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工培训材料

农民工培训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民工培训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民工培训材料

农民工培训材料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加强民生工程政策、进展和成效的宣传,总结我区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民生工程的经验,宣传报道实施民生工程中的典型事例,征集反映基层群众的评价和期盼,引导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参与、支持和监督农民工技能培训民生工程,推进全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向深度拓展,向长效提升。

二、宣传对象

(一)农民工技能培训受益群众。针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受益对象进行宣传,特别是对基础资料数据库中的受益对象要重点宣传,使每位受益群众了解所享受的民生工程政策,从而提高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社会公众。要面向社会公众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参与、支持和监督农民工技能培训全过程,推进全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向深度拓展,向长效提升。

(三)各镇、街道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机构。各镇、街道办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机构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宣传,加强互相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宣传大格局,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深入实施。

三、宣传重点

(一)宣传政策措施。重点宣传农民工技能培训民生工程有关政策内容、资金筹集和使用、培训要求、培训工种、培训方式、补贴标准与申领程序等。

(二)报道惠民成效。积极反映农民工技能培训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群众受益和评价情况,深入挖掘农民工技能培训民生工程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典型案例,通过具体鲜活事例和受益者现身说法来全面展示工作成效,努力让民生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工作安排

1、设置农民工技能培训宣传栏和宣传标语。设置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幅宣传标语;各乡镇(街道办)、社区(村)在宣传栏张贴农民工技能培训政策宣传材料、标语、口号。

2、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入户宣传。印制农民工技能培训民生工程政策明白卡、一封信、政策调查问卷等宣传材料,让群众了解农民工培训民生工程为何实施,由谁实施,怎样实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3、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在农民工技能培训纲要中设置农民工技能培训政策课程,将省、市、县(区)农民工技能培训政策、培训时间、培训补贴及补贴发放程序等内容作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必修课。

4、举办座谈会。区、镇、街道分别举办专题座谈会,听取各类群众对农民工培训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区、镇、街道组织用工企业就农民工技能培训进行座谈。

5、开展网络宣传。充分利用区门户网站、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农民工培训民生工程的政策文件、办事程序、实施工作流程图、工作动态和典型事例,及时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

6、丰富宣传形式。结合实际,积极鼓励乡镇(街道办)、社区(村)平台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公告栏、基层文化活动、上门走访慰问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努力使群众了解、熟悉并参与农民工培训民生工程的实施,不断扩大农民工培训民生工程的影响,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强化对农民工培训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区农民工培训民生工程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各镇、街道办、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实行分片包干,精心组织安排,切实抓好各项活动落实。

(二)统筹兼顾。农民工技能培训宣传要统筹兼顾,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既要加强对特定受益对象的宣传,又要加强对社会群众的广泛宣传。要从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率上下工夫,结合实际做好本地的宣传工作。

农民工培训材料范文第2篇

(一)疾病监测。

1、拟于第2-3季度,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直辖市),开展农民工传染病防控工作调研。主要内

容包括:了解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传染病发病、死亡基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调查

当地农民工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现场调查处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各地在加强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传染

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2、第3-4季度,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目前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规范;对于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的问

题,讲具体的措施建议,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防治艾滋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医疗卫生机构对他们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治疗随访等工作存

在一定难度,各地也因为经费原因,未将农民工的宣教、检测,尤其是免费治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鉴于上述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计

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商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制订在农民工中落实艾滋病免费治疗具体措施,计划

初步安排如下:

1、3-5月份,赴北京、天津、上海、东南沿海大城市及内地部分人口密集省会城市开展调研,调查各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开

展情况,了解当前各地存在的实际问题。

2、6月份组织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关措施,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加强宣传、保

障经费,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的日常工作,真正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3、结合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采掘、服务等行业、企业及火车站、汽车站等公

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促进广大农民工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提高农民工主动接受宣传、检测及治疗的积极

性。到*年底,使农民工集中地区(场所)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以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

识知晓率达65%以上。

(三)防治结核病。

1、5-7月,组织专家到京、津、沪等沿海省份调研。

2、8月制定全国农民工结核病控制框架和技术指南。

3、10-12月,建立省际间的协作机制,实现农民工结核病人基本情况、治疗管理情况等相关资料的共享。

(四)防治血吸虫病。

1、第二季度商财政部及各省有关部门,下发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将农民工血吸虫病

防治工作纳入本地日常工作,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2、下半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各地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情况。

(五)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免疫。

1、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日前后,开展以“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通过宣传活动,设立临时接种

点,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落实流动儿童享有与常住儿童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政策,免费为流动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6-9月,在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调研。

3、全国省会城市及各城市常年在流动人口集中地方设立接种点,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和证,开展接种工作。

4、9-12月,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开展补

证、补种工作。

5、6-12月,全国各地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6、12月,在全国城市地区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3-6月,当有麻疹、流脑等疾病暴发流行时

,在农民工聚集地开展晨检工作和疫苗应急接种活动。

二、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

(一)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

根据*年我部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工作。

检查范围:对煤炭、化工、冶金、制药、建材、电子、轻工(家具制造、制鞋、皮革加工)等职业病多发行业的农民工职业健康

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以上行业的中小企业农民工人群健康监护情况。

工作安排:1、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3-4个行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及时汇总、分析本地区

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督导和抽查;2、对用人单位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检查,由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

施,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填写调查表、询问劳动者等方式完成;3、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年10月30日前,将本辖区

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及典型案例材料上报卫生部。

(二)组织调研,制定农民工健康监护方案。

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调研方案,结合“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活动”,以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为切入点

,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分地区、分行业、抓重点,掌握用人单位实施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的情况,进一步摸清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现

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方案,计划*发农民工健康监护工作方案,指导用人单位

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结合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以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为重点,开展以提高农

民工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年4月启动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职业病防治

监测网,保障农民工得到有效的、最低限度并能够负担得起的职业卫生服务。

(四)深入开展针对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宣传培训。

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及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重点针对农民工人群进行宣传、咨询活动,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加

农民工对职业危害的了解及防护知识。

针对中小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卫生部已制定计划,从第二季度开始,分四期开展相关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组

织对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标准宣传工作,指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职业卫生标准。

(五)加强农民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明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强化属地管理,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人员全员培训,充实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2、各级卫生部门会同安全生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加强农民工职业病监督管理,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

监督,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乡镇企业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会举报等监督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危害农民工健康的案件,严厉惩处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违

法行为。

三、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一)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工伤鉴定和医疗救治工作。

1、积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2、要求地、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部门组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并推荐符合要求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劳动能

力鉴定委员会,为农民工在因公受伤时,按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当地政府惠民政策的要求,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4、要求医疗机构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农民工就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便捷、价格适宜的

医疗服务。

(二)积极配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做好进城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民工食品卫生安全

(一)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建筑工地食堂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审核和发证后监督工作。与有关部门建立良

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工作。

(二)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管,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发证发放,并强化

事后监督。同时结合餐饮业专项整治工作,以餐饮具消毒情况为重点,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定,重点检查

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

(三)*年8月我部将组织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督察,建筑工地食堂和农民工聚集地的餐饮单位将作为食品卫生督察工

作重点之一,通过督察,加强各地建筑工地食堂监管,同时清理、整顿农民工聚集地不合格餐饮单位。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一)开展输出地农民工健康教育。

结合输出地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网络,开展输出地省区市的农民工健康教育。运用

“行动”多部门合作优势,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了解意外伤害知识,掌握急救基本技能等,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拟于第三季度完成适宜教材开发与课件。在劳动力转移重点省区开展试点与评估。

(二)开展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农民工健康教育。

在春节返乡及麦收季节等农民工流动比较集中的时期,在铁路、公路等港站及交通工具上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预防艾滋、

结核、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及吸烟有害健康等基本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

(三)开发农民工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编写农民工健康教育系列传播材料(小册子),内容涉及厂矿企业以及理发、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特点的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

,发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并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开展辖区内农民工健康教育活动,做到健康教育传播

材料发送到工地、厂矿企业及农民工手中,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拟于6月份完成传播材料框架编写工作,并分册实施,年底前

编印下发,并为各省区提供模版。

(四)“关心务工女”专题活动。

关注进城务工女工人群,以“学习科学、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为主题,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关心务工女”专题活动,引导务

农民工培训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灵壁县农民工培训;供应链管理;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产生的背景。目前,我国农民工已达2亿,伴随着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增长,近5年内,农民工的数量将以每年500-600万的速度递增。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及迅猛的增长速度,我国经济显得有些消化不良。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国内的就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荡,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原本吸收大量农民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部分破产倒闭,给广大的农民工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埋下了隐患。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一方面,国家在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通过投资项目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来相对地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帮助广大农民工切实提高职业技能,以应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

传统的农民工就业包括农民自我输出和组织化输出两种方式。组织化输出即通过政府资格审查的农民(往往是考查家庭人均收入或年龄等境况),在政府指定的职业机构接受培训,国家为其支付一定比例的学费,财政补贴以就业补助金的形式直接拨付给培训机构,但需培训学校确保其就业,农民工与企业签订的就业协议则作为培训机构领取政府就业补助金的凭据。可见,组织化的劳务输出保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但往往分散了培训机构的办学精力。

2、问题描述。我们运用文献搜集、实地调研等方法获得了灵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资料。经过分析汇总,我们了解到,该县把劳务经济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近年来,甚至把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实施力度列入政绩考核的目标之一,但由于处于传统的农民工就业模式,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接受培训的劳动力“走不出去”,人力资本投资的转化受阻。灵壁县每年都会制定劳务产业任务分解表,我们掌握的近6年的数据显示,2003年的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为18%,此后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2008年,该县的目标是使劳动力的70%以组织化形式输出,有15880人接受相关机构培训。但事实上,真正能够走出家乡,去企业就职的人员不多,有大批的受训农民工成了“剩余劳动力”。以每个人每年补助400元计算,当地政府每年浪费的人力资本投资数额也是巨大的。有些培训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甚至联合用人单位假意雇佣劳动力套取就业补助金,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

第二,有些企业出现“技工荒”,企业无法找到匹配的人才。通过文献法搜集的资料显示,有技能的农民工并未饱和,在上海、苏州、浙江等地,对于专业的计算机设计人员、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有着很大的缺口,这点在文静服装学校得到了印证。

以上两点看似矛盾,但确实存在,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双方效用损失。事实上,培训机构是受政府委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从每个成功就业的学员身上可以领取就业补助金。因此,培训机构不仅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学员,还得投入大量精力、物力、机会成本等去寻找有用工需求的单位,促使学员成功就业,但这往往不是他们所擅长的;用人单位处于主动地位,平日不会搜集培训机构的信息,一旦出现技工荒,也无从找寻合适的输出机构。部分企业通过人才中介机构用工信息,招徕人才,但由于我国人才市场建设和监管的不健全,虚高的介绍费和低质量的服务让企业失去了信心,也使得中介机构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综上所述,以上两种矛盾的现象共存就不足为奇了。

二、基本理论

(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即行使通常管理的职能,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的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的整个管理过程。

(二)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强调一体化的精细管理,保证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同时注重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多合作伙伴组成的复杂网链上,信息技术的支撑,可降低伙伴间的交易成本,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三)供应链系统的设计

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就是要建立以一个重要的企业为核心、联盟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协调系统,其构建程序大致包括4个步骤:社会需求分析、企业内部现状分析、资源分配和流程设计及供应链的整体设计。

三、研究过程

调研中,我们接触了灵壁县多家培训机构,半数以上培训机构存在部分学员无法就业,人力资本囤积的问题,而文静服装学校的学生就业率却连续几年高达90%。经了解,该校主要开设服装和电脑技能培训,平日狠抓培训质量之余,与省外一些就业服务机构保持业务联系,获取及时、有效的用工信息,解决了很多学员的就业问题。例如,通过与上海中介服务中心建立的联系,已向新加坡、约旦等地输送了100余人。该校不仅就业率高,学费也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其转移劳动力时花费的成本多。据了解,文静服装学校除了教师职工外,还有一部分行政人员,主要负责对外的公关,包括驻扎在主要输入地的外派人员,经常跑市场联系企业的人员等等,人事成本高昂,且风险系数大,开拓的市场空间也相对狭小。

四、研究结果

(一)农民工供应链模型

面对文静服装学校在输出学员时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我们积极探索解决思路,希望通过建立校企战略伙伴关系,密切协作达到双方甚至多方效益最大化,最终促进农民工就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我们为当地农民工产业构建了供应链模型。农民工乃人力资源要素,可视为一种产品,一般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表示为5个基本节点组成的供应链:供应-采购-制造-销售-客户。其实,农民工的流动也可视为“人力资源链”,社会上需要就业的群体(即原材料的供应)――经政府筛选符合受资助条件或自费参加培训(原材料的采购)――培训机构开设课程(加工原材料)――就业服务机构库存人才,为人力资源铺设就业渠道(产品的销售)――企业(客户)。供应链模型如图1所示:

(二)模型内各主体及框架

在以上构建的农民工供应链模型中,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构成了供应链的主体,三方处于同一利益体,唯有时刻保持彼此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转,增强供应链灵活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尽量减少信息延迟和失真现象,才能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农民工供应链上,就业服务机构是核心企业,它联盟了上游的培训机构和下游的用人单位,它的业务范围与传统的人才中介机构相似,组织人才招聘、人员测评,对人才供求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和咨询,但应该更合法、更规范。其接受当地政府监督和管理的同时,还应定期向政府提供人才就业登记表,协助政府机关核实培训机构的学员转移率,作为培训机构领取就业培训补贴的客观依据。就业服务机构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当地人才信息数据库,有偿为企业介绍人才。通过信息流的及时传达,培训机构可以执行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确保供应链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减少库存成本,消除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保证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相对平衡。最终形成以就业服务结构为核心,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辐射网状联系,带动整个农民工产业链增值的供应链系统。在遍布着信息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的供应链框架内,应关注政府机构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政府应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在不违背市场经济的原则下,尽可能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为农民工市场营造良好的制度、法律等外部环境。以上的模型框架是相对完备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农民工数量有限、市场信息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也可以省略就业服务机构,直接实现校企合作。此种情况下,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用人单位为核心企业,通过整合上游培训机构的资源,满足了自身发展需求,同时拉动了培训学校的利润增长。但前者模型更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就业服务机构的介入,使得该产业链可以吸纳更多的上下游企业,网状的链接更适宜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各个地区就业服务机构的“人才信息数据库”可以轻松交流,劳动力的跨地区、规模化流动将更加便利,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农民工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结论与展望

此种供应链管理下的农民工就业模式对于提高农民工就业率,推动劳动输出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供应链中,农民工作为一种产品,受到整个市场发展的拉动力,以最快的效率和公正透明的价格流动着,摆脱了被动就业的困境,农民工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此举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率。同时,还能促进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蓬勃健康的发展。但一切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政府的有效监督、管理。农民工的供应链管理一定会比传统的农民工就业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将最终推动整个农民工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琳.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外保隐患分析[J].管理纵横,2007(4).

2、段维龙.供应链“零库存”管理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冠捷电子股份公司企校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9).

3、洪雁.供应链思想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与管理,2008(3).

4、王讯.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

5、马士华,崔南方,周水银,林勇.生产运作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5.

农民工培训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培训;劳动技能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具有农民户籍而又长期在城市打工的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谋生,逐渐发展到后来轰轰烈烈的“民工潮”以及最近两年出现的“民工荒”,足见“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这组数据佐证了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判断:“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农民工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深刻认识农民工

提起农民工,我们就会想起电视连续剧《民工》中鞠广大父子,他们是我国一亿多农民工的典型。从身份看,他们是农民,户籍在农村,拥有承包土地,农忙时回乡参加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看,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打工,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这份报酬正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我国社会尚属城乡二元结构,而农民工恰恰处于“两栖”的尴尬境地,以城市生活为主,而又居无定所,工作不稳定,因而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但是农民工的付出却凝成了现代城市巨大的物质财富,许多创新思想是通过农民工的手才变成了现实的。透过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表象,我们看到了他们精神品格。

农民工出身于“农民世家”,以农为业,祖辈如此。到城市谋生,置身于另一种相对文明发达的环境会遇到诸多问题:干活苦脏累,工资待遇低,权益无保障,饱受城市人的歧视。这一切并没有把农民工击倒。他们一代又一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向城市,做那些文化人不愿做也不能做的事,顽强地走出了一条“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希望之路。农民工以自己的行动锻打出属于农民工特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这是享受生活、讲究快乐的城市人无法比拟的!

当然,农民工自身的弱点也是极为显著的。

一是文化水平低。从200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的占7.59%,小学文化的占到30.6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49.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9%,而大专及以上的仅占0.56%,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7年,另据对全国7个省市247名农民工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具有高中学历的65人,占26.3%;具有初中学历的163人,占65.9%;小学学历19人,占7.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3.7%,显然,当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偏低。

二是缺乏劳动技能。据调查,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较文化素质更差,在抽样调查的46076个劳动力中,接受实用技术和一技之长的培训人数仅占总数的16.4%,而无一技之长或缺乏实用技术的人数高达83.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调查总数的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只占5.2%。

三是观念落后,思维定势。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社会里,他们的人生从最初社会化开始,接受的就是农业经济观念,自由,闲适,目光短浅,没有志向,没有追求。他们进城打工为的是挣几个钱,养家糊口,从来没有想什么“产业工人”,“市民”,更不会去考虑市民化、城市化、现代化等问题。在许多农民工眼里,挣钱的“挣”变成了“糊”,在“糊”的观念作用下,往往可以做好的事情,也未心甘情愿做好。显然,这样的农民工与现代产业工人相距甚远。他们对先进文化很多时候是不屑一顾的。农民工落后的观念和意识导致他们的思维定势,固步自封,顽固保守,已经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作为城市产业工人一部分的农民工,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素质,使自己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产业工人。

二、教育培训农民工

教育培训农民工最直接的目的是为城市塑造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农民工是教育培训的主体,脱离农民工的实际和需要而高谈阔论教育培训农民工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农民工的需要是生存需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实际来讨论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诸问题。

1.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农民工的需要有二: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前者属于职业能力范畴,是显性的,农民工自知其需要;后者属于职业素质范畴,是隐性的,农民工未必知道自己需要。前者是实后者是虚。农民的见识决定了农民工就实避虚。因此,教育培训农民工,要顺势而为,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核心地位,让他们学了就能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不谈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改变是达不到培训目的的。针对农民工这一特定的对象,职业素质教育要尽可能渗透在职业能力培训过程中。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颇为广泛。诸如城市生活常识、环境意识,产业工人伦理道德、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对农民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等。职业能力的训练是教会做事的,而职业素质的教育是教会做人的。对农民工而言,要在做事中学做人,而不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这一点有别于普通教育,也有别于一般的职业教育。

2.以多样化、灵活性为办学特征。农民工的知识水平低,没有技术基础,这是普遍现象。农民工年龄跨度在18岁至五十岁以上,从事的职业横跨第二、第三产业的几十种行业。无论哪行当,农民工每天工作大多超过八小时,据调查,农民工每天工作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层次、技术水平、年龄结构、及行业特点,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方式上必须灵活多样,切忌套用全日制教学模式,如每班有固定人数,上课有固定时间等。不劳不得——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工工资制度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必须不拘形式。一人可以培训,十人八人亦可培训;业余时间可培训,上班时亦可培训;到社会上的学校、培训机构可培训,企业内部亦可培训。因此,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无论工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产教结合模式还是传统的师徒模式都应具备灵活多样性。

3.以免费、高效为立足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一大难题是经费问题。据调查,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农民工需培训约3个月的时间,经费一般在800~1200元,这令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望而却步。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实行免费培训。作为对农民工义务教育欠缺的一种补偿,培训费由国家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教育培训的效果至关重要,学了就能用,用了就能挣钱,农民工愿意学。但如果学不到真本事,或者学了没用,农民工就不学,他们不想镀金更不想做表面文章。故立足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免费、高效缺一不可。

三、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有赖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及各个部门先后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列促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并在全国付诸实施。政策面的支持是做好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前提,但若没有用人单位、职业技工学校和农民工自身的配合,好事很难办好。因此,我们要帖近实际,从基层入手,做最基本的工作,以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1.重视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在岗培训是教育培训农民工的有效办法。这一点前人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清末状元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集团时,所用工人的基本素质不比当今的农民工强,他就是靠企业自身的培训来解决工人问题的,甚至技术人员也是自己教育培训的。在岗培训,即用先学,边做边学,易见成效。事实上,当今许多企业已经自觉承担了培训农民工的责任。笔者对江苏南通的企业进行个案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南通银海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以有技术的带无技术的,这样带两到三个月,农民工也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成为一名熟练工。边劳动边学习,费时少,收效快,不仅培训免费,企业还发给工资满足农民工的生存需要。实践表明,企业自身培训员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政界、学界应该肯定企业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上作出的努力和发挥的作用;要倡导企业教育培训员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上,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技术等级管理机制,激励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农民变成工人,这一转化并不简单。农民工群体情况很复杂,年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进城的目的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他们的管理也就不能简单化。将农民工按技术能力分为若干等级,比如初级、中级、高级,并且技术等级与劳动报酬挂钩。站在不同的技术平台上,收获的劳动报酬是不同的。从农民工到普通工人,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工人,从技术工人到技师,让农民工清晰地看到铺设在自己面前的路。发展空间是引导农民工有目标,有追求的好办法,是激发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有效措施。带有激励性质、有着较大发展空间的管理机制可以调动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旦农民工完成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那么,农民工距离产业工人也就不远了。

3.发挥职业学校的优势,切实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教育培训农民工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取得实效。这个实效并不是培训人数所能体现的,而要看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是否切实学到了技术,工作是否因此而得心应手;企业是否切实感到员工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是目前远未达到理想效果。各类职业、技工学校及社会办学机构培训农民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专职教师队伍、满足教育培训用的设备以及长期积累的教育培训经验,使得职校、技校等办学机构比企业自身的培训系统、规范。所以,在企业自身培训的基础上,农民工可以选择这些机构进行提高培训。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可资借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参加人员的特殊性,按照培训内容和时间列出不同的培训工种菜单,然后根据职业资格证的要求设计课程菜单,构成“模块式”教学体系。该院将培训课程分为公共基础模块——开设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等课程,教会学员怎样做人;通用技能模块——开设城市生活常识、普通话、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教会学员谋生的基本技巧;职业技能模块——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开列不同的课程菜单,让学员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和工种,考取上岗证、职业资格证,获取劳动准入资格。这就非常好地把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了,既教做事也教做人,相信这样的教育培训一定能把农民工修炼成健全的产业工人。

【参考文献】

[1]刘维佳.农民工问题调查[J].科学决策,2005,(12).

[2]余祖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5).

[3]韩秋黎,石伟平,王家祥.农民工培训问题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4]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2006年04月16日09:25新华网.

[5]陈肖安.透视中国农业的软肋——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1,(12).

[6]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2006年04月16日09:25新华网.

农民工培训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字:路桥企业;施工管理;农民工安全工作;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随着我国路桥施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它在为我国路桥建设贡献出巨大力量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农民工是路桥施工企业的主力军,他们从事着施工项目的一线工作。因此,如何强化及规范路桥施工企业中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尽最大可能确保农民工合法利益,防止安全事故产生,保持社会的稳定,降低职业危害等都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探讨路桥企业施工管理中农民工安全工作的思路,从而确保农民工人身安全,促进路桥施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的稳定。

2 路桥企业施工管理中农民工安全工作现状

2.1农民工缺乏专业安全生产技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随着大批量工程项目的出现,农民工数量也在急速的增长,如今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桥梁施工企业重要主力军。因桥梁施工行业在近期出现不同程度民工荒,导致企业对于农民工的选择没有余地,大多农民工均为刚走出农村的人们,他们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很大、素质相对偏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较差自我防护意识等。此外,农民工因后受到其农村自由经济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法规及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较易产生赶进度、图省事和违章蛮干行为,违章行为的频繁发生,给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困难。农民工作为施工工作人员既为事故受害人,也为施工肇事人。

2.2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包工头是个体户,其资金不够充裕。因此,为了节约开支,获得更大利润,投入安全生产时,常常以能不投入就不投入,一定要投入的就尽少投入为原则。放眼望向施工场地,农民工使用的电工手套、安全帽等防护用具大多在达到退休年限基础上,还继续工作。但实际中,安全防护工具在创造年限后,就不具备防护作用。

2.3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不严

桥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不严体现在:部分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因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和工期压力,产生出不重视安全生产、淡薄安全法制、心有侥幸、重效益、冒险生产和轻安全等观念。随着接受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相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出现严重配置不足现象,这难以负荷安全生产所需,同时需求和存量差距逐渐增大,没有充分落实安全责任;有的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还是采取传统模式,尚未跟上时代步伐,安全生产也是做表面工作,缺乏实际行动;有的施工企业对于劳务分包还存在着以包代管的现象;有的安全生产制度未能及时进行更新,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均不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督不严格,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施工企业中对农民工轻培训,没有进行岗前培训;太大的劳动强度,经常逼迫农民工加班加点,导致工作中常出现各种问题。

2.4施工途中农民工过分追求效率的实现,忽视了安全性

所谓包工头,是指农民工和其签订口头协议,明确指出做多少工作给多少的人。因此,导致一味追求效率现象的频繁产生。农民工因其自身文化素质低,也就决定了其思考模式,仍旧在为衣食住行不断奔波。施工途中,农民工为了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就会不畏生命危险拼命工作,因而也避免不了违章行为的发生。

3 路桥企业施工管理中农民工安全工作的思路

3.1加强市场机制建设,确保分包行为规范

加强市场机制建设,确保分包行为规范,要求严格把关劳务招标。进入正式劳务招标前,务必要做到公正、公平,不管是邀请招标,还是公开招标,都需及时招标信息,确保具备广泛覆盖面。正式招标途中,要加大劳务分包资格审查力度,审查劳务人员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的许可证和资质条件。待确定的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必须要进行相应体检和岗前培训才可正式上岗。劳动人员在进场前要及时对项目安全相关部门提交材料,包含劳动人员的姓名、特种的作业证、身份证的复印件、劳动人员是否存在施工的禁忌症等信息,以便项目管理者初步了解劳动人员。

3.2提高路桥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

安全生产作为党与国家一贯方针,它既起到确保劳动者健康和安全作用,又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因为安全生产与否,关系着万家户人口,所以路桥施工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起来,就必须建立在确保农民工健康安全基础上。农民工作为我国重要劳动力,其所占比额相当大,因此,农民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等珍贵,也特别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相关安全生产法律保护,有任何漠视劳动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和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总之,桥梁施工企业务必要全方位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作用和意义,并站在法律角度上意识到安全生产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并严格根据管生产就必须管安全原则进行,确保在安全基础上进行生产。

3.3加大农民工安全培训力度

3.3.1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在农民工准备上岗时,要严格根据上级安全检查部门要求,加大安全生产对其三级教育重视程度,并放在首要地位。班组、项目部、公司经过安全培训以后,还需安排考试,考试合格者才可持证上岗。在上岗后相关人员还需严格考察农民工遵纪守法和安全生产的情况,并进行合理管理,一旦发现违纪操作行为和引发事故的,要记录到个人档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