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春的诗句

有关春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春的诗句

有关春的诗句范文第1篇

2、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程颢《郊行即事》

3、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白居易《买花》

4、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李商隐《春雨》

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7、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8、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9、可怜春似人将老。——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有关春的诗句范文第2篇

我国的古代名酒都和“春”字有关,“名酒多沾春”最早于《诗经・风・七月》记载。不过这时的“春酒”是酒的通称,系泛指。到晋代,“春”字才开始作为某种名酒的专用美称。据记载,晋时有河东人刘白堕酿造的一种美酒,“香美异常,饮之经月不醒”,名为“白堕春”。当时有人写诗赞道:“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可见其名不虚传。

以春名酒,是个传统。唐宋以后,以“春”为名的佳酿不乏其例。李肇《唐国史补》记有:“酒则有郢州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周密《武林旧事》也记有“蓬莱春”、“皇都春”、“留都春”、“丰和春”、“海岳春”、“秦淮春”等酒名。唐宋诗词中如:“木兰春”、“玉壶春”、“曲米春”、“松醪春”、“罗浮春”、“竹叶春”、“梨花春”、“瓮关春”、“金陵春”、“万里克”、“风光春”、“玉露春”、“洞庭春”、“富水春”、“中山春”、“射红春”、“思堂春”、“百花春”、“千日春”、“锦江春”、“武陵春”、“绿萼春”、“冰堂春”、“玉团春”、“蓬莱春”、“浮玉春”、“万象皆春”等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明清时,酒名带“春”者仍随处可见。如明代,长沙的“洞庭春”、广州的“玉瓮春”;清代开封的“梨花春”、浦城和延平一带的“玉带春”、贵州仁怀的“茅台春”等。

为什么以“春”名酒呢?一是古代的酒多半是冬酿春熟,人们叫它春酒。加上“春酒”一词出现比较早。《诗经・幽风》:“为此春酒,以介寿眉。”的诗句,就是其证。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句云:“玉壶,赏雨茆屋”,这里所说的“春”便是指酒。杜甫《拔闷》一诗中,有“闻道云安曲来春,才倾一盏即醺人”的诗句。苏轼《洞庭春色》中,有“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洒”的诗句。两诗中的春字,均指酒。二是魏晋以来,出现了一种做春酒的酒曲。于是就把用春酒曲酿的酒,很自然地做春酒了。后来,人们在给酒取名时,为了简洁,就用“春”代替了酒的通名,“春”就成了酒。

到了现在,名酒泉涌,酒香飘逸,也有不少带有“春”的酒名。如北京的燕岭春、回酝春,天津的芦台春、鹿泉春,河北的御河春、鹿泉春、燕南春、虎阳春、迎春,山西的晋阳春,内蒙古的中京春、大寨春,辽宁的东藏春,吉林的龙泉春、松江春、状阳春,黑龙江的龙江春、嫩江春,山东的古贝春、景阳春,河南的柏亭春,安徽的漆园春,湖北的桂河春、三游春,湖南的湘水春、洞庭春,广东的岭南春,陕西的眉坞春、柳林春,贵州的筑春、黔春、娄山春、颐年春、天下春,云南的云春、古铜春、石林春、甘肃的陇南春、柳湖春,宁夏的塞上春、春之醇.新疆的北国春,四川的剑南春、九里春、五粮春,上海的玉泉春、万年春等等。这真是:春意溶溶春酒浓,美酒醉在春色中。

有关春的诗句范文第3篇

首先,我带领学生想关于春的成语。学生们反映强烈,脱口而出,什么“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风得意”、“春寒料峭”、“春华秋实”、“春和景明”、“春意阑珊”等等。

其次,是搜索脑海中先人们描写春的古诗词,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

学生1说“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这是宋・徐俯《春游湖》中的诗句,它写出了游人的喜悦之情。

学生2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唐-韩愈《早春》中的诗句,它写了春雨如酥,万物皆醒的情景。

学生3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宋・朱熹《春日》的诗句,它写出了色彩斑斓的春景。

学生4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它写了春天花草的旺盛生命力。

学生5说“春风又绿江南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写春风的魅力的。

学生6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的,它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的滋润万物。

学生7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

学生8说“阴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浑。”这是《汉乐府・长歌行》的诗句。

学生9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句。

学生10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杨风。这是志南《绝句》中的诗句。”

看着这满园春色,学生们对春的喜爱化作为脱口而出的诗句,一个个沉醉在诗的海洋中,似乎都做了雅人,成了诗人,那片片坠落的杨花柳叶也变的越发可爱美丽。

接着我又问道:“最有价值的雨是什么?”“春雨贵如油”一个学生说。“最神奇的刀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有学生大声说道。“最富有生命力的草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学生高声地答到。

在后来,我又和大家共同联想着有关春的典故。于是有个学生就开始讲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来源:

相传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榜。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而这时,他也已经46岁了。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的绝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听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不禁也惊诧于学生知识面之广!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要下了,我又让学生们找带“春”的字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以及歌名,这就更难不倒他们了:《春天的故事》、《春暖花开》、《春天在哪里》、《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甚至还听到不少学生在小声哼唱呢!

看的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作为老师的我真的很高兴,真想不到,这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送来这么好的礼物――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课,通过“春”这一线索串起古典诗词佳作,感受文学瑰宝魅力的同时,又能达到“温故而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关键的是这一切全是学生主动获得的,因此直到下课,学生们仍意犹未尽。

受此启发,后来我在“窗外雨潺潺”的课堂上,又和学生一同“品雨”;还在“玉树琼枝”的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和学生一起“赏雪”;在“秋叶飘落”金黄的季节中和学生一同“颂秋”……意兴盎然,其乐融融,也许这也可以算作“情境教学”吧!

有关春的诗句范文第4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一、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如课文《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字究竟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含义?让学生带问题去阅读,去听课。又如《挖荠菜》这一课,抓住一个“挖”字,为什么挖,挖它做什么……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当然,像这样的例子在语文教学有很多,许多老师也在运用着。

二、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孩子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

如在初一作文教学《观察》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观察的故事,如米蒂盗画的故事,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都能使学生迅速引起对如何观察的学习兴趣。在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

如在教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正在听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课桌上睡着了。“啪”――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 “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一先生指了指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却还拿着书呢!”明明都是上课打瞌睡,为什么说法不同呢?先生讲的两句话各是什么复句?这个设计把问题和故事相结合。学生讨论后对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却对第二个问题束手无策。为了寻求答案,自然激发起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角色”导入

在教定语这个语法知识的时候,我一走进教室,就对同学们说,这堂课要用一份报纸上的素材辅助教学,可我由于疏忽忘带了,然后我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来。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我故意不做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立即去取。课代表感到很茫然,其他学生也纷纷议论,指责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这时,我微微一笑,在“报”字前面加上了一个具体报纸的名称。随后说道,这些加在名词前确定具体意思的话,在语法上叫做定语。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

四、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理科教学提倡多动手做实验,同样,语文教学也可以吸取其他学科的做法。特别在初二的说明文的教学中,有的时候,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上《死海不死》这一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了一只盛满水的杯子,一杯食盐,一个鸡蛋。我把鸡蛋放进杯子里,鸡蛋一下就沉到了杯底。接着,我给学生出了个问题:谁能让杯子中的鸡蛋浮起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最后学生发现把盐溶解到水里,鸡蛋可以浮起来。通过一个趣味小实验,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迅速地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

五、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

比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词。上课时我请学生站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春景仿佛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

六、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

有关春的诗句范文第5篇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

古诗不易理解,尤其是古诗的情感更不容易体会,因此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就有了畏惧之心。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感知中接受知识,领悟诗的意境。如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令人神往!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习必然会收到好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品词析句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字词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学生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的。

如教学《枫桥夜泊》时,“霜满天”、“对愁眠”这两个词的理解是个难点。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出示两个画面:一是皓月当空,湖面波光粼粼;另一个是夜色朦胧,远处的景物模模糊糊。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画面上的景色,哪个画面上的景色与“霜满天”相一致。从“满”字入手,让学生了解“满”是指夜空中到处都弥漫着寒霜,霜很大。“对愁眠”容易理解为面对着忧愁入睡。如果我直接讲出意思,学生虽然也可以理解,却不能很好地感受作者的感情。因此我将画面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诗人的表情、动作,诗人在干什么?为什么不睡觉?他会说些什么?在想什么呢?从而感受作者浓浓的愁思。在如此忧愁的情况下,作者怎能入睡呢?所以,“对愁眠”是说作者心中忧愁,难以入睡。解决了这两个难点,诗句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运用多媒体,悟情诵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诗人的创作多是即景生情,要领悟诗人的情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枫桥夜泊》时,理解了诗句后,我让学生欣赏动画,进入到那凄寒、幽美的秋夜中,伴随着凄凉的琴声,学生仿佛和诗人一起,乘坐着小舟,行驶到枫桥边,面对着残月、乌啼、江枫、渔火,愁思万千,连诗人那一声声无奈的长叹,也都好像听得真真切切。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忧愁、寂寞之后,我指导他们进行配乐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因为学生对全诗有了透彻的理解,所以朗读起来声情并茂,停顿自然,轻重恰当,尤其是“满”和“愁”字,读得恰到好处,令人回味。达到了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效果。电教媒体可以生动直观地将千百年以前的情境逼真地再现于人们眼前,可以重现古诗凝练语言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使人们的感悟与诗文的意境达到相通。

四、凭借多媒体,能力迁移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练,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评议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算是真正学会。

如《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春天的象征。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忆有关春天的诗句,再讨论这些诗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为了区分诗与词,我要求学生把诗词改写成诗句。学生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开始热闹起来,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改成七言,还有的改成了五言……让人感到兴趣盎然,把气氛推向了。虽然言辞稚嫩,但我看到了“小荷尖尖角”,他们定能成为明日的“映日荷花”。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体现的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时,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仿佛是天边的仙境。”在学生领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的诗境时,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银纱,有的说瀑布像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从中体会诗句所表达的美,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在脑海中勾画中一幅优美的景象。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厚底蕴,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