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1篇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不实现信息化,农民就无法改变一把锄头一头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农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和信息传输手段,中国第一个农村经纪人网站的创立者、沈阳苏家屯区农民曹东哲说:“利用互联网为农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是农村经纪人大有可为的事情。”

实际上,曹东哲和很多农村经纪人的网上交易就是在做电子商务,只不过,网络的两端或一端是农民、农产品。中国有13亿人口,农民有9亿多,如果中国的农民都用电脑和互联网寻找买卖供求信息了,中国的信息产业将壮大到何等地步呢?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提供像中国这样大的市场呢?

然而,目前的现实状况却是,一方面是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很多PC厂商和国内电信运营商苦于现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月度、季度和年度的销售业绩提升困难。巨大的需求与大量的产品积压同时存在说明了什么呢?

粗略计算一下,1个城市家庭每年用电脑上网的总成本为1680元至1800元之间,而1个农村家庭则要支付1800元至2000元,这还没有计算买电脑的钱。对于一个城市家庭来说,2000元钱可能相当于其家庭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十五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而2000元在1个农村家庭年收入中至少要占五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更高的比例!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2篇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很多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文化相对于城市地区发展较慢,加上自身观念、意识保守,使得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薄弱。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好,将成为制约农村职教发展的瓶颈。因此农村职教发展需要信息化,更需要及时解决农村职教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广大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有的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离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差还较远。传统教育观念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时至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教师要胜任这一角色还必须拥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我们对全国上百所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素养状况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广大教师信息素养意识淡薄,信息技术应用文化氛围淡薄,缺乏与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相适应的培训。对此,学校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硬件、软件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离开相应的信息设施,教育信息化就无从谈起。农村地区经济基础普遍薄弱,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软件资源建设普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我们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要求所有职业技术学校都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等,但广大学校也不能在困难面前举步不前,而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案,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社会融资,如学校可以同企业合作,争取企业对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投资。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3篇

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来看,任务繁重而艰巨。

(一)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我市县、乡、村的文化设施来看,市区一级虽然都建了文化馆、图书馆,但标准都不高,事业经费也很少,乡镇文化站建设更令人担忧,大多数文化站的活动场所,如电影院、礼堂等,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早就拆除。村文化大院一缺场所,二缺设备,三缺管理。农村文化设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这样一个现状,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二)文化人才匮乏

不论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还是经营人才,都严重不足。乡村文艺人才更是缺乏,人员是进不来出不去。这些状况不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就难以顺利完成。

(三)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文学书籍,四是文化娱乐。从现有的文化产品来看,是严重的供给不足。

(四)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低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渴求。但从他们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农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没有钱去享受。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所谓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产生的产品要适合市场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具有契约经济和法律经济的特点。第三,市场经济有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所有这些,对刚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且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农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文明意识、健康意识不强,一些传统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民不仅要富,农民还要有乐。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正因为农村文化建设重要而紧迫,任务繁重而艰巨,所以,我们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从体制上讲,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事业的内部活力。尤其是乡镇文化站的体制,要十分明确。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二)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从现阶段来讲,一是要整合一切用于农村、服务农民的各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如教育、科技、党员电教、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二是要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即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特别是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做到国有、民营一起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村文化科技中心户等。为了促进三个层次的文化阵地建设,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以创建活动激励阵地建设。三是要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农民图书、农民健身、民间艺术发掘利用这六大工程。四是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扶贫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变送为“种”。

(三)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创作出更多更好适合农村农民所需要的精神产品

一是要大量出版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二是要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并把它搬上银幕,立上舞台,更好地服务农民。三是大力发展民间文化艺术,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项目。四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育。特别是要加大农民自身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让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成为不走的庄户剧团,使其卓有成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五是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

从目前县(市)区、乡镇的财政实力来看,大多数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挤出一定的财政实力,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应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按规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总的来说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是高的,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总认为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或者说,经济搞好了,文化建设自然会得到重视和加强,因而在少数地方就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的安排,一讲发展文化产业,就想把所有的文化事业推向市场等等,这些思想认识的存在,明显地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二是要真正做到“五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既要贯彻落实中央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所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一些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保证农民真正得到文化上的实惠。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们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必须发奋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4篇

谈“信息惠民”就不能不谈农村信息化。专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场与政策双管齐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农村信息化因此成为填平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也改变了胡伟和岳海波们的命运。

“真金白银”敲门砖

胡伟所在的湾头村,还有浙江义乌青岩刘村、福建龙岩培斜村……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的“网店村”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最大的14个“网店村”中,农民网店合计已超过1万家,年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

农村电子商务,用“真金白银”将农村信息化落到实处,“一手拿锄头、一手握鼠标”的现代农民借此打破了城乡数字鸿沟。电子商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新途径,让他们可以离土不离乡地创业。阿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亮则介绍说,截至2012年,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163.26万个,其中在村、镇一级的淘宝网店总数已经达到59.57万个,经营农产品的网店超过26.06万个。

农业科技“排头兵”

河南省鹤壁市钜桥镇种粮大户唐全合今年的小麦亩产近700公斤,收成这么好,农业信息化立了一大功。在他承包的农田里,用上了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唐全合用电脑就可以看到自家地里的温度、湿度,甚至某片农田的浇水进度。唐全合说:“幸亏有低温预警警报,我们及早采取防冻措施,不然今年小麦的产量就没有这么高了。”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5篇

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重庆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关于加快农信通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信办〔**〕19号)要求,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信通”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并纳入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网站体系进行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整合信息资源,不断增加硬件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看,农村信息化存在的网络不完善、服务手段较落后、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立现代综合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可以加快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街乡、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密切协调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明确目标,切实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目标任务。**年底前发展农村移动信息用户7万户以上,基本构建起适应“三农”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较为完备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综合性县、乡(镇)、村三级“农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地方经济的推动初见成效。

(二)体系设置及职责。全县农村信息体系分为三级:

一是在县科委设立大足县农村信息普及推广办公室(简称农信办)作为一级执行体系;负责全县的信息采集、编辑、审批、等管理工作;

二是各街镇乡、各有关部门作为二级执行体系;配置1—2名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的信息采集、上报等工作;

三是各行政村(社区)作为第三级执行体系;配置1—2名信息采集人员,负责本村(社区)的信息采集工作。

县移动公司作为信息采集、整理、的业务支撑企业,要积极协助各级工作人员完成信息采集、编辑等工作。

(三)建设时间及要求

1、**年12月底前完成县一级站建设;34个二级站(其中街镇乡24个,街镇乡供销社10个)建设并投入使用;

2、**年4月底前完成360个三级站(其中行政村242个,重要涉农企业118个)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栏目设置。为增强公众的互动交流,突出地区特色,将开设政策法规、新闻快讯、农业科技、价格行情、市场动态、供求信息、农业气象、劳务信息、预警信息、农家百科10个栏目。

(五)信息收集和

1、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填写和录入用户资料表,及时建立信息采供体系和用户信息档案,全部资料于**年11月20日前以纸质件和u盘方式同时报送县科委办公室(联系电话:4376****)。

2、各信息站信息采供人员负责收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需求情况,每周组织针对所属地区农村移动信息用户的发送量不少于2条,每月采集3条以上信息,经单位领导按信息审批制度(一般信息由各街镇乡、县级主管部门审批;新闻快讯、政策法规、商业广告类信息经县委宣传部、县法制办、县工商局复查审批;预警信息按照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审批后上报;县农信办及时完成信息的审批、编辑和工作,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加强领导。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街镇乡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政府成立了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健全完善决策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完善考核办法,执行考核监督。各街镇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工作的调度和协调,细化分解任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络,全方位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做到措施得力、宣传到位、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三)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等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建设工作。县移动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技术和网络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建设主力军作用,加快农村基层网络建设,快速启动农村信息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