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主动学习;兴趣;质疑;情境;迁移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它要求将教师“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活动,即让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内化、吸收和运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全面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一、寻找兴趣信息,引发主动参与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从枯燥乏味达到兴趣盎然,需要教师积极找寻课堂中的兴趣信息,亦即教学中的兴趣结合点,它包含了教材、课件、环境等各方面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教师可根据内容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教学材料以诱导的方式呈现。如采用游戏、竞争形式,图片、实物直观教具演示、音乐、声响营造气氛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借助录像和绘声绘色的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去观察了河流浪潮水,初步感知了潮水的气势,这给学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形成这种新奇感的因素,正是教学中我们努力找寻的最佳兴趣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此以外,问题的悬念可以称得上是好的兴趣信息。教师利用教学内容的感染力,精心设计提问,这样不仅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同时也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教师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什么是手术台?什么地方叫阵地?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谁把手术台作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等等。学生的这些疑问符合他们的实际,也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在全班同学的脑子里留下了悬念,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起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导积极探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是学生欲求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诱发出他们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激发学生内驱力、挖掘潜在智能、增长知识的良方。教师在肯定其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在开始质疑时往往是缺乏思考,问题比较单纯幼稚,教师应加以鼓励,肯定他的态度,并在引导上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如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中心、课题或标点符号等方面发问,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就能自觉地发现富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就能提到点子上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一旦掌握了质疑的方法,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三、贯穿情境活动,诱发自我完善
课堂中贯穿情境活动,是使学生主动探求,诱发其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地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活动时,首先要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学生具有感受客观情境,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甚至被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从而使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课时,教师先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初步感知狼和老羊,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紧接着教师提问:假如你是那只狼或老山羊,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启动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到教学活动中自己所关注的某个对象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角色的喜怒衰乐,仿佛是自己真实情感的表露,最后,在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等各种情境活动形式使学生情感巩固深化,能力也缘此而得到完善。
四、运用迁移的思路,寻求主动发展
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对学生适应新的情境具有积极主动发展的因素。因而,只要在教学中把握住迁移,教学是可以做到“教有条理”、“学有头绪”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具体把握迁移思路,是有机地协调好“主导”与“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关键。
—摘自《雷锋日记》
亲爱的朋友,看过上述的一段《雷锋日记》,你会有什么感触呢?理想,顾名思义,就是幻想自己长大后能成为心目中认为伟大、高尚等职业的一种想象,简单的说自己认为长大后的目标,长大以后的职业、工作。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是否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呢?是否是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理想呢?你的理想可能是一名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可能是一名保家卫国,站守在祖国边疆的,还可能是一位维护社会治安而辛勤工作的人民警察,你要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坚决的告诉你:一名拥有白求恩精神、救死扶伤的医生。
白求恩大夫曾在战场上的手术台工作时,占长曾向他请求向后方转移,白求恩大夫却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请你劝告别的医护人员转移,而我是绝对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的!”是呀!白求恩大夫在硝烟弥漫、弹片纷飞的战场连续69个小时给伤病员做手术,连眼睛也没有稍稍休息一下,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有人说,医生是与病魔做斗争的最前线的战士;是在死亡线上为病人挣扎的白衣天使;是救死扶伤、时刻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安琪儿。可见,医生是多么崇高、多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职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开动脑筋,诱导学生“爱学”,促使学生“乐学”。
1.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边读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时,我问学生:“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以疑问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趣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相关视频、幻灯片等教具,再现书中所描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3.以“辩”导趣
辩论出真知,辩论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中写到:“这个伟大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我让学生组内讨论可不可以把“挪动”换成“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仅弄懂了两个词的意思,更有助于对主题的领会,而且对学生主动学习有益。
4.以“读”生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变“锁头”为“钥匙”
学生获得知识是重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较为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离开学校、课堂以后,就缺乏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1.特点分析法
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记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2.触类旁通法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时,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
3.以点带面法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教师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掌握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语文能力的提高只局限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才能积淀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随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我在班级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定期在班级交流读书心得,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变“应付”为“自觉”
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学《最后的时刻》一文时,我为学生制定的自学提示是:江姐在就义前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找出描写江姐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采用独学的方式感知课文内容,再采用对学、群学的方式精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自学时边朗读边感悟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通过教学,江姐的光辉形象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一、加强预习指导,激发学生兴趣
预习,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在预习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紧扣教材,以突出双基,启发思维为目的,以读书为主线,精心设计,逐步教会学生设计预习提纲。其模式为:一读学字词(即读通课文,识字、解词,借助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二读理思路(读懂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三读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划出不懂的句子,提出疑问)。
由于预习落到了实处,因此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反过来也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二、以“读’为主,提高语文能力
1.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内容
如指导学生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分三步进行:①初读,要求正确、通顺,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小节写了小庙周围的环境?②精读,一边读一边想:小庙周围的环境非常恶劣,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在这部分的学习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作为引导学生读书的纽带,如学生默读、自由读、齐读,教师范读,师生共同读,逻辑朗读等。③读中“思”,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想象“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情景,学生通过“读”、“思”进一步体会了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然后再让学生齐读。
在教学中,由于读书时间充分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熟读精思,促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2.以“读”为主,在读中落实思维训练
多读不单是读的次数多,还要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的提问应围绕文章中心清晰地展开线索。如指导学生阅读《做风车的故事》就从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第一,牛顿的小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同学们对小风车有哪些看法?(这是复述性问题,学生通过读书就能回答)。第二,卡特说:“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希罕呢?真可笑!”你认为这个意思对吗?为什么?(这是评价性问题,学生只有在读书的情况下,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这是发散性问题)这样的提问先简易后繁难,由浅近到深远,从低级到高级;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设计的读书过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独自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3.以“读”为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体验
关键词:德育;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启发学生深入体会和思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直观演示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注意借助生动的语言和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采用插图描述和录像演示相结合的手段,利用书上的插图生动描述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和海底产物等,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海产资源的丰富,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放录像的方式进行直观演示,学生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以来就会给学生以深刻的直觉印象,使他们认识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又如:在讲《瀑布》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课时,我也运用了上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立志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思想感情。
二.名言品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这句话提示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必须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选登了许多教育家、著名科学家、抗日英雄等名人的名言。这些精辟的名言,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字字句句闪烁着思想教育的光辉。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深化了思想教育。如: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他在自己求学的生涯中,历尽坎坷,几经磨难,但就是凭着“一定要争气”这个坚定的信念,促使他成为一位有名的生物学家。
通过品析,使学生明其义,悟其神,学习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从中懂得只要有信心、肯努力,什么困难也会克服。再如:在时期的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话语不多,但流露真情,使学生对他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所感染,更加崇敬那些为祖国而献身的英雄人物。
三.合理想象
有的文章,在叙述上往往留有一些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使之成为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例如《荷花》一课,作者在欣赏一池美丽的荷花时,被荷花的美所感染、所陶醉,于是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这时蜻蜓和小鱼分别告诉作者自己清早飞行的快乐和昨夜的好梦,但是具体说了一些什么话呢?作者并没有告诉读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而合理想象出这些对话的内容,是更加衬托出荷花美的点睛之处。我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有的学生认为,蜻蜓是这样说的:清晨我在公园里飞行,看见清洁工阿姨正在打扫公园里的小路,她们都很辛苦,但是她们的心都象荷花一样纯洁……;还有的学生说小鱼做的梦是这样的:晚风吹来一池荷花都跳起舞来,于是惊动了全国的小朋友,大家都来参加这儿的音乐会,真是热闹极了,他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和平统一,永远繁荣昌盛……。学生们展开了各种合理想象,但都深深感受到荷花的潇洒与神圣,更被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涟漪而不妖”的品格所感染,在想象中认为自己也应该做一朵美丽的小荷花,永远有一颗纯净的心。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四.写小练笔
为了更好地用语文这面镜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文章,简单写一下自己的体会与感想,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情况写小练笔。如:学生写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再创佳绩》、《我的理想》等,通过写小练笔,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进行了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团结友爱等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