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秋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秋景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秋天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总是让人怀旧,总是充满愁怅。唐代大文豪刘禹锡有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3、你看,树林叠翠流金。有的树脱去绿色的衣服,换上金色的沙裙。一阵秋风吹过,一片片叶子落在树妈妈的脚下,铺成了地毯。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梧桐树的叶子像我们张开的手掌,而枫树的叶子又像一枚枚邮票……
4、天渐渐变凉了,风也比以前凉了许多,树边丢弃了许多散落的发黄了的叶子,树枝上也垂挂着许多零碎的破叶,路边清洁工也比以前更忙碌了,空气也弥漫了许多不同的气息。大片大片的黄叶从天而降,如轻纱,如彩带,如蝴蝶一般纷纷飘落。夏天带去了她曾经的背影,现在秋天正迎面而来。
5、秋姑娘来到了花园,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桂花那醉人的香味;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像金,美丽的在秋天里频频点头,那卷曲的花瓣像卷发的洋娃娃。
2、秋风落叶
3、春华秋实
4、春兰秋菊
5、金风玉露
6、落叶知秋
7、丹枫迎秋
8、春去秋来
9、秋月春花
10、秋风习习
11、橙黄橘绿
12、一日三秋
13、一叶知秋
14、秋收冬藏
15、金秋时节
16、景色宜人
17、层林尽染
18、叠翠流金
19、天高去淡
20、大雁南飞
21、秋风红叶
22、丹桂飘香
23、天高云淡
24、金风送爽
25、五谷丰登
2、白草黄云: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3、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4、青苔黄叶:青苔遍地,落叶纷飞。形容山居人家沉静荒凉的景象。
“诗言志”。“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隐喻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下面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常咏叹的对象。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如:
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为秋。(宋玉《九辩》)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多令》)
“心上秋”前加离人二字,准确地表现出离别的人的最怕到秋天,遇秋t感伤的意蕴。又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人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再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四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出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月亮”的别名
在中国,古人除了用“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蟾蜍守卫”等神话传说中的相关物象来称代月亮外,还根据月相变化,赋予其许多形象化的别名。现撷取古代诗文中较为常见的月亮别名列举如下:
1.传说月中有兔子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蟾兔”“金蟾”“银蟾”“玉蟾”“蟾宫”“蟾蜍”。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中的“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中的“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方干《中秋月》中的“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诗僧惠洪《秋千》中的“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降谪仙”,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的“闽国去,蟾蜍亏复圆”,等等。
2.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轮”“桂宫”“桂魄”。如李涉《秋夜题夷陵水馆》中的“凝碧初高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王维《秋夜曲》中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等等。
3.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
4.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如屈原《离骚》中的“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5.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6.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如陆游《采莲》中的“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
7.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如李贺的《南园》中的“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8.满月如轮、如盘、如镜、如壶,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冰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飞镜”“玉壶”。如元稹《月》中的“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陆游《月下作》中的“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中的“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贺《七夕》中的“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辛弃疾《太常引》中的“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等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绮怀》(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