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广播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广播必将走向“可视化”
迅速、及时、覆盖面广、互动交流、收听方便是广播媒体独有的特点。从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试验广播,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正式起步开始,广播几十年一枝独秀。但随着后来电视的不断普及,以其声形并茂、情景再现,争夺了广播市场的份额。广播由一家做大逐步变成弱势媒体。近十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又逐步兴起、纷纷抢滩登陆媒体市场再分一杯羹。广播迅速、及时、覆盖面广、互动交流、收听方便的特点已经不再是独家优势,“远在千里之外、近在身边耳旁”、“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性、神奇感,已经由吸引受众的优势变成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相对于电视、网络“听其声、见其影、观其形、能下载”来说,广播弱势凸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广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广播人用发展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研究好、把握好广播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今年1月13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加快推进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一场中国传媒革命一触即发。面对这场巨大的变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如何“抢抓机遇、借势发展”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如何“变背对背”为“面对面”,如何由仅知道我们说什么,还能知道我们如何说、如何做,努力打造“看得见的广播”,满足百姓“眼见为实”的心理,已经成为广播今后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国内外的广播媒体已经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实践。
韩国KBS等传媒集团几年之前开始运作互联网上的“可视广播”,将艺人到直播间参与的访谈节目在互联网上直播。英国、美国、德国、芬兰、新加坡等国也已经开通了基于无线调频服务和移动电话交互性于一体的可视广播。
2006年9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DAB移动多媒体广播正式启动。受众通过手机、电脑、便携式接收终端等装置收听广播节目,收听收看文字、图片等多媒体信息。
北京、广东、湖南、浙江等地的电台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近几年的时间里成功实践了广播节目视频在互联网上的直播和点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这些“可视广播”的探索和实践几乎都是围绕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进行的。当前,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在积极推进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作为同属广电部门旗下的广播与电视更需要整合资源、深度融合。广播应该积极借助电视这个强势媒体,与其互补有无,积极利用电视平台打造可视广播。
二、延边电台汉语频率利用图文广播频道实现广播节目视频直播的探索
顾名思义,图文广播是指在现有广播音频信号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图像、文字等信号为一体,以电视为传播平台,实现在电视上收听广播节目和收看图文资讯的广播媒体。从技术上说,图文广播得益于图文电视的出现及应用。图文电视1973年诞生于英国。我国着手这方面的研究至今也已有近30年的时间。从1992年至1993年期间,全国先后有十几个省市电视台陆续筹办了图文电视节目。2004年,云南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利用红河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闲置的图文电视资源,尝试开办图文广播频道,将音频信号通过有线电视传入终端用户,而图像部分延续了图文电视的内容,不定期进行更新。这一探索得到了电视用户的欢迎,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延边人民广播电台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台,在东北边陲的建设中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延边电台坚持以技术提升为突破口,立足广播资源,尝试从多个方面寻求业务增长,提出“办看得见的广播”的创新理念,注重媒体融合与技术整合,确立了把广播办到网络上、办到电视上的发展思路。
2003年,延边电台首先开通了延边信息港网站,并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广播节目的网上收听。2005年,延边电台又投资十多万元,引入了图文广播制作、播出、管理系统,尝试开办了延边电台图文广播频率,为广播业务的发展搏出一块新的天地。这套系统利用当地现有的有线电视系统(CATV)网络,在电视U段频率中新设一个频道,24小时播出延边音乐生活广播的节目和图文信息。其中,图文包括新闻、新闻图片、生活常识、天气预报、延边风情、供求信息等。2009年随着数字电视的推广,延边电台汉语频率在延边广电局的支持下,又成功使图文广播频率进入了数字电视网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图文广播画面与声音内容不一致,画面单一、可视性差等弊端逐渐凸显。为了进一步发挥图文广播以电视为传播渠道的优势、丰富图文广播的播出内容、创新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延边电台汉语频率又开始了将广播部分节目视频实现电视直播的探索。2010年2月5号,延边电台汉语频率正式将行风热线节目“百姓热线”通过图文广播频率实现电视直播,成为吉林省首家把广播办到电视上的行风热线类节目。
“百姓热线”栏目的电视直播,是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用摄像机采集直播间内的图像,然后传输到图文广播播出设备上,转换为图文广播电视的视频信号,在数字电视网络内的图文广播频道进行播出,实现了图文广播电视频率音视频内容的统一,将直播间内的一举一动、声音图像,真实地再现给广大受众,起到了广播节目电视直播的良好效果,在吉林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了广播媒体利用自办电视频道实现广播节目电视直播的目标。
“百姓热线”栏目实现电视直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受到广大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关注。
首先,广播节目的电视直播,弥补了广播有声无形的先天缺陷,将主持人、嘉宾以及直播间的画面实时展现给受众,满足了广播听众对广播制作播出过程和主持人以及嘉宾的神秘感,使节目播出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饱满。
同时,《百姓热线》作为延边电台汉语频率与纪检委联办的一档民生栏目,经常会邀请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做客直播间,现场接听百姓的热线电话,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实现电视直播后,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形象直接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面对面的接受百姓的咨询、求助,增加了百姓对节目的信任度。实现电视直播也让各职能部门对《百姓热线》这档节目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节目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也显著增强。
而且,对于目前的我国主流受众来讲,有线数字电视还是日常状态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接收媒体。虽然目前有线数字网络也设有几套数字广播节目,但是大都以固定画面为主,主要还是音频收听功能,与广播节目的音频、视频同时直播在传播效果上是不可比拟的。广播节目实现电视直播,在变化广播忠实听众收听形式的基础上,提高了广播电台的知名度,扩大了覆盖面。
此外,虽然目前有线数字电视在表象上动辄几十个频道,观众似乎有很大的选择收看空间,但是受众一般最关心的是身边发生的于自己相关的事情。《百姓热线》现场接听听众热线,解答的都是当地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虽然在画面质量上与其他专业电视台的节目无法相比,但是在内容上却占得先机,因此吸引力和关注度并不比其他电视频道逊色。
三、延边电台汉语频率广播节目实现图文广播电视播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延边电台汉语频率目前虽然成功实现了广播节目的电视直播,但是毕竟还处于创新和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广播媒体由于视频节目制作播出的基础和经验较差,电视直播时的画面还比较单一、枯燥,视觉冲击力和审美程度不高。
其次,电视直播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台主持人在形象包装、镜头前的表现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目前,在图文广播24小时播出时间中,只有《百姓热线》一档节目实现了电视直播,节目数量不多,无法实现受众的持续关注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通过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加以解决。
今后,延边电台汉语频率还将积极探索将嘉宾访谈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其他品牌节目逐步实现电视直播,以常态形式固定下来,并逐步增加视频节目数量,不断提高图文广播频道的收视率。
【关键词】现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0 前言
广播电视技术正在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对现代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广播电视技术的展望与发展趋势,能够推进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广播电视技术的需要,因此,研究现代广播电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 广播电视技术的概述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广播电视技术正在向数字化发展,数字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广播电视的核心技术,通过一次的全面技术革新,可以实现信息传输的数字化,提高电视传播效果与质量,因而,推进广播电视系统数字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二,广播电视技术也在逐步向网络化发展,网络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电视台建立起编辑、采集、传输、制作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同时,网络化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实现了信息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卫星直播平台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利用广播卫星向地面转播电视具有悠久的历史,从1963年开始,到2017年,卫星广播通信发展迅速,已经开启了卫星直播时代,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1]。
2 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思考
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思考,有助于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随着电缆电视与光纤通信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广播电视技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分支,可以享受丰富的广播及电视节目,还可以进行网络互动,增加了广播电视发展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坚持科学技术与现实社会的统一,将现代广播电视技术与传统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可以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产生了社会价值功能,广播技术发展迅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缩小了城乡信息差别,转变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模式。虽然广播事业发展迅速,但人们对广播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认为广播电视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有的人认为,广播电视技术,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加深了政治危机,造成了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衰退,阻碍了文学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广播电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一面,但是,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广播电视技术,趋利避害,利用广播电视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带领人们走入新的信息时代[2]。
3 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展望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会产生质量低劣等问题,且就目前的广播电视技术水平,还很难克服广播电视中存在的问题,因而,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展望,促进其不断改良。广播电视技术的的展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在广播电视模拟信号的接收和传送过程中,极易受到干扰,产生噪音与杂音,混淆原信号,影响信号质量,而数字化信号能够解决此问题,获得最为原始的模拟信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不超过极限值的燥扰、失真等干扰进行恢复,保证信号质量。数字信号便于加工处理,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可以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开辟广播电视技术新道路,由此可见,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尤为重要。第二,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化,通过网络化,可以开辟网络广播电视直播,更新广播电视形式,更新广播电视技术,实现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
4 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
国际卫星电视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卫星电视技术从80年代就开始从C波段到Ku波段的过度,从大口经集体接收到小口径卫星直播接收,实现了公众广播的改革,除此在外,受到HDTV的技g进步的影响,卫星电视广播已经成为了收费电视体制,推动了标清到高清的过度[3]。国内卫星发展起步较晚,在80年代中期,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发展,可以促进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我国卫星广播电视技术到90年代才开始普及,催生了大量卫星电视经营与生产企业,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外国公司占据了我国卫星电视接收市场,我国卫星电视广播发展缓慢,仍处于初级阶段。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广泛,基本普及,但唯一不足的是,技术发展仍较为落后,过分依赖外国技术,我国在广播电视技术上,还需要加大科技力度,进一步研究发展,促进技术的更新。近几年,我国直播卫星芯片发展迅速,卫星芯片中的信道调节芯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是解码芯片仍然依赖进口,被国外市场垄断,由此可见,发展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是发展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的关键。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电视广播技术,可以进一步扩大用户,增加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连接,开拓直播卫星应用的新领域,以便更好的为直播卫星业务服务。总之,卫星广播电视技术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发展[4]。
5 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迅速,建立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有助于为现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作出新的规划,因此,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梁永.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中数据挖掘的积极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221.
[2]邵帅,张彦慧.现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探究[J].新闻论坛,2015(3):99-100.
[3]佟长剑.数据挖掘在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中的应用[J].新媒体研究,2015(1):43-46.
[4]蔡贺.浅谈现代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在广播电视技术项目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5(8):124-126+136.
[5]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IPTV、OTTTV、网络视音频等新媒体不断冲击着传统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阵地,广播电视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规模份额逐渐缩小,受众大量流失,广电行业的繁荣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就当前实施三网融合来讲,电信行业发展推进最快,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受益最多;而广电行业原有的发展优势却在不断被弱化,行业市场份额逐级减少。尽管广电行业内部近年也在改革,但力度不大、进展缓慢,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整体格局,而是各省(市、自治区)各自为政,未真正实现全国广电网络的整合。此次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并未通过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提升行业竞争实力,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优势。
2制定发展措施
面对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挑战,广电行业应当高度重视,深刻反思,找准差距,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发展措施,尽快摆脱被动不利格局。一是要重视提高节目质量,调研不同受众者的需求,认真策划和研发节目内容。二是借鉴其他传媒的成功经验,重视拓展业务空间,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用高质量的节目和周到的服务赢得客户。三是急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通过改革节目制作运作机制,提高节目制播能力,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种需要。四是充分开发利用广电传媒的实用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优势,从抓好市场调查研究入手,不断研发更新广电传媒新产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巩固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阵地。五是拓展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争取政府在政策层面上更大力度和更有实效的协调和支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新媒体业务发展空间,巩固农村直播卫星覆盖等优势。六是要心存危机忧患意识,积极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
3加强技术监测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技术监测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能与确保安全播出的技术监管手段和重要技术环节;是主管机构实施行业技术质量评比、评判和规范化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维护空中广播电视电波运行秩序、保护用户权益和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广播电视行业自身发展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广电行业内部自我管理和建立广播电视技术质量自我监督机制的耳目和有力助手;是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改善播出质量和扩大有效覆盖的科学技术手段,是实现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监测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的发展而发展的,广播电视覆盖到哪里,相应的监测技术系统就应当跟随覆盖到哪里。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需要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和完善的广播电视监测网,并且不同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手段需要不同的技术监测措施,以实现监管机构对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播出质量实时监测,对电波覆盖效果和传输情况准确、有效和及时地进行核查,维护和管控空中电波和网络频道运行秩序,核查各类播出系统是否符合播出相应的技术参数标准。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和传输及播出技术质量;监测广播电视频段无线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监测境外电台对我国广播的动态等。这就是说,要对广播频段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的技术质量和覆盖效果进行监测;要对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是否合法、是否按政府批准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传输和播出进行监测;要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保证广大受众良好收听收看;要对境外对我国的广播是否按国际法规和国际协议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监测,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加强广播电视监测,完善对广播电视多媒体播出传输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是广电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广播电视行业在求生存、谋发展的同时,要牢记“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根本职责和义务,务必高度重视对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技术更新改造,采用科学、有效和完备的技术监测系统,加强对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及时进行补位、跟进和完善,加大对广播电视新媒体播出全方位的监测监管,不断增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有效地保障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传输覆盖效果。
4甘肃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系统现状
甘肃广播电视监测工作起步较早,从最早的手动、半自动广播电视监测阶段,发展到单板机自动监测、磁带记录、及时报警、纸带打印;再到采用上海科江公司的自动化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实现了全省15个地市30多套中波广播的联网监测,以及兰州市区4套开路模拟电视、10多套调频广播的有效监测,使我们的监测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网络监测中心甘肃分中心的建成,对所辖地区有线电视播出前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终端进行质量、内容和安全的监测,实现了对全省15个地市模拟有线电视的有效监测,我们的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北京博汇公司TrinityAres数字卫星电视监管系统的使用,标志着我们的监测工作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实现了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甘肃省广播电视监测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图2为该系统的结构图,图中的虚线框表示可选的连接方式,因为组播数图2TrinityAres数字卫星电视监管系统框图据中已经包括监测参数及TS码流,码流监测集中监管主机与监测前端主机网络相连,前端监测主机一块板卡对应一个码流,即可完成信号监测、画面显示、集中控制等全部功能。另外还引入了博汇公司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监测技术,随着新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对广大县级地区无线调频广播的远程监测,极大促进了无线广播的有效覆盖。虽然甘肃省初步建立了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对广播电视无线、有线和卫星传输与覆盖的安全播出能够进行监测,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还不适应新技术发展和新媒体监测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受当地经济条件制约,省级监测系统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经费不到位,造成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化节目、网络视音频信息节目和多媒体手机电视节目等至今尚未配置相应的技术监测设备,造成广播电视数字化节目和多媒体手机电视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控,亟待引起有关方面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尽快落实技术升级改造经费,确保数字化监测系统设备得到及时更新改造,确保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得到有效监测,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得到保障,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发展和技术变革要求。
5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确保安全播出关系到国家舆论导向正确性,关系到广大用户的收听收看权益,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对安全播出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的认识,务必把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可靠性和不断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套数越来越多,节目播出时间越来越长,而对设备所要求的检修时间却越来越短,对维护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广播电视监测监管节目信息量的不断加大,对监测技术岗位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加大。同时随着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系统设备的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涉及安全播出技术环节的底层设计问题越来越成为难以破解的“黑匣子”,这一系列问题给安全播出技术一线单位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难度。这说明无论是广播电视监管机构还是安全播出责任单位,都务必高度重视安全播出技术环节工作,无论对人员素质要求还是在技术设备层面上来讲,都必须想方设法地全面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特别要在两方面入手:一是播出传输机构务必要严格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62号令)及其各专业实施细则,才能有效化解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和挑战;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快提升和完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系统,对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及其安全性实施全方位的全程可靠监测和有效监管,以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多媒体繁荣发展对广播电视安全运行和播出保障提出的要求。
6广播电视繁荣发展与监管监测
关键词:广播电视 数字微波传输 网络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12-01
在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当中,广播数字微波传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对于提高图像音频的清晰度和传输质量,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套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明确广播电视数字传输的优点,探讨了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的比较,分析广播电视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1 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的优点
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在在现代信息传播中有着很多的优势,其优点具体有:
1.1 数字微波传输频道的利用率高
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数字微波传输方式其对于频道的利用率会更高,经过数字压缩技术处理的是将电视信号经过抽样以及数字量化的一个过程,并将这些数字最终变成一定的数字信息,这样的压缩编码,可以有效的提高电视信号的冗余度,而对于信号频带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窄,可以有效提高信号频谱的利用率。
1.2 数字微波传输距离也更远
模拟传输的系统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方面多是采用五级的评分标准,其只需要达到四级以上就是良好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同样的发射功率、天馈以及同样的路由前提下采用数字微波传输很容易的就可以覆盖一百公里以上的距离,这样对于一般的区域行政单位覆盖距离已经非常的足够了。
1.3 数字微波传输在图像方面质量会更好
与传统的信号传播技术不同的是,数字微波传输技术其采用的一般是数字滤波、储存以及再生中继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噪声以及失真积累等影响,极大的改善了图像的噪声比,消除了传输过程带来的亮度干扰,在远程传输的过程中几乎可以实现无损伤的还原,即使经过多级的中继或者是转发也不会降低图像的质量,所以数字传输所产生的电视图像质量比传统的模拟电视传输的图像质量可以说是高出很多[2]。
2 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传输的比较
广播电视模拟微波传输和广播电视数字微波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共同性和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具体是:首先,在工作原理方面,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都是采用中频的调制器,并对上变频至微变频的微波变频率进行微波传输,但是其区别在于模拟微波传输器发射信号的中频调制后有一级的限幅中放,但是数字微波传输设备就没有这一级的限幅中放。另外,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在传输带的宽度方面也是相同的,但是在模拟微波系统通道在部分的传输性能的指标方面,比如幅频群等延指标数方面均是要高于数字微波传输的,这对于模拟微波传输改造成数字微波传输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也减轻了改造的难度和压力。最后目前的模拟微波传输设备的器件都是全固化的形态,像采用FET场效应器件以及线性放大器等器件代替了过去的行波管和高压盘,这种代替旧为模拟微波传输方式改为数字微波传输方式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3]。
3 广播电视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解决方案
在广播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改造的过程中,就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应对解决的方案,具体有以下几点:
3.1 解决数字传输过程中频率稳定性的问题
传统的模拟微波传输器采用的中频调频调制,而在传输过程中的本振一般是采用稳定性较好的微波介质稳频振荡器,这种振荡器虽然稳定性较好,但是其也只能使得频率稳定度保持在10-4的数量级之间。而数字微波传输系统采用中频数字调制,其对于微波发射信号机的线性指标较高,使得对于微波本振源的频率稳定度相对较高,可以有效的将频率稳定度达到10-6数量级之间,所以在介质稳频加锁相稳频双重技术方面进行稳频,以满足这一要求。
3.2 解决数字传输过程中相位噪声的问题
在模拟微波传输过程中,其采用调频方式传输,这就导致其对于相位噪声的要求没有太高。但是数字微波采用的调制和相干解调方式,可以有效的传输数字压缩过的电视信号,这就要求其系统的相位噪声低于一定的范围,然而在模拟微波系统的过程中,即便是各站本振源可以分别达到这一要求,但是各微波站的中频转接,其在经过多个中继后相位噪声叠加之后,也只有将相位噪声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采用满足这以要求[4]。
3.3 解决数字传输过程中的线性功放的问题
传统的模拟微波其功效一般放在非线性区,这就要求在早期的变频器前段还要加一个限幅放大器,因此微波功效的线性度问题、微波频率的稳定度问题以及最后的系统相位噪声问题都需要一并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说数字化改造就基本成功了。模拟微波传输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这不仅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比如上世纪末我国辽宁省葫芦岛市广电局等单位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模拟微波改数字微波的尝试,开了一个好头。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相对于传统的传输技术有着很大优势,我们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以促进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润华,徐国庆,高峰,许可,汪家兵.安徽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网的组网与系统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12(02).
[2]王小军.甘肃广播电视数字微波通信专网建设与管理简介[J].中国有线电视,2014(12).
【关键词】广播发射;技术维护;创新;稳定;科学
0.引言
广播电视发射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担,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始终坚持“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的总方针,一直把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安全优质运行做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几代技术维护工本人的辛勤耕耘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在高速发展,技术管理逐步规范、维护制度逐步完善、设备逐年更新、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发射事业必须着眼广电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分析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现状,还存在几个方面影响发展的问题。
1.1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现在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群体水平层次差距较大,职工危机意识不强、工作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意识较为淡薄、人员年轻化较快。面对技术维护的现状,如何科学发展、如何科学落实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规范的长期的工作,必须要靠一整套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提高技术维护人员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维护水平是维护管理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维护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要长期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就要靠制度、靠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的长期激发维护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和上进心。技术维护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使每个职工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始终让职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管理者要提供一个维护人员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1.2技术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还存在缺陷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措手不及,说明技术维护在应急能力、应对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预案或者说预案仅仅停留在纸上。技术维护往往强调发射设备多,而对附属设备(如天馈线、节目源、防冻、冷却、自动化等等)和环境的重视不够,造成一旦出现附属设备技术事故就是大事故。发射设备运行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房屋的防水、防雨、防鼠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事故不出则已,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播出大中断。
1.3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要加速竞合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管辖系统相对独立,自成一个小社会,造成台站各自为政、技术维护交流偏少、资源不能互补、人员流动较差的局面。现在的技术维护格局是先进台站和系统整体实力强的越来越强,差的越来越差,如听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步整合维护资源,加强群体竞争与合作的技术维护才能既不断提高维护水平,又能资源共享。
2.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层出不穷,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竞争和融合不断加剧的大变革时代。广电技术和通信产业也在竞争技术、资源、市场,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维护不加速发展,势必会被淘汰。因此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和维护创新是时代和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1加强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发射事业科学发展
面对都是围绕安全播出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设备布局等微观角度出发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形成技术维护的整体合力,就必须在发展的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管理的内涵上有所突破。
2.2紧跟信息化潮流,依托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新方向。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播电视发射的现代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可能脱离于国际信息化建设而孤立存在。对此,广电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当前,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射技术维护思维定式中。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造,旧的维护理念需要更新,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随着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自动化、附属设备自动化、天馈线控制自动化、节目调度自动化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维护的理念、思维方式、维护范围都需要更新、拓宽。
科学合理地拟定详细的检修卡片和检修周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计划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常规检修遍及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在日常仔细认真的检修中可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且举一反三。对天馈线、电源等重点部位,维护要点是:多清洁、常紧固、勤观察;对节目通路、射频通路等关键点,维护重点是:勤查、必看、少动。日常维护技术要求不高,但对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很高的要求,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早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的事故;抓小就是小的事故不能放过,必须及早处理,防止积累成大事故;抓苗头是要抓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事故发生的征兆,提前预防。
2.3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是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是广播发射事业的人才战略思路。鼓励学历教育,提高理论水平,重视岗位业务技能培训,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加强技术维护人员的技术交流,提高大家对各型设备的认识,共享维护经验,启迪思维、集思广益,提高维护技能。通过组织技术比武、竞赛、项目开发,技术改革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提出课题,大胆启用,重点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包容他们的失误和挫折,充分肯定其成绩,除采用物质奖励外,更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人人成才的平台。
(1)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台站、行业合作将自己的台站技术创新、技术特长通过技术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特别是参与个别台站的技术难题攻关,技术人员的轮岗、交流是技术维护水平共同提高的一条捷径。把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优秀人才交流到不同台站,让他们把先进的维护技术遍地开花,促进各台站技术交流共同提高。
(2)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注重人才培养手段创新。紧密追踪世界广电科技发展的动向,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和世界广电业界的交流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培养我们的高精尖人才。
3.结论
广电行业和台站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而网络、信息平台把行业、产业联系在了一起,距离的消失,使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广电台站目前是竞争少、合作少、交流少、独立发展的局面,未来的发展就是向资源共享、激烈竞争、项目合作的和谐发展方向迈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将台站的技术维护管理、运行、维护、创新置于公开公平共同参与的竞合状态,使大家在有竞争有合作互帮互学来共同提高。广电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对安全传输发射技术维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会使术维护管理和创新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