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1、不讲脏话,要懂礼貌、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作业时不粗心,要细心。

3、多锻练身体,热爱体育运动。

4、不随地吐痰,见脏就捡,不乱扔垃圾,不偷懒,热爱劳动。我一定会努力做到这几点,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漫长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开学计划。第一: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搞小动作,不和同学们交头接耳。第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第三,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要预习明天的功课,还要阅读课外书。第四,星期天坚持上补习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前找出重、难点,上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和效率。养成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学生就会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养成了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乐于阅读和写作;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可以减轻老师、家长的负担,有的学生写作业时需要家长自始至终地陪着,家长或答疑,或督促,最后还要亲自检查。这都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如果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那么他根本不需要老师家长提醒,也能把作业按时按质地完成。所以说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让他们自发地学习、阅读,从而减轻老师家长负担。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

(一)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包括制定执行语文学习计划,做好课前学习准备和做好课前预习等。学习计划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前提和质量保障。从实际调查发现有10%同学根本没有语文学习计划,学习处于一种随意状态;有计划的学生也没有严格执行计划,大部分学生开学初能按要求制定并且执行计划,但天天坚持的学生是少数。低年级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差,经常上课有人要去上厕所,课堂上做练习要借字典借纸笔等工具。

(二)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

1、上课不专心听讲,在下面讲话或者搞小动作

课堂学习是小学生增长知识的基本途径。上课专心听讲,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善动脑筋,积极思考,适当记笔记等是对小学生听课的基本要求。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很多学生在课堂都会讲废话,做小动作。

2、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总是抱着事不关己的学习态度

语文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听说读写的活动,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该倾听的时候不专注,要表达的时候没话说。

(三)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独立地完成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而目前现状是大多数学生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做作业时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更有甚者中低年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依赖思想严重,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答案,写作文常常是家长念一句孩子写一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通过榜样感召。榜样感召就是以榜样人物的良好学习习惯、优异成绩等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小学生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强的特点。例如要养成他们认真作业的习惯,老师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作用,把班上书写认真整洁的作业本展示出来。

(二)创设情境陶冶。情境陶冶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行为习惯方面受到暗示、感染和熏陶。比如:作文课时老师写下水作文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课上老师静静地读书,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写字课上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写字、练字,这样的情境自然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协调家庭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并经常过问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父母爱上阅读,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戏曲文化 高校 素质教育 方法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88-02

新形势下,中华戏曲文化教育是高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代大力倡导弘扬中华文化的形势下,高校要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中华戏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研究选择,使中华戏曲文化有新内容新面貌,使中华戏曲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现代化。

一、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方法

新时期高校开展戏曲艺术教育应该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所谓第一课堂,就是立足课堂在课内有步骤地开展戏曲文化教育。在课内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创设情境法。就是从戏曲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从戏曲的特点、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方面入手,通过丰富的戏曲艺术知识的介绍,将大学生引入戏曲艺术的氛围之中,使学生进入角色,引起交流兴趣、情感共鸣,然后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探讨戏曲艺术其丰富的内涵,感受其精彩的艺术形式,体会其非凡的艺术魅力。这样在美的享受中,师生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2)赏析法。在戏曲教学的初级阶段是让学生认识戏曲的综合性特点和戏曲的基本常识,知识讲解应深入浅出。同时,任何艺术的价值都必须通过与欣赏者产生共鸣来体现,同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典或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也会使学生有所感动。注意选择容易吸引学生的戏曲片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中华戏曲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3)表演法。分析戏曲作品对于学生的创作和表演以及文艺评价也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欣赏精彩的戏曲剧目的基础上对其结构、风格、流派、技巧、思想等进行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促进学生多中华戏曲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仅如此,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戏曲的表演,可以是断片表演,也可以是一些唱段。通过参与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表演的技巧,更主要的是通过践行戏曲唱、念、作、打的艺术要求,来让学生在体念剧中人物角色时达到情感和思想的升华。

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开展校园戏曲文化活动。即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得到戏曲文化的濡染与熏陶。在第二课堂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基本的方式有:(1)引入经典。尽管大学生对中国戏曲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校应当利用各方资源去搭建平台,整合渠道,积极联系地方戏曲剧院,把优秀的经典戏曲剧目请进校园,营造氛围让大学生走近戏剧和走进戏剧,通过现场的视听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让传统文化的厚重去凝聚校园文化的内涵。(2)成立社团。高校应当引导并扶持学生成立自己的戏曲社团,并在资金投入、硬件保障和氛围营造上给予支持,让这些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却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投身于戏曲文化建设。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必要的戏曲表演知识后,大力开展戏曲文化周、戏曲文化展、戏曲剧本征集评选等活动,并根据学校实际创作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切实相关的作品,力争搬上舞台。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创造校园戏曲文化的精品。(3)举办讲座。高校应当多方联系戏曲表演的艺术家和戏曲研究的专家,为学生举办戏曲文化讲座。因为中华戏曲文化中包含诸多地方戏曲,它们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有过灿烂与辉煌,也有过危机与磨难。通过戏曲艺术家的言传身授,理论专家的文化解读,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兴衰历史,品评民族文艺的文化根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

二、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校园戏曲文化教育贵在坚持。为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期有效。

(一)制定高校戏曲文化教育的原则

1.创新教育的原则。戏曲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性的艺术形式,其注定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保护戏曲文化,并非是保护过去,而是保护未来。因此,高校戏曲文化教育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保持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须从当下现实生活中汲取新的生命源泉,使高校的戏曲文化教育贴近高校,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2.兴趣引导的原则。高校戏曲文化教育,应以兴趣引导为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蓬勃开展,关键是能否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爱好。各高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与当地戏曲发展相结合,同时注重戏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建立戏曲文化教育与现代高校的对话机制,以此增强戏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保证戏曲文化教育的持续实效。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并且使其真正发挥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高校领导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要重视戏曲文化教育的开展,而且还要能够在戏曲文化教育中提供组织的保证。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安排专职教师来落实戏曲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工作等。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小学生学习分化的现象一直存在,有人认为是在三年级就开始分化,有人认为四年级开始分化,还有人认为到了五年级开始分化。学生的分化现象是由众多因素形成的。针对我校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尽快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此次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步骤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一是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学生、家长各60人;二是本校各科教师12人。

调查工具:

此次调查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问卷回答可多选。

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所教年级、学生分化主要集中在哪些年级、产生分化的原因、如何解决分化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喜欢哪门课程、从何时开始觉得某门功课难学、学习遇到困难向谁求助、家人如何帮助自己等方面进行调查;家长问卷主要从孩子何时觉得功课难学、功课难学的原因、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及做法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统计结果及结论:

1、分化集中年级:

教师认为:33.3%集中在3年级,30%集中在4年级,30%集中在五年级,20%集中在6年级。

学生认为:14.1%的学生认为3年级开始功课难学,23%的学生认为4年级开始功课难学,16.1%的学生认为5年级开始功课难学,13%的学生认为6年级开始功课难学。

家长认为: 6.83%认为从二年级开始,15.2%从三年级开始,14.4%认为从四年级开始,6.80%认为从五年级开始,28.9%认为从六年级开始。

结论:从数据看,三方对分化集中的年级看法是不同的。老师认为三、四、五年级都存在分化现象,而且分布比较平均;学生比较偏向四、五年级,但三、五、六年级相差不大;家长则偏向集中在六年级,其次是三、四年级。

2、对功课的喜欢程度:16.1%的学生喜欢英语,25%的学生喜欢语文,31.3%的学生喜欢数学。

3、课程的难易度: 34.9%的学生认为英语不好学,11.5%的学生认为语文不好学,20.3%的学生认为数学不好学。

第2、3两条的结论:学生最喜欢的学是数学,其次是语文,第三是英语;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是英语,其次是数学,第三是语文。

4、学习不好的原因:

教师认为:70%的教师认为是兴趣方面的原因,66.7%的教师认为是家庭重视不够

学生认为:13%的学生人功课有难度,39.6%的认为基础没打好,16.7%认为是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

家长认为:39.4%的家长认为是孩子玩心重,没有认真学,27.3%的认为是缺乏恒心,23%认为是基础差,9.9%认为是不喜欢任课教师。

结论:教师认为主要是兴趣和家庭的原因;家长认为是孩子没有认真学、缺乏恒心和基础差;学生认为主要是基础差和缺乏信心。三方存在偏差。

四、原因及其对策:

从数据分析来看,分化集中在三、四年级。

(1)就英语学科来说原因之一:兴趣对学习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从数据分析来看,喜欢英语的学生最少,觉得英语难的学生最多,正因为不喜欢,所以觉得难;反过来,因为觉得难,因而会感到没有兴趣。一种恶性循环。原因之二:我校是农村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有的英语基础差,因而一时难以跟上进度。原因之三,从数据来看,学生英语学习遇到向父母求助的人数少于数学、语文两科,说明农村学生父母英语辅导能力有限,对学生英语学习帮助是有限的。

原因二、三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仅靠学校的努力已经无法改变,那么改变原因一,即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入手是消除英语学习分化的关键,而且也是可行的。目前全国学习英语的氛围很浓,人人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可从三方面用力:充满趣味、激励、高效的英语课堂;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何督促孩子在家学习英语;学校或班级有浓厚的学习英语氛围、风气。

(2)从语文学科来看,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语文,所占比例较少,认为语文难学的学生占五分之有一多。可以看出,尽管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但并不是因为语文难学。尽管所调查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状况有很大区别如:以前所用语文教材版本各异,家庭辅导能力不同,但学生对自己语文学习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最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因为是母语的缘故的,整日沐浴其中,考试一般不会出大问题。

但喜欢语文的学生很少这一现象值得深思。笔者觉得应该从语文教学的方法上找原因,语文--母语到底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喜欢。

(3)从数学学科来看,喜欢的学生最多,认为数学不好学的学生也很多。喜欢的原因是数学教学方法新颖,生活化,贴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主要是因为越到高年级所学内容越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要求也越高、越全面。如果学生还停留以前单一的思维品质上,是难以学好的。

对数学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关键,如培养思维的广度、深度、敏捷度、细致性、批判性等,其次是培养学习的兴趣:第三,家庭应加强辅导。

综观三门学科,造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对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缺乏信心、思维水平没有跟上、家庭重视不够、教师也认为改变后进学生较难。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语言技能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互动的过程,文化认同碰撞与建构的过程。语言与身份认同,尤其是文化认同息息相关,语言学习会改变学习者的文化认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云南省昆明市三所高校泰语专业大二和大四学生的目标语文化认同的相似和差异。通过研究,文章发现年级是影响文化认同的因素之一,认同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加强。

关键词:年级;文化认同;泰语专业学生

1.引言

语言是一个人,亦或是一个地方的明信片,透过语言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读懂其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奥秘。语言的传递即是文化的传递,语言的冲突和改变即是文化的摩擦和融合。后建构主义认为,文化认同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灵活的,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的重新建构,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2.理论背景

随着对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开始由认知语言学向社会语言学转变,他们从社会文化视角探究二语习得中所呈现的一系列现象。近二十年来“身份问题成了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热点”[1]。Guerrina认为身份认同主要包括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2]。文章认为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某一群体对自己文化或其他文化的归属感以及态度和看法。在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认同进行了探索。高一虹以中国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了英语学习者自我认同变化特征[3],提出并验证了生产性双语模式的存在。薛芬和韩百敬对英语学习者的双语文化特点以及认同发展的轨迹进行了探究[4]。任小华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英语学习者对英美文化的认同情况。但前人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英语学习者,少数民族或者移民,对身处中国外语语境中并有机会接触目标语境的泰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云南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东南亚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几年,云南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小语种,但是对小语种教学所产生的非语言结果的研究很少。因此文章立足于东南亚语中的泰语,探究年级差异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昆明市三所高校203名泰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二学生共106名,大四学生共97名。其中所有大四学生都有在泰国学习一年的经历。此外,文章在做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挑选12名同学进行访谈,每所学校选择4名同学,一个年级2名,分别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

3.2 研究工具。为了避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不足,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分析,采用访谈进行定性分析。问卷是在陈新仁对文化认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包括学校、性别、生源地、选择泰语的理由等。第二部分是文化认同的题目,包含五个维度共21个问题。所有题为选择题,测试对象可从强烈反对到非常赞同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在其老师的监督之下,调查对象用6至15分钟完成问卷。问卷填写之后,随机挑选学生在空教室里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在征得受访对象同意的情况下,所有访谈内容通过两只录音笔记录下来并进行转写。

3.3 前测。为确保调查数据可信、有价值,在问卷大规模的发放之前,本研究对59名泰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前侧。综合学生和泰语教师的反馈信息,文章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提高了问卷的可信度。

4.年级差异与目标语文化认同的关系

为更好的解析数据,文章运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来探究年级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由表1可知年级对泰语、泰国宗教和泰国文化行为的认同影响较小,而对价值和政治的认同受年级影响比较大。由表2可知总体来说,大四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认同度高于大二学生,其中大四学生对政治和价值的认同高于大二学生。这是因为大四对泰国文化的了解相对深入,且一年的留学经历让他们更真切的了解泰国。被采访者认为留学经历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出国前只是想象,学习泰语越久他们越喜欢泰语。表2中大四学生对语言的认同低于大二学生。这是因为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难度不断增加。此外,大四学生在留学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

表1年级与文化认同单因素方法分析数据

5.结语

本研究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年级和在昆高校泰语专业学生目标语文化认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年级差异对泰语专业学生的目标语文化认同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成正相关;年级与语言认同成负相关。因此随着年级的增加,教师可适当增加对中国文化的引入。(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云南省在昆高校泰语专业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曹燕萍.身份、语言与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曹梅.新疆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3]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 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2),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