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世纪以来,开放式的学前教育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欧美各国在学前教育建筑设计中对采光、游戏场地、交往空间、多功能厅等日益重视,建筑的开放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案例。其中一重要特点就是通过与周围其他不同性质建筑的结合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在建筑空间组合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格局,强调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创造,是学前教育理论指导下学前教育建筑设计的重大突破。比如这些国家对幼儿园的设计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筑内光线必须充足;空间设计必须便于管理;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必须设置室外的儿童游戏场;教师必须拥有了解儿童在游戏场或游戏室中活动的主视野;幼儿园的各部分必须设置相应的专用入口、走廊、游戏场地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放式教育模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学前教育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其一,提供多功能的游戏空间。其二,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感觉、知觉包括听觉、视觉、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几个方面,学前建筑对幼儿视觉和空间知觉两个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三,提供一定的交往空间。通过提供能让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的空间和活动形式,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同时还加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认同感,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自信心。
二、国内外学前教育建筑案例分析
20世纪以来,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深化,国内外学前建筑的设计水平有了长足提高。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无论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还是教育理念实施的效果来看,国内做得比较好的还是一些联合教学的国际学校,毕竟这些学校在学前教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高于国内其他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1.加拿大Liuvia育幼院(LiuviaPreschool)加拿大Liuvia育幼院是实施瑞吉欧教学体系的典型案例。每个班以家庭的模式来组织,内部空间也以营造“家一样的感觉”来进行布置,紧密结合室外场地,创建教师与幼儿学习的熟悉场景。内部空间非常开放,入口接待厅与活动室直接连通,便于家长、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活动室中心摆设了几组沙发供活动使用,储物空间光环境的设计和物品摆放温馨、有序。半开放卫生间及盥洗室均为幼儿尺度,隔间的设置利于幼儿尽早形成性别与隐私意识。中心每一个角落都为幼儿提供交往、学习的机会,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可以自由加入活动(图1~图3)。
2.上海英国学校浦西校区学前部(TheBritishInternationalSchoolShanghai-PuxiCampusprenursery)上海英国学校分为浦东和浦西两个校区,是一所为在上海居住的英国人子女提供教育的学校。学校设有学前、小学、中学三部分。上海英国学校学前部采用的是英国早期教育体系(EYFS),建筑内部空间设计非常重视幼儿通过游戏来探索和学习并实现个性化发展。整个学校的公共空间都被设计成教学区域和展示空间,用以张贴学生的作品,以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学校的文化。空间及设施的色彩和尺度有利于孩子们舒适地生活、学习。浦西校区学前部位于主体建筑东南面首层,有一片相对独立的活动场地。建筑内部通过在走道两边墙面张贴幼儿的手工作品和活动照片作为装饰,让幼儿对学校充满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室内部空间可按课程需要灵活分隔,单间教室内部地面一半为木地板,一半为地毯,为幼儿多种游戏提供可能性。幼儿可在建筑中的任何地方自由活动,如在大活动室看视频,在有遮蔽的半室外空间游戏,多样化的空间使幼儿在任何天气状况下都可以愉快地玩乐(图4~图6)。
3.上海英国学校浦东校区学前部(TheBritishInternationalSchoolShanghai-PudongCampusprenursery)上海英国学校浦东校区学前部位于校园相对独立的一角,与小学部以连廊连接。浦东校区按年龄层来分区教学,有利于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学前部选用色彩鲜艳的家具,多数可灵活拼装。相较浦西校区,浦东校区更加偏重室外环境的营造以及教育设施的一体化。前部集合了食堂、体育馆、音体活动室、半室外活动场地等多种功能空间。小学部和学前部围合的场地中设置了适合幼儿的跑道、室外游戏区。多样化的游戏空间的设置与各功能空间的集约设置让小朋友可在更安全和多样的环境中活动(图7~图11)。
三、实践案例—常州天合国际学校学前部
常州市天合国际学校是一所由政府主导、企业投资、主要为外籍人士子女提供优质国际教育服务的股份制学校,设立学前部、小学部、中学部,规划容纳学生约750人。学前部设于整个学校用地的西南角,使用相对独立。国际学校的教育强调的是交流和互动,因此学前部与学校里其他建筑一样,都很强调公共交流区域的设计,力图通过多种室内、半室内、室外空间的设计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游戏空间(图12)。
1.开放、灵活的内部公共空间笔者在天合国际学前部方案构思阶段,以有利于幼儿行为和心理发展为目标,力图设计出能够促进交流、互动的幼儿活动空间。学前部以6个教学生活空间为基本单元—4个活动教室、1个圆形餐厅和1个大活动室通过弧形内走道连接。建筑室内尽量避免凸直角空间的出现,传统线性走道转变成活跃的交流展示空间,保证了幼儿活动的安全并增加了趣味性(图13,图14)。2.丰富、接近自然的室外游戏空间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有助于幼儿的快乐成长,因此未来的空间设计尽可能多地提供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学前部以一层南面为主要教学生活区域,并利用其屋顶构架在二层营造出半开敞的灰空间,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也为将来扩建提供可能(图15,图16)。
3.符合儿童基本尺度的安全空间设计建筑内部主要直角空间都进行倒圆角的处理,尽量减少对幼儿的伤害。每个活动室都分别设置了男女卫生间。经过日照分析,南面活动室室内在日间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同时在每个教室单元东面和室内北面加设幼儿尺度的小圆窗以增加采光和趣味性(图17)。
4.设计构思与现实的对比从实际建成效果来看,室内采光和空间氛围与设计基本一致。方案设计前期考虑运用多种颜色玻璃来营造利于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建筑形式,但考虑到与学校中其他建筑的协调以及彩色玻璃透过的光会对幼儿视力产生影响,故取消了建筑立面中的彩色玻璃。
四、结语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模式;创新;转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89-01
引言:幼儿园教师角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将教材生成幼儿容易理解的教学实践。然而,我国当前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普遍存在着单一化、教条化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程序,难以体现课堂教学对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构建的价值。因此,创造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功能,养成职前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学前教育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社会化的起点阶段和极为关键的时期是学龄前的时期,学龄前阶段是孩子们认知能力发展最快,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时期,需要由教育工作者来进行正确引导,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很多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因此充分利用该种可能去提高学龄前幼儿的认知能力便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期的人力和物力等条件,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等各方面,为了保证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习惯,家长及教师们便应为孩子们的认识和学习提供更多的积极方面的引导,同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
2、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人格品质及社会性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受后天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时期,也是一些基本感情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正确恰当的学前教育能够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及社会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爱心、责任心及自信心且能够具备自控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这都将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3、学前教育影响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学龄前的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更多的要通过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这种认识包括一种自我主体及情绪的认识。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自我主体的意识。同时在教育中,通过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变化,也让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认识[2]。
二、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知识内容过于“超前”。虽然学前教育是孩子小学教学的一个过渡阶段,需要涉及一些小学的内容,可以让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逐渐过渡,但是现在某些幼儿园大班直接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拿来教学,其钟内容主要是学习拼音、做习题为内容,同时安排作业,现行幼儿教育中小学一年级教材的使用和各种作业的内容占据了孩子们过多的时间,让孩子们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过早接受教育的压力而失去童真的天性。
2、学前教育对于幼儿之间人际关系重视不足。幼儿时期的孩子从一个家庭走向一个大的集体,在他们心目中有的是自己个体的意识而无集体和整体的概念,因此在和其他孩子们相处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发生打架伤人的行为。当孩子间有这种矛盾产生时,教师只是简单的制止学生们的大闹或者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却对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维护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调节,这样不但使幼儿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更影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应当侧重于关注与调节,关注儿童心理,调节幼儿对于人际关系的认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
3、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活动古板。学前教育知识和道理的传授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和参与的主动性,要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实现。但现行学前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沟通的缺失使得教师无法更好的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老师只是延续传统教育法,让幼儿做同样的游戏,逐渐会让孩子失去兴趣,觉得没有意思,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去参与,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候幼儿会有自己的创意,老师一下子否定了孩子的意见,磨灭了幼儿创新与主动的意识。
三、幼儿学前教育新模式的转变
1、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应有的功能。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保持童真天性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保护孩子们天性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实现对孩子们的智力培养及人格等各方面的培养。某些幼儿园“小学化”的内容,不利于幼儿天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教育中应该注重与对他们天性的释放。对于质量性知识的传授,教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本性出发来思考想解决相关的问题,不是要求他们去记学习的结果,而是要他们去掌握思考的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教师应该立足儿童本身的情况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学龄前的儿童最大的特点是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和好奇心较重,孩子们对于许多问题会产生无数个为什么,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其解答。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当教师更多的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一些问题便能更好的实现与孩子们的沟通和相关知识的传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亦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更好地联系起来[4]。
3、注重孩子们人格和社会性的培养。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小学教育前智力性知识的传输,更多的是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在这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在日常和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或者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告诉孩子们对与错、是与非,并且使他们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许多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巨大部分都有着强烈的自私欲望,我们必须转变他们的心态,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告诉他们和他们一样的孩子许多生活环境不如他们,引起孩子们的同情心。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实现对孩子们天性的保护,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开展。
结束语
所有的少年儿童都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是祖的花朵,更是未来使中国进步的新的力量,幼儿教育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初期幼儿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走向健康成长之路,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少儿教育,并且应该结合少儿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少儿心理建设,优化教学理念,整合幼儿教育机构的资源,探索出一条可以全面提高少儿各方面素质的新型教学理念。看看现在的幼儿教育,传统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所以改变教育模式,促进幼儿教学水平,是提高整体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也可以使幼儿教育保持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颖.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新模式的转变[J].都市家教,2015,(07).
[2] 马艳雪.浅谈幼儿学前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01).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发挥语文教学功能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要从问题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其在问题中走进课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文情境中深入探讨,理解课文内容,自觉理解学习规律,为生活实践服务。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适当点拔,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适时地激励、鼓舞、唤醒与引导。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方法。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研究、体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及边读边划边思的学习习惯。渗透学生对于父母爱的理解体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内容先有所感知,后有所悟,获得了亲历体验的乐趣。
二、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备课环节似乎并不在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范畴之内。实则不然,要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备课谈起。首先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的预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如:《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整首诗内容浅显易懂,但极具内涵。如何解读这么短的一首小诗,让它变得饱满而富有意义,颇有难度。
我参与了一位老师备课的过程,目睹了她为把每一句话挖透而费尽心思,尤其是解读“蓝天放飞洁白的鸽子”这一句。对于“鸽子”的理解要到怎样的层面,很难把握。要体现它的自由、欢快,还是要体会到“和平鸽”这一层面?对于这点一直定不下来,结果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和平”这一层次,教学时就比较牵强,得不到学生的共鸣。重新定位之后,这一环节上得相当地成功,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最初人们欢庆国庆的方式中有一张国庆大阅兵的,学生在看的时候没什么反应。考虑到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后来换了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结果学生在看的时候非常兴奋,成了本课的又一个亮点。由此可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再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多读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的基本途径,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时间却得不到保证,其原因是教师“重讲轻读”,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因此,教师讲课时切忌一问一答。在初读阶段,教师应提出初读要求: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给足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这个要求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读不通的句子多读读,读完后,让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再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我认为学生亲自参与读这个时间不能省,不能缩。试想:如果连课文都读不通,怎么去谈感悟、积累内化呢?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拔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关键字:和谐;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进而由逻辑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化,最后上升到创新能力。作为三大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担负着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光荣使命,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以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曼德勒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反之,毫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心情才能愉快,才能萌发创造力。常言道:“乐思方有思泉涌。”学生无拘无束,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不能让他们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因为人人都有内在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中要充满“爱”,师生关系是学习氛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主动参与,激发创新热情
学习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才是最有效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是独立尝试创新;二是合作交流创新。
1.独立尝试创新
我们知道,真正地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主体主动地构建。因此即使就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每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的进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把解决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出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作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作交流创新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创新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的认知能力。
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题思路,也进一步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方法。
三、学练结合,培养创造实践能力
教学大纲中说: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将新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了有关英国的教育,他们的教育就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学知识都要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去实践、去得到证实,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当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出示脸谱、衣服、相片、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的物体等)。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其次,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和教具、学具,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原先很难或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媒体作用而取得,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只有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才能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重视开展启发诱导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富有刺激和创造性的环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概率的计算》一课时,我设计摸球的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5个白球,5个黄球,让20个同学轮流摸球,对所摸球的颜色进行统计,学生的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教学很成功。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拼,切实感受勾股定理的多样性。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情绪高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思维难度,减轻疲劳程度,还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较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字:职业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1、 引言
体育教学在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传统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体育教学创新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很多专家和教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对于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1)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源泉
学生的智力的发展需要体育教学活动的帮助和支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让学生只是参与体育活动,还要通过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机理和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在创新教学示范和辅导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智力,积极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对知识达到感知认识。
(2)创新教育注重多样化教学
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有些教学模式取向于从师生关系进行教学,有些教学模式取向于学生之间关系进行教学,有些教学模式取向于从教学内容进行开展教学,有些教学模式取向于从实践和理论结合方面进行教学的开展,不同的创新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出发点,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创新教学内容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多样性以及可接受性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教学创新能力,保证教学创新过程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加学生的教学课程的可选择性。(3)创新教育具有模块自主性特点
体育教学的创新不应该只注重于教师和教学方面的创新式发展,还必须要建立自主创新模块,保证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新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方案。从教学整体性出发,联系不同要素的关系,综合进行创新发展,保证学生和教师能够协同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传授过程中,教师要调节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等几种关系。
3、体育教学中的创新
3.1课程资源创新
不断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创新对于体育教学课程的科学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结合不同地区的课程资源各自的教育优点,从而能够发挥出体育课程教学的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做好体育教学的基础保障工作,完善学校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设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维出发,创新器材的使用功能,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特点,从根本出发,不断的实现体育教学基础条件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要不断的进行体育教学资源的创新和优化,实现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学校运动资源的科学多样性,对运动项目实现根本上的创新,丰富体育教学资源,开展新型项目,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科学的体育课程资源。
3.2教学内容创新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下,教学内容的单调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时根据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自主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外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学生的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结合当地体育特色开展相关联的运动,结合现代体育内容开展特色休闲与娱乐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够拥有轻松和谐的气氛。由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能够是学生拥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3.3教案创新
教案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教学效果,传统体育课教案遵循统一模式、有其固定规格,在一层不变的教案背景下,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现阶段,注重教案改革,推崇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制定新颖、科学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思路贯穿到具体实施的体育教学教案中,从整体上调节课堂气氛和效果,营造一种即宽松又活泼的范围。教师在编制教案时,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需求,把学生作为教学主线是体现课改和课改创新的亮点。
3.4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教学方法倡导老师为主体,由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只负责接收,新的教学方法则是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强调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是将枯燥的体育项目表现为有乐趣、有活力的项目;将传被动传授教学转变成主动寻求知识教学。方法创新对体育老师要求相对较高,老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创新,平时与学生沟通,有创新的勇气。当然,创新的同时也要将传统教学的优势继承下来,取其补短,不断将教学方法与学生掌握情况对比分析,找到最适合学生接受、学习的新方法。只有创新,才能让体育更具活力,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体现职业学校的体育精神。
4、结语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核心,应该以创新教学为起点,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能力、基本创新操作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体育教学整体架构,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保证体育教学必须要保持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应有的价值,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饶兴莲.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1(01).
[2]张桂新,雷霆,李多多,金晓明.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创新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