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桐城派代表人物

桐城派代表人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桐城派代表人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桐城派代表人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明清;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成因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明清时期,安徽的徽州一带诞生了诸多文化名人,他们或著书立述,比如像吴敬梓,或形成别具风格的文学流派,比如桐城派文学,新安文学等,又或者在绘画、书法、雕刻乃至商业等社会其他领域灿若明星。大量古籍和当代文献显示,徽州和“徽学”已成为学术和社会探讨的热门词语,一方面,这是徽州的幸运,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通过古老而又不失现代的徽学研究实现徽地应有的文学文化价值以及现世意义。

从历史看,徽州的辉煌文明早已有之,自南宋之后,由于国家重心的南移,徽州获得了愈加繁荣的历史时机,长久以来保持着高位发展且始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同时,徽地的学术文化至今延续600多年而未断层,实属少见。明清时期,徽地的学术人物们著书众多,显示出浓郁不绝的文化气息。根据《徽州府志》、《艺文志》记载,在明代,共有著述1245种,经、史、子、集各逾百部。到了清代,徽州学者共著述1295种,大致与明代持平。徽州一带在明清的不同时期,传统的学术文化各有侧重。明前期,学者专讲朱子之学。明代中后期,心学广泛传播,徽州的传统学术文化呈现朱子之学与心学并存的特点。至清代,徽州的学术文化则由理学转为以训诂和考证为主的朴学。戴震就曾倡导“求是”,开一代学术“风气之先”。

而谈到其传统学术文化的成因,主要有徽地的文学传统,文化习惯和学术风格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流派传统来看徽地的学术文化。作为徽州的标志性文学流派,我们可以从桐城派的文学主张中凝练出徽地的学术传统成因。桐城派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不可偏废;习得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著称,力求简明达意,不重罗列材料或者堆砌辞藻,不过分使用诗词与骈句,形成“清真雅正”的一代文风。

究其成因,学术界的观点认为,一是鲜明的学术旗帜,即所谓“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把程朱的道统和韩欧的文统结合起来,把唐宋以来的文章道统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导向作用。二是宗师相承,承递之中还有提升。比如,方苞把“义法”说与《春秋》、《易经》联系起来;刘大槲又加入“神气音节”说,到姚鼐形成文章学体系。在文章论中。姚鼐提出三纲,以及“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目,成为清代文章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对士子文人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鲜明而又兼容吸收的学术文化。所谓兼容,则是指徽州的学术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其它学派、区域的学术文化以及儒学之外的其它思想。这一兼容,贯穿于明清时期,其主要内容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其它区域名儒学术风格和方法的借鉴。以普遍的事实看来,一个地区学术风格的形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区域风格之间的相互借鉴,是重要因素之一。徽州学术文化也是如此,反映出徽州学术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例如,徽文化重视研究《春秋》,徽派学者中不少《春秋》研究的大家,其治学思路,往往借鉴于其它区域。比如赵,一生学术研究倾于《春秋》,《明史・赵传》中,谓其“诸经无不贯通,而尤邃于《春秋》”。从传记记载来看,赵研究的起步,得益于资中学者黄泽的指点。又如徽州学术文化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因戴震出现而变为朴学兴盛,这其中,也与戴氏对他地学术风格的借鉴有关。戴震之学,以经学考据、文字训诂为方法途径,以哲学思考为内容实质,力求“治学”与“闻道”一致;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秉承“道问学”治学方法而来的学者,直启戴震的学术研究。这些学者包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音韵学家陈第,主张“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的方以智以及提出“理学,经学也”的顾炎武等人。它反映了戴震及其开创的徽派朴学在学术风格方面的借鉴和吸收。

二是佛教思想的影响。徽州的传统学术文化中,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例如,对徽州学术文化影响很深的朱熹,不少研究指出,他的理学思想,特别是《中庸章句》的《序说》,实际上脱胎于华严宗的理事说,反映了华严宗的印迹。因朱子之学在徽州的特殊地位,因而朱熹学说中所兼容的佛教思想,自然也成为徽州学术文化重要的部分而世代传承。除朱熹之外,徽州学术文化的代表人物中,还有不少学者与佛教渊源甚深。比如休宁的汪莘、歙县的鲍元康等等,通过阅读这些代表人物的著述,我们发现,其中有较多与名僧往来、交游之作,他们对佛教典籍的研习也无所不究。

此外,徽州传统学术文化还吸收了道教的部分思想。比如徽派学术文化的“开山”朱熹,早年就曾问学于庐山道士刘烈,研读刘氏所著《还丹百篇》,并切磋《易》学。《朱子语类》谓,朱熹早年“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词、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表明朱熹受道教影响甚深。朱熹之外,徽州学者中受道教影响者,并不在少数。休宁的程大昌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程氏的学术思想中,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例如,他的关于宇宙万物生成论的观点,是由道家的宇宙生成观脱胎而来;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尽管他将“无为”与“有为”有机地统一,赋予“无为”新的含义,但是我们仍能从中发现道家学说的影响。

自几千年来,儒家的人伦思想就强调宗法等级和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规范。这一强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伦理规范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徽州宗族以其为纲本,制订祭祀、孝养、供奉等宗族活动,必然也会在走笔习文的活动中将其作为规范和常情反映出来,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思想加以遵循和倡导。

文中所探讨的学术文化,虽然限定在传统学术理论和文化的范围内,实际上,传统学术文化也不可能跟与之相联的精神信仰、风俗民情、宗法伦理、社会经济等等明确的区别开来,徽州历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多元的整体,以其独特、丰富、辉煌成为地域文化中的典型一支,我们探讨明清徽地的传统学术文化的成因,一方面是就其现象尝试做一二浅析,更希望将这一传统在当代学术文化乃至更广的平台上发挥其时代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2] 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所著.桐城派与明清学术文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2008.

桐城派代表人物范文第2篇

一、考什么

《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点是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家要记住其生活时代及代表作,外国作家要记住的是其国别及代表作。对文学体裁而言,重点应是高中毕业生应该了解的一般常识。

历年高考的文学常识题和这一要求是相吻合的:试题中涉及的都是不同时期(或国别)的著名作家和作品,以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常识为主,并适当向课外延伸,其衡量标准就是“重要”与否。

二、怎么考

文学常识题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常常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多种文体常识放在一起综合考查。从题型来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题型:

1 表述性单项选择题

即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作家,外国作家等相关的文学常识合理组合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或表述错误的一项。

例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 《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 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 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b《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而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其代表作家是方苞、姚鼐等。

2 连线型单项选择题

即把作家、作品、作品的时代、作品的体裁(或主人公)等用横线搭配连接,构成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应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例,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 《北京人》————现代——话剧

c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 《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答案]b a中《秋浦歌》的作者是李白,c中《哈姆莱特》是戏剧作品,d中《欧根-奥涅金》的作者是诗人普希金。

3 填空题

例,按要求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它运用了

的创作手法。

(2)雨果,_____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它的著名作品有_____、_____等。

[答案](1)《诗经》赋、比、兴(2)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这种填空题是单一的文学常识填空题,也有可能和名句名篇的考查相结合。

此外还有判断题等题型,近年来一些新的题型也在层出不穷地出现。

三、怎么办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 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 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 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如我国古代小说可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主要保存在《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夸父逐

转贴于

日”“大禹治水”都是其中耳熟能详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分别以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唐:主要是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代表作品有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女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等。

宋:话本小说,它的出现标着我国白话小说的成型。代表作有《错崭崔宁》《碾玉观音》等。

明清:有拟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拟话本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二拍”,“三言”指冯梦龙编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蒙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长篇章回小说又分演义小说和世情小说。演义小说有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这些演义小说基本上是由文人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世情小说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辉煌顶点。此外。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等均是清代小说精品。

桐城派代表人物范文第3篇

借助于荒诞而有趣的联想,将一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常识联缀在一起,又好玩又好记。如:

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雷雨》过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见《日出》,知道这是一个《明朗的天》,便约上一起去观看他的《胆剑篇》。

二、 对比记忆法

对于一些易混淆的作家和作品,采用此法可以强化记忆。如:

刘鹗: 《老残游记》―高鹗: 《红楼梦》后四十回;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记》: 高则诚;

易安: 李清照―幼安: 辛弃疾;

樊川: 杜牧―临川: 王安石―震川:归有光;

茅盾: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小仲马: 《茶花女》;

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

伏契克:捷克―伏尼契: 爱尔兰;

诗歌《唐璜》: 拜伦―戏剧《唐璜》: 莫里哀。

三、 知识树记忆法

画文学常识知识树,能使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比如,可将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画在一棵知识树(见下图,尚不完整,只作示例)上,主干是从西周到明清的时间纵轴,枝丫是各具体的年代,枝丫上结的果子就是作家和作品,从根部的《诗经》《楚辞》一直到树梢的《红楼梦》。画完这棵树,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梳理和识记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1.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 孔子《论语》《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 老子《道德经》 4. 《孟子》5. 《庄子》

6. 屈原《离骚》7. 《荀子》 8. 《韩非子》

9. 吕不韦《吕氏春秋》10. 贾谊《新书》11. 司马迁《史记》

12. 刘向《战国策》13. 班固《汉书》

14.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及其作品 15. 建安七子

16. 诸葛亮《出师表》 17. 李密《陈情表》 18. 陈寿《三国志》

19. 陆机《文赋》20. 王羲之《兰亭集序》

21. 陶渊明《饮酒》《归去来兮辞》

A. 刘基《卖柑者言》B. 罗贯中《三国演义》C. 吴承恩《西游记》

D. 归有光《项脊轩志》(唐宋派)E. 汤显祖《牡丹亭》

F. 袁宏道(公安派)G. 冯梦龙“三言”H. 凌初“二拍”

I. 张岱《陶庵梦忆》 J. 李渔《闲情偶寄》K. 蒲松龄《聊斋志异》

L. 洪《长生殿》 M. 孔尚任《桃花扇》 N. 方苞(桐城派)

O. 吴敬梓《儒林外史》 P. 曹雪芹《红楼梦》

【训练题】

⒈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的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

B. 《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索耶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 《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

D. 《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明清三代,小说发展到高峰,产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著名长篇小说。

B. 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其代表作中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C.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诗歌形式,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D.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长篇小说。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C. 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 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唐代诗歌体裁完备,名家辈出。“诗圣”杜甫饱经忧患,作品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和《兵车行》《丽人行》《长恨歌》等。

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的诗集《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的奠基之作,《屈原》《虎符》《棠棣之花》是他的历史剧代表作。

C.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D. 《吉檀迦利》《静静的顿河》《玩偶之家》《永别了,武器》的作者分别是印度作家泰戈尔、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挪威作家易卜生、美国作家海明威。

5. 《牡丹亭》是_________代戏曲家_________的代表作,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北宋初期,影响最大的民间词人是_________。宋词按风格一般分为_________派和_________派,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南宋时,继承苏轼词风和苏轼一起并称为_________的著名词人是_________。

7.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此联题写的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后主”指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

8. 写出下列评语评论的作品、作者及时代(朝代)。

①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评的是哪朝哪位诗人?

9. 下面是某中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里面犯有两处文学常识识记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迷恋金钱,金钱至上,必然导致人性的沦丧。小说《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因为恋金成癖,可以葬送女儿的终身幸福;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阿巴贡因为财迷心窍而成为嗜血狂。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A. 但丁是意大利人;B. 李汝珍为清代人;D. 《红与黑》的作者是司汤达)

2. A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3. 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白话小说)

4. A (《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5. 明汤显祖柳梦梅杜丽娘

6. 柳永婉约豪放李清照苏轼苏辛辛弃疾

7. 宋朝李清照南唐李煜(后主)

8.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②《红楼梦》曹雪芹清朝

③唐朝王维

桐城派代表人物范文第4篇

把文化资源创新融合为地区崛起的优势

新华月报:枞阳从汉武帝开始置县至今两千多年,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方以智、桐城派三祖等文化名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传统,对当下文化建设有何启发?

汪恕东:枞阳县历史悠久,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文化特质,在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结构中,一度成为皖江文化的中心。2007年,安徽省社科院和几个相关单位从数百名安徽籍的历史文化名人中评选出了100位“文化之星”,枞阳就占了11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中国明清第一人”的方以智。他的“坐集千古之智”和“义随世变而改”思想精神内核就是传承与融合、变革与创新。这对我们今天坐集全球之智,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谋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现在,枞阳以“文章之府、山水城市”形象定位进行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扬“坐集千古之智”和“义随世变而改”的文化精神,创新和融合枞阳深厚的文化资源,从而转化为枞阳崛起的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新华月报:枞阳“西乡喜文,东乡重武”,“武”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枞阳镇成为中线渡江指挥部所在地,县属江心洲和沿江各码头均成为的起渡点。崇武之风对渡江作战有哪些直接帮助?红色文化在枞阳文化建设中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汪恕东:“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枞阳人喜文重武,我认为这是以文武之道追求大道之行的精神体现,也是“气节之乡”的一个重要侧面。枞阳襟江带湖,扼长江咽喉,控南北要塞,清代到民国又与当时的安徽省省会安庆市紧邻,这样的战略地位注定了枞阳人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

从时期到时期,枞阳人的崇武之风、气节精神在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中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尤其在中,中线渡江指挥部就设在枞阳镇陈氏宗祠。枞阳几十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支前活动,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为的胜利给予了倾情支援。为此,许多船工、民兵英勇牺牲。

枞阳的红色文化,是一笔精神财富,用好这笔财富,有利于激发枞阳人的爱国爱乡精神,有利于形成舍生取义的道德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树立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新华月报:枞阳在文化建设上,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令人感受深刻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体现方面尤其突出。无论是群众还是干部都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枞阳在文化建设方面都作了哪些努力?

汪恕东:文化建设重在传承,但关键还是要着眼于文化的当代性。现在我们把“文化育县”作为培育枞阳文化精神和文化产业的长期战略。今年又首次把“培育枞阳地域精神,打造枞阳文化名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源于这样的思考。归纳起来,枞阳文化建设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文化资源发掘整理阶段。这个阶段有政府主导出版的《枞阳县志》、《枞阳文物志》、《浮山志》、《枞阳风雅》等;有民间和个人出版的《枞阳百咏》、《晴川存稿》、《方以智》、《老枞阳》和十几个文化巨族编修的族谱等。还有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学术探讨和文化资源研究,培养了一批研究开拓枞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人才队伍。

二是“文化育县”战略实施阶段。最近几年枞阳每年都把文化建设列入政府10件实事,2010年的莲花湖公园建设项目,2011年的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大型黄梅戏《寸草心》的创作,2012年的上码头历史街区综合改造项目。许多文化工程建设融入了大量枞阳历史文化元素,突出了枞阳文化精神主线。此外还有以天下枞阳人为资源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文化促进会、同乡会、联谊会,进一步唤醒了枞阳民众的文化意识,把枞阳文化融入了现代化发展的主旋律。

三是“枞阳名片”地域文化精神打造阶段。枞阳人最值得自豪的,就是拥有了一座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的浮山。从唐代孟郊、白居易到民国时期文化名人在浮山留下了一部浓缩文化史的四百余处摩崖石刻。特别是明清以降,方以智、左光斗、方苞、刘大櫆、姚鼐、黄镇、章伯钧等一大批名家名人,形成了以浮山为中心的浮山历史文化圈,使浮山不仅成为一个文化载体,还是一个蕴藏着无穷能量的精神载体。

近几年,枞阳还先后启动黄镇图书馆,浮山、莲花湖、旗山3个公园建设,着重植入枞阳文化元素,培育地域文化精神。如:以方以智为代表的“坐集千古之智精神”、以黄镇为代表的“爱乡爱国精神”等,围绕这些地域文化精神打造“枞阳文化名片”,不仅是枞阳整体发展形象的战略定位,对提振枞阳广大群众和干部的精神面貌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华月报:莲花湖据说是桐城派大家方苞的养鱼池,在此基础上兴建莲花湖公园是怎样的一种文化构想?

汪恕东:文化建设不能拆了“真文物”,建造“假古董”。莲花湖历史上曾经是方苞家族的祖产,现在建成莲花湖公园,一是有效保护了方苞家族的几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墓葬,二是突出了桂林方氏家族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三是为了打造枞阳“文章之府、山水枞阳”文化名片,四是为枞阳民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和宜居的生态环境,五是为了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建设莲花湖公园,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支持,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实际上是一个全民设计、参与的文化产物。现在已成为县城居民最爱去的户外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新华月报:枞阳县黄镇图书馆目前藏书4万册,整体配备相对比较先进。作为枞阳的一个重点文化项目,请详细谈谈枞阳县图书馆重建工程的决策思路。

汪恕东:1998年全国政协杨小波同志在枞阳挂职担任副书记期间,第一次系统地从学术、决策和精神引领3个层面对枞阳文化兴县作出战略思考,提出以兴建“黄镇图书馆”为切口推动文化兴县项目启动。但因为当时枞阳是国家贫困县,财力有限,被搁置下来。2008年,县委县政府首次决定每年以解决民生、促进发展为重点实施10件实事,“黄镇图书馆”项目被正式列入启动工程。

黄镇是枞阳县横埠镇人,是我国杰出的将军、外交家、艺术家,他一生对故乡充满深情,这种爱国爱乡精神是枞阳地域精神的旗帜。枞阳投资一千多万元兴建“黄镇图书馆”,是集“枞阳图书馆”、“枞阳历史名人纪念馆”、“枞阳史籍文库”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文化设施,是“文化育县”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也是弘扬爱国爱乡地域精神的一个伟大实践。它的建成标志着枞阳从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迈进的开始,标志着枞阳文化事业已进入现代化、常态化建设轨道。

发展文化的出发点是发展落脚点是民生

新华月报:从地理位置上说,枞阳处于长江北岸,曾一度因受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而受损严重。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枞阳遇到过哪些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汪恕东:枞阳临江环湖,历史上重大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仅上世纪90年代,9年当中就有6年发生灾害。此外,没有铁路,资源多样但谈不上丰富,留不住人才……都是影响枞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便从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一直戴到了2011年。

落后的农业经济只能保吃饭,文化建设更是举步维艰。为了改变这种生存状况,枞阳人克服重重困难,苦苦求索,发奋图强,终于在江河文化中找到了答案:以“工业强县、城镇兴县、三产活县、文化育县、生态立县”创新思维重新整合资源。

县委县政府一方面从工业强县入手,借助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内陆的闭塞状况,化解结构性矛盾,撬动了整个枞阳的崛起进程。一方面扬水之长,避水之害,充分利用自身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以“文章之府、山水枞阳”作为枞阳未来发展形象的顶层设计,改善发展环境,在城镇化建设中大量植入枞阳地域精神文化元素,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打造“枞阳文化名片”。经过多年的努力,枞阳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物质化建设实际上是改善投资环境的资本积累。然而,枞阳多数民众对文化资本化还停留在启蒙阶段,少数人由于缺乏文化上的视野和发展眼光,对枞阳文化建设的举措更是难以理解。这时候,枞阳县委县政府,必须要有更广阔的开放胸怀、更广阔的全球文化视野来激发地方活力。不折腾、不懈怠,排除一切不利于枞阳现代化进程的干扰。

新华月报:我们所到之处可以看到枞阳老百姓对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及街道、社区、镇村的文化活动开展得非常有特色。那么,今后枞阳在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打算?

汪恕东: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以先进的地域文化育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枞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现新时期枞阳重信、讲义、尊礼、崇文的地域文化精神,不断筑牢枞阳人民积极向上、敢为人先、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以繁荣的文化事业惠民。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加快推进县文广影视中心、体育中心、科技馆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结合县城建设,重点谋划实施县博物馆建设项目,培育城市文化。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范运行县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文宗文化、民间文化的研究推介,传承和创新黄梅戏、东乡武术等地方传统文化。三是以新兴的文化产业富民。深度挖掘和整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进文化与产业融合,通过文化招商培育和引进一批知名文化企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富民兴县的新引擎。结合县城发展,启动1-2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谋划打造文化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新闻传媒、艺术创作、电影戏剧巡演等文化产业。以浮山公园为龙头,启动白荡湖景区、白云崖景区、岱鳌山景区、羹脍寨湖、莲城湖综合开发,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枞阳全面发展的成果。

新华月报:发展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枞阳的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最直观、最直接的体现是目前的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枞阳县是如何为发展文化建设而优化环境的?

汪恕东: 枞阳临江环湖,山水相依,打造亲水天然的山水园林城市资源全国得天独厚。坚持城乡统筹,以“城镇兴县”战略改善发展环境,在城镇化建设中把文化融入主旋律,建设现代化城镇,不仅是枞阳全面崛起的需要,而且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崛起伴随着文化的崛起,没有地域文化精神的城市最后只能走向衰落。

枞阳在发展工业作为加速崛起、兴县富民主战略的同时,不仅优化发展环境和完善城镇现代化功能,彰显文化特色和山水自然生态特色,打造滨江明珠、特色集镇、秀美乡村“三位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城镇。更在城镇化建设中着重倡导文化理念,植入地域文化精神。有力提升了城镇综合竞争力、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使枞阳正在成为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城市、文化和自然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城市。

新华月报:有人认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矛盾因素,请从枞阳文化发展体会谈一下文化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

汪恕东:枞阳文化环境建设,既是优化发展环境、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需要,也是一次激活人们文明生活方式、开放性思维、文化观念、社会道德朝着现代化转变的大变革。文化成为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把枞阳深厚的人文资源加以创新,转化为枞阳崛起的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文化名片效应做大做强,不仅是延续枞阳文化千年流脉的需要,也有助于一个地区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忽略文化建设,软实力打造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为外来资本提供优越的文化环境,把本土丰厚的文化和外来资本融为一体,让它根植于这块土地,经济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11年底,枞阳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其根源就在于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兴县、三产活县、文化育县、生态立县”5大战略。始终以经济和文化建设为两翼,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

新华月报:枞阳县在发展文化的工作中所做出的有益探索,即文化枞阳经验,是否能够总结出值得全国其他地方借鉴的经验?

汪恕东:枞阳县在发展文化的工作中所做出的探索,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实践,出发点是为了发展,落脚点是为了民生。其做法,一是始终把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与物质层面的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创了枞阳城市建设的先例;二是改革征迁安置方式,以莲花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彻底改变沿袭多年的一户一宅安置为产权调换或货币安置,在县城新区安排交通便捷、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地块,严格按标准小区规范集中建设安置房,开创了平稳拆迁的先例;三是县委县政府一直主导文化建设,每项工作都由县委县政府委派县干具体负责,一人一事实行包干,开创了领导包保制的先例;四是每项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前向社会公布建设方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开创了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先例。

文化改革新目标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新华月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今年全国“两会”对今后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在深入文化改革发展方面,枞阳会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汪恕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今年全国“两会”确立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为文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枞阳县委县政府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一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二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紧迫性;三要增强机遇意识,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到今年底,我县将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已顺利开通,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将得到根本保证,县文广影视中心今年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枞阳县博物馆建设已列入县政府议事日程,重大基础文化设施进一步夯实,为枞阳县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制定并落实全县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我们将认真遴选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对外推介招商,重点打造建设枞阳文化产业园项目,不断改善投资和服务环境,吸引更多文化产业来枞阳落户生根。你发财我发展,实现双赢。

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艺创作生产、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引领群众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大型自创黄梅戏《寸草心》的推出,就是我县致力于打造艺术精品、树立枞阳文化品牌的行动和决心。

相关期刊更多

文史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

暨南史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