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以期能更好的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关系

所谓物流管理,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和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的职能。显然,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联系

人们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而提出和逐步获得完善的,但是发展至今,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从管理内容看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决定了物流管理必然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物流运作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客户价值,即在规定的时间将特定的产品以准确的方式安全地送交指定的顾客。要实现上述目标,有赖于供应链思想的指导;而供应链的实施有赖于物流平台的支持,链上任何一种商品运动,都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实现过程,而其中的物流是任何虚拟化手段都难以实现的,链条的顺畅,必须有物流的支持。因此只有加强物流管理,才能保证供应链的顺利运转。

(二)从系统角度看

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系统的子系统。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没有物流,供应链中生产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无法得以实现,供应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出现并得到发展的。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将跨企业管理的范围扩展到营销、财务、制造等各项职能的一体化发展。供应链管理将物流管理提升到了战略层次,不仅仅关注内部竞争优势,更将外部竞争优势纳入扩展性企业范围,它使原来流通渠道与企业物流的对立走向企业物流的共生,在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下,相关联企业加强合作,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等,提升各相关联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区别

传统的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传统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需求和存货之间的关系,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系统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强调依赖战略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系统中各节点企业的简单连接。供应链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新的管理模式,并随之出现了集成供应链概念,通过与其他的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物流的协调,寻找商业机会。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具体来看,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从管理对象及导向目标看

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活动和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其内容是不可以随意无原则扩大的。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要更广,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管理,其没有明显的研究界线。物流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两者并非同义词。而供应链管理将许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整合起来,其功能超越了企业物流的范围。在导向目标上,物流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产出最优质的物流服务,这个目标是在企业总体战略下的物流管理目标。而对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其目标是以供应链为指导,实现企业内部物流和接口物流的同步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则是以供应链为导向,提升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度,获取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二)从管理模式及层次看

首先,物流管理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供应、存储和分销,没有深层次理解其他企业内操作,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而供应链管理的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对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的活动进行紧密的协作控制,结成了一个动态联盟,能实现利益上的“双赢(Win—Win)”。其次,物流管理强调一个企业的局部性能优先,独立的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相关的问题,不考虑与其他企业功能的关系。而供应链管理将每个企业当作供应网络中的节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的方法研究相关的问题。最后,物流管理经常是面向操作层次的,而供应链管理更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侧重于全局模型、信息集成、组织结构和战略联盟等方面的问题。

三、结语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有效管理好物流过程,对于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参考文献: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备件物流、供应链管理、创新对策

汽车供应链具有典型的供应链组织模式,整车制造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担负着信息集成与交换的作用。汽车供应链系统中涉及的主体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多级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制造商、分销商、维修服务站、汽车用户、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物流分供方等多个方面。从整车制造企业的角度看,汽车物流一般可分为进口sKD及cKD的入厂物流、国产件的入厂物流、厂内物流、厂际物流、整车分销物流、售后备件物流、国际采购出口零部件物流,以及相关逆向物流等主要方面。

备件物流是售后服务市场的主体,其重要意义与汽车制造和销售同等重要。尤其是现阶段新车销售的利润并不高,汽车备件物流及售后服务已成为汽车制造商增加效益的关键。

供应链角度上的汽车备件物流

1 备件物流的特性

汽车备件按集成度从小到大分为零件、部件、组合件、系统、模块系统组件。售后备件按需求通常分为常用备件、定期保养件、重要部件、易损件、非易损件等。

常用备件使用频率高,损坏的可能性大。此类零部件功能简单、寿命短,包括摩擦片、制动块、皮带、火花塞、灯泡、雨刮器、轮胎、喇叭等。

定期保养件可分为三类情况:定期必须更换的,包括制动液、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机油、机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空滤器滤芯、花粉滤器滤芯、火花塞、发动机正时皮带等;需检查液面或添加的,包括变速箱油、冷却油、风窗清洗剂、制动液、助力转向液等;需检查或更换的,包括气门间隙、离合器踏板高度、前和后制动器摩擦片磨损、附件皮带张力等。

重要备件包括点火、油路、悬挂、制动等。

易损件主要包括车门、保险杠、翼子板、发动机罩、背门、后视镜等。

非易损件指发动机总成、车身总成、变速箱总成等。

备件物流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备件品种多、运输批量小、实效要求高;需求地域分布广泛,且地区分布不均匀、不稳定;要求个性化、专业化的装卸及运输方式,紧急状况下还需快速反应并且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不同的零部件产品规格、包装要求、标准化程度、供应商交付需求等均不相同,因此,备件供应链规划要充分了解汽车备件的特性、更换周期和使用寿命、销售频率等综合因素,运用价值分析、需求预测等手段,对不同的零部件做出相应的供应链需求规划方案。

2 备件物流供应链库存策略

备件物流的核心理念是以合理的成本,在正确的地点,恰当的时间,以正确的条件,把正确的备件送到客户手中。备件物流供应链规划的目标是协同供应链合作伙伴消除一切无效率的供应链活动。虽然无效率的供应链活动会直接体现在“时间”和“库存”两方面的绩效指标上,但如果把目标仅限于缩减局部成本,显然背离了改善供应链的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多关于“时间”的绩效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如及时客户订单交付、现金周转、库存持有天数等。这些指标的改进必然有助于提高备件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以库存持有天数为例,它是现金周转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库存水平、缩减库存持有天数有助于利润增长、提高股东权益、释放更多的资金。

通过“库存持有天数=持有库存量÷日均消耗量”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现有的库存持有天数。然而,这种计算方法往往会误导我们低估供应链上的实际总库存量。因为库存持有天数未包含在途库存及委托供应商生产的订货。显然,它不能真实反映当前的现金周转状况。

库存是提高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库存水平过高,不仅意味着库存投资成本的增加,还要承担更多的库存持有成本,最终不得不降价或促销处理存货,从而导致总利润下降;相反,虽然降低库存水平有助于缩减库存投资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但企业面临的缺货风险在增加,也可能导致总利润下降。

规划、控制备件供应链需要准确估计供应链所处理备件的数量。主要采用预测和推算的方式。预测的需求是所有部门(包括物流、营销、生产和财务部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基础,因此,需求预测的水平对备件供应链整体至关重要。备件物流供应链的预测涉及到需求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以及需求波动的幅度和随机程度。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归因于销售的增长或下降、需求模式季节性变化和多个因素导致的一般性波动,因此,备件物流管理者必须掌握需求量在何处发生、何时发生。规划仓库的位置、平衡物流网络中的库存水平、按地理位置分配运输资源等,需要掌握需求的空间位置。可见,企业选择的预测技术需反映影响需求模式的地理性差异。

在实践中,根据汽车备件的特性,往往将备件分组,确定不同的服务水平,或分别管理不同类型的备件。不同组别的备件和不同种类的备件会随时间形成不同的需求模式。如果需求是规律性的,根据其趋势、季节性和随机性规律,利用常用的预测方法即可得到较好的结果。易损备件和定期保养备件适用上述预测方法。

如果某种备件由于总体需求量偏低,需求时间和需求水平非常不确定,那么需求是间歇式的。例如,在车型刚刚投产时,只有少数客户有需求,而且分散在不同地区,利用常规方法难以预测。根据PSA备件领域的工作经验,对年需求量小于2的备件采用不建立库存的策略,待需求量大干2时开始建立正常库存。通过该策略,可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减少仓储设施投资,降低物流成本。

常用的预测方法是历史映射法和因果法。历史映射法的基本前提是未来的需求模式将会重复过去,至少大部分重复过去的历史。如果预测时间跨度小于6个月,通常准确性很好,因为在短期内,时间序列有内在稳定性。根据已知的客户服务水平可以推算出销售水平,服务和销售是因果关系,只要能够准确地描述因果关系,因果模型在预测时间序列主要变化,进行中长期预测时就会非常准确。根据备件的分类功能码,分析同功能备件在整车保有量下的历史销售数据,分析时间序列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预测新备件的需求。

3 备件物流供应链库存量控制

适时管理、快速反应和压缩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渠道中所需的库存量,是汽车制造企业追求的供应链管理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包括:

(1)管理供应商作业是缩减供应链周转时间所必须的步骤。作为供应链源头,供应商对供应链的时间、库存和成本等绩效指标有深远的影响。

(2)供应链上下游的整合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整合的内容包

括需求预测、库存规划、采购订货、运输规划、信息交流平台及生产流程等。

(3)在供应链上传递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数据并不能代表信息。首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分析、传递工作,然后,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将这些数据添加到他们的系统中。完成这一步骤后,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再向他们的供应商传递数据。如此一来,数据的收集、分析、传递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如果信息与信息系统能实现一体化,必将缩短周转时间,改善信息的准确性。

(4)有选择性地实施一体化战略。选择与供应链上关键的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共同实施一体化战略。

(5)分析库存的流动形式和仓储地点,以加快库存的周转速度。具体方法包括优化仓库和配送网络、绕过繁杂的配送网络实现客户直接交付。

加快周转速度、改善库存收益始于供应商管理,看板是最著名的适时管理方法。应用EDI等技术不仅解决了下达采购订单等供应链作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为用户提供了事件管理和突发事件管理的功能,其中包括修改订单、调整订货优先级别、订单组合、订单排期和数量等。信息流不仅实现供应链所有节点的连接,同时还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一体化,帮助企业对产品流和库存定位进行动态监控,达到最佳的库存水平,既能降低库存成本,又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库存收益。

汽车备件物流的创新对策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物流成本很高,过高的物流成本会削弱汽车制造成本优势。因此,快速且低成本地将产品送到网点是汽车备件供应链设计者面临的共同课题,需要导入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工具。笔者认为,汽车备件物流可采取如下创新策略:

1 流程创新:构建面向服务的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将供应、需求和物流信息整合并且同步,快速准确传递需求信息。

2 渠道创新:随着备件业务量增加,研究直接配送到网点的穿越式物流,减少物流中间环节,降低供应链上物流总成本。

3 服务创新:培养战略性增值服务提供商,提供超出物流自有价值的服务。

4 方法创新:规范备件配送过程中收货作业、拣选作业和包装作业、运输作业动作,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5 目标评价创新:平衡服务目标和成本目标,分解订单履行、交付时间、交付频度、交付方式等服务目标,促进销售,增加价值;分析资产安全、物流支出水平、流动资产占用、固定资产规模等成本目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创新途径

一、引言

物流行业和电子商务是一起发展的,两者相依相存,彼此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物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货物运输、报关和运输等等多个环节。现在绝大部分物流企业都采取了各种信息化管理方式,让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以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二、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共享意识

以目前科技发展和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信息共享是十分关键、十分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于物流企业供应链的成员来说,有效的信息共享协调是发展过程中统一协作机制最核心的一部分,若共享意识缺乏最终会面临较大的问题[1]。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目前企业各种信息共享、统一协作仍然还是自发的,并不是明确的机制、制度确定的。所有成员更多地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缺乏集体利益意识,彼此交流得更多的是相对较浅层次的信息,一些敏感信息和核心信息一般不会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就无法形成相对全面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影响最终的发展效果,甚至导致整体供应链的协调性明显降低,未来的战略发展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发展前景、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共享意识,产生了较大的实际不良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其特点,才可以采取适宜的措施,针对性地对管理方面进行有效创新。

(二)运行不协调

平台、设备和管理手段是整体供应链体系运行过程中相对较为基础的部分,这些部分彼此协调、互相影响,而且形成了联系机制,将供应链所有成员以及所有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充分协调开展工作。如果其中一部分出现问题,整体协调性就会受到影响[2]。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受一些因素,如制度体系、技术水平及管理观念的制约。同时,在客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此类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更好地运行,如果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则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构建出的信息支持平台以及信息集成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完全统一的情况间接导致了供应链成员彼此之间沟通不够顺畅,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而在各种配套设施及管理等方面,很多企业与电子商务的快节奏发展不匹配、不配套。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营方式、配送管理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应用情况、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配送规划管理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无法高效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实际问题和不良影响,影响了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以及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运行不协调问题相对多元化,与管理、设备、信息技术及相关平台有着密切联系,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大,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发展,关系到能否滿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综合性需求。

(三)合作不理想

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这样的大环境和物流行业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后者支撑前者发展,前者推动后者发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贸易合作是可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基础。但是以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整体的贸易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整体供应链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彼此缺乏正确的运行与合作理念,都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文化理念存在很大差异,商业环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从其体系体制角度而言,目前在相关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割裂,无法有机协调,彼此提高,导致其有序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干扰。由此可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管理机制的积极创新和改变得到解决。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促使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规避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

三、管理创新策略

(一)共享商业信息

商业信息共享是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其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作用也非比寻常,具有较为明确的作用,尤其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部分商业秘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有机共享。为了实现无缝衔接与合理合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尤其要注重各类信息的有效共享。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以及商业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多个企业的参与,很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会担心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这样的问题确实不容小觑,因此在商业信息与秘密共享的过程中,企业前期可以与合作方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商业机密得到一定的控制,明确规范其深度、范围以及保密责任。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障最终的发展质量,规避常见的信息泄露风险,保证信息交流、机密交流不会出现较大的风险问题,控制最终的发展效果。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信息顺利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业务交流与互动,还需要构建第三方物流。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进一步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如库管、订单选择和产品运输等,用这样的行为减少整体的经济投入,集中发展核心业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商业互动,让数据与各种信息更好地流通,并做好商业机密等方面的保密工作,体现其在产业链中的关键性价值和实际性意义,同时消减不安全因素,减少信息安全等风险,弥补一系列不足。

(二)强化运行合作

供应链的形成以及自身运行离不开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的密切合作,只有让其组成更加多元化,同时不断对机制进行优化,提升其协调性,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这部分内容具备较大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协调的机制可以产生更加明确的积极意义,让其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为了有效实现彼此之间的无缝衔接、有机合作,需要强化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的建设,采用条码技术、电子交换技术等,进行自动识别、标注,利用网络传输让各种配送活动有效实现,降低劳动重复率。与此同时,也可以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保障其发展效果。在供应链成员都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加大了整体建设力度之后,还需要注重彼此的协调,联合物流技术、配送职责完全不同的物流企业,通过技术资源互补,加强彼此之间的关联,形成动态的联系。

综合来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强化运行合作,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建设,让其自身逐步向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科技与工作机制方面进行协调,从而让其更具备适应性,规避常见的发展问题。由此可见,要想不断发展,需要科技与机制双管齐下,只有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管理与合作进行强化,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规避常见的发展问题。

(三)精细化管理

目前,在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彼此合作与运行的协调性,同时降低成本,让所有的物流企业更好地协作。尤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业务量进行充分的考虑,不能盲目追求单量。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成本进行考虑,采取适宜的措施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工作的便捷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整合运行资源,有机划分订单地址,规划配送范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措施,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管理与运行活动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积极对管理活动进行创新,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规避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49-01

引言

物流管理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水平。现如今链式管理逐渐受到企业的追捧,然而现阶段在链式管理方面,始终具有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就链式管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旨在促进企业管理能够更加落实到位,中小企业实现不断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业务等进行整合,为商品提供良性的销售环境。建立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体系的革新和服务的升级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供应链服务。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整合,将其融合为“一站式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使企业以最低的物流供应链成本获取最佳收益,并提高客户服务过程中的便利度,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以电子商务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某企业为核心,对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应用和整合,在节点企业之间构建良性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借助供应链实现合作者之间的功能集成,使每个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实现利益共赢。供应链管理以整体网络管理为架构,实现各节点企业内部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有如下特点:供应链管理属于集成化管理,它实现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流程化、纵横化和一体化,有效避免了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全过程的战略式管理,比较复杂。它涉及到商品初期到产品中期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再囿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它应用的是全新的库存管理观念,将商品供应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的主体是客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

供应链物流管理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其整个流程具有集成性,即以供应链集成思想为指导,对物流整体流程进行优化配置,用最少的资源进行最大效果的管理,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供应商和客户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使其成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实现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各类物流活动的一体化,提高物流节点及整体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上,对物流节点企业的目标、经营范围、信息与管理水平进行战略设计,提高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优化服务业务,强化运作流程,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进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1)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能够有效缩短订货、运输和支付等货物流转周期,加快商品的周转速度,有效避免货物供应不足,为供应链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运作环境。

(2)订购管理。订购即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和供应商得到订单的这一个过程。订购管理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合同管理、单据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将这一系列管理工作架构在同一的网络内,企业以配销单据为依据,针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完善的计划,然后在系统作用下,自动对供应商发出订货单。合同管理为供销双方架构了一个长期和互动合作关系,销售企业根据订购数量,对供应商支付货款。

(3)配销管理。配销管理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处理订单之后,物资进入分销中心。借助对配销需求、商品库存、劳务人员和运输方面的管理,完成配销工作。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和保存以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和配送等工作。同时,也包括购销代办、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和库存控制等额外业务。

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策略

3.1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

在当前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必须首先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提升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其中库存作为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供应链中企业在某一个节点的成本和运作效率,而且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和总体竞争优势。因此在供应链宏观管理和业务流程构建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整体性,各节点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深刻认识企业的库存问题,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从全局利益出发,在信息共享、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共同做好供应链管理工作,优化各环节库存,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益。

3.2建立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沟通和协调对于物流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方面更是如此。在供应链模式下,各节点成员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深度合作,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建立定期协调和沟通机制,促进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信息共享方面,有积极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将整个供应链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和生产计划等信息及时共享出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率,为整个供应链管理在决策制定方面提高足够有效的参考资料,对市场额波动变化做出及时的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库存管理的质量。

3.3注重物流监控

根据约束理论,企业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不断完善有关的缓冲库存体系,市场需求的情况如何,因此能够有效识别,并且能够判断市场究竟具备何种特性。基于供应链角度,销售部门的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通常主要进行销售方面的内容,而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负责好交货的工作,这样才能得以符合客户的实际需要[4]。然而在多数中小企业内部,二者之间却往往无法进行完美对接。因此应注重物流各个环节的监控,不断完善相应的缓冲库存体系。

3.4引导职工积极参与

企业在供应链视角下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时,应该注重人才方面的创新,一方面,积极引进物流理论专业知识扎实、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人才,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现有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其进行物流理论知识、管理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责任意识方面的培训,或者组织这些工作人员到先进的企业参观、学习、交流等,让其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而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物流管理队伍,保证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此外,通过员工的积极融入参与,能够避免不良抵触情绪,并且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无法逾越的障碍,物流管理能够更加顺利。并且在物流管理方面,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能够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这样就能够鼓励大家,都能够真正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从而能够将具体的工作充分落实。

结语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日渐加大,而在企业中,物流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企业想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基于供应链的视角,从自身物流管理水平入手,对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创新,并以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及市场状况为依据,构建适与自身发展相符合的物流管理流程。这样,才能对市场中的信息进行准确获取,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增强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贲立炜,戴梦芬.精益物流思想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J].中国质量.2015(02)

[2]高冬冬.浅谈中国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知识经济.2013(0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汽车物流;第三方物流

[DOI]10.13939/ki.zgsc.2015.41.032

汽车物流主要是综合汽车原料、辅料及零配件的采购物流、分销物流、汽车制造物流及信息反馈为一体的物流管理过程,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重要环节,是汽车产业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根据我国汽车物流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从而积极促进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

1 我国汽车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自营物流明显滞后

当前,我国汽车物流的常见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是一种集销为一体的物流模式。随着物流电子化、智能化、全球化,汽车物流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因此制造商需要增加对汽车物流的资金投入来满足物流水平急需提高的需求。然而,对于自营物流汽车供应链而言,这直接增加了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压力,制约了其自身优势的发挥,反而降低了汽车物流的整体效益。目前,中国汽车物流企业公路运输车辆空驶率高达39%,运输成本是欧美的2~3倍,且中国大部分汽车物流企业仅能维持1%的资产回报率,远低于美国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平均8.3%的水平。总之,自营物流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

1.2 汽车物流标准亟待统一

为了拓展运输车的空间,我国汽车物流在运输过程中普遍采用纸包装,装卸货一般使用人工。在装配过程中,每个生产环节需要不同的零配件,需要把纸包装拆开,再一次分配与组装,这一环节无疑提高了人工成本。同时,拆装过程中也会引起零配件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前,少数整车制造企业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逐渐开始采用使用物流容器。但是,由于我国汽车物流标准并不统一,导致相同物料在运输给不同汽车制造企业时,可能会使用不同标准的物流容器,这一做法也增加了供应商经营成本,所以广泛推广较为困难。

1.3 汽车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物流信息水平对企业物流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健全的汽车物流信息系统还未建立,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水平有限,所以仓储管理水平较低、成本高。由于无法技术处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物流周期,甚至出现急件空运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汽车物流成本。目前我国仍有8%的车企,主要是小型车企和商用车企业,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规,这一数字与国外车企仍有差距。相比于汽车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汽车物流信息技术较为落后。此外,订单传递模式较为滞后,从而造成信息传递及时性不够,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市场有关信息。

2 加强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2.1 供应链管理分析概述

供应链是由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系统,每一条供应链中包含的供应商、生产商、配送中心、运输商、零售商及消费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见下图)。

汽车供应链整体流程

2.2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①强调核心竞争力;②资源外用;③合作性竞争;④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⑤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组织流的集成;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⑦延迟制造原则;⑧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⑨缩短物流周期与缩短制造周期同等重要。

2.3 具体措施

2.3.1 促进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相结合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指导下,应该加强汽车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与创新。目前,我国各大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具有较为健全的配套管理体系,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诚信与安全等方面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我国汽车物流现代化的进程不能一蹴而就。就物流模式而言,我国汽车行业现阶段强行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未必适宜,可行的汽车物流模式应该将自营物流模式与第三方物流模式有机地结合,综合两者的优点。具体而言,在汽车制造业中,制造业的制造商应该独立承担并完成内部生产的物流环节;第三方应该负责完成采购环节;制造商和第三方共同完成成本最后的销售过程。同时,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完善第三方的汽车物流,同时建立健全自营物流管理制度。另外,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也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原来不能覆盖的地区开拓市场,为企业发展解决地理障碍。

2.3.2 积极推进建设标准化的汽车物流标准

现代汽车物流要有好的信息系统平台支持,数据准确是其核心要求。建设汽车物流能够直接提高物资的配送效率。为了实现我国汽车物流体系的制造、运输及装配,应该在汽车物流行业中广泛推广应用物料容器及标准化的规定。由于汽车物流配件繁多,尺寸规格不同,同时自身物理性能也不相同,所以需要对企业物流行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对物流容器制定严格的要求。然而,在汽车行业中,实施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可以促使供应商采用一致的物料包装及运输模式。采用一致的包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在实施标准化建设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物流运输要求、汽车零配件包装、物料容器的安全运输、装卸机械化程度及运输车辆的容积量等。推广和使用标准化汽车物流管理能够引导不同企业之间准确、及时地识别与传递物料,从而加大了物流的效率。

2.3.3 积极建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成熟,汽车物流行业中逐渐开始使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方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模式,将企业全部重要数据进行导入,同时组织供应链重要成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接方案,从而实现同制造商之间信息的衔接与交换。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上的有关成员需要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协作方案,同时明确规定各项项目的实施进度。当实施项目时,各个成员讨论制定技术标准并运用有效的实施措施。此外,在电子商务同汽车物流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善于利用BPR,从而更好地适应供应链模式下的电子化运行要求。同时,在供应链环节中需要构建信息化的连接系统,从而能够及时地交换信息,从而促使我国现代化汽车物流迅速发展。

纵观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在将来的十年内,将步入迅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涌入我国市场。同时,我国重要汽车产品也渐渐走出国门,迎接世界市场的考验。综上所述,将来汽车物流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供应链汽车物流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春明,孔繁森,隽志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汽车工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7(S1):97-98.

[2]刘林艳,宋华.从产品供应链管理走向信息化的价值网络管理:双案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5(7):11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