模糊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精讲。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就要靠老师的多种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标教材本身提供的大量的生活情景中的数学资源,吸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大量的具有典型性的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3.“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能等同于“自由学习”,它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先学后教。使原来的“学跟着教走”变为“教为学服务”。比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学过各种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组合图形的组成,学生就能自主探索求出例题中组合图形的面积,然后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观察,比较优劣,选出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切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但又都是在教师有序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的。这样既使学生完成了自主性学习,又使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学得到位,学得全面。没有指导的自主是散漫的,没有自主的指导是僵死的。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自主学习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上才能实施。没有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作前提,就没有自主学习的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无从下手。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因为前面学生已经通过割补、移拼的方法学会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数学中“转化”思想有所认识,所以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学生自然就会顺理成章的用转化思想来自主解决问题,包括后面梯形面积计算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也迎刃而解。

5.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个体而言,自己喜欢的或习惯的方法就是最优的方法,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6.注意几个原则。(1)自主的而非强加的。 (2)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3)拓展与创新而非只是照样翻版的。

四、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标准,它必须通过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时表现得很强烈,但有的却在短时间内表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对此,我设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在一段学习时间后(一般是2个月)发一份给学生。让其对本段时间内的学习成就(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情感、态度),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总结,继而找出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列出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希望或建议,订一个后期的学习目标,再由学生干部评议,最后由教师给每位同学的综合学习情况作出等级评定和评语,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看后由学习委员收集,装订成册放在班上,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资料或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颇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相关期刊更多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教育厅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