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虎年吉祥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护理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72-02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近视率非常的高,并且正在逐年的升高。其中,初高中生的几率非常的大,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生是非常患的近视的年龄阶段。视力低下会造成心理冲突、焦虑和抑郁等消极的情绪,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裂孔则会造成网膜脱离甚至是致盲。所以,近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近视则是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长时间的对着电脑以及电视、玩游戏机等因素引起的[1]。目前,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还是每有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在近视发生的初期就需要给予即使的控制和干预,预防近视的发生。以下就是对本院100例学生进行近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实施干预的效果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的近视学生100例,将这100例学生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学生。其中治疗组学生50例,其中31例男学生,19例女学生,平均年龄13.9±2.1岁;对照组则是50例,其中28例男学生,22例女学生,平均年龄14.6±1.67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上都具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分析近视相关因素
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就将课题组的成员结果讨论之后去自行的设计一张相关的问卷,要交予医生或者是护士修改审核,预调查后形成。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学习压力等。
1.2.2干预的方法
对治疗组进行雾视法干预防范进行治疗,雾视法主要分为远雾视法和近雾视法两种。远雾视法指的是:让学生戴一副3.00的凸透镜看着远方,一天30~60分钟,一个疗程2~4星期,如果一个疗程之后还是没有正常的恢复就再重复一个疗程。近雾视法指的是:让学生佩戴一副1.00到1.50的凸透镜进行日常的看书或者写字,书本和眼睛之间要保持1市尺左右的距离,标准是看的清楚字,不模糊跟头晕为佳。近雾视法佩戴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单独的进行。远雾视法的作用机理是强迫性的使睫状肌充分的放松,近雾视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减少睫状肌的紧张程度,这两种方法对防止假近视非常的有效。
3讨论
近视一般被分为变性近视和单纯性近视两种,变性近视,也称为器质性近视。假性近视的表现和真性近视很难清楚的分辨出来,如果看远物模糊、近物清楚的话就通过近视镜片去进行视力的矫正,但是,在检查散瞳上则缺乏相应的屈光度的改变。因为,在散瞳的时候,睫状肌持有一定的紧张度,造成解除调节性近视,也就是说眼球还没有发展到前后轴变长的真性近视[2]。如果发展到真性近视,那么矫正视力的近视镜片以及检查散瞳的屈光度改变是一样的。在假性近视阶段一定要保持卫生,并且配合相应的治疗干预。
环境的变化会造成眼球发生生理变化。经过对上述100例学生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导致近视的相关因素:首先是学习压力很大,学习中用眼睛的时间非常的久,同时,睡眠不足也是导致学生产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一定的户外运动。近视的产生跟人本身的体质是紧密相连的,一般运动员的视力就比较好,因为运动员具有充足的时间在户外进行锻炼,并且养成一个很好的身体素质。再次就是长时间的看电视或者是面对着电脑,导致眼睛没有办法得到充足的休息,造成视力的下降。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3]。结果相关专家的分析研究表明,减少视力的下降可以在饮食中添加适当的蛋白质、维生素C、A、E等,或者是锌离子、钙离子等。
假性近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是没有及时的治疗就会造成真性近视,如果患有假性近视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让医生采取雾视疗法去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冯晶晶,李亚平,陈巍,李晓慧,李冬.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J]. 国际眼科杂志,2010,4(02):124-125
关键词 互联网 青少年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1.030
0 前言
步入到信息化时代,享受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互联网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导致青少年与社会交流的形式和手段产生异化,我们看到了很多在家庭聚会上抱着手机与周围亲朋一句话也不说的少年,看到很多在咖啡厅拿着手机各玩各的一句话也不说的年轻情侣,这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一种表现,至于其中利弊本文将进行详述。
1 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分析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与社会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与社会交流的方式和人格,这一过程是一个从生物的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与社会交流的渠道一直影响着交流方式的变化,在古代交流的渠道只有语言和纸质文字,所以交流的方式更多就是面对面的聊天,或者“遥寄相思”的书信,当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更多地用间接的渠道用间接的方式传达信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仿佛没有以前那样紧密、那样有“热度”。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青少年要承受极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教师、来自家庭还来自自己的内心和对这个世界的茫然不懂,在这样的境况下互联网的出现仿佛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救赎的天窗,透过这扇天窗不仅可以救赎他们压抑的内心,还能让他们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外面的世界,所以青少年纷纷扑向互联网,长时间的互联网应用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①
1.1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1)互联网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综合体,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极高,仅仅通过教师讲授是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的,而在互联网上青少年可以随意搜索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书本上没有的、课堂上没听过的知识,了解世界上各个科目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和新闻信息,透过互联网青少年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世界。(2)互联网使青少年的成长视野得到了开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学生为什么没有杰出人才呢?这是我们教育领域自己也承认而且在深入分析,迫切想找到答案的问题,为什么其它国家的教育就能够培育出杰出的学者,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下就培养不出来呢?当下的教育体制更加倾向于应试,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低能很多都是没有真正接触到世界,缺乏社会经验,对世界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高远的视野,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扩大了青少年的视野。②(3)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沟通环境。青少年也是社会的一员,也有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流的需要,但是由于上学等因素,限制了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流,这种限制既是时间上的也是空间上的,面对这样一个青少年交流需求的形势,互联网很好地解决了青少年交流的问题,让青少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交流。
1.2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消极作用
(1)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业受到了影响。凡事有利亦有弊,随着移动数据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开始用手机登入互联网,通过手机进行QQ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由于互联网自身资源的丰富性和青少年自控能力差的原因,相当多一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在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聊天、玩(下转第183页)(上接第57页)游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退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2)网络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危害。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知识的大熔炉,在这个熔炉中既有有利的信息也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由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往往禁不住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深陷其中,同时青少年正处在自身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不良信息的诱导和长时间沉迷网络,导致他们最终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应,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逐渐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 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教育对策
针对互联网对青少年产生的一系列的影响,社会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反应,认为应该由教育领域主导,改变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模式,让青少年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让互联网这一时代工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③
2.1 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青少年
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联合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号召青少年要合理的运用互联网,将互联网这一时代工具的作用更多的发挥在学习、交流和扩展视野上,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在青少年上网问题上我们要意识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能一味的围堵,青少年的叛逆心性和好奇心,越是围堵越是好奇越是想要尝试,所以就互联网的运用上应善于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姿态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互联网上有什么,哪些是好的优秀的值得学习的,哪些是不好的应该扬弃的,让学生在参与到互联网中的时候时刻保持清醒,不会沉迷其中,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真正显现出来。
2.2 有效的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教育,不要指望说教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有制度与引导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制度,这个制度从两个方面施行:一方面要大力整治互联网环境,对互联网上那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净网行动”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干净的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对于网络游戏要积极的运用网络防沉迷系统,对于未成年的玩家要有大的限制措施,遏制未成年玩家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对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限制,学校可以提供网络浏览室限制只能登录一些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服务,并与家庭联动限制学生在校在家的上网时间。④
2.3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
我们要意识到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教育的枯燥和学习的压力迫使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求释放,那么就要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同时学校作为一个知识交流传播的小社会,也要有自己的娱乐、社交活动,积极的开展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社会,感受到学习和现实的乐趣,而不必到虚拟世界中去寻求安慰,只有现实教学的丰富多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沉迷上网的现状,让学生回到现实社会客观平静的看待、利用互联网。
3 结论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我们不能将互联网这一时代工具一概否认,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的利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引导青少年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与缺点,合理的运用互联网推动青少年社会化的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 刘维.互联网对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② 刘保卫.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上海大学,2009.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护理干预;作用分析
作为临床一种主要的支持呼吸的技术手段,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此项技术时,会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的是未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后或在气管拔管的48 h内,出现了肺部感染,或是肺部感染患者在经过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发生了新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等[1]。经有关临床研究得知[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死亡率高达20%~70%,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以84例来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为例,就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84例来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72.1±3.7)岁;在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年龄为(72.6±3.9)岁。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让其采取常规的仰卧,对于接受鼻饲的患者,为避免出现胃反流的情况,在鼻饲30 min内需采取半卧的,并对气囊的压力展开不定时监测与观察,同时间断性放出气囊的气体。对于有需求的患者,则需在严格遵循医嘱的基础上,对其展开滴入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治疗,以达到保持气道湿润的目的。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定期吸痰,应用口腔护理液处理2次/d,随时更换患者的呼吸机管路,按照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等。
1.2.2观察组 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将插管术的工作原理、治疗目标、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详细告知患者,使其对机械通气治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缓解其心理负担,必要时还需以患者具体意识状态及镇静程度为依据,合理给予镇静剂。②呼吸护理干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患者全程采取半卧的,为避免其出现身体下滑的情况,可合理抬高床尾。同时,将气囊的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特别是在患者翻身及吸痰以后,要对气囊的压力进行及时的测量;将一次性雾化装置安装在呼吸机管上,结束治疗后续立即弃用。在实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诉如果有痰液,还需展开及时有效的吸痰处理;同时,对患者的口腔pH值进行测量,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理的口腔护理液;选用一次性的呼吸机管,更换周期为1次/w。③营养支持:注重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在展开鼻饲操作,需检查其胃潴留量情况,一旦存在较为明显的消化道反流现象,就需要采取分段喂食的方法,或是对鼻饲的速度、鼻饲液的浓度进行控制。④脱机试验:对于一些心肺功能未定的患者,则可施行脱机试验,重新评估其病情。在开展脱机过程中,应当加大对患者的观察力度,以免导致与呼吸机对抗及意外拔管等风险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与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因肺炎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作为目前一种常用的抢救方式,机械通气治疗在老年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相比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及免疫机制比较差,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进而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器官退行性病变以及身体防御能力下降等,当对其展开开放气道、实施气管插管等操作后,还会进一步降低呼吸道粘膜的屏障功能,最终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 生[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在对患者展开机械通气的气管插管时,会刺激到呼吸道,在增加分泌物的基础上,为细菌在口腔黏膜处的繁殖与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4]。
在施行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当让患者全程采取半卧的,不但可降低细菌的吸入,也可将长期仰卧的危险大大减少;同时,将一次性雾化装置安装在呼吸及管道上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痰栓的出现;通过对心肺功能稳定患者展开脱机试验干预,则可将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此外,在对患者展开口腔护理时,应根据患者口腔的实际pH值选择合理的护理液,在降低口腔中细菌数量的基础上,避免口腔防御体系被破坏,使其中的菌群处于平衡的状态。在此次试验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因肺炎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而言,通过对其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促进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降低,在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基础上,巩固治疗效果,将患者的病死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丁振华.李洁,许德冬.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32-1134.
[2]邵红艳,林兴风.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09):798.
[3]李洋,冯林英,彭菲.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55-256.
世界医学性难题之一糖尿病,现无明确根治方案。疾病长期困扰老年患者心理使其产生抑郁症状,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出现应激反应提高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敏感度降低,造成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控制力减弱[1]。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健康问题成为医学各阶层关注焦点。本研究选择我院内科收治该病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患糖尿病合并抑郁老年患者62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模式类型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一般组和特殊组各31例。一般组老年患者男性31例,年龄(67.2±3.5)岁,糖尿病史(6.3±1.7)年;特殊组老年男性患者31例,年龄(68.2±3.6)岁,糖尿病史(7.1±1.9)年。所有患者均无交流障碍且年龄、性别、病情、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每日分时间段进行血糖测量及给予胰岛素药物注射、口服降血糖药,对于抑郁严重患者给予专科药物治疗。活动受限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等。特殊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模式:①对初次患病患者给予糖尿病基础知识讲解,告知该病危害以及治疗原则(饮食为关键,药物为手段,运动为辅助,心理为统帅,自我监测为基础)。②心理干预:因患者抑郁症状需主动与其交流,听取并讲解患者内心疑问和倾诉,帮助减缓内心负担并避免抑郁情绪传播,建立良好自信心理鼓励患者自我表达。③教育护理: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产生以及服用药物注意事项、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起效时间。④胰岛素注射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时间、剂量、剂型以及注射位置掌握,以便其更好进行治疗。
1.3 评定标准 ①依从性评价:有专职护理人员制定依从性调查表并依次询问患者(调查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服用、心理交流、自我监测等)。评分为10分制,>8分为依从,5~8分为部分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并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应用"%"显示,一般组与特殊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标准差表示且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 特殊组依从性总统计率为93.55%,一般组依从性总统计率为77.42%,且P
2.2 SAS、SDS评分 组间护理后SAS、SDS情况,特殊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人;抑郁;睡眠障碍;心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人们对保健意识、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老龄化人口大量增加。老年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文化教育程度低,影响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及时就诊。由于老年患者就诊及时性和疾病临床表现的不典型造成治疗时机丧失,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1 临床资料
老年人健康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导致各种器官功能低下,老年人常存在多种基础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肿瘤等,由于长期住院及慢性疾病的折磨,而出现焦虑、抑郁症,影响患者的睡眠,睡眠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还将意味着老年患者将忍受更多的心理痛苦。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老年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并逐步探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护理方式,把患者看做是一个心理、生理、社会的人,在做好患者生活护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需要。
2 讨论
2.1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尤其在75岁以上老人中更加普遍。其表现突出、持续时间长。它的产生是以未被克服的冲突为基础。而抑郁可使人的生理功能下降、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和睡眠障碍,严重者产生轻生念头。老年抑郁患者在精神状态方面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的还可产生幻觉、人格解体、疑病观念等症状;在感情方面主要表现在感情淡漠、悲观绝望、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消极厌世、丧失自信;常常焦躁不安、疑神疑鬼、杞人忧天;有的甚至有自伤、自杀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