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夕阳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写诗题
(1)李白的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作者及诗题
(1)送别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春: _________ ________ 夏:_________ __________秋: _________ ________ 冬: _________ ________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某种植物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1、( ),后不见来者。
2、( ) 悠然见南山。
3、( ),燕山月似钩。
4、( ),只是近黄昏。
5、( ),一览众山小。
6、 明月几时有,( )。
7、 随风潜入夜,( )。
8、 生当作人杰,( )。
9、 海内存知己,( )。
10、少壮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谁知盘中餐,( )。
13、野火烧不尽,( )。
14、谁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穷千里目,( )。
17、但愿人长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国破山河在,( )。
20、百川东到海,( )。
21、感时花溅泪,( )。
22、大江东去,( )。
23、人有悲欢离合,( )。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 )。
25、春花秋月何时了, ( )!
26、问君能有几多愁? ( )。
27、黄沙百战穿金甲,( )。
28、劝君更尽一杯酒, ( )。
29、粉身碎骨全不怕,( )。
30、南朝四百八十寺, ( )。
31、独在异乡为异客, ( )。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 )。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 )。
34、莫愁前路无知己, ( )。
35、天苍苍,野茫茫, ( )。
36、青箬笠,绿蓑衣, ( )。
37、横看成岭侧成峰,( )。
38、毕竟西湖六月中, ( )。
39、等闲识得东风面, ( )。
40、遗民泪尽胡尘里, ( )。
41、问渠那得清如许, ( )。
42、竹外桃花三两枝, ( )。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 )。
44、东边日出西边雨, ( )。
45、路人借问遥招手, ( )。
46、洛阳亲友如相问, ( )。
47、绿阴不减来时路, ( )。
48、蒌蒿满地芦芽短, ( )。
49、( ), 人间能有几回闻。
50、( ), 西湖歌舞几时休。
51、( ), 巴山夜雨涨秋池。
52、( ), 八千里路云和月。
53、( ), 留取丹心照汗青。
54、( ), 一枝红杏出墙来。
55、( ), 立根原在破岩中。
56( ), 路上行人欲断魂。
57、( ), 一行白鹭上青天。
58、( ), 只缘身在此山中。
59、( ), 烟花三月下扬州。
60、( ), 早有蜻蜓立上头。
61、( ), 西出阳关无故人。
62、( ), 欲饮琵琶马上催。
63、( ), 不教湖马度阴山。
64、( ), 疑是银河落九天。
65、( ), 五千仞岳上摩天。
66、( ), 飞入菜花无处寻。
67、( ), 春风送暖入屠苏。
68、( ), 隔江犹唱花。
关键词:酒旗 青旗 青帘 征帆 平冈细草 沽酒
酒旗是古典诗词中眼熟的一景,一般说来,它在主题的表达中作用甚微,仅在景物烘染和感情抒发中起着有限的作用,地位虽轻,但它的位置却不可取代。
下面我们先熟悉一下诗词里面扬起的酒旗形象。在古典诗词里,酒旗,又称酒帘,酒旆,酒幌,青旗,青帘等等。它在抒情写景中发挥着辅作用,少有成为专咏对象的时候。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有“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的词句。这是说东逝的大江之上,天际处的征帆,正洒满夕阳的余辉,西风飒飒,两岸卖酒人家的酒旗正在风里猎猎作响。词句里的酒旗,成为全词雄浑意境、苍凉格调的有力烘托。张昪《离亭燕》一词中有:“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的句子。行客归远,影像渐至朦胧,只有帆影依稀闪烁于远天云端,只有烟波中隐显的酒旗与帆影比肩,衬托出烟雨江南的独特之美。柳永《夜半乐》一词里也有招摇的酒旗,“望中酒旗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三句三景三幅画,如睹如亲,把作者“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的见闻所感给画了出来。兴寄情牵,作者眷恋旅途风景,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藉着飘飘的酒旗,淡烟笼罩的江村,霜染的红叶表现出来。而段成式《柳枝》中的“只向江南并塞北,酒旗相伴惹行人”,李中《江边吟》中的“闪闪酒旗招醉客”,词句说明了一点,不论大江南北,酒旗招摇的地方就是消解游子念亲怀远之情的地方,酒能解愁,古今一理。北宋梅圣俞的《春寒》诗中“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的诗句,欧阳修《秋怀》中“西风酒旗市,细雨天”的诗句,在这些诗句里,酒旗俨然成了节令转换的标志。李贺《江南曲》一诗里也有“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的诗句,梅雨霏霏,酒旗应时而变,它也似乎成了显示天气变化的标志物。
作为抒情写景陪衬的酒旗,有时也会在营造诗的意境、强化诗歌主题、让读者在体验诗境审美愉悦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们看陆龟蒙的《怀宛陵旧游》一诗,诗歌写道: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诗里提到的陵阳是指陵阳山,它在今天安徽省宣城县境内,这是一座文化名山,吸引过众多文人雅士驻足。史有记载的有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他作宣城太守时,曾于陵阳山风景绝美处建有一楼,后人称其为“谢公楼”,又名“北楼”。另外,这方佳山胜水,同样也让唐朝大诗人李白倾慕不已。史有明确记载,李白曾在这一带生活过几年。他在《秋登宣城谢朓》中,就对这儿的幽美山水风光称赞有加,诗歌写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诗歌写了陵阳山一带的秀美风光,累累秋实,和秋至梧桐衰的萧瑟景象。语言明净传神,风景宛然在目。再看陆龟蒙的诗,前两句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昔日的风流人物,和诱人风景。三四句重把目光拉回到现实中来。融融春意,日暮溪静,无限风光惹人怜,特别是卖酒人家门前高悬的酒旗迎风招展,倒影入水,让行人不胜流连沉醉。这面酒旗非彼酒旗,它与行人相伴,有力地突出了碧山青溪之畔的酒家特有的生气。此时的酒旗,在全诗中便成了诗歌意境的重要内容,远不如前边抒情写景的陪衬角色所比。
我们再看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词: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一开头,作者就以淋漓的笔墨绘出了一幅写意早春图,画面清丽疏淡,生气勃勃。东风吹拂,桑芽绽苞,幼芽睁开了它惺忪的睡眼,蚕种也在暖煦煦的和风里,破壳而出,幼绒绒的蠕动,煞是可爱。山坡上,碧草如茵,黄犊长鸣,夕阳西下,暮鸦归巢,景象历历如绘,宛然可亲。在体现早春清新、富有生气的特点时,作者选择了“柔桑”“蚕种”“细草”“黄犊”等意象,显示了其独到的艺术匠心。
下阕同样以写景始,“山远近”,是说四周群山环拱,风景如画,“路横斜”则指出了道路蜿蜒曲折,纵横交织,青旗飘飘,酒家浮出人的视野,此时的“青旗”引入了人的内容,让全词的风景描写有了指归,让景物一下活了起来。相信每个读者读后不难生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感觉。人是诗词的核心,名山胜水描写离开了人的参与就难以立住脚。全词最后两句,还是以城乡风物的对比描写,再次深化了浓郁醉人的春光,生活气息浓厚。
后边一诗一词的两个事例中,点出了诗词中一向难占无限风情的酒旗,有时也会突破陪衬的角色,担当起统领诗词全篇的使命来。
酒旗虽微,但它却是诗词组成中的有机元素,如茂林修竹的一枝一叶,失了就是一份残缺;酒旗虽小,也是诗词元素里的组成之一,在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中,离不了,少不得。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诗歌诗意 落实能力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一、诗意的积累——为学生奠定诗意人生
悠长的历史长河中,诗一直是占有绝对地位和优势的文学式样,是其他文学不可比肩的。早在春秋时期,诗歌是正统文学的代表。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的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厚积薄发”,积累是创作的基础。不背诵则谈不上积累,背诵的方法有很多。
1.分类背诵法:教会学生进行古诗词分类整理的方法。例如按季节分类;按情感分类;按自然景物分类等。接着,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性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不断拓宽学生积累的途径。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既复习了古诗词,也可使文章增色不少。
2.拓展背诵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了《黄山奇松》后背诵描写黄山的诗句,描写其他山的诗句;学了《夕阳真美》背诵描写日出、日落的诗句……这样的拓展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也是学生古诗积累的良好途径。
3.每周一诗:教师每周推荐一首名诗,让学生背诵。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不断保持学生积累古诗的热情。
当然,我们教师也应该背诵积累大量的诗词,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养成深厚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指导好学生。
二、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更重要的是,独具魅力、富有诗意的语言在使学生获得美感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营造了浓浓的文学氛围。
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蝴蝶谷中黄蝴蝶的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树木花草间,山石溪水畔,黄蝴蝶一只挨着一只,一片连着一片,浩浩荡荡,金光灿灿。真是‘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万千数’,这里是山谷,更是蝴蝶的天堂,多么金碧辉煌呀!”感受了彩蝶的美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小结语:“这些蝴蝶的颜色各异,姿态万千,在柔柔的春风里,像五颜六色的花瓣一样飞来飞去,真是‘阳光翻飞/张开的双翼/装点三月的风景’,多美呀!”……教师的语言已经成了优美的诗,诗一般的语言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为学生创设了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三、诗意的拓展——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确,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在感受“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从北方飞来”后,我们吟诵“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感受丹顶鹤洁白的羽毛以及众鹤各种姿态后,我们吟诵“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惊身蓬集,矫翅雪飞。”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学习《夕阳真美》后,我们吟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的知识,学到了新的知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意境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心理的满足,让他们感受到积累的古诗并非无用。
四、诗意的创生——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的梦幻栖息地,是学习的快乐大本营。但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过于模式化,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忽视了孩子喜欢新奇多变的心理特点。我们是否可以卸下“应试”的枷锁,大胆地“玩语文”“玩教学”,追求那一份我心飞翔、乐趣无限的境界呢?
富有情趣的教学设计,让学习活动成为富有诱惑力的行为,跃动语文课堂的灵气,成为智慧的生命符号。情趣盎然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重组文本。
一、品味古典诗歌“炼字”的独到之处
1.把握古典诗歌中的动词。在古典诗歌中,动词的准确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尤其是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动词的使用能够使静态的景物变为动态的景物,它能够使我们描写的景物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字活全句活,全句活全诗活。比如说“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一句中的“闹”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写活了,春意在红杏枝头欢快地闹着,她要将这种快乐传遍大地的每个角落,让大地弥漫着春天的浓情蜜意。—个“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2.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通常都是修饰名词的,或者说是修饰“人”“物”和“景”的,它的出现不仅能表现出形象化的特点,而且能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老”“昏”“瘦”这几个形容词都属于冷色调的词,接连使用给我们展现了深秋萧瑟荒凉的景象。诗人骑在瘦弱的马上,走在枯草丛生的小道上,耳边时不时传来乌鸦凄凉的叫声,此时此景,孤独、寂寞之感在一个流落在外的游子心中油然而生。
3.注意副词的使用。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巧妙地使用副词,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现力,而且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感情变得浓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从这句开始,从描写故乡美丽的景色转入表达对故乡浓浓的不舍之情,一个“仍”加深了这种感情,无论我要去的地方的景色有多么美丽,我仍然喜爱的是我的家乡和家乡的山水之景。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4.注意叠词的使用。叠词是通过一个字的反复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气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在这句话中,七个叠词的堆叠,虽然简单,却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李清照那寂寞悲伤的愁绪。她在寻寻觅觅,找寻着往日快乐的生活,与丈夫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剩下她一个人,所以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当时的她身受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这一切的一切,怎一个愁字了得。叠词的叠加让人感受到了言语中的时续时断和那难以言说的痛楚。
二、品味古典诗歌中关键的语句
古人除了注重“炼字”以外,还非常重视诗句的锤炼。因此我们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不仅要品味诗句中重要的词语,还要把握诗句中关键的句子。我认为,在古典诗歌中,有两类句子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1.抒情性的语句。古人写诗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所以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蕴含着浓烈的感情的诗句。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和直接抒情三种。
写景抒情的语句通过描写具体形象的景物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既生动形象,又充满情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描写的是塞外的雪景,但他以梨花为喻,以春风吹、梨花盛开的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大雪纷飞的景象,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不仅没有让人感受到塞外下雪时的寒冷,反而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传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叙事抒情的句子大多运用典故来抒发感情,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表明自己的志趣和情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一句中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归来的感触。出句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迁的感叹,无限悲痛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就抒发了杜甫年轻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我们的学生也正处在人生的发展期,这样的诗句必然会给他们一些鼓舞,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习杜甫的这种精神和气概。
2.饱含哲理的诗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其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这句话妙就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古典诗歌的语言虽简洁凝练却意蕴深刻的特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呢?我总结归纳出来的方法有三种。
1.替换法。这是一种可以用于任何体裁作品中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品味词语。我们在赏析词语的时候,通过替换比较个别描写意象典型特征的字,在比较分析中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中的“潜”能不能换成“飘”,有风的晚上,雨一定是倾斜着下的,用“飘”固然也很形象,但是它却达不到原句中的意境了。因为“潜”有隐藏的意思,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雨来时悄无声息让人浑然不知的情态,表现人们的惊喜和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
2.比较法。在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在比较意象和感情的过程中来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一是比较同一种意象在不同诗歌中抒发的不同情感。比如唐代诗人宋伯仁《清明插柳》“清明处处插垂柳,院宇深深绿翠藏。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是借杨柳表达自己内心中一种感伤的情绪。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就借杨柳来抒发离别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弥漫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三首虽然都写了“杨柳”,但承载的感情却是不相同的,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也不相同。二是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李清照早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流露的是轻松愉悦之情。晚期《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憔悴损”“独自”“细雨”“黄昏”,表现的是一种伤感的情绪,语言风格沉郁哀婉。
历代诗词歌赋浩如烟海,考题内容形式多如繁星。怎么在中考复习中带领学生临门一脚,取得实际的效果呢?我在今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感觉效果不错,特拿来与同仁共享,也期待同仁指正。
一、春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考了什么
中考一年又一年,试题一道又一道。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要了解历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关于诗歌赏析都考了什么,并能从中看出考题的规律和方向,这样,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考生在考场上看到考题时有“云深不知处”的茫然。
笔者课前搜集了本市近几年中考中的诗歌赏析试题,以便引领学生直观地了解考题方向。2011年,两首诗对比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012年,依然是两首诗对比阅读,赵翼《论诗》和杜甫《戏为六绝句》;2013年,白居易的《村夜》;2014年,杜牧的《题齐安城楼》;2015年,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2016年,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了解苏教版课本内容的人都看得出来,近几年来,古诗的出题方向很明显,就是由课内向课外过渡,然后完全到课外,但所选诗歌多是主题明显的、诗句凝练的、用词简明的绝句。知道了这一点,师生都放心坦然了吧。
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问了什么
年年的中考似如约而至的风雨,风雨过后,那一道道试题便如被风雨吹落的繁花,印刻在了老师们的心坎里,留在了学子们的记忆里,也映入了后继者们的眼睛里。针对诗海拾贝中挑出来的诗词,出题者想让考生们品鉴什么呢?知道这一点,考生就可沿着他们的视线,去读诗去赏诗。
一起来看看近三年的诗歌赏析都问了什么。2014年,(1)请你说说第二句中“寒”的理解。(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2015年,9.(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2016年,9.(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师生经过分析,总结出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是以下三点:1.理解诗意,包括分析词语含义和描述诗句意境;2.体会情感,包括表达诗人感情和表述诗歌主旨;3.赏析精妙,包括赏析遣词造句、分析艺术手法和品味音韵节奏。
知道了考试中会问什么了,如同找到了一条条通往罗马的大道,那么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老师就可以带着学生沿着这些光明大道,一路高歌奋进了。
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答了什么
了解了试题中会问什么,如同找了康庄大道,而答案就如同路上一家家酒香四溢的酒家,等着路上走来的人去品。教者就和学生一起走进一家家酒肆,去品一品那些醇香浓厚的美酒吧。
一起来看看近三年诗歌鉴赏的答案。2014年,(1)“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2)“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等)之情;2015年,(1)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_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前途迷茫的感慨。2016年,(1)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2)“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描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实际上谢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寓了作者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师生可以一起归纳出答题的要领。1.理解诗意时,需要文言基础,理解意象,联想想象,完美表达;2.体会情感时,需要知人论诗,结合诗文,借助注释,严密表述;3.品味字词时,需要理解词意,诗中含义,表现作用,表达感情;4.赏析手法时,需要明确手法,诗中用法,表现主旨,表达感情。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做什么
了解了考题,知道了答法,在平时的教与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要想收获清澈如渠水的满意成绩,必须注入源头般汩汩的活水。为此,笔者引领学生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揣摩考点。选择一首古诗,最好是各地考卷中的有定论的古诗,让学生根据前面总结出的考点以及答法,自己去揣摩这首诗的考点,然后拟写考题,并给出答案,老师最后出示出题专家们的考点以及答案。这样的方式多训练几次,学生们大有长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