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第1篇

一、学校重视,同事合作,充分准备

1、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就成立一个活动小组,通过商讨后才确定这一系列的"迎国庆"活动方案:国旗下讲话、唱歌比赛、手抄报(中高年级)和画画比赛(低年级)、作品展示方案。

2、学校领导的重视,老师的配合,使得活动得以顺利地完满结束。例如在国歌比赛前,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利用课后的时间带领班级去练习和彩排,音乐老师也从旁协助给予指引和帮助。在手抄报和画画比赛,班主任大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美术老师更是一个个地从旁指导,使得这次的手抄报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二、报名踊跃,参与积极

自活动宣布开始,班主任就积极激励学生参加,而学生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例如在手抄报比赛中,学生就以个人或者几个人为一小组来参加比赛,而且为使得内容更为丰富,他们在课后的时间里到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里查抄相关资料,这样的一种比赛热情,使得在评比的时候,我们收到的那60多幅的手抄报,不但画面美观,其内容的精彩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活动的精彩,令人回味

1、每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契机。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奏起雄壮的国歌,全体少先队员那规范的队礼,洪亮的歌声,队员那雄壮有力的讲话,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

2、唱国歌比赛则掀起了国庆系列活动的。在这里,同(!)学们充分地体现了团结与合作,互相配合的精神。无论从上场到下场,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动作,他们按雄壮的声音,微笑的面孔都展示了本班的风采。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第2篇

一、学校重视,充分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学校成立活动小组,通过商讨确定这一系列的"迎国庆"活动方案,层层推动活动开展:

(1)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前期宣传,向全体同学发出活动倡议。

(2)利用心理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感恩教育视频,为“十一长假”布置感恩作业打下伏笔。

(3)精心设计假期“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合形成合力。

(4)布置符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的活动:手抄小报评比,板报评比,《阅兵式》观后感评比,展开“我为红领巾添光彩”活动,“庆祖国60华诞,读中华经典”读书活动,“爱家方能爱国”感恩作业。

(5)重视反馈,及时总结。

二、通过日常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学校日常教学当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当中为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因此,自发出活动倡议以来,班主任积极激励使得学生参加积极性更加高,例如在手抄报比赛中,学生就以个人或者几个人为一小组来参加比赛,而且为使得内容更为丰富,他们在课后的时间里到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里查抄相关资料。

三、活动的精彩,令人回味

1、国旗下讲话,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契机。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奏起雄壮的国歌,全体少先队员那规范的队礼,洪亮的歌声,队员那雄壮有力的讲话,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

2、手抄报比赛(中高年级)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画面的精美、布局的合理、字体的端正,无不令人惊叹: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实在令人敬佩。

3、《阅兵式》读后感(中高年级)让同学们把对祖国的无限崇敬之情尽展,更将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带给他们的震撼淋漓表达。

4、“爱家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第3篇

为庆祝67周年,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在校园内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 “国庆节”期间,我校积极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在新的世纪中健康的成长。下面就所开展的活动情况作一小结,以求改进和指正:

1、在国庆节前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全体在校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国x周年的到来。

2、要求各班开一次以“热爱祖国,放飞理想”为主题班会。讲解祖国几十年来的重大变化及现代社会中的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国庆节”期间各班积极利用板报开展宣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准备活动,更了解国庆节,认识到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通过墙报宣传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4、以“庆国庆、迎奥运,树新风”为主题的大型文体活动,各班级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弘扬“拼搏、团结、奋进、健身、文明、进步”的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团结一心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思想品德 探索

前言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学习热情低下,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提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思想课堂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实践。

一、分层教学法,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因家庭环境、先天因素等的影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接受水平和认知规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学生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我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几个层次的学习小组当然,这三个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第二,分层备课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把握教材,以教学大纲为先导,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分层授课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授课,减缓教学坡度,做好新知识的衔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学有所长第四,分类指导。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指导方法,真正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对差生只要求其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中生要求在掌握的同时学会理解运用,而对于优秀生则要求其将知识进行不断的拓展与延伸,能理解,会运用,会学,会主动构建知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要重视人文关怀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多的赏识目光,要将真心、真情、真爱撒向待每一位学生。从而通过这种优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郁,知识面更加宽广,更加乐于学习,更勤于学习,真正让思想政治课堂就会更具生命力了。对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要努力的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树立师生人格平等的理念,在课堂上要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空间,让其有直接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遇。教师还要利用好一切时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一定要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意见。要尽可能的多赞扬多接纳、少一点排斥:对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的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例如:在教《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笔者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撰写一份简短的班干部竞选演讲稿,阐述自己对班级管理看法和建议,之后,组织有发言欲望的学生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竞职演讲,并且允许竟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为自己拉选票,让学生支持他。如此活动,一下子让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通过教师充满爱意的眼光、学生热烈的掌声,让演讲的学生找到了自信,让其他学生通过对比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要发现学生的独特性,教师要积极做好针对性的教育

传统教学中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同步富裕”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积极开展“手抄报”的形式,在国庆60周年前夕,笔者结合祖国60年伟大成就,让学生自制反映祖国现代化巨大成就的手抄报,不同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版面设计,不同的标题设计,新颖而独特。手抄报的大量使用,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彰显了个性,而且笔者还积极组织学生评选和评奖。学生对这种学习的方式非常高兴,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这样做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创新,另外要关注时代脉搏,全方位、多层面指导学生将学习与时政联系起来.在新教改理念下的教学有效性,逐步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参考资料,并以有效性教学为载体,带动了知识的活学活用,让学生能够更加广泛的接受知识。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理论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迸发更大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彭海泉.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6)

[2]张芳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的实验性研究[J].科技资讯.2008(16)

[3]王群.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国庆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第5篇

摘要:在基础教育强调课程整合的趋势下,整合语文资源,活化语文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时代需求。以整合为出发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便应运而生。文章从“引发兴趣,开发资源;分析目标,科学整合;确定主题,探索模式;拓展渠道,指导实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尝试。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资源整合;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63-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笔者在积极参与学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改活动中,尝试“以能力为核心,实践是桥梁”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谈谈实践与体会。

一、引发兴趣,开发资源

引发兴趣就是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活动主题选取要适合儿童的心理需要,并尊重他们所选择的适当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对活动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情境生活化。同时,学生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语文无处不在,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当地的校园、自然、社会、人文等就是学生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七峰山、石壁寨、西普陀等景点;文物古迹——孔庙、文昌阁、等圣地;风俗民情——打焦、扛菩萨、庙会、吃新饭等民间习俗;节日文化——闹年宵、做粽子、赛龙舟、打船灯,等等,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此外,图书、报刊、影视等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宝库。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尽可能地开发出各种教育资源,就能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分析目标,科学整合

新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目标可分为三个学段,涉及的活动领域有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各学段侧重不同,涉及的活动领域逐渐扩大,学习内容也逐步提高。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段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来确定活动范围、学习内容及活动形式。例如,低段学生年龄小,侧重提倡观察性学习,尽量引导他们去观察蜗牛、蚯蚓、树叶等事物,去玩“过家家”、“捏泥人”、“抓小鸡”等有趣的游戏,来丰富他们的现实生活;从中段开始则侧重社会实践性学习,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综合性学习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功能,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来看,它包含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表达手段等方式的综合,势必涉及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涉及到语文与相关学科表达手段的并用。因此,从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来看,课堂上应落实“四个结合”,即落实“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课内外相结合,文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沟通”的教学理念。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实质上就是语文资源科学整合的重要体现。如以“赞美春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举办“春之声”诗文朗读会,也可举办“春之画”手抄报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确定主题,探索模式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到底该“教什么”,又该如何“教”?它既没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序,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那么,应该如何确定学习主题并构建活动模式呢?围绕学校实验课题,笔者坚持以“文本选材、校园生活、乡土文化”为基本题材,来确定每次的活动主题,下面从一般教学程序谈谈两点教学模式:

1.课内渗透式。课内渗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形成有意识地引用语文知识与能力来解决问题、表达体验的良好习惯,并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教完第七册《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后,编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笔者先让学生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在同学之间互相推荐,交换阅读。课堂上则指点学生自由组合、商量如何汇报。最后,让学生用口语交际、习作、办童话小报、演童话剧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

2.课外吸收式。课外吸收就是打破课堂局限,坚持课内外结合,鼓励他们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开展各种与语文知识有关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会等,举办优秀习作、手抄小报、读书笔记展览,或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课外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使之从中吸取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营养。例如,教完第七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后,笔者根据编者的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你或我或他”的成长故事,并选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

四、拓宽渠道,指导实践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自然、社会为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体验,是培养和发展其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笔者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拓宽渠道,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1.积累生活经验。生活是认识的源泉,小学生只有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将知识与经验服务于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学习方法的获取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学校生活中,笔者注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和读书活动;在校外指导学生调查走访、查找资料等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多渠道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以便使他们大量、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注重指导学生写好摘抄式(又叫表格式)的读书笔记,从而增大了学生的信息库存量,使之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2.组织参观游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最直接的感性认识,从中学会观察、描述的方法,还能通过亲身经历获得愉快的享受,激起其积极向上的热情,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例如,在寒假期间可组织学生开展“话春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采访、调查了解相关的“春节来历”、“写春联”、“贴福字”、“吃年夜饭”、“闹春”等趣事,让学生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用图文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采访、调查所得,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3.指导实践探究。指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探究中,加深对学习语文的体验。例如,在国庆长假里,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了解故乡特产——上杭萝卜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上,笔者以“面对白胖胖的大萝卜,我们是特产故乡的小主人,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为话题,产生实践探究课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走向田间地头、家中作坊,了解萝卜的种植、生长、收获,萝卜干的制作、价值、用途等知识经验,并摘记实践所得,然后让学生在回校后用一定的方式汇报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家乡人民的光荣。