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范文第1篇

可以说对国际贸易实务各个章节的学习,全部是围绕合同展开的。因此,在学习中首先要把握学习的中心是“合同”。在学完国际贸易实务的全部内容后,大家可以发现,实务的学习其实就是逐一学习了合同的各个条款及相关内容。这时可以借助相应的具体合同,把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连贯地进行复习和总结。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很好地与客人洽谈并签订合适的贸易合同。签订的合同既要对贸易双方有利,又要考虑规避风险:既要适应客观的贸易条件,也要兼顾贸易各方的主观意识。只有把握了的学习的中心和主线,才能把学习的内容有条不紊并牢固地掌握。

二、重视国际贸易惯例的学习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如《2OOO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托收统一规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贸易惯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而这些惯例的内容可以说贯穿着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决大部分环节。

具体说,在学习信用证这种付款方式时,要把《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全面贯穿于学习当中。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2007年7月1日l起,新的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简称UCP600)代替1994年开始生效适用的UCPSO0正式生效。在学习时必须更新相关的知识,掌握UCP600与UCP500的不同,学会使用新的国际贸易惯例来分析实际案例。

三、把握单证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时,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学习掌握进行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各项程序及运作方法,而忽视单证的学习。其实单证业务是国际贸易业务的一个基础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证学习在国际贸易实务学习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从对外贸易合同的签订,到合同履行完毕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单证的缮制、处理、交换和传递。在缮制单证时必须做到正确、完整、及时、简洁和严谨等要求。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例如,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贸易业务员,必须能够制作正确的单据——合同,合同中的条款必须符合双方洽谈的内容。当客人开了信用证后,业务员必须读懂信用证这一重要单证,要认真审核信用证条款,如发现与合同条款不一致或有某些不合理的条款时,应该与客商联系修改信用证。同时,业务员必须审核组织出货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单据如发票、装箱单等是否符合信用证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非本公司缮制的单据(如提单、出口许可证),如果有错误或发现错误时间比较晚,都有可能对收汇产生影响。因为这种单据即使要修改,不但增加了相关费用,而且办理的手续复杂,加上单据来回传递的过程有可能耽误交单的日期而影响收汇。可以说,不能进行单证的审查和正确单证的缮制的业务员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业务员。目前单证制作在对外贸易业务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逐渐被各方重视,国家各个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外贸职业资格证书,如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以及报关员等考试,无一例外地把单证作为考试的重点。

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当中,要重视对各个业务环节出现的各种单证的学习,必须在读懂单证的基础上能正确处理及缮制单据。

四、加强实践实训的锻炼

课堂学习解决的是知识点的系统把握和知识量的储备,而实践实训解决的则是具体操作细节的掌握和演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更好地达到培养目的。首先应重视模拟实践。通过对实际工作环节的模拟操作,锻炼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模拟商务洽谈的过程,掌握一般的报价方法和步骤及技巧。通过模拟软件操作缮制全套单据,可以全面掌握整个实际业务流程及产生的各种单据的制作。通过模拟实践,可以把看似繁杂的业务过程,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展现,并与实际操作环节相沟通,不仅可以加深对国际贸易各种惯例及规则的理解和记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高素质的工作能力,更好地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要加强实践实习。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把这门课程学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实践中感悟原理。

五、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及相关政策的变化

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就是为了日后更好地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其实与国际国内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实际业务中,都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比如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8年1月22日全球股市的“黑色风暴”,让人们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恐怖。1000多支A股跌停的现实,印证了不久前媒体关于警惕A股受次贷危机影响的报道的前瞻性。而目前我们国家的出口贸易也将深受其影响。根据海外媒体的报道,美国第二大折扣店营运商塔基特(Target)公布的第三季度利润意外下跌4.4%,原因主要是市场疲软导致服装和家庭用品销售下滑。而美国百货商店西尔斯(SearsHoldings)、家居卖场家得宝(HomeDepot)的股价今年都出现下跌。实际上,几乎所有美国零售商都未能幸免。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负面效应正扩大到消费市场。而零售商把压力直接传到了中国出口企业。目前很多美国进口商通过各种方法来转移自己的压力,例如通过压价以及提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中国出口商。而国际及国内相关政策的调整也对进出口贸易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目前中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对相关行业的出口造成了影响。而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是国家通过实施宏观政策工具对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冉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之创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廖万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3]陈晓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刍议.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2006,(3).

国际贸易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国际贸易 中部地区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模型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物理、力学、工程技术范围,已经扩展到包括生物、化学、生态、经济、管理等极其广泛的领域。因此,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已成为经济管理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而专业的应用数学工作者和经济理论研究者更需要具有熟练的数学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快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数学方法,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近年来,数学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主要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多元统计模型等等。本文以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例,来探讨聚类分析方法、因果检验分析方法和多变量回归模型在国际贸易学中的运用,期望能对国际贸易领域的教师在数学模型方法的运用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相关数学模型说明

1.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多元分析技术的总称。聚类分析方法的思想是通过定量测算各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疏关系,将性质比较相似、综合差异比较小的样本分别聚合成类,而将性质相似性比较小、综合差异比较大的样本区分为不同的类,从而将整个研究对象聚合成若干类。聚类分析法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第一步选择恰当的变量。本文根据变量必须和目标密切相关、反映分类对象特征、变量之间不应高度相关的原则选择了对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影响最大的5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贸易出口总额、商品贸易进口总额、国际旅游贸易总额和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总额。第二步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数据的量纲标准化的处理。第三步距离测度。本文以欧式距离的最短距离法来进行测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第四步,对样本进行分类与分析。

2.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方法

协整检验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因此它有助于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的。由于协整分析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蕴含的长期均衡关系,既避免了传统的线性回归对非平稳的经济时间序列进行简单回归时产生的“伪回归”现象,又解决了对非平稳进行差分,往往使数据中包含的长期调整信息丢失的问题,把时间序列分析中的短期动态模型和长期均衡模型的优点结合起来,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型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法。

Granger因果检验是检验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因果检验认为,如果X是Y的Granger原因,但Y并不是X的Granger原因,则X的过去值应该能够帮助预测Y的未来值,但Y的过去值不应该能够帮助预测X的未来值。因此,Granger因果性检验一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可由一个变量自身的过去值来解释以及加入其它解释变量的过去值,能否增加解释力度。

3.多变量回归模型

多元回归模型一般是指当有多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起作用时,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测量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方向和影响程度。本文以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为例,选择3个外部间接影响因素和4个自身直接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以对外贸易为被解释变量,并为消除变量的不平稳性,对变量取对数,建立如下模型:

LnTR=a0+a1LnWEI+a2LnEER+a3LnTOT+a4LnGDP+a5LnFDI+a6LnIN+a7LnHC+u

其中a0为截距,u随机扰动项。

二、数学模型分析结果

1.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在全国的地位比较分析

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滞后,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从1996年~2006年,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年均所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2%。中部六省在全国排名总体上偏后,但部分省份排名也较前。以2006年为例,中部地区安徽、江西、湖北、河南、湖南和山西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第12、22、13、15、18和20位。那么,中部地区各省对外贸易发展在全国的综合地位究竟如何?聚类分析将使我们得出更为直观的结论。

本文以2006年全国31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商品贸易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国际旅游总额和承包工程及劳务总额为指标,运用SA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地区分类(如表1所示)。我国31个地区依据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分可以为分三类:第一类是发达地区;第二类较发达地区;第三类是欠发达地区。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全国31个地区中,真正能够进入前二类的地区只有10个(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天津、福建、辽宁、山东和河北),所占比重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剩余的三分之二都是属于第三类欠发达地区,可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对外贸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而且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进入前二类的10个地区除辽宁外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只有海南没有进入前二类地区),中西部地区和辽宁以外的东北地区全部属于第三类,对外贸易发展极为落后,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基于协整检验与因果检验方法的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本文利用1986年~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检验来考察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并通过因果检验方法来验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当然,在此之前,为保证变量的平稳性,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使用最常用的扩充迪基-富勒检验即ADF检验方法来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认为原始序列变量国内生产总值(LnGDP)、出口(LnEX)和进口(LnIM)均为I(1)的,即一阶单整的,而只有其1阶差分序列变量才是I(0)的,故不能用简单的回归方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要使用协整理论来进行定量分析。

(1)协整(co-integration)检验。由协整检验结果表2可知,由于在5%和1%的显著水平下,30.33分别大于24.31、29.75,7.35分别小于12.53、16.31,2.04分别小于3.84、6.51,因此变量LnGDP、LnEX、LnIM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估计出的协整方程如下:

LnGDP=2.4060+0.9317LnEX+0.5409LnIM

t值:(40.8249) (10.0014) (13.9264)

ad-R2=0.99151 F=193.95

协整方程表明,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出口和进口都对GDP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出口对GDP的作用要大于进口对GDP的作用。出口的产出弹性为0.93,表明出口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将增加0.93个百分点;进口的产出弹性为0.54,表明进口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将增加0.54个百分点,其对GDP的作用要小于出口的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6年~2006年);表中r代表协整向量个数,检验的滞后期为3期。

(2)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Test)。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由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因此我们用三个变量的平稳序列即一阶差分序列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进行检验。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6年~2006年)。

根据检验结果表3所示,dLnGDP与dLnEX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尽管中部地区出口贸易能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但还不是其主要原因,同样,中部地区的出口贸易主要还是体现劳动力优势,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其出口扩大的主要原因。d LnGDP与dLnIM之间只存在单方面的因果关系:dLnGDP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是dLnIM的原因,而dLnIM不是dLnGDP的原因。说明中部地区国内需求的扩大导致了较大的进口需求,而进口贸易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原因。

3.基于多变量回归模型的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利用中部地区1986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大部分变量不显著,因此逐步删除不显著变量LnGDP、LnEER和LnWEI,得到相对来说较为理想的回归方程:

LnTR=-15.8965+3.7091LnTOT-0.1867LnFDI+0.4517LnIN-

0.3067LnHC

t值:(40.8249) (2.3802) (-1.6046) (1.9498) (-1.5726)

ad-R2=0.9551 F=59.6174

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较高,达到0.9551,说明模型的回归拟合优度很好,F检验值为59.6174,F>F0.01,说明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在99%水平下显著成立;同时D.W值为1.9607,说明这个序列排除了自相关的干扰。具体考察各解释变量的统计显著性,发现有2个变量显著性水平比较高,通过了10%的显著水平检验,有2个变量通过了15%的显著水平检验,有3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对各解释变量的分析如下:(1)贸易条件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贸易条件系数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系数分别为3.7091和0.4517,这2个变量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与对外贸易贸易呈正相关关系,这与我们一般结论相符。(2)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贸易作用非常微弱。这2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0.1867和-0.3067,而且它们只通过了1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我们可以说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一般的研究结论不符。(3)全球经济指数、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与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贸易没有直接关系。这3个变量被剔除在模型之外,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没有产生影响,这与一般的理论看法有些不同。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数学模型对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环境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聚类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各省的对外贸易发展在全国相对还比较落后,在三大类地区中,中部地区六省均处于第三类欠发达地区。(2)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对进口有作用。同时,因果检验显示,尽管出口贸易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进口贸易同样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不过经济增长却是进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3)多变量回归结果告诉我们,中部地区影响因素主要是贸易条件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对外贸的作用较小,全球经济指数、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与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没有直接关系。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模型可以广泛运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较为精确的数学模型有利于我们得到更为直观而准确的结论。当然,除了上述三种数学模型外,大多数的经济计量模型都可以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包括因子分析、差分方程、脉冲反应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法等等。因此,要使这些数学模型到国际贸易领域得到充分利用,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者不懈地努力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余 斌:经济研究中的数学应用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7(11),28~32

[2]徐冬林:经济学中的数学思维及其教学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6(4),130~132

国际贸易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式教学 国际贸易 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6-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国际贸易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大多数学生都是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因此,大学对本科生的教育成为向社会提供人才的关键基地。本着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大多数学者提出了研究式教学模式,来对目前的本科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将对研究式教育进行简单介绍,提出在国际贸易学专业课上可行的几个教学模式,并对我国实施研究式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本科国际贸易学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毕业及就业的基本情况是,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这确实使得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人选择了考研或出国。而在这其中,据《人民日报》调查的毕业人数最多的十二个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人数位居首位。因此,对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下面是我国2004——201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去向情况表。该表中,仅以研究生人数和出国留学人员人数的加总作为毕业生选择研究型方向的人数。其实,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从事研究工作的人还有很多,此处暂且忽略。

另外,我们对湖南省31所本科高校,3所专门财经类院校分发了4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为362份。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得到,有52%的学生认为目前国际贸易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并且由高达7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面对学生就业后去向的多元化,大学期间的课程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但是,我国在本科期间的国际贸易学课程还比较基础,面对刚刚高考完的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基础经济学和一些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结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方式,教学形式单一

在我国本科教育中,采取的还是传统大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教育注重基础概念、基本规则,注重理论和体系完整,配置大量习题反复练习,采用集中授课的方法,只是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一些理论和规则的讲解,对于其实际应用的例子也不够深入,对于这门课程的前沿课题研究也没实际接触。国际贸易学的课程本来就是非常杂乱和困难的,如果不能采用多种新形式的教学,那么学生就很难对所学知识形成框架,更不用说扎实国际贸易学基础了。

2.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学内容陈旧

在我国,“一本书”的大学教育仍在继续。由于科研力度和研究能力的不足,本科生所接受的内容大都是现成结论,教师上课时多数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形成了固定的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最后考试的单一形式。这使得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教师讲授的内容单一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且经济类的知识又有着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在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授中,引入当前的新知识是很重要的。

3.教师资源紧缺,科研力度不足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人数剧增,师资空前紧张,大班课成为经常,研讨课难以安排。这使得一方面,由于教师资源的紧张,大学教师的应聘相对宽松,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研讨课程的缺乏,使得学生的科研训练不足,许多本科生思维僵化,创新意识不强。这对于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和探索之中,培养国际贸易学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另外,在我们对学生认为对本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五项的调查中,显示在前两位的是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毕业生去向对学生深入研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能带给学生的提升空间不大的现状,并根据研究式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朝着研究式教学改革已经变的刻不容缓了。

二、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研究式教学的内涵

研究式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方法,什么是研究式教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本为采用了多数学者认同的定义,“研究式教学”也可以表述为“课题式教学”和“发现教学”,源于布鲁纳的“发现法”。研究式教学主张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平台上,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成果平等地得到尊重和爱护,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去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进而整理自己的知识[1]。它力图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进而实现研究和教学、教育与培养之间的统一。

2.研究式教学的特征

研究式教学以探索真理为目的。研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由过去传统单一的“讲授式”变成为“讲授—问题讨论”的多元结构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的采用,还需要教师就本学科前沿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揭示经验、意义、情感和态度等,使真理显现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研究式教学还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培养创新人才。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权威学说的意识,有助于创新人才的产出,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研究式教学主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研究式教学中,由于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要增强,因此,教师由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而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也主动参与信息的发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其中,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合作者、具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和终身学习者。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接纳学生的情怀。

三、研究式教学的实施办法

针对我国目前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课程的特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将研究式教学纳入教学改革中所能采用的方法。

1.专题化教学内容

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基础类课程,由于知识系统庞大,单一的授课会使得学习枯燥乏味,因此本文提出将课程内容专题化,也就是把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分作几个专题,这就把原本庞大的知识结构细化了。对每个专题,都按照授课、阅读与评述、研讨等三个过程进行。其中,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研究兴趣,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选择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给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分成小组,围绕这些论文,结合小组的研究兴趣,确定一个主题,查找相关的学术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形成研究综述这是每个专题的阅读与评述环节。对于研讨环节,它是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前一环节的成果,并交由教师与同学讨论,这样,可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交流思想,形成更多的创新思路,从而形成互相学习的局面。

比如,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由于微观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和其研究分支较多,内涵丰富的特点,采用模块和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可以突出重要的研究领域,也利于更好地针对模块分配教师资源[2]。因此,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使之与学生的研究兴趣相结合。而开放性的一个体现就是实施模块化和专题化教学,因为它要求学生在教室给定的专题类别内,依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具体的课程项目展开研究。

2.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

既然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那么新的教学形式就呼之欲出。研究式教学就是要增强学生的研讨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将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上。因此,本文提供的学习形式是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的课题研究形式。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授课时并不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寻真理。并且运用一定的教学设备,启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研究兴趣。运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重要知识,并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且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会沟通、合作与分享,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这样,在对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经济学的原理,还将知识运用了研究中,一举两得。课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针对国际贸易学的研究热点,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与上网。

3.成绩评定多元化

现在大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个现象,平时不学、不思考问题,上课打瞌睡或逃课,最后考试前加班突击。针对学生在根源上不想研究、思考问题,只为通过考试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源动力和压力,本文将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来杜绝这种现象。多元化发展的考核制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全局”的单一考试方式为多种考核方式并存,提倡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并且把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也纳入考核当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的评价,可以将学生的科研成果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考核中,就可以采取开闭卷结合的方法,让同学们自主选择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达到自动删选上课听课好坏的同学。因为,上课缺席或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会选择开卷,但开卷的考试难度大些;而上课认真听课的同学由于知识掌握的程度高,所以会选择闭卷,而闭卷的题目较为容易。当然,实务的课程本来就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所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应该纳入考核范围。

四、关于研究式教学实施的建议

1.合理组织教学

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对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加以合理组织和有效控制,保证各教学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机联系[3],使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优化组合,以最大程度地适应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同时,要注重教与学双方信息的反馈和调节,保证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2.提升教师水平、能力

研究式教学有其实施的基础。它必须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在问题的引导下实施教学。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研究课题的支撑下进行研究式教学,根据具体的问题,实施研究式教学就有了内容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方向的创新前瞻性。在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作为教师,不光是知识传授者还是知识获得的引导者。研究式教学要求教师的学识更高更广,能力更全面。

3.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随时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总体情况,使教学面向大多数学生提出共同要求,使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处在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上,实现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特点和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实施研究式教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任重道远。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安排研究式教学。忽视传统教学作用、好高骛远、盲目跟风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何丽君,何丽霞.《高等学校研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J].教学科学,2006,9

[2]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

[3]宋梅,迟乃玉,张庆芳.《大学本科生研究式教学的思考》.渤海大学学报,2010,6

国际贸易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促进专业教学

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一、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二、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三、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学范文第5篇

主要为:

1、知名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2、原因:国际贸易专业在上述大学中属于本科一类学科,是其高校中的优势学科,也是重点培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