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意手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活动现场,各种创意作品让观众大饱眼福――从隽秀雅致的木书签到惟妙惟肖的软陶,从花团锦簇的卡通花束到乖巧可爱的布偶,从大方实用的布艺书套到阳刚威猛的兵人……手工达人的巧思妙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如此,我们更邀请了擅长刺绣、剪纸、布艺和葫芦烙画等工艺大师进行技艺表演。通过工艺大师与手工达人的交流,传统手艺和创意DIY的碰撞,让现场所有人深切感受到手工艺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艺术,“壹秋堂”也携三位老师傅来到了活动现场。他们以夏布为材质,用编织、绘画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夏布包、夏布扇、夏布画等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夏布产品,让城市人大开眼界。作为被邀请到上海世博会表演的“壹秋堂”,也将此次活动作为世博会前的预演。
正如本刊主编蔡运彬在启动仪式中所说:“我们在这里亲近手工、体验手工,实际上也是在倡导环保与低碳,感知工艺与文化。手工可以说是无污染的行业,而手工从技到艺发展至今天,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也承载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如今,手工不再是乡野田间的风景,城里人尤其是大都市里的白领们,越来越喜欢做手工,或消费手工艺品:一方面是反流水线生产的无个性,唯有手工的独一无二,能满足内心的个性需求;另一方面,做手工已经成为当下时尚的生活方式。下班后,离开电脑,通过做手工可以解除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全民手工”的宗旨即在亲自动手中,培养手艺,体会手工艺的精神。更重要的是,给大众以工艺的启蒙,通过感受老手艺,留住老手艺,实现向文化传统的学习与反思,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
“全民手工”活动将在各个城市举办下去。在此,《中华手工》杂志向国内外手工品牌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关文化艺术机构发出邀请:传播工艺文化,倡导美好生活,下一站有你的身影。 (1P)
现场
不织布or软陶 各有所爱1P
不织布是风行全国的一种新兴DIY项目,因为新,它在重庆的手工圈里还未能得到广泛传播;也正因为新,它在此次活动中受到了极大关注,即便并不知道不织布为何物,报名参加不织布比赛的人同样踊跃,现场一片火热。
上午10点整,参赛选手们领了不织布材料包和剪刀,工作人员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打开材料包,里面有各种颜色的不织布、绣线、针、PP棉、热熔胶、手机链,还有一张黑白图纸,上面有1∶1的素描图案,有具体的制作步骤和针法介绍。选手们有点犯晕了,这玩意儿怎么下手?
经巧艺手工坊陈宏老师地简单说明,选手们豁然开朗,原来不织布是用一种类似造纸的工艺将纤维压制成布,因为没有经纬线,无论怎么剪,布都不会毛边,加上它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用来制作一些布艺小物更容易定型。不需要很深厚的刺绣功底,不需要太多时间,即便不擅长手工,也能缝制独一无二的可爱小兔、俏皮女孩、憨态奶牛……
张悦悦一瞧就是个练家子,虽然比赛开始20分钟后她才加入比赛,可那熟练的剪、缝手艺一下子就后来居上,让旁边6岁的魏科瑞羡慕不已,眼睛直瞅着张悦悦手里的兔子。魏科瑞和爸爸一起参加比赛,她负责画、剪,爸爸负责缝。这估计是全场最不擅长女红的一对父女,却选了难度系数最大的材料包――小女孩挂饰。小女孩的帽子、头发、裙子等的缝制都是非常细微的手工活儿,可魏爸爸一脸自信:“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再难我们也要完成它。”
与不织布同时展开的还有软陶比赛。在五张棕黄色的大圆桌旁,围着老老少少30多人,纷纷埋着头,全神贯注地摆弄手中的七彩软陶,而桌子的中央,摆满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软陶作品。14岁的陈思兰和外婆、妹妹组成一组,设计出一场“森林里的聚会”,没有腿的青蛙、长角的兔子、黄色的美羊羊……纷纷聚集在长满蘑菇的森林里看星星。“我们设计一个主题,制作就比较简单,也容易得奖,”年近七旬的外婆不仅手脚麻利,思维方式也略高一筹。
“小心,别碰到我的蜻蜓了。”年仅5岁的小月看到妈妈的举动着急地叫嚷起来。她口中的蜻蜓,是一只五彩缤纷、长有一对翅膀的软陶蜻蜓,这是她的杰作。活动现场,这样热闹的场面此起彼伏。
“叮!”随着烘焙箱的铃声响起,一盘多姿多彩的软陶作品经10分钟烘烤后新鲜出炉,“这是我的!”“我的熊猫……”小朋友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纷纷认领亲手制作的小东西。
在被小孩与女人占据的软陶场所里,两位二三十岁的男生显得尤为突出。“每天上班下班,生活忙碌又枯燥,没想到在这里捏软陶,却能让我静下心来,还能回味小时候捏泥巴的情形。”陈先生头也不抬地接受记者的采访。看来,软陶所带来的乐趣,远不止是小孩。
即便作品并不完美,我们却看到了大家埋头手工的那份专注,看到了父慈子爱的那份温馨,这也许就是全民手工的意义所在吧!
跟着大师做手工1P
花两分钟时间,跟随工艺美术大师学一项技艺?在重庆图书馆的DIY现场里,《中华手工》读者和手工爱好者们就跟随重庆民间艺术家梁世惠、黄继琳体会了一把剪纸的乐趣。
活灵活现的林中小鸟,憨态可掬的孩童,结婚时常见的“帧弊,许多看似繁复摸不清头绪的剪纸作品,在大师们的指点下,平常如你我,没有任何剪纸基础的人花两三分钟就能完成。
在民间一直有“两剪一帧,娘喜儿喜的说法。在梁世惠老师的指点下,手工爱好者只用剪下两剪刀,一个“帧本驮救欢出。这是一项实用的生活技能,朋友的婚庆嫁娶,捧一叠红纸剪下若干双至倜,是比任何礼物都来得真切的祝福。而黄继琳现场教授的《小鸟嬉戏》与《蝴蝶双飞》也让爱好者们爱不释手。
不仅仅是剪纸,同是重庆市北碚区民间工艺美术社的梁世惠、黄继琳两位大师经常结伴参与中华技艺的推广与传承。她俩深入西南大学、工商大学,应学校留学生部邀请,为期望接触更多中华文明的留学生教授传统技艺课程。剪纸、布艺、叶脉画、瓷刻,当这些传统的中华技艺展现在留学生面前时,也带领他们一同体验了中国手工艺之美。
对于易学好看的剪纸作品,人们纷纷参与其中,对要以时间精力积累的技艺,活动现场爱好者们也精心揣摩。“琼缘绣坊”女主人单大琼是重庆市民间艺术家,也是一级刺绣大师,在蜀绣的技艺上,她的许多作品得到各界收藏人士的认可。
穿针引线,现场刺绣,单大师现场表演的水墨风格《重庆吊脚楼》刺绣,就受到爱好者追捧。现场一位中年女士被单大师的演示技艺所打动。“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蜀绣,每次都心动无比,期望能亲眼一见。由于环境所限,我能接触到的一般都是十字绣这类简单的刺绣。今天所闻所见,令人很开心,甚至动了想跟随单大师学艺的心思!”
相对于布艺、剪纸和蜀绣等大家熟悉的工艺门类,张居常老师现场展示的葫芦烙画就要生僻很多。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电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很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
原本从事和工艺美术完全不沾边职业的张居常,因为退休后的一次偶然发现,喜欢上了烙画,并把重庆本地盛产的葫芦作为了烙画的载体。《百福图》、《山野童趣》,一幅幅极具美术功底的烙画被张居常烙上了葫芦,这些葫芦艺术品,能历经时间的摧残而不脱色变色,现场有不少爱好者纷纷购买把玩。
对有十多年从艺经历的张居常老师而言,一只图案简单的葫芦,四五个小时就能完成,而字体各异的《百福图》、《百寿图》,通常都要三四天才能完工。
黄继琳、梁世惠、单大琼、张居常,这四位民间艺术大师,都是半路出家。在活动现场,他们的表演让手工达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而手工达人充满创意的作品也让他们受到了启示。
达人
软陶《植物大战僵尸》 0.5P
蔡沁邑,21岁,学动漫设计的大学生,喜欢绘画、做手工
.cn/guoguosunflower
来自重庆文理学院的蔡沁邑无疑是本次“创意DIY大赛”最受欢迎的创作者。在现场和网络投票中,她创作的软陶作品《植物大战僵尸》均高居榜首。
动漫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僵尸,它们造型独特,颜色各异,个性鲜明。蔡沁邑说:“首次接触这款游戏的时候,不仅让我思维活跃,心情开朗,而且我也为里面的植物和僵尸着迷,所以决定将它们的形态用软陶的方式表现出来。”
于是她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七八天,完成了总共42个角色的塑造。这一系列作品被蔡沁邑小心翼翼地带到了活动现场,每一件植物和僵尸都用棉花包裹放在盒子里。当所有的植物和僵尸都活灵活现展示在观众面前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赞不绝口。他们围在展台前看得爱不释手,纷纷想要购买,蔡沁邑虽然很感激大家的厚爱,但对于这套代表之作,她只是希望展示给更多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软陶,并没有想过在现场出售。
蔡沁邑的名片上写着“陶学记”,这是她为自己的网店软陶手工作坊取的名字。她说,与逃学记谐音,能想到小时候的那些小趣事吧?
让阅读变成一件美丽的事0.5P
“猪蹄”团队(王念+陈曦+朱姝),80后,自由职业,爱好花花草草、猫猫狗狗
http:
在活动现场,王念和陈曦是颇为安静的一对搭档。陈曦坐在展台边,一直屏气凝神地在圆木片上绘着花朵,而王念则熟练地编着小小的中国结。不过却并不妨碍人们对她俩的关注,因为她们做的书签真的很美。
王念是金牛座,医学系出身,本该从医,却受不了日日面对生离死别,所以毅然决然改行与文字和绘画打交道,目前在家SOHO。双子座的陈曦,金融业出身,本该继续在金融界打拼,但感觉气场与自己不合,目前处于间隔年期,在家休养生息。处女座的朱姝,财务出身,在每天与数字纠结的同时,喜欢细细勾勒花枝与藤蔓。三个闺蜜因为世界观和喜好高度雷同,凡事都喜欢挤在一起做,于是便有了这个做书签的三姐妹组合。
在她们眼里,阅读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有关阅读的一切,都能激起温暖与爱的感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对书签感兴趣。也许是夹在书页间的虞美人枯萎暗黄,变得菲薄如纸之后,我们开始渐渐希望,美丽能永存。我们也尝试了无数次花朵标本制作,然而枯黄的花朵,总是令人感觉沮丧。”终于有一天,她们放弃了标本制作,开始拿起画笔,在各种介质上记录它们的美――从纸张到麻布,从水晶到原木,于是让阅读开始变得美丽起来。这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
在书签里,三姐妹用笔触记录花朵瞬间的美,描绘神秘的凯尔特艺术。那些贴近自然、优美精致的书签,经由三姐妹的巧思妙手而生,足以使阅读变成一件与众不同的华丽事儿。不是吗?
幸福像花儿一样0.5P
罗静,80后,客服,爱好手工、漫画、音乐、运动、美食
/
一身碎花裙子,让罗静与她做的卡通花束相得益彰。在活动现场,罗静的展台前人头攒动,不时就看见有观众解囊相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编辑部的同事也争相拿着卡通花束合影留念。一个个笑容可掬,手捧这样的花朵,仿佛所有的甜蜜与浪漫都扑面而来。
为了本次活动,罗静专门设计了一款公仔笔。她将各式可爱的公仔置身于笔梢上,普通的铅笔犹如插上童话的翅膀,瞬间变身为创意的精灵。
与卡通花束结缘,罗静说是源于一次偶然看到丝网花的制作,就想到有没有可能让喜欢的公仔也变成花的形式,又刚好在网上看到一个明星手捧卡通花,很特别很开心的样子,于是就开始了研究和制作。她把买来的公仔、包装纸、小饰品等半成品材料进行装饰加工、固定、包扎,然后整体造型、包装直到最后完成,简单的只需要一小时,而制作一整把10到30只的,则需要一两天时间。
卡通花束售价从十多元到几百元,罗静会根据客人需要进行最经济实用的推荐。每次顾客收到她的卡通花朵,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颜。罗静说,那一刻的开心无法溢于言表。
手绘服装也是一件艺术品0.5P
罗罗,70后,自由职业,爱好看电影、听歌
/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手绘达人,开手绘淘宝店四年、辞职在家专心画手绘、常去创意市集摆地摊却不追求高收入,她就是有着20多年绘画功底的罗罗。
曾是平面设计师的罗罗手绘的图案风格各异,工笔写实的动物花卉惟妙惟肖,卡通动漫人物活泼有趣,日韩漫画人物浪漫唯美,但她钟爱的却是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或许是从小学国画的原因,我更爱将浓墨重彩的手法融入到手绘服装上。”在罗罗的作品中,总是不难发现荷花、柳叶、山水等中国元素,甚至还有齐白石的《虾蟹图》,让你细细品味那股古朴之风,淡然之意。
“有些买家要求定制的图案很精细、复杂,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图案细节。”尽管经验丰富,罗罗一样会遇到困难。“手绘人物最有挑战,不仅得形似,还得神似。”每当有买家定制手绘服装时,罗罗都会先在电脑里设计好效果图,得到满意答复后再进行手绘创作。由于罗罗几乎不打底稿,一些复杂的图案几经研究后常常要花两三天才能完成,“时间长短是衡量手绘精细度的标准之一,尽管这只是我的爱好,但相信经过我双手绘制的服装也是一件艺术品。”
给书穿上衣服0.5P
彭莉娟,26岁,产品设计兼客服,爱好手工制作、绘画、唱歌、登山
/
布艺在手工爱好者中,有着广大的粉丝。可越是普通的材料,越不容易做出效果来。回重庆没多久的彭莉娟,一看到本次创意DIY大赛的消息就积极报了名。为此她精心准备,制作了漂亮实用的布艺书套参加比赛。
在活动现场,彭莉娟的作品也同样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好评。虽然大学读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但她真正动手做布艺还是2007年毕业的时候,以环保为主题,收集了自己和同学的旧衣服做了一个布偶展。当时就很受欢迎,毕业展完后还有人找她定做过。后来在深圳工作了两年,虽然工作很忙,对布艺的热爱却始终坚持着。
对于做手工,彭莉娟觉得首先是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即使缺乏天赋也会用心去学去做,还有耐心也挺重要。通过自己的布艺作品,她想表达一种心灵的回归。其实这是一种态度。她说:“例如我做的书套可以洗可以反复使用,就好过于纸质的书套,用过就扔掉……”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开一个家居DIY手工店,做出自己的品牌。有梦想的人是美丽的,希望她能梦想成真!
颁奖0.5P
“全民手工•2010创意DIY大赛”获奖名单
人气奖:
蔡沁邑《植物大战僵尸》
罗李骊《手绘T恤》
主题奖:
罗静《幸福像花儿一样》
彭丽娟《布艺书套》
陈宏《露西的梦想花园》
Cany《头饰》
陈立君 丘隶《老奶奶舞蹈队》
创意奖:
王念 陈曦 朱姝《木书签、布书签、水晶书签》
铁哥们团队《我们有多铁》
心安《纸蕾丝》
特别感谢以下机构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场地提供:重庆图书馆
奖品提供:重庆图书馆 壹秋堂夏布艺术
活动材料提供:
关键词: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发展现状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瑰宝,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互联网+”、创客基地、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为核心的新型文化形式遍地开花,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生产方式。身处民间的传统手工艺被竞争挤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消亡,另一些传统手工艺求新求变,在文创产业的带动下重获新生。衍生、移植、包装、抽取审美元素的传统手工艺成为文创先锋,传统手工艺正走在文创发展的道路上。
一、今天传统手工艺之现状
1.传统手工艺的特点
其一,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存。实用性是传统手工艺的核心,传统手工艺以用为主,并不是为了纯粹的审美或者观赏而制作,如祭祀用鼎,上面的纹样起初就承担着图腾的功能。传统手工艺也包含艺术审美,它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美化、装饰的功能。其二,生活性和社会性并存。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是地域民俗文化、礼乐伦理文化的载体,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媒介,也是构建社会关系的特殊载体。其三,物质性和文化性并存。传统手工艺以一种物化的形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所需,也是人们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的载体。它的文化特质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情感表达。在有形和无形之间传承,延续着最为核心的传统文脉。其四,传承性和变迁性并存。传统手工艺是一种基于经验和智慧的劳动形式,口口相传、母女相传、父子相传等形式构建了独特的传承方式。
2.原生的生态系统逐渐消亡
养蚕、吐丝、结茧、抽丝、纺线、织布、染色、缝衣、刺绣……这些工序构成了成熟的传统手工艺门类,它们是在大众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打破了这一生态系统,一些传统手工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3.现代方式的保护和传承
如今,许多城市都兴建了文化博物馆,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创意集市活动、文化创意公司遍地开花,政府也着力发展地域文化旅游,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手工艺。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
传统手工艺以手工劳动者为创作主体,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如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全面开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其中。201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1.文化源点为核心,文化形态为元素,积极开发衍生文创产品
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被称为“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色丝线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蜀绣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点,形成了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等,《芙蓉鲤鱼》就是其中的代表。蜀绣的文创衍生品开发思路是把蜀绣传统元素作为文创衍生品设计开发的构想源点,与综合材料、现代工艺、视觉设计及数字媒体等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诠释包括生态环境、传承谱系在内的有机文化整体,兼具承载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情感需求的历史传承性。
2.多门技艺整合创新,带动内外三产联动
四川自贡市是“中国彩灯之乡”,具有几百年制灯兴会的历史。彩灯产业是自贡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已被列入自贡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创意兴灯、以灯强文、以文强业”的文化创意理念,把彩灯与剪纸、恐龙、龚扇、扎染等自贡的“大三绝”和“小三绝”结合起来。以彩灯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实现产、学、研结合,结合乡村文化旅游,辅以农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三产联动的发展模式。彩灯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相结合,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内发性产业”的发展策略。
3.新理念派生新生活,构建生态系统
我国台湾很早就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开展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故事传播、综合性视觉设计、传统手艺制作体验等活动,构建“人—手工艺—市场需求”三者共生的生态系统。如,以台湾高山茶概念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既宣传、推广了高山茶文化,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四、保护传统手工艺背景下的文化创意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进化、交叉、跨界、抽取都是扩散的表现。其中,文创产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一个非物质化的“创意源”为扩散的核心,由非物质化向物质化转换,由无形向有形转换,跨行业生产不同类型和属性的多样化、智能化创意型产品。
1.跨行业资源整合
文化传承偏离、与市场需求不对接、手工艺生产力弱等问题保护传统手工艺背景下的文化创意发展现状解析王烈娟摘要:传统手工艺源于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它是民间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是大众智慧的结晶和审美情由来已久。“跨行业资源整合”是对原有资源的重新梳理与盘活,是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设计师与工匠的整合、城市与乡村的整合、低技术与高技术的整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经济。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整合传统手工艺、先进技术、观念意识,积极发掘地方文化与手工艺特色,保持地方文化的独立性、原始性,最后再融合创新性与科技性,完善文创产业的发展路线,力求传统与创新兼容并蓄。通过发展文创产业,开发地方性、传统性、创意性、手工性文化资源,并将其与地方产业进行生态性的有机整合。
2.以传统技术和艺术为核心的衍生品开发设计
传统蜀绣文化可以为文创衍生品提供创意灵感和设计语言。以蜀绣为基础的文创衍生品大致有服饰类、现代家居软装类、日常生活用品类等,这些具有蜀绣文化符号和审美的衍生品出现在锦里、宽窄巷子、太古里等成都知名景点,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蜀绣传统手工艺。这种发展策略使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意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共生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拉近民众与文化的距离,提升生活品质,透过文化、艺术和产业的结合,拓展民众参与文化的深度。
3.加速孵化,让创意落地
创意不能仅仅停留在创意阶段,更要转化为产品。好的创意可以让创投买单,资本让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文化创客实现创业梦想。传统手工艺具有机械化产品无法取代的独特品性,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会对旅游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培养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能力
传统手工艺人具备丰富的工艺知识,因此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传统手工艺人的文化素养不高,对新信息的接收和消化比较困难,导致手工艺产品难以满足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将传统手工艺人纳入创意体系。综上所述,传统手工艺文化在文化创意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个人审美情趣、丰富艺术设计方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要让传统手工艺术形式历久弥新,守正创新是基本法则,优化集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科技驱动是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少峰.促进文化内容产业发展的对策性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王天岚.从品牌形象推广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和发展.大众文艺,2016(5).
17:大象(1P)
作者:鲁艺,女,20岁,大学生,爱好乱逛、衣服、玩具、做手工,二手旧货市场也特别喜欢,以后的理想是开杂货店,里面都是自己喜欢的好玩的东西。
个人网址:/
创意说明:
用废报纸做手工的想法是小时候看《小神龙俱乐部》得到的启发,因为其中有一档国外的栏目叫《艺术创想》,觉得里面的老外常用的固定方法很神奇,以致十几年前看的节目现在仍然记忆深刻。
工具材料:报纸、餐巾纸、白乳胶、丙烯颜料、胶条、小刷子、画笔、定画液。
制作过程:
1. 找一堆废报纸,按照自己想做的东西团成大小形状不一样的纸团,把握大概就行;
2. 用胶条把每个纸团固定一下,让它们不会自己松开,然后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同样用胶条固定好;
3. 调整整体的造型,可以用小块点的报纸再往上堆加,然后用胶条固定,直到觉得满意为止;
4. 准备好白乳胶,用水混合稀释,再准备一些餐巾纸,用手撕成小块备用;
5. 把小块的纸巾随意铺在做好的模型上,然后用小刷子刷上白乳胶,以此类推直到把整个模型都刷满胶为止,纸巾在模型表面的摆放不需要整齐,只要保证所有地方都覆盖全了就OK;
6. 把刷满了胶的模型放在一个地方,等它表面晾干;
7. 用水粉或者丙稀颜料上色,底色上完后可以再画眼睛和其它细节,也可以用色粉在上面画画;
8. 最后喷上一层定画液,大功告成。
18:布艺世界的童话(1P)
作者:王晓燕,,女,23岁,自由职业,爱好手工制作、拉丁舞、打桌球,现居山东烟台。
个人网址:/
创意说明:
小时候爱不释手的玩偶娃娃如今已不知去向,童年的美好回忆依旧记忆犹新。这些美好以及一颗充满童真的心灵是不该被遗忘的。它们是你的小精灵,它可以读到你内心的纯真,它珍惜跟你在一起的每一分时光,它愿意如影随形的常伴你左右,因为它很快乐。
工具材料:
各种漂亮可爱的袜子(有色块、毛袜、婴儿袜、长袜、有花边的缩口袜等)、各种型号的针(缝娃娃一般使用6号针)、各种颜色粗细不同的线、剪刀、水溶笔、棉花或PP棉、镊子、纽扣、珠子或漂亮的小饰物。
制作过程:
1. 选择适合的袜子做你心中的小动物;
2. 取棉花塑造动物身形,将棉花塞入袜子,手捏成型;
3. 再次取棉花做动物头部,塞入袜子;
4. 将袜口缝合后,在动物面部画五官;
5. 在画好五官的部位缝上纽扣或珠子;
6. 将袜子剪下的多余材料做动物的腿、胳膊、耳朵之类(依动物情况而定);
7. 最后可用小饰物装饰自己的娃娃。
19:非传统手工(2P)
阿本,男,生于1970年代的自由设计师。“非传统手工”的肇始者,挖掘者,探索者。偏爱后现代设计。追求每一件作品的艺术感受。十年手工历程,致力于设计原创非传统手工系列家居用品和个人用品,现居山东海滨小城。
个人网址:/
创意说明:
非传统手工,讲究工具的运用,材质的对比,环境氛围的营造,是立体的多元素的现代手工。有时是极奢侈的。多元、艺术、生活是非传统手工的要诀。非传统手工推崇手工本身的艺术生活化。非传统手工更注重手工本身的环保性、可循环性,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的。非传统手工的目标:解决艺术生活化问题。
制作过程:
1. 先在面料上画出“帧弊滞及福
2. 围绕“帧弊旨线;
3. 用剪刀将“帧弊痔蕹;
4. 工业水洗后完成。
20:插画与玩偶(2P)
作者:杨成思,重庆人,22岁,学生,爱好画画、看书、上网。
个人网址:
思思的插画
创意说明:
思思的插画灵感来源于自己的形象。从插画中可以看出自身形象上的一些变化,如长发到短发的转变,并且在整个插画中带着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情,描绘了心里憧憬的一些画面,也有些画面是看书得来的灵感。整个插画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通过手中的笔将可以展现出来。
工具材料:牛皮纸、中性笔。
制作过程:
1. 收集各种资料,画草稿;
2. 在牛皮纸上绘制正稿,根据自己的心情等来组合已有的图形,将其细化;
3. 将画好的牛皮纸扫描进电脑,在电脑上将其制作成统一规格的卡片;
4. 最后将其打印出来即可。
魔幻精灵玩偶
创意说明:
玩偶的制作是为了弥补在现在的设计中,设计方式单一的问题,很多做插画的就只是做插画,做玩偶的也只是做玩偶,很少有人将两者结合起来。我想通过两者的结合将整个设计推向一个新的平台,将设计多元化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了解插画,了解玩偶,了解设计,使设计变得更生活化,更平民化。
工具材料:白布、丙稀颜料、画笔、太空棉、针线。
制作过程:
1. 在白布上用铅笔轻轻地勾出玩偶的大致形象;
2. 用画笔把丙稀颜料根据自己的需要给玩偶上色;
3. 用针线将玩偶缝补起来,在最后部分留个小口以便填充棉花;
4. 将布翻转过来并填入棉花;
5. 最后收口即可。
21:铁丝制造(1P)
作者:关旭彤,女,25岁,黑龙江人,自由职业画家,爱好画画、铁艺、手工艺品(皮质品、银饰)、喝酒、唱歌。
创意说明:
在强韧和柔软之间,是一颗对于行走而坚定的心。在现实世界的缝隙中,总有一种中坚力量,让人自省,让人感受到煽情的小心机。铁丝缠绕的不只是具象的物件,也是传达平面与空间的情感间隙。张驰着一个岸边观望者的逡巡,又如超越生活的一种幻术。颜色在这一时刻所渲染的不只是一种点缀,也在述说关于明天无数的可能性。
工具材料:铁丝、钳子、手。
22:福娃(1P)
作者:赵思红,女,42岁,济南人,邮政职工,爱好编织。一个月前钩了十几个福娃,除了送给朋友外,在“为灾区义卖活动”中全部义卖。
创意说明:
福娃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深受广大国人和外国朋友的喜欢。它既可作为馈赠朋友的佳品,也可以成为居家的装饰品。亲手编织一个绒线玩具既可以用来装饰自己的卧室,也可以作为汽车挂饰、包包挂件以及手机饰物馈赠朋友。最主要的是手工制作福娃比较简单,一个钩针,一点绒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钩织出憨态可掬的奥运福娃。
工具材料:腈纶线、腈纶棉或棉花适量、黑扣子或黑珠子两颗、钩针、缝针、剪刀、钥匙圈或小吸盘。
制作过程:
1. 钩出福娃的头、身体和四肢;
2. 福娃的头、身体、腿内分别塞入腈纶棉(手掌空着,只在手臂内塞入腈纶棉);
3. 用缝衣针线连接福娃的头与身体,并把四肢缝在适当的位置;
4. 分别钩出福娃的头饰,缝在福娃头顶相应的位置;
5. 缝上眼睛鼻子和嘴;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用途,再加上每个地区的审美、风俗存在着不同,因此传统手工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剪纸艺术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镂空体现
我国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从视觉上来讲,剪纸艺术会给人透空的感觉以及艺术上的享受。每逢过节或者新婚喜庆的时候,人们会将美丽的剪纸贴在窗户、门上,节日的气氛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所谓剪纸是指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样式来借助剪刀、刻刀在纸张、树皮等材料上进行雕刻。由于光泽型面料的表面较为光滑,再加上这类型面料的结构结实,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光泽型面料成为运用剪纸艺术最合适的布料,通过运用这种面料可以直接将剪好的图案贴在服装上,还可以让整件服装呈现出镂空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种面料是非常适合运用剪纸艺术的,即:厚重型面料。厚重型面料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面料,此种面料不易变形,并且扩张感较强,因此其可以作为运用剪纸艺术的布料。当保证厚重型面料不抽丝的情况下,那么也可以在面料上直接做镂空效果。
印染艺术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文化体现
印染艺术是由扎染、蜡染这两个部分组成的。所谓扎染指的是借助捆、扎、折等多种多样的手法来确保染料无法全面的渗入到整块布料中,最终形成纹理的传统工艺形式。从古至今,扎染作为一门染色技巧而存在。从视觉上来讲,扎染给人一种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感觉,在制作具有田园风格的家具纺织品的时候,扎染是不错的选择。不管是棉面料表面还是麻面料表面,都可以巧用扎染方法来设计服装面料,当用扎染方法处理完面料之后,整块面料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不可被复制的。因而在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扎染技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所谓蜡染指的是蜡画与染色这两者的结合体。蜡染的制作流程方法如下:
蜡刀上蜡 用蜡刀在布上绘图晾干在染缸中浸染并折叠图案晾干沸水清洗平整晾干
在这个时候,白色棉布上会出现十分美丽的图案。蜡染这种手工工艺能够吸引现代人的眼球,呈现出现代人所追求的大方、简单的艺术感觉。
刺绣工艺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时尚化体现
我们都知道,表现传统刺绣工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就是服装。在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运用刺绣工艺的时候,既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其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服装的整体风格。所谓刺绣指的是在布帛、绸缎上运用棉线或者彩色丝来进行穿刺,通过穿刺形成漂亮的图案或者工整的文字。现阶段,刺绣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机绣;第二类,手工绣;第三类,混合秀。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整块布料进行刺绣,那么往往会采用机绣的方式;然而在整块布料的某一个部位要进行刺绣,那么往往会采用手工绣的方式。不管是棉、毛等面料还是皮革都可以借助刺绣来得到面料创意设计。当用刺绣来获得面料创意设计,整块面料呈现出灵动美,同时面料上的刺绣会给人时尚的感觉。
手绘艺术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个性化体现
手绘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用毛笔或者丙烯按照构思来进行绘制。手绘艺术不同于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受颜色、不受图案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设计构思较为自由。设计者往往依据自己的构思绘画出个性化的图案,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近几年来,在礼服、连衣裙等物品上都会运用到手绘艺术,同时在棉毛等面料上通过运用手绘艺术来实现面料创意设计,一般往往要借助石头、胶水等材料来让手绘面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肌理效果。
除此之外,像印花、编织、喷绘等传统的手工艺也可以被运用到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运用会让服装面料设计中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传统手工艺的时候,要把握住该这种手工艺的灵魂,确保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向着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通过运用传统手工艺可以让整块面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利用传统手工艺会丰富整块面料的肌理,还会增强面料的装饰感,作为服装设计师,要合理运用传统手工艺,将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
如果你是一个关注时尚的人,是否发现了近几年来,少数民族手工艺越来越受到国际大牌的青睐呢?如果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都已被世界的名设计师所注意,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在我们自己的眼中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人都基本以外国人为主,他们似乎比我们更加的喜欢这些通过针线所传达的故事。到底要如何才能不让少数民族文化沦为时代的快餐,如何去把它通过时尚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贵阳为例,被称为中国的小上海,广东人的后花园,从2010年起奢侈品的大量入驻,并得到了推崇,也因此证明了市场空间充盈。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饰品并不是没有人涉足,有几家民族饰品品牌,它把少数民族的饰品加入自己的设计带入了市场。如“太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太鼓”的民众购买力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太鼓”的反响微乎其微,笔者于贵阳青岩旅游风景区随机寻访市民显示,只有占抽查人数2%的游客知道这个品牌,造成知晓率偏低的原因,笔者认为是饰品本身不具有表达市民心里需求的能力,没有将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通过饰品这个硬件传达出来。
笔者认为在原生态少数民族创意手工饰品的开发上,饰品材质的独特性、款式的新颖性、涵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成为成功的关键。
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旅游商品作为旅游者的重要需求,随着审美观念的不断改变,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越来越成为旅游商品必不可少的商品,所产生的利润在所有旅游商品利润的比例不断增加,出售原生态手工饰品,成为增加旅游产业收入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手段。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旅游商品收入一般占旅游产业收入的40%-60%,在我国由于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缓慢,从1996年至2002年,国内旅游商品收入的平均百分率仅维持在20%左右[1],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一方面反映着我国在旅游手工饰品的购买力薄弱,但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手工饰品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开发的关系
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具2011年贵州《人口普查系列分析报告》中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民族构成仍以汉族为主体,共分布有54种民族,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5万人,占36.11%。全国56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在我省均有分布。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中数量排前5位的依次为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这5种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82.09%。其中:苗族397万人;布依族251万人;土家族144万人;侗族143万人;彝族83万人。这么大的比例里面,从任何一个民族中去开发,都隐藏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市场潜力。
在贵州的传统文化习俗里面,有着民族独有的生产工艺,例如,苗族的打银,水族的马尾绣,都是传承了上千年的手工饰品制作技艺。饰品的花样图案既是这些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的表现形式。但通过对贵州旅游名胜景区西江的千户苗寨的走访调查显示,这些民族文化特殊的表现形式的寓意正在被人民忘记。西江千户苗寨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也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更是贵州旅游的必去之地。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这个苗族文化的活化石里面,并没有非常独特并独具苗族代表的独特商品存在。在千户苗寨里面仍然是差异不大的银饰品,笔者亲自询问了寨上比较成规模的银店关于饰品上的花纹意义时,却无人知晓这些花纹所表达的意思。通过近一步的深入对话,知道了如今的这些银饰品都是通过工厂大批量生产的,只有一些寨子里面还存在着打银人即苗族银匠,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原生态创意手工的开发时,受到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商品化的影响,使得民众把饰品上的图案所要表达的思想给丢失了。
如果能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发扬出来,让饰品的文化价值通过商品的社会审美价值来体现,而不是受一般商品价值关系的束缚,让消费者在购买饰品的时候看中的是商品在文化上的寓意行为而不单单是商品的精美与否,如果做到这点,便不难发现,当少数民族独特商品涌现的时候,就越能吸引顾客。因此,少数民族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开发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源泉,并加以现代的时尚思想就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二、少数民族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的开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
贵州是一个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急速发展的省份,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文化,浓郁的原生态氛围使得贵州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的新宠。由于贵州四面环山,造成了它的交通开发缓慢,但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并没有被大山所困住。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成功召开,预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从商业的角度进行探究,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旅游商品的出现,在贵州众多的知名景区内都可以看到以少数民族为旗号的商品,但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旅游商品都是单一的,重复的,并没有真正的将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发扬出来,只是为了赚钱将其的文化断章取义,进行发售,使商品失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失去生命力,久而久之,民族文化随着这样泛滥的开发即将发生变质。只有少量的专家研究人员保护与传承,不利于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形成品牌,打造信用品牌,将悠久的民族饰品历史穿戴在身上,有利于扩大民族发展和传力度,更好的保护民族传统工艺。
原生态手工饰品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将这样的饰品再与时尚的元素结合形成品牌不仅能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其次将品牌扩大到都市商场,更能满足各类人群对多样商品的选择,通过饰品传达民族文化,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特性,自身还具有纪念性、审美性、文化特殊性,代表性和特殊寓意性等属性。这样,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加入到手工饰品中,通过发展原生态手工饰品可以保存、恢复、发展和创新传统纪念品和古老的工艺,促进民族文化保护。De.Kadt(1979)认为:“旅游者对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可以导致当地工艺品的新生”。[2]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交通不发达地区,为避免民族文化传统丢失,将其用于原生态手工饰品中去发展,主动地学习传统民间工艺,这样就间接地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只有将民族文化寓于手工饰品中去形成知名品牌,才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佳方法。
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开发中运用的现状
贵州素有中国“公园省”之称,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具有发展旅游业非常优越的条件。古朴淳厚、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与贵州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映衬,多层面地呈现出当地世居民族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悠久深邃的神秘基因。“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就是多彩贵州民族风情的真实写照。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来黔旅游人数和贵州的旅游业总收入是不成正比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国内外旅游者在贵州的旅游购物消费比较低,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贵州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商品的创汇能力。今年(2013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贵州旅游总收入1842.9亿元,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全年旅游经济形势仍维持,“偏向相对乐观”的判断,贵州旅游业发展仍将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去年旅游总收入1860.16亿元,今年可实现旅游总收入超2000亿元,按旅游购物收入占总收入平均20%估算,全省旅游购物收入至少达400亿元。[3]虽然总的收入不错,但是把贵州的上四A级旅游景区(四A级及以上景区共23个)很平均地把400亿元分配,每个景区的年收入不到18亿元。再把其他的旅游景区算进去的话,比率后就会更低,说明在旅游商品购物这一快还是很低。毋庸置疑,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贵州省,在文化资源,开发、生产旅游商品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贵州省,令人遗憾的是外地来贵州的游客却常常为选购不到合适的旅游商品聊表心意而犯愁。就更不用说能看到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了。据资料显示,从当今世界旅游消费的情况看,旅游者在其所带的现钞中,约有60%是用来购买旅游商品的。也就是说,假设每接待一个海外旅游者能创汇1000美元,其中出售旅游商品可创汇600美元[4]。可是纵观贵州旅游景区市场和大小商铺,到处充斥着品种单调,工艺粗糙,包装简陋,且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原始土特产。在许多景区中,各色的购物一条街也大同小异,左边一家银饰店,右边一家土特产店。旅游商品看似琳琅满目,实则与在国内各种景区景点商品都大同小异。无论从西江走到贵阳,还是从贵阳走到岜沙,所见的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地方特色”,令外地游客感到毫无“地方特色”。甚至有些地方都没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如荔波小七孔、百里杜鹃、黄果树瀑布、织金洞、梵净山等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都没有属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就别说是原生态手工创意饰品了。长此以往,对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商品雷同,结构单一,白白的将自身的优势拱手让出。各地出售的所谓“民族特色”的纪念品都一样,印有景点代表图案的背包、手绢等除了景点名称、景象不一样,载体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有些景区直接从其它景区批发一些“民族特色”过来。这便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开发中运用的现状,大大降低了游客的购买欲望。
四、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开发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原生态手工饰品研究开发并做成品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市场调查、商品设计、评估、生产、销售等环节,将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就会产生出1+1>2的效果。因此,要想很好地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因素,提高旅游购物吸引力,不能把眼光只盯在饰品这一点上,应把它视为包括手工饰品、购物环境及相关服务人员在内的整体吸引力,而它们的结合又要以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为主要吸引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原生态手工饰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涉及多个行业,要改变原来那种“旅游部门有心无力,相关部门不紧不慢”的局面,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相关行业、科研设计机构、旅游院校投入到原生态手工饰品的开发。制定贵州特色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开发规划,以指导各个景区特色的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其次各地方政府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出本地区特色文化内涵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发展规划。
(二)面向市场,重视对旅游消费者心理及物质需求的研究。虽然旅游消费者购买需求是多方面的,但旅游者消费心理需求始终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受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审美、个人兴趣等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文化心理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通过探讨对少数民族文化在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开发中的运用,笔者集团队着重研究了购买者的心里诉求,多面向市场,做好市场调查,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不能只搞“纸上谈兵”。所以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要认识到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与非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一般日用品巧妙融入旅游文化特点,就可以使其成为特色手工饰品。
(三)因地制宜,凸显不同民族风情。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不同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各民族将自身的文化融入到商品的设计开发中,才能迎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例如:西江千户苗寨地区,可以利用苗族的图腾、刺绣、蜡染等运用到手工饰品当中去,而这些都是要当地特有的或者仅有的特殊材料,这样其它地区就不可以复制和抄袭。走一景区一特色化的形式,这样才可以提高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更能体现贵州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地理特色。只有以独特的造型和内涵丰富文化底蕴,这样更有利游客在旅行当中便于带给家人和朋友。
(四)坚持“三条腿”走路(即精品化、大众化、特色化)。精品化,即所开发的产品追求质量的高品质;大众化,即所开发的产品追求品质的大众化和价格的低价位,使普通顾客也能接受,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空间;特色化,即所开发的产品在其它景区或其它地区看不到或买不到产品,这样使游客感到它的独特性和珍贵性,从而创造更多的市场购买力。结合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以民族为单位,建立典型文化保护区和保护项目,以原生态创意手工饰品进行开发。以文化保护区为中心,选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器物作为“拳头”产品,深挖产品的文化底蕴,增强产品的附加值,营造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当顾客看到这些产品时,使他们产生一种“要买,必须买”的念头。
总之,在贵州这个少数民族文化浓郁的旅游大省,旅游商品只有紧紧抓住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商品才能被旅游者所喜爱。以市场为中心,以民族传统文化依附商品开发,在相关部门、企业、旅游从业人员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才能把贵州旅游商品的开发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促进贵州旅游业良性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志平著.旅游购物理论与开发实物[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5):53-54.
[2] 郑湘昆,陈重肪.云南旅游商品知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