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项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1篇

一、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选择

融资方式的选择关系到企业融资的成本、效率、资本结构、财务风险等众多关键问题,对企业的经营意义重大。从民营企业的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在其流动资产构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企业自筹为主,基本上与上市无缘,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对资金要求投资大,周期长,企业内源资金往往无法满足需要。另外,在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金额有限,不能充分起到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对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债务融资来说,如果项目后期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偿还银行贷款,债务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风险投资虽然可以迅速筹集资金,但是资本成本也最高。

二、民营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成本高

2.融资风险高

C企业A技术创新项目的融资采用的内源融资仅占比为8%。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期限只有2年,时间短,不够灵活,如果项目后期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偿还这些贷款会使负债率迅速提高,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给经营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风险投资占总投资的37.5%,一旦该项目实现盈利后,约定以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可见融资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因资本收益率和借款利率不确定而产生的附加风险,其主要包括融资偿还风险和融资财务风险两方面。

3.融资渠道少且后续资金缺乏

一般创新项目总有预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会收回一定的投资,但这个预期是按照项目最初的设想期所处的环境来预期的,如果以后的年景出现了重大政策或市场变动,就面临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的情况,也就会面临融资缺口。同样,如果没有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信用等级必然受损,后续就很难再从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筹集到资金。C企业A项目就面临融资渠道少且后续资金缺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银行贷款偿还期仅为2年,2年后仍有200万的融资缺口;②风险投资一旦该项目实现盈利后,约定以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③政府扶持资金专款专用,一旦该项目实施完成,很可能不会再申请到新的资金。

三、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存在问题的根源

1.技术创新项目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所有可能结果的分布。潜在结果越分散,不确定性就越大。技术创新本身就总是与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企业技术创新由于采用的技术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复杂性,因而技术发展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其产品消费者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产品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高新技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问题或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失当,也具有自身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而且,企业竞争对手的反应也是不确定的。正是因为这些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对高新科技项目的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而作为金融资本的所有者或人始终必须把金融资本的安全性置于首要的地位。因此,一方面投资者不愿意将资本投入到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有投资回报的高新技术项目(因为风险运行的规律是风险的大小与时间成正比)。而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又恰恰是:只有投入长期资本,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才能有实质性进展;同时项目前景不一定就是阳光灿烂,这使得投资者与项目实施很难达成交易。从表层看,谈判不能达成一致的往往是资本所有者不愿出资,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在于资本所有者无法确定自己的风险函数使自己在风险与益对称的原则下做出投资决策。

2.技术创新项目的信息不对称

在金融场上,作为资金供给方的投资者或债权人与资金需求方的信息状况是典型的不对称分布。在投、融资过程中,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尽管投融资双方并非经济利益完全冲突,但各方几乎都有保留私人信息的动机。相对而言,资金需求方总会拥有一些不为外部的资金供给方所知的、有关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信息,从而使之在投融资博弈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高新技术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尤为突出。由于创业者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他比投资者、供应者或战略伙伴更了解企业的前途。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各种问题。例如,创业者可能会采取某些投资者观察不到的有害行为,也可能会投资于某些为自己带来声誉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项目。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导致选择问题,创业者可能会利用他们比投资者对项目和他们自身能力更为了解的有利条件,投资者会发现很难区别有能力和无能力的创业者。若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无法突出自己的融资优势,不能创造适宜的融资条件去吸引投资方,不能充分把握时机向投资方传达有利的融资条件以及令投资方为之动心的高额预期收益的信息,则会出现融资方信号机制失误,从而无法赢得投资方的信任。

3.技术创新项目资产的性质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资产具有如下特性:①价值的难以计量性;②风险性的差异;③监督的不可观察性。这都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取得信贷融资,因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资产中以有形资产为主的企业往往要比以无形资产为主的企业能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

4.技术创新项目所处的金融市场条件不完善

金融市场的相关条件决定了企业项目融资的难易程度。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传统渠道融资会加大企业的融资难度。

首先,从银行融资来看,就银行机构现况,其发放贷款的主要标准是信誉和偿还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创业阶段,出于风险大,企业的信誉尚未建立,很难从银行和其他的常规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即使企业建立了信誉,企业也没有任何承担风险的能力。因为银行在从事放贷活动过程中,其价值标准是基于其资金来源与负债结构的。银行负债主要来源于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强的居民与企业储蓄存款,若其投资于高风险行业将与储户的利益相悖,而且这些负债结构构成货币支付的主体部分,依托这种负债结构来支持长期性投资支出易导致支付危机。

其次,由于发行债券存在固定的收益率,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阶段,存在着技术与市场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债券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因此以这种方式筹资几乎不可能成功。

最后是发行股票。证券市场的上市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的上市。根据主板市场的上市规则,必须要连续盈利三年,并且达到一定规模(5000万股本)的公司方可在主板市场上市。这样一来,拥有先进技术并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些民营企业因其自身商业模式等原因而无法实现短期内盈利,从而不可能在证券市场上融资。

四、解决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融资问题的对策

1.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企业在融资时,必须权衡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利益和融资财务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融资比例。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企业债券虽然融资成本不高,但是对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因此选择这种融资要有还款的清醒认识。风险基金融资虽然融资成本较高,但能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且融资风险较小,因此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种选择。

2.争取政府资金支持

考虑企业的融资可能性、融资成本率及融资风险等几个因素,对于取得财政性资金应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政府资助起到了“质量证明”的作用,它使得受资助企业更容易从市场上获取创新资金。

3.控制融资风险

要对融资风险有足够的清醒认识,要对融资中的风险点进行仔细分析,提前进行风险规避的规划。而当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削减损失至可以接受的水平,使企业仍能合理的运转而不失去财务稳定性。

4.通过股权融资解决融资渠道少且后续资金缺乏的根本问题

作为专门面向高成长、科技型、创新型公司进行股权挂牌转让和定向增发融资的新三板市场无疑是其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平台,将为中小高新企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杨伟.国外创新融资问题的文献评述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1).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机制,理念

1、管理理念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动力

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即工程项目管理学,属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建立体制、组织与管理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管理思想、体制以及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手段等。研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管理总目标的控制。这个总目标包括费用(成本)目标、时间(工期)目标、质量(包括安全)目标和其它相关目标。与项目管理学相关的学科还很多,如组织学,它研究一个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内的工作流程。又如投资学、技术经济学等等。只有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指令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去推动和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

要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首先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因为只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才是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最终承担者。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就必然极大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管理理念创新还要求项目管理者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确定目标值时,不可能达到三个目标都是最优,也不能使每个目标都绝对满意。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应当注意的是,工程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功能目标以及施工质量合格是必须优先予以保证的,并力争在此基础上使整个目标系统最优,满足确定目标值的相对满意原则。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让用户、社会满意,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2、管理机制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前提

项目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

2.1实现组织机构创新

项目管理机制创新,首先要明确项目管理的性质,将项目部建成一次性的项目管理经济组织,实现组织机构创新。在推行项目管理的初始阶段,项目部依然带着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色彩。

1)除行使项目管理职能外,还行使后勤服务、人事劳资、教育培训等行政管理职能;

2)跨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单项工程盈亏状况不明的事件时有发生;

3)项目部固化,违背了项目部的一次性和动态性原则。因此,项目管理必须从这一传统惯性中走出来,真正使项目管理走上科学化轨道。

2.2实现制度建设创新

项目部是经济管理组织,企业必须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管理行为。制度建设,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项目管理模式。要有机处理好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经理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代表企业对外履约。项目经理与企业经理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经济合同平等关系,不能以经济平等关系代替上下级关系,更不能以上下级关系代替经济平等关系。二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变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调控模式。三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2.3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按照市场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施工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的改革,对构成项目生产要素的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内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代替过去的行政指令,推动企业全要素市场化。对项目经理进行工程项目现代管理知识培训,并着手理顺和建立工程项目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总分包管理体制,以尽快形成工程总包与分包的管理格局,努力实现建筑施工组织结构和承包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2.4实现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

项目人才管理机制的核心是项目经理的管理机制,而创新项目经理的管理机制,一是需要企业统一认识,把项目经理真正当作一个职业,并且当作稀缺资源来看待,形成内部的项目经理人才市场,对项目经理实施业绩档案和资质的动态管理,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促进项目经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二是要落实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做到赋之以责、给之以权、厚之以利,保证项目经理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把职责履行到底。三是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既然承认项目经理是稀缺的人才资源,就应该按市场原则进行定价,敢于突破传统的分配,实施利益激励;承认项目经理的社会价值,实施必要的精神激励;通过市场选择实现优胜劣汰,实施竞争激励。四是要完善项目经理队伍的储备、教育及淘汰机制,以市场化的手段推进职业化的进程,从而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

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有机处理和协调好工期、质量、成本多项目标的关键,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保证。

3.1进度控制手段创新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作为进度控制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3.2质量管理方法创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获得市场主要靠质量。质量控制核心是落实质量责任,严格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坚持做到时间再紧程序不超越,任务再重标准不降低,条件再差要求不放松。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群众性QC小组活动,为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条件。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不断创优和铸造精品工程的目标,赢得顾客满意,从而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最终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

3.3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项目部做工程,不是简单地按行政指令完成任务,而是依法履行合同。项目管理第一要重视研究合同条款,在执行合同中,要对所有的变更以函件形式备案,不能有随意性。第二要善于运用合同,尤其是要善于运用合同索赔,保护自己正当的经济权益。

3.4人本管理思路创新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创新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最基本的管理,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贯彻与否,与项目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保证施工的关键技术、设备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技术创新是企业兴旺和发展的源泉,这一点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笔者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实践浅析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1开展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为此,要积极贯彻技术创新“开发一项技术、争取一份投资、争得一项技术声誉、开拓一项业务、带动一片产业”的“五个一”战略,建设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一流大型国际化企业发展目标,不断自我创新,自我超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就工程技术公司而言,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巩固发展检修及检测业务,拓展建材和特种工程业务,形成检修协力、工程检测、新型建材及特种工程四大产业,将企业打造成为全国性业内领先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必须紧贴市场与施工。孤立地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是先有市场后有创新,但如果把投标过程和施工过程贯穿起来看,还是先有新技术成果后,应用于生产和开辟新市场,这一点和工业企业完全一样。因为投标时技术难题在招标文件中已经反映出来,企业提交的施工方案必须能够满足项目成功建成的需要。技术难题必须先解决好并得到评委的认可才能中标,这本身就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过程和鉴定过程,中标后的施工过程就是把技术开发成果结合实际运用于生产,保证进度、安全、质量,实现利润的过程。

作为工程技术企业,就是要让技术和市场靠得更近,实现“资本”与“知本”的结合,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为企业建设创新提升式发展贡献力量。

2构筑研发平台,组织在建项目技术攻关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研发平台,在这平台上主要演好两个角色:第一是领导和组织在建项目技术攻关,提高常规作业的技术含量,改进现有的服务产品;第二是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任务进行技术储备。一方面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在建项目施工需要,另一方面引进或开发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优势的技术成果,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形成超出对手的服务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占性的核心技术,依靠技术上的跨越实现服务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垄断或独占优,创造出高额的利润。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与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是否适销对路密切相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现在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自我发展首先就是指资产增值和技术创新,是在“以资产增值支持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来资产增值”的循环中不断壮大发展起来的。企业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就不能切实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是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比对手有优势。要取得优势越来越依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较竞争对手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一是以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或产品为主要特征,也包括管理、营销、团队素质、企业文化、政治优势和操作工艺诀窍等方面的因素;二是具有对手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模仿、破解或者模仿、破解起来成本太大的优势;三是能带来市场优势,形成稳定的垄断或独占性的利润;四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不断发展的。谁停止创新,就意味着落后和死亡。通过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和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为大工程建设做出新贡献。

为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实质是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和技术的品种、性能、质量等方面制造差别化;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工艺设备,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下的价格优势。

4加强科技成果转换和应用,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科技创新在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因此,中国建筑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需要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发和应用,以及知识产权的管理。

建筑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是与民生大计息息相关的。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与建设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扩展,以及现代科技进步的进一步深化,建筑企业的发展逐渐融入国际经济的大潮,近年来,随着我国一些大型建筑项目国际招投标的实施,使得我国建筑企业已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融入建筑业市场的竞争、发展的大潮中―――迎接挑战、求得发展,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慎重应对的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数量过多,竞争秩序不规范,造成在激烈的竞争中以价格决定一切,而忽视了企业对其他价值诸如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技术创新、工艺水平和服务水平等的保证能力。我国已加入WTO,目前我国一些保护国内企业的规定将逐步废止,诸如“外国承包商不能独立承包工程,需与中方企业合资、合作,共同承包工程”的规定等。国内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思考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时代趋势,创造更大的效益。

5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让企业融入更大的市场

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由项目管理的任务、项目目标、项目的使命决定的。它们都是为了达到项目的目的。创新不是目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必须符合工程项目的目标和使命。北京奥运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是建筑施工的典范。它包括了项目规划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成本管理等项目管理的创新,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创新成果。北京奥运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带给我们新的管理理论应用、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6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进入了历史发展新时期。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使用BOT方式运作。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多、技术水平高。但是,由于我国在有些工程技术标准方面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使其对国际技术标准规范难以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迅速发展的技术、竞争的加剧使当今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是否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已成为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内外资源,改善流程,有效降低组织与项目运营的成本、减少项目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时间,成为企业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项目成本管理 创新 思考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施工企业都广泛采用低价竞标的方式投标,这样一来,使得施工企业项目的获利空间日趋狭窄。如果想要提高施工企业项目经济效益,那么就必须增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意识,不断完善基础工作。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扭转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局面,实现施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一直在抓,一直在喊,但始终都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成本核算简单、成本管理方式僵硬、管理内容片面、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等,从而导致费用超标、资源积压、浪费流失。本文就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及创新思考进行探讨。

二、提高项目经理素质,确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的核心

项目经理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好坏的较为重要因素。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中心,也是项目盈利的关键。对于单个项目而言,也是最高管理者、组织者和责任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无论项目资金是多么的充裕,也无论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是多么的完善,离开了一个高素质的项目经理都是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益。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应该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很游刃有余地与各方面的人进行沟通;同时,还应该有强烈的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切忌不懂装懂,务必做到谦虚谨慎;另外,还应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细节发现问题,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一旦发现问题,那么就要及时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同时,应该将项目经理责任制认真落实到位。首先是应该将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基本内容有效地明确出来。由企业法人来委托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全合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以便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目标、项目经理部成本降低目标、企业向业主的合同承诺目标等三大目标,有效地加强标准化现场建设、建筑项目安全管理、企业的形象宣传。

其次,应该通过组织、素质、机制、授权四大方面来将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到位,尤其是应该特别注意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效地控制好项目投资,即便出现偏差,也能够及时纠正,在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好财力、物力、人力,实现项目投资管理目标,从而最终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

三、强化成本观念,促进全员成本管理

除了应该提高项目经理素质之外,也应该加强全员成本管理。就目前的施工企业而言,项目的很多操作工人、技术人员都认为应该由计划财务部门来负责效益、成本,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计划预算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应该强化成本观念来促进全员成本管理。第一,从机制和体制上逐步改变,如实行风险经营或者项目股份制,包盈包亏。第二,应该对全体员工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培养全员成本意识,改变成本观念,逐步提高他们对于成本管理的思想认识。第三,施工企业要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或者送职工去高校学习成本管理知识,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专业知识,从每个岗位、各道工序、各个管理部门中去挖掘、去开辟成本降低的新途径。

四、加强科学管理,为有效控制成本创造条件

施工企业项目控制成本,一般来说,可以从合同管理、经济、技术、组织等多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组织措施上来进行成本控制。首先要明确成本控制的任务和目标,其次要配备相应的人员和机构,务必做到有专人负责每个成本控制点。二是从经济措施上来进行成本控制。通过合理的机械调配、施工组织来严格控制机械设备费用,将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合理使用劳务工,严格控制用工数量;作出材料预算,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材料价格,尽量做到择优购料、货比三家。同时,还应该加强现场设备的保养工作和维修工作,避免不正当使用,降低经常性修理、大修等可避免的费用,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设备资源,尽可能地使得机械台班价格降低。三是从技术措施上来进行成本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施工技术工艺,应该找专家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务必做到经济可靠,从而降低工程成本;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1] 丁春红, 薛小明, 候春梅. 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J]. 中国西部科技 , 2005(15) :145-148.

[2] 马夫芳. 现代企业如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4) :111-114.

[3] 付高善, 康元波.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预算管理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8) :147-150.

[4] 洪祖尧, 商玉贵, 王卫东. 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初步尝试和探讨[J]. 工业会计, 1997(04):201-203.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对创新管理的认识,进而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实施创新管理策略,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功能,为使用者安全、可靠使用工程项目建筑提供保障。

1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设立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然后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 第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组织建筑行业的一些专家、学者、工程管理人员等共同研究制定了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但是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这就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化,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以严格的制度约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再以创新的管理理念指导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与管理水平;市场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同时市场的发展也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建筑施工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的发展,就必须就将创新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以创新管理策略来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的发展同样也加快着我国社会的建设脚步。只有建筑施工企业建设更多、更好的工程项目,才能够促进我国城市、交通、能源的建设,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而这些都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创新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以说,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是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是必然的。

2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的策略

工程项目施工创新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工作之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是企业进步的关键,创新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进行工程项目的创新管理,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市场变化,才能够不断更新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能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一,施工管理观念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在传统管理观念的指导下,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的效益,并没有对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人员配置、资金调配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这就造成很多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不合格,在后期检验时不过关,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创新的管理观念应该是把施工质量与人员安全放在首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积极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理论,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形成适宜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创新的管理观念,使企业能够在这种创新的管理观念的指导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提高施工技术,并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第二,企业管理组织创新

任何企业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组织,这个组织负责者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切事物,并对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企业各种效益的提升。

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对施工管理组织进行创新,选用具备高水平管理素质与施工技能的人员组成新型的管理组织团队,在原有组织职能的基础上,对管理内容的主体与空间进行延伸。管理组织团队必须从工程项目招标签合同到施工后期检验,都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事务都能够按照计划安排稳步完成,进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第三,企业内部制度创新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约束工作人员言行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督促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创新建筑企业的组织管理团队之后,还要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岗位责任制、激励制度、工资调整机制等几方面下功夫,使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在岗位责任制的约束下,积极工作;在激励制度与工资调整机制的鼓舞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第四,成本控制方法创新

任何企业在生产建设中,其目的都是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高的效益,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的创新管理,就必须将成本控制考虑在内,创新成本控制方法,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种效益。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可以从材料的选购、人才的引进、施工技术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对施工材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以此充好的情况,为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提供基础; 对人才引进与施工技术的提高,也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坚决发扬“以人为本”管理精神,提高对人才与技术的重视,以人才与技术的力量来控制成本,达到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目标。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的创新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筑施工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贵工程项目创新管理的认识,积极研究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在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管理制度,并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创新的管理策略,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郑向东.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7).

[2]蒋伟,王亚兰.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

[3]徐雄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原则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