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六习俗

初六习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六习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六习俗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林农;林地流转;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2-0014-06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林地流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徐秀英、吕孝侠等主要从集体林地流转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方面展开研究,为完善林地流转政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①;肖化顺等对集体林地流转价格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②。关于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理论框架或案例研究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近两年来部分学者开始注重使用实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徐秀英等运用交叉分组统计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③,廖文梅等使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对集体林地流转的意愿④。

国外学者对林地流转的研究主要涉及林地流转及价格影响因素方面。Daowei Zhang认为林地产权的稳定性是土地所有者进行长期投资的关键⑤。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来分析影响林地流转行为及流转价格的因素。Lars Hultkrantz认为资产的价格即借款利率对林地流转的价格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比较有限,这主要是因为林地所有者获得信贷总是受到限制⑥。T. Aronsson等认为林地自身特征和林地买卖双方特征等因素决定了林地是否进行流转⑦。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程度,R. Scarpa等首次设计了特征定价模型(hedonic price model)分析影响美国威斯康星枫树的非木价值的影响因素,模型解释变量分为三类:生态特征、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⑧。

国内关于林地流转问题的研究相对落后,研究内容更多地关注宏观政策层面,研究方法为定性分析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少见理论研究和计量分析。而林地流转取决于林地价格、有效的林地需求与供给,因此林地流转应该更加关注微观层面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在微观领域,如林农参与林地流转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虽有涉及,但是没有详细细分研究林农流转出林地和流入林地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并且,现有的计量分析模型变量选取简单,没有考虑调节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一手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用调节变量来细化分析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对林农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体林林地流转机制研究――基于影响林农参与决策行为及价格因素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09YJC79025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集体林林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

响,这比传统的只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又更进了一步,在说明问题时更具实际意义和说服力。

二、调查地基本情况、数据来源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1. 调查地基本情况

安化县处于湖南中部偏北,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生产松、杉、竹等,是湖南重点林区县和十强林业县之一。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竹木产业是其六大支柱产业之首,有林业用地5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17%。自2007年4月以来,湖南省在安化县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保障收益”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截止2008年4月,安化县已登记发证的山林面积578.3万亩,占应发证面积98.2%,全县共发放林权证262721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产权进一步明晰。

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年11月对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农村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的内容为:2005-2009年这五年期间调查地农村住户个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情况、林地条件、受访家庭近五年发生灾害后林地损失额、是否获得贷款、林地流转意愿等方面的数据。本研究的抽样调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安化县所有乡镇中随机抽取了东坪镇、柘溪镇、古楼镇以及羊角塘镇这四个乡镇;其次分别从这四个乡镇中随机抽取了中砥村、槎溪村以及梨坪村等12个村子;最后对这12个村的林农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150份问卷,最终获得了123个有效样本,问卷有效率为82%。在这12个样本村中,大部分的村子都已经将集体林地林木分配到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这在客观上为林地流转提供了可能性。

3. 理论模型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林农是否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愿意将林地流转出的定义为1,不愿意将林地流转出的定义为0。

logistic回归模型为:

pr(y=1)=

式中:P为林农流转出林地的概率;Xi(i=1,2,……,k)为影响林农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变量因子。

三、林农流转出林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 模型变量的选择

一是单一变量的选择。本研究将影响林农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受访者及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林地自然条件、林业生产经营情况、获得林业贷款情况以及对现行林地流转制度的了解等五类,进而又具体分为以下17个单一变量(见表1)。此外,价格因素也应该是林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本研究调查地点位于一个县城内,流转的价格基本趋于一致,因此不具有研究价值,本文没将价格因素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

二是调节变量的选择。本文尝试将调节变量用在林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因为对于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林农是否愿意流转出林地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性别(X1)是年龄(X2)和受教育程度(X4)和林农流转出林地意愿(y)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此外,本文认为林地坡度(X8)、水土流失情况(X9)也是土壤产量情况(X10)和林农流转出林地意愿(y)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为研究这些调节变量的影响效果,本文将性别*年龄(X18)、性别*受教育程度(X19)和林地坡度*水土流失情况*土壤产量情况(X20)三项加入回归模型进行回归,通过考察调节变量是否显著来确定本模型中是否存在调节效果。

2. 模型变量的样本均值及预期作用方向

在获得的123个有效数据中,不愿意流转出林地的有102户(82.93%),愿意流转出林地的有21户(17.07%)。本文对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方向进行了预计,结果如表2所示。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正相关关系,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方向为正的,用“+”表示;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负相关关系,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方向为负的,用“-”表示;有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是双重的,因此预期作用方向是未知的,用“?”表示。

回归的样本数为123,R2为0.47,拟合度较为理想,说明模型中的几个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全部变异的将近50%。通过以上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林农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对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年龄(X2)、受教育程度(X4)、是否从事过除务农以外的其他职业(X5)和家庭人口数(X7)对林农是否愿意流转出林地具有显著影响,且年龄(X2)和家庭人口数(X7)对流转出林地的意愿具有负效应,受教育程度(X4)和是否从事过除务农以外的其他职业(X5)对流转出林地的意愿具有促进效应。

年龄(X2)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年龄较大的农民有较丰富的农业和林业生产经验,一般认为自己能很好地胜任农活,获得较好的预期经济收益。事实上年纪较大的农民也较少外出务工,倾向于拥有林地,而不愿意流转出林地。如表3系数2所示,年龄(X2)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性别(X1)是年龄(X2)对流转出林地意愿的调节变量,调节效果为负。其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林农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不愿意流转出林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对林地的依赖性更强。

注:其中“*”、“**”和“***”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受教育程度(X4)在5%的水平上回归显著,这表明受教育的时间越长的农民自营能力相对较高,视野开阔,因而其外出打工的概率增加,获得非农收入的概率随之增加,所以流转出林地的意愿也随之增强。如表3系数3所示,受教育程度(X4)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性别(X1)是受教育程度(X4)对流转出林地意愿的调节变量,调节效果为正。其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性而言,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女性流转出林地的可能性更大。由于受过较高学习经历的女性一般会选择外出务工,在她们结婚后一般不会继续经营家里的林地,而农村男性由于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一般不会轻易出让自家的林地,以免留下“败坏祖宗家业”的名声。

是否从事过除务农以外的其他职业(X5)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多元化的职业会使农民视野开阔,较容易接收新思想新事物,外出打工的概率也会增加,从而获得较多的非农收入,因此也会增加其流转出林地的意愿。

家庭人口数(X7)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这表明家庭人口数越多的林农越不愿意流转出林地,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口数越多,劳动力短缺进而无人看护林地的可能性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树林在中国农村已被普遍认为是“绿色银行”,很多林农愿意将林地作为一种资产留传给下一代。

二是林农所经营的林地自然条件差异对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如表3系数4所示,土壤产量(X10)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林地坡度和水土流失情况是土壤产量对林地流转意愿的调节变量,且调节效果为负,这表明由于林地坡度越大或者水土流失越严重而导致产量低的林地,林农流转出林地的意愿越高。

三是林业生产经营的情况对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非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X12)和林地总面积(X13)的系数是显著的,分别为0.0106和1.0334,表明这两个变量对林农流转出林地具有促进作用。虽然有的研究显示非林业收入的增加会使林农对于林地变现的需求度降低,从而降低其流转出林地的意愿,但本文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即非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大,林农对从林地上获得额外收入的重视程度越低,因此其流转出林地意愿越强。

四是林业贷款的获得情况对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是否获得林业贷款(X16)这个变量的系数不显著,表明回归结果不支持林农获得林业贷款会减少其流转出林地的意愿这一结果。这是因为现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滞后,获得林业贷款的渠道较少,利息较高,手续较为复杂,这些因素可能限制了林农通过获得林业贷款增加林业经营资金投入的渠道。此外,获得林业贷款的林农数也较少,因此出现了林业贷款的获得情况对流转出林地意愿不显著的结果。

五是林农对现行林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流转出林地意愿的影响。对林地流转政策是否了解(X17)与其流转意愿在10%的水平上具有显著关系,这说明林农对林地流转政策越了解,其进行林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就越小,相应的成本也会减少,增加其流转出林地的预期收入,因此其更愿意流转出林地。

四、政策建议

1. 加大教育宣传,积极培育林农市场交易意识

目前,我国林地流转交易规模很小,林农不愿意流转出林地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们对政策的不了解。以湖南省的安化县为例,当地的林农对林地流转政策的了解非常有限,既然都不了解这些政策,他们也就没有进行林地流转的意愿。此外,林农的主观认识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流转行为,例如,林农的观念和见识等都可能对林地流转形成一定影响,甚至导致林农做出逆向选择。因此,加大教育宣传,培育林农市场交易的意识尤为必要。首先,要让林农充分了解国家林地流转政策,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正确理解政策法规的内涵,消除他们对林地流转的顾虑;其次,要强化基层干部的政策法规培训,提高乡镇村级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减少其对林农流转林地过程中的寻租行为;最后,要鼓励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建立林业合作社和林业股份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形式,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其合理发展,发挥其在流转中的示范作用。

2. 完善林地流转制度,建立完善的市场配套服务体系

健康的林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目前我国的林地流转政策还不健全,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制度,因此,完善流转制度和相关配套服务体系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充分借鉴城市国有土地市场和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经验,鼓励各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林地流转制度;其次,要通过税费减免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发展价格评估、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机构,要规范中介机构的业务,积极帮助它们发展壮大;最后,政府要积极市场供求信息和最新的政策信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林地市场流转,规范市场运作。

3. 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外部就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不仅要改革城市的户籍制度,如降低农民进城的户籍门槛,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等问题,将进城务工的农民留在城市中,还应该大力发展城市的二三产业,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减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实行医疗优惠和救助政策,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只有通过这样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才能增加城市的积聚力和吸引力,间接使更多的林农主动流转出土地,实现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本文的研究发现人数较多且平均年龄较大的农户,其流转出林地的意愿很低。这样的林农往往家庭负担较重,即使林地的产出很低,他们也不愿意转出林地,林地是他们家庭养老防灾的保障。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农民完全脱离土地的风险较大,可能会面临包括失业风险、医疗和养老等问题。广大农民的生、老、病、死大部分仍然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这不仅不利于林地流转市场的形成,还会阻碍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因此,一方面应建立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方式,对贫困农民实行最低生活补助;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通过个人参与和国家补助的形式筹集资金,使得农村每户居民的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注释:

① 徐秀英、石道金:《浙江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研究》,《林业资源管理》2003年第5期;吕孝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地流转初步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1期。

② 肖化顺、曾思齐:《浅谈湖南省林地流转的冲突与制度建设》,《林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4期。

③ 徐秀英、石道金、杨松坤、李朝柱:《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临安、安吉的农户调查》,《林业科学》2010年第9期。

④ 廖文梅、彭泰中、曹建华:《农户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为例》,《林业经济》2010年第5期。

⑤ Daowei Zhang, Forest Tenures and Land Value in British Columbia,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1996 (1).

⑥ Lars Hultkrantz,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ice of Swedish Forest Land, 1965-1987,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1(1).

⑦ T. Aronsson, Carle Ola,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st Land Pri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00(4).

初六习俗范文第2篇

正确处理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的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应当坚持规划引领,增强规划编制和执行水平。

注重规划的编制。建议重点围绕如何与长三角核心区对接融入,合理布局土地、人口、交通、产业等要素,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苏中地区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应当突出三点:一是前瞻性。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变化,提出应对策略,确定发展框架。二是统一性。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规划的衔接,注重三市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三是可操作性。从规划编制之初,就充分考虑规划执行问题,并提高到操作层面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注重规划的执行。建议从三个层面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县级层面应该拥有一定的规划编制权,在保证与上位规划一致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好规划,及时与上级和周边地区沟通对接。地级市层面,在抓好自身规划执行的同时,对县级市一些重要区域的规划加强指导和把关。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对苏中地区发展规划相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正确处理产业集聚和错位竞争的关系

苏中地区应注重合理分工、差别竞争,以产业集聚强化发展优势,以优势互补提高发展效益。

注重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集聚。借鉴苏南、苏北共建园区的做法和经验,引导苏中开发区加强与苏南开发区的结对合作。围绕产业链前延后伸,加大龙头项目、缺环项目、延伸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例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上海、浙江,以及南京、镇江、扬州、淮安等地均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苏中三市特别是扬州市,建议用足用好江苏省支持苏色产业发展的政策,精心服务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积极争取上海大众二期项目落户,努力打造江苏乃至长三角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加大汽车零部件项目招引力度,加快零部件项目集聚,打造以配套上海大众为主,辐射周边的零部件生产基地。

注重错位竞争,培育产业特色。引导和支持南通重点发展依托江海的船舶、钢铁、化工等临港产业以及与上海分工协作配套的其他产业;扬州重点培育壮大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电子信息、化工等产业;泰州重点培育壮大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产业。同样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例,建议苏中三市特别是扬州市找准自身产业定位,根据不同车企的市场、消费人群的区别,确定产业发展重点,避免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形成产业同构化、同质化竞争。

正确处理整体融入和局部率先的关系

考虑整体性,推动苏中地区整体融合。一是加快推动同城化进程。建议苏中三市主动融入宁镇扬同城化和锡常泰、苏通经济圈建设,努力在设施、产业、资源、要素等方面提升融合度。加快规划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际交通网络,促进城市间无障碍对接。二是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南通全方位融入、对接上海,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扬州围绕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底蕴、古城风貌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城市。泰州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苏中三市加快推动与下辖县市同城化,引导各县市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培育壮大重点中心镇。抓住扩权强县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扶持薄弱地区发展。针对苏中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按照《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考虑差别化,推动部分地区率先融合。苏中地区各个地方条件不同、基础不同。在推动苏中地区整体发展的同时,根据各个地方区位、产业、资源的不同,每个大市选择1~2个县市,打造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这一点在苏中地区发展中已经有了实践。例如,靖江2003年就与江阴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域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带动了靖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苏南、苏中的联动开发起到了示范作用。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发挥靖江、启东的先行优势,将它们分别打造为泰州实施江海联动开发的先行区,南通实施跨江联动、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此外,仪征作为宁镇扬之间的节点城市,交通十分便捷,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南京、扬州紧密相关,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等方面也与南京、扬州联系密切,建议考虑将其打造为宁镇扬同城化的先行区。

正确处理综合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开发进度。以过江通道和城际轨道建设为重点,以快速化、通勤化交通网络建设为目标,推进苏中三市与苏南、上海综合交通网络的全面衔接。针对苏中地区水网密布的情况,将水利工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实施江河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和河道疏浚等工程。推进苏中电网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苏中地区能源、信息保障水平。

以资源保护为红线,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建议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议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从严管控污染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岸线是苏中三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推进沿江深水泊位和内河干线航道建设,使南京沿江港口群具备类似于沿海港口的功能。另一方面,按照综合开发、效益优先、集约利用、远近结合、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科学划分生产、生活、生态和预留岸线,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与生态相结合。

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坚持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当前,与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比,苏中地区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充分,突出表现在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差距。苏中三市应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瞄准长三角核心区,在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加快追赶进度,逐步消除与长三角核心区之间的差距,接近和达到长三角核心区发展水平。

坚持将改革作为最大红利。江苏省委、省政府针对苏中三市的特点,提出了“一市一试点”的政策。其中,南通统筹沿江和沿海开发,统筹海洋和陆地产业发展,统筹海上和陆域资源的利用,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泰州依托产业基础,深化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较后发展起来的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跨越并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扬州虽然地处江北,但是江南特色浓郁,与南京、镇江同城化效应明显,积极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与苏南全面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苏中三市应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根据各自试点任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未来5~10年改革框架性方案,以及最近1~3年的具体行动计划。二是抓紧组建工作机构。成立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设立改革办公室,负责综合改革的谋划、统筹、推进、督办工作。三是抓紧启动相关改革。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稳步实施、综合改革的思路,优先选择部分重点领域、突出环节,率先启动改革,以带动综合改革试点的整体突破。

坚持将稳定作为重要保障。改革必然牵涉利益格局的调整,往往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如何克服这些压力和阻力,既需要基层的努力,更需要高层的决心。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改革,更加重视市场作用和政府职能转变,放手、放权、放给市场正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思路。因此,在推动苏中地区改革的过程中,省级相关部门要带头支持改革,给予基层一定的试错权,保护地方的积极性。地级市对县级的指导、把关,应更多地侧重于宏观层面,不宜过于具体。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方面,建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县级层面要统筹好改革力度与群众接受程度的关系,既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又保证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自觉参与和支持改革,共享改革成果。

正确处理政策支持和自我奋进的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既需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苏中三市的自力更生、加压奋进。

初六习俗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国的现代家具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家具品种不断细分,设计更精致,质量也稳步提高,在家具出口量保持稳步提高的同时,国内市场也日益繁荣起来。文章简述了目前家具行业的现状,指出了家具产品在仓储、生产、物流及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了RFID技术在家具行业中应用的广阔前景,设计了基于RFID的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实现对家具产品的实时监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假冒伪劣家具产品的增长,从而有效地提高和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关键词:RFID;家具;物流;追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hina's modern furniture industry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product categories continue subdivision, design and quality gradually improved, while maintaining a steady increase furniture exports, the domestic market is also growing prosper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urniture industry, pointing out the furniture in the procurement, production,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the prospects of RFID technology and methods in the furniture industry, the design of RFID-based furniture products logistics and traceability system, real-time monitoring of furniture products, to a certain extent, inhibit the growth of fake and shoddy furniture products, thus effectively improve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Key words: RFID; furniture; logistics; traceability system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世界家具产业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全球家具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中国完成的,家具产品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已超500亿美元[1]。我国家具行业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家具品种不断细分,质量稳步提高,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稳健优化,然而,相对于国外先进的同行,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还是较为落后。在仓储管理上,家具产品款式更新换代快,原材料种类繁多,采购信息不对称;在生产加工中,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层次落后;在家具市场上,仿造行为较为普遍,家具盗版情况严重[2]。为了更好解决家具产品存在的问题,建立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国外对物流追溯系统的研究发展较早,巴西Web Forest Plant研究所应用的RFID芯片标记树木的树种、树高等信息,用于监控木材采伐的合法[3]。Anders Bjork等提出采用RFID技术监控林产品供应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基于RFID的追溯系统能够高效地利用原材料信息,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达到监控整个原材料供应链的目的[4]。我国对物流追溯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的研究更少。家具产品物流溯源系统,是追踪家具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商品进入市场各个阶段监督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具产品的有效监督,确保家具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而有效地防止家具盗版、伪造、使用劣质材料等损害消费者的情况发生,对于规范和保障家具市场具有重要意义[5]。

1 家具行I的发展现状

1.1 家具行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家具产业也充满了机遇。我国是全球家具生产大国,更是人口最多的家具产品消费大国,14亿的人口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家具制造业是一种劳动较为密集的产业,中国劳动力充足,有利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挥。从世界形势来看,家具产业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以及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家具产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可能。同时,家具产业面临挑战,从物流角度来看,我国的物流同发达国家相比,行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信息技术落后、物流的法规不够完善、物流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家具产业的发展。从销售角度看,我国中低档家具已经出现供大于求,对于高端家具不能满足市场。从产品质量看,我国的家具产业较为混乱,没有形成有序的产业链,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1.2 我国家具产业的主要问题

1.2.1 信息化程度低,仓储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的家具产业信息化程度低,特别在仓储管理尤为突出。在原材料方面,一是原材料缺货,造成生产停顿,无法按时交货或交货时间不确定;二是配料供应不及时,如定制零配件,如果供应的时间没确定,将影响到后续的生产计划。在制品库存方面,在制品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在制品过多停留,将大大影响生产的效率,产生积压,造成资金流通缓慢,周转困难。成品仓库的管理更为复杂,因为要面对产品、消费者、物流等因素,家具企业经常会出现存货难、找货难、出货难、出错货等情况,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去解决,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家具产品种类繁多,款式更新快,对于国内多数家具企业,现在主要依靠人工处理单证等。人工存在着主观因素,容易疏忽、疲劳造成错误,对于繁杂的产品种类,员工很难完全识记所有产品,更无法精确的熟知各种产品的型号、颜色、数值等。当有订单时,需要生产主管核算物料,又要人员采购,还要询问库存情况,如果库存数据不准确,将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甚至造成呆滞库存,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6]。

1.2.2 生产自动化低,生产效率低下

在我国的家具产业中,家具生产自动化低下,产品层次落后,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目前,在家具生产工艺方面,手工化程度普遍偏高;在作业流程方面,规范化程度明显偏低。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人工和机械结合生产加工的,只有少数大型的企业采用全过程机器生产。同时,我国家具产品生产多数是采用单元化的模式,而国外采用的是生产流水线方式,这造成我国家具生产效率低下,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人员管理困难。在生产方面,生产进度跟踪困难,损耗控制复杂。另外,对废弃的物料随意抛弃,无法确定报废原因及其对应的责任人。

1.2.3 产品假伪严重,质量无法保证

相对正规的家具产品,不法厂家使用劣质原材料获取暴利,凭借成本领先优势,占据更广的市场。有些新品家具,一上市就被盗版,虽然样式、外观等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制作的原料及工艺差距巨大,甚至厂家使用含有超标甲醛等有害原料,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更对消费者人身造成长期危害[7]。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产生逆向心理,对市场丧失信心,容易把正规产品视作假冒伪劣产品,缺乏安全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商家联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树立公信力,提振消费者信心,提升家具市场购买力。面对横行的伪劣家具产品,我国急需建立家具产品追溯系统,保证家具产品的质量。

2 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关键技术

2.1 RFID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讯号进行特定目标识别和读写,且不必在识别系统和物体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通信技术[8]。一套完整的系统,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应用软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标签进入磁场,能够接收来自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以获得能量,并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出去;另一种就是由标签本身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通常带有电源),解读器接收信息并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传递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RFID标签具有特定唯一的编码,通常是依附在物体表面以进行识别对象。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汽车防盗、食品防伪、文档追溯、物料管理等。阅读器是读写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其主要优势有:可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安全性强;系统集成简便;超低功耗,主动标签技术可靠性高。

2.2 RFID的优势

随着对RFID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应用,RFID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肯定。RFID主要有6大优势:快速扫描条形码;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的记忆容量大。RFID的应用方便我们对家具产品进行跟踪查询等,对追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3 基于RFID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创建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系统或产品时,确定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工作。家具产品需求分析,是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开发关键的环节,关系到后续程序编辑和网页设计等,决定系统是否实用、合理有效。基于RFID家具产品追溯系统,主要是对物流进行追踪,对生产进行管理,以及对成品质量的追溯,实现家具产业链的全程监管,树立家具企业良好企业形象,保证家具产品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3.1.1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消费者需要对家具产品进行追溯查询,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家具企业需要借助本系统进行供应链管理,确保作业流程顺利进行;供应链其他环节主体需要在本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效率。因此,本系统主要为消费者、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其他环节的主体提供服务,消费者通过对家具产品追溯系统的查询了解自己购买的家具在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情况;企业实现对家具产品作业流程的全面监控;供应链其他环节,如采购者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哪些原材料企业质量有保障。

3.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家具产品追溯系统调研情况和家具产品追溯系统的服务对象,本系统应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一是溯源功能,是本系统最主要的功能,针对消费者需求,系统提供透明追溯的功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管理功能,为核心企业管理家具产品质量提供帮助,以便在产品质量发生问题时,能够快速反应,追溯到问题环节,及时对问题产品召回,对相应问题责任人追查。三是共享功能,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信息,进一步计划和调整环节内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3.1.3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对于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综合比较一维条码、二维码及RFID技术,显然RFID在许多方面占优势,所以本系统主要通过RFID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3.2 系y业务流程分析

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是由主页面以及5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加工管理、物流管理、产品追溯、系统管理。该系统主要是构建一个数据可靠、运行高效、信息共享的追溯平台,实现对家具产品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同时方便消费者查询相关的产品信息,甚至可以实现对问题家具产品的召回。此系统是以一个凭借RFID技术,在家具产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有效可行的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

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主要是将各个子系统汇总在一个平台,方便各个部门选择操作,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简单明了地进行相应的登录。

(1)原料采购管理分析:采购员登录,录入原材料类型、企业名称、地址、号码、采购负责人、采购号码、原料批次、原料检测情况等。

(2)生产加工管理分析:生产者登录,录入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号码、生产负责人、负责人号码、生产批次、生产检测情况等。

(3)物流管理分析:物流员登录,录入物流企业名称、地址、号码、运输负责人、负责人号码、运输时间、运输地点始终、运输货物情况等。

(4)产品追溯分析:消费者登录产品追溯系统,根据家具产品上面的RFID编码查询家具产品相关的信息。

(5)系统管理分析:系统管理登录,主要是对采购员、生产者、物流员进行管理,主要是查询、添加等录入。

3.3 数据库分析

静态数据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追溯等信息收集和整理。动态数据是物流管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主要包括采购运输,成品运输等。数据管理是为家具产品在不同的环节中提供相应权限。系统管理员一般为政府监督部门,主要职责在于系统的维护、管理注册用户账号的审核以及权限的设置。

4 基于RFID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初步设计

根据Web网页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初步设计并实现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首先,面对不同的追溯系统用户,用户选择对应的类型,根据系统管理员给定的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录。然后,根据需求及流程分析,设计并初步实现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其主界面如图1:

最后,依据家具产品特性,对各个子系统信息进行管理。图2为采购员登录原料采购管理,可以进行相应的采购信息录入、修改、查询,其主要界面如下:

对于生产者登录生产加工管理、物流员登录物流管理、消费者登录产品追溯系统、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的设计类似。

5 结论与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家具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市场的混乱让假冒伪劣者有可乘之机,建立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可以有效制止这些假货的扩张,能够有力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从而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本文通过分析家具产品存在的问题,透过家具产品的业务流程,利用RFID信息采集,结合网页和数库,初步设计出可行的家具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保障了消费者利益,维护了家具市场秩序,健全了家具市场健康发展的体制。

由于知识水平、现有技术能力、时间以及开发经验有限,系统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系统用RFID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但没能将RFID信息直接导入数据库;数据库中各个表存在的关系没能进行关联及数据调用;对于各子系统的界面尚需进一步完善;产品全程物流可视化监管还未实现,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这几个方面作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阮丽娟. 我国家具行业物流研究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3(5):265.

[2] 潘福斌,兰欣,郑佳文,等. RFID在家具行业供应链中的应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59-362.

[3] Xinwen Yu, Xu Zhang, Yanchen Yang. Institute of Forestry Resour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China[Z]. 2012.

[4] Anders Bjork, Martin Erlandsson, Janne Hakli.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the forestry supply chain using RFID[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11(8):830-841.

[5] 张梅. 中日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比较与借鉴[J]. 世界农业,2014(1):31-35.

[6] 黄文艳. 家具制造企业的存货内部控制――以D公司为例[J]. 经济论坛,2012(7):164-166.

初六习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危险因素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目前对该类肌瘤的治疗方法以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为主,但是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1-2]。为了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0年至2011年期间在我院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资料,年龄范围为32~55岁。子宫肌瘤直径平均大小为5.1±2.9cm,300例患者中有102例肌瘤主要位置是浆膜下,有88例肌瘤主要位置是肌壁间,有110例肌瘤主要位置是粘膜下。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和医生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包括178例单发肌瘤和122例多发肌瘤)并且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配合本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同时合并凝血障碍患者,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以及其他不适合进行手术患者。

1.2 数据采集方法 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均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确诊,通过影像学资料记录观察到的子宫肌瘤的直径大小和数目,另外,对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病程和年龄等)做好记录备查。患者手术治疗半年时间后进行复查,复查方法为盆腔B超检查和相关妇科检查并由医师进行确认,如果发现新的子宫肌瘤则记录为子宫肌瘤复发。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检验,以0.05为检验标准,双边检验方法比较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半年后开始随访调查,确诊复发例数为38例,复发率为12.7%。具体复况如下表1。

3 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表中可以看出: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包括子宫肌瘤大小、位置、年龄和肌瘤数量(各因素分组数据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程因素和体重等因素并不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分组间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在子宫肌瘤的数量和大小方面,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体内可能有很多微小的肌瘤不能被B超发现,只有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医师的触摸和经验进行判断,这就难免使部分微小的肌瘤不能被彻底清除,导致手术后肌瘤复发[3],这对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启示是: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单纯B超检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借助CT、实验室检查和医师经验进行判断,这有利于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同样,年龄因素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笔者分析原因如下:子宫肌瘤的产生和生长与女性激素相关,人体内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是青春期前雌孕激素水平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泌量逐渐增加,生育年龄分泌达高峰,围绝经期雌孕激素分泌开始减少,因而,年龄越大的妇女,其子宫肌瘤产生和生长的几率较小,手术后的复发率也较低[4]。这对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启示是:对于年龄

参考文献

[1]商晶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初探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3,17(1):110-111.

[2]孙军花,葛晓英.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13-614.

初六习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创;术后血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75-02

女性乳腺疾病中,肿块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女性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均有恶变可能。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是在B超引导下利用真空负压吸引原理进行乳腺组织微创切割的仪器系统,最早应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活检,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乳腺微小肿瘤的切除。然而,UGVABB也有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多见就是术中出血和术后血肿的形成,国内有资料报道高达20%,严重弥漫大面积的乳后间隙血肿甚至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休克[1,2,3]。本研究目的就是分析UGVABB术后血肿形成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基本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为术后血肿形成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进行UGVABB的200例患者,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43.5岁。病例排除标准:月经期、哺乳期、术前正在使用抗凝药、维他命E等易导致出血的药物或者有出血性疾病史者。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采用高频B超系统和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 Vaccum-Assisted Mammotome Biopsy System, 真空辅助抽吸旋切装置) 由8G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组成。

1.2.2 手术方法。由同一位超声科和乳腺外科医生、护士配合完成手术。病人取仰卧位,患侧肩背部稍垫高,常规超声检查,探测乳腺病灶。采用同侧乳晕边缘皮肤切口,常规消毒, 1%普鲁卡因或者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在B超引导下,选择合适角度, 用22G 长针头将局麻药注射到病灶底部及穿刺创道。在预穿刺点用尖刀切开皮肤长约0.2-0.3 cm, 将Mammotome 旋切刀沿后间隙刺入并插到乳腺病灶下方约0.5cm处, 在超声监控下利用该系统的8G旋切刀和负压吸引装置将肿块逐条地切割和取出,最后用超声探测,未见有明显肿瘤后,旋切刀再作从左到右180度旋转进行残腔半环形切除, 标本取出后肉眼所见为正常乳腺组织即完成微创肿瘤切除术,真空抽吸清除残腔积血,原病灶及穿刺针道局部压迫5-10min,无渗血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2小时。并将各标本加以序号排列送检。

1.3 随访。术前记录患者年龄、绝经状态,术后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理结果和术后血肿形成情况。术后2天、1个月、3个月随访,先例行临床检查,评价切口愈合情况,然后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病灶部位有无血肿或病灶残留。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Mann-Whitney-Wilcoxon检验和Spearman's等级相关检验。

2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5±1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6.5 ± 31.8ml;绝经前患者是103例,占51.5%,绝经后患者是97例,占48.5%;癌前病变为47例,占23.5%,纤维腺瘤153例,占76.5%;血肿形成17例,占8.5%。经检验发现,术中出血量越多,术后血肿形成机率越大(60±34.7cc vs 18.2±22.9cc,p<0.05,MWW检验);术后血肿形成与手术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MWW检验);同时也发现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也有明显相关性(rho:0.47,p<0.05,Sp检验);然而,术后血肿形成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和病理学诊断没有相关性。同时还发现,手术时间超过60min或出血量超过35ml的患者,术后血肿形成的机率将大幅提高。

3 讨论

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诊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乳腺微创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术后出血和血肿的形成可以引起患者的恐慌、忧虑以及疼痛,严重的弥漫大面积乳后间隙血肿甚至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休克。这些已成为了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尽管我们手术结束之前会尽量将残腔内积血挤出残腔之外,但由于积血不可能完全挤出,造成少量积血残留,导致压迫时出现血管压迫不到位,包扎后残腔内仍旧有持续性的出血,或当包扎的绷带拆除后,压迫解除,就容易使血管再次出血,形成血肿。另外,手术时间延长导致患者术中体内的凝血因子消耗较平常为多,容易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加,反过来术中出血容易造成术中超声显影不清,不能判断肿物是否准确取样和完全切除,延长了手术的时间。

3.2 护理对策:

3.2.1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除常规为病人做好皮肤清洁、抽血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外,心理护理则是术前护理的重点。由于UGVABB是治疗乳腺微小肿瘤的新技术,大部分患者对其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顾虑以及恐惧和紧张心理。负面情绪在手术过程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较强烈的生理性反应,并干扰手术、麻醉的实施,延长手术时间,从而会导致术后血肿形成的机率增加。我科曾调查发现患者术前最担心的问题是:肿物是否能切除彻底,术中是否会疼痛,术后是否会影响美观[4]。因此,作为医护人员,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清楚微创手术的治疗原理,手术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等;同时可以通过图片等资料来介绍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创伤小、疤痕小、术后不会影响美观;讲解肿瘤是可以完整切除的;可能情况下请已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现身讲解此手术的优越性。通过各种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3.2.2 术中护理。由于微创手术采用的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此期的护理重点是让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多关心体贴患者,每5~10分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并鼓励患者说出感受,并可通过轻握患者的手或给患者戴耳机听音乐等方法使其放松情绪。切忌手术过程中有负面的刺激性语言影响患者情绪。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对减少术后血肿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术中需配合医生及时将旋切刀槽内肿瘤标本取出,避免将标本遗留旋切刀槽内而影响手术进度;每完成一枚肿物切除均需及时用纱布团局部充分挤压5~10min;术后必须再次用超声检查确保无积血,并配合医生用灭菌方纱卷成团块状局部加压每一病灶处,并以棉垫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包扎的松紧度常规以可伸入2指为宜。术中出血达35ml或手术时间超过60min的患者,包扎力度应比常规包扎稍紧些,以可伸入1指为宜。

3.2.3 术后护理。严密观察和康复知识宣教是此阶段防治血肿发生的主要措施。术后给予半坐卧位,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术后24小时内每1~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肿胀,并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特别是对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指导患者正确口服抗生素和止血药,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3天需回医院拆线换药,换药时需用超声检查有无血肿的发生。患侧上肢的活动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术后24小时内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患侧上肢,可做握拳、屈肘活动;48小时后可行患侧肩关节活动,避免力度和范围过大影响伤口愈合;10天内特别注意避免外力碰撞伤口和深度胸式呼吸,应以腹式呼吸为主;术后一个月内患侧上肢不能提超过2.5公斤的重物。乳腺纤维腺瘤有复发的可能,应告知患者每3~6个月来医院定期检查。本组17例血肿形成的患者中有5例是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6例是拆线时发现的,6例是拆线后病人不适来医院诊治时发现的;其中1例需通过局部引流和支持治疗后痊愈,其余均通过门诊抽液后再次加压包扎治愈。

4 小结

乳腺微创切除术虽说是一种对乳腺微小的良性病灶可完全切除,具有创伤小、维持乳腺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新方法。但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的增加和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术后血肿形成机率增加。医护工作人员应对微创术后血肿形成高危患者加强警惕,充分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术后血肿形成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千,王知力. 超声引导下VACORA旋切系统在乳腺多发良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 21 (4):281-282

[2] Tagaya N, et al. Experience with ultrasonographically guided vacuum-assisted resect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J].Clin radiol,2008,63(4):396-400

[3] Saalem C, Sakr R,Chopier J, et al. Pain and complications of directional vacuum-assisted stereotactic biopsy. Comparison of the Mammotome and Vacora techniques[J]. Eur J Radiol, 2009,72(2):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