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木流牛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复原版本:2010年四川木牛流马:9月7日,四川广元木匠何多现展示花了5个多月造出的"木牛流马"。何多现2010年3月开始制作,8月初完成。"木牛流马"长2.08米,高1.4米,自重230斤,腹中可载420到450斤大米,后肢可以前后屈膝,以手推或牵为动力,可以行走在乡间小路,还可爬坡上行。
(来源:文章屋网 )
廉蔺将相,古都人杰地灵;滏河丛台,胜地风景如画。天蓝区明,云白贯彻。每日西下,白云火化通红;岁秋将至,群雁铺天南去。
春风拂世,柳杨抽枝;燕尾横过,万树出芽。日光融乾坤一体,冰雪和水泽通湖。和雨细风,毫水点滴如油;淡天绿地,蓬蓬风筝似梦。
夏日炎炎,花开一时;蜂蝶争舞,羽迷丛中。闪雷响天地共震,云雨下万灵皆欢。树木繁茂,荫散一方烈日;湖河散流,蜻蜓双飞点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饔曛?校?薇媾B怼:?缰链蟮馗?拢?蚰袂ɑㄊ鞯蛐弧5咎锝鸹疲?谂┫彩账豆?挥闵?Ь??嫒嘶兜梅世稹
《庄子》
秋水时至①,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涘渚崖之间④,不辩牛马⑤。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⑦。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⑧。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⑨,望洋向若而叹曰⑩:“野语有之曰1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3,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6。”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17,拘于虚也18;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9;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0。今尔出于崖涘21,观于大海,乃知尔丑22,尔将可与语大理矣23。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24;尾闾泄之25,不知何时已而不
①时:按季节。
②灌:注入。河:黄河。
③泾(jìng)流:水流。
④两涘(sì):河的两岸。诶:水边。渚(zhǔ)崖:水洲岸边。渚:水中洲岛。
⑤辩:通“辨”。
⑥焉:乎。河伯:黄河之神。伯,长者之称。
⑦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⑧东面:脸朝东。端:边,尽头。
⑨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旋:转,转变。
⑩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若:即海若,海神。11野语:俗语,谚语。
12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13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闻:学识,学问。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少、轻,作动词用。
14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难穷:难以穷尽。穷:尽
15殆:危险。
16长:长久,永远。见:表被动。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
17以:与。语(yù):谈论。
18拘:拘束,局限。于:被。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19笃:固,局限。时:时令。
20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束于教也:受所受教育的束缚。
21尔:你。崖涘:河岸。
22乃:才。丑:鄙陋。
23大理:大道理。
24盈:满。
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曾经的它,绿林环绕,一片苍茫的碧绿点缀着荒芜的边疆;曾经的它,流水落花,一片清澈纯净滋润了两岸的牛马;曾经的它,雁排长空,虎啸深山,一片秀丽清爽成为了动物的天堂.而现在,塔里木河的改道,两岸人口的激增和“四盲”的施行,犹如一把把亮堂堂的匕首,狠狠地刺向罗布泊的心脏,终于,罗布泊的血液流干了,僵死在广袤的大西北.那胡杨林露出狰狞的面容,如木乃伊般伫立在漫天的黄沙中,又如一幅幅恐怖骷髅伸开阴深的魔爪.那就是罗布泊对人类似火燃烧的愤怒,那就是人类残忍的见证.
然而不仅仅是罗布泊,清秀的青海湖正在渐渐消瘦,温柔的月牙泉正徘徊在生死边缘.而这一切都是贪婪凶残的人类造成的,人类对大自然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人类就是那个万死难辞其咎的凶手!
罗布泊的消逝让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它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它,那等待它的将是残忍的死亡啊!
春天,播种的季节,我离开樱花烂漫的昆明, 前往红河哀牢山。盘山公路曲折蜿蜒,远山郁郁葱葱,飞扬的尘土和迷雾遮蔽下,一切似乎没什么出奇的。一直到走近了这山,我才看明白,那云里雾里层层叠叠的都是梯田啊!起伏山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如链带般的梯田,自山脚悠悠然环绕而上,一层层连绵不绝,形成苍茫壮阔铺天盖地的梯田群体。
这就是著名的云南元阳梯田。这里由于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形成层次分明的气候带和终日茫茫云海的奇观。就在这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山岭间,在坡度15~75度的沟壑间,嵌刻着一块块、一条条梯田。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高原来到云南南部这个山区。面临着山地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大难题,哈尼族人以顽强的性格,在山坡上用泥巴和石块砌起围墙,围住新开垦的农田,引来潺潺山泉灌溉,并在水雾缭绕的梯田中种植稻谷。
一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
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无不精心经营。如水源管理,他们发明了“水木刻”。这是根据各家权益设置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横木,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的流动,水位上升到该家的刻度,则立刻关闭水口,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保证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流供给。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