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员简历

采购员简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员简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员简历

采购员简历范文第1篇

姓名:李女士性别:女

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族

户籍:四川-成都年龄:25

现所在地:广东-东莞身高:158cm

希望地区:广东-东莞

希望岗位:物流/采购类-采购专员/助理

寻求职位:采购、人事专员

待遇要求:可面议要求提供住宿

最快到岗:随时到岗

教育经历

2002-09~2005-07四川省简阳市三星中学文科高中

工作经验至今5年1月工作经验,曾在2家公司工作

***公司名称(2008-01~2011-03)

公司性质:外资企业行业类别: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担任职位:采购岗位类别:

工作描述:1、负责安排采购范围内的采购任务(包括五金、纸箱、胶袋、彩盒、贴纸、吸塑、色粉、部分塑胶原料、说明书、机器/模具/丝印配件、办公用品等),控制采购成本。

2、提供书面报价资料,询价、议价、比价并建议采购。

3、履行采购合同,与供方进行工作协调。

4、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定期进行评估。

5、建立相关紧急补货方案,确保供应不间断。进料品质和数量异常的处理。

6、负责合同相关资料的整理、汇总及归档。开发、管理和评估供应商,建立成熟的供应商网络;及时掌握供应商的生产状况.

7、月底对账的资料整理,建档,数据录入等。

***公司名称(2005-10~2008-01)

公司性质:外资企业行业类别:电子、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

担任职位:采购助理岗位类别:

工作描述:1.负责工厂电子料(电阻、电容、电感、二/三极管、IC、LED灯等)及包材订购单的下达。

2.物料交期的控制。

3.材料市场行情的调查。

4.查证进料的品质和数量。

5.进料品质和数量异常的处理。

6.与供应商有关交期、交量等方面的沟通协调,作好相关跟催记录。

7.采购部所有ISO资料的管理及归档和月底对账等。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计算机水平:高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精通OFFICE办公软件CAD绘图软件

技能专长:1.能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办公软件.

2.能对供应商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工厂规模.可交易性)等进行评审,能处理好报价.对账.交货状况跟踪,供应商资料建立,订单可交性.订单变更与业务有关的工作.

3.熟悉ISO质量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和7S运作.

4.能对市场进行分析,善于寻找目标供应商群体,并能迅速把握产品的市场行情,竟争对手,对供应商作出评估.

5.能跟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对采购订单交期数量进行调整.能接受客户拜访,接受询价,处理报价相关运作,对样品进行确认,交期跟进.货款催付.

6.能对物料进行有效的控制,物料的请购.跟催.呆废料的处理能有效对品质异常,针对供应商的投?,进行有效的处理.

语言能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一般

英语水平:

英语:一般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充盈和丰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其他要求:

自身情况

自我评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

有較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工作能力強,易溝通

采购员简历范文第2篇

一、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因此,区别二者,有助于把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财务问题。

财务管理体系在建立和保持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能够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活动为关注焦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依靠顾客,因此,企业要在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要求财务活动能够适应为顾客要求所采取的各项活动所需资金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

2、企业高层管理者重视。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3、全员参与。财务管理体系的推动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职责,财务活动的实施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需要企业内部各级员工的共同努力。如:降低生产成本,如果仅仅是财务部门在做,其他部门和人员认为与己无关,那么制订出来再好的措施也由于得不到支持,而成为一纸空文。

4、管理的系统方法。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5、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目标之一,是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绩效,根据财务战略、财务方针的要求,强化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企业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使企业能够适应理财环境变化的要求,提升竞争力。

6、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各种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和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这些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仅要求企业在建立时遵循,更要求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过程中遵循,它是保证财务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持续有效性的根本。如果没能遵循或遵循不严格,会导致财务管理体系失效或偏离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其效果也无从保证。

二、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个比较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要素:

1.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1)财务战略是在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谋求企业资源均衡及有效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资金运动或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其关注焦点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其目标是谋求企业财务资源均衡、有效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均衡是有效的基础,有效是均衡的主导,只有资金实现了均衡和有效流动,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2)财务管理方针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宗旨和方向,是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纲,能够符合企业的经营规模、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明确持续改进的承诺和对遵守法律、法规及其它等理财环境的要求,并且还需要定期评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条件和要求。(3)资金及其运动。企业要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辨识、评价,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有关财务风险。(4)理财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因此财务管理更多的是适应其要求和变化。理财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5)财务目标。财务目标应当是可以量化的,并且要根据管理级次制订多层次目标(有些可以以具体的财务指标作为目标),这些财务目标受财务战略和财务方针的制约,并为财务管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可操作的依据。(6)财务管理方案。是实施某项财务活动的具体文件,应包括每一相关职能和层次的管理职责以及实现财务目标和指标的具体方法和时间表。

2.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实施主要包括的要素有:(1)财务管理机构与职责。财务管理机构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特点密切相关,不论该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复杂程度如何,都要明确规定每一个岗位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职责、权限和责任。这需要形成文件化的职责制度,并使每一个在岗人员充分了解其内涵。(2)培训、意识和能力。对于上岗人员,尤其是与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相关的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符合其岗位要求的财务管理知识,并具有财务管理的意识,对未达到要求的人员经过培训、考核,使之具备任职能力,从而使之具有相应的理财能力(主要应包括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财务控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财务预警及应变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等)。(3)协商与交流。在财务管理体系运行中,要对来自于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各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将由此产生的结果传输到相应的环节,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起到必要的指导。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沟通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体系能否得到企业全体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企业能否具有更强的财务应变能力、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文件化。要求企业在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制订一套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财务管理文件,一般可由财务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可分为一般事项实施程序、重大事项实施程序、临时事项实施程序等构成)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组成。(5)文件与资料控制。企业对财务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文件及资料进行必要的控制,为企业进行财务控制提供必要的书面依据。(6)财务运行。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一系列过程中,并据此对不符合财务规划的事项进行调节。(7)财务预警与财务危机。企业应建立一套财务预警和风险防控机制,以应对预想之外的不利事件的影响,增强企业的持续生存和竞争能力。

3.财务绩效检查及纠正。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主要包括:(1)财务绩效测量,企业根据财务会计资料的结果,随时对企业财务管理绩效做出判断。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测量可分为主动性财务绩效测量指标和被动性财务绩效测量指标两大类;(2)财务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运用财务分析工具对一段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如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从而得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内容;(3)财务记录,包括各种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使用的报表记录;(4)财务管理体系审核,企业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发现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为体系更好地运行提供指南。

4.管理评审。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根据其结果、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对财务方针、财务目标以及其他财务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订。

以上要素构成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为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制度基础。企业建立并保持财务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并不断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建立”是指企业从决定按财务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到形成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的计划、目标的设定和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配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保持”是指财务管理体系按规定的要求运行,并在运行过程中实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方针目标,并通过审核、评审等方法改进提高,也包括在新情况出现时的调整修订,及必要的支持活动等。

采购员简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学生竞争力;理论基础;必要性;现实意义

一、引言

行业特色型大学指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例如语言类的外国语大学、农学类的农业大学、理工类的科技大学等。当前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出现了追求“大而全”的趋势,外国语大学中有商学院,农业大学中有工学院,科技大学中有文法学院,这说明行业特色型大学正在逐渐丧失行业特色。

学生是教育的产物,是学校特色的缩影。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生应当与综合型大学的学生有所不同,其竞争力必须体现相应行业的要求。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财经类院校主要为社会提供金融、经济、会计、工管、财税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使财经类院校不失行业特色,应当着力研究财经院校学生特有的竞争力,使学生更好地同行业对接,学校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这对探索财经院校的发展方向、丰富高等教育理论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意义。

二、构建财经类院校学生竞争力结构的理论基础

1. 人力资本理论

资本可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较物质资本更具增值空间和升值潜力。根据该理论,投资人力资本即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保健及有助于协调、控制劳动者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在高校进行。大学生具有强可塑性,高校须将学生视为人力资本,及早识别学生应当具备的竞争力,以使他们走在人才队伍的前列。

2. 潘懋元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先生提出了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通过输送人才、发展科学回馈社会。该理论要求高等教育应当主动承担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责任,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使大学生的能力结构与之适应。

3. 竞争力理论

竞争力的概念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融合的重要成果之一。个人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个人竞争力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基本知识或技能、表达力、忍耐力等低层竞争力构成个人参与竞争的根本条件;预测力、道德力等中层竞争力指那些使个人在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的能力;移情力等高层竞争力指那些使个人在竞争中获得绝对优势的能力。学生竞争力是个人竞争力嵌入学生角色及学校环境后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于个人竞争力概念。因此,个人竞争力概念为探讨学生竞争力结构提供了思想引导和理论框架,探讨学生竞争力时不能脱离个人竞争力的内涵,应当对学生竞争力进行分层次、有结构的研究。

三、构建财经类院校学生竞争力结构的必要性

较其他高校而言,财经类院校具有鲜明的经济特征,其人才培养模式、内容等受到经济发展需求的影响。经济发展需求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环境的优化需求。财经院校对社会贡献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第二方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需要一个平等法治的经济秩序,该秩序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一支高水平财经知识的人才队伍。任何人都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很大比重,因而经济活动的质量、效率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幸福感。经济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需要一支高水平财经技能的人才队伍。财经知识人才队伍和财经技能人才队伍都主要由财经院校培养。因此,无论关乎国计还是民生,财经类院校都有其不可代替的特殊性。

2. 竞争趋势的客观性与紧迫性

高校间的竞争是大势所趋。到2013年为止,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不计校数)830所、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成人高等学校297所、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02所。根据中国校友会网编制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我国非民办财经类大学排行榜上共有46所院校,民办财经类大学排行榜上共有12所院校,财经类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共有11所院校,合计69所院校。这意味着,每个省约有3所财经院校。如果把综合型大学的财经类学院以及未被中国校友会网编入排行榜的财经类院校考虑在内,加之教育的区域分布不平均因素,那么某些省份财经院校的数目将会更多。这加剧了院校之间的竞争,表现之一为夺取生源。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使得名气往往成为学生填报志愿的优先考虑因素。财经类院校要同名牌大学一较高下,只能依靠提升自身招牌。学生质量是学校的招牌,提升学校招牌就是提高学生质量,即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财经类院校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本校学生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

3. 社会对人才竞争力要求的多样性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提高了经济效率,也使那些在某种领域具备单一高竞争力的“专才”受到青睐。随着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不同部门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合作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行业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不同专业、领域通过合作来分享信息从而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合作的前提至少包括两点:合作主体必须凭借某领域的超强竞争力而拥有与他人合作的价值;合作主体必须具备沟通、协调、尊重、包容等竞争力,以使合作关系愉快而稳固,进而增强合作的效果。由此,财经类院校的学生若与他人合作,则既要具备得以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具备恪守职业道德的法纪观念、完善职业素养的学习态度、构建和谐关系的处事方式、保持积极情绪的心理素质等。所有必需的能力将以不同的权重共同组成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竞争力结构。

四、构建财经类院校学生竞争力结构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对财经类院校而言,培养人才即培养卓越的财经人才,发展科学即进行财经理论的实践与创新,服务社会即经世济民,为经济发展营造有序的环境,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三者之中,培养人才是重中之重。构建学生竞争力结构为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提供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学校以培养人才为抓手更好地发挥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2. 符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授课形式、增进师生关系、营造校园文化等渠道使学生获得内在、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以及基本素质,这些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是竞争力的基础,没有素质就没有竞争力。学生的竞争力结构实际上也是学生的素质结构。因此,以竞争力结构为目标培养学生也是培养多种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

3. 应对就业难题

同类院校数量的激增不仅加剧了学校间的竞争,也加剧了学生间的竞争。教育部官方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共有研究生毕业生513,626人、普通本科毕业生3,199,716人、普通专业毕业生3,187,494人、成人本科毕业生811,159人、成人专科毕业生1,186,570人,合计约890万人。在结构性失业的背景下,如何从890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校与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构建学生竞争力结构,通过对竞争力进行多层次、多种类的区分,使学生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定位,取长补短,从而应对就业难题。

五、结语

构建财经类院校学生竞争力结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客观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无论对学生个体发展还是高等教育、财经行业与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财经类院校应当加大对构建学生特有竞争力结构的探讨,并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学科设置、设计培养方案,使财经类院校更好地发挥特色、履行职能,为行业及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1)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第二三课堂视域下财经类院校学生竞争力协同培养模式研究”(GDJG20142293)基金资助;(2)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高校协同实践育人项目化运作模式研究――以多层级共同演化理论为视角”。

作者简介:赵菁,女,广东财经大学助教,研究生、硕士。冯卓华,男,广东财经大学讲师,研究生、博士。

参考文献:

[1]尤丁力.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3,4:204.

[2]王选选.普通财经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高等财经研究,2011,14(1):74-86.

[3]黄湘倬.潘懋元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的价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采购员简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河南;经济发展

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竞争。谁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并能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谁就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获得优势。

一、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1.人力资源内涵以及和人才资源的关系

我国很早就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关于人力资源的定义有很多,现以下作为本文定义: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人,而是指能独立参加社会劳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所以,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我国劳动年龄区间应该为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

2.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经济迅速增长。通过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又可以创造更多技术发明,直接作用于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第二,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保证。通过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区域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三,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深层基础。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区域的引进和吸收新的技术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从而引发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带动新兴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壮大。

二、目前河南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的升级换代,特别是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河南省经济结构与人才资源结构矛盾空前尖锐。

1.人才资源丰度较低。2002年我省人才丰度由1995年的全国第30位上升到第27位。2001年底,我省每万人中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255人,低于345人的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4位。

2.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本科以上人才所占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2002年底,我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6.96%,远远低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只有15.07万人,占10.74%。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人才仅有10万人,占人才总量的3%,远远低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

3.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高层次人才基本集中在郑州市,其中硕士占全省的74.5%,博士占全省的64.4%;而且这些人才的80%左右都集中在高校、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才严重缺乏。

4.人才的内在活力、创造力不强。2001年,我省科技人力资源指数居全国第12位,科研物质条件居全国第14位,科技财力投入居全国第16位,然而,我省科技产出各项指标的位次却显著靠后,如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系数居全国第19位,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居第24位,高新技术产业化综合评价、地区科技进步综合评价都居第22位

三、加快河南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分析建议

1.根据河南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近期、远期规划。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依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人力资源数量、种类、结构、层次等进行科学预测,并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科学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确保人力资源开发满足河南省之需要。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河南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河南与教育发达的省市相比, 培养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差距。1.要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方针,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电大教育和自学考试,鼓励和扶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增加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2.高等院校要根据河南经济发展的要求,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及时调整专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复合型人才。3.积极鼓励本地高校与国内外名牌大学联合办学,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坚持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但是较低的人才资源导致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其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根据本地区发展战略需要出发,调整现有科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科技评审评估和成果奖励等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城乡和地区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更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中对高级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促使河南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

参考文献:

采购员简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央行;分支机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教育培训体制

    一、央行分支机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1.坚持把培养、造就职业型人才作为央行分支机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

    所谓职业型人才,就是把自身的工作作为劳动的第一需要,且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较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术人才。职业型人才较之塑造型人才(组织根据需要培养的),更具时代特色、更能体现行业特征:(1)职业型人才培养重视个性发展,承认个性差异。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者的固有性、独特性,个性既包括人类共有的特点,如主观能动性,也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心理特征,即个性差异。职业型人才培养承认个性差异,更坚信人人都可成才,人人都是可造之才。(2)职业型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工作需要与个人追求的高度和谐统一。能够较好地把工作目标与任务和个人需要、职业抱负融为一体,在提高个人职业满意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单位整体利益追求。此外,职业型人才还有着对单位和集体强烈的归属意识。(3)职业型人才具有追求知识的时代感,工作过程的艺术感,忠于职业的道德感,崇尚事业的成就感。而这些正是新时期央行事业发展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内在本质要求。

    2.把握央行分支机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三个重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指的是从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曾有人这么来解释“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对央行分支机构干部职工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消化吸收金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就是学习借鉴成功实践经验的能力;就是拥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

    实践能力指的是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和忠实合作的能力。央行分支机构干部职工的实践能力应体现在对辖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分析判断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预测和风险防范上;对区域金融服务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提供上。

    创新能力指的是在日常工作和实践活动中不拘泥于现状、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对旧的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大胆设想、积极探索。着力培养央行分支机构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对于我们认真履行央行新职能、推进工作快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二、现行央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四大瓶颈制约

    教育培训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由于现行教育培训体制的诸多弊端,制约了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步伐的加快,延缓了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目标的提前实现,特别是不利于人才能力资源建设朝着职业型人才建设的方向发展。

    一是传统落后、相对封闭的教育培训理念,制约了教育培训效能的发挥。现行教育培训过分地从政治角度强调员工要服从工作安排,忽略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培训而培训,就培训论培训,没有从战略高度制定与央行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战略规划。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开发和培养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内容。

    二是纵向垂直、自上而下的教育培训模式与员工对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常常相脱节,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现行教育培训模式,仍沿袭过去由行政统一管理、统一包揽的模式,其表现为“三多三少”:学习主题体现组织的多,围绕个人的少;学习形式体现单位、集体安排的多、个人主导的少;学习内容体现大批量集中抓教育培训的多、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少。长此下去,员工学习的惰性增强,主动性、能动性呈递减之势。

    三是铁板一块、缺乏弹性的教育培训内容,不利于员工拓宽知识视野,不利于职业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知识有深有浅,能力有高有低,运用趋同的知识内容教育培训不同的知识群体,将使受教育者难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难以满足对学习和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是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教育培训方式,忽视了员工的个性差异,抑制了员工个人天赋的发挥,阻碍了员工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教育培训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注入式的培训方式,员工被动接受教育培训,无权选择学习内容,对学习情况也不反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去思考,不去探究,为学习而学习,折射到工作中,必然是为工作而工作,进而充满着对工作过程的负累感,丧失了工作过程的艺术感。

    三、加强央行分支机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对策选择——改造现行教育培训体制

    1.按需定训,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的教育培训模式。首先,要进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其一,员工要培训什么。可通过问卷等形式调查员工的现状,了解员工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什么层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根据调查及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组织培训。其二,员工要怎样培训。如拟组织一项金融新理论、新知识的培训,或推广应用一个新程序,在着手实施培训前,可将培训计划方案下发,广泛征求员工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员工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要求。其次,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和完善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师资、方式方法等具体内容,并付诸实施。这种按需定训,由下而上的培训模式,对于受训者来说,是一种主动求学行为,有利于明确学习目的,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主训者来说,可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避免不切实际的培训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调整教育内容,提倡“新、活、宽”。要提倡教育内容的“新”,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赋予央行员工新的教育内容,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反映金融发展趋势和金融创新成果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以利于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要提倡教育内容的“活”,在安排教育内容上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如:对某一专业的培训,除下发必要的学习资料外,还应附加安排一部分选学、选读资料供员工学习参考;要提倡教育内容的“宽”,央行员工不仅要学习人民银行业务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其他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与金融密切相关的经济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要求,胜任本职。因此,在对央行员工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求新”,“求活”,还要“求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