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一则新闻

写一则新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一则新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写一则新闻

写一则新闻范文第1篇

一、注意政策性新闻陈述主体的取舍。

一则政策性新闻的陈述主体,即消息的来源是否应该在答案中出现,关键要看这则消息的内容是否制度化。一般来说,消息的内容如果制度化,那么这则消息的提出人或部门已不重要,可以不出现在答案中;反之,就应该出现在答案中。

例1 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不超过30字的标题新闻。

11月2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讲话,让国人再次看到一线光芒。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袁贵仁表示,将把足球作为学校体育课必修内容,把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2015年初步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教师,2017年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足球特色学校,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

样卷错答:袁贵仁表示将把足球作为学校体育课必修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例2 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字)

许多农业专家指出,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独立的基础,单单依靠政策性规定,依靠大量的不稳定的措施、办法,而不完善农业立法,远远不能维护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会阻碍农村市场的经济发展。

样卷错答:农业立法必须完善。

错解辨析:上述两例样卷错答均没有注意政策性新闻陈述主体的取舍,因而没有找准新闻的陈述主体。例1中“必修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必将制度化的东西,由谁或哪个部门提出对读者来说并不重要,因此正确答案中应该删去“袁贵仁表示”几个字。例2中“农业立法必须完善”仅仅是代表专家的意见,没有成为制度化的东西,所以其提出者必须出现在答案中,正确答案可这样概括:“许多农业专家呼吁完善农业立法。”

二、注意说明性新闻陈述对象的选取。

每一则新闻都有一个以上的陈述对象,通常我们应该把其中侧重陈述的一个对象作为新闻压缩的陈述对象嵌入答案中。

例3 将下面简讯改为一句话消息(不超过25个字)。

上海手表五厂近日试制成功一种新型手表。这种手表的外形同普通男式电子手表相仿,表内储存了200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的日历,既能显示时、分、秒、月、星期、日,又能做加、减、乘、除运算,最多可计算8位数字,同时还有闹钟的功能,并可作秒表使用。这种手表已于元旦投放市场。

样卷错答:上海手表五厂试制成了一种多功能手表。

错解辨析:样卷错答的关键在于没有找准说明性新闻的陈述对象。简讯中有两个陈述对象,即“上海手表五厂”和“手表”。因为说明“上海手表五厂”的只有第一句,其他文字说明的对象全部是“手表”,因而必须以“手表”作为新闻的陈述对象,同时兼顾读者“最想知道的”这一原则,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上海手表五厂试制成的一种多功能手表已于元旦投放市场”。

三、注意专题性新闻陈述要点的归纳。

专题性新闻要点是高考设分的重要依据,能否准确全面概括新闻要点,直接关系到这道题得分的多少。压缩专题性新闻语段,必须明确新闻材料所包含的具体要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字数限制,确定是分条写具体的要点,还是将所有要点加以高度概括,写成一句话新闻。

例4 把下面一则新闻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在501处地下文物中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地面文物2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古石刻受到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样卷错答:重庆库区文物发掘工作举步维艰。

错解辨析:本则新闻材料是一则专题性新闻,包含三个具体的要点:①地下文物发掘进展缓慢;②地面文物搬迁举步维艰;③文物破坏、被盗严重。题目要求是写一句话新闻,而不是分条写具体的要点,即要求对这三个具体的要点进行高度概括,而样卷错答仅仅包含了一个具体的要点,即第一个要点,因此样卷错答不够全面。可以改为:“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四、注意题型区分概括与具体的把握。

压缩新闻语段要把握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度,什么场合该概括,什么场合该具体,首先要看题目所限定的字数,严格地说,限定的字数越多要求就越具体,限定的字数越少要求就越概括;其次,依据题型,写一句话新闻比写标题要具体。

例5 阅读以下短新闻,完成①②两题。

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10月15日至20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制――《战争》与《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①将上述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②这则新闻的标题可以是: 。(10字以内)

①样卷错答:陈一峰画展在京举行。

②样卷错答:陈一峰画展举行。

写一则新闻范文第2篇

新闻之于受众,犹如买卖双方,能给买方提供最需要最合意的商品,就是商家最大的成功。那么,媒体的服务对像――受众,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呢?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美国新闻学评论》主席托马斯・昆凯尔在他的文章《我们能从乡村音乐中学到什么》中,揭示了受众接受新闻的基本心理:渴求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写新闻,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的心理需求,是新闻记者乃至媒体成功的关键之一。用情节吸引人,让故事打动人,应该是记者采访、写作的基本功。

用讲故事的形式写导语。让最新鲜、最重要、最有趣、最能说明新闻主旨的具体事例做消息的导语,让消息一开门就能见山,抓住读者的眼球。

1993年8月,我获得一条新闻线索:临朐县杨善乡医院院长王其敬的一项科研成果WQJ-V中风预测电脑程序通过国家鉴定,专家认为它为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居国内领先水平。一个小小山乡医院医生的研究成果国内领先,这本身就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我决定写好这条新闻。当时我手头上已经有了这条新闻的详细的基础材料,但都是些医学术语和枯燥数字,我觉得必须有一个最能说明其科研成果的先进性的具体事实来吸引读者。于是我在采访王其敬本人时,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请给我讲一个故事,来说明你的科研成果预测中风的准确率。王其敬给我讲了一个具体事例,我把这个事例做了消息的导语:

今年5月,临朐县杨善乡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王其敬应邀赴京,对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干休所105名离休干部进行中风预测。之后3个月内,预测危险组7人中,有2人因预防不力而发病,而安全组和警告组98人却安然无恙,预测之准令人惊异。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是王其敬和他的科研成果的背景材料。整篇消息不足500字,在《潍坊日报》发表后,新华社转发了该消息,《广州日报》、《济南日报》、《徐州日报》等媒体也采用了新华社这篇稿件,此稿获山东省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

新闻引出故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的故事已经成了遥远的历史,但若给它一个新闻由头,就能把这些沉睡多年的故事激活,让它成为消息的主体而公之于众。

2000年10月26日,《潍坊晚报》一版刊登一则消息,题目是:10月25日,儿女们用特殊方式向参加抗美援朝的父亲表孝心(引题) 爸爸,今天给你过生日(主题)。消息的导语是:现已离休的曹鸿范没有想到,10月25日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日这天,儿女们拿着大蛋糕过来非要给他过生日不可。虽然这天不是曹鸿范的生日,但儿女们知道,父亲把这天看得比生日还珍贵。

这个小小的“家庭新闻”给读者造成了一个悬念:不是生日儿女们为什么给父亲过生日?紧接着,消息的主体就把一个美丽动人的真实故事娓娓道来:现已74岁的曹鸿范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曹大妈当年只有11岁,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她给远在朝鲜的志愿军写信。曹鸿范因有文化,就代表部队写回信,一来二往,一气儿通了8年信,待曹鸿范从朝鲜回国后,他非常想看看给他写信的小女孩长得什么样,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站在面前的是位亭亭玉立的19岁少女。后来这位少女就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志愿军叔叔”曹鸿范......

写一则新闻范文第3篇

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开头。它是整个消息叙述的一种凝练手段,将新闻的主要细节写成一个概要,万一截稿时间已到,它也能独当一面地说明问题。威廉.梅茨认为“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导语写作分两步。第一步是从大量的事实、数据和引述的情况中提炼出一个独一无二、首尾贯通的“表述”,在作者看来,它能最恰当地表达新闻事件的含义。第二步就是用一种最能打动听众的方式将它形诸文字。

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新闻导语是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主导作用的段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导语也不断与时俱进。而众多爱好者也越来越偏爱研究新闻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

中国新闻社上海2月23日电:鲁迅先生不是直接死于肺结核,而是死于自发性气胸。这是2月22日上海鲁迅纪念馆和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邀请上海市著名肺科、放射科专家参加的“鲁迅先生胸部X光片读片会”的新结论。这条导语一上来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否定判断句:“鲁迅先生不是……”引人注目。它诱导听众抓住消息一口气听下去,而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你是不是被这样出彩、别具一格的新闻导语所吸引了,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听下去的冲动。这就是导语所起的神奇功能。它就像商店的橱窗一样既展示精美商品、又招徕顾客购买,给人以明快夺目的感觉。

在整条新闻中,导语内容比较简要,字数也很少,通常不过二、三十字,可谓“小”也。但这个“小”是不容轻视的。一般来讲,导语包括了新闻事件中的最重要的事实,在概述新闻要点和吸引听众等方面其重要性胜过新闻主体、结尾和背景材料的运用,可以说,写好导语等于完成半条新闻。美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就曾说过“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从导语在新闻结构中的地位看,它是整部部交响乐的前奏。一部交响乐演奏前,第一小提琴手要同其他小提琴手定音,而且交响乐前奏的曲调将赋予并且决定其余乐章的曲调。导语定下的格调整篇新闻都应大致相同。在结构上,它是布局的中轴。所以,写作导语时就能够也是最终地确定新闻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样子;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主体的展开。

从记者写作新闻看,导语是迫使记者尽快决定自己写作新闻重点的催化剂。 导语必须选择最重要的事实,记者一动笔写导语,就应当考虑好这条新闻的报道中心。因此,导语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迫使记者尽快确定新闻的主要内容,而不至于把采访来的不分轻重主次的事实一股脑塞入新闻中。一位外国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每个认真研究过导语的新闻记者都懂得,为什么导语必须经过这么多努力才能写成。导语对于他和听众是一样的重要。写作导语能够集中记者的智力,迫使记者决定新闻中什么是重要的,他想强调什么;同时记者写作导语时就能最终地确定新闻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导语是记者显露杰出才能的地方,平庸的记者只能写出淡而无味的大众货导语。

从编者的工作看,导语的优劣是编辑决定是否采用新闻的准绳之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每天的新闻,本土的、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以及战争、天灾等可以多如牛毛。现在,很多电台的编辑已进入电子时代,编采平台的建立,大大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同时又使编辑的信息占有量急剧上升。每天从几万字中筛选出想用的稿件,编辑是很难逐条从头到尾细看一遍的。他只能是先调来一则新闻里的二三十字甚至更短的导语,如果导语引不起他的兴趣,就是说,导语中没有什么鲜货,这篇稿子就立即从荧光屏中永远消失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枪毙了”。导语的优与劣,就可能决定一条新闻生存或死亡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从听众的立场看,导语是促使他们往下听的诱因。

大多数的听众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每天清晨打开收音机先听听导语,接着才决定是否往下听新闻主体还是放弃这条新闻。可以说一条新闻捉住或者失去读者,完全取决于第一段,甚至第一句。在高速度、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时间胜过生命,每天事情应接不暇,如何紧紧抓住听众,吸引听众听下去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二、导语的难点

时常听到这样的话:导语,不就是开头吗?二三十字的东西,还不好写?

喜爱写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事件发生的现场风尘仆仆地采访归来,带来了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时,往往面对眼前的电脑屏幕发愣,久久不知从何下笔,或者是刚刚敲几下键盘就又一边摇头一边删掉,此时一种感觉油然而生:唉,写好一条导语并不那么容易。

那么,写新闻导语究竟难在哪里?

首先,难在事实的选择上。新闻导语乃是新闻的浓缩、精华或灵魂,应突出新闻价值的最大要素。写导语的诀窍就在于懂得取舍,新闻六要素应侧重交代,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针对这种情况,西方普遍采用“导语比较法”,即将新闻六要素逐一打头写进导语,最后权衡最具兴奋点或卖点的一条导语。导语随着新闻的内容和背景的变化而转移,如报道一盗窃案,如果盗窃案在白天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案犯胆大包天令人震惊,新闻导语中应强调“何时要素”;如果盗窃者本人就是执法人员,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何人要素”应该被强调;如果案件发生地点是政府机关或公安部门,那导语突出的将是“何地要素”:如果盗窃犯偷走了东西却还留下了纸条,说是为了维持最低生活而所迫,那导语应突出的是“何因要素”。显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对整个新闻事件有透彻的了解,抓住事件的核心,还要分清各个事实之间的重轻主次。对于记者来说,这既是观察力的考验,又是思考力的测定。这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其次,难在文字表达上。一语中的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征。导语的文字要清晰、人人都懂;更要简明、一目了然;还要有趣味,吸引人非往下听不可。几十个字同时达到这三个要求成何容易!

第三难在最优秀的导语只有一条。一则新闻的导语可以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写法,但不管多少种,最优秀的只有一条,尽管其他的也是正确的。要写出最优秀的那一条,当然不容易。

三、导语的形式

写一则新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 新闻 立场 公正

媒体应保持新闻报道中立场的公正性,这已经成为新闻界和社会公众的共识,网络媒体也不例外。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也会偏离公正的立场,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笔者以新闻标题为切入点对网络媒体立场的公正性进行论述,分析网络媒体立场公正性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并寻求纠正其偏差的途径。本文中,“网络媒体”采用如下定义:“网络媒体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传播新闻信息的媒介。”这个定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定义,但就本文所论问题来说已经足够。

问题的提出

先看几则网络新闻的标题:

例一:2011年3月22日,外交部网站上发了一则题为《2011年3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举行例行记者会》①的消息。一些网络媒体在转载此消息的时候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标题。如金羊网(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国否认对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不满》②;新浪网:《外交部:反对滥用武力致利比亚平民伤亡》③;搜狐网:《外交部:反对滥用武力造成更多利比亚平民伤亡》④。网易在报道时先是采用了《中国否认对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不满》的标题,后改为《外交部:反对武力干预利比亚 呼吁各方立即停火》⑤。

例二:“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制定了三聚氰胺限量值,后取消该限量值,改为完全禁止。2010年4月23日,《新京报》第A40版在刊发此消息时题为《乳品安全国标不再提“三胺”》。网易在转载此新闻时将标题改为《卫生部取消乳品可限量添加三聚氰胺的规定》⑥。

例三:2011年5月7日,《证券日报》A2版刊发一则新闻,题为:《国际油价暴跌超8% 成品油价上涨压力暂缓》。同日,新浪网同题转载⑦。

以上三例具有典型性。例一中,外交部网站的消息标题语意很平和,不带有任何感彩,保持了立场的公正性,而网络媒体在转载的时候设计了与外交部原稿不同的标题,且不同的网络媒体之间的标题也不尽相同,这也显示出各网络媒体关注点的不同、立场的不同。例二中,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客观公允,未加入感彩,而网络媒体修改的标题则隐含着愤怒而不敢直言的感情。例三中,网络媒体未对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予以修改,完全照搬。

从新闻标题来源分析,无外乎两种情形:一是网络媒体从传统媒体直接引用,如例三;二是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标题做了修改,如例一和例二。例一和例二又可细分:例一是网络媒体对新闻内容重新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例二是网络媒体将传统媒体的新闻标题改变了表达方式。新闻标题只是一个外化的形式,重要的是形式背后的实质,即:为什么某一标题网络媒体直接引用,而对另一标题又做了修改?其内在驱动力是什么?后文将有述及。

网络媒体的特点

及时性。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新闻十分快速,甚至可以做到当时发生的事情当时报道。这主要借助于互联网络提供的强大的技术支持,比如同步视频、音频、图像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网络媒体做到无时差的报道,其所需的时间仅仅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信息传递时间而已。从技术上讲,网络媒体的信息速度已经超过了电视直播和广播电台直播,更远远地超过了纸质媒体。

灵活性。网络媒体的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取材的灵活:网络媒体可以利用所能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其来源途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传统媒体则很注重信息的来源,非正式渠道得到的信息一般不会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二是编辑的灵活:网络媒体新闻不需要多次校对与审核,基本上由编辑个人负责并独立完成。编辑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对材料进行取舍、编辑。这也赋予了网络媒体极大的自由度,自由一旦被滥用,很容易影响到网络媒体立场的公正性。

大容量性。通过链接、标签、注释等方式,网络媒体把相关信息整合起来,使读者在阅读某一则新闻时可以把相关信息――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浏览到。在理论上,网络媒体所提供的信息量是无限大的,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网络媒体的这一优势,节省了读者检索信息时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的支出,因此上网阅读新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2011年3月15日网络媒体报道,美国著名新闻研究机构波因特学院(Poynter Institute)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互联网超越报纸,成为美国人的第二大新闻来源⑧。

影响网络媒体立场公正性的因素

网络媒体提高浏览量的需要。新闻标题可以使读者对报道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性的认识,而报道的内容则成了标题的扩展和详细说明,这也说明了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网络媒体生存的根本是浏览量,只有维持一定的浏览量,网络媒体才可以生存、发展、壮大。为了吸引人们浏览,俗称“吸引眼球”,网络媒体必然会在新闻标题上做文章,语出惊人、与众不同也就成了一个自然的选择。如前文例二中“网易在转载此新闻时将标题改为《卫生部取消乳品可限量添加三聚氰胺的规定》”就起到了很强的吸引眼球的作用。这个时候新闻的内容反而退到了其次。这实际上就是在“炒”新闻。而“炒”新闻就是在“炒”新闻标题,谁吸引的“眼球”多谁就是竞争中的胜利者,对网络媒体而言即是如此。在客观上,立场总是表现出是否具有公正性;而在主观上,网络媒体往往会不自觉地忽视对立场的审视。换言之,只要能吸引“眼球”,立场公正与否不在网络媒体的考虑之列。至于立场,就交由浏览量来决定。唱反调是个常用的手法:其他媒体的立场如果公正,那么一个不公正的报道肯定会吸引“眼球”;其他媒体的立场如果不公正,那么一个貌似“公正”的报道肯定会吸引“眼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媒体没有立场,其立场的公正性与否,只是一个客观的表现而已。

编辑个人的价值取向。前文述及网络媒体运作的一个特点就是编辑个人的素质影响着网络媒体的风格。而编辑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具有人的通常的感情与理念。编辑对新闻内容的解读,首先就体现在新闻标题的文字设计上。例一中,不同的网络媒体对同一则新闻的解读是不同的,这背后就是编辑个人在发挥着作用。不同的编辑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只要不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编辑具有极大的自由,甚至编辑可以把这种自由发挥到极致。如例二,从新闻标题中读者可以感觉到其中夹杂着编辑对卫生部的不满情绪。编辑个人的价值取向通过新闻标题体现出来,并由此决定着网络媒体的立场公正性。而例一中,部分网络媒体解读出“中国否认对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不满”这一事实上不存在的信息,则是明显地站在了不公正的立场上。

网络媒体资本的利益需求。网络媒体是需要资金来支持运作的。资金被投入网络媒体运作之后就转化为资本。资本是有立场的,换句话说就是资本具有利益需求。赢利是其利益需求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需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背后的利益链极其复杂,既有物质利益需求,也有非物质利益需求,甚至还掺杂着政治、宗教等因素。资本是货币化的利益集团的实物载体,不同的利益集团为达到各自的目的,在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上、素材选取上以及标题设计上,都要围绕该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进行。财经类网络媒体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性新闻报道,本身就偏离了公正的立场,脱离了传统媒体客观第三人的视角,也抛弃了传统媒体相对简单的资金来源,实施企业化运作的网络媒体,也就很难具有超脱的新闻自律了。在这个意义上,新闻本身不是网络媒体所关心的,网络媒体所关心的是新闻报道可以给其背后的资本带来的利益。这个时候,新闻报道就被庸俗化,成为网络媒体牟利的工具。例三中,《国际油价暴跌超8% 成品油价上涨压力暂缓》的标题有一个隐性导向,它表明油价的上涨是趋势,目前只是暂未涨价而已。结合该新闻的原始出处及所在的网络媒体的板块来分析,不难看出这个标题对石油企业来说肯定是利好的。这个标题会刺激消费者利用所谓的油价“低点”买油,从而扩大石油企业的销售额,进而带动石油企业利润的增加。如果换一个标题,比如《国际油价暴跌超8% 国内成品油价涨跌不明朗》,那么消费者就会持观望态度,石油企业的销售额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进而影响到石油企业的利润。这种情况哪怕只有一天,对石油企业的影响都是很大的⑨。网络媒体资本的利益需求是影响网络媒体立场公正性的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它最终决定着网络媒体立场的公正性。

网络媒体规则的制约程度。网络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不同于传统媒体。因为网络媒体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使它可以随时写新闻标题,也可以随时更改新闻标题,甚至还可以把整篇新闻报道删除。这给了网络媒体一个很自由的施展空间,即使它的立场不公正,即使它受到了公众批评,即使它被告上法庭,它都可以随时改变立场,而把之前的立场抹去痕迹。甚至网络媒体的立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游移。这就是网络媒体的规则,甚至可以说是主要靠网络媒体自律的规则。这个规则对网络媒体的制约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这个规则缺乏一个惩罚机制,完全靠网络媒体自身的职业操守来维持,而这种维持是很脆弱的,随时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因素就被打破。

网络媒体立场公正性缺失的后果及解决途径

保持立场的公正性是新闻报道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对传统媒体如此,对网络媒体也是如此。在网络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的今天,其舆论导向价值选择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如何保障网络媒体立场的公正性,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缺少了公正性,也就失去了权威性。网络媒体在这种背景下,很容易被边缘化,容易沦为娱乐大众的工具,失去作为媒体的地位与作用。要保障网络媒体立场的公正性,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建立事后惩罚机制。网络媒体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建立如传统媒体那样的事前审查机制和事中监督机制,而只能建立事后惩罚机制。也正因为缺乏事前、事中制约,所以事后惩罚机制要较传统媒体更为严格。

建立信息备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要求网络媒体将其的新闻报道及时传输给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的目的,是为了在纠纷出现时有据可查,避免网络媒体消除证据带来的消极后果。

建立新闻互享机制。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或其他网络媒体(以下简称消息源单位)的新闻报道,要将修改后的标题和内容回传给消息源单位,消息源单位认为不妥的,可以提出意见,网络媒体应根据意见做出相应的处理。这个机制有赖于双方的协议与互信来建立。

注 释:

⑦。如销售额下降,成品油的储存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一减一增,会极大地影响到石油企业的利润。

写一则新闻范文第5篇

几乎养成习惯每天到图书馆报到的他,有一天在翻阅《中国电视报》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则招生简章,那是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刊登的招收节目主持人双学位学生的简章。迷茫的心,立刻有了方向。

就在郎永淳考入北广的第二个学期,中央电视台来校招收《新闻30分》播音员。此前连摄像机镜头都没见过的郎永淳,面试时表现老练淡定。他还大着胆子,用说新闻的方式把发给他的刻板生硬的导语稿给改了。这个很不像播音员的在校生,让制片人眼前一亮。几天后,央视领导看完郎永淳试镜的样片,当即拍板,“就是他了。”还是在校生的郎永淳就此坐上了主播台。

1996年,郎永淳以综合素质考核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正式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主播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直到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新闻联播》节目组。

2011年9月25日19时,郎永淳和欧阳夏丹两位新“国脸”首次以《新闻联播》主播的身份,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就在18:58,编辑跑进来说,得换提要稿,内容更新了。首次亮相,心里本来就紧张,郎永淳一不小心误将当天头条新闻导语的稿子也夹在换出去的提要旧稿中交给了编辑。18:59,那位细心的编辑察觉出不对劲,赶在《新闻联播》片头音乐响起前,冲进直播间,将头条新闻导语的稿件送还到郎永淳手里。下了直播台,郎永淳才发现自己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