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六习俗

初六习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六习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六习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备课

一、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

1.了解班级基本状况。包括班级特征、学生构成、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科学施教。

2.了解学生个性特征。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特长爱好、师生关系、居住地址、家教环境等个体自然状况详细了解,作为备课依据,以便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一是班级整体基础;二是个人学习基础,还要了解班级中优中差生的所占比例。在讲授新课前,特别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预习准备是否充足;新课讲授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是否浓厚等。

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 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6.了解学生动态变化。 教师既要从静态角度了解学生,更要从动态角度熟悉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对差生的微妙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并强化引导,使之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增强前进的动力。

二、备教材──深刻理解课标,吃透教材内容

备教材要掌握六个环节。一是掌握课程标准。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二是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三是掌握重点难点。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技巧就被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师不应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相互混淆。四是掌握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特别要理出教材的特点,才有助于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五是弄清教材疑点。所谓教材疑点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中含混不清、似懂非懂、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部分。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容易产生质疑的问题,以便释疑解惑。六是掌握教改信息。只有掌握最新教改信息,吸纳现代化教学理念,丰富整体教学活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转化最新教研成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备资料──科学选择资料,贵在灵活渗透

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教师应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复合型人才。他既应精通本学科的业务知识,还要掌握或略知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学、艺术及现代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教师在选用资料和举例时信手拈来灵活运用。

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教辅资料既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喧宾夺主, 而应将其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依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科学渗透。重在消化吸收,贵在用活创新。

3.对引入教学资料中的观点,事例必须严格考证,使之科学、实用、可信。 在内容上紧扣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避免错误,避免空洞。

4.引入教学资料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和教改方向。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避免陈腐、消极、过时、无用的内容重复再现

四、备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教学流程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利于学生开拓创新、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既要学习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的最新教法和模式,也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方法。还要掌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注重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潜能。

五、备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

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学习中发展,在创新中学习。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备学生的学法,即备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应体现层次多元化,形式灵活化,手段现代化,态度亲情化。学法指导的技巧通常有这样几种:一是渗透指导,就是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二是讲授指导,开设学法指导课,直接向学生传授学法要领。三是交流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四是点悟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迷茫或疑惑时,教师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五是示范指导,是指教师在必要时亲自示范,让学生效仿。

初六习俗范文第2篇

正确处理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的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应当坚持规划引领,增强规划编制和执行水平。

注重规划的编制。建议重点围绕如何与长三角核心区对接融入,合理布局土地、人口、交通、产业等要素,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苏中地区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应当突出三点:一是前瞻性。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变化,提出应对策略,确定发展框架。二是统一性。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规划的衔接,注重三市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三是可操作性。从规划编制之初,就充分考虑规划执行问题,并提高到操作层面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注重规划的执行。建议从三个层面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县级层面应该拥有一定的规划编制权,在保证与上位规划一致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好规划,及时与上级和周边地区沟通对接。地级市层面,在抓好自身规划执行的同时,对县级市一些重要区域的规划加强指导和把关。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对苏中地区发展规划相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正确处理产业集聚和错位竞争的关系

苏中地区应注重合理分工、差别竞争,以产业集聚强化发展优势,以优势互补提高发展效益。

注重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集聚。借鉴苏南、苏北共建园区的做法和经验,引导苏中开发区加强与苏南开发区的结对合作。围绕产业链前延后伸,加大龙头项目、缺环项目、延伸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例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上海、浙江,以及南京、镇江、扬州、淮安等地均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苏中三市特别是扬州市,建议用足用好江苏省支持苏色产业发展的政策,精心服务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积极争取上海大众二期项目落户,努力打造江苏乃至长三角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加大汽车零部件项目招引力度,加快零部件项目集聚,打造以配套上海大众为主,辐射周边的零部件生产基地。

注重错位竞争,培育产业特色。引导和支持南通重点发展依托江海的船舶、钢铁、化工等临港产业以及与上海分工协作配套的其他产业;扬州重点培育壮大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电子信息、化工等产业;泰州重点培育壮大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产业。同样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例,建议苏中三市特别是扬州市找准自身产业定位,根据不同车企的市场、消费人群的区别,确定产业发展重点,避免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形成产业同构化、同质化竞争。

正确处理整体融入和局部率先的关系

考虑整体性,推动苏中地区整体融合。一是加快推动同城化进程。建议苏中三市主动融入宁镇扬同城化和锡常泰、苏通经济圈建设,努力在设施、产业、资源、要素等方面提升融合度。加快规划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际交通网络,促进城市间无障碍对接。二是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南通全方位融入、对接上海,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扬州围绕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底蕴、古城风貌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城市。泰州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苏中三市加快推动与下辖县市同城化,引导各县市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培育壮大重点中心镇。抓住扩权强县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扶持薄弱地区发展。针对苏中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按照《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考虑差别化,推动部分地区率先融合。苏中地区各个地方条件不同、基础不同。在推动苏中地区整体发展的同时,根据各个地方区位、产业、资源的不同,每个大市选择1~2个县市,打造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这一点在苏中地区发展中已经有了实践。例如,靖江2003年就与江阴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域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带动了靖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苏南、苏中的联动开发起到了示范作用。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发挥靖江、启东的先行优势,将它们分别打造为泰州实施江海联动开发的先行区,南通实施跨江联动、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此外,仪征作为宁镇扬之间的节点城市,交通十分便捷,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南京、扬州紧密相关,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等方面也与南京、扬州联系密切,建议考虑将其打造为宁镇扬同城化的先行区。

正确处理综合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开发进度。以过江通道和城际轨道建设为重点,以快速化、通勤化交通网络建设为目标,推进苏中三市与苏南、上海综合交通网络的全面衔接。针对苏中地区水网密布的情况,将水利工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实施江河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和河道疏浚等工程。推进苏中电网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苏中地区能源、信息保障水平。

以资源保护为红线,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建议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议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从严管控污染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岸线是苏中三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推进沿江深水泊位和内河干线航道建设,使南京沿江港口群具备类似于沿海港口的功能。另一方面,按照综合开发、效益优先、集约利用、远近结合、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科学划分生产、生活、生态和预留岸线,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与生态相结合。

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坚持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当前,与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比,苏中地区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充分,突出表现在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差距。苏中三市应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瞄准长三角核心区,在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加快追赶进度,逐步消除与长三角核心区之间的差距,接近和达到长三角核心区发展水平。

坚持将改革作为最大红利。江苏省委、省政府针对苏中三市的特点,提出了“一市一试点”的政策。其中,南通统筹沿江和沿海开发,统筹海洋和陆地产业发展,统筹海上和陆域资源的利用,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泰州依托产业基础,深化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较后发展起来的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跨越并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扬州虽然地处江北,但是江南特色浓郁,与南京、镇江同城化效应明显,积极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与苏南全面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苏中三市应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根据各自试点任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未来5~10年改革框架性方案,以及最近1~3年的具体行动计划。二是抓紧组建工作机构。成立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设立改革办公室,负责综合改革的谋划、统筹、推进、督办工作。三是抓紧启动相关改革。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稳步实施、综合改革的思路,优先选择部分重点领域、突出环节,率先启动改革,以带动综合改革试点的整体突破。

坚持将稳定作为重要保障。改革必然牵涉利益格局的调整,往往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如何克服这些压力和阻力,既需要基层的努力,更需要高层的决心。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改革,更加重视市场作用和政府职能转变,放手、放权、放给市场正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思路。因此,在推动苏中地区改革的过程中,省级相关部门要带头支持改革,给予基层一定的试错权,保护地方的积极性。地级市对县级的指导、把关,应更多地侧重于宏观层面,不宜过于具体。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方面,建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县级层面要统筹好改革力度与群众接受程度的关系,既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又保证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自觉参与和支持改革,共享改革成果。

正确处理政策支持和自我奋进的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既需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苏中三市的自力更生、加压奋进。

初六习俗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国的现代家具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家具品种不断细分,设计更精致,质量也稳步提高,在家具出口量保持稳步提高的同时,国内市场也日益繁荣起来。文章简述了目前家具行业的现状,指出了家具产品在仓储、生产、物流及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了RFID技术在家具行业中应用的广阔前景,设计了基于RFID的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实现对家具产品的实时监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假冒伪劣家具产品的增长,从而有效地提高和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关键词:RFID;家具;物流;追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hina's modern furniture industry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product categories continue subdivision, design and quality gradually improved, while maintaining a steady increase furniture exports, the domestic market is also growing prosper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urniture industry, pointing out the furniture in the procurement, production,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the prospects of RFID technology and methods in the furniture industry, the design of RFID-based furniture products logistics and traceability system, real-time monitoring of furniture products, to a certain extent, inhibit the growth of fake and shoddy furniture products, thus effectively improve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Key words: RFID; furniture; logistics; traceability system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世界家具产业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全球家具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中国完成的,家具产品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已超500亿美元[1]。我国家具行业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家具品种不断细分,质量稳步提高,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稳健优化,然而,相对于国外先进的同行,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还是较为落后。在仓储管理上,家具产品款式更新换代快,原材料种类繁多,采购信息不对称;在生产加工中,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层次落后;在家具市场上,仿造行为较为普遍,家具盗版情况严重[2]。为了更好解决家具产品存在的问题,建立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国外对物流追溯系统的研究发展较早,巴西Web Forest Plant研究所应用的RFID芯片标记树木的树种、树高等信息,用于监控木材采伐的合法[3]。Anders Bjork等提出采用RFID技术监控林产品供应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基于RFID的追溯系统能够高效地利用原材料信息,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达到监控整个原材料供应链的目的[4]。我国对物流追溯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的研究更少。家具产品物流溯源系统,是追踪家具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商品进入市场各个阶段监督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具产品的有效监督,确保家具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而有效地防止家具盗版、伪造、使用劣质材料等损害消费者的情况发生,对于规范和保障家具市场具有重要意义[5]。

1 家具行I的发展现状

1.1 家具行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家具产业也充满了机遇。我国是全球家具生产大国,更是人口最多的家具产品消费大国,14亿的人口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家具制造业是一种劳动较为密集的产业,中国劳动力充足,有利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挥。从世界形势来看,家具产业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以及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家具产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可能。同时,家具产业面临挑战,从物流角度来看,我国的物流同发达国家相比,行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信息技术落后、物流的法规不够完善、物流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家具产业的发展。从销售角度看,我国中低档家具已经出现供大于求,对于高端家具不能满足市场。从产品质量看,我国的家具产业较为混乱,没有形成有序的产业链,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1.2 我国家具产业的主要问题

1.2.1 信息化程度低,仓储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的家具产业信息化程度低,特别在仓储管理尤为突出。在原材料方面,一是原材料缺货,造成生产停顿,无法按时交货或交货时间不确定;二是配料供应不及时,如定制零配件,如果供应的时间没确定,将影响到后续的生产计划。在制品库存方面,在制品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在制品过多停留,将大大影响生产的效率,产生积压,造成资金流通缓慢,周转困难。成品仓库的管理更为复杂,因为要面对产品、消费者、物流等因素,家具企业经常会出现存货难、找货难、出货难、出错货等情况,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去解决,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家具产品种类繁多,款式更新快,对于国内多数家具企业,现在主要依靠人工处理单证等。人工存在着主观因素,容易疏忽、疲劳造成错误,对于繁杂的产品种类,员工很难完全识记所有产品,更无法精确的熟知各种产品的型号、颜色、数值等。当有订单时,需要生产主管核算物料,又要人员采购,还要询问库存情况,如果库存数据不准确,将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甚至造成呆滞库存,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6]。

1.2.2 生产自动化低,生产效率低下

在我国的家具产业中,家具生产自动化低下,产品层次落后,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目前,在家具生产工艺方面,手工化程度普遍偏高;在作业流程方面,规范化程度明显偏低。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人工和机械结合生产加工的,只有少数大型的企业采用全过程机器生产。同时,我国家具产品生产多数是采用单元化的模式,而国外采用的是生产流水线方式,这造成我国家具生产效率低下,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人员管理困难。在生产方面,生产进度跟踪困难,损耗控制复杂。另外,对废弃的物料随意抛弃,无法确定报废原因及其对应的责任人。

1.2.3 产品假伪严重,质量无法保证

相对正规的家具产品,不法厂家使用劣质原材料获取暴利,凭借成本领先优势,占据更广的市场。有些新品家具,一上市就被盗版,虽然样式、外观等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制作的原料及工艺差距巨大,甚至厂家使用含有超标甲醛等有害原料,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更对消费者人身造成长期危害[7]。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产生逆向心理,对市场丧失信心,容易把正规产品视作假冒伪劣产品,缺乏安全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商家联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树立公信力,提振消费者信心,提升家具市场购买力。面对横行的伪劣家具产品,我国急需建立家具产品追溯系统,保证家具产品的质量。

2 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关键技术

2.1 RFID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讯号进行特定目标识别和读写,且不必在识别系统和物体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通信技术[8]。一套完整的系统,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应用软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标签进入磁场,能够接收来自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以获得能量,并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出去;另一种就是由标签本身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通常带有电源),解读器接收信息并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传递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RFID标签具有特定唯一的编码,通常是依附在物体表面以进行识别对象。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汽车防盗、食品防伪、文档追溯、物料管理等。阅读器是读写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其主要优势有:可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安全性强;系统集成简便;超低功耗,主动标签技术可靠性高。

2.2 RFID的优势

随着对RFID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应用,RFID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肯定。RFID主要有6大优势:快速扫描条形码;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的记忆容量大。RFID的应用方便我们对家具产品进行跟踪查询等,对追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3 基于RFID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创建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系统或产品时,确定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工作。家具产品需求分析,是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开发关键的环节,关系到后续程序编辑和网页设计等,决定系统是否实用、合理有效。基于RFID家具产品追溯系统,主要是对物流进行追踪,对生产进行管理,以及对成品质量的追溯,实现家具产业链的全程监管,树立家具企业良好企业形象,保证家具产品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3.1.1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消费者需要对家具产品进行追溯查询,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家具企业需要借助本系统进行供应链管理,确保作业流程顺利进行;供应链其他环节主体需要在本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效率。因此,本系统主要为消费者、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其他环节的主体提供服务,消费者通过对家具产品追溯系统的查询了解自己购买的家具在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情况;企业实现对家具产品作业流程的全面监控;供应链其他环节,如采购者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哪些原材料企业质量有保障。

3.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家具产品追溯系统调研情况和家具产品追溯系统的服务对象,本系统应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一是溯源功能,是本系统最主要的功能,针对消费者需求,系统提供透明追溯的功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管理功能,为核心企业管理家具产品质量提供帮助,以便在产品质量发生问题时,能够快速反应,追溯到问题环节,及时对问题产品召回,对相应问题责任人追查。三是共享功能,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信息,进一步计划和调整环节内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3.1.3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对于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综合比较一维条码、二维码及RFID技术,显然RFID在许多方面占优势,所以本系统主要通过RFID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3.2 系y业务流程分析

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是由主页面以及5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加工管理、物流管理、产品追溯、系统管理。该系统主要是构建一个数据可靠、运行高效、信息共享的追溯平台,实现对家具产品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同时方便消费者查询相关的产品信息,甚至可以实现对问题家具产品的召回。此系统是以一个凭借RFID技术,在家具产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有效可行的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

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主要是将各个子系统汇总在一个平台,方便各个部门选择操作,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简单明了地进行相应的登录。

(1)原料采购管理分析:采购员登录,录入原材料类型、企业名称、地址、号码、采购负责人、采购号码、原料批次、原料检测情况等。

(2)生产加工管理分析:生产者登录,录入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号码、生产负责人、负责人号码、生产批次、生产检测情况等。

(3)物流管理分析:物流员登录,录入物流企业名称、地址、号码、运输负责人、负责人号码、运输时间、运输地点始终、运输货物情况等。

(4)产品追溯分析:消费者登录产品追溯系统,根据家具产品上面的RFID编码查询家具产品相关的信息。

(5)系统管理分析:系统管理登录,主要是对采购员、生产者、物流员进行管理,主要是查询、添加等录入。

3.3 数据库分析

静态数据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追溯等信息收集和整理。动态数据是物流管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主要包括采购运输,成品运输等。数据管理是为家具产品在不同的环节中提供相应权限。系统管理员一般为政府监督部门,主要职责在于系统的维护、管理注册用户账号的审核以及权限的设置。

4 基于RFID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初步设计

根据Web网页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初步设计并实现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首先,面对不同的追溯系统用户,用户选择对应的类型,根据系统管理员给定的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录。然后,根据需求及流程分析,设计并初步实现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其主界面如图1:

最后,依据家具产品特性,对各个子系统信息进行管理。图2为采购员登录原料采购管理,可以进行相应的采购信息录入、修改、查询,其主要界面如下:

对于生产者登录生产加工管理、物流员登录物流管理、消费者登录产品追溯系统、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的设计类似。

5 结论与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家具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市场的混乱让假冒伪劣者有可乘之机,建立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可以有效制止这些假货的扩张,能够有力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从而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本文通过分析家具产品存在的问题,透过家具产品的业务流程,利用RFID信息采集,结合网页和数库,初步设计出可行的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保障了消费者利益,维护了家具市场秩序,健全了家具市场健康发展的体制。

由于知识水平、现有技术能力、时间以及开发经验有限,系统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系统用RFID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但没能将RFID信息直接导入数据库;数据库中各个表存在的关系没能进行关联及数据调用;对于各子系统的界面尚需进一步完善;产品全程物流可视化监管还未实现,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这几个方面作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阮丽娟. 我国家具行业物流研究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3(5):265.

[2] 潘福斌,兰欣,郑佳文,等. RFID在家具行业供应链中的应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59-362.

[3] Xinwen Yu, Xu Zhang, Yanchen Yang. Institute of Forestry Resour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China[Z]. 2012.

[4] Anders Bjork, Martin Erlandsson, Janne Hakli.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the forestry supply chain using RFID[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11(8):830-841.

[5] 张梅. 中日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比较与借鉴[J]. 世界农业,2014(1):31-35.

[6] 黄文艳. 家具制造企业的存货内部控制――以D公司为例[J]. 经济论坛,2012(7):164-166.

初六习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危险因素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目前对该类肌瘤的治疗方法以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为主,但是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1-2]。为了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0年至2011年期间在我院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资料,年龄范围为32~55岁。子宫肌瘤直径平均大小为5.1±2.9cm,300例患者中有102例肌瘤主要位置是浆膜下,有88例肌瘤主要位置是肌壁间,有110例肌瘤主要位置是粘膜下。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和医生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包括178例单发肌瘤和122例多发肌瘤)并且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配合本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同时合并凝血障碍患者,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以及其他不适合进行手术患者。

1.2 数据采集方法 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均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确诊,通过影像学资料记录观察到的子宫肌瘤的直径大小和数目,另外,对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病程和年龄等)做好记录备查。患者手术治疗半年时间后进行复查,复查方法为盆腔B超检查和相关妇科检查并由医师进行确认,如果发现新的子宫肌瘤则记录为子宫肌瘤复发。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检验,以0.05为检验标准,双边检验方法比较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半年后开始随访调查,确诊复发例数为38例,复发率为12.7%。具体复况如下表1。

3 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表中可以看出: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包括子宫肌瘤大小、位置、年龄和肌瘤数量(各因素分组数据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程因素和体重等因素并不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分组间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在子宫肌瘤的数量和大小方面,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体内可能有很多微小的肌瘤不能被B超发现,只有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医师的触摸和经验进行判断,这就难免使部分微小的肌瘤不能被彻底清除,导致手术后肌瘤复发[3],这对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启示是: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单纯B超检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借助CT、实验室检查和医师经验进行判断,这有利于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同样,年龄因素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笔者分析原因如下:子宫肌瘤的产生和生长与女性激素相关,人体内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是青春期前雌孕激素水平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泌量逐渐增加,生育年龄分泌达高峰,围绝经期雌孕激素分泌开始减少,因而,年龄越大的妇女,其子宫肌瘤产生和生长的几率较小,手术后的复发率也较低[4]。这对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启示是:对于年龄

参考文献

[1]商晶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初探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3,17(1):110-111.

[2]孙军花,葛晓英.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13-614.

初六习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室置管引流术;脑室出血;临床疗效

脑室是指大脑内部的空隙,人体大脑共分为四个脑室,若脑内空隙发生出血症状则称为脑室出血。本文将对我院2010年2~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预后及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侧脑室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实施传统Dandy's钻颅器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3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共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18~93岁,平均年龄(49.21±1.07)岁,出血原因:脑动静脉畸形破裂5例、烟雾病1例、高血压45例、颅脑外伤7例、动脉瘤破裂8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出血原因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脑室出血;②选择外科手术治疗;③对本次治疗所使用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可坚持完成治疗;④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⑤无精神类疾病;⑥无恶性肿瘤疾病;⑦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⑧家属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Dandy's钻颅器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及麻醉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实施手术治疗:①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将患者头部下方垫高,与肩呈25°夹角,将患者发际后2.5cm与前额中线2.5cm作为起线,两线相交处即为手术所需钻入点,利用三角钻(德国)于钻入点处进行钻孔,钻头钻透颅骨、硬脑膜并到达皮层后,在颅脑侧室的前角改用导针将硅胶引流管置入其中,深度约为5mm,常规使用7号针缝合(1针)固定引流管,颅脑侧室外接引流瓶,手术过程仅耗时5min左右;②Dandy's钻颅器脑室置管引流术:切开头皮,头皮夹及电灼止血,乳突拉钩牵开后颅钻进行钻颅(钻入点同观察组),钻孔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骨沫及清除残存内板,利用骨蜡止血及电灼硬膜后将硬膜以十字切开,电灼皮层,将引流管置入侧脑室,常规缝合皮下、帽状腱膜(3针)、头皮(4针),有效固定引流管后颅脑侧室外连接引流瓶,整个手术耗时约60min。

1.2.4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脑室出血患者治疗后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①显效:逐渐恢复意识及身体机能,经医学影像检查颅内无出血或血肿情况;②有效:经医学影像检查颅内无出血或血肿情况,但意识及身体机能未恢复或恢复不良;③无效:经医学影像检查仍有出血或血肿情况,或死亡(术中、术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室出血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见表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29%,死亡率仅为2.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0.59%,死亡率高达14.71%,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室出血属于临床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死率为50%左右,老年脑室出血患者死亡率更高(约80%),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结构及周围环境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脑室出血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1],脑室出血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增高颅内压,从而增加脑疝形成几率;②发生脑积水;③由于脑室出血而释放或产生的有害活性物质[血栓烷A2(TXA2)、五羟色胺、血管内皮素、丘脑下部渗出物、脂肪过氧化物、氧合血红蛋白、血管紧张素、自由基等]可引发脑血管痉挛;④出现脑水肿。因此提示临床医师治疗脑室出血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尽早缓解或消除上述各类因素,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目前临床治疗脑室出血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药物保守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且疗效较差,部分患者未获得理想疗效需中转手术治疗,因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贻误造成严重后果。Dandy's钻颅器脑室置管引流术是临床治疗脑室出血的传统手术方法,该法虽能获得一定临床疗效,但其所需时间长,操作方法复杂繁琐,且由于术中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2]。本文中对照组脑室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andy's钻颅器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后,脑室出血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0.59%,且致死率较高(14.71%),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应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获得显著疗效,并已在临床推广使用[3]。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脑室出血患者经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Dandy's钻颅器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患者显著升高(85.29%),死亡率则显著下降(2.94%),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与席永强[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特点[5]:①短时间内将患者脑室(双侧或单侧)置管引流,从而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②对各种有害活性物质(可诱发血管痉挛)进行有效阻断;③缓解颅内压增高情况,减少临床抢救时脱水剂的使用量,降低使用脱水剂可能造成的相关并发症;④降低脑室内压后使周边发生水肿脑组织压力相对较高,有利于水肿液渗透至低压脑室从而减轻水肿;⑤术中对患者造成手术创伤较少,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利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Graeb DA,Robertson WD,Lapointe JS,et puted tomographic diagnosis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etiology and prognosis[J].Radiology,2014,2(1):91-96.

[2]成志.双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7(13):355-356.

[3]魏麟,李刚,金澎,等.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3571例临床分析[J].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0(07):7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