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庆节的名言

国庆节的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庆节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庆节的名言

国庆节的名言范文第1篇

“十一”国庆节来临了,老师要求我们出一册手抄报,再选出一些优秀的贴在墙上展览。我听了高兴得直蹦三尺,因为,出手抄报是我的拿手好戏。

放假的这一天,我准备了七彩笔、铅笔、橡皮、尺子和一张八开的白纸。我现在白纸的右上角写了“国庆节”这几个字,为了使他更加好看,我在这几个字旁边花了一些花帘、灯笼和天安门,天安门画得非常雄伟壮观,不时还飞来一只只花蝴蝶,漂亮极了。画好后我又想添加一些内容,写些什么好了?我正抓耳挠骚,冥思苦想,妈妈看见了,就问我为什么要这样?然后我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我:“这次是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就应该写一些国庆节的资料,这样的手抄报才有意义。”我听了,连连点头,心想我的妈妈真聪明。

于是,我就上网查资料,查找了关于一些国庆节国徽、国旗等来历的资料,并且,还查找了一些课外的爱国成语、古诗、名人名言等,过了两个小时,手抄报终于完成了,但是我觉得还少些什么,就在手抄报上随意的画了一个小女孩儿,这个小女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非常可爱。

又经过半个小时以后,我的手抄报终于搞定了,看着我画的手抄报不仅排版精致,而且图文并茂,我非常高兴,心里想着一定要评上优秀手抄报。

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认真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

国庆节的名言范文第2篇

一、放眼世界:搜集主题

亦即围绕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收集,使学生真正做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立足当今,着眼未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查阅,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为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开阔眼界服务,当然,也可以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渠道涉猎,在此基础上,要对已有的信息材料再加工处理,去粗存精。如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建设,高速公路网建设,西部地区水电的阶梯开发等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都不失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最佳教材。国际的如伊拉克战争,气候会议等,当前的甲流防控问题都是热点,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既增长了知识,双学会了综合,分析,明辨是非,的实践能力。正所谓一石数鸟。

二、联想:自我创意

即给学生一个确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该主题,依据自己的的理解,自由完成对主题的拓展与演绎,如“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布置了庆祝国庆节的活动实践作业,学生们热情空前高涨,有的设计唱给祖国母亲的歌,有的从我们的民族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更有的从国旗、国徽、国歌等几个方面来获取素材。通过对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的理解与阐释,来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操作:自我实践

也就是将课堂练习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这类作业重点在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上,有助于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实践操作对文中理论观点的验证。

四、读写:积累知识

这种类型的实践作业,主要师生共同研究探求的问题记载积累起来,让学生节节都有读写作业,把知识重点准确无误的印在脑海里,另外摘抄一些名言佳句,时政大事,读读文章,写写体会,这方面可通过布置学生定时看新闻联播的方式进行。如此,可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意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在具体方式上,还可借助电脑网络或报纸、广播等媒体。

五、实践:在探索中发现

这类实践作业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考查研究,并结合课文理念观点运用实物考查法,文献资料认证法,合理想象法等写出政治小论文和考查报告如学习“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一文后,我让学生撰写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学生纷纷走出家门,走近社区考查访问,联系我们身边的事进行实地调查,如我们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开发与植被矛盾如何解决,农忙时节秸杆焚烧问题,城市建设过程生态保护问题,绿化问题,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水源保护问题等。

六、综合类作业;各学科的相互整合

国庆节的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相击;碰撞;点燃;思维火花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出来”,阅读课堂的生命火花一旦被点燃,学生的思绪就会被点燃,有时候,甚至会提出一些更高深的见解,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激发全班同学的热情。下面笔者将以一个案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钱学森》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因为本文采用了倒叙手法,这一节本应放在第六自然段之后,而作者把其置于开头,这对主人公钱学森的形象塑造必有其特殊作用。所以,在课前的集体备课上,老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决定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初步感受到主人公的归心似箭。而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再回到这一节,细细研读,深入感受其字里行间蕴含的钱学森迫切地想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六(2)班的课堂上,课照着预先的设计有序地进行着……

师:古代圣贤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是钱学森的真实写照,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丈夫。同学们,现在再回到文章的开头大家曾深情朗读的第一节,来看看这字里行间饱含着什么?相信你一定会比第一次读时有更多的新发现。

生读文,静思,似有所悟。

生1:从“劈波斩浪”中我感受到这巨轮行驶的速度非常快,这正如钱学森真想立刻就站在祖国的土地上的心情一样,归心似箭。

生2:其实从“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魂牵梦绕”这些更能看出来,他特别的思念祖国,他甚至希望自己乘坐的不是缓慢的轮船,而是飞速的火箭,一下子就回到祖国。

师:(愣住了。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学生这样来理解这句话,是否曲解了原意?细细思来,似乎也能说得过去。看来,真是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种理解呀!怎么办?怎么评价?肯定?否定?瞬间,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这句话,老师也有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想听一听吗?

生:想。

师:钱学森多么希望脚下是火箭的舱壁,那是因为他现在就想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导弹事业作出贡献,让自己的祖国从贫穷走向富强,他的拳拳爱国心由此可见一斑。

生3:(很着急)是的,老师,从“屈指一算”“已经”,还有“15天了”这些词中都可以看出,他觉得这15天是多么漫长啊!他多么想马上就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呀!

生4:(马上站起)还有这句话中的“眺望”说明他一直在看向远方,他希望祖国的影子在下一秒就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

师:(也从以前从没有注意过的词句中获得了新的发现)你们提醒我了,是呀,从“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中的“不时掠过”说明他在甲板上已经站了很久了,他一直在眺望,他希望早点看见祖国的影子。

(老师的激动更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他们的目光在一行行文字中来回逡巡,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或者别人有了新的发现而激动、振奋。)

生5:(很急切)老师,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词也能看出钱学森站在海面上望的时间很长,就是“水天一色”。正因为他望得久了,都模糊了,分不清海与天,所以才“水天一色”。(大家鼓掌,掌声停下,他接着说)我觉得“水天一色”这个词用在这里还可能暗指他的那颗爱国心与祖国已经融为一体了。(更热烈的掌声)

(这个孩子的突发奇想打破了课堂的平静,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全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思考,打开了他们的思想大门。)

生6:老师,你注意到“稳健的步伐”这个词语了吗?

师:这里能有什么新发现呢?我很疑惑,真的,老师从来没有想过。

生6:从“稳健”这个词我们我可感觉到钱学森的内心也一定是觉得非常踏实的,不像在美国,在为回国而努力的五年里,他时时担惊受怕,现在他回国了,马上就要踏上祖国的土地了,心里踏实了,所以步伐也是稳健的。

师:(使劲鼓起掌来)大家都说得太精彩了!老师自愧不如,教了好多次的《钱学森》,从来没有这样精彩过。是你们让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是你们让老师对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7:老师,还有呢。对于“清晨”这个词我有感受,清晨,就是天刚亮,钱学森思念祖国心切,早早就起来眺望远方,希望能早一些回到祖国。

生8:(急切)老师,我觉得这里还有个最关键的时间“10月1日”,这是什么日子?是国庆节呀。(本来不明就里的同学经他一点恍然大悟,纷纷热烈地说起来)之前他的每个国庆节都是在美国度过的,而这个国庆节与以往不同,他即将回到祖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所以在这一天,他特别的思念,特别的激动,特别的想立刻就站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效力。

生9:(激动得不能自已)是呀,虽然今天他没有看见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可是,五星红旗早已在他的心中飘扬……

啊,“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泰戈尔这句话说的是多么美妙!是的,思维只有通过不断地互相碰撞,才能发展,才能产生灵感。教师与学生本来都是“石头”,都是万千石头中普通的一颗,可是,在思维相互碰撞的课堂上,他们产生了灵感,于是个个都成了闪烁灵光的石头,光彩夺目的石头。老师是,学生也是。这样的对话,这样的碰撞为我们的阅读课堂增添了多少“意外”和“鲜活”!谁能预料,在这样的长期打磨与碰撞中,不会有石头成为价值不菲的宝石呢?

教学不是忠实地传递和被动地接受,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学会“留白艺术”。正如皮亚杰所说:“一切真理都是由学生发现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知识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对话的场所,学生的交流表达才是教学过程流淌的音符,才会让课堂充满灵气和激情。阅读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对话交流的氛围,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让课堂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成为灵动的乐章。

国庆节的名言范文第4篇

如,《和妈妈在一起》一课的拓展环节中,我特别注重“亲情”教育。通过提问:“妈妈平时是怎样爱你的?”来唤起浓浓的母子亲情,启发学生了解妈妈对自己付出的爱和辛苦。并结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思考“妈妈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妈妈,回报妈妈对你的爱?”并把这种回报变成实际行动。学生答:帮妈妈做些家务;给妈妈捶背;给妈妈倒水……我说:同学们个个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你们要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这样写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不足以报答父母养育子女所付出的辛苦。因为母亲对子女的恩情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对小草的恩惠一样,难以言喻。正如字严所说:“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在国学经典《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同时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对妈妈说一句贴心的话;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很自然地把课上的内容过渡到课外。

二、将传统文化与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有机结合,提升人文素养

如,在《对印版画》一课的教学中,我时刻不忘与传统文化和名言警句相结合,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和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让学生初步探究对印方法时,我引用《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话:“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讨论‘学生因水分过多或过少而失败的原因’时,又结合《弟子规》中“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来告诫学生要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作业实践的过程中,我又鼓励学生“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课后拓展环节中,引用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的话:“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教育学生要养成善于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拓展创作思路,提高审美眼光,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三、将传统文化溶入教学内容之中,渗透人文之美

国庆节的名言范文第5篇

1、以情感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其一般作法有三:

(1)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名人、英模报告,可宣讲英模故事,可阅读名人传记,建立名人名言录等。

(2)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用道德情感来激发、感染学生,才能使其实行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以情境激情。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要注意两点:

(1)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如国庆节讲《热爱祖国》,教师节讲《尊敬老师》,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爱护集体》。

(2)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墓前、十字路口、圆明园遗址、万里长城……)、录相、影片、录音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

3、以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我们如何创造实践条件以行激情呢?可否从下面三点作出努力:

(1)开展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